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很少去思惟“死”和“无常”。虽然我完全认同无常的存在,对“人之必死且死期不定”也有理性认知,但其实自己还是处于典型的凡夫心态中。因为我“今天”没有死,“今天”又没有死,所以总认为“明天”我也不会死,死离我还远着呢,我还有很多个“明天”,正所谓“余生漫长,不必慌张”。即便偶尔见到身边有死亡和无常发生,我也冷漠地认为,那是别人的事,和我无关。偶尔也会伤感、会叹息,然后呢?我的日子仍旧波澜不惊地继续......不念死的种种过患,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之法义中描述的状态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论为何在共下士道修心次第之初,便重点强调“念死无常”?为何从“不念死的过患、念死的胜利”正反两个方面,告诉修学者,要用正确的发心去观修无常,且应将此观修贯穿整个三士道的修行?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是凡夫,我们在无明的障蔽下,或有意逃避;或心存侥幸;或自欺欺人,我们不愿意去想,死亡和无常会不会随时到来将我带走?真到那一刻来临之时,凡夫心态下的“我”,我该怎么办?试想,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作为凡夫的“我”,心里想的,无非就是“我就要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了,我多么舍不得啊”;或者是“我就要死了,可我这一生还有那么多想做没来得及去做的事,多么遗憾啊”;又或者是“我这辈子犯了好多错,有些错误是多么令人懊悔啊,可惜人生不能重来啊”,并且“我”的内心对死亡一定是充满了未知的恐惧!面临死亡的那一刻,我什么都做不了了,我无法把握未来生命的去向,我不知道我将去到哪里,等待我的将是什么,这就是凡夫心状态下的“我”的状况。

看一看现在的我,作为一名佛弟子的我,死亡还没有将我带走,我有缘得遇善知识,我有幸听闻佛法,多么殊胜难得!师父教导我们,应好好利用这难得的暇满人身,去精进修学,去持戒修善,唯有这样,才能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不因恶业牵引堕入恶趣。现在的我,若能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改变自己未来生命的走向,获得解脱轮回的究竟自在。可我,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我没有珍惜这稀有难得的机缘和福报,将珍贵的暇满人身浪费在“过日子”上,甘愿让自己整日沉浮于凡夫心中,我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如何获得现世安乐,我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会皈依、会学佛。

同喜一年,学到的正知正见,说起来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世界唯心造”啊,什么“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都是虚妄”啊,什么“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啊......然而,这些正知正见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心行上,明白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修学和生活完全是脱节的。过起自己的小日子来,这些正见全被抛诸脑后。“今天做点什么好吃的呢? 嗯,等下找个谁陪我去逛逛街吧! 唉,今天真倒霉,诸事不顺,还遇到那么个讨厌鬼......” 瞧,这些都是日常我脑子里闪现的念头,全都是贪嗔痴,佛法呢?在哪里?

正当我在无明的念头中打滚还浑然不觉时,师父的声音仿若一道惊雷将我打醒:“道青啊,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脑子里时时刻刻装的都是这些个念头,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天,你会去到哪里啊?” 我茫然了......是啊,我会去到哪里啊? 我是深信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的,我是知道三恶道众生有多苦、轮回有多苦的,我是明白唯有佛法才能自救的。可现在的我,却倒在无明的糖衣炮弹之下!试想,当我真的因恶业牵引堕入恶趣时、当我真的身处恶趣受极大苦时,我该怎么办?是不是到了那个时候,我才会哭着喊着说:“师父,救救我吧,我要开始念佛、念法、念僧,只要我能脱离恶趣,我一定会精进修学佛法的”......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这一切哭喊有用吗?学佛,不是和佛菩萨做交易!不是等到身陷困境无法解脱时才想起唯有佛法可以救自己。真的到那个时候,你失去了暇满人身、失去了闻法修学的资格,即便你想做交易,你都没有资本!

念头一转,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前生:曾经某一世,也许我是一头猪,在泥地里刨食时,听到有人说:“唉!我辈长劫以来皆处于恶趣,实乃可悲可怜啊!”可惜我听不懂,我只是望着土里露出的一截萝卜快乐地哼哼唧唧。曾经某一世,也许我际遇稍好,托生为天人,却为无瑕之身,我不能修法,只能待寿命终了时重堕轮回。曾经某一世,也许我就是小学课本里描述的那只寒号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对自己说:“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可第二天,天晴了,风住了,我立刻忘记了前一夜的痛苦,垒窝什么的,还是以后再说吧!于是,终于有一晚,我被冻死在风雪中。曾经某一世,我不知道是怎样的机缘,得闻一声佛号、一句偈语,我顿时了悟,唯有佛法可以救自己,于是我拼命将这个意识保存在我的阿赖耶识中,并祈求在以后的某一世我能得到一次宝贵的堪修之身、获得一个闻法修学的契机......不知道多少生多少世之后,得上苍垂怜,这一世,我的愿望得以实现了,可我却忘记了一切:我忘记了曾经在轮回中的生不如死,忘记了曾经许下的愿望,忘记了暇满人身的易失难得,更忘记了唯有修学才能让自己解脱轮回。我什么都忘记了,只记得和贪嗔痴做游戏,虚掷人生。这时候,我仿佛又听见师父的声音,师父说:“道青啊,你忘记了你发愿学佛的初心,忘记了你修学佛法的因缘,师父帮助你回忆一下吧!如果你仍旧这样下去,你知道将来等待你的会是什么吗?你好好想一想,想清楚,告诉自己,你该怎样做!”

沉默许久,我终于说道:“师父,我想明白了,我该怎么做!我应该将现世生命中的每一天,真正当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我应该让佛法成为我生命的主导而非点缀,我应该让修学成为我生活的常态而非偶尔,我应该时刻警惕死神的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抓紧时间修学,我应该真心舍弃今生的享乐和所谓的幸福,我应该心存感恩珍惜善缘,我应该为我未来的生命负责、做我应该做的事。师父,我还想帮助我身边的人们,走出俗世的痛苦,脱离轮回的痛苦,走向解脱之路!师父,我将正视自己的优缺点,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真诚并残忍地剖析自己的心,把其中属于凡夫和无明的那部分连根拔起并完全摒弃,也许这样做会让我的心鲜血淋漓支离破碎,可这些痛,和三恶趣的痛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应该勇敢且毫无畏惧,我应该精进而毫不懈怠,为了获得究竟解脱,我必须从现在、从当下就开始改变!”

每天深夜临睡前、每日清晨起床时,我都要提醒自己:死神今天没有来,但它随时可能来,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我要精进修学!每时每刻,当凡夫心抬头想做主导时,当不善的念头要生起时,我心里要警铃大作,立即用出离心将其对治,用善的念头将其取代。对无常的观修,要时刻做永不停歇、日日月月年年循环不断,直至将其融入我的生命!到那时,我可以想见,会有一个全新的道青,她出离了贪嗔痴,她发起了真实无伪之菩提心,她圆满了生命品质......在面对师父的时候,她能心无愧疚地对师父顶礼膜拜,发自肺腑地说一声:“师父,感恩您!”

师兄们,请监督我、鞭策我吧!牢记:“当知: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思:得此贤妙身,何令其无果?当做:持戒修善,励力不怠!” https://t.cn/R4GPmcd

《纯印》—“纯印”的真实义

“纯印”的真实义

一百多年前,自带法名的“纯印”来到世间,广度有缘众生,其名号涵有深义。纯即心、即空、即一、即体、即理、即真、即净;印即法、即道。“纯印”之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依纯印示现所修,即可返本还原,当生成就。
纯乃真,印乃法,真法也。纯乃心,印乃法,心法也。实为心心相印,以心传心,大乘佛法也。此法离言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文字,无字经是真经,佛菩萨为度化众生,使令早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不得已而用有相的文字、言语来引导启迪迷蒙者,由信而解,渐渐依法修持,逐步上达新阶。引迷入悟,须经五戒十善,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六度万行,直趋觉境。
其实,妙法本来自心固有,无须外求。真佛在自心,心外本无佛。心外亦无法,心外亦无道。心生万法,天地归心。空却本来我,实理自心得,真理自心修。法本无得法。无得即是空。未悟此理时,须凭言说、文字之助缘,依指为引鉴,依经典为度筏。待彻悟时,弃指而奔月,抛筏,轻装直趋一真。此时,若仍依言说文字皆成累赘。可谓超生了死是了一,然一亦应了,才是真的解脱。讲说了言语、有相的白纸黑字不是一,乃存一。一既存,非纯净,与心性不相应。若明理,或触类旁通。世人的博学、聪明、智慧、才能是识,是有漏之智。无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后得智。当你空却凡心为佛心时(还本来我),无智无得时,皆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包罗千经万论。空无之真,依外法决不可得。唯有修者、悟者自得。“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道法本无言,非言亦不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讲经说法,乃是修行的助道之缘,如过江必用舟载。但真正讲经说法,不离自心,非述非法,应向本性下功夫,才能建立万法,法由自心生,法由自心灭,心具万法,万法尽通。一法不立,一法不染,心体本净无住法相故。佛说种种法,皆是助道之缘。因病投方,因人施教,渡人迷津。对下智劣根者,先以小乘形相喻之,导迷入悟,否则难以入教。对于中等根性者,则见机而行,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对较上智者,则阐扬性理、妙理。佛传法是传心,传其固有之心,诱发自己的良知良能。此良知良能,则是我未生以前带来的,良知无所不知,良能无所不能。所以道由心得,不由法得。若依法得,人云亦云,分别教相,心徒增知见,成障智慧的所知障。与道、与心无益。“不取虚空,不依佛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妙理。是自性妙慧,不是世慧,是神慧。不在言语。”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天天诵经而不行善,心仍搞贪嗔痴,等于有病不服药天天念药方,但病愈,药与方即须舍掉。犹如过江后,到彼岸就弃舟登岸,再顾恋载渡之舟,即是负担。不能恢复我固有的至清至净的本来面目。纯印老人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是自心,佛是自心佛,非心外所求之佛。悟道之人,自悟本性,了愿了冤,一了百了,自度自得。并非依靠佛菩萨为我了。佛不能度我,全赖依教奉行,依法修行,自己度自己。只要悟得“无心”(破我相我执)、“无法”(破法执、断无明),真空即是自己佛性,何用他求。
纯乃空。空无所不包、无所不示、无所不闻。大道无言,理本真空,性本无为。大道无形而蕴育天地,大道无情而运行日月,大道无名而长养万物……大道默运——昼夜运转而无声。所以谓大道无言,真佛无口,无示无听亦真示真听。
说他大,真是大,宇宙万物心中纳。说他小,真是小,隐于微尘无处找。
法是不学而生,道是不求而得。佛是自家本有,空却见闻觉知,真空之妙心无穷无尽。
“纯印”乃“无心之心法”。学佛人应多行无为的功德,广为国家、社会、民族谋利益,以净化心灵。依慈悲博爱为准则,以己之力造福于人,不建个人功德碑,却广行功德,不得真功则难以立德。多行功德才能了愿,不为修行而行善事,不为成佛而办佛事,不为我而利他,常行常新,死守“无功无德”之心,方能了前生之罪孽。此即佛之心地。“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其学佛应效法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即无我,无我则空。只有在生活中“小善广为,小恶不为。”空却我,还真我,此“我”本不贪不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善无恶,此即不二之法也。如心中想成佛,必有魔来对待。因佛与魔如影随形,永远是分不开的。妄想成佛反作魔。但求无心,修不走心之法,方为真修,此乃成佛之道,纯印之法也!
纯乃空,但真空含妙有,真空无为而无不为,不是“顽空”。顽空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它不能生妙有。真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虚空含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所以不空。但宇宙万物确存在,是有。虽有乃是心生、缘生、幻生,本非实有,非有则空,此即真空生妙有。真空在天曰“理”,赋人曰“性”,蕴育天地,人生曰“道”。人若能空却五欲六尘,无知无见、无想无念即返本还原,便是佛。凡夫欲成佛成菩萨,必须要革心、洗心、转心、变心,与世人所求、所想、所行、所为相违悖,此即纯印老人一生的示现。“事事无心事事行,心不存事,看开放下。”心中除一声佛号外,别无一物,此即无为。道不求而得,学其不学,不学之学,为真正之学。此学真正之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此知是我身本有的良知,良知被后天尘劳所昧,必以佛号启之、洗涤,这就叫修道、悟道、行道、了道、证道。证道不离身心,身外无道,心外无法。各宗教无不是我体之分相也,信仰上,众生有分别、有选择,但佛性没有分别,此即“心佛众生一性也”。此性必以无为、无贪、无著、无得而证。欲达此性,最稳妥最方便莫过于念佛法门。此即纯印来娑婆度众生之愿也。
一百多年前(一八八七年),自带法号的释纯印来到人间,非一般因缘。旨传佛的心法。纯,是不生不灭、不坏不离的,非一非异的金刚心。学佛人若能洞彻此心性,便得道果。佛讲的金刚经,即是金刚心,此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一切善恶都出于这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的主(支配者),身是心的用(被支配者)。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造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心正成佛,心邪成魔。一切惟心造,可见心是一切祸福的种子。
此心无定,非邪非正,亦非佛魔,因其善变故。纯印老人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何者是佛呢?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本无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始无终地在作用。性在作何作用?为什么人们看不见呢?性无体无相,犹如虚空无有内外,无有实体。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大到虚空法界,小到微尘,性无不在作用。怎奈迷人不觉不识,难察觉性的体性。性是如何在作用呢?广说无尽,略说有以下诸方面:
性入胎而成身形,出胎出世而称人。称形体不同之名;性在眼曰见;性在耳曰闻;性在鼻曰辩气味;性在口曰谈论发声;性在手执捉运用;性在脚奔波交替相用。性若展开遍现时,涵十法界。性若收摄时,不出微尘。悟者知此即佛性,又称妙明真心(纯印)。迷者将此性称灵魂(非灵乃魂)。
世间有形有相的诸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可感觉到;所以人们容易接受了解。唯佛的心法(纯印),极难使人相信和了解,更少有人会运用。所以纯印老人住世一百多年,为表此心法,在生活中运用与修行。至往生前十天,方向其犟牛子告知她名字的来历。可见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通过纯印老人体传口教,可结论为: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解时舍识用根,迷时根识合用。世人若识此心,无一动念。无知无见,无想无念,是名正觉,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人为什么得道悟道证道者甚少呢?因有知见故。此知见无不是由自己而发,即我相。如能做到纯印老人那样,逢苦不忧,遇乐不喜,逆境不馁,顺境不兴,辱而不恼,为无我相,不见己故。己若能亡,钱财、亲眷怎能看不开,放不下呢?此即纯印老人说的看不见的心。若能悟此心,把得住,看得定,能作心的主人,六根对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被心所支使,身、口、意不造恶,常修善,就是佛的行持,佛的行愿。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修行,必定成佛。
可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不是从自己的清净心中流出。
纯印之义,即佛的心法印,以心传心之意。悟此心即佛,迷此心即凡夫。佛心,众生心,无二亦无别,一念心生十法界。
从“纯印”二字可顿悟如来圆顿心法,在语默动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上,能契理契机,法法自在,法法一如,直趋觉路。明了,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大道无言,全靠心悟。
修行人若不悟解心性之理,犹如镜中索物,水中捞影。宇宙万物,唯人有智灵,生于世间,有苦有乐,最易修证。智灵是心之性,亦万物之性,物性则空,何以故?无形无相,目视不见影,思之又非遥,无见而非无。世人若明此理,永断纤疑,圆成大信,即得纯印法。
境立映心有   心无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   心境各盲盲
心境各随住   两者即恒清
悟净心无起   迷心境自非
若迷心与境   心境两茫茫
悟境心始净   知心境亦清
净心无染境   了境心无形
心空实无境   眼障耳不闻
真性涵宇宙   意净天无云
自性如虚空   真妄在其中
彻悟本来我   一通一切通

讲授密宗十住心 之六

【以上九心是为显教之摄也。
十、秘密庄严心,秘密者金胎两部六大三密五相五智等之无尽法门也。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其法门之德谓之庄严。即真言宗教之心地也。】


这第十才是密教,叫“秘密庄严心”。当年《华严》不服,“怎么到了“事事无碍”,你还有东西加在我上头?”这个密宗的道理,完全要靠《法华》和《华严》,“如实知自心”、“事事无碍”等等。他的所有一切修行方法,都是以这个为基础,都是以这个为本体的。为什么叫“秘密庄严心”呢?“秘密”两个字不是保密的意思,就这个心不但是像说《华严》、说《法华》,阿罗汉如聋如盲,这个心哪,十地菩萨,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一直到十地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都不见不闻,也就是说如聋如盲哪,所以叫“秘密”。不只是普通菩萨不能知,十地菩萨都不能知,等觉的菩萨都不能知、不能见,所以说不见不闻。咱们这不一说“秘密庄严心”,大家也都听见了,你们不是闻了吗?不是这样的听,这种的见。在佛说《华严》的时候,那些阿罗汉真正都聋了,一点儿也听不见?他听了之后,一点儿没有了解,所以后来这些阿罗汉在《法华》,他们不是都痛哭流涕吗?他说:“我们都听见佛说,我们都是不走心嘛。”他说:“我这修的就是阿罗汉,你那些大乘佛法与我无关。”“云何一法中,而不知此事”,佛法就你一个法,他说我不知道啊。他这就是“如聋如盲”,不是说真瞎真聋,真瞎真聋当然听不见,他是听了之后,无动于衷,像是瞎子、像是聋子一样。你听了跟没听一样,看见跟没看见一样。既然跟没看见一样,就是瞎;跟没听见一样,就是聋,这叫如聋如盲,不是真聋真盲。


所以十地菩萨和等觉菩萨对于这叫不能见,不能闻,也就是说如聋如盲,不是他在底下听不着,看不见,就是说他不得领会,所以这才叫“秘密”,所以这就深了。不就是《华严》阿罗汉不能理解,这比佛稍微低一点,佛是最高了,所以讲十地,一般的说法,等觉就紧挨着佛了,但是最高的密宗说,就稍微还差一点,是探花了。佛是最高了,再底下是妙觉,再底下是等觉,那很多经妙觉就是佛。但是第十三地,是在妙觉之上,再加一地,这地方再加一地,那么等觉他也是第三位了。最圆满的是如来,然后是妙觉,妙觉底下是等觉。等觉菩萨在十地之上,不知不见。


所以当年像我天津回来,夏老师说(我)是开悟了。夏老师告诉我:“你这还大有事在,大有理在。”听了心里头很…,“大有事在”,自个儿就觉得当然大有事在,这修的路还很多事的嘛。那么“还有理在”,既然所谓开悟,那就是知自心,怎么还有什么理在?后来才明白,那这样看也是如此嘛,地上菩萨都是知自心,怎么对于秘密庄严心,他就不能知,不能见?所以佛教是极深,极深哪。所以夏老师是稀有的大德,不是一般的一个居士,大家有的也是如盲﹗说老实话,很多人见到跟没见一样,如盲﹗


这是“秘密”的意思,是“秘密庄严心”。这个“秘密庄严心”,“庄严”是什么意思呢?就说明这个心它的德,“庄严”来表示它的德。这个心秘密,非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所能见、所能知,所以叫做“秘密”,然而具有殊胜之德,所以称为“秘密庄严”。这个“秘密庄严心”跟《华严》不同的是什么呢?当然“事事无碍”都是……,所以后头的就都是摄前头的,这“如实知自心”、“事事无碍”都是密教的基础。在这里它多了个什么呢?多了这个六大、三密、五相、五智等等的无尽的法门。


六大,一般我们说四大,说今天身体不好了,四大不调了。地水火风,有的再加上一个空,地水火风空,称为五大。就拿人来说吧,骨头这些硬的,属于地大;血液,水大;你温度,有体温,是火大;出气儿,呼吸,是风大。这不称为四大吗,你得有骨头,坚硬的,这是地,坚硬啊;流动的就是水;有呼吸是气;有温度,这火嘛,这就是四大所成,那么再加上空,这地水火风空,称为五大。这个密宗说六大呢,就是加上识,加上咱们这个阿赖耶识、末那识、这个意识、眼耳鼻舌身,就八识了,所以地水火风空识称为六大。


这个六大,本来一般就是说这些地水火风都属于色的,就认为这是虚妄的。在《楞严》里头后来就讲了,《楞严》先是破这一切,后来它就要讲,所谓地水火风空识(《楞严》还讲七大,还加上一个见),都不可思议。它都是本性,性空真火,性火是真空,遍一切处,循业发现。所以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都是本性中真实的东西,它都遍一切处,各处它都存在,没有一处不存在的,就是循业就出现了。“业”就是这种因缘条件,随着这个条件就出现。那个洋火一划,火就出来了;你一个太阳镜,聚焦的镜,搁在太阳底下,就能点东西,所以地水火风都是一样,都是遍一切处。“循业发现”,随着业力就发现,这就是把这一切都承认是真,地也是真,水也是真,火也是真,风也是真,空也是真,识也是真。所以到了密教之后就一真一切真,一切法无非佛法,一切无非法身。那个《四臂观音法》:“所见一切皆法身”,这句话好深的份量,你要知道,好深的份量,没有一样不是法身!你看一个始觉它是法身,一切皆是法身啊﹗谁跟你这么些分别哪,所以讲这六大都遍一切处,一真一切真,皆真﹗


所以“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这个心很难很难理解,一般离相也就是到这一切一切都无相,必须离相才是道,它这个当相就是道。所以密宗的种种像,种种供养,种种的这种,相就是道。“即事而真”,事就是真,一切事相就是真如。《楞严经》叫做《首楞严经》,这个“首楞严”是什么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任何一个事,它都究竟是坚固的,这就是一切皆真。而这个告诉你什么意思?因为这你才知道,你念的这句佛号,不是念的字,念的是声,皆真实,所以“声字皆实相”。有人怀疑说我念了半天,我念的这跟真如实相没有关系呀。这不是音声吗,它就是全到这里头了,这个众生你要不假,不以这个具体的内容,你怎么去修哪?都是抽象的,没有下手处。所以善导大师说“指方立相,即事而真”,指面向西方,给你供上阿弥陀佛的像,这不是事吗,事就真!所以善导大师是了不起的大师,是弥陀的化身。


密宗的三密,就是身密、语密、意密。咱们人就是三业,一业是身体,身就是要吃饭,要穿衣,要有许多行动,身要造好多好多业,身业。口业,口要说话,说法里头也是造多少多少的业,造许许多多的罪。佛法说人人可以行善,善也是业,身也是如此。意,起心动念,严格说起来,那就都是属于罪业,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这心念一起一动,没有一样不是罪的,这是古人说的,不是我说的,所以称为意业。这三样是业,身语意是业,但是密法之殊胜呢,就是把那三业变成三密。但如来他就不造业了,如来就身是身密;说语言是语密;心中所思念是意密,使得凡夫的三业,顿然同于佛的三密。


密法以方便为究竟。怎么叫做究竟?最高的成就,就是我要救度众生,不是喊口号,不是一个普通的愿望“我要度众生,我要度众生”,而是真正实际上有办法,要看效果!你就空空洞洞有一个愿望,当然是好啊,比要害人强多了,这不还是空的吗?所以咱们现在说密法,你们不要说“我又不会去学密,我是净土宗”,净土宗刚才不是说了,净土就是密教显说吗,跟这是一回事。它就在以方便为究竟里头,有一个最特殊的、具体的、最省事的、人人都可行的,让大家得度、得救,享受永远的安乐的大法,这个才是值得我们去做,去学,去努力的事,那就是这。


这个三密是很难懂,这个就是很难懂。一切咒都属于语密;结手印是身密,结各种的印;意密呢,一种就是你观想也算是意密,再有就是说你安住于般若,是意密。所以怎么即身成佛?就是佛的三密,顿然跟你凡夫的三业成一片了,这是密法所独有的,不是像那个说是要断见惑思惑一层一层,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这样一步一步的,都不是这样的。这个就是说,这一乘法都成佛,而且是最顿的。这六大、三密。


再有就是他举了这些具体的五相、五智。显教里头只知道四智,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大圆境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咱们密宗还有法界体性智,这就是五智。


这个五相呢,是五相成道,就五相成佛,经过五种相成佛。从这个五种相,我们也可以知道密法的一些方便。这又叫五相成身,就是通过这五相,你都能够具备了,你就成就了本尊的身,所以密宗讲即身成就!


事实上净土法门是“即生成就”,那个生命的生,你这一生就成就了,不等下一辈子了。因为很多修行了一辈子又一辈子,不知道哪一辈子他种了因了,缘完因了以后再成就。净土法门是个即生成就的法门。密宗更进一步,不但是即生,而且即身,就这个色身,不等你临终舍掉它的时候成就,就带着它就成就了,所以这是密宗最特殊的地方,也就是方便中最登峰造极的地方。

来源 | 《显密圆通集》
整理 | 妙圆居士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部经讲完!
求佛菩萨加被不要得病,
我坚持一下把这部经讲完。”

——选自黄念老《无量寿经讲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小时候很不喜欢的那种人,慵懒,怠惰,推卸责任,胆小怕事,冷漠,不求上进[失望] 当别人在红红火火搞网课的时候我在家每天瘫着当咸鱼,一边担心一边
  • 我俩常去操场跑步 因为在一起以后算是幸福肥吧 我俩体重指标明显上涨 但我又特别的懒 每次叫我跑步我都要磨蹭半天 所以几乎每次跑完步他都会给我买点东西 比如吃的
  • 胡歌与刘亦菲主演的《仙剑奇侠传》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该剧在播出期间掀起了收视热潮,也为两位主演胡歌和刘亦菲后来的演艺事业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但很多人不知道
  • 你觉得在感情中,主动的人,丢人吗? 当年,程莉莎追郭晓东,追了几十次才追到手。 以至于时隔多年,在节目上公开谈起,所有的嘉宾都不敢相信,有人问她: " 你是
  • 原本应该在今年12月举办的世俱杯由于日本放弃承办还迟迟没有确定新的举办地,而据The Athletic报道,由于国际足联仍在尝试寻找新的承办地,本年度的世俱杯将
  • 日复一日昏昏迷迷地活 不想说但我也 真的不好过 时间是良药 可我却无法服下去 即便你已不在 我还是在等待 你给我的晚安 这片海 曾经属于我们的地带 如今浪花拍
  • 是日:正月十五.元宵节 明月生辉,一年初望, 花灯如昼,阖家团圆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元宵佳节。 在这一天,人们外出赏月、猜灯谜、吃元宵。 在农历
  • 行走的一坨鱼,我爱你 最近在室友的介绍下开始看《怨气撞铃》,一改“看书慢慢”直接一个大读特读,如痴如醉,不停设想无数情景 今天到海豹池边,看着一汪绿水,我在想:
  • 光以钝根自量,于初出家,即以净土为皈依。又经五十余年之阅历,虽于佛法无所了解,然于净土一法,固以最初之志,未尝或错。而于一切有缘之人,均以为奉劝。生死海深,菩提
  • 7·容易被吓哭的星座排行: 第三名:双子座 谁说双子座的宝宝们一向都是天塌下来有高的挡着,没高的挡着就蹲下来,找别人挡着的无忧无虑派的呢?其实她们也是很喜欢哭
  • 适合告别的温柔文案                1.那天早上的雾散了,不止早上,不止雾。 2.爱而不得的时候,再爱就不礼貌啦。 3.你要去哪呀,我们不顺路
  • 真是不辜负我自己的微博名,买了个手串到了不喜欢,准备退了,省了1000多块钱,觉得自己真是勤俭持家啊,然后给波波看,南红手串就更好看,他说那你咋不买,买,买回来
  • 周末Plogᵕ̈ ɴɪᴄᴇ ᵕ̈ #日常碎片plog# PS4真好玩儿,终于知道为啥那么多人买了!现在已经出到PS5啦,想买个可以好多人一起玩游戏! @一格
  • 永远充满活力,永远给人带来惊喜,永远的battle king@INTO1-赞多 你的身上有无限的能量,站上舞台的瞬间被全部释放到炸场!!! 这个男人太有魅力了,
  • 算婚姻:凡是日坐食伤的女人,婚姻不顺的原因,必然都有相似之处      本人女,1995年3月出生,生辰为乙亥,己卯,戊申,丙辰。想问下姻缘感情方面的,不知道为
  • #七夕#将至,这一次,给你不一样 约定#三亚湾海居铂尔曼度假酒店# 我们为您的浪漫餐食提供更多选择[心] 经过炙烤后的肉类 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味 征服了无数人
  • 算婚姻:凡是日坐食伤的女人,婚姻不顺的原因,必然都有相似之处      本人女,1995年3月出生,生辰为乙亥,己卯,戊申,丙辰。想问下姻缘感情方面的,不知道为
  • 在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背后,有一个事实必须被认真地记录:至少有1.3亿名农民工,常年背井离乡。他们领取低廉的收入,在令人难以想象的恶劣生存环境下劳作及生活,他
  • 夜空墨蓝沉静 月光皎洁透明 你一身尘土飞扬 迎着光打马疾行 你是江南画里的水墨丹青 你是唐诗宋词的低吟浅诵 你是红酒杯里的摇曳倒影 你是开疆拓土的四蹄生风
  • 珠海平价泰式简餐 这家隐藏在茂业百货后面 卖的是超平价的泰式简餐 只要用平民价就能吃单人泰式料理 餐点整体吃起来香辣够味相当带劲 当吃了会辣的时候这里还提供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