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大师涅槃前 对门下弟子说了什么?

《六祖坛经》原文: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弧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偈 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教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复说偈曰:“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师说偈 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译 文:

六祖,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八月初三日那天,在新州国恩寺斋饭吃罢后,对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什么教法,使后代迷人藉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著!后代的迷人,假如能够清楚地认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假如不能清楚地认识得众生,那就万劫长期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并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只是众生迷了自性佛,不是佛来迷了众生。自己的心性如果了悟,众生亦就是佛;自己的心性如果迷失,佛亦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险曲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倘若没有佛心,更到何处去觅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能够建立,万法都是从我们自己心里变生出来的。所以经中说:心中起念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中念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此偈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自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了。”

偈说:“真如自性是固有的真佛,邪见三毒是来扰的魔王;邪迷时魔王以我心为舍,正见时真佛自坐在心堂。性中起邪见三毒同生时,就是魔王到来住在心房;有正见自能除去三毒心,那魔王亦即成佛并不假。不论是法身报身或化身,三身本来是出自一性身;若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就是即心成佛的智慧因。本是从化身而生净性身,清净法性身常在化身中;净性能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淫欲邪乱本以净性为因,除去淫欲就是净性法身;性中无染各自远离五欲,见无染性瞬间见佛是真。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悟自性亲见真佛世尊。若想修行造作觅求成佛,不知要向何处打算求真?如能在自心中自见其真,有此真即便是成佛之因;倘不见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者总是大痴人。顿教法门现在已经留下,要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人,不作顿见悟蹉跎空悠悠。”

六祖说完了偈以后,告诉大众说:“你们以后要好好地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情一样悲伤涕泣,堕泪如雨!如受人吊祭慰问,披著孝服,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的正法!只要能识自己的本心,能见自己的本性,是没有动没有静,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去也没有来,没有是也没有非,没有住业没有往。唯恐你们仍有心迷,不能领会我的旨意,现在再叮嘱你们,使你们能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嘱修行,就好像我在世之日一样。倘若违背我的教法,纵使我在这世间,也是没有益处。”

六祖又说一首偈说:“不动连善也不修,任运自在不造恶,安静之中断见闻,坦荡荡必无所著。”

真正开悟成佛的人,往往有这些显著特征,看看你有吗?

随着佛学在全世界的推广,如今学佛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学佛的人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

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学的年代,学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萨真的存在吗?存在的话又身处何方呢?

佛语有云:“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佛以各种方式显现在众生面前,所谓的见到,并非是表象上的见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开悟的过程。

开悟见性,明白了佛所说的经义真实不虚,自然就能见到佛了。

修佛修的是心,是指心灵的开悟,但是对于开悟许多人并不了解,毕竟学佛之人无数,开悟的能有几个?

修心如何才算是开悟?很多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陷入迷茫,就像船在狂风暴雨中没有方向一样,永远也驶不到终点。

佛经上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慧。”修行是一个向佛的智慧慢慢靠近的过程,最终达到透彻万物的智慧,从而开悟。

因此开悟往简单了说,就是打开智慧之门,悟出人生的道理。真正开悟成佛的人,往往有这些显著特征,看看你有吗。

01
常做减法,生活简单

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个人生活中之所以烦恼不断,灾祸频繁,不能开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心中的事情太多,每天都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操心劳累。

这样的人执着于过去,担忧于未来,又放不下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情充斥了他的脑海,每天不得安宁。

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句话告诉我们,过去、未来、现在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的,世事如白云苍狗,指不定又会变化成了什么样子,不可捉摸,担忧除了让自己徒伤心神,并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真正开悟的人,懂得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不担忧未来,不执着过去,也不会纠结现在,使生活变得简单。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不想七想八,也不会难舍难得,而是让自己的身心都能自由自在,不去操心任何无关的杂事。

因为他们懂得,大道至简,操心太多并没用。佛教三法印之一曰:“诸行无常。”世间万物都是处于“变灭”之中,现在想的,将来不一定发生,一定会发生的,怎么想也逃不过。

不如放下心中的烦恼,努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只要自己尽力了,不留遗憾,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能接受的。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有些所谓的烦恼,应该适当减掉。若发现自己能够放下心事,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种境界,离开悟也就不远了。

02
心无挂碍,活在当下

《心经》曰:“心如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中不被物欲所牵绊,就不会产生恐惧和妄想,从而达到开悟的境界。为何只要心无挂碍就能开悟?

就好比《华严经》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人生下来就有佛的智慧和德相的,只是因为有了妄想执着,所以不能开悟。

而一个人若是心中不被欲望牵引,就不会产生妄想执念,这些东西一消失,自己瞬间就能回归佛的智慧,立地成佛。

《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也是这个道理,狂心就是心中的欲望执念,放下了,就是菩提,就是佛。

心无挂碍的人,不会产生诸多妄想,懂得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有人或许会问,《金刚经》不是说现在不可得吗,如何活在放下?

这句话中的当下,指的是执念,对于现在种种不舍得。而活在当下,是明白诸法皆是虚妄,从而对一切都不再有执念,懂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人间的拥有,都是当下拥有,无论财物,名利是明月,清风还是其他万物。有人会因为前两者的得失而起心动念,却不会有人因为后二者的得失心起波澜,这正是受执念影响的缘故。

当一个人能够心无挂碍,活在当下,属于自己的,懂得珍惜,要离开的,也不强求,对于得失宠辱不惊,就说明他已经觉悟了。

03
不求神通,反求诸己

《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通过求神拜佛达到觉悟,是入了邪道。

因为佛不是万能的神,佛是觉悟的人,佛法不是教众生谁许愿,佛就能实现谁的愿望,佛法是在劝导众生:“命由己造。”

每个人的命运都把握在自己手中,佛通过传法,使众生都拥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是“太阳”再暖,终究也是要自己去晒,别人替不来。佛法再玄妙,自己不修,也难以觉悟。

因此,《六祖坛经》上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修佛修的是心,修的是智慧,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努力才能达到,这是万物身上客观存在的规律。

有因才有果,不可能不栽种就能收获果实。佛也要遵守因果之道,佛也不能改变因果的规律。

由此可知,靠运气,靠拜佛,终究一事无成。开悟的人都是不求神通,反求诸己。

当一个人开始勤加修行,修心修慧,懂得凡事要靠自己,而不是求外界时,就说明他已经达到了觉悟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智慧德相具足的,因为操心太多,执念太多,所以才不能觉悟。

当一个人能让生活变得简单,做到心无挂碍,反求诸己时,就说明他身心的“尘埃”已经全都拂去,回归了菩提明镜。心无一物,就是大智慧,就是觉悟。

【听书—— 心学. 王德峰】

孟子:心,即生命情感的本真(人性本心)

苏格拉底:心,即人的理性(知善知恶的理性)去审视生活。“美德即知识.”

荀子:遵守道德的原则终于利己。(产生了道德表演,德之贼,伪善)。

禅宗:心学。

【时代背景】此前:精选儒家经典。魏晋:乱世之中,道家兴起(周易、道德经、庄子)玄学,乱世中全身避害。礼术规范,被看作人为造作,回归自由生命,返璞归真,道法自然。隋唐:文化生命的衰落,佛学启发,民族思想的缺口,给予弥补。佛学中国化。

佛学8大宗派,不同修行的方法。禅宗,中国化层度最高。让佛经说汉语,深入每个百姓的内心深处。(六祖惠能言说佛经)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汉语中多了很多新词:觉悟、真理、境界、缘分、思维、意识、渡、心心相印……新词,深入进入佛学思想。

尘劳(带着烦恼做事)概括为:贪 嗔 痴
法门(针对于 尘劳)概括为:戒 定 慧
修行:转 贪嗔痴——为 戒定慧

1、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2、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3、修慧——培育智慧。

传心法,是禅宗的起源。一种传佛法的方式:传心法,心心相印(心印)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 其他修行方式:净念、神通、戒律……)

禅宗:修心,修智慧。(因罪业由心而生)

八大教义:“教外别传,不列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真理不在文字概念里,修行不是锻炼头脑提高认识,问题出在生命情感,心是生命情感的居所,心病是心出了问题——贪嗔痴。修行修的是有毛病的心。

心学在佛教(禅宗)中展开。

《金刚经》终身受用。主题思想:无相(住相:固化的认定,停留在区别差别偏见,分别相)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因:应当、应事。

心总向外驰求。将放在外面的心找回来。

回归本心。(得到即乐,失去即苦,并非真的快乐)

无妄念,不住相(偏见),与相离相(承认客观事物的区别,但不停留于区分)

心,转识成智。

(业识,如意即快乐,不如意即烦恼。如意之心,小我的愿望求如意。如何转化成智慧,求如如之心,任何事物都如其本来去理解真实的意义。转变如意为如如。)

心 起念,正念or妄念。

佛性,见性即看见本心。

透过众相(眼睛),常观金体(心领会),不为相所惑(心起)。

金体比作佛性,突破相的千差万别,心见心成佛,诸事诸物上本有的佛性。观者见者是本心,领会所有的事物本有的佛性。

孟子说的心,非在经验世界里,但因心的存在,才不活在动物界里。

不列文字(不要固化地认知文字,不形成偏见),传话目的是达到那不可说。

当人面临失去,当依赖的相不见了,人得靠本心活着。没有立足之地,方为立足之境(境界)。本心顿悟,见性成佛。

【如何读佛经?】

透过众相(眼睛),常观金体(心领会),不为相所惑(心起)。

金体比作佛性,突破相的千差万别,心见心成佛,诸事诸物上本有的佛性。观者见者是本心,领会所有的事物本有的佛性。

孟子说的心,非在经验世界里,但因心的存在,才不活在动物界里。

不列文字(不要固化地认知文字,不形成偏见),传话目的是达到那不可说。

当人面临失去,当依赖的相不见了,人得靠本心活着。没有立足之地,方为立足之境(境界)。本心顿悟,见性成佛。

心病。说话达到不可说,语言文字是攀登的阶梯。

不列文字还有一层意思,你别把文字本身当真理,文字只是手段。告诫提醒人们如何读佛经?佛教的真理不在文字概念(名相)里,因此不能用头脑的理解能力去读。而是用你的心去读。

“学佛”而非佛学,学佛就有真实的受用,就是我们生命情感的升华,我们心的改变。

怎么用心读?我们的生活经历,积累的生命感受,读佛经就是借助佛经的经文,回过来读自己的生命感受……

你如何读懂经文?在这段经文当中,你把你的某些生命感受放进去了,这才叫读懂了。这叫用心去读。即“法喜充满”。用生命感受来与之呼应(共情、共鸣),你会不会读得泪流满面?感动了。我们跟文学、艺术作品是这样的关系,我们跟佛经的关系也是如此。取决于能否将自己的生命感受放进去?

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的心和愿望是随着时间等不断变化,“时间心”不是本心,本心不朽。借助佛经的经文,反观审视我们的生命情感,佛经所展开的生命情感的境界。原本我们累积的生命情感是散漫的,不成境界。在阅读佛经的过程中,我们将生命情感放入经文中,然后再把它拎出来,上升为生命情感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解脱”的境界。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佛经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将生命的感受提升为生命的境界。

例如:真正获得修行的法门。慧能虽然是文盲,但也可领会佛法。他发动了一场“佛学革命”,把禅宗修行的那种“参禅”的精神活动,从少数文人的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它住入每一个老百姓的内心深处去。每一个人都有佛性,只要人的“本心起来都能见到佛性,每一个人的人心都可以领会佛法妙理。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佛教的真理并不在文字概念里,在文字中讨真理,真理是悟不到的。)

禅宗大纲:
“教外别传,不列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每个人都有佛性,自见本性即看见自己本有的佛性,即心即佛,修心。(传心法,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先要对话,是为达到那不可说。)

《金刚经》:“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隔绝尘世,心与尘二元对立,隔绝)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的许多的欲求、期待,实现是如意,不实现是不如意。烦恼是不如意,人心自生烦恼。

人心,是无限心。人心超出现实,去筹划未来。如何安顿这“无限心”?成了问题。

心生烦恼,得心自己去解决。不要将心作为现实存在,心若不认识自己它则不存在。禅宗:“本心自悟。”(主体性)

本心一直存在,未悟则未发现,人此时并非主体。本心的存在,即本心的自我领悟,这就叫精神,而精神就是主体性。什么是精神的存在?黑格尔说:精神的存在和它的自我意识是同一件事。而中国的禅宗讲:本心自悟。境界是一样的。

心生烦恼,也用我们的心将烦恼去掉。这是同一个心。

烦恼就是不如意,这是我们的心向外驰求,有一个趋高避低,趋贵避贱,趋富避贫的追求。若我们回归呢?回归本心,本心是我们本有的,一旦回归,就叫“悟了”,它就存在了。

慧能:“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往往也会有过人的真实智慧,地位显赫的人也会有智慧被埋没的时候。如若轻视他人,则会导致无边际的重罪业障。}

下下人不容易“住相”,上上人“不住相”更难。

Jobs:“Stay foolish,stay hungry.”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说:“保持愚笨和饥饿。”摒弃精英主义的傲慢,才能持续进步,才能造福人群。

住相:被相给住了,被相给罩住了,自己反而不自由,个人受相左右。看重感官所知觉的一切。

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

众生平等,佛心无差别。

“何为功德?”
见性是功(见到自己的本性),平等是德(普遍敬重,不轻视,平等对待每个人)。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修行”为达于涅槃,解脱生死的苦恼。

每个人都有希望,人皆有佛性,众生平等。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佛学汉化:佛学汉语、思想深入大众人心。

学佛要向内心去求,本心起即见佛性。

做好事是布施,会得福报,但罪孽未消,要脱离生死轮回,需修功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不要有偏见,坏事需纠正,不要固化评价个人,论是不论人,事情有是非,人无是非。)

执戒,戒轻视他人。(警惕:精英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的傲慢与偏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不能离开生活,脱离生活就无法觉悟。)

即心即佛,心与佛无差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王德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给松茸大V说,假如有一个西瓜,几瓶啤酒丢在溪边的水凼凼头,假如有一盘切得厚墩墩油亮亮的卤猪头肉,还有一盘旋切松茸刺身,一个下午到太阳落山就过了。找野景点,如我
  • #设计美学[超话]##袁哥说美# 美人在骨不在皮 这句话大家肯定都有听过,细数那些外貌能够被大众广为肯定的那些帅哥们如尊龙 、吴彦祖、 金城武、 严屹宽等等 ,
  • もしインターネットがなかったらこうやっておまえらを罵倒することもできずおまえらは自己中で身勝手な都合のいい妄想に支配されてやりたい放題で俺はとっくに死刑囚として
  •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现在社会,有钱就是爷,有奶就是娘,美不美,看大腿,帅不帅看口袋,你不可能喜欢所有人,所以也不要要求所有人喜欢你,长肉先长脸,瘦身
  • 先领【10元优惠券】加购物车10元优惠券: 【海外旗舰店】roundlab白月光面膜,收缩毛孔,敏感肌专研,补水保湿,内舒缓外镇定,一片KO敏感肌多种困扰,维稳
  • 许许多多的回忆,真切而遥远,像一个氤氲潮湿的迷幻梦境,可是,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去占卜和化解,那些仿佛早就注定好的结和劫。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人能够凝
  • 我们多年为推动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与呼,现在看到易会满这篇文章当然备受鼓舞,但同时深知,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个系统性的金融工程,并非证监会一家努力便可顺
  • 当然,看到李九春能在德云七队以“攒底”的位置登台演出,也看出了师父郭德纲对他的重视和培养,毕竟也是时候捧一捧李九春了。 首先,很多观众、粉丝的目光都聚集在七队
  • #青年眼中的传承##传承的力量大##辽宁传媒学院团委# 哼女人,饿到晕厥也要拍完照p完图没问题了再开动,一分钟后这些人间小团栾就彻底消失了[doge]元宵节的晚
  • 恃人不如自恃,求人不如求己:虽然说别的人鼓励能产生勇气和力量,但这只是一时;未来的路还会有许多坎坷,不可能每一次都有人来鼓励你,因此,只有依靠自己才是最稳妥的
  •  我院妇产科为吕女士实施了“单孔腹腔镜下的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手术对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但它更安全、术后恢复快、术后不留疤痕、更美观,可以帮助吕女士更好地
  • 3.小嘴和注定要爱上的男星分手后,男方乱玩儿了一阵子,现在又想起小花,想和对方复合,小花的工作人员和家人都在阻拦着,可是小花很动摇,她就喜欢比自己年纪大的。每日
  • 四奶奶给你们赌气哩,她说等她死了,让我把她藏起来,让你们守着空棺尽孝去。连庆听着院里的人声,煞白着脸说:“妹,这,这可咋办哩?
  • 但是幸福也不长驻,有时天气太冷,火生不起来,是让人着急的,只好拿着冰雪用手慢慢让它溶化,边溶边听。倘若情浓,则不可以用炉火,要用烛火再加一杯咖啡,才不会醉得太厉
  • #情感##情感加油站##祺轩be了一亿年[超话]#❤️#祺轩世界第一初恋#着迷于你眼睛银河有迹可循穿过时间的缝隙⏳它依然真实地吸引我轨迹这瞬眼的光景最亲密的距离
  • (1)[心]【商品】进口无糖脱脂全麦免煮低脂麦片500*2袋【下单】:【推荐】【进口税后24.65元】热水/奶冲泡,60秒即享,制作方便,健康卫生,少油腻,无负
  • 锂矿相关“低估值高爆发”优质企业1、西部矿业:子公司青海镁业拥有一项专利,该专利提供了盐湖卤水中Mg、Li元素分离,实现镁铝水滑石和锂铝水滑石功能材料的生产,不
  • 02.高斯被海皇叫出来,看着门口兴冲冲的小傲,大抵也猜到了这俩又要不干啥好事了。”“天黑语声绝,你带我去看了大连的海,引以为傲的介绍你的家乡,我带你看了贵州的花
  • #二十代[超话]# 苏州线下应援物投放活动公告朴栖含朴宰灿本次活动仅为应援物投放活动(如有变动会提前通知)地点:黄灯咖啡(苏州十全街970号)路线:地铁四号线三
  •   近年来,榆社县围绕云簇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做足“水文章”蓄积城市魅力。  郭静的脱贫致富经历,是榆社县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