大乘(chéng)离文字普光明藏(zàng)经

唐中天竺(zhú)三藏(zàng)法师地婆诃(hē)罗奉敕(chì)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shè)城耆(qí)阇(shé)崛(jué)山中,与大菩萨无量(liàng)百千亿那(nà)由他(tā)数(shù),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chù)非处(chù)不相(xiāng)违反,善调(tiáo)身心具诸解(jiě)脱,常游三昧不舍(shě)大悲,惭愧为(wéi)身智慧为(wéi)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xiàng),不著(zhuó)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fēn)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jiān),周遍十方有大名称(chēng),于真妙藏(zàng)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jiào)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mǐn)心无染著(zhuó),能令自他(tā)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liàng)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ǎng)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chēng)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xiàng)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huā)眼菩萨、莲华(huā)面菩萨、珠髻(jì)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hē)萨,皆如童子色相(xiàng)端严,于此众中(zhōng)而为(wéi)上首。

尔时,观(guān)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shào)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shù)天帝释俱。虚空(kōng)藏(zàng)菩萨与无量(liàng)菩萨及无量(liàng)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liàng)亿梵(fàn)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liàng)婇(cǎi)女俱。普贤菩萨、不空(kōng)见菩萨、星宿(xiù)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liàng)菩萨众俱。其中(zhōng)亦有无量(liàng)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shè)利弗(fú)、摩诃(hē)目揵(qián)连、摩诃(hē)迦(jiā)叶(Shè),如是等大阿(ā)罗汉,各(gè)与无量(liàng)声闻众俱。那(nà)罗延等无量(liàng)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yǐ)。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nà)龙王、德叉迦龙王、阿(ā)那(nà)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à)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liàng)诸眷属(shǔ)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jiān)殊好(hǎo)供(gòng)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yǐ)。即于会中坐莲华(huā)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hē)萨从座而起,偏袒(tǎn)右肩右膝(xī)著(zhuó)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wèi)一众生故出现世间(jiān)。为(wèi)欲利益无量(liàng)众生而出现耳。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yīng)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jué)了(liǎo)?”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dāng)为(wèi)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zhǒng)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瞋(chēn)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憍(jiāo)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惛(hūn)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爱著(zhuó)。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yīng)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jǐ)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yīng)杀生。自重(zhòng)资财不应(yīng)偷盗。自护妻室不应(yīng)侵他(tā)。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yǔ)者,于此一法常当(dāng)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lè)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lè)。乃至菩萨求阿(ā)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亦为(wèi)自他(tā)皆得乐(lè)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jǐ)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yīng)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jué)了(liǎo)。善男子,无有少(shǎo)法是如来觉(jué)。何以故?如来觉(jué)者无所觉(jué)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jué)。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jué)。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jué)。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jué)。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jué)。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jué)。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jué)。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jué)。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zàng),是如来觉(jué)。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zàng)?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wéi)藏(zàng)。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wéi)般(bō)若(rě)波罗蜜之所摄藏(cáng),是故名为(wéi)普光明藏(zàng)。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jué)。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jiě)脱,是如来觉(jué)。一味解(jiě)脱是即名为(wéi)普光明藏(zàng)。善男子,一相(xiàng)法是如来觉(jué)。云何一相(xiàng)?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shě)、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wéi)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jué)了(liǎo)。”

当(dāng)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zàng)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shù)众生,悉发(fā)阿(ā)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shù)众生,皆发(fā)声闻辟(pì)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shù)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liàng)菩萨得入初地。无量(liàng)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liàng)众生悉蒙(méng)利益无空(kōng)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hóu)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yào)汝当(dāng)受持。”说是语(yǔ)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hē)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dāng)受持如来所说法要(yào),于此娑(suō)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wèi)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dāng)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guān)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shǎo)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wéi)承事供(gòng)养于我,亦为(wéi)荷(hè)担(dān)无上菩提。是人当(dāng)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ā)弥(mí)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í)阇(shé)崛(jué)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dāng)知是人即为(wéi)已(yǐ)得无尽法藏(zàng)。当(dāng)知是人得宿(sù)命智。当(dāng)知是人不堕恶(è)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jiān)难(nán)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yǐ)书持读诵为(wèi)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è)趣之苦。斯人即为(wéi)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méng)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yào)言之,我见是人已(yǐ)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yǐ),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流传百世的千古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曾有过一次相会,他们的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让我们细细聆听,在研读和品味中,感知古圣先贤的胸襟和智慧!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个个都想称雄称霸,渴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而孔子却告诉他们不要争斗称霸,而要善待百姓,善待其他诸侯国,施行仁政,这让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很不爽。处处碰壁的孔子曾经多次问礼于老子,老子对孔子一味强调仁爱礼乐不以为然。
一次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
孔丘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子。
据说孔子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晚年,思想受老子影响,专心著书育人不再寻求功名,思想转向中庸,但他的著作多为其弟子整理其言其行所著,其倡导仁与礼的核心思想依然没有改变。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融合之处,体现在他对易经的解读中。
出处:网络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五讲·下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5·下

译文:
一天,六祖叫他的门下弟子十余人,交待说,弘法应该先举述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方面相对法,出没于相对而同时即离却对待的两边,对中道亦不要执著,切不可说任何一切法而背离了自己的本性!若有人忽然向你问法,出语尽皆双句相对,彼来此去相互为因,最后两边的对待尽行除去,更没有其它可著之处。所谓三科法门,就是阴、入、界。阴是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入就是十二入,即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就是十八界,即“六尘、六门、六识”。自性能含育万法,所以叫做含藏识。假如起了分别思量,就是转识。六识的生起,出六根门头,接触六尘,就这样的一十八界都从真如自性而起其“用”。自性如果攀缘于邪,就会起成“十八邪”,自性如果保任得正,就会起成“十八正”。此“用”若属邪恶,即是所谓“众生用”;若属正善,即是所谓“佛用”。无论此“用”之出由何等,或为“佛用”,或为“众生用”,皆由自性之所本有。
论议:
佛法无定法,参禅也没有定论。在未明如来根本法时,切莫妄论是非。参禅只为见性、破执,破执才能见性,若真见性了,也就无执可破了,其归一,也就是归心归性。六祖教门下弟子运用“三十六对法”说法不离自性,其宗旨是一个,破“我法”二执,故于即离两边之下,重申曰更无法,否定重否定,直到无可否定处,放下万缘,连“放下”的念头也放下,才有见性之份,由此悟后勤加修持,保任得自性恒常朗现,才是你我放生命不退转处。
六祖说:“先须学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此亦说法不离本宗,阴、界、入三科,括尽了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法皆惟心中道。一出一没,当即离空有二边。三十六对,收罗对显之辞。说法或问答,皆不离自性,令识本心见本性,不失本宗。六祖教言:忽有人问汝法,汝出言吐语尽双,皆当取于对法,来去相因而成,使问法者知二法无非对待而生起,失去一方另一方决不会单独存在。穷其究竟,唯是一心。若能二法尽除,不落偏执,情执亦除尽,则无去处可得。法本无法,缘生无自性,无性则空。空而常有,常有而空,互相交彻,为真空妙有。缘起法有二:一、无相如空,则荡尽无有,是相空。二、无自性如幻,而业果永恒不失。以相不真实,相空故,了无所得。此性相二空,方立真空之理。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此总标三科名,即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五阴亦称五蕴,有五法所成。阴有覆盖义,蕴藏妄种,覆蔽真心自性。色阴者,有形体可见,内而地水火风四大幻身,外而四大依报,凡有形体可见可触者,即色阴所摄;受阴是感受是体会,对境物接纳于心;想阴,是思量前境一切想象;行阴,是妄心妄身,念念不停,刹那生灭变化,不停不住者是;识阴,是了别识知,一切事物之心之本体也。这里的色阴就属于色法,就是能看到能摸到,有体有形的,有感受的;受想行识属心法,有感知没有色相。五蕴是色法和心法两种组成的,实际是色心二法。
“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所谓十二入,是由根揽尘,由尘引根。根尘互缘,相因摄取,入识田中,故根尘皆名为入。入者,有引入、吸入、摄入的功能。又名十二处。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名十二入。十八界者,“界”是各有定位,不相紊乱为界,像界限、标界。“六尘”能染污自心,故名尘。“六门”能通心境,故曰六门。“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识为分别义。它是由内六根、外六尘互相为缘,中发六识,分别前境。如经云:“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此六尘、六根、六识,就叫做十八界。今明从自性起用,亦即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以上这三科法门,都是自性本具。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括尽了十界诸法,皆当人自心,本来具足。故云:“自性能含万法。”此三科法门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名含藏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之识。《起信论》,依此识立有生灭门、真如门。真如门,即不生灭的自性。寂照不二之本性。生灭门,即一念妄动,三细六粗,可谓“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明众生迷妄之生起次第,由根本无明而生起业转相之三细,三细者,《起信论》讲的分别根本无明之相状者,对于枝末无明之六粗而谓之三细。一、无明业相;二、能见相;三、境界相。三相中,无明业相属于动作相,欲达一法界之理,真心初发初动,为体;二、三为用,有能见所见,但体用不可分,此相用微细,故称三细。六粗者,以缘所现的诸境界,有六种迷相,较三细而言为六粗。一、智相,对有相之物境幻影,妄生智慧而分别诸法,而成法执。二、相续相,对爱乐苦厌之分别,种种迷妄续起不断,为分别而起法执。三、执取相,对苦乐等境,不知不实,了不可得,深生取著,而生起烦恼,苦乐均是烦恼。四、计名字相,对假相假名起分别计量而生烦恼。五、起业相,谓妄分别假名,依妄惑而起善恶诸业。六、业系苦相,谓系于善恶而感生死之苦果。前四相为惑因,第五为业缘,第六相为苦果。这就是因、缘、果。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但中间要有个条件,它就叫做缘。“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能所之心既立,心愈缘愈粗,境愈攀愈现,辗转而成生六种识心,出六根门头,见六尘幻境,如是众生、世界、业果相续循环不绝,一切万法自恃本具,皆储存在第八识中,就是阿赖耶识。此即三界惟心,万法惟识,心现识变。众生生死于六道中主要的就是靠第八识储存仓里的善恶,善多生善道,恶多堕三恶道。“若起思量,即是转识。”一念心生十法界,识心一动便成善恶的业识,此业识而成转识,业识根本无明,一转而成能见之识。八识中第八识为本识,其它那七识为转识。八识有一半生灭,一半不生灭。从不生灭而言,就叫大圆镜智。从生灭者言,则为垢染识,待转而成,故可云转,假名为识,非不要此识,也不是此识泯灭了。故云不转。迷称阿赖耶,悟称大圆镜。它是一体二名。“若起思量,即是转识”之意。
“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真如妙性乃不变之体,其用又能随缘,六识、六门、六尘十八界,皆是其随缘妙用,故曰“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这就是万法惟识。正因为真如妙性可随缘,故有邪正之别,而具性善性恶。随恶用时,名众生用;随善用时,即名佛用。自性若迷,则起邪根对邪境,邪妄识心,成十八邪。自性若悟,则根、尘、识,成十八不共法。是故“善用则名佛用,恶用则为众生用”。此即除病不除法。像眼睛有病,见空中花,眼睛无病,花即除没,空始存。众生亦然,妄见诸法。但除妄惑,妄惑若灭,则无法可除。若悟自性者,起十八正,此根尘识心,得圆满自在慧,摄化群机,一多互用,大小相容,现尘现界,现善现恶,不相为碍,种种变现,皆合清净涅槃妙德。故云:“善用即佛用。”由此可知,恶用即生死本,善用即涅槃因。称体起用,用用不离自性;体用一如,性相不二;善恶一切惟心。若净若圆则成果德。
“用由何等,由自性有。”一切万法皆起于自性,十八界无非自性。自性随缘,不妨起用。无对论对,以应机宜,故曰:“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未完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睡前还是记录一下 这个朋友是我初中的时候最好的朋友了 我们每天一起上学放学 都很爱走得快 都很容易胃疼 但我以前有jrj照顾着呢 因为志愿的问题 她去了一个远比
  • #成都月老[超话]# 【互动话题】女嘉宾投稿:本人22岁,因为各方面因素,学校女生多,脱单暂时不行,比较喜欢大自己一些的男孩子,未来可能会听家里的安排,走上相亲
  • #刷单[超话]##淘宝刷单[超话]##淘宝刷单# 注意,骗子换头像昵称了,估计要重新出来了,大家小心啊@大橙子cccco 这个是她最新的头像。 …………… 大
  • (1777: Der französische Marquis de Lafayette trifft nördlich von Charleston (Sou
  • (图片和文字来自官网)以《十八学士图》和圆明园盛景为代表题材,采用创新的空间递进式全景影像给观众带来深度的沉浸与穿越,结合纱幔和影像光影,让观众犹如步入画中,体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图书]# 了解了人生之苦,才会用心去感受那无数瞬间的甜~~【#364地市可申领电子社保卡#,你申领了吗?#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图书
  • 骨缓缓抬头,一大额贷款道惊天动地的咆哮之小额贷款声,如同天地惊雷分期贷款一般,猛然间在此刻从其嘴中暴喝而出!恐怖的咆哮声,在一瞬间,便是化为实质般音波,如同风暴
  • #申元虎[超话]##春日奇迹李虎锡# 190630 官推更新:[#MonstaX[超话]#] 2019 MONSTA X WORLD TOUR 2019.
  • 如果你看过《最强大脑——燃烧吧大脑》第一、二季,估计很难想象“齿轮之谜”、“繁花曲线”、“灰箱网络”这些复杂的机械道具的设计师和出题人,竟是一名大三女生!弱弱问
  • 一次有一次。”“是呀”“那你怎么会出现在大学城呀”“过来陪你师姐考四级呀”嘤嘤嘤,这是我见过爱情最好的模样了吧,陪你师姐这种词说起来好甜呀(WX师兄和XL师姐不
  • 好气哦就是boy喊girl下去打球 girl二话不说就去辽然后天气好热 girl就没怎么打球 就在一旁看着boy打球 girl心里好想偷拍他的 就这样过了十几分
  • 4. 人气产品2人拼团超优惠店铺淘口令:¥1UzlY5sIB8s¥店铺链接:1626官方淘宝店 #盛夏毕业季# 倒计时2天!4. 人气产品2人拼团超优惠店铺淘口
  • 量子计算机要想取代电子计算机,必须解决一个大难题,就目前而言,互联网急速膨胀,字节数据量越来越吓人,量子计算机虽然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如何将IT上的字节数据转移
  • 主要的注意事项有这几个:一 定要确保自己的Mac电脑处于最新的系统版本,在非最新版本的情况下,会出现固件不兼容的问题;二 一定要安装iTunes最新的设备驱动,
  • [悲伤]请唯八好好的吧,你不喜欢艺兴我们没意见,但是请你不要骂他,他可是我们的三哥,他叫lay没错他是真的累,他回韩国你们说他蹭热度,不回去又说没团魂,拜托了各
  • 射手座难过时没有人知道,不想让别人可怜自己,射手座不坚强,可是很善良.在你难过时哄你开心,让你有依靠,分手后,会哭者去想属于你们俩幸福的艾塑牙回忆,也不想爱的人
  • 他凭借一系列探索声音、光波、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与摩擦的作品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曾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白南准艺术奖等荣誉。⠀⠀⠀⠀⠀⠀⠀⠀© Haroon M
  • #屈楚萧[超话]#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笑得肚子疼,哎呀!
  • 没有及时告知我,而且咸鱼微信都拉黑了,跑单跑得我措手不及……其实我也有想成为小说博主的想法,但是真的没有那么多值得一写的小说。心态不太好,导致十几天没心思登游戏
  • 百来平的屋子毫不营造着一种我只是来寄宿一晚随时打包走人的状态而更难以理解的是这四口之家他们已经在这儿居住了11年这间寡淡得像青菜豆腐汤里青菜都是多余的屋子它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