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诸地菩萨的愚痴系缚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诸地有几愚痴?有几粗重为所对治”?

  佛为当机者解答,说有二十二种的愚痴及十一种的粗重,为诸地所当对治的对象。

初地的二种愚痴:一、执着实有我法的愚痴,未见道前的行者,还在异生位上,不知我无主宰、法无自性,所以就执有实我实法,他之所以如此妄执,是因有这二者的愚痴存在的原故。二、恶趣杂染的愚痴,未入正性离生的异生,既还站在凡夫的立场,当就免不了仍要造作三恶趣惑、业、苦的三杂染,所以然者,由于有这愚痴存在,使之不得不然的原故。粗重,是约二愚痴的种子说的,可谓二愚是现行,粗重是种子,因这粗重未断的关系,所以使诸现行法,没有堪任的功能性。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初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一时没有对治,一时就不能证入初地。

二地的二种愚痴:一、误犯微细戒行的愚痴,未入二地的圣者,所以还不能绝对的不犯微细戒行,即因有这误犯的愚痴存在,由他存在,所以就在不知不觉间毁犯了微细戒行。二、种种业趣的愚痴。就是误犯微细戒行的三业,三业毁犯了微细戒行,由于愚痴盖覆的关系,自己犯了戒还不知道。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二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一时没有对治得掉,一时就不能证入二地。

三地的二种愚痴:一、欲贪愚痴,以于过去多与贪欲相应的因缘,所以名为欲贪愚痴。由这愚痴存在,即障碍胜定及修慧的完成。慧是由定发的,定是由戒成的,但是现为欲贪所缠,内心一味向外奔放,那里还能成就胜定?胜定不成,又怎能开发修慧?所以名为欲贪愚痴。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痴,是障陀罗尼及闻思慧的动力。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三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如不把他对治,就不能证入三地。

四地的二种愚痴:一、等至爱的愚痴,行者在三地位上,断除障胜定的愚痴,获得等至妙定以后,本可继续前进的,但因耽着妙胜定乐的关系,为这等至爱的愚痴所障,所以不能上进。二、法爱的愚痴,就是贪爱实有的诸法。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四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如不把他对治,就不能证入四地。一入四地,以菩提分法的智慧力量,就可解决这二愚痴了。成唯识论说:“彼定法爱三地尚增,入四地时方能永断,菩提分法特违彼故”。

五地的二种愚痴:一、一向作意弃背生死的愚痴,流转中的生死,在实有自性者看来,似有实有生死可得,亦复有实有生死可了,于是就专门的一向的注意如何弃背苦痛的生死。殊不知生死是幻化的,当下就是寂静的涅槃并无实在生死可得,亦无实在生死可了。行者这时不了此理,作意弃背生死,就成为愚痴大障了。二、一向作意趣向涅槃的愚痴,寂灭的涅槃,在实有自性者看来,也认为是实有的,所以就一向以来专门注意要怎样方能趣向涅槃。殊不知涅槃也是幻化的,即生死就是涅槃,离生死求涅槃,涅槃根本即不可得。行者这时不了此理,作意趣向实有涅槃,就成为愚痴大障了。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五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如不把他对治,就不能证入五地。一入五地,就可解决这二愚痴了。深密经疏解释说:“五地依四谛观以为方便,入彼四谛染净因果无差别道,是故能断背趣二愚”。

六地的二种愚痴:一、现前观察诸行流转的愚痴,就是妄执十二缘起的诸行流转,以为实有染者于中不息的流转,其实是缘起的钩锁,无实染者的轮回。行者不知,所以是愚痴。二、相多现行的愚痴,就是妄执实有的净相现行,以为实有的净相不断现前,最为可喜的。殊不知执有净相,即不能契入无相妙观。行者不知,所以是愚痴。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六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如不把他对治,就不能证入六地。一入六地,就可解决这二愚痴了。成唯识论说:“六、粗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彼障六地无染净道,入六地时便能永断”。

七地的二种愚痴:一、微细现行的愚痴,谓六地圣者,虽已解决了粗显的缘生生灭的诸行流转相,但仍妄执微细的缘生生灭的诸行流转相。二、一向无相作意方便的愚痴,谓在六地位上,解决了相多现行的愚痴,获得了无相妙观的安住,可是并不能任运自然的住在无相观中,而是需对无相观行一向作意方便勤求加行,方能有把握的住在无相观中。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七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如不把他对治,就不能证入七地。一入七地,就可解决这二愚痴了。

八地的二种愚痴:一、于无相作功用的愚痴,七地圣者于无相观一向作意方便勤求有功用行的缘故,因而不能于无相观作无功用的趣证,所以也就不能进入八地的圣阶。二、于相自在的愚痴,相指身相及国土。若观一切法无碍,随心所欲现起什么即能显现,这叫于相自在。假使观诸世界,随心所欲变现怎样的国土即能显现,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八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如不把他对治,就不能证入八地。一入八地,就可解决这二愚痴了。

九地的二种愚痴:一、于无量说法无量法句文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的愚痴。此中包括三种无碍辩:于无量说法陀罗尼自在,是指的义无碍解,谓于所诠意义总持获得自在,能于一义中现起无量义的。于无量法句文字陀罗尼自在,是指的法无碍解,谓于能诠教法获得总持自在,能于一名句文字中现起一切的名句文字的。于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是指的词无碍辩,谓以种种言音辗转为诸众生作种种训说解释,使诸众生皆能了解其所说的言音,获得总持自在,能于一音声中现起一切的音声的。可是有种愚痴,障这三种自在,使不能得,所以名为愚痴。二、辩才自在的愚痴,这是指的辩无碍解,谓能善达众生的机宜,作种种的无碍辩说,使诸众生了知其为善说法者。可是有种愚痴,障这自在,使不能得,所以名愚。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九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若不把他对治,就不能证入九地。一入九地,就可解决这二愚痴了。

十地的二种愚痴:一、大神通愚痴,十地的菩萨,通达十地位上的法界相,获得广大的神通,以此神通,现起身、口、意的自在三业,自在的做化导众生的事业。可是未入十地前,为一愚痴障碍神通现前,所以名为大神通愚痴。二、悟入微细秘密愚痴,十地的菩萨,通达十地位上的法界相,就是悟入最极微细的秘密境相,因为到此地步,所有因中所悟的境界,唯此微细深密。可是未入十地前,为一愚痴障碍行者的悟入,所以名为悟入微细秘密愚痴。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十地圣者所当对治的物件,若不把他对治,就不能证入十地。一入十地,就解决这二愚痴了。

佛地的二种愚痴:一、于一切所知境界极微细着愚痴,到了第十法云地菩萨的地位,对一切所知的境界所有粗显的执着,都已断除,但还有最极微细的执着,未能泯除,也就是说,尚有最根本最微细的所知障在,因而不能证得如来所证的大菩提。二、极微细碍愚痴,这就是烦恼障种,有这烦恼障种在,就不能证得如来所证明的大涅槃。这二愚痴及彼粗重,为佛地所当对治的物件,如不把他对治,就不能圆成佛果。一入佛地,就解决这二愚痴,证得大菩提、大涅槃了。集论说:“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所知障,成阿罗汉及成如来,证大涅槃、大菩提故”。
  
  “善男子!由此二十二种愚痴及十一种麁重故,安立诸地。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彼系缚”。

  佛陀所以安立诸地,是因有如上所说的二十二种的愚痴及十一种的粗重的原故。此诸系缚,在开始踏上初地的圣位时,虽已能部分的解决,但彻底的究竟的离彼诸愚及粗重的系缚,唯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方能办到,所以说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彼系缚。

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
  佛在迦比罗卫国。入城乞食。到难陀舍。会值难陀与妇作妆香涂眉间。闻佛门中。欲出外看。妇共要言。出看如来。使我额上妆未干顷便还入来。难陀即出。见佛作礼。取钵向舍。盛食奉佛。佛不为取。过与阿难。阿难亦不为取。阿难语言。汝从谁得钵。还与本处。于是持钵。逐佛至尼拘屡精舍。佛即敕剃师。与难陀剃发。难陀不肯。怒拳而语剃发人言。迦毗罗卫一切人民。汝今尽可剃其发也。佛问剃发者。何以不剃。答言。畏故不敢为剃。佛共阿难。自至其边。难陀畏故。不敢不剃。虽得剃发。恒欲还家。佛常将行。不能得去。后于一日。次守房舍。而自欢喜。今真得便。可还家去。待佛众僧都去之后。我当还家。佛入城后。作是念言。当为汲水令满澡瓶。然后还归。寻时汲水。一瓶适满。一瓶复翻。如是经时。不能满瓶。便作是言。俱不可满。使诸比丘来还自汲。我今但着瓶屋中。而弃之去。即闭房门。适闭一扇。一扇复开。适闭一户。一户复开。更作是念。俱不可闭。且置而去。纵使失诸比丘衣物。我饶财宝。足有可偿。即出僧房。而自思惟。佛必从此来。我则从彼异道而去。佛知其意。亦异道来。遥见佛来。大树后藏。树神举树。在虚空中。露地而立。佛见难陀。将还精舍。而问之言。汝念妇耶。答言实念。即将难陀。向阿那波那山上。又问难陀。汝妇端政不。答言端政。山中有一老瞎猕猴。又复问言。汝妇孙陀利。面首端政。何如此猕猴也。难陀懊恼。便作念言。我妇端政人中少双。佛今何故。以我之妇。比此猕猴。佛复将至忉利天上。遍诸天宫。而共观看。见诸天子。与诸天女。共相娱乐。见一宫中。有五百天女。无有天子。来还问佛。佛言汝自往问。难陀往问言。诸宫殿中。尽有天子。此中何以独无天子。天女答言。阎浮提内。佛弟难陀。佛逼使出家。以出家因缘。命终当生于此天宫为我天子。难陀答言。即我身是。便欲即住。天女语言。我等是天。汝今是人。还舍人寿。更生此间。便可得住。便还佛所。以如上事具白世尊。佛语难陀。汝妇端政。何如天女。难陀答言。比彼天女。如瞎猕猴比于我妇。佛将难陀。还阎浮提。难陀为生天故。懃加持戒。阿难尔时。为说偈言
  譬如羝羊斗  将前而更却
  汝为欲持戒  其事亦如是 
  佛将难陀。复至地狱。见诸镬汤。悉皆煮人。唯见一镬炊沸空停。怪其所以。而来问佛。佛告之言。汝自往问。难陀即往。问狱卒言。诸镬尽皆煮治罪人。此镬何故空无所煮。答言。阎浮提内。有如来弟。名为难陀。以出家功德。当得生天。以欲罢道因缘之故。天寿命终。堕此地狱。是故我今炊镬而待。难陀恐怖。畏狱卒留。即作是言。南无佛陀。唯愿拥护。将我还至阎浮提内。佛语难陀。汝懃持戒。修汝天福。难陀答言。不用生天。唯愿我不堕此地狱。佛为说法。一七日中。成阿罗汉。诸比丘叹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佛言。非但今日。乃往过去亦复如是。诸比丘言。过去亦尔。其事云何。请为我说。佛言。昔迦尸国王。名曰满面。比提希国。有一淫女。端政殊妙。尔时二国。常相怨嫉。傍有佞臣。向迦尸王。叹说彼国有淫女端政世所希有。王闻是语。心生惑着。遣使从索。彼国不与。重遣使语。求暂相见。四五日间。还当发遣。时彼国王。约敕淫女。汝之姿态。所有伎能。好悉具备。使迦尸王惑着于汝。须臾之间。不能远离。即遣令去。经四五日。寻复唤言。欲设大祀。须得此女。暂还放来。后当更遣。迦尸王即遣归还。大祀已讫。遣使还索。答言。明日当遣。既至明日。亦复不遣。如是妄语。经历多日。王心惑着。单将数人。欲往彼国。诸臣劝谏。不肯受用。时仙人山中。有猕猴王。聪明博达。多有所知。其妇适死。取一雌猕猴。诸猕猴众。皆共瞋呵。此淫猕猴。众所共有。何缘独当。时猕猴王。将雌猕猴。走入迦尸国。投于王所。诸猕猴众。皆共追逐。既到城内。发屋坏墙。不可料理。迦尸国王。语猕猴王言。汝今何不以雌猕猴。还诸猕猴。猕猴王言。我妇死去。更复无妇。王今云何欲使我归。王语之言。今汝猕猴。破乱我国。那得不归。猕猴王言。此事不好耶。王答言不好。如是再三。王故言不好。猕猴王言。汝宫中有八万四千夫人。汝不爱乐。欲至敌国追逐淫女。我今无妇。唯取此一。汝言不好。一切万姓。视汝而活。为一淫女。云何捐弃。大王当知。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欲为不净。如彼屎聚。欲现外形。薄皮所覆。欲无返复。如屎涂毒蛇。欲如怨贼。诈亲附人。欲如假借。必当还归。欲为可恶。如厕生华。欲如疥疮。而向于火爬之转剧。欲如狗啮枯骨。涎唾共合。谓为有味。唇齿破尽。不知厌足。欲如渴人饮于咸水。逾增其渴。欲如段肉。众鸟竞逐。欲如鱼兽。贪味至死。其患甚大。尔时猕猴王者。我身是也。尔时王者。难陀是也。尔时淫女者。孙陀利是也。我于尔时。欲淤泥中拔出难陀。今亦拔其生死之苦。《杂宝藏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邻居姓丁的老汉,为人十分善良,他家中有对闲置的磨盘,将磨盘送给仇凤娘,让她做些磨豆子的生计,这样总归来钱快些。邻居姓丁的老汉,为人十分善良,他家中有对闲置的磨盘
  • 不是在说那类人不好 我确实也是很欣赏 所以才会是我的wannabe 包括理想型也是 经常在网上口嗨想找infj intj entj 但现实中真正遇到的话肯定聊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特战新人群】 如果你愿意为任嘉伦做点什么 来吧,欢迎大嘉加入特战新人群 他需要嘉人的支持,嘉人也需要他的照亮 见证他的闪耀时刻也
  • 哎,想做点好事,马了一个重庆小动物救助站,以后有“转运心理”的时候我就去捐款,至少做的是我喜欢的帮助的是我喜欢的[航天员]应该是因公牺牲啊!救助者家就像一个小型
  • ”市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处负责同志介绍,首批集中开工项目规模大、支撑强、结构优、质量好,“主要呈现四方面特点:一是重大项目集聚落地,‘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简历
  • 2.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考生从外省中高风险地区返豫或从我省仍存在封控管控区的地区到郑参加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需至少提前7天抵达,由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落实7天集
  • 。。
  • 座谈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崔华明对佛山市优强企业到我县考察交流表示热诚欢迎,并对我县茶叶、油茶、中药材、香禾糯、黎平黄牛等特色农产品、招商政策、区位优势、资源禀
  • #桔可JUKKE[超话]# ⛽️轩哥❸月份收入总结➕❹❻❾❾❶进帐流水努力一天 收获一天 成长一天如果把一勺水 倒进一桶污水 你得到的也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勺污水
  • 母亲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3、离不开您的怀抱,尝不够的是柔情;躲不开您的视线,品不尽的是关爱;走不开您的关怀,叙不完的是亲情:儿行千里母担忧,最不愿放开的是母亲
  • 如今,虽然不再年轻,但我们不再蹉跎,更不会悲伤,对未来,我们依然信心满满,落阳有韵,晚风抒情,借着天上的明月,把心情舒畅,再谱一曲新的篇章。我们的青春,无论是风
  • 如今,它即将走出国门,开启全球巡演之旅→_→ 【 大型传奇抗战剧《穿甲弹》在东胜区泊江海子镇正式开机拍摄】由北京长江文化、海宁红橙传媒共同出品,周小兵编剧,周小
  • 这君臣二人都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故率由旧章,不瞎折腾,与民休息,实际上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张了本。在朝堂上,惠帝责备曹参,他免冠谢罪道:“您自察与高帝相
  • 今天特力A大幅高开7个点,给无视风险的投资者一个开盘可能轻松封板的假象,高开那么多,集合竞价的交易量只有不到5千万,里面的在等连板,谁都不想主动抛售。前段时间水
  • 我能做的就是果断一些,如果真的决定喜欢,那就说出口,做出来,去爱去拥抱吧,心里的这份悸动存在一天,就让我热恋一天。在我近乎足不出户的这段时间,我把自己封印在自己
  • 豆花:对不起,房子和你,我都要! ②你和你这辈子,我都要☞窦一笑 江赢☞作者:苏滚滚 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屌丝工科女X天天加班却人
  • 面试地点:9-304面试时间: #转发抽奖# 【流传1700年的本草记录+清新生动的手绘美图】《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 ★《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
  • 6月6日正式开放投稿,欢迎社友们关注,活动详情见评论区传送门~ ​ 发视频,赢会员,更有现金直接送! 【转+关抽六份 666 元现金】游研社六岁啦,今天发点红包
  • (但是世界观和设定真的好吸引我)尽管这样,我选的三套衣服老爸也没有异议的就买了,教辅他也支持我买,怎么形容呢,让我有一种被关爱的感觉。晚上用大纸皮箱子做了一个小
  • 【晚熟的人——莫言】在那晩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是最有条不紊、效率最高的,而且他是那样地知人善任,老吴、老聂、老陈是村子里的三个巧匠,老吴是泥瓦匠,老聂是木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