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白衣执甲 逆行战“疫”丨市中医院医务人员赴汤阴县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纪实】8月5日,汤阴县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为进一步阻断疫情传播风险,我市迅速行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卫健委作出对汤阴县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决定。
疫情就是命令。市中医院闻令而动,于8月5日至8月9日先后组织多批医护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奔赴疫情防控区开展核酸采集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使命,圆满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守护了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闻令而动 星夜驰援
8月5日,接到支援汤阴县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后,市中医院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组成了以院长助理张克清为队长、医务科科长王金周为副队长的第一批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为确保队员安全,出发前,该院院感科、护理部专家对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成员进行了紧急培训,强调了注意事项。
当日18时,22名队员集结完毕。他们携带防护物资,乘坐120救护车向任务地点进发。在路上,各小组组长紧锣密鼓地给采集队员布置各自任务分工,每小组由2名护理人员担任核酸采集员,配备2名信息采集员,小组长维持现场秩序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到达汤阴县古贤镇的第一个村庄时,天已经黑了。20时许,采集工作正式开始。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队员戴上防护口罩、帽子,穿上防护服,戴好手套、护目镜。在完成密闭试验后不到5分钟,采集队队员护目镜内的雾气已经遮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为了确保视线良好,采集队队员在护目镜内侧涂抹上一层免洗凝胶,开始的确有效,但时间一长,雾气又凝集成水珠,凝聚在护目镜底端,很快便浸湿了口罩。因有护目镜固定带的约束,医护人员在口罩下的每一次呼吸都很费力,其他人都能听到他们粗重的喘气声。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立秋节气,但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在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下,医护人员后背不断凝集的汗珠缓缓向下滑落,每个队员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水浸透。该村庄有1300余名群众,按照“应检尽检”的工作要求,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要完成全员采集检测任务。当日23时20分许,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3个多小时,该村的采集工作进入了尾声。
连续奋战 全力以赴
“大家需要连续奋战!我们要赶往下一个任务地点……”古贤镇的核酸采集工作刚刚完成,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就接到了市卫健委发来的新指令:要连夜赶赴至五陵镇继续开展核酸采集工作。下一站有2个村庄约1100名群众的核酸采集任务,他们来不及休息片刻,就又登上了救护车疾驰在深夜乡间的小路上。这时,大家利用短暂的乘车时间进行休息。
采集队队员的脸庞上早已被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的固定带勒出了深深的印痕,他们的工作服早已湿透……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在当地村干部的引导下,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到达了指定地点,队员又一次完善个人防护措施,进入工作状态。
经过连续奋战,采集队队员完成采集任务汇合时已是第二天凌晨4时许,大家的体力已经明显不支,有的甚至已有脱水和中暑情况,出现了眩晕、恶心、呕吐症状。
但在这个时候,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再次接到上级通知:克服困难,奔赴第三个任务地点——白营镇,完成3个村庄共计2200人的采集检测任务!听到这一消息,采集队队员感到莫大的压力,但为了完成任务,大家再次振作精神,奔赴第三任务地点……在途中,大家稍作休息调整。此时的天已经蒙蒙亮,市中医院也派车送来了早餐。队员简单用餐后,迅速奔赴下一个采集点。
采集队队员到达第三采集点,已是第二天6时10分。此时气温已经升至37℃,为了群众减少在高温环境中的等待时间,大家迅速投入工作状态,尽快开始采集工作。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上午9时,烈日炙烤着大地和采集队队员。有2名护士出现了严重的中暑反应,她们出现了呕吐症状,刚刚喝下去的水却又吐了出来。她们顾不上休息缓解症状,就迅速更换口罩和手套重返岗位!队长张克清和副队长王金周找来了遮阳伞,为两位护士遮挡住炙热的阳光,全然不顾自己暴晒在阳光下,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第二日上午10时20分许,最后一批群众的核酸采集工作终于结束,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完成了3000多人的核酸检测采集工作。采集队队员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了返程救护车。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因长时间佩戴口罩,固定带将耳朵和面颊勒出了两道血印,汗水划过感到了钻心的疼痛!
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的队员已经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救护车行驶在返程的途中,采集队队员将头相互依偎在彼此的肩膀上,沉沉地昏睡了过去……
再度集结 奔赴一线
8月9日上午,汤阴县按照上级指示,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市中医院迅速组织70余人组成了第二批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再次奔赴汤阴县开展工作。
“我们接到通知后,12时许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就集结完毕。此次我们分成了10个核酸检测小组,承担着10个村3.2万余人的核酸检测采集任务。”市中医院院长助理张克清介绍。
14时许,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到达汤阴县宜沟镇后李朱村,大家迅速投入紧张的采集工作。经过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第二轮核酸检测采集工作更有经验、更顺利。该村村委会的志愿者也积极协助维持秩序,群众也更加配合,在分割线内进行测温后间隔1米排队等候核酸采集。
在当日30℃以上的高温下,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分钟便汗如雨下,汗水湿透了衣衫。面对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每一位采集队队员都尽心尽责开展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使命。
历经10多个小时,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完成了最后一个核酸采集工作。返程路上,采集队队员脱下防护服,衣服早已湿透,甚至可以挤出水来。他们揉搓着被汗水泡得肿胀的双手,拍打着早已经麻木的双腿,甚至还有一些队员早就累得睡着了……
为了高质量完成每轮核酸采集任务,市中医院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全力以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采集任务,第一时间报告检测结果。他们用汗水和付出、用医者的信念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堤坝,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安阳融媒记者 郭新星 通讯员 管遮嵩 张金科)

#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 | 赖国考:(二)朱方是确定古赖国位置的重要标识

赖国被楚国灭亡之前,到底存身在哪里?要弄清赖国的地理位置,我们首先要弄清那场楚伐吴战役的地点,因为赖国就临近于此地。

一、朱方是确定古赖国位置的重要标识 

公元前538年楚伐吴,捉拿齐相庆封,战争发生在庆封的藏身之地。庆封藏身在何处,《春秋》未明说。三传记载各自不同,《公羊传·昭公四年》说在防,“庆封走之吴,吴封之于防”;《榖梁传·昭公四年》说在钟离,“庆封封乎吴钟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说在朱方,“予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富于其旧”。三传记载孰是孰非?究竟是防,是钟离,还是朱方?《公羊传》《榖梁传》都说错了,当时防、钟离都是楚国的领地,吴国怎能用来赐给庆封?看来还是《左传》的记载是正确的。

司马迁也认定《左传》的说法,他在《史记》中说:庆封从齐国奔逃到吴国,吴王馀祭把“朱方之县”赏给庆封作奉邑,又把女儿嫁给了他。庆封一大家子生活在朱方城内,日子过得比在齐国还滋润。

(庆)封还,不得入,奔鲁,齐人让鲁,封奔吴。吴与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富于在齐。——《史记·齐太公世家》

王馀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齐。 ——《史记·吴太伯世家》

既然庆封藏身于朱方,当然捉拿庆封的地点也只会在朱方,楚伐吴的战场也只能在“吴之朱方”: 

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左传·昭公四年》

 (馀祭)十年,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史记·吴太伯世家》

公元前538年,楚伐吴的战争发生在“吴之朱方”,《左传》称这场战役为“朱方之役”。如果认定了诛齐庆封的地点在朱方,那么,就为古赖国位置的确定找到了一个参照的地点,因为赖国应该就在“吴之朱方”附近。

《左传》记载了那次楚灵王伐吴的行程:六月丙午,合诸侯于申;七月,以诸侯伐吴;八月甲申,克朱方,随后灭赖;九月,取鄫。

我们可以看出“克朱方”与“灭赖”都发生在八月份,克朱方的具体日期是八月甲申。自八月甲申到八月底前,我不知道还剩几天。假如甲申是八月初,而灭赖国的时间是八月底,中间最长也就二十几天;假如不是,那就只有十几天,甚至几天。千里行军作战,主要靠两条腿走路,克朱方后军队总要休整几天,才能往下一站赶吧;赖国虽小,灭人之国总会有些麻烦吧,可不像从地里抱个西瓜就走。而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楚灵王既克了朱方又灭了赖国,按既定目标把一切都办妥了。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赖国应该就在朱方附近,从朱方到赖国的路途不会遥远,否则,就不可能在一二十天甚至几天时间内,赶到赖国将其消灭。

朱方在哪里?《辞源》:“朱方,地名。春秋吴邑,今江苏丹徒县地。”准确地说,朱方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朱方是确定古赖国位置的重要标识,古赖国在离镇江市丹徒区不太遥远的地方。

二、古赖国不在湖北随县厉山店

有人说,古赖国在湖北随县。最早持此主张的是西晋人杜预,今人赞同这个说法的有语言学家杨伯峻。杨伯峻说:“赖,古国名,今湖北随县东北有厉山店,当即其地”(《春秋左传注》)

如果赖国在湖北随县,便与朱方远隔千里,杨伯峻自己也觉得这个说法不妥当:“以地理而言,会于申,申在今南阳市北,赖在今湖北随县稍东而北。若朱方,则在镇江市南。断无先克朱方,又回师灭赖,军旅来往数千里之理。”杨先生知道自己的观点站不住脚,但没有改变主张。为了自圆其说,他推测克朱方与灭赖国分别是由两支军队完成的:“《传》先叙克朱方,由屈申为帅,而灭赖,则楚子自帅,故知分为二支军。”(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我研读《左传》,觉得根本不是这样。克朱方,楚灵王亲临现场,“使屈申围朱方”是他指挥的;让齐庆封“负之斧钺,徇于诸侯”,是他出的主意;“使速杀之”,是他下的命令。而灭赖国时楚灵王也在现场,当“赖子面缚衔璧,仕袒,舆榇从之”出现,他觉得很奇怪,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而询问椒举,听了椒举的解释后,当场释放了赖子。

克朱方、灭赖国,楚灵王一步也没有离开现场,都是楚灵王率领的这支军队干的。因为赖国就在朱方附近,攻克了朱方再灭赖国,如同顺手牵羊,实在没有必要派两支军队分头进行。 

再说,湖北随县,当时已为楚国腹地,依附吴国的赖国怎么可能跑到那里去呢?如果那里有赖国,蕞尔小国,值得楚灵王借用诸侯的力量去消灭它?

三、古赖国也不在河南息县褒信乡

主张古赖国在河南息县的人不少,代表人物为宋代的罗泌,其《路史·国名纪》:“赖,子爵,蔡之褒信有赖亭,楚灭之。” 

首先,我要问河南息县的褒信乡离江苏丹徒有多远?从申(河南南阳)出发,跑到朱方,楚灵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朱方返回,横贯今天的整个安徽,到达河南息县,不同样也要花一个多月时间吗?我们且不考虑克朱方以后的军队休整时间,假设那支惰归的军队仍有出发时的行军速度,即使如此,能在八月底前“遂灭赖”吗?

其次,赖国是吴国的附庸,在吴国的势力范围内,怎么会出现在河南南部?如果赖国在河南息县,岂不是说当时吴国的势力扩张已到达河南?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吴国虽然已经崛起,但它的势力范围还远远没有到达江汉平原,更不要说河南南部,连安徽中部的六、巢、钟离、州来,也都是楚的属地。公元前544年吴季札才聘问北方诸侯,公元前518年吴国才灭巢,到吴王阖闾时(前514——前496),国事上任用伍子胥,军事上任用孙武,吴国才开始称霸。公元前538年,吴国局促在长江下游,而和它相邻的盟国竟然出现在了河南的南部,岂不有悖史实!

昭公四年,河南南部正被楚国控制着,假如不堪一击的赖国也在那里,岂能不唯楚国马首是瞻?又何劳楚灵王兴师动众大动干戈!

四、出现众多古赖国遗址的原因

古赖国的遗址,除了有人说在湖北随州、河南息县,还有人说在河南鹿邑、河南商城、山东章丘、山东聊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古赖国遗址?我想不外有以下原因。

一是因为古文献记载不够详细,使得后人产生种种猜测。加之《公羊传》《榖梁传》又都将《春秋》中的“遂灭赖”记为“遂灭厉”,后人不仅将有“赖”字地名,如赖亭、赖乡,当作古赖国;连地名带“厉”的,如厉邑、厉山店,也视为古赖国。

二是因为由于赖子播迁,赖国所在地并非一处。昭公四年前,赖国在朱方附近;灭国后又“迁赖于鄢”;说不定鄢也不是赖国的最终归宿。春秋战国时,小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一任大国随意摆布,许子就是明证:“昭公四年,欲迁许于赖”,“九年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十八年冬,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左传》)。赖国的命运也不会比许国好,大概也是迁徙靡定,不遑宁息。这一路迁徙流离,遗踪不止一处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这都是公元前538年以后的事。

在昭公四年被楚国灭亡之前,赖国封地只会有一处。其地不会在湖北,不会在河南,也不可能在山东。它只会在江苏,而且只能在江苏南部、邻近镇江丹徒的地方。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拟稿:傅章伟
审稿:王达云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猫灵相册[超话]# #七创社#前天偶然遇到一个共鸣者☀️ 它说:“漫天星辰如同巨大的温暖怀抱每个追星者都在向星辰寻求庇护与此同时 他们自己也成为了星光浪漫的
  • !到手一双只要【39.9】噢!
  • [裂开]第一波是在家瞎吃瞎喝我爸妈拦不住系列部分库存吃的时候想起来了就拍一拍其实很多时候晚上一点儿也不饿但嘴馋还是连亮度都懒得调啦直接上原图以后就不能这样瞎吃了
  • 这就是美国佬教那些殖民地人独立的原因。在他看来,重点在于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解放劳动者;政府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
  • 近两年,他先后为内蒙古一机集团、包头北方股份、神华集团等企业培训高技能骨干人才300余人次,带出了多名自治区劳动模范、北疆工匠等高技能人才,被企业领导亲切地称为
  • 回首研发经历,柳红表示,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从事创新药物研究工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科学家应有的“标配”“出新药、出好药”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她实践的
  • 名义债权人会议,实质就是:你不用说话,我端口都不给你,100多个债权人我也听不过来,你们听我说就行,如有要事请在屏幕下方留言[笑cry]更逗的是,会议结束,发现
  • 周五晚上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居然给我捅破窗户纸了。宝贝说,但每一次也都是全身而退了啊,就算撞了头破血流也没有哪一次是把自己全搭里了,早碰南墙早把修罗场里的这些事
  • #我国制造业连续11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5大高光时刻,今年将再创历史】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准。辉瑞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全球停产带来的种种挑战
  • 她抬头对上了你的眼睛,猛得一愣,心想,糟糕,怎么是同校的学弟,下次可千万问清楚底细了。我看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我现在就很有空。
  • 朱學恒指出,在柏林時間今天下午1點15分時,特別請柏林花的店送了4個很漂亮的花環到謝辦公室,花店覺得台灣的花環好有創意又漂亮,所以還幫我們的花環跟柏林市徽合照和
  • 红尘喧嚣,熙熙攘攘,虽无才情,但在这样雨落潇潇的日子,读一卷诗词,亦算是在禅境中的一遭过往。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人要有一颗清闲的心,即便忙,
  • 因为长期不能排尿的猫咪常常会并发高钾血症、急性肾衰竭,因此除了解决猫咪的排尿问题,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缓解猫咪出现的其他病症。 示范:猫咪喜欢的水源(并不是)
  • #日本サッカー協会# サッカーには、人々の人生を、そして世界を変えられる力がある過去への感謝と未来への決意を胸に、これからも共に日本サッカー協会創立100百周年
  • @UNIQ-王一博王一博这就是街舞4#王一博[超话]##王一博这就是街舞4#wyb#王一博所在即舞台# ┏⚇—平安喜乐━⚇┓[给你小心心] YI ⁸⁵ Bo[
  • (圖/翻攝自微博/痞幼)至於身家,痞幼先前傳出身價上億,在北京有一棟價值1.2億元台幣的豪宅,海南島三亞也有8棟別墅,收藏的重機包括2輛Ducati、Suzuk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超话]##社团纳新# 在金秋这个收获的季节,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我们兴奋的时刻,因为有很多新面孔即将加入。于我而言对于建筑物的包裹是希望卸下
  • 我们倒是非常希望越活越年轻,但就是做不到。如果你躺在床上,时间长了,就会浑身酸痛,就想爬起来走动一下,这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经验。
  • 此次疫情发现于9月10日福建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一小学,该校在对在校学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发现2名学生(为亲兄弟)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立即扩大核酸筛查,又发
  • 来看启动会现场给你一个买买买更要省省省的惊喜送礼物是圣诞节的保留项目几乎年年都有对于家人来说没有什么礼物是比一起期待新生更珍贵的了比如今年的圣诞节十月妈咪正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