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

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

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

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

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

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

《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巧问拙答 | 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能往生吗?

原创 宗杰 正念直来

问:《千手千眼陀罗尼经》言平生念观音圣号,命终得生极乐,此意如何?

答:一往而言,念观音圣号回向,乃至三福、定观随一行业至心回向,皆得往生。再往言之,唯念阿弥陀佛得生。

1

三心既具,无行不成,若缺一心,定不得生。
诸行回向得生,必具三心而得生。三心者,舍己归佛之心。信自己无有出离之缘即是舍己,信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即是归佛。舍己归佛决定往生,顺彼佛愿故。
故具三心者,必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乃知念观音圣号回向得生者亦然。
故善导和尚言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不言凭观音势至之力,当知。

2

杂行正行,助定二业,观音圣号,乃是助业。
念观音圣号愿往生极乐,其行体与极乐相关,体性非杂,故知非杂行;又非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正定业;故知应是助业。
若难言:三尊一体,悲智无二(观音菩萨是弥陀慈悲相,势至菩萨是弥陀智慧相),念观音即是念弥陀。
答言:三尊一体是就理体而言,净土宗指方立相,唯就事相发挥。故韦提希见弥陀与观音势至二尊住空得忍,善导积弊释言:弥陀应声即现者,证得往生。不言观音势至。正助主次不可混淆。

3

别愿报土,佛力得入,若非佛力,愿便徒设。

极乐是弥陀别愿所成就之报土,故《往生论注》云: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

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
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

所言别愿如善导和尚言:四十八愿一一愿言,称名得生。又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名号得生。又望佛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比如王诛内贼,千钧一发,九门禁闭,非奉诏书,不得擅入。岂能言我有太子手谕,即可得入?临终念弥陀还是观音亦然。

4

诸经定散,观经定散,要门通摄,结归弘愿。

净土一法成始成终广大无超其外,故诸经广说定散之行往生极乐,如《法华经》言:
闻是经典,如说修行,
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
如《药师经》言,受持八关愿生西方极乐而未定者,若闻药师如来名号,命终有八大菩萨示其道路,得生西方。
如《华严经》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如《楞严经》势至菩萨示念佛圆通……诸经广赞得生极乐,是为诸经定散回向往生极乐,要门所谓:
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
回斯二行求愿往生。
又,《观经》十三定观,三福九品回向往生极乐,要门所谓:

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

回斯二行求愿往生。
不论诸经定散还是观经定散,皆以“一心回愿往生为体”。
一心回愿往生,即是以三心通摄定散回入弘愿,弘愿即是十八愿念佛得生。
故《千手千眼陀罗尼经》言念观音圣号往生,即属诸经定散回向往生(义同观经定散回向往生)。善导和尚释言“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思之可知。

又,世尊说法密意弘深,教门难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净土法门,谨依善导疏浅释涔蹄。

问:平生乃至临终唯念观音圣号,弥陀佛力如何摄取?

答:佛意幽深,随机显益,意密难知,管见而论:

01

念观音圣号之人大多唯求现实或来生人天福报,然观音菩萨是弥陀慈悲之化身,其示现菩萨之使命即是:
救苦分身平等化,化得即送弥陀国。
故其名号自然具足牵引众生愿生极乐之功能。先以救苦救难人天福乐之“欲”勾牵,后令入信受弥陀救度之“佛智”。
故有善根之人,平生念观音圣号,或由此入专称弥陀圣号求愿往生,则自然为弥陀佛力摄取。若临命终时仍唯求人天福报,则不得往生。
02

或有善根薄少之人,直到临命终时仍唯念观音圣号,只要其至诚愿往生,弥陀定来显现,十九愿云: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以愿生故,弥陀现前,光明摄取念佛众生,即得往生。
善导疏义:

一切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
昙鸾注义:

凡是生彼净土皆缘阿弥陀佛如来本愿力。
其来有自。 https://t.cn/z8yXDFj

菊花
【别名】
节华(《本经》),金精(《金匮玉函方》),甘菊、真菊(《抱朴子》),金蕊(《纲目》),家菊(《群芳谱》),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甜菊花(《随息居饮食谱》),药菊(《河北药材》)。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天宝单方图》:"白菊:味辛,平,无毒。"
④《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入肺、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肾四经。"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⑥《珍珠囊》:"养目血。"
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泡茶或入丸、散。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
②《本草汇言》:"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
【相关论述】
①《本草衍义补遗》:"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②《本草纲目》:"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③《本草经疏》:"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入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肺与大肠。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入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腰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疔者风火之毒也。"
④《药品化义》:"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经》曰,治温以清。凡病热退,其气尚温,以此同桑皮理头痛,除余邪。佐黄芪治眼昏,去翳障。助沙参疗肠红,止下血。领石斛、扁豆,明目聪耳,调达四肢。是以肺气虚,须用白甘菊。如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凡头风眩晕.鼻塞热壅,肌肤湿痹,四肢游风,肩背疼痛,皆繇肺气热,以此清顺肺金,且清金则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肿、目痛泪出。是以清肺热须用黄甘菊。"
⑤《本草新编》:"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之方间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胃火。盖阳明内热,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知母之类,然石膏过于太峻,未免太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两,同元参、麦冬共剂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
⑥《本草经百种录》:"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⑦《本草便读》:"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曰疏风而已。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蓟中可相需而用也。’
⑧《本草正义》:"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本经》主风头眩者,以阴虚阳浮,气火升腾,肝风上扰之眩晕言之,非外来风邪,能令人眩也。肿痛,连上风头眩三字读。肝火直上顶巅,而为眩,为肿,为痛,阳焰直升,其势最暴。凡是头风作痛,无非内火内风震撼不息,而菊花能治之,非肃降静镇迥异寻常者,殆难有此力量。目如欲脱,乃肝阳内风之尤甚者。世谓头风痛甚,至于丧明,抑知且有目珠突出,形如雀卵者。泪出亦阴虚于下,肝火上扬,真阴无摄纳之权,而风阳以疏泄为用,则迎风而泪下,此皆肝肾阴亏,而浮阳上亢为虐,惟菊花之清苦泄降,能收摄虚阳而纳归于下,故为目科要药。又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则血热而络脉不洁,渐以积秽成腐。菊花苦辛宣络,能理血中热毒,则污浊去而痹着之死肌可愈。石顽渭清利血脉,而痹着湿邪,得以开泄,持论甚正。惟此是冲和纯粹之品,以清经隧积淤之浊血,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别录》谓治腰痛去来陶陶,盖言其悠久不已之状,是亦肾阴不足,而湿邪痹着为患,故其痛续续不息。菊花滋肾阴而清湿热,是以主之。又治胸中烦热而安肠胃,固无一非清肃泄热之功用也。甄权谓治头目风旋倒地,脑骨疼痛,则肝阳内风头痛,固有直上顶巅,脑骨如裂者,若风旋倒地,则血冲脑经,而失其知觉运动矣。又谓治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则是血热生风之症,苦泄清理,而风自息。大明谓作枕明目,叶亦明目。洁古谓养目血,去翳膜。海藏谓主肝气不足。盖亦养肝阴,滋肝血之意。虽其气味清芬,然终非肝家气药。仲醇谓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按疔是火毒,非大剂清解不可,外敷诸药如忍冬藤、马齿苋、蒲公英、草河车、芙蓉叶、青菊叶等,不过清热退肿,皆非专主之任,缪所称之血线疔,盖即红丝疔,有一痕红晕,自疮口上窜,直过肘膝者。治皆以内服清解为主。但知外治,断不可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鱼肉特级,和其他的鱼真的不一样✔【金玉满贯】一整条鱼➕鱼头,这个刀工太绝了!水质真的hin棒,养出来的鱼太绝了从千岛湖运活鱼到成都,还有专属的开鱼仪式成都太
  • 我是偏油性发质的使用几天下来能坚持两天不洗头都行~洗完之后头发还有种蓬松感真的爱了,坚持使用还能修复受损发质心系超级农农:好用好用,闻起来一点也不刺鼻,很柔顺远
  • #尚瑞鸿涛案例#本案是尚瑞鸿涛最新经典的混搭风格作品,设计师混合现代简约、简美两种室内装修风格。大理石内墙带来一种柔和美,而客厅简约美式家居让这份柔和的室内装修
  • 我们正洙啊想去做的都去做吧 每天从醒来就开始顾虑思前想后了吧 在之前的几十年里活的都好辛苦啊 承受着很多期待和期望啊 就如同所说的那样你是很多人的青春 但也真的
  • 手工捏花,每一件都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是世界上颜值最高的花瓶❗【百事百合花瓶&蔷薇花开浮雕盘】千年陶瓷文化,在它身上体现的淋淋尽致,精致与华贵 质感与艺
  • ”“田淑平”在网文中说,孩子被诊断出诸多问题后,前述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失联,而拨打无限极总部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要继续相信公司,公司会解决问题,但不要报警。”“
  • 3.为了生活打鱼的渔夫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回想最初,就像指缝间的阳光,温暖,美好,亦如手掌心的水,温润,静好,既无法紧握,亦无法长
  • 《析疑指迷论》析疑(一) 或问曰:“何谓‘全真’?” 答曰:“即尔之一念未萌之前也。夫一念未萌,等同太虚,视之不见其色,听之不闻其声,抟之不得其形。其上无盖,
  • (《养吉斋丛录》)●口数粥十二月朔日,傩于街市,饰为鬼神,揭竹枝,鸣锣,跃舞。(《节序同风录·十二月二十四》)●赤豆粥吴中煮赤豆作穈,暮夜合家同享,云能避瘟气,
  • #库里[超话]# 回忆喜欢库里的这七年 第2586天因球技被圈粉 因人品因各方面喜欢库里到现在…虽然现在看比赛没有像以前那么疯狂了 只有重要的比赛看看 但是钟爱
  • 实际上,这本书是日本男子牧野贵树于1996年自掏腰包印刷出版,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他对圆周率非常着迷,计算出圆周率数据后,基于好玩以「暗黑通信团」为名自费出版,首刷
  • ……Look1:配了条墨绿色高腰裤,可以挡住一部分开叉的位置,上边穿运动背心就行。……Look2:Crocs白敬亭同款洞洞鞋,内搭一条棉布碎花背心裙,透气又不怕
  • 《正经人谁写日记》2022年6月6日 天气晴早上是早八的课,排队买包子,看中了柜子里的玉米热狗卷,心想着:兴奋,剩下最后两个都是俺滴!)P3真的难过了(前面三面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互评不吞必回回每天的坚持,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是为了证明明给谁看,而是一路奔跑,总原地踏踏步要好!再远的路,走着
  • 它对待小孩子也很有耐心,虽然不亲近我,可能是怕吓到我,它能做的只是很无奈地站定,一动不动,任我搓扁捏圆,后来我还介绍它和我家狗谈恋爱了,这只藏獒于是成为了老虎的
  • 我还在等 你在哪里,第一次见面你什么表情七月的风 八月的你,在未知旅途留下了印记我的生命 因为有你,开始了缤纷多彩的际遇我在日记里留下了一个秘密,你有一双爱笑的
  • 三、至于美国,表面是个赢家,激活了北约、绑架了欧洲、中断了北溪2号工程、卖出了更多的军火及天然气;但另一方面,能源价格大涨无异在美国通膨上火上浇油,全球“去美元
  • [打call][打call][打call]#贺峻霖[超话]#hi小贺老师恭喜你喜提新的身份——成年人!紧张的高考已经结束啦,即将要迈入下一个阶段啦!看到小贺老师
  • 暂定名是带了八中,但毕竟只是暂定,以后正式建成带不带八中,还未可知哦。很明显修这个学校就是为了卖地,两江新区可是玩儿学区的老手。
  • ”非必錦衣玉食、動手打人而後谓之驕傲也,但使志得意滿毫無畏忌開口議人短長,即是極骄極傲耳。最近开始发展出一种对抗课题组的能力上午导师又讲了一些似导非导的话然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