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话说溧水城(二)

傅 章 伟

四、明代县城的变迁

明初县城迁至秦淮河之南。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占领南京后,听从了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教诲,加强了根据地的巩固建设,在所占领的地盘内修缮城池,构筑防御工事。当徐达的大军拿下溧水后,朱元璋派邓鉴莅任溧水州,至正十八年(1358)邓鉴重筑溧水城。

国朝戊戌,知州邓鉴重筑。周七百三十丈,门曰大东、小东、大西、小西、南、北,凡六。

——明《万历溧水县志》卷之四

大明王朝统一天下后,溧水城再次修建。洪武二年(1369),溧水由州改为县,郭云任知县,“洪武间,知县郭云重建”(《万历溧水县志》)。

邓鉴是“重筑”,郭云又是“重建”,这说明二人都不是在元朝的旧城上修修补补,而是已经将旧城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这时的溧水县城已非复旧时古城。那么,明初的溧水城和元代相比,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一、 城的位置南移,整座城建在秦淮河南岸。

二、 城的占地面积略小于古城。

三、 城由五座门改为六座,西边增加一座城门。

四、 古城为石城(否则,不会长存800年),新城为版筑的土城。

明城的南迁,带来城区格局的大变化:通济街上县衙门搬到了河对岸的新城里面;本来打城中穿过的秦淮河,现在只能贴着城外的墙根流淌,成了护城河;于是就出现了老百姓说的“溧水一大怪,城隍庙在城外”。

洪武年间溧水城被拆除,上百年时间没有城墙。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平定两广,北伐中原,略定秦晋,天下残余的敌对势力逐步扫荡清净,大明王朝的政权已经稳固,天下已经太平。朱元璋认为,只要南京城固若金汤,附近的城池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而下令撤除。溧水地处京畿,城墙也在拆除之列。

潘壄《重修儒学桥路记》:“国初以畿内地,拆去城。”——《万历溧水县刂志》卷之八

花了九牛二虎建起来的城墙,朱元璋一声令下就被拆掉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场景:贴紧东南面城墙而建的学校不再有高墙围挡,旁边就是护城河,“而隍濠斜梗学前东、南二面矣”。

溧水的城墙是明初的哪一年拆除的,县志没有记载。直到弘治年间,溧水城也没有复建。自洪武到弘治,明代的溧水有上百年时间没有城墙。弘治四年,高淳从溧水分出,也并没有马上建城,高淳县有城是弘治四年以后,又过了若干年的事。明代正德之前,南京周边的几个县大概都没有县城(或许有个别县已经复建)。

溧水县城的复建是正德年间的事。正德四年至八年(1509——1513),会稽人陈铭任溧水县令,他上任不久便着手重建溧水城,城墙改由砖砌,但一场洪水,冲垮了城墙,看来砖砌的城墙并不比土筑的更牢固。嗣后,陈宪到任(1513——1517),在原址上又版筑土城。

嘉靖四年(1525)知县王从善为了把文庙迁入城内,将东面的城墙向外扩张二十八丈。

嘉靖十年(1531)水灾,城墙由东而南大段倒塌,县令张问行组织抢修。

嘉靖十七年(1538),“溧水庐山、马鞍等山蛟出荡邑城”(《万历溧水县志》卷之一),城墙全部坍塌。

从正德四年城墙复建起,此后的四十年内,溧水县城坍了修,修了再坍。一遇水涝,城墙不是这里倒一段,就是那里塌一截,弄不好就全城泡汤,所以,每逢大雨县太爷便坐在大堂上惶惶不安。县长们都清楚,低洼的县城排水不畅,版筑的土墙经不住洪水的冲刷浸泡,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但一想到溧水捉襟见肘的财政,便倒吸一口凉气,再说自己在这里混个三四年就滚蛋了,还不如苟且因袭吧。然而,到嘉靖三十四年以后,这种情况便不能再苟延下去了。

嘉靖三十七年,曾震始建石城。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一直在东南沿海杀人越货的倭寇,“自南京出秣陵关,流劫溧水、溧阳”(《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五十五)。经过柘塘时,碰上了身高2米以上、一双大脚要穿一尺五寸鞋子的大力士陈廷瑄,陈廷瑄把井边系绳子的水桶舞得像流星锤,吓得倭寇没敢在那里打劫,而直奔县城。“三十四年乙卯,倭犯溧水城,几陷,勇士李佛保死之”(《顺治溧水县志》卷一)。李佛保、丁遵战死了,居民被倭寇杀害了。这时县城上下躁动不安,一个个害怕了,紧张了,倭寇可比洪水猛兽还厉害。防御倭寇,这是燃眉之急,而目前的县城既挡不住水更御不了寇,于是加固县城,成了县里的头等大事而摆上了县长的议事日程。土城不行,砖城更不行,建造石城别无选择。经过三年的准备,石城建设终于开工。

(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曾震始建石城,高三丈,广如旧。四十年,知县陈文谟嗣而成焉。门仍之,石仅甃其外,而内向者犹土也。

——万历溧水县志卷之四

历经两任县令,花了四年工夫,耗尽了县里的全部财力,这座石城的才得以完工。然而,所谓石城,仅仅是城墙外表砌了石头,朝里的一面仍是土墙,不过,好在溧水城有了一层厚厚的坚硬外壳,穿上了铠甲总比赤膊御敌让人放心。

尽管嘉靖三十七年始建的石城还不尽如人意,但它的坚固决非以前的土城、砖城可比。明清的溧水城定格于嘉靖四十年,一直到清朝灭亡,县城基本情况没有大的变动,后人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作修补完善而已。

五、明清的溧水石城

明清溧水县城是圆的。前面已经说过,元代之前溧水古城是方方正正的矩形,而明清石城是圆的。这个圆圈最初是由谁画的呢?明初的邓鉴,正德的陈铭,嘉靖的曾宪,……?不清楚。反正曾宪修好的石城已经是一个长七百二十六丈的高墙围成的大圆圈,城内占地面积约600多亩。(图4)

城墙特别高。曾宪修的石城城墙竟然高达三丈(10米),比三层楼还高。到清代城墙维修时将高度降了近一半,为一丈五尺(5米)至一丈七尺(5.7米)不等。

城墙特别厚。到底有多厚?县志中没有具体的尺寸记载,城头上几个人并排行走是没有问题的。康熙十三年,谢文运在《重修溧水县石城记》中说“人畜之蹂践”损坏了城墙,并呼吁,“禁止牛羊诸畜,俾勿摧毁。”当时城头上可以牧牛羊,我们可以想见它的厚度。溧水城是土墙外再甃以石,城墙是双层的,所以特别厚。

城墙上有与敌人作战的垛口,有瞭望敌情的楼橹

六座城门,外接交通要道。前面介绍过,元代之前的古城是五座城门,明清的城门为六座,这六座城门分别有一个高雅的名称,北门叫拱极门,南门叫文明门,大东门叫寅宾门,小东门叫会景门,大西门叫对阳门,小西门叫合清门(后来改为河清门),但这些文人们煞费苦心的命名,老百姓一个也没有记住,溧水人只知道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地名的通俗好记才易于流传,这是硬道理。

从明清《溧水县志》刊载的《县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六座门楼还是修建得挺气派的,门楼上下两层,阔大深邃的拱券门供车马通行;拱券门上是谯楼,驻人守望,并司更鼓、报晨昏。

六座城门分别与城外的道路相连:出大东门为通往溧阳县的驿路,出小东门为通往句容县的驿路,出南门为通往高淳县的驿路,出大西门为通往当涂县的驿路,出小西门为通往江宁县的驿路,出北门为通往上元县的驿路。

溧水城像个大乌龟。磨盘似的圆形溧水城,与这六条官道一连,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形状像什么?有人会说像个大乌龟,一点也不错。北门,南门,这是乌龟的一头一尾;东、西各两座城门,这是乌龟伸出的四只脚(图4)。

溧水古城三面是城壕,绿水潋滟,如果从空中鸟瞰,溧水城就像一只神龟栖息在水边。将溧水城建成龟的形状,是古人刻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作呢?我揣度,很可能是因为县城地势低洼,“城甚卑而东南诸山素多水患”(《万历溧水县志》),故意将城池建成龟的形状。乌龟是不怕水淹的,又是长寿的象征;龟在古代可是吉祥之物,不似今天名声这么差。玄武为太阴之神,其形为龟,连京城的北门也叫玄武门。

古人每逢营建要上测乎天,下察乎地,旁观乎山,非常重视建筑物的来龙去脉、高下俯仰、阴阳向背,对于建筑物的造型也决不肯马虎率意。而曾震修建石城的嘉靖年间,又正是地理风水大行其道的时代,那时,连挖个粪坑,盖间茅房也要看看风水,何况是修建县城。

明代人将溧水城建成龟的形状,我也弄不清这是迷信还是科学,不过这还真是个有点意思的文化现象。

未完,待续......

(市志处

溧水区志办)

瓊琯先生《道法九要》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
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
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
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
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
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叅符呪,玆不得已。
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
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
人人得道,箇箇成真,岂不美歟。
瓊山道人白玉蟾序。

《道法九要》
瓊琯先生白玉蟾著
立身 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
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
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祐。
披阅经典,广览玄文。
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
孜孜向善,事事求真。
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
动止端庄,威仪整肃。
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
清静身心,远离恶党。
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
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 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
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
次宜具状齎香,盟天誓地,歃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脩持。
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
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
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
心行不中者,不与之;
不尽诚者,不与之;
无骨相者,不与之;
五逆者,不与之;
及有疾者,不与之;
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
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
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
若生怨恨,以貽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
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圯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
若求师者,当究是理。
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
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 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
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妬。学道惟一,温饱足矣。
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
所谓顏子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顏回者贤人也。
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
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 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以禁戒。
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
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
萨真人云:
道法於身不等闲,
思量戒行彻心寒。
千年铁树开花易,
一入酆都出世难。
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
今人岂可不持戒。
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
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
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於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
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著相。
著相为之,则不是矣。
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 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
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
欲证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
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鷄抱卵,出有入无。
功成行满,身外有身。
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炁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
不与凡同,奉膺天詔,证果真仙矣。

行法 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
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呪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
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
欲祈雨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
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暘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
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偽。
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歷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
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次当给以符水治之。
盖人之气运於三焦五臟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
或嗜慾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
以我正真之炁,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
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而化之,符水而治之。
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歟。
守一 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 初真行法者,累验非常,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精神不能纯一,分散元阳。 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 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灵。 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 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躭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 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筐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 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 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臺。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 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 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 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著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 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次可拔赎沉沦,出离冥趣。 先度祖宗,次及五道。 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飢。 超昇出离,普度无穷。 斯为济度矣。 继袭 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 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 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 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 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 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 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 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 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鑑察,毫分无失。 师偽,弟子亦然。 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 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道教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 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 伏望见闻,咸希观览。 瓊山道人白玉蟾述。 https://t.cn/z8bCHaZ

瓊琯先生《道法九要》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
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
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
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
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
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叅符呪,玆不得已。
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
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
人人得道,箇箇成真,岂不美歟。
瓊山道人白玉蟾序。

《道法九要》
瓊琯先生白玉蟾著
立身 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
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
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祐。
披阅经典,广览玄文。
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
孜孜向善,事事求真。
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
动止端庄,威仪整肃。
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
清静身心,远离恶党。
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
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 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
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
次宜具状齎香,盟天誓地,歃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脩持。
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
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
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
心行不中者,不与之;
不尽诚者,不与之;
无骨相者,不与之;
五逆者,不与之;
及有疾者,不与之;
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
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
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
若生怨恨,以貽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
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圯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
若求师者,当究是理。
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
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 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
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妬。学道惟一,温饱足矣。
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
所谓顏子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顏回者贤人也。
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
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 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以禁戒。
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
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
萨真人云:
道法於身不等闲,
思量戒行彻心寒。
千年铁树开花易,
一入酆都出世难。
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
今人岂可不持戒。
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
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
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於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
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著相。
著相为之,则不是矣。
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 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
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
欲证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
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鷄抱卵,出有入无。
功成行满,身外有身。
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炁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
不与凡同,奉膺天詔,证果真仙矣。

行法 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
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呪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
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
欲祈雨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
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暘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
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偽。
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歷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
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次当给以符水治之。
盖人之气运於三焦五臟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
或嗜慾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
以我正真之炁,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
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而化之,符水而治之。
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歟。

守一 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
初真行法者,累验非常,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精神不能纯一,分散元阳。
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
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灵。
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
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躭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
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筐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
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
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臺。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
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 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
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著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
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次可拔赎沉沦,出离冥趣。
先度祖宗,次及五道。
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飢。
超昇出离,普度无穷。
斯为济度矣。

继袭 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
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
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
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
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
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
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
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
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鑑察,毫分无失。
师偽,弟子亦然。
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
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道教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
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
伏望见闻,咸希观览。
瓊山道人白玉蟾述。
文章来源:道藏读书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娘子也生气了:“我和你做了好几年夫妻,哪里和别人吃过酒?我第一次路过你家门前,只看了你一眼就爱上了你,费劲心思才得到你,和你做了夫妻,你怎么就不心疼我呢?
  •   男性饮食对于男人来说非常重要,只有男人的饮食健康了男人的身体才能健康,健康的食物是根据你的身体需要来制定的,缺镁会导致早泄,男人要避免患上早泄的原因发生,也
  • 新鲜蔬菜和做沙拉使用的绿色植物都是管家在有机花园种植的,靠他们自己养的家兔来肥田(想起于老师用自己肥料的菜园[嘻嘻])。尼米兹喜欢古典音乐,他收集了大量的唱片在
  • #今日看盘# #股票# #股市#炒股就是炒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才是你的水平和能力。所以,上次猴哥和几个朋友聚会的时候,都在聊,现在炒股干脆指数不用看了,因为
  • 文案cr@TFBOYS-王源 #环球人物专栏王源说##王源语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王源将陶渊明的诗唱成歌##王源圆舞曲##王源[超话]# #联合国
  •   “双区驱动”机遇下,紧扣新项目、新载体、新政策、新平台,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三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今,智能项目、智能人才都纷纷捧起“津”
  • 刚刚在医院照顾我奶奶我跟她说:“我可能都活不到你这个年龄。本以为这又是完整的三年,奈何缘浅,你们的一生我只送一程,这一程只是一年,但是这也是记忆深刻的一年,我们
  • !我和大姨上街姥姥去找我们没找到倒是被鹅留住了脚步带了几只鹅和鸡回来生怕姥爷批斗她就说是我们要买的也是十分可爱了哈哈哈但是你那一会儿我大姨买的一会儿我买的我姥爷
  • 但如果你自己不先做出一点努力的样子,人家想拉你一把,都不知你的手在哪里#微信投票#微信投票群人工刷票拉票点赞面对人生之路,我始终坚信,每一个披荆斩棘、勇于跨过坎
  • 这老妖精真能骗,可是因果没跑,这个逼货会移形换影,移别人的循环和心性能量点,到自己的循环点位,所以他能量最强,不过也是占时的因果逃不了正常的灵体轨道和慧命循环心
  • #白敬亭[超话]##白敬亭代言周生生# 520提前给铁哥表个“白”[给你小心心]【接下来是抽奖环节】从此条微博转发抽3个幸运鸽每人一套铁哥明侦第4季+第5季角色
  • 你们的同情心和攒噱头而#推文#感觉现在露肉肉的季节到了多的文电竞甜文经典小说人的文不会害你霸道总裁。但他们一路刻意引导,很快占据了上风,粉▪️说一件小事 ▪️
  • 从一开始的小白写手,慢慢从不会写小说,到现在坚持写完了3本小说[太阳]虽然小说的数据有点扑街,但是写小说就图个开心,每本小说都像是自己的孩子,虽然他们长得有些歪
  • 成长者所考虑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所以他们是给自己打工的,给老板打工只是顺带的事。他们所创造出的价值,都是一次创造、永久收益,只要创造完成,以后所花的时间,几
  • 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她澆水,除草,殺蟲。 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得十分健康,出落得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
  • 我觉得仁波切的意思不是让人及时行乐。人这一生往往两三个大的决定就决定了一生的走向。 而真正盘算一下,这个决定的对与错,不是以表面得失来计算的。每一个促使我们对
  • 你看,这世界开满了花[挤眼][可怜] #每日一善# [酷]#每日一善JIfp6#高考倒计时99天 我们坚信“渺小也能带来神话”“就算这力量再微弱”也要学会“用月
  • 真正的创‮者业‬都是有‮己自‬的信念、使命、愿景。刚刚朋友发来的这两张图,象极了我们广大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既要有美好的梦想和愿景让员工自驱,还要不怎么没好的电线
  • #和肖战一起读书[超话]# 肖战为你读诗 | 你看见,夏天从雨水缝隙中穿过《雨》维森特·维多夫罗暴雨之下一片暗淡 房子 泊在空泛的海面 在那水柱之中 一个小巢
  • 昨晚睡觉关灯后儿子问我“妈妈 你上学的时候,有喜欢的男生吗”? 我说喜欢你爸爸[汗]儿子回答“那你还跟爸爸吵架,是不是不喜欢他了”我说喜欢啊儿子“是不是吵架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