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写了什么#(文|贝小戎)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得奖者是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理由是“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地深入探索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夹杂在文化和大陆裂隙间的难民的命运”。他是第六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也是自托妮·莫里森1993年获奖以来第一个获奖的黑人作家。

据说72岁的古尔纳在收到消息时,正在厨房泡茶,刚开始他以为是有人在耍他。“很荣幸获得这个奖,加入了我之前的作家的行列。我很激动、很自豪。”

古尔纳曾出现在BBC纪录片《100件物品中的世界史》中,他回忆他小时候在老家看到一块中国陶罐的碎片,“后来,你去了博物馆,或者听到中国舰队到访东非的故事,这些物品才变得有价值了,象征了一个重要的东西——联系。然后你看到了那个物品本身,看到它的完整性、它的重量和它的美。”《伦敦杂志》记者说:“跟中国陶器的碎片一样,古尔纳作品中的人物的世界破碎了,但他们努力让它保持完整、有价值、美观。”

古尔纳出生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Zanzibar),由于阿拉伯裔公民受到迫害,18岁时离开非洲成为难民。他说他之所以去英国是出于偶然,是因为有个哥哥在那里读书。到英国后,他在医院清洁地板,后来有幸上了基督教堂学院。

文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近110万美元。

有朋友开玩笑说,诺贝尔文学奖居然还给我们上了一堂地理课,桑给巴尔岛在哪儿?也可以说是历史课、政治课。据说国内出版社要去抢购他的书的版权了,可谁还记得去年的获奖者是谁吗?露易丝·格丽克。前年的呢?彼得·汉德克。他们的书你买了吗?

美国《新共和》杂志评论说,文学奖今年的选择倒是正常的,近年来的四位获奖者都是诺贝尔文学奖比较传统的选择:严肃、无可指责地文学、在国际上知名度不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汉德克了。之前颁给了一个非虚构作家,一个歌手,以及石黑一雄这样一个文学明星,现在回归了它的历史:无法预测,获奖者不为人知,获奖原因不明晰。这正是诺贝尔奖的最佳用途:让人们注意到一些被忽视但有价值的作家。

国内只能在译林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读到古尔纳作品《囚笼》,让我们看到他描写的流离失所、受歧视之感,“海水的气息一下子勾起了他对父亲家乡的回忆。那个小镇也是在海边,他曾经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沙滩上、树荫下玩耍嬉戏。但那已经不是他的归属地、他的家乡。”

还有一篇《博西》,“在这里,没人在意你穿的裤子合不合身,没人在意你是白皮肤还是黑皮肤,你不用走过臭气熏人的巷子,也不用跨过湿滑的水沟,更没有女人用他们的身体引诱你,又不让你靠近。”

古尔纳出版了10部长篇小说和若干短篇小说。他21岁开始用英语写作。最出名的作品是1994年的小说《天堂》。这部背景设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非殖民地的小说入围了布克小说奖。小说的主人公是12岁的尤素夫,他父亲因为欠债,把他卖为契约劳工,他被送到富商阿齐兹的店里干活,然后跟随商队辗转各地八年,目睹了非洲各地部落的争斗、迷信盛行、疾病肆虐、奴隶贸易猖獗。

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Olsson说,古尔纳早期创作的泉源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诗歌,尤其是《一千零一夜》。但英语的传统,从莎士比亚到奈保尔,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痕迹。

在他的作品中,古尔纳努力避免对前殖民地更原始的非洲的怀旧情绪,他自己的背景是文化多元的印度洋岛屿,有着奴隶贸易的历史,受到很多殖民者的压迫,如葡萄牙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德国人和英国人,那里跟全世界都有贸易联系。桑给巴尔岛在全球化以前就是一个世界主义社会。

他书中的人物到处奔波,发现自己处于多种文化、多个大陆之间,处于过去的生活和新生活之间,这是一种永远无法安顿下来的不安全的状态。他带着强烈的同情心和坚定的奉献精神,追踪个人的命运。他的小说拒绝刻板印象式的描写,让我们凝视东非的文化多样性。在古尔纳的文学宇宙中,一切都在变化——记忆、名字、身份。这也许是因为他的计划无法完结。他的书中呈现了知性的激情所推动的无尽的探索。”

【登雪山、赏彩林、看冰川,四川省第十二届(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带您领略川西最美秋天】10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第十二届(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本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20日在阿坝州黑水县拉开帷幕,届时数千平方公里的彩林将迎来最佳观赏期。
“黑水彩林最佳观赏期是10月20号到11月中旬。黑水彩林分了五大片区,我们主推的是奶子沟八十里彩林,此外还有三奥雪山彩林区、红军大峡谷彩林区、卡龙沟六十里彩林区,黑水县的彩林一共有3000平方公里。”黑水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任涛告诉记者,目前奶子沟彩林区新建27公里的骑游步道、新建5个观景平台,“游客除了自驾游外还可以骑行、步行观赏最好看的红叶。”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乡村文化旅游节,黑水还注重展示“旅游+”和“+旅游”,把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有效融入乡村振兴。如“文化+旅游”,中国首家半高山藏式民宿嘎尔庄园配套了高山美术馆、藏茶博物馆、非遗文化展示馆等;再如“科研+旅游”,游客可以走进4860米的达古冰山了解全国首个应用“地球工程学”措施减缓冰川消融试验等。(记者 王欢)

【如何做好“一粒米、一盆花、一个瓜”的大文章?来看“网红冠军村”的秘诀】#乡村振兴# “每隔一年半载回家,都会发现家乡的变化特别大,次次有新的惊喜。”惠南镇海沈村村民、奥运冠军钟天使说。
作为钟天使的家乡,海沈村最近又获得了新的称号。在不久前公布的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中,“网红冠军村”榜上有名。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网红冠军村”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乡创项目促进了村庄改头换面,带动了三产融合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吸引了众多新鲜血液“流入”村庄,激发出了发展的无限活力。

·挖掘具有浓郁乡愁的“海沈记忆”
金黄色的稻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沿着指定线路缓缓而行。所过之处,成熟的水稻被整齐切割,随后直接进入脱粒环节,多个流程一气呵成,确保颗粒归仓。在今年的惠南镇农民丰收节上,一场特殊的开镰仪式惊艳全场。
稻田开镰,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而这“一粒米”,正是海沈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何做好这“一粒米”的产业文章?惠南镇副镇长王新悦告诉记者,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海沈村全村1658亩耕地已完成农田林网和灌溉设施建设,采用高标准、规模化种植方式,村内种植优质水稻1000亩、鱼稻共生60亩。
2021年5月,惠南镇引进的日本胚芽米生产线投入使用,可生产高营养、高附加值胚芽米。“有了全链条稻米生产线,稻谷经过烘干、脱壳、打磨等加工工序,最终可以产出白米或者更高价值的胚芽米。这让原本1.3元一斤的大米,最高可以卖出25元的价格,大大提高了产值,也让农民增收。”王新悦说。
处于水稻种植“空窗期”的土地如何继续产生效益?海沈村选择了土地轮茬模式,发挥瓜稻轮作优势,实现再增收。截至目前,海沈村已建成了占地600亩的南汇8424西瓜示范基地,形成了支柱产业中的又一关键——“一个瓜”。
“村民种一季瓜的收成,等于种5到7季水稻。”王新悦说,而海沈、桥北、远东三村作为“瓜果先行示范区”,后续也将以品牌化做好瓜文章,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还有“一盆花”等待含苞待放。据悉,海沈村在惠南镇党建品牌“惠民农盟”引领下,打造了“海沈农联社”,与区直属企业浦农集团深度合作,共建60亩花卉基地,并利用村民宅前屋后的“小三园”,委托种植精品花卉,借助“花卉进社区”等多渠道销售,以及精油提炼深加工,形成花卉全产业链,推动花卉产业集聚发展。
以“一粒米、一盆花、一个瓜”为支柱产业,海沈村正走在城乡融合、产村融合、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上。
乡村旅游作为海沈村的第三产业,经过几年结合当地特色的打造,已经逐渐呈现出完整的产业架构。“沪乡文化主题村”“自行车运动特色村”……凭借着优秀的自然和文化禀赋,海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村里的主干道上,红色的骑行道特别显眼,吸引着不少热爱骑行的市民前来。当然,“自行车运动特色村”的头衔、以及对骑行爱好者的吸引力,更多来自出生在海沈的奥运冠军钟天使。
发挥奥运冠军的名人效应,海沈村不仅打造了钟天使荣誉室,还依托地铁16号线惠南东站东侧的景观稻田,建成3公里的特色骑行木栈道,举办各类骑行活动和自行车赛事。
为了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新农村,海沈村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集聚了桃花节、农民丰收节、秸秆艺术节等四季主题,开展草坪电影、篝火晚会、轮胎创意大赛、稻田音乐会等系列活动。
今年,海沈还打造了“十二工坊”系列——“又见老八样”“阿婆点心坊”“乡间酒坊”“屋里厢咖啡”“外来星画坊”等工坊覆盖吃喝玩购,挖掘具有浓郁乡愁的“海沈记忆”带给游客。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三产融合结合产销对接的特色发展模式,成为惠南镇实现产业兴旺的厚实基础。

·“创客”集聚共同开创未来
作为海沈“十二工坊”之一,“屋里厢咖啡”让乡村的田园气息里,多了阵阵咖啡的香味。循着香味找来的游客,都会惊讶地发现,店主竟是一名00后的大一女生。
她叫王馨怡,出生于2003年,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大一学生。每逢节假日,咖啡馆里就能看到她穿着围裙,忙前忙后的身影。
王馨怡不是海沈村人,只是在一次偶然的参观过程中被海沈村所吸引,成了村里年纪最小的“乡村创客”、新“海沈人”。
“现在爱喝咖啡的人也多,海沈的游客不少,在这里开咖啡馆一定会有市场。”这是从小喜欢烘焙的王馨怡,自己分析的结果。她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为了平衡学业与事业,王馨怡与妈妈决定,课余时间自己就会来店里做咖啡,而平日则由妈妈打理。
就这样,“屋里厢咖啡”今年8月正式开张。咖啡馆虽然不大,但却显得格外温馨——暖色调的木质桌椅、悬挂在窗口的LED氛围灯、手绘的价目表和菜单……
从城里来海沈游玩的市民,会惊讶于村里也有咖啡店,点上一杯坐下享受田园韵味;附近村民也受到影响,来喝杯咖啡、吃块蛋糕,感受城市生活。
令王馨怡备受鼓舞的是,虽说开张才一个多月,但咖啡馆的营业额超出了预期,再加上第一年租金可以减半,并且还有创业补贴。对于未来,王馨怡信心满满,“我要让周围的人都能喝上咖啡,为振兴乡村增添一抹青春活力。”
让人走进海沈是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把人留住。包括王馨怡在内,海沈“十二工坊”已经集聚了不少追寻梦想的身影,有来自外地的年轻人,也有不少重归故里的海沈人,大家共同在这片希望的热土开创未来。
“又见老八样”的店主陈志超有着一手烹饪本帮菜的好手艺。年轻时,他作为一名船员在外漂泊,去过数十个国家。感受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后,他毅然结束了船员生涯,利用海沈的自家村宅开了一家主打老八样的餐馆。
对不少游客而言,到浦东乡村,吃一顿传统老八样,是个绝佳选择。因此,开业仅两个多月,“又见老八样”几乎天天客满,尤其在节假日,更是一座难求。“每天的预订电话都要打爆了,生意太好了。”陈志超说。
“十二工坊”的另一名“坊主”,是土生土长的海沈村人陈可娟。村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打造“乡村创客集聚地”后,年过七旬的陈可娟因为一手制作点心的好手艺而被挖掘了出来,成为“阿婆点心坊”的负责人,也走上了乡创的道路。
与“又见老八样”不同,陈可娟的“阿婆点心坊”主打的是乡间小食,比如青菜肉馄饨、咸菜肉塌饼等,是大家记忆中奶奶、外婆做的点心的味道,是儿时的记忆,也是乡愁的味道。
点心坊菜式虽然不多,但颇受青睐。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经常有游客慕名而来。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陈可娟还会叫上子女全家上阵,满足游客们一饱口福的要求。“阿婆做的点心味道特别好,不像外面酒店的高油高盐,很清爽。”不少游客吃了以后赞不绝口。
陈可娟说,自己不图赚多少钱,“村里搞乡创,作为村子的一分子,我当然也要积极配合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实上,无论是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十五分钟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还是村庄风貌节点设计,海沈村都在不断引入乡村规划师、设计师、运营师以及乡村创客。目前,惠南镇乡村社区生活圈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已累计吸引30余家企业和个人实体入驻,20余家企业辐射联动,调动起了企业、创客和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怀揣着梦想,走进乡村、回到乡村,并且留在乡村参与建设。

·沪乡村民的美好社区生活
从龙阳路乘坐地铁16号线一路向东,途经惠南东站时,一片巨幅七彩稻田画便会映入眼帘。多色水稻勾勒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字样和天安门城楼、万里长城、和平鸽及祥云等元素,成为海沈村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地铁还没进站就看到了这幅水稻田,从高处看下去更加壮观,在其他地方也很难见到这样的场景。”游客张女士说。
在海沈,大大小小的景观随处可见。废旧轮胎做成的创意装饰点缀在村里的角落,构成了独特风景;用钢管、轮胎等焊接成的巨型自行车雕塑,诉说着村里走出的奥运冠军的故事……这些都是乡村与文创碰撞的火花。
这个高达6米的自行车,已经成为海沈村的形象代言、标志性的打卡景点。海沈村挖掘奥运精神,推进“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同时推进“海沈、桥北、远东”三村连片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综合体。
一个个文创景观,与传统的江南田园风光默契地融合在一起。村宅外围的特色主题墙绘,结合传统文化诗词,还原了一片田园风光。村里角角落落出现的“小三园”,呈现的则是花香果香,绿意盎然。
环境建好,更要管好。今年4月,海沈村组建了一支40人的“乡村养护队”,以当地的“60后”“70后”为主,负责乡村振兴示范区内的日常养护保洁工作,包括河道河岸、绿化道路等。
在此之前,村域管养工作委托给了多家第三方,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域或内容,容易发生相互推诿的现象。如今,村民们扛起了这项任务,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在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与此同时,一批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一举多得。
今年52岁的村民奚明军就是养护队的一员,负责村里的绿化养护。“之前在外打零工,听说村里招养护队我就主动报名了,离家近,也能为家乡作点贡献。”他告诉记者。
不少村民像奚明军一样,通过“乡村养护队”参与到了乡村振兴,不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还在于生活的便利度。在不久前开幕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海沈村作为参展样本社区之一,以“新时代、新乡村新生活”为主题,打造“1+9+X”的多维度沪乡生活新体验,向市民游客呈现沪乡村民的美好乡村社区生活。
在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过程中,海沈村围绕原住民、新村民、往来游客的需求,通过改造盘活存量资源的方式,打造民生服务的空间,并吸引多方共同参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乡村社区共同体。
海沈村的15分钟生活圈,不仅服务于村民,还面向所有游客,呈现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新农村。而这不仅是海沈村打造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成果展现,更是惠南镇推动乡村振兴和社区生活圈建设继续走向深入的新起点。
惠南镇党委书记潘秀红表示,后续将以海沈作为样板引路,推动乡村振兴成片发展,通过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以自行车骑行道为纽带、以路网水网为支撑,把“海沈、桥北、远东”三个村串联起来,形成多主题、多景点、串珠成链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来源:浦东发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Goldwin 0 Enquiry #2 Interrelations#Creative Direction:OK-RM (Oliver Knight and
  • 【儿时“富”朋友多 ,成年后收入高】如果儿童在一个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之间存在往来的社区长大,他们日后提高自己经济地位的概率也可能更大。在如今社会大环境艰难的时候,
  • 比如你觉得在餐厅和地铁上已经读过书了,但是天公不作美,我们需要在地铁口避雨,看完手机,眼睛需要休息,你也玩了玩具,我们不应该浪费宝贵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读一
  • #新手爸妈指南##微博健康公开课# 答:妊娠甲减是怀孕以后甲状腺不足造成的,临床上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可能和妊娠的一些症状相重叠,比如疲乏,皮肤干燥、脱毛,水肿
  • 双方调结,小猫之家团长:“因为诺诺是浪浪的对象,所以我们并不会追究糯糯”P4-P8糯糯与黎调解,黎想要在公共场合肆意妄言的道歉,糯糯:“我并不是道歉,我只是对自
  • 站了很久,我累得在人群中就地坐下差点睡着,耳边全是“诶多”“诶多”的吆喝声,还有旁边一个日本大叔拍vlog的解说声。事实证明俩娃越来越厉害啦,全天步行24000
  • 2017新款韩版珍珠包包水钻手拿包新娘手包女包宴会包珍珠链条小包微拉包专业设计生产明星钻包,请有需要的亲关注微拉包微信号vIb20160113.手机135537
  •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应充分发挥江西农村地域广袤、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点燃“最美乡愁”的需要,实现与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的互补发
  • 《月牙湾》 9.其实像我这种自私又懒惰 怕麻烦别人 同时又怕被麻烦的人 大多数时候 我是想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的 虽然孤独 但是轻松自由 剩下的一小部分时候 我
  • 【“背包巡察”让群众心敞亮】“我去年在粉丝加工厂干活的工资3458元,拖了大半年,没想到向你们反映后这么快就拿到了。”漫水河镇道士冲村查家店组村民何某某因为农田
  • 小编又来给大家介绍好去处啦,粉墙黛瓦,长亭袅袅,碧波荡漾,一座颇具江南风情的城市公园在无锡西门户崭露新颜↓↓↓这就是谢印河城市公园,位于城铁惠山站区核心商务区,
  • "#媒体关注#【大家读大家: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在整个世界疫情蔓延的时代,文学应该用大写的人性来书写人类的生活。他通常先像一般哲學家一樣提出一個大命題
  • 的!由此可见我家CP是一款很甜但BE得很彻底[苦涩]#虽然很离谱但是是西歪能干出来的事情# 之前和系导师讨论选哪个理论研究我锁定的领域我一直坚持某个理论 但被他
  • 始终重新开始不可企及的赞美吧; 你想:英雄与世长存,纵使毁灭 也只是他存在的凭藉:最终的诞生。 你对加斯帕拉·斯坦帕究竟有过 足够的思考吗,以这个恋人为典范,
  • 女孩们,就算不锻炼肌肉,在这个基本盘如此烂的社会,你也该学会培养攻击性,学会在猥琐男摸你的前两秒就给他的头来一拳,继而把他逼到角落里打——不过真当你有觉悟之后,
  • 这台车的改装案例大家比较主流,是一套入门级配置,我们北京车车客汽车音响改装店为车主配置曼哈迪MH-615D2/6 奥迪A4L汽车音响改装配置: 前声场:曼哈迪M
  • #佛教[超话]##太虚大师##妙法莲华经正解# 三五分享太虚大师《妙法莲华经讲演录》,二四六分享悟显法师《妙法莲华经今解》,(接上)。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
  •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一场交易,但是陈亚男却想着白嫖,这确实就是你的不厚道了啊;因为陈亚男的过河拆桥的行为,目前她的粉丝已经掉了有一百多万了,日子估计不好过,前段时
  • 9月8日上午,一场简朴的失物发还仪式在轨道公交总队举行,轨交公安将近期破获案件中追回的手机和找回的失物发还给受害群众。但很多市民在地铁、公交上不慎遗失物品,会以
  • #电视剧沉香如屑[超话]##这个夏天一起燃情沉香# ……我就说我资深欢瑞家族剧粉肯定能没修过杨紫和成毅是吧,虽然之前都是分开各自的剧,反正之前欢瑞幼儿园的怎么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