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致良知,生命的学问】王阳明的核心学说是“致良知”。王阳明有很多哲学命题,比如“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但“致良知”是他的核心概念。晚年他主要讲“致良知”。#每天读国学#

“良知”来源于《孟子》,“致”来源于《大学》的“致知”。有朋友问,“良心”和“良知”有何不同?我认为“良知”也就是“良心”,不过“良知”更加重视“良心”的自觉。你心里有“良心”,有时候你可能不自觉,但是“良知”着重的是“知”,着重强调“良心”是一种主动、精明、醒觉的状态,“良心”为主体所知,所以叫“良知”。

王阳明不仅是个学问家,还是个实践家。他认为,事情正确与否一定要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判断,不能盲目地肯定或迷信外在的东西。自从他确立“心学”的立场以后,他的思想就在“心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展。阳明先生说:“某于此良知之学,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意思是我的学问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经过了很多生死搏斗、性命交关的艰难环境和险恶势力,不是那么平坦过来的。所以他让弟子要多多地体会这种艰难困苦的场景。直到晚年,王阳明都非常重视兢兢业业去做。

王阳明说过:“《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意思是《易经》的64卦,384爻,总结到一点,就是《乾》卦的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潜龙勿用”代表的是,人要沉潜下来,要苦练内功,不要忙着表现自己。就是说在学问没有大成、事业没有成就、各方面的修养还没有充分之前,先要苦练内功,兢兢业业,不要浮躁,不要急于表现自己。所以他才说,《周易》384爻,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初九潜龙勿用”。

他说,《易经》是讲变化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变到哪一步,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你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境遇,对待这些境遇,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即“初九潜龙勿用”:兢兢业业、谨慎小心、苦练内功、逐渐积累,然后再慢慢地表现,慢慢地冲破阻力,逐渐大成。

用“初九潜龙勿用”所表示的精神去处理事务;“善易者不占”,不去预测未来,靠“初九潜龙勿用”去认认真真、兢兢业业、苦练内功即可。这就是对于未来的积累,有了这个积累,你未来就可以成功;没有这个积累,未来不能成功。只靠卜卦、预测、侥幸,是不能够成功的。这就是王阳明对待《周易》的态度,王阳明的《周易》观,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初九潜龙勿用”。这句话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初学一定要有知识的积累,品行的提高,经验的获得,意志的磨炼,没有这些就没有后来的一切。

王阳明从龙场悟道,到“我此良知之学,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中间经过一些转变。总体上说,他早年注重兢兢业业、苦练内功,到了晚年,逐渐变得狂放起来,注重“狂者胸次”。他认为,人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要开始表现。

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学说方向发生了改变。“致良知”是他晚年成熟的学说。“致”的字义本来可以有两个阐释方向,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招致”、“罗致”就是把外在的东西放在心里面来,这是“致”从外到内的方向。还有一个方向是从内到外的方向,比如我们经常说“致敬”、“致礼”,就是把我心中的敬意和礼貌给你,这是从内到外的路径。

王阳明晚年的“致良知”有一个非常精到的意思,即这两个方向是互相补益的。从内到外的方向,是从孟子出发,再加上龙场悟道确立的心学立场,认为每一个人天生都有良知,做事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良知推至到外面去,就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让良知做主,即确定它的方向,不能做坏事。另一点就是从外到内,当你把你的良知推至出去做具体事的时候,会得到具体事物的知识。

王阳明的“良知”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道德心之外,还有知识的方面、眼界的方面、境界的方面等。所以致良知最基本的是把心中本有的良知推广到做事上去,做事的时候要受良知的指导,然后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获得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识,继而让知识返回到良知,使良知的内容得以丰富、扩大。所以“致良知”是没有止境的。

王阳明说致良知功夫,公卿大夫也这样做、三家村里的卖柴汉也这样做。公卿大夫知识丰富,地位也高,但他仍然可以做致良知的功夫;一个三家村里的卖柴汉,文化程度比较低,他也可以做致良知的功夫。“童子有童子的致良知”。致良知就是每个人按照现在所具有的良知水平往外推致,往内获得,这样不断地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地反复,使自己的良知越锻炼越深刻,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包容越来越大。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里包含着非常精到的意思,最重要的是以道德为统领,以知识为辅翼。以道德为统领,指的是做事要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即做事要讲良心,要把自己的良知推广到做具体事情上去,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在良知规范的引导下,同时在做这个事的时候,获得其知识,使这个知识充广到良知里面来,使良知的包容越来越大,良知中的道德境界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广阔。其中,德性起统领作用,知识帮扶德性。德性和知识互相辅翼,两者同步发展,逐渐深入。

另外,王阳明认为,道德本身有主动性,假如我们有些事情不会做的话,我们的良知也会主动地促使我们去求知。他主张的是整个人格的高远、整体素质的提高,碰到不懂的知识,人的高素质可以逼迫着你主动地去求知。所以在王阳明这里,他给了道德性非常主动的地位。这是王阳明思想的一个精要之处。所以他的主要的学说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在思维方法上是分析和综合的统一。王阳明着重讲心,讲心不是把它分析得很精细,而是比较浑融。王阳明认为,只有浑融的、一般性东西,才能应对所碰到的各种具体问题。这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为君子不像一个具体器物一样,只有特定的用途。具体器物是“此”就不能是“彼”。比如说桌子是一件器物,椅子是一件器物,桌子有桌子的用处,椅子有椅子的用处。而“君子不器”是说君子的人格应该是综合的,有了综合的比较高的素质,做什么都可以。这是中国文化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

到王阳明这里,他着重的是精神的扩大、整个人格素质的提高。他认为每一个行为都是具体的,从具体事上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充实到一般上来,而且在一般当中融为一体。不然的话,你只能应对此,而不能应对彼;只能应对彼,而不能应对此。

所以王阳明强调的是,具体知识应该在心里进行整合,这一整合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知识的功能,一方面是德性的功能。中国古代人的思维方法,充满了比喻、类推、隐喻等,它不走逻辑的路数,它走人文主义的路数。人文主义很强调体验、类推、比喻、想象等等。

王阳明强调的是心的综合作用。在这一点上他和陆九渊是一致的。陆九渊主张“先立乎其大”,先把道德本心立起来,在道德本心的指导下去获得具体知识。“先立乎其大”是孟子最早讲的,这个“大”就是学问的纲领,要不断地讲,要反复地提起。陆九渊在这方面是非常突出的。

到王阳明这里,他觉得陆九渊的“先立乎其大”太单薄了,道德是需要强调的,但是道德背后如果没有知识的支撑,将会是非常无力的。他希望道德处于统领的地位,但要有知识的根基,要有知识的支撑。这两个东西相辅相成。

王阳明说,如果初学者没有把知识性的东西通过理论性的投射变成道德性的东西的能力,只知埋头格物,这样就会偏离儒家修身为本的根本方向。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就是把本有的良知推致出去,这是德性的东西,确定做事的善的方向,然后在具体做事当中,吸收做事的智慧,把它返回到良知里面来。

良知这个雪球越滚越大,里面所包含的德行、知识的东西越来越深入。王阳明看来,致良知就是知识和德性两者都不放松,两者齐头并进。说齐头并进还有分而为二的意思,其实在他这里,两者是合一的、同步提高的。

所以,王阳明的学问是活的智慧,特别提倡整个素质的提高。素质的提高包括道德的、人格的,也包括知识的。他强调的是根本的东西。良知碰到实践中的具体需求,就会主动地变为应对具体需求的一套办法。他强调的是在根本上用功。这是王阳明思想的一个特点,他强调的是一套活的智慧,强调整个素质的高。同一个行为,在阳明这里可以得到两方面的收获,一个是知识上的,一个是德性上的。

所以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是“生命的学问”,这是王阳明学说中最有价值的地方。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

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精选十句话,一起领悟哲人智慧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译文: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万事万物都在人心理,这个世界上没有心外之物。

安顿好自己的心,修炼好这颗心,人才不至于被外物牵着鼻子走。

内心强大的人,无论外界如何动荡浑浊,依然澄明安宁。

2、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译文: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一包盐倒入锅里,会把人咸死。

倒进湖里,却没有感觉。

同样一件事,对于内心强大的人而言云淡风轻。

对于内心弱小的人却是天塌地陷。

学会放宽自己的心,放大自己的视野,你的世界也会因此宽阔起来。

3、身外物不奢恋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译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人类获取物质是为了获得愉悦感,而不是为了获得负担。

如果获取外物反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那就是舍本而逐末了。

人活一世,活得是个心情。

身外之物,不必太多,够用就好。

只有不被外物牵绊,一个人才能真正意义上洒脱平和。

4、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我们总是祝福别人一世平安。

但是谁的人生没有坎坷困苦呢?

对于真正的智者而言,困苦不是灾难,而是契机。

唯有在事上磨练,唯有跨过千难万难,一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不经风雨不见彩虹,不经风霜不闻梅香。

5、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译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与人交往,靠的是一个“真”。

你真诚待人,别人才能真诚待你,这样才算是真交情。

与自己相处,靠的也是一个真。

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真诚对待自己,反省自己,一个人才能真正抵达自己。

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译文: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人这辈子只有几十年,短暂到来不及做第二件事。

选择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必须明白自己的心意,找到自己的志向。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集中自己耗散的精力,去解锁那个人生唯一的答案。

7、去做才是孝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译文: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说和做是一回事,不存在知而不行。

只有去做了,才能算是真的知道,若是真的知道,则一定去做了。

知与行不是孤立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绘制出完整的世界图景。

8、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译文: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克制自己,主要是克制自己的欲念。

欲念一多,人心就会散乱。

所以真正的功夫,就是懂得收束自己的内心。

化解内心的妄念,萃取出美好的良知,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9、路,尽管去走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万事开头难。

很多人一辈子没有成就,就是输在了开头上。

其实人生的路只要大胆去走就好了,不必思虑,不必顾念。

只要踏出了第一步,剩下的路慢慢就找到了。

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路。

10、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译文: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生死外无大事,一个人若是经历过生死,也就什么都活明白了。

不必担忧,不必焦虑。

人生是一个过程,有开始就有终结。

谁又知道,终点不是另一场开始呢?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坦然接受,欣然接纳。

顺其自然,应该终结的时候自然也就终结了,又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八字断语之财制枭;

一、什么是「财制枭」?
要了解「财制枭」,首先要了解一个格局,那就是「正印格」。确立以正印为格的话,那么就不能混有枭神,财能制枭,取清正印,所以「财制枭」的组合由此而来。

枭神多是以负面为主的,即不得用,得用的叫「偏印」。枭神给命主带来的影响最明显体现在性格方面,命带枭神的人性格偏激,贪婪自私,只重自己感受,不管别人死活,吃不得半点亏。遇到弱势群体会行侠仗义出手相助,遇到比它自己强的则心生妒忌,所以与这种人打交道就会十分危险,看不见别人好,所以枭神要用财星来制,也可以通俗地理解,枭神代表不好的鬼,“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是有点「财制枭」的味道了。

二、「财制枭」的特征

「财制枭」的组合得用,在命局中就是正印和财星双双得用,不好的枭神得制,所以人生往往会表现出事业突起、跳跃发展、事半功倍、一鸣惊人、快捷成功的福报了。因为正印代表荣誉、有名声之象,再加上财星得用的话,说明家底雄厚,犹如开挂的人生。不过这种情况可以分为原局与大运两种情况,需要结合命局具体分析。

三、印枭格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

枭神过旺,又没有财星来制的话,对女命的影响应该更大些,一旦女命的八字里枭神重,非常不利生育。女人的命里以食伤为子女,而枭神乃先天克食伤的,所以命中有枭神的女命传宗接代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特别是没有财来制枭神的女命,在生育方面需要多注意。

男命如果财星过旺的话,也是不利生育,因为财星是泄食伤的,食伤被泄伤了,也为不好。如上面溥仪的命局,就是财星过旺。财星过旺的男命,也会有纵欲过度的弊端,所以男命财星过旺,制印枭太过,为身弱的,身弱不从财的话,不能生育也是常理当中了。

另外在不同组合的条件之下,人生的际遇也是显然不同,并不是有这种组合,人生就会有相似之处,这种思维看四柱是不可取的。同时也介绍了枭神旺、财星旺,对男女生育上的问题。

提醒一下枭旺的女命,在要孩子方面,需要更多的心思;男命财星过旺的话,切勿纵欲过度,过度了,对子嗣有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未婚的男性。也是本篇文章的意义所在了。
#婚姻##生辰八字命理姻缘##招财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言:那就辛苦羡羡了!春生呀,就等你开席啦!
  • 我喜欢这样的正能量,当 一个人肯站出来认可她,支持她,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诚如她那句“生命面前分数不算什么”!这名乘客又说 那就给他们制造麻烦好了
  •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近几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十分亮眼,得益于全球多国尤其是欧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拉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外需。中国汽车技术
  • 截止2022年8月8日,有且仅有北京远恒创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出受让意向。日前,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联合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对青浦区崧煌路666号开
  • #Troublez[超话]# 马上开学了 即使我很不情愿但是没办法 人生总要向前看啊[悲伤]要军训,要读书,要处理人际关系,要住校[苦涩]不过还好 我有mp4
  • 碍于篇幅有限,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显得有些潦草,但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做到了把这出“恋爱喜剧”装点得有笑有泪,而且每个角色都极具人格魅力,就算有些伏笔没有回收也不影响整
  • 【劵值】60【券后价】 39淘囗令¥O1GX0XoxaWs¥长按全选复制全部,打开【手淘】领券#邕圣祐0825生日快乐##重庆文明旅游公益大使王源#【防烫三合一
  • 五.开心窍——石菖蒲要想让昏迷的人苏醒就需要化痰开窍,可以选择石菖蒲,它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之功。借助黄连的苦味可以把心经的火热清除掉,治疗心火旺盛,失
  • 最终HP的项目坐了两遍w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努力了,有点刺激w老任的就很儿童向,玩不过身边的小朋友[笑cry]但是园区真的梦幻,好喜欢哦!耀西那边小哥说可能比不过
  • 炎热的夏天,烦躁的❤ ,做完我做的事,没想到一位阿姨骑的她心爱的小驴子,我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到了我四轮前面隆一下,完了完了她倒了,我还在看我右边的 准备往那边
  •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直接让改变发生,可是只有改变不了,又真的放不下时,才有了理解和爱在关系里的浮现。它让我们有机会既看到自己过去的需要,也看到现在的渴望和成长,可
  • 【涂山故事】宋濂游涂山 宋濂 (1310—1381),字景濓,号潜溪,浙江金华潜溪人,后举家迁居浦江。家境贫寒,聪慧勤奋,6岁读书,每天记诵2000多字文章,
  • 本组敞开大门,迎天下侠士、邀各派英雄,小组指路:我们终于‮是还‬在时间里‮淀沉‬下来了,对‮情爱‬理解也‮加更‬深邃,我们理‮爱应‬自己,然后‮爱再‬别人,也应
  • 美味餐食又一波[笑而不语],每一餐都是精选优质食材[good],加上厨师专业搭配烹制而成[拳头],不仅色香味俱全[色],而且保证妈妈们的日常营养需求[鼓掌]既有
  • 大家或觉眼熟,没错,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正是受其影响,才有"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此时,谁的心湖在荡漾,谁的灵魂在炫舞,谁的寂寞在歌唱,谁在红
  • 这人间藏着千千万万难咽的海誓山盟,别妄求—无是处的神迹,因为我们总要孤身提剑赴长安。一个好的保洁阿姨能给你减去多少人间疾苦❓对于独居的人来说家务真的是最最最难解
  • 朋友圈日常文案:1.是美女也会流汗的夏天呀2.分享图片:3.近期反馈:快樂4.生活中的小瞬間!5.目前状态:轻松愉快6.发发库存ᥫᩣᥫᩣᥫᩣ7. 8.周五周五
  • 是的,各个负责人都有苦衷,那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就没有苦衷了,我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昨天做完检查 今天又请假一天来拿昨天的检查没啥 就是上周抽血的过敏达到快20倍
  • 不过有一对博主还是服的,毕竟圆圆女神那么美,吃狗粮也吃的心服口服啦!不过有一对博主还是服的,毕竟圆圆女神那么美,吃狗粮也吃的心服口服啦!
  • 好多人说 看啊你的生活真的已经很好了可我不这样觉得 我想活的自我 自私到极点才是最好的 可以完全的取悦自己 完全的不顾别人的感受 完全的不用瞻前顾后 一眼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