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诵经典有业障怎么办?

《地藏经》里有妙法!

◎ 宣化上人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对于大乘的佛经,和这种典章。“深生珍重”:一看见大乘的经典,就比任何的宝贝还要重视,所以说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发这种大乘不可思议的心,就是我一定要读诵这一部经典,这一部经我发愿怎么样都要念熟了它。

若“欲读欲诵”:读是对着本子来读;诵是不照着本子来背诵。“纵遇明师”:可是这个人虽然发这种不可思议的心,有这种志愿,又遇见了明师。“教视令熟”:教你怎么读,怎么看经。令熟,令你对经典熟了。“旋得旋忘”:可是读几遍记住了,记住后又忘了。“动经年月”:这么一举一动来念经书,经过一年,或几个月;或者很多年,很多个月,很长的时间,“不能读诵”:读也读不清楚,诵更诵不出。

“是善男子等”:这个善男子等,“有宿业障”:为什么他念经,念了又忘,忘了又念呢?就因为这个人宿世有业障。

这业障障着你,令你念经记不住;业障障着你,令你懒惰不愿念经;业障障着你,令你想念经时,就要睡觉;业障障着你,令你想诵经时,就昏沉起来。很奇怪的,你不念经时,很有精神;你一念经,就要睡觉;你把经书放下来,睡魔又跑了,就不睡了;你再一念,又来了。

我相信你们好几个人都有这种经验。你要听经吗?这个时候就想睡觉;若你和人舂壳子、讲闲话,没有意义的谈话,就越讲越有精神,越讲越有精神,口水横飞,几乎像下雨一样,也不睡觉了。“未得消除”:这就因有业障不能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所以对这大乘经典,“无读诵性”:不能读也不能诵,没有这种的记忆力。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如是之人”:像这一类的人,不要发愁,不要忧愁。但能“闻地藏菩萨名”:你听到地藏菩萨名号。“见地藏菩萨像”:看见到地藏菩萨形像。“具以本心”:具足以本心,也就是妙明真心,也就是要用上你的真心,不是假心。“恭敬陈白”:对着地藏王菩萨恭恭敬敬地说了。“陈白”就是陈述自己的意见。陈述什么意见呢?说:“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请您慈悲帮助我消除我这个睡魔,消除我这个没有记忆力的这种魔障,令我头脑清醒,记忆力非常好。”

“更以香华衣服饮食”:再用种种香,种种花,种种衣服,种种饮食。这个饮,不是喝酒,是饮汤,你不要误会这个饮是喝酒,不是的。你若想喝酒,那你的记忆力会更不好。“一切玩具”:用一切所玩的东西,做什么呢?“供养菩萨”:用玩具供养菩萨做什么呢?菩萨也拿玩具玩吗?也用玩具吗?也欢喜这种东西吗?好像小孩子打的球,都可以供养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并不一定要打这个球,但是你用你所欢喜的东西来供养他,他就欢喜。

“以净水一盏”:用最清净最干净的水,不要邋遢水。“经一日一夜”:经过一天一宿,“安菩萨前”:把这一杯水,放到地藏王菩萨的面前安放供养。“然后合掌请服”:然后合起掌来,把这杯水喝下去。服就是喝下去。“回首向南”:就是面向南。“临入口时”:在这杯水将要入口的时候,“至心郑重”:要郑重其事,用至诚恳切的心来观想地藏王菩萨加持这杯水,我认为这一件事情很重要。

“服水既毕”:把这杯水喝了之后,“慎五辛酒肉”:不要吃葱、蒜,或者类似葱蒜,有这种辣味的东西,这叫五辛:葱、韭、薤、蒜、兴渠。这五种东西都是助长人的昏沉、助长人的愚痴、助长人的淫欲心,所以要把它戒除了。慎,就是不要吃,谨慎不要用这种东西──五辛和酒肉。“邪淫妄语”:也不可以有男女这种性行为,也不可以打妄语。“及诸杀害”:和所有杀生的事情。

“一七日”:你戒一个礼拜。“或三七日”:或者三个礼拜。“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在睡觉,或者做梦的时候。“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看见地藏菩萨现无边的法身,“于是人处”:在这个人的地方,“授灌顶水”:灌顶水,就是用甘露水来给你灌顶。

在四十二手眼上,有一个甘露手,菩萨给你灌顶就用这个甘露手。这个甘露手一伸,你就觉得好像沐浴的时候,水冲你头的样子,把你这一冲,就冲干净,一切的污浊、业障都没有了,授灌顶水就这样子。你修甘露手要是修成了,将来你也可以给人灌顶。这个不可以懒惰,一天都不可以间断,一天都不可以不修的,有一天不修,你又要再重来过。

“其人梦觉”:这个人梦醒了之后,“即获聪明”:奇怪不奇怪!哈!睡一觉,做了个梦,然后醒来就聪明了。你说妙不妙?你想不想这样子?想这样子,就这么试一试看。

“应是经典”:就是所有的经典,你读诵的时候,“一历耳根”:你耳朵一听见,“即当永记”:永记就是再也不忘了,你以前总忘记,这回再也不忘了,你想要忘,也忘不了。好像某某人说想法子,不要来佛教讲堂,但是什么法子也想不出来,还要来,就这么奇怪。“更不忘失”:不但不全忘失,连“一句一偈”:那一句、那一个偈颂也都不忘,你看这真是妙不可言。

【编注】恭录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讲·上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0·上

如来心法奥妙深,一句弥陀成佛因。
纯印心法摄万象,不离自性始出尘。

《楞严经》有两句话: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经要对学佛的人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切不可方向错,修行是修自己的清净心。最捷径的方法,莫过念阿弥陀佛,以佛号伏住烦恼,使妄念、分别、执著的心不起,人们对方法的选择与成佛的难易,必须谨慎又谨慎,即契理又契机,又稳妥,不偏为宜,它直接关系到当生能不能成就的大事。尤其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期,更要慎之又慎,真是错之千里,万劫不得人身!这里的三昧,是指定,息虑宁心,心定一处而不动,就叫三昧。修这个定法,有快慢之别,故称迟速不同伦。况且,初学佛的人,无不将意识思惟法则当究竟,这样必定有能执和所执。还没有离开意识内在所生的妄想尘障,而成凡夫心修凡夫法。所以纯印老人让我入不思惟境界讲法。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它不能证入空寂本觉的自性,老人一生也是表修清净心而成就,叫和光同尘,心不著相,她不供仙神佛像等,免误导众生向外求、向像求。

顿渐品第八
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佛法可分顿法和渐法。此品记述南顿北渐的分途弘化,以及惠能、神秀两位大师门下徒众不免有违言的情形,所以“顿渐”作为品题。实则法无二致,唯一乘妙法,本无顿渐之别。因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觅外法,心外觅佛,未悟自性,小根者闻大乘很难接受,易生诽谤而造重罪,故施权以令渐修。此品用意,使之如来大教,法唯一乘,本平等施予。机缘有早晚,有正邪,有善恶,根性有利有钝,但法没有顿渐。融顿渐之机,共入如来一乘平等之教。正如古人所表示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凡闻法者,皆到如来一切智地之本旨。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译文:
六祖居住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就是现今的湖北省当阳县。那时两宗都弘化极盛,人称南能北秀,而有南顿北渐的分别。一般人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是一宗,人有南北之别;佛法本只一种,只缘人有见性迟速不同。怎么能说有顿渐之别呢?佛法无顿渐之分,但人的根器有利有钝,所以才有顿渐之称。”然而神秀的徒众,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还有什么可取的长处呢?”神秀听了这话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了,深深证悟到最上乘的境界,我不如他。而且我的师父五祖,亲自传授衣法给他,岂是空说?我恨不能远道前往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留住在这里,可前往曹溪参访要决!”有一天,神秀命令他的门徒志诚说:“你天资聪明而富才智,可以为我到曹溪去听法。倘若有闻所未闻,要尽心力好好记取,回来再讲给我听。”
论议:
佛门的心法,乃一心二门:一、真如门,出世法;二、生灭门,入世法)。像人天乘、二乘人、缘觉法,二乘所修的是四谛(苦集灭道),圆觉所修的十二因缘,这都是生灭门。虽然他们出了三界,但是还有变异生死。禅学也有二门:顿门、渐门。若由真如门入者,可直指真心,彻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皆流入萨婆若海,直显妙真如心,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增,不添不减。此即顿门禅。由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虚幻为真实,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最终求得解脱;犹如为明镜拂拭尘埃,须要下一番功夫,心还它一分明朗,去掉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妄心减,菩提增,阶梯渐次,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修只是期待顿悟,绝非盲修瞎练。渐门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六祖说:“只是一宗一种。”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非法有二殊。神秀大师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遣徒去曹溪听法。其心态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今人所难及。僧赞僧,佛法兴,四众若能如神秀大师这样,何患佛法不兴盛。秀师实亦大可钦佩!两宗纷争,皆门下徒众所为,非二位祖师之心啊!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对南北顿渐的误解,六祖特别明确提出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当时六祖居岭南,曹溪宝林山南华寺,传佛心宗。神秀大师居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演畅圣教。时人称南能北秀,有南顿北渐之说。但何名顿渐,其差别在哪里?学者亦莫知宗旨之所归趣。实佛教乃三乘同轨,万法归一。一者心也。千法万法不出一心,千心万心,皆出于我之真心,真心者我之本体也。心者天地万物之本,一切惟心造。法无顿渐,人有愚聪,神秀大师,虽未传心印(纯印),亦非常之人,怎可偏抑而厚非呢?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所谓顿渐,乃是人之根性利钝,有人一闻千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有人读遍了大藏经,听遍了法师语,尚如木偶探海,不知深浅,不解经意。所以法无顿渐,因人而异。皆如来宣说,趣真实利,开启实相妙慧,终入一佛乘。顿者,顿见圆理,顿起圆行,顿入圆位,顿证菩提,一切皆圆皆顿。“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所谓渐者,对教理行位,皆依次第,渐解渐悟,渐修渐进,故名为渐。因机利钝而有顿渐之教,实则法本一宗,诸法平等,本无顿渐。六祖答神会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顿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又顿悟利根人闻此一心法门,不假推寻,立即悟明心地。从初发心时,便观诸法实相,如镜顿现,断惑证真,无须次第修证,一见一切见,一闻一切闻,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虽修一观,圆融三观,虽修一行,圆赅万行,圆见三谛,顿证如来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故名为顿;所谓渐者,钝根人闻如来心法,“心印、纯印”天机口诀,务必多闻,方渐渐了解、渐渐起行,方达究竟。三观次第修,三惑(见思、尘沙、无明)次第而断,三谛次第而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证佛道,故名为渐。顿渐在人,而非法之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若明心地,了达心宗,无法不圆。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若执文字相,徒生知解。若识本心、见本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什么关系。虽识言教,而不识心,犹如认指为月,如何指归?讥人者,适自讥耳。犹向空吐口水,自身受害。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可见,自古以来,历代高僧贤达之士,皆以护法为心,皆互相钦重,无门庭知见。岂同沽名钓誉之流,虽名弘法,实以邪乱正。故佛法不倒于外道,唯倒于教内弟子而已!唐六祖至今千余年,时像法中,尚有门户之争,难怪今时佛门四众,自赞毁他,离间信众,心怀嫉妒,横生讥毁,不惜灭佛正法,殊为可愍可悲!秀师明哲,反嘉六祖得无师智,悟最上乘,非己所及,并荐诸门人,宜往曹溪参决,悟心印无上妙法,秀师德行实为后人之表率。

未完待续。。。

《《信心铭》浅译吧——百度贴吧》原文: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浅译:
修行开悟见性(佛的智慧,果位,最高成就)并不难,只恨拣择(生死涅盘,众生与佛,烦恼与菩提观念的区别和欲望)。只要摒弃观念的憎厌和喜爱,就可立即开悟见性(至道)。认识不清即有差误毫厘,与见性(至道)就是天地之隔。
原文: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浅译:
若欲达到至道,不要存有顺(喜爱)逆(憎厌)。不顺(分别心)相争,就是心病。
不认识(莫存顺逆)的要旨,徒劳安静(安心)。
原文: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浅译:
圆满无缺(人的本心),不增不减。重由(分别心)取舍,所以不如(与法性不相应)。
原文: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浅译:
不追逐可攀有缘(六尘),不执住著压抑的空(顽空)。
一种平等心的境界(无分别,对立。空有不二),泯(分别心消失)然自(有)不存在。
止动(分别心消失)取静(平等心),止(执著分别心消失)更弥(更加充满)动。
原文: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浅译:
唯唯诺诺停滞两边(分别对立),宁可知道一种(不二法门)。一种(不二法门)不通,两处(分别对立的两边)是不能清楚认识。
原文: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浅译:
排遣有而生新有(执著排有,有还在),追求空而不空(执著作空的概念)。
原文: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浅译:
过多言语过多思虑(妄想分别就多),反而(与人的本心)不相应。没有言语没有思虑(没有妄想,没有分别),(万缘放下,一念不生的至道境界)无处不通。
(无取无舍,绝言绝虑)归根(人的本心)就得到至道,随着现象观照就失去人的本心(至道)。只要片刻回照根本自性,胜于前面所说空忍(顽空)。
前空(从有到空,从空到住空)的转变,都是分别心之见。
不要用企盼至道(佛性),只有止息(分别心)之见。
原文: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浅译:
分别心不住,警慎防止妄想。才起分别,纷扰就迷失人的本性。
原文: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浅译:
(分别心)二边没有归于统一,统一也不守住。统一心不存在,认何佛法无用处(妄想分别心就迎刃而解了)。
没有统一心无咎,佛法就不存在。没有生灭、没有统一心(至道的禅境)。

原文:
能随境灭,境逐能沈。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浅译:
能(分别心,统一心)随着(外部缘)境(六尘)而生灭,(外部的缘)境是随能(分别心,统一心)察知变化而沉浮。
(外部缘)境隶属于能(分别心,统一心)的变化而显现,能(分别心,统一心)是由于(外部缘)境情况,产生种种妄念。
原文: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像。
浅译:
要想知道两段(能和境),开始就是一(无量、无边、无限)空。一空跟能和境一样,含融大千宇宙万像。
原文: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寛,无易无难。
浅译:
没有精粗(无分无别),安宁住偏袒(不平等心)。佛道体宽(无所不在),没有难易(分别心)。
原文: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心入邪路。
浅译:
小见(见小识浅,固则其见)多疑(分别心),欲速不达。抓之(统一)失度(落入两边)。心入邪路(无平等心)。
原文: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沈昏不好。
浅译:
原本就存在的自然(人的本 心),体(佛心)无需去住(不生不灭)。任其之性(人的本心)才能合乎佛道,自在没有烦恼(无无明)。系上妄想之念就不符合人的本心,烦恼分别多了。
原文: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浅译:
既然没有费心劳神(妄想、执住)外求(佛道),又怎么会有厌恶和喜欢。若想达到至道,不要厌恶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原文: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浅译:
不受六尘扰乱就不厌恶,依旧一样受正觉(平等心)主宰。开悟的无为(不住两边),执住的自缚(分别心)。

原文: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浅译:
佛法(是空性,不可执住)平等无差别,万法是本心(无形无相)显现的万相,不可妄想分别爱著(执住)。让人的本心起妄想心,果然大错特错。执住的会产生寂静和散乱,开悟的无好恶(平等心)。
原文:
一切二边,妄自斟酌。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下。眼若不眠,诸梦自除。
浅译:
所有执着的二边,都是自身妄想分别心形成。分别心所浮现的梦幻都是虚妄不真,又何必追求分别。得失是非(原本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时放下。眼若不眠(字面释为:睡觉前还没合眼。实义:具有平等心),诸梦(妄想分别心)自然没有了。
原文:
心若无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浅译:
心如果没有分别,看到的一切都一样(统一心)。若一样就体味到根本的玄奥(禅境),自然忘缘(无妄想执着,平等心)。一切事物都能齐观(统一心),归复自然(融化统一心,回归自然)。消掉妄想分别心的因素,到达无可比喻的境界。
原文: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浅译:
要停止动乱的心根本无动,就停止动乱的心都没有了。动和止两个相对两边不存在,统一心怎么会有呢(禅境)。俢行到见性至道,是不按世间规则来衡量的。显现的是平等不二的心,所有作为都是无自我执着心。亲证佛性没有认何怀疑,达到了见性至道而不违佛法的禅境。

原文: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浅译:
俢行中一切(包括佛法)都不留,没有什么(般若也一样)可记忆。虚明(自观自在)自照(自在自观),不用劳累心力(我觉故我在)。不可思量(人的常识以外)处,体悟到的圆境(法界的实相)就难以测量。真正像这样的法界(空而无我),亲证到既无他也无我(故生佛平等)。要急于和佛法相应,相应的本质只言不二法门。不二皆同(天地万物皆是相需互动的关系),无不包容天地万象。
原文: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极小同大,妄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浅译:
十方有智慧(般若)的人,都由这门入真如法界。宗旨不是短促(无始)延长(无终),信念万年(一直下去)。极小(肉眼不见)同大,没有境界。极大(不见边沿和表像)同小,看不到边表。有(实是因缘,因果的表像)就是无,无(真如即法界)就是有。如果不是这样,一定不能执守(我和法,有和无,大和小,常和断)。一统一于一切,一切含量于一。但能够达到如是观,还忧虑入禅不成。无心就是没有分别心,平等心就是信心。佛法是言语不能表达的,不是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原本毕竟如此。https://t.cn/EyVVvky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肖战平安喜乐肖战顺顺利利 肖战健健康康我喜欢Tods代言人肖战我喜欢真力时代言人肖战我喜欢Gucci代言人肖战我喜欢NARS代言人肖战我喜欢李宁代言人肖战我喜欢
  • 多宝塔全文文,请欣赏: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
  • 谢谢大家~❤️【洗颜粉新品】属于护肤消耗品的就是洗面奶了,大大小小的洗面奶我也用过了很多,而好使的洗面奶的一种特点就是,能够清洁皮肤污垢的同时还不伤害皮肤,洗完
  • 如有好心人拾到,想要好好养它,我们给您提供猫粮、猫砂、猫砂盆、猫窝窝、罐头玩具……一切物品;如果能还给我们,将不胜感激[抱拳]必有重谢!如有好心人拾到,想要好好
  • ACCA,着实浪费了我的青春深夜的街里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在小鹏的last day,在出租车上给team买了一些零食,当做一点最后的感谢,下完单顺手拍了落日大年初
  • 멀리 있는 완벽한 왕자.. 진짜 확실해.. 새벽에 꿈속에서 널 봤는데. 근데 우리 둘이 소통하지 않았다.. 그저 조용하게 서로를 바라만 보고 있
  • #权志龙要当舅舅了# 权志龙的姐姐权美达今日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自己怀孕了,两个月后生产,并晒出了超声波照片,以及与丈夫金民俊的合影。[照相机]:xxxibgdrg
  • (《梦梁录》)某所作荔支汤:擘生荔支肉别贮,其自然汁以水解白沙蜜渐入和合,令味相得,即并荔支肉上火煮减半,以瓷合贮之。(《夜航船》)红盐之法,民间以盐梅卤浸佛桑
  • 今年,昆明将按照“关口前移、中端疏通、就近治理、末端提升”的系统治理理念,采取强化源头城市面源和雨季合流控制、沿河实施截污纳管及内源清淤、就近布局设施处理污水、
  • 九百年后的一天,这枚珍罕的金币在河边被村民老冯意外发现。这枚见证了宋朝耻辱史及金上京兴衰史的金币,默默的向人们展示着曾经那个时代的痕迹。
  • 听到这句话旬便安心了,因为是以前的夏来一定会说自己也会放弃当偶像的(就像学园祭立马就说出“旬要考的话自己也要考”一样)エリア3夏来和旬的follow对话真的好尊
  • 地址:双龙大道1698号景枫KINGMO四楼#北京美食[超话]##北京生活日常[超话]##美食探店[超话]##韩国料理[超话]# 庭院(望京) 北京韩国料理排
  • 手机影像能力比拼,战火从硬件烧到软件  手机摄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基础画质上对标专业设备,在场景优化上对标修图师,在表达创作上对标摄影师,唯有如此,才能让用户体
  • 【从混批到区代】抓住机会升级亲身体验了两个多月、对俏可人护肤品非常认可喜欢Dr.Mary洗面奶的清爽无刺激、云面膜轻薄且精华液特多、还有滚珠按摩的眼霜套盒接下来
  • 我有两个表哥成为了志愿者,我要给他们点赞,所有志愿者都是光[赞]#JosephLN# GLASS China May 2022 × 何穗part 2第二组大
  • 是从哪个宫主星飞进来的是有关系的,你比如说你二宫是五宫主飞进来的,上升金牛座,水星本来就是他的二宫的守护星,它同时还是五宫的守护星,那么他的钱财有可能来自于他的
  • 如果没有延续之前几年,大家轻点喷,这两天我会把更多干货也发到微博里,就像去年一样 [泪][泪][泪] #舌尖法硕##法律硕士万满意帮你考法硕# 9年只专注法
  • 专科: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学前教育、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移动互联技术、社会服务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本科:工商
  • ▍#鲁图君赠书# | 《树木》来自波兰的美貌绘本《树木》有着70幅超大跨页手绘+34组图文并茂的树木专题,不但包含树木的冷门科普,还有大量和树有关的历史和文化
  • #刘宇宁压轴主打啊默契# [兔子]#摩登兄弟大连演唱会# [兔子]#摩登兄弟[超话]# 棚主 宁哥 摩登兄弟mdxd 刘宇宁lyn ^O^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