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至诚顶礼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曾发愿,任何人无论在遇到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皆得解脱.

家是房,父母是梁。无梁不成房,无慈不成家。

父母,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是最值得骄傲的宝藏。 

父母是我们的根,老话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01

善待父母,才有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论何时,孝顺的人才有福。

曾国藩在家书中谈及治家之道,也认为家庭和睦兴旺要“贵体孝道”。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 求神拜佛,不如好好孝敬父母。 

《观经四贴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饥荒中,世尊出去乞食,但空钵而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一天,一位比丘遇到世尊,问:“世尊,您乞到食物了吗?”世尊说:“没有。”

比丘一听,感到十分伤心,他卖掉自己的三衣,买了一碗斋饭,送给世尊。 

世尊了解情况后,对他说:“出家人的三衣,极贵重。我领受了你的好意,但我却消受不起这碗饭。” 

比丘说:“您是三界的福田,您不能消受,还有谁能消受呢?”

世尊问道:“你有父母吗?”

比丘说:“有。”

世尊说:“拿这饭供养你的父母吧。”

比丘又问:“您都无法消受,我的父母怎么有资格呢?”

世尊说:“你的父母能消受。他们生育了你,对你有极重的恩。”

福报来自善行,人人都知道做好事就能积福,但善行无需刻意寻找。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行。 

善待父母,一家和睦,自然能够积福报,改变命运。

不能好好善待父母,家人间总是鸡犬不宁,那家中再好风水也被破坏掉了。

02

善待父母,多些细心 

孝敬父母,贵在细心。

父母在乎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儿女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的对父母的在意。 

山珍海味,不如做几道父母爱吃的家常小菜;钱财物质,不如有空常回家看看。

处处留心,用心陪伴,把孝心化作行动,让父母生活的舒心,才是真正的孝顺。 

曾国藩,称得上大历史上有名的孝子。

他虽常年离家,与父母不在一处,但距离并未影响曾国藩尽孝。 

不论是在进京路上还是在京为官期间,他都没有耽误给家中父母写信,且信中的内容详细到近乎琐碎。

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话越细,事越细,越能了解到父母的情况。

孝敬父母要细心,从一言一行中观察了解父母的内心真实想法。 

孝敬父母要了解父母的真正需求。

真正的孝顺就是,用你的细心让父母过得舒心。

03

善待父母,多些耐心 

不论多大年纪的父母,都需要当儿女的耐心对待,尤其是父母年老之后,更需要我们付出百倍耐心。 

善待父母,面对父母的唠叨不要烦躁,不要顶撞,要知道唠叨的背后都是关心与经验。 

父母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了,思维不活跃了,面对他们理解不了的,要有耐心,慢慢给他们解释,要知道当你还是个孩子时,父母也是这样对你的。 

曾国藩一家都把“孝”看得很重。

曾国藩的祖父年老患病,口不能言行动不便,曾国藩的父亲在床前侍奉多年,没有一点抱怨。 

曾国藩的祖父每晚要起夜多次,曾国藩的父亲都先将器皿放好,等父亲好后,再过去收拾。

父亲的衣服脏了一点,也马上换洗。 

善待父母,要有耐心,不急躁,不烦躁。

每个人都会长大,都会变成父母,每个父母也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我们常说“老小孩”,当父母老成了你的孩子,请向他们当初对待你一样,对他们多点耐心。

04

善待父母,多些用心 

孝敬父母,除了细心、耐心还需要用心。孝顺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而是心贴心、心暖心。 

古人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对父母的孝要竭尽所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孝顺父母,不要为自己的不孝找借口。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尔当体我此意,于叔祖、各叔父母前尽些爱敬之心,常存休戚一体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善待父母,要用心。

只是怀揣这一颗孝心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行动把你的孝心落到实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岁月从来无情,父母都会老去。

不知何时皱纹爬上了父母的脸,父母开始不再硬朗,拐棍成为日常。 

别等成功之后,才发现你背后那双自豪的眼睛已经消失,没有人再为你鼓掌。

别说等自己条件好一点再尽孝,时间不等人,父母不需要多好的条件,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善待父母,多些用心,再忙也要陪陪他,再累也要跟他说说话。

让父母知道,他们一直在你心上。

父母在,才是家。家和睦,人才有福。

善待父母,以细心、耐心、用心换父母顺心、舒心、惬心。

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愿看完此文的您,将这篇文章转发布施到朋友圈,多一次转发,多一份福气,功德无量!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天给你安排很多事确实是有他的一定意图,我希望能做到不抱怨而是好好的去体会去经历,能尽情的笑和哭,这个周末真的过的很爽,认识到很多有趣的人真的是大赞,玩笑话也罢
  • #赵滨#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次的相逢,有些人是你看过了便忘了的风景,有些人会在你心里生根发芽,尘世间,世景浩荡,偏偏你是我的遇见,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一个最好的你,
  • 生活中的有钱人,往往不是给别人打工的人,而是自己投资经营做老板的人;一个人头脑过于僵化,不知思变,就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有一句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达;人只有改变
  • 快速修复疮面,简单的使用方法,速愈的治疗效果,不留任何疤痕的现实,三十多年的临床见证,外伤及各种原因脱皮的病症,效果奇特!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祛痘的同时斑也
  • ” ​​​#木源于智慧[超话]# 爸爸神秘的跟四岁的儿子说:“现在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一定要等到外面那些带钢盔的人一个都不在了再从铁柜子里出来,知道吗?不放手
  • 分手,真的是所有情侣最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一旦分手,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双方的心理,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而且很多人其实已经分手了,还不知道
  • 末世比丘有無量, 放逸毀禁多慳悋, 堅著衣鉢樂為惡, 於是三昧起誹謗; 嫉妬輕躁縱諸根, 止住俗家為貪利, 常依出入息利活, 是等當謗此三昧。 遠離二邊證解脫
  • 今天正好陪梁理发,我就溜出来自己潇洒了嘻嘻果酱+生奶油+红豆沙+烤得表皮脆脆的吐司,不仅甜度刚好,还有每种果酱突出的果香~(很爱冬天的橙子酱)这个含糖量少的生奶
  • 2006年,张智霖和袁咏仪的儿子张慕童出身;孩子长大一些后,他们也想过要二胎,但此时袁咏仪的年纪已经有点大,就接受了人工手段,儿子对此很兴奋,还陪着妈妈去医院打
  • ✅净夫人安全吗❓净夫人由中国人民保险承保,请放心使用‼️净夫人是消字号,不允许有任何副作用存在‼️净夫人要做百年企业,面向市场2年多一直稳扎稳打,好评率达到99
  • 陈屿才是整部《三十而已》这个电视剧最渣的,钟晓芹忍无可忍“婚姻是避风港,人人都想避风谁想当港呀”而且,毛晓彤说这句话的时候演的很到位。现在,我才懂得 ,爱,就
  • 而郑州除了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龙头城市,还有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级发展战略落子的集聚区域,这意味着密集的国家大礼包纷纷砸来,包括政策倾斜、技术扶持等多方面的历
  • 今天总务科同事告诉我上次扎了三针治痔疮好多了谢谢你我记得上次我是选用二白+承山(需强刺激)二白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肢2
  • #民宿###北京民宿[超话]##民宿[超话]##北京民宿##农家院###京郊游[超话]##微文旅[超话]#新春消费市场亮点多#养生平凉##问道崆峒##带着微博去
  • 随着旅途的继续,他们邂逅的人和遭遇的事,使得每个人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的命,路的头,在苍茫天地之下都变得微不足道……©豆瓣表演自然,但是剧情有点散,不是我喜欢
  • 等车的时候,同学把小零食给我,然后合了影,告了别,他说祝我前程似锦 拖着行李出门,巡逻大叔开着车追上我,说送我去门口,问我要毕业了吗,想着以前总惦记大叔的巡逻车
  • 那个瞬间,对方就会明白,你和他的价值是绑定的,你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那这样的情况,即使时间过得再久,你在他生命中的参与感也不会有丝毫的减弱。可能,有人说,这也许
  • 白法又叫善法,身口意三门能引无罪安乐的行为都是白法,也就能增长守护一切福德18、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念诵地藏咒能增长美名周遍三界。最初像种子一样能生起菩提心的苗芽;
  • 我和对象做过实验,他普通上班族,我业余练拳术,也就只能和对象打两个来回,他真发力摁住我我也没办法(我丢人我先说[允悲])所以不要试图正面对抗。不得不说,谷爱凌太
  • 4、轻轻地以上下刷的方式清洁宝宝的每颗牙齿,里外都要刷到。宽头设计,让宝宝的小牙齿,每一颗都在牙刷的覆盖之下,刷牙效率杠杠的[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手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