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从凡夫成佛,必须要有智慧的庄严,福德的庄严。有真正的福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很不聪明,读书没有记忆力,领悟力也不行;这是因为福德不够!大家都是妈妈生的,为什么我的脑筋不行?难道投胎的时候把仓库里发霉的脑筋带来了吗?其实功能都是一样,只因为自己福德不够,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头脑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来的。

真正得一个大福报,得到什么?大福报是你证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这才是大福报,大成就。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话,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一切福德,来培养这个智慧。智慧不是光靠读书,或靠两个腿子在那里咬紧牙根熬得出来的!那个持戒修定,咬紧牙关熬腿子,不过是修福德,修有为福德的一种而已。无为福德,处处都是,而你自己智慧不能到达,修不成。所以学佛果然是真智慧,这个培养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功德所完成的。这一点千万要注意!不要听到佛法是智慧之学,然后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真的智慧;换句话说,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做好事了,智慧与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

我们晓得做生意要有三种资本,一种是开设的资金,二是货卖出去货款未收回时,还要占一笔资金,第三笔是周转金。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哪两笔资本呢?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做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要点告诉我们,真修到无所住,就是福德成就。
*****

要怎么样才能成道呢?要依循行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所以学佛只有两种要事,一个是智慧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譬如我们现在研究《金刚经》,以及所有的佛经,都是找智慧,就是储备智慧的资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找福德的资粮,智慧不够不能成道,虽有智慧,福报不够也不能成道。

但是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曾国藩到晚年,也很了解这个道理,他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点缺陷。因此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有福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书读得好的,多半是福报差一点;命运好一点的人,多半在知识上少一点,有了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要想什么都归了你,那只有成佛才行。可是成佛求的不是这个福报,而是无为之福,无为之福是很难的。

要想证到这个道果,就要超越人世间的福德,要有真正大福报的人,才能了解《金刚经》的经义,有智慧成就的人,才能成佛。真正的福德,是智慧的福德,大智慧就是大福德,这个智慧的福德不是钱可以买的。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这八个字看起来容易,想想看可真难了。这里要注意了!《维摩诘经》讲学佛修菩萨道的重心,由这八个字点出来了。修行就是修功德修智慧,也就是修心。功德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来的,所以说积功累德,要身口意随时都在行一切善。功德包括一切,要有功才有德。再说,即使做了功,若因而心生一丝骄慢,这个功也没有了。这积功累德太难了,更不见有人能一贯到底做下去。

我们学佛讲功德和福德成就,没有功德哪有福报?智慧更难修了,智慧不够,头脑就不清。要怎样修呢?靠定慧止观,不是靠打坐,愈打坐愈胡涂的人很多。止是止一切妄念杂想,止于至善,一念在净念上,然后要起观,参究一切的佛,这才是打坐静修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玩弄气感!要多研究《瑜伽师地论》的止观,智慧是要学来的、修来的。我们学佛就两条大路,一条修福德,行一切善,去一切恶;另一边修智慧。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才能成功。

*****

“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这里都是打雷的声音,有如雷震,但众生听不见。学佛想证道千万要抓住这两句话!没有修福德资粮就不要妄想成就,怎么样开始修福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没有功德成就的话处处是障碍,身心都会是魔障,内外环境都是障碍。无量功德成就是修福报,无量佛土皆严净是修智慧的成就。怎么会无量佛土皆严净呢?心净国土净,要念念清净。一呼一吸是一念,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所以念念清净才能够证到无量佛土皆严净。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佛家讲要“福德资粮”,看你有没有这个福分,有没有这个善根。福德功德圆满的话,障碍就少,不然处处障碍。所以真正修道,佛家道家都一样,到了这一步工夫,你才看出来功德、善根、福报之重要。有善根、福报的话,是一路顺利成就。譬如释迦牟尼佛,六年雪山苦行,连五个基本弟子都离开了。他雪山下来,一个人孤零零地谁招呼他啊!七天菩提树下成道,是有福报而成就了,不需要人招呼,否则的话就是困难重重。

如何成就智慧?《金刚经》告诉我们,必定要福德够了,智慧才得以开发,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脱的道理。学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别人帮忙,也不是靠佛菩萨保佑。世界上最大的福报就是智慧,纵然当上皇帝,或是财福多足以买下整个地球,仍然买不到智慧;智慧不是权力金钱所能换取得来的。成佛是福德够了,智慧到了,不是工夫问题。

《我说参同契》《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

修定做工夫是要资本的,佛法叫资粮。学佛要具备两种资粮: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尤其学密宗,资粮特别重要。菩萨五十五位、十信十住十回向等,都属资粮。资本粮食不具备,你拿什么去修啊!

没有智慧,教理没有搞通,智慧资粮就不够。福德资粮就是福报,福报不够,等你刚刚要打坐,电话来了,家里什么人病了,你连打坐休息的福报都没有。刚刚想上轨道,空下时间来用功,东边冒火,西边冒烟,屡试屡验。不做工夫,什么事都没有;一做工夫,什么事都来,修行是要大福报的。

世间功名富贵是很难得的,可是另有个福报更难求,就是清福,非多生累劫好好修行是不能得来的。我一天能享有一秒钟的清福,心里就觉得无限的恭敬,也有无限的恐惧,因为这是诸佛菩萨的保佑。修定先要求得资粮,在座中就有几个人,学佛修道也很多年,讲理论都是第一等;讲工夫,有一点点;讲福德资粮嘛!一点都没有,没有时间打坐,自己想想看,是不是福德资粮不够?

弥勒菩萨说定的资粮——福德与智慧,学佛第一步先求圆满这个,这个不具备,你别想修道成功,连打坐都没资格。为什么说没有资格呢?第一个,想修清净于乱不乱,自己很清楚,可是福报不够,你不扰乱人,人家可来扰乱你修行。
*****

修证的三部曲是见、修、行。要见道须有般若大智慧。见道是大智慧,大福报。真正的大福德,也是大智慧,有大智慧的人是大福德。智慧没有开发是因为福德不够。大智慧福德如何来?是“行”来的。所以见、修、行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禅宗里头的行愿、见地、修证功夫,三者不可缺一。拿教理来讲:行愿是功德,功德不圆满,智慧不会成就。换句话说:智慧不成功,就是功德不圆满。

《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
------------

第一步是要累积修行资本,多做好事,六度万行戒定慧,积累福德资粮,如果福德不够,就不要谈了。另外是智慧资粮,要求得智慧,不是在那里等,更不是在那里打妄想,而是要修智慧才能得,所以福德与智慧两种资粮都要聚积。

第二步除障,身体不健康则靠医药或做工夫,把身体障碍除掉,外缘的障碍也要除。有了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没有障碍了,所谓法、财、侣、地都具备了,再开始修生起次第。比如念咒子,准提咒十万遍或五十万遍、一百万遍,如果根本都没有念满的话,这个最初步的集资都没有做到,怎么可能得到生起次第的成就!何况还想悟道成佛,那是开玩笑!要知道,佛法是多劫勤修,劳苦功高来的啊。

所以说到福德资粮,去恶为善最为重要。你们大家学佛,为什么智慧不开呢?因为福报不够。福报是做什么得来的?是要舍己为人,利他而来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心动念随时注意身口意三业,不造恶业,这还是消极的,积极的就是利他之行。所以大家没有成就,不能开悟,就是因为功德不够。如果自己福德不修,光想求开悟,刚有一点善行,做一点点好事,人我是非就来了,福德怎么会成就呢?不可能!如果福德资粮够了,你所想的没有不成的,你的智慧也就成就了。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东方出版社)

#电视剧周生如故[超话]##剧评# #观后感#
2021.8.30 · 周生如故 ·

明知结局终究是悲,却仍然看了结局,深夜哭到崩溃。一觉醒来,眼角满是泪水,大抵是入戏太深,共情太甚,情难自已。到现在花了将近一周多的时间都没办法平复心情。

现世的周生辰不再拥有前世小南辰王所拥有的记忆,不忍将这一世受尽苦难、饱受爱离别之痛的周生辰放在过去来回忆。他的丰功伟绩应当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而不是最后被诬陷谋反,将他一生风华,尽在寥寥数语中,深埋于世。

他是那个肆意洒脱的小南辰王啊,“醉卧白骨滩,放意且狂歌,一匹马,世上如王有几人?”他是一生光风霁月的君子,可做了君王尔虞我诈中再难做君子。他只愿国土之上再无百里硝烟,愿百姓安居乐业,人间炊烟不断,千里绵延。江山易主常有,而英雄千古。

其实,以悲剧收尾是作者给予周生辰与时宜最好的结局。如果小南辰王没有受剔骨之刑而死,时宜也没有从城楼一跃而下为他殉情,在当时的宗教礼法之下,他们也只能一生遥望于中州与西州间,哪怕得以再见,纵然相思入骨,也只能互道安好与否,然相视一笑,再无其他。反而像现在这样,他死前托人带给她的那血书手帕已表明心迹“辰此一生,不负天下,唯负十一”,而时宜也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的回应,此生他们之间无法言明的汹涌爱意终是有了归宿与回响。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所有故事的开头有多美好,当一切物是人非的时候就会有多感伤。周生辰自少时便南征北战,虽为王,但他是孤独的。明知军师是皇兄派来监视他的,可他仍愿意信任他,视他为父为兄。因为他曾淋过雨,所以更愿意为别人撑伞,他收留了十个孤儿只为给他们一个家。幸好,时宜出现了,她是懂他的,懂他的抱负,懂他心怀大义,懂他所有的委屈与隐忍。每逢大捷回到西州,他都知道南辰王府中还有人在等他回家,有人问他粥可温。自此,他不再孤独。

周生辰对时宜的爱是深沉的,也是克制的。他为治时宜的哑症遍寻名医,怕勾起她的伤心往事,独自一人去面见众多医者,还“偷学”了一身的医术。雨夜避雨,他陪她下了一夜的棋,画了一个又一个棋盘,为她开了半扇门,只为保护时宜的清白与名声。她爱茶,他便为他寻来世间所有的名茶。他答应她,每年生辰之时都会送她王军的捷报,从此以后,王军只有捷报。除夕夜,她坚信他会回来,他知道她定会等他,所以独自一人快马加鞭回到她身边。十一离开西州前,他抗了太后的懿旨拒收她为“义女”,不顾坊间传闻带她骑马看遍西州城,以及在宫殿里写下时宜的名字时,上了锁便是无人知道的秘密了,爱她,是无法言明的秘密。他也曾对她说:“我不是英雄,我也有私心,我也有自己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周生辰的温柔藏在骨子里,藏在细节里。时宜问周生辰“相爱之人若不能相守该如何”,周生辰回道:一切的选择,都是值得的。他与时宜之间不仅仅有爱情,他的心中有家国大义,而他的十一是懂他的。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坐拥七十万王军的小南辰王一生骁勇善战,战无不胜,王军从无败绩,正是这样一位心怀天下苍生、发誓终身不娶一心为国的王将,最终不是战死沙场,而是中了奸人的诡计背上了反叛的污名,他守护了一生的北陈,留给他的只是史书上的骂名。后史记载:周生辰,小南辰王。一生杀伐不绝,赤胆忠心,却在盛年时,被功名所累,渐起谋反之心。幸有清河崔氏识破奸计,王被俘,储君恨之入骨,赐剔骨之刑。

长安又落雪了,可她再也等不到他的王军了,捷报也没有到,“王军回来了”,这句话再也不会有人喊了

这部剧有太多的巧思和伏笔,当你细细回想和体会时,每一处留白都另有深意。在南萧与桓愈分别时,时宜说的“有缘再见”,而结局她放弃逃往南萧,决意选择赴死,此生也再无缘相见。周生辰与时宜约定的来年开春带她去雁门关,可是最后周生辰和漼时宜都死在了这个冬天。

剔骨之刑,刑罚整整三个时辰,却无一声哀嚎,但时宜与他感同身受,痛苦不堪。幸好,下一世的周生辰忘掉了这一切,若记得这剔骨之痛,该多残忍啊...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千载荒凉,白骨成沙。独有时宜,唯我所求。

“我想,我应该是用一身美人骨,换了你的倾国倾城,换了你能记得我,换了你能开口,叫我的名字”

《茶花女》:对任何人期待太高,是一场灾难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1848年,小仲马将自己过往的一段恋情,写成小说《茶花女》。

小说一经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学界。

小说的女主玛格丽特因贫困而坠入风尘,内心却始终期待被人理解,被人读懂。

直到遇见阿尔芒,在对方热烈的追求下献出真心,以为终于可以收获理想中的幸福。

殊不知,这恰恰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为了证明自己,守护爱情,玛格丽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玛格丽特生平酷爱茶花,因此被称做“茶花女”,而茶花的花语是:理想的爱。

正如没有一朵茶花不会枯萎,茶花女颓然逝去的悲剧也暗示了一个扎心的真相:

其实这世间并没有所谓理想的爱情,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对任何人,任何事期待越高,往往失望就会越多。

自己的人生,终究只能靠你自己去走好。

被误解,是人生常态。
故事伊始,玛格丽特是巴黎上流社会中备受瞩目的交际花。

但在她看似风光无限的生活背后,深藏着不得已沦落风尘的满腔无奈。

玛格丽特出身偏远的穷苦农村,父母早早双亡,姐姐是她唯一在世的亲人。

来到巴黎后,独自飘零在异乡,她只能靠卖笑来谋生。

虽然身处人来人往、繁华奢靡的交际圈,但玛格丽特一直是清醒的,也是倔强的。

她不愿意成为一个俗不可耐的风尘女子,更不愿因此而被人轻视,所以总是努力地想用一些方式证明自己。

她从不结交同一圈子的女伴,常常是形单影只,独来独往;

私下里,她会刻意打扮得简单而朴素,避免惹人注目;

她爱好阅读,卧室书柜中摆满了书籍,十分注重对自身文化层次和审美品味的提升。

玛格丽特渴望做一朵不失本心的清莲,即使身陷泥潭,也要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

可遗憾的是,无论她怎么做,都改变不了外界对她固有的评价。

哪怕她再有心证明自己,也根本没有人相信,一个妓女能有多高尚的灵魂,更不用谈花心思去了解她,给予她关心和同情。

正如小仲马在书中借杜瓦尔之口说出的那句话:

“只有完全贞洁的女人,才有完全纯洁的感情。”

歧视来自于偏见,而所有的偏见都是立于他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再费力,也无法搬动它。

玛格丽特风华正盛时,围绕在她身边的人众多,可到临终之前,整整两个月卧病在床,却无一个人来看望过她。

在那些王公贵族们看来,像她这样的女人,注定只是一个随时可以丢弃的玩物。

甚至直到死后,人们还在用有色眼光看待她,提出要把她归类,葬在专门的墓区。

何其可悲。

但人生的无奈之处往往就在于此,你被人所看到的,往往不是自己最真实的那一面。

有时候,你说得越多,做得越多,反而越容易被误解。

因为别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部分。

被理解是表达者的诉求,可到头来,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被误解才是表达者的宿命。

没有谁,能够真正懂你。
和阿尔芒的相识之初,正是玛格丽特最负盛名之时。

彼时的她,身边不乏追求者。

而阿尔芒之所以能打动玛格丽特的芳心,并不因为他多有钱有势,而在于,他让她感受到了难得的真诚。

其实一开始,玛格丽特对阿尔芒也并不信任,但自从得知对方曾在自己生病期间每天坚持探问病情后,她就改变了对他的冷漠态度。

在后来的一次聚会上,玛格丽特因肺病发作,急忙找借口离席。

在场其他人对此都毫不在意,只有阿尔芒看出她的慌张与无助,为她的病情流下了担忧的泪水。

他借机向她表白,告诉她,自己愿意在任何时候都守在她身边。

“我敢对你发誓言,谁也不像我这样爱你。”

都说人生最难得的是有人懂,在这一刻,内心本就孤独脆弱的玛格丽特终于感受到了被读懂的欢喜。

于是,明知阻碍重重,玛格丽特还是决定接受这份感情。

她在做一个赌注,赌阿尔芒就是那个自己期待己久的人。

恋爱之初,他确实为她带来了幸福。

他纵容她的小任性,会跟她说甜蜜无比的情话。

在乡下,远离巴黎的喧嚣,玛格丽特得以实现心中期许己久的梦,和阿尔芒一起,渡过了一段宁静自在的生活。

可短暂的浪漫过后,现实的考验很快扑面而来。

在此之前,他们奢华的生活都是来自于公爵对玛格丽特的经济支持,得知她恋爱之后,公爵就拒绝再提供帮助。

失去了经济来源,阿尔芒又没有工作收入,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拮据。

到后来,为了顾及阿尔芒的自尊心,不给他带来压力,玛格丽特只能想方设法变卖物品,以维持生存。

直到阿尔芒的父亲出现,坚决要求他们必须断绝来往,才彻底打碎了玛格丽特的爱情梦。

这段感情,起于两情相悦,终于世俗之见。

但真正打败他们的,其实是彼此之间的不了解。

玛格丽特以为阿尔芒是真的爱自己,但她不知道,他对她,更多缘于男人对女人的同情心和征服欲。

阿尔芒自诩一片深情,其实从未真正信任过玛格丽特,不相信她能一心一意和自己在一起。

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人与人之间注定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人生而孤独。

我们总希望能找到一个懂自己的爱人,并期待对方给予自己想要的幸福。

但真相却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大多数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切身体会。

就算再爱你的人,也未必能一直陪伴你左右,他们随时会转身会离开。

对他人期望越高,失望只会越深。

不求感同身受,只愿冷暖自知。
在答应了阿尔芒父亲的请求之后,为了成全心爱之人,玛格丽特选择独自咽下所有委屈。

她给阿尔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不辞而别。

回到巴黎后,玛格丽特过起了比以前更疯狂的社交生活,想以此来麻痹自己。

可即使已经走到这一步,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依然让她无时不刻不思念着阿尔芒。

可惜,日复一日的等待,换来的却不是奇迹,而报复。

阿尔芒认定了是玛格丽特是因为爱慕虚荣,抵御不了奢华生活的欲望才背叛自己。

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还指使别人到处去散播关于玛格丽特的丑事。

面对这些羞辱,玛格丽特心如刀绞,却还是无怨无尤地承担了下来。

世间最苦,莫过于有苦难言。

终于,在身心的双重折磨下,玛格彻底病倒了。

在病中,她还在每天期盼着阿尔芒的出现,直到临终前,还在叫着他的名字。

她给他写了无数封信,把每寸相思都写在纸上,却一封都不敢寄出。

她在信中写道:“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崇高。”

多么卑微的感情,让人既心疼又难过。

故事的最后,阿尔芒终于得知了真相,也为此深感懊悔。

但那又如何呢,生活还在继续,总有一天,他会挥别往事拥抱开始。

而玛格丽特为此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她的人生,因为一段短暂无望的爱情,从此定格在了23岁。

其实追求爱情本身没有错,但没有一种爱,值得我们奋不顾身。

无论何时,爱别人都不该超过爱自己,更不要对把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

因为到最后,可能真正伤害你的并不是他人的绝情,而是你不切实际的幻想。

要想保持平常心,就要学会慢慢减少依赖,降低期待,看淡得失。

你唯一能够期待的人,只有自己。

好好照顾自己,善待自己,才是对余生应有的成全。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让我们从此忘记过去吧,你忘掉一个毫不相干的名字,我也忘掉望尘莫及的幸福。”

说到底,人生本就难有圆满,该忘的要忘,该放的要放。

遇到歧视和误解时,不必太在意;爱而不得时,也不必太强求。

有人懂固然很幸运,没人懂亦是生活常态。

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都只是过客一程,最终的人生路,还是要靠自己慢慢走。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收回对他人的期待,做好自己。

哪怕无人能懂,心中也自有力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会昌县防范疫情输入报备规定(附中高风险地区名单)】 计划进入会昌的境外归国人员、外籍人士和来自全国中高风险区(详见下文)人员,其本人、亲友或者接洽单位必须在返
  • #冰港设计师品牌集合店##独立设计师[超话]##每日穿搭##thebigint # 夏天的衣橱怎么能没有一条甜甜的娃娃裙呢少女感穿搭 初恋娃娃裙 裙子版型很宽
  • 我们只知道这样的结果,但其过程和原理则需要生物学届去研究了。按照美联社说法,由于与阿富汗塔利班关系特殊,卡塔尔有望在美军撤离后的阿富汗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三十天安利林彦俊大作战# #翻开小林轨迹的第26章# 都喜都喜哈哈,每个不同的时间有不一样的心态,入坑的时候是夏天,狂刷小对手,YOU的舞台也看过无数遍,秋冬
  • 仪式感的东西不能少!仪式感的东西不能少!
  • #进口穿刺饰品##穿孔师[超话]##穿孔[超话]##穿孔##进口饰品##人体穿孔##穿孔师##植入级钛合金##钛合金穿刺饰品##手工穿刺##上海人体穿刺##成都
  • 还有枣耙稀饭,完全就是稀饭开会 红枣 糯米 葡萄干 藕粉 玫瑰花组合起来 酸酸甜甜就是我 喝他们家饮料比吃串串儿更安逸 吃串串别忘了点一碗苕粉 安逸得很#成都美
  • 通过观察大家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样的女孩子,在和男人交流的时候,她会眼神非常专注投入到聊天对象身上,在对方谈话结束一段落后,会不停应和,比如说,用很感兴趣的语气说
  • 照进眼睛里的树叶是闪闪发亮的,有一种仿佛梦境般的光环,那一刻每日上班时的沮丧心情,会被短暂点亮。而此时,在#古驰绮梦花园#中,它被茉莉幽香和梨花的清甜融合,还加
  • #早安# #新书推送# #荐书# 王奎杰《山海廉韵笔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本书立足海滨城市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纵然相思入骨,纵然万劫不复。我也只愿你眉眼如初,风华如故。我是
  • #直播预告#丨2021年5月11日 15:00直播【缸钵老师邀你做客乐活花道馆,一起品茶、赏花!】 本期主播:缸钵正华 乐活花道创始人,与花同修、拈花悟道的传播
  • #日常[超话]# 21.07.31 1.望博物馆兴叹 巴博竟然有九层我慕了 2.很像纸花的一棵树 3.体验了最严格之一的国内机场安检[二哈] 4.军民两用机场
  • #石家庄爆料[超话]#网友爆料:石家庄的同志们,你们小区的物业服务都还好吗?我们这里服务不好,还不接受业主提意见!才28号人家就已经把31号的毒消了!绿地变荒地
  • 1、在人际交往中,凡是嘴甜的人必然心狠。一个人表面上有多热情,内心就一定有多虚伪。嘴不饶人心地善,心不饶人嘴上甜,心善之人敢直言,嘴甜之必藏奸。所以孔子说“巧言
  • 中年婚姻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中年夫妻最心酸的婚姻现状是什么?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两张床,无言 农历:一九八四年甲子 (海中金)腊月十四日 坤造:甲
  • #手相面相看相算命#工作也是,我也早已发现自己是有了新欢,忘了旧爱……今天这个日本营业给我打电话,感觉他也是个心思很细腻,很感性的人吧~他说,你现在说话很冷淡,
  • #近藤颂利[超话]# 【公式】TVガイドPERSON&姉妹誌&関連商品@TVguidePERSON【「#TVガイドStageStars# vol
  • 昨天说粉圈本身就是一个只为一人存在的、很狭隘的小团体,再划分下去真没意思。本意都是好的,落到今天这般境地,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人性挺烂的吧。
  • #比特币[超话]# #区块链[超话]# #比特币#BTC阶段性趋势震荡即将结束,日级别三次背离两次金叉整体底部构建基本完成,当前价格34000附近,趋势支撑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