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史##我和妈妈的故事# 中国式母女的相爱相杀 文|读者:款款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我和我妈 相爱相杀。”——这是电影《柔情史》印在海报上的一句宣传语,也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核心所在,即一对普通母女“相爱相杀”的琐碎日常。

北漂女孩小雾是一个自由编剧,因为意外得到一笔稿费,她租下了胡同里的一个老房子,并期待着一个人的崭新生活。然而母亲却突然搬来同住,并将她荒谬的生活规则与偏执的行为方式强行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小雾备受折磨。于是独属于母女间的奇特战争开始了。她们在一蔬一饭间你来我往,仿佛乐此不疲地相互伤害着,又试图从彼此身上寻求慰藉。

电影由“奶”“羊蝎子”“瓜”三段组成,“吃”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因为正是饭桌连缀了母亲的世界和女儿的世界,是两人之间唯一风平浪静的闲暇时刻。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对女儿目前身处的世界鞭长莫及。只有饭桌,是她唯一能找回存在感和安全感的地方。她在饭桌前将女儿一口口喂养长大,在饭桌前传递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在饭桌前成为一个母亲。

女儿小雾虽然看似独立自由,但面对生存困境和创作焦虑,她也在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至于与母亲的争吵,尽管痛苦却也痛快,好似一场默契的游戏,让她短暂忘记外面的风雨。说到底,这其实是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笨拙地对抗世界、保护自己。而母女关系的微妙映照,又让女儿选择了与母亲完全相反的方式进行应对,于是矛盾、摩擦甚至战争就开始了。

美国心理学与女性研究荣誉教授菲利斯·切斯勒在《女性的负面》一书中,专门用了三个章节来讨论母女关系。在第五章中,她提到了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阿德里安城·里奇(Adrienne Rich)在其著作《女人所生:母性作为一种经验与制度》里引出的“惧母症”(matrophobia)概念。这是一种“愿望”,“彻底肃清母亲的所有束缚,成为个性鲜明的人、自由人”。对此,她还借另一位女性评论家的观点进一步阐释道:“在俄狄浦斯神话中,亲子杀父以便取而代之。相比之下,在新女性神话中,女儿‘弑’母是为了不必取而代之。”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悲剧的宿命论都占了上风,那些女儿们一直努力想要逃离的,反而被根深蒂固地继承下来。在电影《春潮》里,金燕玲饰演的纪母和郝蕾饰演的建波,在将母女之间的角力升级的同时,也将不幸的人生延续。

比起小雾和母亲的“相爱相杀”,建波和母亲更像是仇敌,剩下的只有“相杀”。小雾和母亲会争吵翻脸,也会相携逛街,而在面对母亲如魔咒般喋喋不休的抱怨、控诉乃至谩骂时,建波早就放弃了言语的回击,始终保持冰冷的沉默。因为对于亲手砌起围墙,将自己围困在不幸过往里的母亲,言语是无效的。真正有力的回击或者说报复,是竖起浑身的刺,凡事叛逆而行。

战争止于母亲的病倒。背对母亲的病榻,看着窗外夜色里的霓虹,建波终于开口了。她诉说了从小被母亲漠然以对的委屈,以及母女矛盾的症结所在——父亲。尽管于母亲而言,父亲是罪恶和羞辱般的存在,但于她而言,父亲却是唯一给过她点滴温暖的人。可母亲却硬要摧毁这一点温暖,只为证明自己有多么地不幸。

“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一个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是的,建波用承袭不幸的方式去反抗母亲的不幸,通过摧毁自己的人生来摧毁母亲的人生。这无疑是双输的惨烈结果。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惨烈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纵使没有如此激烈的冲突,相信每对母女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的“紧迫”时刻。

爱恨交织,情仇难分。因为同性的境遇投射,尤其在父权和男权之下,处于弱势地位且面临纷繁压力的女性又普遍缺乏安全感,母女关系在所有家庭关系里也最为复杂和幽深。

香港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硕士、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李惠珠在《母女关系交织着复杂的爱恨情仇》一文中曾写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女儿与妈妈的关系紧密,边界模糊的关系使得彼此情绪相互影响着,女儿一方面要安抚妈妈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吸收妈妈的情绪,融合分不出来。身为女儿,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会觉得这个情绪似乎不是自己的,很想摆脱可又摆脱不了,觉得陷入母亲情绪的洞里,但是离开这个洞,似乎又背叛母亲。这样的矛盾挣扎,以及脱离不了的愤怒与无力感,让她纠缠而且进退两难。”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孝顺美德影响下,中国式母女关系更容易深陷这种“逃离-内疚-挣扎/争吵-逃离”的负性情绪循环,难以找到出口。而面对成年女儿的反抗,母亲的口头禅除了“都是为你好”,就是“再也不管你”。比起前者,后者杀伤力更大。因为它唤起的是孩童期的生存恐惧。

在《春潮》里,母亲会骂“白眼狼”,“你从小吃我的,喝我的,合着我养你就是让你来跟我顶嘴”;在《柔情史》里,母亲会大喊“你以为你的自由是什么换来的,你早该挣钱养活我了” 。

因为养育之恩,所以有了“管”的权力。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很多人都经历过被父母支配的恐惧。而作为母亲一生的投射和焦点,独生女所经历的被控制感只会更加强烈。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居家的人,称得上典型的贤妻良母。小的时候,尽管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却总能把家里料理得妥帖温馨,而且常常用一双巧手制造着小小的惊喜。母亲尤擅织毛衣和扎辫子,我也因此经常被同学羡慕。母亲用浓浓的爱意将我包裹,但与此同时,也将我重重围困。

除了上学,只要我一不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她就会恐慌。用我四婶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恨不得把你拴在裤腰带上”。整个成长期,我都在这张爱的罗网里左突右撞。直到进入大学,除了遵守至少每两天打一个电话的约定,作为反抗,我开始一两个月不回家。有一次,因为跟同学在外吃晚饭,我没有接母亲的电话。等再拿起手机,有18个未接来电。那一瞬间,往事历历,汹涌而来,我终于忍不住情绪崩溃。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发现,那时的母亲是孤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作为家庭主妇,母亲也没什么朋友。加上那个年代经济拮据、娱乐匮乏,我既是母亲的女儿,又是她的朋友、她的玩伴、她的生活目的、她的情感寄托。也正是因为慢慢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我开始跟母亲真的像朋友那样相处,从前的那种紧张感也逐渐变得轻盈。

当然,物理距离的拉开是先决条件。远离之后,爱才能自由呼吸,否则就会在密闭空间里发酵成复杂难言的恨意。中国式母女关系,以及所有代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其实都源自界限感的缺失。而无论是痛苦转嫁还是爱的捆绑,都不过是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关于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界限感”是对关系双方的要求。当我们想让母亲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时,我们也应该撕掉母亲的标签,把她也当作一个人、一个女人来看待。

母亲也是人,会有脆弱、愤怒、嫉妒、自私的时候;母亲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会有彷徨、无助、忧郁、想要放弃的时候。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要生孩子,或者在根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成为了父母。而流传千年的“慈母”圣像塑造和主流文化里对“母爱伟大”的讴歌,都让母亲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跟母亲关系的真正缓解,是从第一次明显看出她的衰老开始的。当我惊讶地发现母亲的模样变得比我记忆中瘦小时,就好像褪下了“母亲”这个壳,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母亲也是个普通人。前两年过年回家,如同当初她教我背唐诗一样,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从那笨拙又用力的模样里,我瞥见了幼时的自己。有次国庆回家,我看懂了她眼里的喜欢,于是将口红送给她,并让出梳妆台,让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涂抹,就像小时候我偷偷穿她的高跟鞋一样。与此同时,借助微信的文字和表情包,母亲的爱意有了更多的外露表达,而我也开始学着对母亲进行哄劝式的赞赏,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在乎。

在前述提到的两部电影里,两对母女的“相杀”也都因为母亲的“示弱”戛然而止。《柔情史》里是母亲黄昏恋的失败,《春潮》里是母亲的病倒。在《亲情无价》《热泪伤痕》《母女情深》等多部讲述母女关系的经典美国电影里,这也是让矛盾暂歇的通用情节。因为借由危机或生病而来的,其实是一次角色互换,一次婴儿回归。

随着母亲衰老,女儿成熟。身体、经济、认知、地位,在时间的催化下,母女关系也发生了调转。女儿变成母亲,母亲变成女儿,从而获得一次和解的机会。本质上母女一直互为镜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双生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清自己身为人、身为女人的局限,才能找到一种自洽的方式,更好地与母亲相处。抛下“母爱是最伟大的”双重束缚,才能减轻女儿反抗的愧疚,并卸下母亲圣像的枷锁,真正透过“母亲”,看见母亲。

许老师的分享:余生太长,别轻易将就

作家苏岑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你不必去取悦谁,和谁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

人的一生,有着很多对物质和情感上的追求。有的纯洁高雅,有的简单平淡。但这些都是你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没必要去压抑。不妥协,不将就,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热烈而美好。

做人做事,量力而行,不委屈自己,也不拖累别人;风雨中把头抬起,辉煌中把心放低。

高兴了就笑,难过了就哭,不委屈自己,不强忍眼泪。将就,让自己难受,勉强,让心情不爽。该拒绝的绝不答应,该坚持的绝不妥协。将就感情,未必就能长久,迎合别人,未必就会幸快乐。得不到的情,放手,留不住的人,祝福,想不通的事,暂停。

我本漂泊自由人,不问来处不问归途。有雅室,有清茶,有浊酒,有人间草木,有亲人作伴,甚幸。

余生不辜负他人,不委屈自己,我自逍遥,不将就! https://t.cn/RghOMBP

#qwe1232# 林书豪36分 【公告】原西安曲江WE电子竞技俱乐部英雄联盟分部教练金光华(ID:WE.JinJin),与战队进行友好协商后决定正式解约,恢复自由人身份。 JinJin于2018年5月从GT教练组转入WE英雄联盟分部担任教练一职。自加入WE以来,JinJin教练严于律己,对于自己和队员都以高标准规范要求。赛季间,刻苦研究BP思路与 ...展开全文c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希望你能露出笑容,这就是送给我的最棒的礼物”你也说过类似的话呢~为此,我决定即使勉强自己也要打败所有折磨我的恶意,好好回应你......这样的想法,是我太傲慢
  • 从一家车辆改装厂,成长为中国最大规模的集体所有制车企;从开辟冷门皮卡市场,到占据整个皮卡细分市场半壁江山;从皮卡到哈弗SUV,再到高端品牌WEY;从中国三线城市
  • 但是相对公平的是,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痛苦,所以与之对应的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障碍,所以破除的方法一定也是不同的,这也是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无论大同小异,都具有
  • 今天是你走后的第四十九天 也就是七七 也是你中阴身的最后一天 四十九天的每一天 为你点一盏灯 上一炷香 念一遍普贤行愿品 食一天素 也很感恩我的上师 在你走之
  • 行莫于恭敬,善莫于用心。 行莫于恭敬,善莫于用心。
  • 赛后采访中,金牌得主、新西兰选手Niels van Zandweghe说到:“非常高兴我们能重新回到这里,我们完美的执行了赛前拟定的计划;我们尝试在中间的100
  • 最好最好的妹妹出嫁了[心]看到她穿婚纱走出来的那一刻 我简直一个眼泪大暴走照片中的小小人儿长大了 感觉时间真的过得太快 童年的记忆还历历在目我已经带着我的小小人
  • 如果昨天不卖的话,今天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收成。当然事情不能总是假设,但我问自己:为什么在极度看好的情况下,跌到昨天做T的买入位置,不再次重新买入呢。
  • 企叮咚集团三大根基:8年打造产品供应链共享体系8年打造一件代发仓配共享体系8年打造互联网软件产品共享体系8年服务全国50万+企业用户业绩增长集团公司历经八年三大
  • 但是我就想说,抄袭了以后拒绝道歉不说,为了泄愤还把被抄袭的作家庄羽写到小说里让自己的男二号把对方杀死解气的郭敬明。(江南晚报)准备 中午做好吃的冷面 买好吃的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熊猫守护者# 【指不吞必hui,hui字,只限本超及☀️】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富兰克林 你憎恨被别人欺骗吗?那
  • ✨鱿鱼花⚡另加的,煮好了很好看。✨茴香小油条⚡️好家伙邦硬,煮一煮会软点。
  • ”左苍狼将信纸珍而重之地折好,说:“他早就猜到,我会有这么一天。没有老板娘的手艺和周到,可能我吃的就是老板娘的这一套,吃她做的饼,快乐都加倍!
  • ​​文/cr 百日咳巴不得把肺咳出来的九​图/cr logo#JaeDo##周三cp# 雪貂桃子哒杂货铺青春之旅​————————❤世界は恋に落ちている​すれ違
  • 昨晚梦见爸爸了,梦见他做饭给我们吃,其他人还有谁不记得了,到大家围着爸爸在灶台前炒菜、颠勺就没有了,室友起来上厕所被吵醒了,有点遗憾,想要多看看爸爸、看看后面有
  • ——毕淑敏这周好像事情都开始变得顺利起来了我们的家里人都知道我们在一起啦人仔的制作也开始有了新的进展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很多时候我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去发脾气但是
  • 喆说,可以偲说,想的美,给你跳出问题之外去解决问题,往往非常简单。(尊重自己+2)我希望通过这次沟通,可以破除自己对你的控制。
  • #每日韩语打卡# 인간관계 조급해하지 말것 对于人际关系别急躁 사람과 사람 사이에는 기다림이 필요합니다 人与人之间需要等待 무엇이든 쉽게 단
  • 那时的他也是个青少年,是发生在中学时期的事情,算是喜欢那个女孩吧,他猜那个女孩应该也知道他喜欢她,但因害羞他跟张震岳一样被动等待。也正是那时候的那份傻吧,很
  • 十二月,你好[拥抱]祝你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你而来,祝你付出的滔滔爱意,都能被人悉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