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独特的尸解大法,可遗弃肉体而仙去!
一、死后复生之法
古人认为,通过一定的修炼,人的真形便可出脱尸身而不死,并将这种不死的修炼方术称之为“尸解”。
尸解作为秦汉时期比较独特的一种神仙方术,是在先秦时期灵魂观念与死后复生观念的相互融合中形成的。《云笈七签》云:“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 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尸解就是像夏蝉一样蝉蜕:人们明明看见他在此地死了,却又在别的地方看见他。
《太极真人遗带散》说:“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这个意思就相当于说,尸解是托物寄形,死后复生。

《抱朴子》中讲,汉武帝时的李少君就是尸解仙。他称病死去,汉武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

二、尸解方法
1、火解
《无上秘要·尸解品》云:“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也称:“以录形灵丸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
《列仙传》中提到一个叫封子的人,他本身是黄帝的厨师,善于用火,能出五色烟,后用火自焚,其身体虽烧为灰烬,但其本真可随烟气上下,观其灰烬,就像是还有其身形。第二例则是啸父,其是好道长生之人,时人欲得其长生之法,则不能得,后传梁母作火法,与梁母作火而西升。这些均是火解成仙之实例。

火解的关键要素乃是火,火解乃是用火成仙之例。其方式是取火自焚,最重要的是给人以自焚之假象,实则升仙而去。
随着道教成仙理论的丰富,火解成仙也趋于复杂化与仪式化,并不像刚开始那般简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记载了火解法具有较为完备的道教仪式:

首先,需于丙子日夜,取一只雄雀,用小笼子装住,在道人的头边喂养,用时将线系在雀头上,见有大火处,将雀投入火中,并念咒。取雀是因雀为朱雀,五行属火,与火解相应。这种火解法不仅包含了五行,而且人也用亲自经历火烧,是火解的一种流变。火解之人均是故意自焚,发展至后世基本人不亲自经历火烧,均有事物代替,可见,火解自产生初期就是道人有意识选择的成仙方式。

2、水解
水解,顾名思义是与水相关之尸解法,这一形式出现的时间极早。水解之法有两个基本要素,即:一得是崇道之人,二是需要有水的参与。
水解用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人认为水中有仙人,且有仙人之居所,可由投水到达;再则是因为水中倒影着天,水中的天在道人思想中就是真实的天,由此可得,入水与升天是等价的。

《全闽诗话》提到:一次白玉蟾与众人游览于江月亭时,未等众人游玩,便投入江水之中,众人欲将其救起之时,其专门向众人遥手指从而制止众人搭救,众人见之也遵从其意,并说其是水解成仙。从白玉蟾选择水解成仙之例中可知,水解成仙已是非常受认可的成仙方术。
水解法经过发展,也渐渐具有了道教仪式的完整性,《太上三辟五解秘法》中记载的水解法,在壬癸之时,在静室中立一香炉,叩齿三十六通,念咒,将自身之三魂神赋予鞋上,再禹步急走。若当日要尸解,则将右鞋沉水,不知者认为是溺水而死,实则是水解成仙矣。从这一例子便可看出,其所用之方法基本包含了上述所有水解成仙的要素,不仅有外示沉没的表象,整个水解方术也更具道教仪式的完整化。人则不需亲自投水而死,而是将代表人的三魂神赋予外物,将外物沉于水即可。

3、兵解
兵解,也是道教常用的一种尸解方法。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皆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一作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
过去道士被统治者所用,如军队中就有专门负责占卜与治病的道士, 葛洪也曾随军出征过。然道教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如北魏道武帝与梁武帝对道教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可见,道教与统治者的关系为既相互利用又保持警惕与距离。兵解即是从这种环境中发展而来,道士因缅怀被统治者滥杀之高道,用此种方法来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不仅如此,这一成仙方法也为继续修炼成仙的道士提供了死后的寄托,故有兵解之说。

4、杖解
杖解是学道之人尸解时当所留之物为杖的尸解法。《抱朴子》云:“又相识人见李意期将两弟子皆在郫县。其家各发棺视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书于杖,此皆尸解也。”可见,在东晋时,杖解就是为人所知的一种尸解法。
杖解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符咒、斋醮、存思等方法与神灵相通,使自己获得成仙之资格。第二步,人若欲尸解,人之灵魂则先暂存于竹杖之中,由于竹杖上下通直,竹杖可作为人升仙之阶梯,人顺竹而上,由神仙指引,即可尸解成仙。第三步,人之灵魂升仙而去,但仍需有物存于世证明成仙之人未死,这时,内通外坚之竹杖即可代人形。

此乃杖解之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放有神符的竹杖就是学道之人由人致仙的生命转换场所,同时,这一灵魂飞升、神仙接引或指引、物代人形的过程,亦是道教尸解术之全过程。在杖解过程中,法杖是道士由生入死,由死入仙之生命转换器。

5、剑解
尸解留剑信仰由来已久,东汉时《列仙传》云:“黄帝者,号轩辕,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惟剑舄在焉。”可见,此尸解形态早已为人所知,此段关于黄帝成仙留剑之记载可谓是后世剑解成仙之雏形。而剑解成仙之主体,则是道教法剑。

剑解是道人成仙后留法剑于世之法,乃解法之上品,其步骤分为前期准备、造剑与解化。其中,造剑前屋子、灶口向西代表道人初死先入冥府,竹叶是洗淹秽的必备药方,庚申日是为去三尸,以获成仙资格。造剑时,剑環上刻刃、己,伏基内刻日、月,象征剑可使人隐于日月之中。剑身刻北斗与己字,象征了道人是由太一神派车架接引成仙。剑杪刻六丁,象征了剑可御使阴神,上刻北斗下刻六丁也象征了剑上承玄冥,下制九阴的功能。解化时,法剑、符咒、曲晨丹相互配合,使道人快速成仙。剑将剑解成仙之人的今生、后世紧紧的联系起来,是整个剑解的核心。

6、药解
药解,顾名思义,是用丹药尸解之法。药解是金丹派流行之后常见的尸解法,是因道人服用含有剧毒的丹药而死的现象。
在所有的年代中,对躯体腐烂的抑制都被认为是实现实质不灭的突出标志。尸体完整的保存可以使灵魂不致失散,直到准备就绪后,即可升天成仙。这一观点点出了尸解之实质。可见,药解乃服用丹药之后,尸体不腐之尸解法。

7、五行尸解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云:“尸解有五,水解者投水,火解者自焚,金解受刃,木解倚树化,土解钻山入石。”
五行尸解法其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尸解,其意在于吸收五行真气,以求脱离死厄,得道升仙;二是与尸解起源之思想一脉相承,只是更具道教仪式之完整化而已。

 另外尚有太清尸解法、太一守尸法、太极化遯法、鲍靓尸解法、太阴炼形、水火荡炼尸形、阴阳六甲炼形质法等,名目繁多。道教又称: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暮之际而去者,谓之地下主者。但后世道教认为,总的说来,尸解为成仙之道的下品。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云:“夫神仙之上者,云车羽盖,形神俱飞;其次,牝谷幽林,隐景潜化;其次,解形托象,蛇蜕蝉飞。然而冲天者为优,尸解者为劣。”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被后世渐渐摒弃。 https://t.cn/z8bCHaZ

#道教独特的尸解大法#,可遗弃肉体而仙去!
一、死后复生之法
古人认为,通过一定的修炼,人的真形便可出脱尸身而不死,并将这种不死的修炼方术称之为“尸解”。
尸解作为秦汉时期比较独特的一种神仙方术,是在先秦时期灵魂观念与死后复生观念的相互融合中形成的。《云笈七签》云:“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 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尸解就是像夏蝉一样蝉蜕:人们明明看见他在此地死了,却又在别的地方看见他。
《太极真人遗带散》说:“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这个意思就相当于说,尸解是托物寄形,死后复生。

《抱朴子》中讲,汉武帝时的李少君就是尸解仙。他称病死去,汉武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

二、尸解方法
1、火解
《无上秘要·尸解品》云:“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也称:“以录形灵丸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
《列仙传》中提到一个叫封子的人,他本身是黄帝的厨师,善于用火,能出五色烟,后用火自焚,其身体虽烧为灰烬,但其本真可随烟气上下,观其灰烬,就像是还有其身形。第二例则是啸父,其是好道长生之人,时人欲得其长生之法,则不能得,后传梁母作火法,与梁母作火而西升。这些均是火解成仙之实例。

火解的关键要素乃是火,火解乃是用火成仙之例。其方式是取火自焚,最重要的是给人以自焚之假象,实则升仙而去。
随着道教成仙理论的丰富,火解成仙也趋于复杂化与仪式化,并不像刚开始那般简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记载了火解法具有较为完备的道教仪式:

首先,需于丙子日夜,取一只雄雀,用小笼子装住,在道人的头边喂养,用时将线系在雀头上,见有大火处,将雀投入火中,并念咒。取雀是因雀为朱雀,五行属火,与火解相应。这种火解法不仅包含了五行,而且人也用亲自经历火烧,是火解的一种流变。火解之人均是故意自焚,发展至后世基本人不亲自经历火烧,均有事物代替,可见,火解自产生初期就是道人有意识选择的成仙方式。

2、水解
水解,顾名思义是与水相关之尸解法,这一形式出现的时间极早。水解之法有两个基本要素,即:一得是崇道之人,二是需要有水的参与。
水解用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人认为水中有仙人,且有仙人之居所,可由投水到达;再则是因为水中倒影着天,水中的天在道人思想中就是真实的天,由此可得,入水与升天是等价的。

《全闽诗话》提到:一次白玉蟾与众人游览于江月亭时,未等众人游玩,便投入江水之中,众人欲将其救起之时,其专门向众人遥手指从而制止众人搭救,众人见之也遵从其意,并说其是水解成仙。从白玉蟾选择水解成仙之例中可知,水解成仙已是非常受认可的成仙方术。
水解法经过发展,也渐渐具有了道教仪式的完整性,《太上三辟五解秘法》中记载的水解法,在壬癸之时,在静室中立一香炉,叩齿三十六通,念咒,将自身之三魂神赋予鞋上,再禹步急走。若当日要尸解,则将右鞋沉水,不知者认为是溺水而死,实则是水解成仙矣。从这一例子便可看出,其所用之方法基本包含了上述所有水解成仙的要素,不仅有外示沉没的表象,整个水解方术也更具道教仪式的完整化。人则不需亲自投水而死,而是将代表人的三魂神赋予外物,将外物沉于水即可。

3、兵解
兵解,也是道教常用的一种尸解方法。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皆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一作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
过去道士被统治者所用,如军队中就有专门负责占卜与治病的道士, 葛洪也曾随军出征过。然道教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如北魏道武帝与梁武帝对道教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可见,道教与统治者的关系为既相互利用又保持警惕与距离。兵解即是从这种环境中发展而来,道士因缅怀被统治者滥杀之高道,用此种方法来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不仅如此,这一成仙方法也为继续修炼成仙的道士提供了死后的寄托,故有兵解之说。

4、杖解
杖解是学道之人尸解时当所留之物为杖的尸解法。《抱朴子》云:“又相识人见李意期将两弟子皆在郫县。其家各发棺视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书于杖,此皆尸解也。”可见,在东晋时,杖解就是为人所知的一种尸解法。
杖解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符咒、斋醮、存思等方法与神灵相通,使自己获得成仙之资格。第二步,人若欲尸解,人之灵魂则先暂存于竹杖之中,由于竹杖上下通直,竹杖可作为人升仙之阶梯,人顺竹而上,由神仙指引,即可尸解成仙。第三步,人之灵魂升仙而去,但仍需有物存于世证明成仙之人未死,这时,内通外坚之竹杖即可代人形。

此乃杖解之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放有神符的竹杖就是学道之人由人致仙的生命转换场所,同时,这一灵魂飞升、神仙接引或指引、物代人形的过程,亦是道教尸解术之全过程。在杖解过程中,法杖是道士由生入死,由死入仙之生命转换器。

5、剑解
尸解留剑信仰由来已久,东汉时《列仙传》云:“黄帝者,号轩辕,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惟剑舄在焉。”可见,此尸解形态早已为人所知,此段关于黄帝成仙留剑之记载可谓是后世剑解成仙之雏形。而剑解成仙之主体,则是道教法剑。

剑解是道人成仙后留法剑于世之法,乃解法之上品,其步骤分为前期准备、造剑与解化。其中,造剑前屋子、灶口向西代表道人初死先入冥府,竹叶是洗淹秽的必备药方,庚申日是为去三尸,以获成仙资格。造剑时,剑環上刻刃、己,伏基内刻日、月,象征剑可使人隐于日月之中。剑身刻北斗与己字,象征了道人是由太一神派车架接引成仙。剑杪刻六丁,象征了剑可御使阴神,上刻北斗下刻六丁也象征了剑上承玄冥,下制九阴的功能。解化时,法剑、符咒、曲晨丹相互配合,使道人快速成仙。剑将剑解成仙之人的今生、后世紧紧的联系起来,是整个剑解的核心。

6、药解
药解,顾名思义,是用丹药尸解之法。药解是金丹派流行之后常见的尸解法,是因道人服用含有剧毒的丹药而死的现象。
在所有的年代中,对躯体腐烂的抑制都被认为是实现实质不灭的突出标志。尸体完整的保存可以使灵魂不致失散,直到准备就绪后,即可升天成仙。这一观点点出了尸解之实质。可见,药解乃服用丹药之后,尸体不腐之尸解法。

7、五行尸解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云:“尸解有五,水解者投水,火解者自焚,金解受刃,木解倚树化,土解钻山入石。”
五行尸解法其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尸解,其意在于吸收五行真气,以求脱离死厄,得道升仙;二是与尸解起源之思想一脉相承,只是更具道教仪式之完整化而已。

 另外尚有太清尸解法、太一守尸法、太极化遯法、鲍靓尸解法、太阴炼形、水火荡炼尸形、阴阳六甲炼形质法等,名目繁多。道教又称: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暮之际而去者,谓之地下主者。但后世道教认为,总的说来,尸解为成仙之道的下品。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云:“夫神仙之上者,云车羽盖,形神俱飞;其次,牝谷幽林,隐景潜化;其次,解形托象,蛇蜕蝉飞。然而冲天者为优,尸解者为劣。”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被后世渐渐摒弃。

《萧条异代》,黄恽著

关于黄恽这部大作的书名来由,他在自序中有着交待。原来这本书先后起过三个名称,第一个书名为“缥缃闲览”,缥缃是爱书人所偏爱的词之一,因为它形容藏书之宏富,黄恽说这个书名的来由是他早期的网名缥缃室主。后来,书名改为了“闭户读书”,最终又定名为“萧条异代”,其称此名来自于杜甫的《咏怀古迹》。

也许是书海太过辽阔,现在作者起书名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也往往受困于此。我是个随意的人,尤其在起名方面,想到什么就随手取了书名。但编辑却十分看重此事,经常觉得不合适,一再催促我改正,要求既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还需做到雅俗共赏,何等之难哉。黄恽在序中未曾提及书名为何三变,但黄兄本身就是位编辑,想来他兼具着作者与编辑两种身份,考虑的会更加周详。

但每改一次书名,就重写一篇序言,这种作法也颇为罕见。有意思的是,黄兄竟然将三篇序言全部排列在了本书之前,虽然说每篇序没有多少字,但这种写序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有趣的是,本书中恰好有一篇文章谈的就是序言问题。此文的名称为《刘海粟克隆郑板桥小引》,本文中讲述的故事是1923年刘海粟出版了一本装潢考究的画册――《海粟之画》,此书定价两块半大洋,在那个时代显然属于豪华本,而该画集前则有刘海粟写的一篇自序,该序之短可跟黄恽的本书三序有一比:

海粟绘画,最不喜求人作序。求之大人先生,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学者名流,必至敷衍恭维,反失实在,终不如不序为得也。几张涂抹,原算不得东西;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以之覆瓿,以之当薪。曷为而要序为?癸未三月,海粟自题。

刘海粟明言他不喜欢求人作序,说得可谓极有骨气。其实我对求人作序之事也很纠结,故这些年来只是自序,想来不少有同样心理之人读到刘海粟之序,也会以人及己的有所感触。而黄恽也在文中称:“这篇半文半白的小序,很有特色,不求人作序,骨子里透露出孤傲的气质,有着很自负的一面,很符合‘艺术叛徒’这个头衔。”

我未曾留意黄恽其他的大作是否有请人写序,但至少我看到的几种,都是他的自序,不知道他读到刘海粟的这篇序言时,会不会心有戚戚焉。但接下来的考证,却的确煞风景,因为在黄恽之前,就有人发现刘海粟的这篇序言是抄自郑板桥,而黄恽在文中引用了1925年12月6日《金刚钻报》上所发署名“黄浦滩”的文章,该文的题目为《哈哈刘海粟》,此文说的颇不留情面:

唉!郑板桥啊,做不出序,不如不序为得。厚了脸抄人家,阿要难为情?须知“抄袭大家”四字,是无上荣衔!即使求不到大人先生和湖海名家,也何必做个抄袭家?你既知借光为可耻,那么抄袭叛徒就不可耻吗?为了一篇序,为甚么下作到如此地步呢?或者你以为抄了艺术叛徒这篇序文,就可以也卖他二块半钱一部家书的吗?

虽然黄浦滩的文章说话不好听,但若核对《郑板桥集》中《十六通家书小引》,则可以看出,刘海粟的那篇序言确实化用了郑板桥的原文:

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讪,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几篇家信,厚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何以叙为!乾隆己巳,郑燮自题。

如此对比起来,刘海粟的化用也太草率,几乎以原文照抄,这种做法当然有些气人。但转念一想,也可理解为这是一种艺术家的行为艺术,唯一的缺憾乃是刘海粟没有在序言中点出他是化用郑板桥,否则的话,黄浦滩也用不着如此笑骂。

然而,就算是化用,也表明刘海粟不想求人写序,但事实如何呢?黄恽谈到了1933年出版的《刘海粟近作展览会》一书,该画册前有一大堆响当当人物的序言,后面还有七篇《后序》,足见刘海粟并非傲骨铮铮不求人作序。两书的对比,更加衬托出他抄袭郑板桥序言是何等之不美。

黄恽的书读来颇为轻松,他能从不为人留意的细节挖掘出有趣的史实。还有一篇《李超琼焚毁〈倭袍传〉记》,让我读来也很有意思。我对该书感兴趣的原因是恰好藏有此书的木活字本,而黄恽在文中谈到光绪十二年李超琼在溧阳境内发现了《倭袍传》书版事,李认为这是一部黄书,于是派差役找到了收藏该书版的书坊,果真搜出来《倭袍传》版片89块,另有《何文秀》书版15块,李超琼最终下令将这些书版烧毁。

对于这件事,黄恽在文中提出了以下疑问:

现今流传的《倭袍传》是弹词本,有一百回。按常理推测,即便每回一页,也得一百页,实际上,一块板片最多容纳四五百字,一回根本不可能只有一页。李超琼在华竹甫家搜到的《倭袍传》板片却只有89块,与一百回的本子相差甚远,如果不是不全的话,那么李超琼查获的《倭袍传》应该不是一百回的弹词底本,很可能是一种如今已经失传的版本。《何文秀》又称《何文秀玉钗记》,似乎也不会只有15块书板。

黄恽的猜测很对,因为该书我藏有四部,每一部的卷数均为十二卷一百回,古人一册书大概分为两卷,每册书的厚度大多在60至100个筒子页之间,每个筒子页为一版,故十二卷书至少有几百版之多,然该处竟然查获89块版片,显然不是全书。

《倭袍传》又名《果报录》,我的藏本卷首题为“果报录”,版心则刻着“倭袍传”,看来两名通用。同治七年大藏书家丁日昌任江苏巡抚时,就曾搞过轰轰烈烈的禁书活动,《倭袍传》也在焚毁之列。19年后,李超琼又见此书,但时至今日,这样的书依然能够看到,可见禁书活动想搞出成果来,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文殊菩萨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如是我闻」前面在讲「如来」的时候已经作了解释,同时,它还有几个重要的作用。「如是我闻」前面在讲「如来」的时候已经作了解释
  • 在这件事情中,房东从一开始就知道租客是3个人一起住的,但从没提及这一点,直到最后才牵强地说租客违约,显然就是为了扣掉1500多元押金。不得不说,房东的做法太不厚
  • ➕做核酸出门look➕我温馨的小沙发十几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雾气➕我吃到了二十年最香的新疆炒米粉!咱没有烟薯窖冬天存不了.天冷上冻就完了[允悲],(东北地区)现在
  • 即便如此,生活依旧美好,太阳☀照常升起,fighting[加油]第1058天,早晨自动醒了哈哈太把任务当任务了,这样下去要操碎心的[伤心]哈哈打起精神又一天,工
  • 心都要化啦[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挂一位让我批分数都嫌自己字丑的小宝贝[哇]和一位天天犯病的老逼登[微笑](希望他的嘴灵一点[害羞])【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
  • 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原福州市歌舞剧院)为政府文化事业单位,是一家官方演艺机构,肩负着本土文化展示,开拓和创新的重任,是政府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 作为该产品业
  • 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平凡的世界》 ​路遥绝对,不再哭泣了。时而会像
  • 有网友说:“我只看到综艺里那个爸爸对孩子一无所知,用脏袜子给孩子擦脸,穿奇装异服吓孩子,新婚、怀孕期都不见人影,或许得到就不珍惜了吧,贾本来都是爱演,结婚了自然
  • ギーツがニンジャフォームになったコンそれでも倒せないラスボス、強すぎるな〜来週は満身創痍の景和が立ち上がる!笑色々調べてみたけど、同じ現象なってる人も普通に開け
  • *金羊毛骑士红宝石具体上线时间敬请期待后续官方公告周一早安吉祥今起为大家推送净土宗经典金句摘录(谨称为《佛言祖语撷英集》)源取典籍包括净土三经【即大经《无量寿经
  • #任嘉伦[超话]#就是这样有让人安心的力量就是这样温柔又敏锐的体贴别人的心情就是这样温暖又坚定的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任嘉伦,任国超你是最好的你我们一起进步你往前走
  • "射手座对于感情也常常被认为是不够深情,他们太喜欢自由的感觉了,对于爱情,他们总是不自觉的和自由相比较,当真爱没有出现的时候,自由往往能够击败爱情,所
  • 潘岳表示,张謇精神是中华商道的集中体现,是家国情怀与经济理性的融合,是在义与利、公与私、家与国之间重塑的商业伦理,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同时具有世界眼光的开放
  •   其三,文化史还意味着,人类自然系的活动是不进化的,文化系的活动才是进化的,旧史学的“治乱论”依旧是文化史研究中有解释力的框架。  其二,文化史又意味着,自然
  • 你可以在草地上打滚,让植物能量浸润身体,使你能够从忙乱喧嚣的生活中刹那间进入植物的怀抱,感受到大自然无私的爱与温暖。植物能量是最贴近于造物意识的一种能量,它简单
  • ”后车的乘客听后说:“没事,你送她去医院,反正顺路,我也往那走。张立华知道此时属于上班高峰期,出租车并不好打,就立即对车上乘客说:“师傅不好意思,你看这孩子需要
  • !!
  • 加班很累,累到我们的biubiu学姐毫无形象地坐在地上了[小黄人无奈],不过你依旧辣么美[爱你]团委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充满干劲儿的地方,耐你们哦[小黄人高兴][小
  • 姓名:无性别:妹妹年龄:两个月的样子领养要求:对她好就行,本来是流浪狗狗,因房东不让养宠物加上工作原因早出晚归,无法给她更好的生活。已经检查过无病,她的性格非常
  • #博君一肖[超话]#[月亮]#博君一肖# 从阿令,到斗罗,再到五号病人,很高兴能够喜欢上你,见证了你的成长,你说过,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你告诉我们:哪怕屋檐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