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新闻】高温下的坚守 电力维修工:身穿厚厚绝缘服 高空检修隐患线路
这段时间持续不断的高温闷热天气让人难受,电网负荷猛增。为确保电网平稳运行,电力工人身穿厚厚绝缘服,在高空检修隐患线路,新增电源通道,为守住居民那份“清凉”。
(记者: 张伟 编辑:廖忆)
视频链接:https://t.cn/A6feHPGA

【陈风森:情系电网写华章】陈风森,1971年出生 ,中共党员,198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从事线路运行、带电作业、输电运检工作,现担任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先后荣获省公司农电系统首席技师,省公司级优秀专家人才,省公司“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保电先进个人”,市公司“海军成立70周年电力保障功勋个人”,2020年,荣获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匠荣誉称号。

人生格言:干就要干出个样来。

陈风森今年49岁,个头不高,脸庞黝黑,鬓角已有些许白发。在领导的眼中,他始终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在同事的眼中,他总是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坚守输电运维一线。

32年,他的足迹遍布黄岛区的各条输电线路,亲眼见证了黄岛区输电线路从几百公里发展到数千公里。1万多个日日夜夜,他把自己的大半辈子奉献给了电力事业,用执着与坚守,辛勤和汗水,为千家万户守护着光明。

敢啃“硬骨头”

2001年,为了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用电需求,黄岛区供电公司决定开展1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而在此之前,公司从来没有开展过这项业务。

带电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高压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开展工作,这对当时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面对这样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陈风森主动站出来,要求啃下这块“硬骨头”。

按照公司统一安排,他和同事去武汉接受带电作业培训。他找来相关书籍刻苦钻研,并主动请教兄弟单位专业人员,最终熟练掌握了各种安全要领和操作技能。

公司的第一次带电作业就是由他和同事一起完成的。最初,他也是怕的。但他却没有因为怕而退缩。他准确进行危险点分析,并做好相应安全措施,顺利完成了带电断引流线工作。后来带电次数多了,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带电作业专家”。

由于带电作业这项新业务的开展,公司当年的供电可靠性明显提升。陈风森尝到了甜头,主动要求尝试开展带电作业新项目,从最初单纯的接引流线到后来最复杂的旁路抢修、业扩、检修等各类业务。带电作业这个团队也不断壮大,从最初的4人到如今的8人,每年带电作业次数也从最初的70多次到如今的3000多次。

勇挑“重担子”

2019年春节,接到海军节保电任务时,陈风森就带领输电运检保电团队迅速进入了保电前的备战状态。

“关键时刻,党员就要冲在前面!”陈风森作为输电运检保电团队的队长,也是一名老党员,他深知此次保电任务关系重大,保电伊始,他就召开动员会,鼓舞保电士气,坚定打赢保电攻坚战必胜信心。保电团队各司其职,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开展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梳理完成了17条输电保电线路一线一案编制和隐患排查消缺,共更换老旧绝缘子93处、拉线47处。

3月底,因保电方案临时改动,需要增加对2条110千伏重要用户线路的保电任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陈风森二话没说,毅然接下任务。他带头加班加点,组织开展2条线路的隐患排查检修工作。带领着大家一遍又一遍的巡视着每一条线路、每一基杆塔,以高度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日夜守护着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截止到保电开始前,共计清理保电线路线下树障16000余棵,清除鸟巢隐患80余处,为海军节保电打下了基础保障。

4月18日,海军节保电进入决战阶段,也到了输电运检工作的检验阶段,陈风森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成员,从晨曦到黄昏,从黄昏到深夜,又从深夜到清晨,日夜坚守在保电一线。作为输电运检团队的总负责人,他更是身先士卒,有时饭都没吃完,电话一响,又直接奔赴保电和抢修现场,累了、困了就在车上休息一会,每日几乎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4月24日,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顺利召开后,部分保电线路撤销,但重要输电线路的保电工作仍在继续。陈风森告诉大家:“虽然海军节保电任务已经成功大半,但是我们作为输电线路的卫士,保电一日没有结束,我们就一刻不能松懈,要紧绷住保电这根弦,筑牢我们的坚强输电网。”

近几年,黄岛的重大活动保电任务越来越多。陈风森始终秉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每一次的保电任务中坚定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用出色的工作成绩诠释着忠诚与担当。

紧绷“安全弦”

“只要是与电有关的工作就绝对不敢马虎,也绝对不能马虎,流程必须非常严谨,才能保证我们每一个作业人员的安全。”

30多年的输电工作经历,陈风森目睹了,也耳闻了太多沉痛的案例。对安全这两个字有着更加深刻地理解,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输电运检专业负责人,每次安全日活动,他都会不厌其烦的讲述一段案例,给大家敲一敲警钟。严谨与细致,贯穿着他的工作始终。

2016年9月份的一个夜晚,一辆重型汽车将王台镇一基电杆撞断,需要紧急带电抢修。带电作业班一名员工为了抢时间,绝缘手套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检查就要上绝缘臂斗车。陈风森发现后,立即上前严厉制止。他说:“安全不是儿戏,安全工器具必须认真检查,绝不能存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此后,类似的情况在他所负责的专业里再也没有发生过。

紧盯人身安全的同时,陈风森也从不放松对线路运行安全的要求。为满足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黄岛公司电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输电线路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输电线路就达到90多条,长度达1300多公里,给线路巡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近几年,陈风森和他的同事们放弃节假日,一直坚守在巡线路上,保障着线路的安全运行。仅2019年一年的巡视工作量就达12万公里。同事们之间开玩笑说,这可以绕地球3圈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陈风森也运用起科技手段进行巡视,无人机、激光炮等先进设备的加入,不仅节省了巡视、消缺的人力,也为输电运维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与电结伴30余载,陈风森一直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始终保持着电网人履职尽责的情怀与担当。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应履责尽责,我的职责就是保障电力线路安全、守护百姓光明。”( 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  记者 李留洋 报道)

第三六一天,尽管发动机技术一直在进步,从大气层内走向宇宙空间,从粗暴的化学燃料火箭走到了精细化利用燃料的离子电推发动机,但有一点一直都没有改变过,那就是利用燃料的高速排气动作获得飞行器向前的动力,这很容易理解,作用与反作用的牛三定律!

尽管排气速度越来越高,飞行器获得的速度也水涨船高,但有一个问题,燃料消耗也越来越少,比如最后的电推进发动机,不仅要使用排气用的工质,还需要电能,在太阳系土星轨道内,获得电力并不难,太阳能电池即可免费获得!

木星探测器朱诺的巨大太阳能电池

但问题是工质是有限的,必须从地球上带出去!比如离子发动机用的工质汞或者氙,尽管消耗远比化学燃料发动机要低,但总是要耗尽的,怎么办?

新体制发动机出现

1998年,Roger Shawyer设计出了一种看起来“不可能的发动机”,一个密封的锥套形铜棺,一头大,一头小,根据罗杰的说法,只要在管子内部加载微波,它们将在一个方向比另一个方向上产生压力差,从而取得向前的推力,而且它不使用任何工质,因而被称为是射频(RF)谐振腔推进器,或者称EM DRIVE。

我们的直觉认为它违反了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但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当2001年向全球公布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民科,毕竟民科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这些看上去高大上却毫无鸟用的东西!但随着各方对其研究的深入,还真觉得有一些门道:

2004年,西门子和IEE的专家对这种引擎的工作方式存在异议,理论和实验存在致命缺陷,公司对其不感兴趣,也不会寻求专利保护。

2008年,西北工业大学的杨娟教授对这种电-微波谐振腔推进器背后的电磁理论非常感兴趣,因此介入研究,并且在2010年测试了多种不同的谐振腔体对推力的贡献,据说在2500W的功率输入下获得了720毫牛的推力(没有确切来源),这个指标比离子电推都要高得多。

2011年,Fetta测试了谐振腔超导后的推力,当设备启动时,传感器的推力指标发生了变化,表明可能存在不明推力。

2016年11月17日,NASA在《推进与动力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对这种引擎进行了真空环境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估计,每千瓦能量能产生1.2毫牛顿的推力。

2018年,DARPA开始在EM DRIVE上开始投入资金测试,而据传闻,美国政府正在波音X-37B上测试EmDrive的版本,不过据公开的资料,军方仅仅承认了使用霍尔效应推进器进行了电推进系统测试。

EM DRIVE到底有什么意义?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得云里雾里,这推力仅仅是毫牛级别,推根羽毛的费劲,有啥用呢?其实不然,比如离子电推的也就几十毫牛或者上百毫牛,了不起多个并联也许可达数牛顿,不要看它小,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相对平衡状态,因此持续不断的推力可以让其加速到极高速度。

而且离子电推需要燃料,EM DRIVER不需要燃料,只要有电即可,至少在太阳系内取得电要比燃料容易得多,另外不需要携带燃料节省空间与重量,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尽管EM DRIVE不甚明朗,但各国科研机构仍然不遗余力地去研究,那是因为科学界的引擎推进机制太需要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来更新!

因此只要有一丝希望,科学家都会在上面消耗大量的时间来确认到底行不行,这万一要是真的能成功呢?太阳系里不是可以横着走了?

希望破灭:最有希望的无工质推进引擎,被科学家判了死刑?
2018年,德累斯顿大学在发布的最新结果中称,EM DRIVE没有表现出可测量的推力,一个说法是EM DRIBE无法产生任何推力,另一个说法则是再次证明了EM DRIVE无用。负责人马丁教授称,EM DRIVE的推来来自通电导线切割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所致,这也解释了此前一些实验中该“引擎”在不同方向上推力不同的原因!

不过Roger Shawyer审查了德累斯顿大学的所有实验过程以及论文,认为马丁教授带领的实验团队测试方案存在巨大的问题,比如马丁教授使用的并不只是单纯的铜腔,还包括了一些介电材料和绝缘体,教授认为这些有助于增加推力,但罗杰认为这些材料会破坏铜制谐振腔,并且必须精心调节。

而据后来DARPA公开的资料称,他们将继续支持McCulloch的工作,并且对新的试验非常感兴趣,因为最新的试验表明该引擎将会产生有意义的推力,但一直到现在,关于EM DRIVE的研究仍然在进行,而各种理论解释也不断出炉,但到底是否能产生有价值的推力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变数,而对于是否存在违反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情况,也在继续讨论中!

但科学界对它的未来并不是特别看好,比如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保罗·萨特在谈到该引擎的未来时,他的评价是:

“可以继续做梦!”

到现在为止,包括传说中的无工质引擎EM DRIVE,都是作用与反作用力的结果,所以它们的速度极限是光速,而科幻片中的飞船动辄跨越光年,对于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发动机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只有透彻理解了空间的引擎才能掌握光年距离的跨越,这种在《星际迷航》中被称为曲速发动机,而在《三体》中则称曲率发动机,其实两者都是同一个东西,但却也有些许不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