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第十四句
(第二十六段)
14、【萨婆阿他豆输朋sà pó ā tuō dòu shū péng】观世音菩萨现甘露王菩萨相:甘露是天界一种甘甜的饮料,又称为神药,名不死液、天酒、灵酒。据说天人饮后就能长生不老,佛教用以比喻不生不死的菩提、涅槃等。为了求得菩提、涅槃,佛教藉甘露之义,立二大法门,称为二甘露门。二甘露门指的是初学禅修者最好的二种禅观,即:数息观、不净观。
1、数息观:此观法对治散乱、为五停心观之一。方法是数出入息,起到停止心想散乱的作用,梵名叫安那般那。此观有六种因相:因相指在因地修行的相状,有成就后称为果相。即:“数、随、止、观、还、净。”此六种因相又名六妙门,可治散乱,开智慧,入止定,证果位、具体是:
一、数:就是数出入息,呼吸的一入一出称为一息,从一数至十,反复数,待心息相依,即心止于息上之意,此时呼吸从粗变细变微后即转入“随”。
二、随:心止于息后,心已不再乱动,此时将数息转为观息,观息入知息入、息出知息出、息长知息长、息短知息短、息冷知息冷、息暖知息暖,如此心系于息即转入“止”。
三、止:此时万念止于一息,一切妄想不生,即转入“观”。
四、观:观出入息所依之身,为四大缘识和合而成的五蕴色身,我所执之五蕴身无一真实,即转入“还”。
五、还:此时将所观之心从身息上回光返照,照能观之心,知能所二心俱是虚妄,则我执自亡,无漏的方便智自然显露,即转入“净”。
六、净:此时心无所住,也无一法可执,十方世界,湛然清净,真实无漏智因此而发,自然断惑证真,此为小乘见道位初禅境界以上。
以上是对数息观纲要性的提示,细微之处可在实证中体会,真修者可于每天为自己固定一至两个时间段,晚上八点以后或早上六点以前,作单跏趺或双跏趺,持之以恒,大有饶益。
2、不净观:不净观是观自他肉体的肮脏龌龊,对治贪欲烦恼。贪欲是产生我执之根、是烦恼苦受之源,不净观能除贪欲、能拔出我执之根,从而回归真如自性。
修不净观,首先是观自身不净,观肉身是因四大缘识,和合而成之五蕴身,内有烦恼业因的不净种子、外有父母精血的不净种子,在母胎中十月不净,由此几不净,形成了体表与体内各有十二种不净物、体表有“皮、肤、血、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这十二种不净物;体内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这十二种不净物;外相有“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这十二种外相不净物。
还有人死后特别是水淹死后,尸体胖胀臭烂的究竟不净相等,这所有的不净,都是起观处。由此观而知我不净,从而领悟生死无常,一切法毕竟无我,对此虚幻不净之身,生起厌离,离此虚幻不净之身,而回归真实的清净自性,进而将这些不净作他观,观他不净,就不会对对方的姿色、美貌、情爱等产生贪欲和触乐,以伏灭心中的欲望和淫念。
于不净观中再观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一真实,作如上观,自然不生执着,如此则我执即破,破我执如《清净道论》中文译本所说:“修持不净观,能够获得初禅。”得初禅者已百病消除,可超凡入圣见须陀洹道。
这里说的甘露王菩萨,在因地最初修的就是数息观和不净观这两大甘露法门而入菩萨道的,入菩萨道的甘露王,最终成佛了,为五方如来之一,即西方阿弥陀佛,甘露王是阿弥陀如来的别号,全称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弥陀化身说法,适时降甘露法雨,故以甘露王之名以称其德。其咒称为甘露咒,大咒则称十甘露明。
甘露王如来的名号,一般多用于施饿鬼会时,与“其他四如来”之名号一起称之,先书其名于幡上,再奉祀于施食坛上,并作如是念:“南无甘露王如来,灌我身心,令受快乐。”其他四如来指的是: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加西方阿弥陀佛即为五方如来。
甘露王如来功德无量,普度众生,恩泽十方,凡是有人听闻到“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或南无甘露王如来”的名号,就能让听闻名号者获得五种功德、即:
一、于诸世间:最为第一。二、得菩萨身:端严殊胜。三、威德广大:超过一切外道天魔,如日照世,显于大海,功德巍巍。四、得大自在:所向如意,似鸟飞空,而无阻碍。五、得大坚固智慧光明:身心明澈如琉璃珠。
从上可见,甘露王菩萨在果地就是阿弥陀佛,那么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甘露王菩萨相是什么意思呢?是菩萨告诉众生,凡是能受持《大悲咒》者,只要能同时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临终时就一定能蒙佛接引,往生到阿弥陀佛建立的极乐世界去,得莲花化身,享无穷之乐,于永不退转中见佛闻法,依教奉行,必获大涅槃。
这篇咒语中“萨”译为“看见”、“婆”译为“平等”、“阿”译为“一切法清净”、“他豆输朋”译为“道法无边”。此句的意思是:菩萨用法眼看见六道众生饱受轮回之苦,以慈悲平等心,为众生宣讲一切法本自清净,成道之法无边广大,指明众生之心与如来之心一样平等、一样清净,本无生灭,凡有缘众生,都能成就佛道。这是观世音菩萨为利益六道四生,普施的甘露法。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期望众生无论是贫穷富贵或是有种种差别,只要能坚定一心,坚持如来正法,坚持不二法,努力精进,这样就能得到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众菩萨的加持,必得金刚正果,可随愿往生诸佛净土或西方极乐世界。

第十 付嘱品

有一天,大师把他的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和其它的徒众不同,我灭度以后, 你们都是住持一方弘法教化的禅师。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说法,才能不失本宗顿教法门的宗旨。说法时,应先举述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法,如有出没就会落于两边,说一切法不要背离了自性。如果忽然有人向你问法,说话都要双句相对,彼此来去相互为因,最后两边的对待全部去除,更没有其它可着之处。

所谓三科法门,就是陰、入、界。陰是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识,入是十二入,也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是十八界,也就是六尘、六门、六识,自性能含容万法,所以叫作含藏识;如果起了分别思量,就是转识。由转识生起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对外接 触六尘,就这样,十八界都是从真如自性而起用。自性如果邪,就产生十八邪;自性如果正,就产生十八正。如果表现出恶用,就是众生用;如果表现出善用,就是佛用。用自那里来呢?由自性而来。

相互对待的诸法,外境无情方面有五对法:天和地相对,日和月相对,明和暗相对,陰和陽相对,水和火相对。这是五对相对法。

法相、语言方面有十二对法:语和法相对,有和无相对,有色和无色相对,有相和无相相对,有漏和无漏相对,色和空相对,动和静相对,清和浊相对,凡和圣相对,僧和俗相对,老和少相对,大和小相对;这是法相和语言的十二对相对法。

自性起用方面有十九对法:长和短相对,邪和正相对,痴和慧相对,愚和智相对,乱和定相对,慈悲和狠毒相对,持守净戒和为非作歹相对,直和曲相对,实和虚相,险和平相对,烦恼和菩提相对,常和无常相对,悲和害相对,喜和瞋相对,舍和悭相对,进和退相对,生和灭相对,法身和色身相对,化身和报身相对;这是 十九对相对法。”

六祖说:“三十六对法如果懂得如何运用,就能使道贯穿于一切经法,而且出入不落于两边。真如自性随缘起用,和人言谈时,对外要能即于一切相而不执着一切相,在内要能即空而不执着空。如果完全着相,就会助长邪见;如果完全着空,就会增长无明。执着空见的人,有的诽谤佛经,肯定地说‘不用文字’。既然说不 用文字,那么人也不应该有语言,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说‘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又见到别人在说法,就诽谤别人所说着在文字。你们应该知道!自己执迷还罢了,又诽谤佛经。千万不可诽谤经法,否则将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 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即使历经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见性。只许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甚么都不想,这样反将造成佛道上的障碍。如果只是听人说法而不实地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说法不要住相。你们如果能够悟解,并且依照这样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就不会失却本宗的 宗旨了。

如果有人问你法义,问‘有’,就用‘无’来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答。就这样,二边对待法的相互为因而离却二边,就显出了中道义理。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题也完全依照这样作答,就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了。

假如有人问:‘甚么叫做暗?’就回答他说:‘明就是因,暗就是缘,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而成中道义理。’其余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回答。你们今后传法,要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要失却顿门宗旨!”

惠能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七一二),也就是后来改元的延和七月时,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派人催促早日完工。到了第二年夏末,终于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如果有甚么疑问,须趁早发问,我当为你们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的疑惑。一旦我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教导你们了。”

法等人听了这话,都伤心的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如常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懂得善与不善平等,不为毁谤或赞誉所动摇,不生悲哀或快乐的情绪。其它的人都作不到这一点,你们这几年在山中都修的甚么道?你们现在悲伤涕泣,是为谁担忧呢?如果是忧虑不知道我的去处,我自己是知道要去那里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也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你们悲伤涕泣,是 因为不知道我的去处;如果知道我要去那里,就不应该悲伤涕泣了。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

所有的徒众都一齐向六祖作礼,请大师说偈。偈语是这样说的:

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看作真。

若是当作真实看,此见完全不是真。

若能自心识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

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

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

若是偏修不动行,则同木石顽不动。

如寻自心真不动,不动自存于动中。

不动若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只要能作这样看,此见就是真如用。

告诉诸位学道人,着力必须要用意。

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着生死见。

彼此谈论若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

所言若实不相契,也应合掌使欢喜。

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

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当时徒众听完偈语,都一起向六祖顶礼,并且都体会大师心意,人人收摄散乱的心,依照正法修行,更不敢有所诤执。大家知道六祖不能久住世间,法海上座于是再礼拜大师,请问道:“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要传给甚么人呢?”

大师说:“自从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今天所说,记录流通,名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度化一切众生。只要能依照此经说法,就叫作正法。我现在只为你们说法,不再传付祖衣。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纯熟了,决定不再存有疑虑,足以胜任弘法大事;但是根据达摩祖师传授的偈意,祖衣不应该再传。 达摩祖师的偈语是这样说的:‘我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开展为五叶,菩提道果自然成。’”

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人人各自清净心意,听我说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处而不住一切相,并于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爱,也没有执取和舍弃的心念,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安闲恬然平静,清虚圆融澹泊,这就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 都怀有一颗纯净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场中别有举动造作,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够具有这二种三昧,就好像地下种子,由含藏到长养,终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我现在所说的法,譬如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种子,遇到这及时雨的滋润,都能发 芽生长。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决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 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六祖说完偈语,又说:“佛法没有二法,心也是这样只有一种。佛道清净,没有甚么可以执着。你们切勿偏着‘看静’和偏落‘空心’,自心本来清净,原本无可执取和舍弃。你们要各自努力,随缘珍重!”

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去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

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随缘应化出世,尚且还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的道理。我这肉身骸骨也应该有所归宿。”

大众说:“师父!您现在去了新州,甚么时候可以再回来?”

六祖说:“叶落归根,生来本无法可说。”

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了甚么人?”

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我法,无心的人自宗通。”

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

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又说:“我灭后七十年,将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时兴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

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请垂恩开示!”

六祖说:“应化世间的古佛,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了。现在只以七佛为始来说: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

释迦牟尼佛首传正法眼藏给摩诃迦叶尊者,二传是阿难尊者,三传是商那和修尊者,四传是优婆毱多尊者,五传是提多迦尊者,六传是弥遮迦尊者,七传是婆须蜜多尊者,八传是佛驮难提尊者,九传是伏驮蜜多尊者,十传是胁尊者,十一传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传是马鸣大士,十三传是迦毗摩罗尊者,十四传是龙树大士, 十五传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传是罗睺罗多尊者,十七传是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传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传是鸠摩罗多尊者,二十传是阇耶多尊者,二十一传是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传是摩拏罗尊者,二十三传是鹤勒那尊者,二十四传是师子尊者,二十五传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传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传是般若多罗尊 者,二十八传是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传是慧可大师,三十传僧璨大师,三十一传是道信大师,三十二传是弘忍大师,一直到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从上面所说的诸位祖师,都各有所禀承。你们以后也要代代相传,不可有误。”

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甚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借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 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陰险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 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这首偈子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这首偈是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的时候,魔王住心房,正见的时候,真佛坐心堂。自性起邪见三毒同时生,那就是魔王住在心房。有了正见,三毒心自然去除,这时魔王就如实变成真佛。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就是出自一身。如果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那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本是从化身而生 清净法性,清净法性常在化身中。清净法性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婬性本是由净性而生,除去婬欲就是净性身。性中各自远离五欲,见自清净本性刹那就是真佛。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然悟到自性,就是亲见世尊,如果想要修行寻求作佛,不知要向何处求真。如果能在心中自见其真,有真就是成佛的 因。不能见到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总是大痴人。现在已经留下顿教法门,要救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的人,不作这样的见解实在是太愚迷了。”

六祖说完此偈,告诉大众说:“你们要好好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俗人一样地悲伤涕泣,接受人吊祭慰问时,若穿着孝服,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 的正法。只要能识得自己本心,就能见自心本性原来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因为恐怕你们心里迷惑,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得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我所说修行,就好像我在世时一样。如果违背我的教法,即使我在世间,对你们也是没有甚么益处。”

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

文虽浅显,意实周详,利益不可量!
















•••••••••••

《饬终须知》简介

编者语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虽去圣时遥,然无论信佛与否,临终之际,均为吾人及家亲眷属之最紧要一关。今之俗人不明报父母深恩之至理,彼甫一断气,子女亲眷便忙于哀泣叫喊,及行揩身、穿衣、入冰柜等世之流俗事,悲乎哀哉!神识尚未全离,便将其之肉身向冰山地狱等三恶道中送去,不明佛法,其使父母长受苦楚之过也大矣。

如佛言祖语之指示,若今生不生净土,来生必向六道轮回中去。吾佛释迦世尊亦有云,“一切众生皆是吾等过去生中父母”,父母未能藉佛法之不思议力而得解脱,身为子女,何其痛心哉?

是以临终助念一法,于今时助众生得根本之解脱、享永久之安乐——往生者,亦尤为重要。

昔日印光大师曾刊印《饬终津梁》一书,流通遐迩,蒙其利益者甚多。民国年间,西震法师、世了法师等,为求普遍流通,妇稚咸解,更撰《饬终须知》,妙真法师为之鉴定,了然法师为之作跋。文虽浅显,意实周详,若能于此深切讲求,如法施行,亡人定能亲登莲品,往生西方,可谓利益无量也!

今者,虽世了、妙真、了然等法师生西日久,然亦无碍此宝书为今时助念生西之法钥。弘化净土号连载,冀诸仁者,藉此得体佛弘法之悲心,度生之奥义,多行如法助念事业,报过现未来一切父母之究竟深恩,使其得藉助念之力,径登极乐莲邦,永享涅槃妙果。

《饬终须知》序

妙真法师作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然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必有方便。是以有三藏十二部之教典,八万四千之法门。其究竟归极,皆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皆为此一大事因缘也。《法华经》云:“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方便说诸法,皆令得欢喜。”又云:“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方便说诸法,方便也;正直舍方便,即真实也。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此法华一经,所以独王于三藏也。净土法门,称为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蕅益大师云:“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是知净土法门,实与法华同为一味,即方便,亦即真实。印祖常云:“九界众生离此法,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净土法门之功用若此,所以十方齐赞,九界同归,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

至于修学净土法门,最要在真信切愿,专持名号,而临终一著,尤关紧要。昔日印祖曾刊印《饬终津梁》一书,流通遐迩,蒙其利益者甚多。今西震法师、世了法师等,为求普遍流通,妇稚咸解,更撰《饬终须知》。文虽浅显,意实周详,若能于此深切讲求,依法施行,亡人定能往生西方,其为利益,何可量哉!

关于净土法门之义蕴,虽千经万论,阐发无遗,然犹有惑者,亦不可不加以解释。或谓念佛当念实相佛,不当念六字洪名。此惑也!夫实相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岂可离六字洪名,而别求实相?是故洪名才举,法界洞朗,六字坚持,妙体全彰,彼歧实相、洪名为二者,适见其非能知实相也。或谓当念毗卢遮那,不当念阿弥陀。毗卢遮那者,法身佛;阿弥陀者,应身佛也。此亦惑也!法、报、应三身,即一而三,即三而一,即毗卢、即弥陀,即弥陀、即毗卢,彼复歧而二之,适见其非能知毗卢也。或又谓当求生常寂光土,不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亦惑也!夫寂光、实报、方便、同居,名虽有四,其体则一。未断见思,则生同居;已断见思,则生方便;断无明,则生实报;分证寂光。无明断尽,究竟寂光。且常寂光土,无生无不生,岂可求生?彼全不察断证之功行,进修之次位,妄以寂光,破此极乐;又不知极乐同居,当下寂光,妄以寂光,加于极乐,亦适见其非能知寂光也。或又谓即心是土,心净土净,但当求生于自心极乐,奚必求生于他方极乐?此亦惑也!夫心者即是法界,极乐虽在十万亿国土之外,原未离于法界,即未离于自心也。乃今强以六尘缘影为自心,而欲纳极乐世界于六尘缘影之妄心中,且求生焉,岂不谬哉!凡此诸惑,皆为但闻名辞,不究义蕴,徒彰无闻暗证之愚,岂免鼠即鸟空之诮,有智之人,不当为其所惑也!以此数端,皆为近人易犯之病,好高骛远,循名忘实,故不辞累赘,而连类及之,尚望学者察焉!

至于临终助念之意义,及其方法,文中叙述甚详,故不复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这片小小的乌托邦里,我们都能安心做个不完美小孩我很庆幸,有这样一段不需要任何前提才配得到的爱,“原来不管世界多严苛,可以脆弱,可以是不完美的”也许是因为这段
  • 每一次嘲讽老中在台海不如俄对基辅的魄力时,我都想叫大家开眼看看现在的南海,我们在一次次“吃瘪”中坐收渔利,以致吹沙填岛南海诸岛现在已经多少划入囊中,钓鱼岛亦是。
  •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总之,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别人,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能让我们的心
  • 清淡饮食,不吃加工食品压力大心情不好压力太大,情绪焦虑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ji素水平,导致皮质醇⬆,也很容易引发暴饮暴食缺乏详细食谱可以扣【正宗九蒸九晒脱皮黑芝麻
  • 美吉姆今日育儿小贴士~科学育娃:家长唠叨对孩子的危害[并不简单][思考]反复催促、唠叨孩子做事情,会让孩子缺乏主动性,做事拖延,变得越发懒惰。小李老师文笔不错,
  • #金玟庭[超话]# ❄️#aespa门面主唱金玟庭# 一则报道:韩国上空飞过一个不明物体,经过核实发现为aespa的winter cr.【wtloverc
  • 四库,四墓库,就是辰戌丑未,而有四库的人跟神鬼命相风水佛道等神秘力量有关系,有缘分。所以,秦可卿的大型丧事就能看出该书作者非常精通白事文化,善于管理白事文化与红
  • 先去了金家渡买了第二天要用的水果和馒头,又回家打包行李,总共20几个箱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小区里的猫猫告别,幸运的是黑猫和三花都在,再见了,可爱的小家伙们!果断
  • 一、按检材数量收费这是很多亲子鉴定机构的收费方式,按照检材的数量多少进行收费,一亲子鉴定最少是两个人,也就是“嫌疑父亲(或母亲)”与孩子,有的是三个人父、母、子
  • 你就看着,认认真真的看着这个你不理解、没见过的普通女人和她的行为。对于这些人的这些行为,你可能根本无法理解,(比如作者为了得到喜欢的老师的关注,编造自己有幻觉,
  • 看到他抱过的所有玩偶都会消失时,不由地想到星卓——即使当时还没恋爱,但被他真心爱着抱着的星卓不会在第二天消失星星是天体的余晖,它的生命远比人类要漫长,他怀中的星
  • 如果你被糖尿病等各种并发症折磨,想要下定决心规律自己的饮食和生活,将血糖降下来,可以关注我,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血糖值,我会来帮助你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伤寒论的有
  • p1大教堂拍的真好p2 一块玩了一天的好姐姐 第三天走的时候心里空落落的p3每一条街道都好喜欢p5 嘻嘻 好冷好冷p6打到礁石上的海水溅到我嘴里 服了p7 十块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苹果发布会# 每年都说苹果的秋季发布会,就是数码春晚,那今天的春季发布会就是小春晚了,这次一共发布四款产品,新一代的iPad Pro、iPad Air ,还有
  • 这是一首有着很多标签的歌曲,比如“凤飞飞代表作”“献给三毛的歌曲”“电影天若有情主题曲”还有我们自己有着明确记忆的“台视雪山飞狐片尾曲”你还记得吧~~~“让青春
  • 吾王,信虽起自寒微,然一心为汉,无二志。
2. 权力集中:韩信的死标志着汉朝权力进一步集中于皇室,特别是吕后手中,为后来的外戚干政埋下了伏笔。
  • #情感滋养 #自我关怀 #生活美学春联Z女士是个优秀的人每年陪她的时间不多去年她闲下来给她报了老年大学她对写字画画唱歌都很感兴趣今年学有所成给我提了一副春联内容
  • 网友们“群策群力”推测出安欣的MBTI人格是INFP,恰好我就是这种人格,只是我是个普通人而已;所以我看全剧中的安欣,格外顺眼,哈哈。#代号鸢##代号鸢董奉#昨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日行一善,使你不需要别人的感谢,就能得到内心的满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日行一善,使你不需要别人的感谢,就能得到内心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