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背后的首善之力】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面对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形势越严峻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所在就是责任所在。战疫之中,北京市发挥“政产学研”紧密联动机制,全力推动科研攻关,坚持以科学精神显必胜之决心

这一年多以来,科研人员广泛“揭榜挂帅”。检测试剂研发、诊断试剂科技攻关平台、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平台、病毒载体平台等迅速启动,10个诊断试剂和设备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覆盖核酸、抗体、抗原等技术方法

北京市疫苗和中和抗体从技术创新到研制速度均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两项灭活疫苗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国内第一款附条件上市疫苗和紧急使用疫苗全部来自北京;全国获批临床的9个团队中和抗体项目,其中6个研发来自北京……

这一系列成绩是首都科研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的重大使命

首都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

今年4月,科兴中维第三条原液生产线在北京大兴建成并正式投产,让疫苗年产能提升到20亿剂。20亿剂,意味着10亿人将获得保护。从0剂到100万剂,再到1亿剂、3亿剂、10剂、20亿剂……在与新冠病毒鏖战中,这样的速度和质量是如何实现的?

时间回到一年前,2020年5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浙江疾控、科兴控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联合在《科学》杂志发表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并在杂志官网公布,分析来自中国、意大利、瑞士、英国、西班牙五个国家的11个毒株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免疫效果,一时间震惊中外。

“猪都不好运进城的时期,11个毒株怎么‘运进城’?”科兴控股董事长尹卫东半开玩笑地说,疫情初期社会运行按下“暂停键”,企业研发也遇到了难题。但令他欣慰的是,政府得知企业难处后,第一时间协调联防联控小组,从浙江杭州到北京,毒株运输一路“绿灯”。

“在科研成绩面前,各参与主体不会互相吃醋,而是齐心吃饺子。”作为北京市联防联控小组科技组组长,许强见证了疫苗研发全过程。

2020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确定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发布。而后,在京各科研力量快速行动,军事医学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生物、科兴中维……所有科研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计成本、日夜鏖战。

“在这场战役里,一个科学家能够攻关一个点,千万个科学家就能攻关千万个点。”许强说。

在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场代号为“克冠行动”的疫苗研发计划快速启动,并联推进以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为主的疫苗研制工作。

疫苗研发经费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在科兴中维疫苗研制最艰难的起步阶段,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应急机制,雪中送炭,一周内完成应急科研立项和经费下达,为企业开展疫苗研发提供了第一笔财政资助资金。

有了非典疫苗、甲型流感疫苗等临床研发的经验,尹卫东深知,对于新冠疫苗来讲,产业化与科研同等重要。为协助企业提前筹备生产保障,大兴区政府第一时间协调出7万平方米基地厂房,专门用于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并“特事特办”短时间内办理了各项开工手续。

回顾大兴基地建设历程,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经理宋世明表示,疫情期间科兴找不到施工队,政府暂停自己项目建设,让出施工队;疫情期间办不了手续,政府直接上门办公,2天办结迁址和营业执照变更,25天完成前期工程施工手续审批,100天建成疫苗生产基地……

“这是北京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说,北京举全市之力,各部门精准调度,全链条精心为疫苗研制“突击队”提供服务。

质量就是生命,疫苗尤其如此。2020年3月份,刚分装出第一批新冠疫苗,高强便主动接种第一针。当天,同批疫苗接种实验用恒河猴体内。4月份,研发费用吃紧,尹卫东拍着高强肩膀说,将公司账面现金全部投往研发。5月份,公司在海外多地开展Ⅲ期临床审批,面对国际临床试验的巨大风险,企业能承受吗?尹卫东向记者说:“完全能承受!”

“在国家面前,我们都是‘园丁’,如果我们‘倒下了’,会有更多人冲上去。”这就是北京疫苗研发工作者的群像,大是大非面前,责任永远先行于利益。

疫情袭来,北京市出台了加强新冠肺炎科技攻关的10条措施,组织动员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分批部署应急项目,布局了模式动物、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等一批关键技术平台,全力以赴为“阻击”疫情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撑。

各参与主体的齐心协力,让北京疫苗接种跑出“加速度”:1月1日起,北京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截至2021年7月29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667.18万剂次,累计接种1890.97万人,其中1787.2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全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接种率为96.49%,全程接种率91.78%。

最难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

抗击疫情离不开各部门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科技与科研工作的“硬核”支撑。在这场抗疫攻关战的另一条战线上,有这样一些科技企业、这样一群科学工作者依靠科技与智慧,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和产品开发等研究,争分夺秒、负重前行。

“人工智能节约出的时间,或许是生命的绿灯。”疫情期间患者人数剧增,影像科医生依靠传统方法肉眼读片不仅耗时,还很难保证病情筛查的准确性。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创新企业数坤科技紧贴临床需求,自主研发了一款能够以秒级完成精准定量分析的新冠肺炎AI+CT系统,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及疗效评估,有效节省了一线救援医生超负荷工作时间,也为患者抢夺了更宝贵的诊疗时间。

“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争分夺秒。”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对重点人群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检测试剂成为抗击疫情急需的应急物资之一。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组公布后,仅用约一周时间便研发出了检测试剂盒,最终获批上市。该试剂盒仅需90分钟左右便可出结果,可用于疑似病例的诊断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发挥一技之长,站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岗。”体温筛查是防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为应对春节后的返程复工潮,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测温和视频监控技术结合,仅用8天时间便研发出“双光源疫情检测设备”;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历经300多个小时攻坚开发出采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技术方案的AI测温系统……“我们希望竭尽所能用技术改变这场原本只靠血肉之躯的人防之战。”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付英波表示,智能测温系统实现了大人流非接触式精准测温,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体温异常者,筑牢了北京抗疫的安全防线。

5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正式通过紧急使用认证,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这是世卫组织批准的首个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认证,也是第一个获得世卫组织批准的非西方国家的新冠疫苗,堪称“国货之光”。

“国货之光”的背后,有这样一支“六人小队”,专门从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疫苗研发。他们昼夜不停,大年初一拿出灭活疫苗研制方案,大年初二做课题汇报,随后前往实验室做研发,一待就是两个月。“一件事、一群人、一直干”是这支队伍的最佳写照,回顾疫苗研发的全过程,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小队”队长王辉这样说。

为保证疫苗研制的安全性,“六人小队”需在负压环境程度更强的P3实验室里做研发。负压环境下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的损耗很大,“从实验室出来就像脚踩一团棉花,因为缺氧脑子反应也慢了。”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六室副主任梁宏阳说。穿脱防护服要花不少时间,大家就尽量少吃少喝;为了不耽误实验进度,犯了痛风就吃大量止疼药……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梁宏阳也好几次哽咽。

“我们是国民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在用自己的努力筑就一道道预防疾病的安全防线。”一场疫情攻坚战让梁宏阳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体会。

“最难的事、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是抗疫精神最好的诠释。在疫情至暗中,他们坚毅又明亮。

新型举国体制为科技战“疫”加足马力

科技战疫不是一个“线段工程”,它的经验、启示将成为方方面面的宝贵财富。抗疫需要科技的力量赋能,而科技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制度,打破传统思维,活用科技,要从科技要支持,通过科技促进改革,探索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

打科技抗疫攻坚战,不仅要吹响“冲锋号”,还要把急需的攻关项目张出榜,“揭榜挂帅”,调动优质资源组成科研攻关“特种部队”,为抗疫加足创新马力。

在近两年北京市举办的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中,科技抗疫“赛道”成为亮点,包括病毒检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定向服务疫情防控,调动了全社会科研力量的积极参与。

能够有效降低漏检率的新型冠状病毒精准核酸检测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机器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快速分类与鉴别诊断的生物传感技术……英雄不论出处,最具活力的“民间队”创新主体也加入了抗疫“整体战”,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抗疫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储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所面临技术问题的解决。

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已立项支持10批42项抗疫攻关项目,并加快推进创新产品投入一线应用。

强化成果转化和基础科研同等重要,扁担两头“责任重”。北京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积极推动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研究的中和抗体药物后期转化落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与百济神州公司共同推进药物的国际临床研究及规模化生产。

诊断试剂的研发,特别是产品研发后期“注册检验、临床试验与注册申报”三个环节,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为此,北京成立诊断试剂专班,迅速摸清研发掣肘环节,组织“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科技攻关技术平台”,将各主体串联,提高各方联动性和主动性,助推卓诚惠生的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有效缩短了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动物模型是认识疾病的第一关,也是攻克疾病的试金石。没有这个工具,疫情的科技攻关成果就只能埋没于实验室,无法应用于临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扛起这份重担,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240余天,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新冠病毒动物模型。动物模型的应用,揭示了病毒入侵受体、肺炎病理学以及免疫保护的规律,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这是对大家心理、意志、体力以及专业技能极大的考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刘江宁说,动物模型早成功一天,疫苗和药物就早成功一天。

一场疫情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强认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北京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思考。比如,发挥大数据、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作用;形成整体有效的科研攻关组织体系,让各主体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不打乱仗;强化基础科研实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等。

“新型举国体制不应该是应急性的,疫情一过就放弃了,而是需要持续推进,不断完善。”许强表示,要凝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力,进一步深化产政学研,集中协调配置资源。

针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接下来,北京将持续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培育布局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究,建立应对新冠病毒变异的快速分析评价技术体系,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更多技术储备。

大战“硝烟”仍在,北京仍在展现作为首都的城市精神与城市担当,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科技战“疫”背后的首善之力】“最终 #战胜疫情# ,关键要靠科技。”面对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形势越严峻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所在就是责任所在。战疫之中,北京市发挥“政产学研”紧密联动机制,全力推动科研攻关,坚持以科学精神显必胜之决心

这一年多以来,科研人员广泛“揭榜挂帅”。检测试剂研发、诊断试剂科技攻关平台、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平台、病毒载体平台等迅速启动,10个诊断试剂和设备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覆盖核酸、抗体、抗原等技术方法

北京市疫苗和中和抗体从技术创新到研制速度均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两项灭活疫苗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国内第一款附条件上市疫苗和紧急使用疫苗全部来自北京;全国获批临床的9个团队中和抗体项目,其中6个研发来自北京……

这一系列成绩是首都科研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的重大使命

来源:9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涂铭、盖博铭、林苗苗、陈旭

首都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

今年4月,科兴中维第三条原液生产线在北京大兴建成并正式投产,让疫苗年产能提升到20亿剂。20亿剂,意味着10亿人将获得保护。从0剂到100万剂,再到1亿剂、3亿剂、10剂、20亿剂……在与新冠病毒鏖战中,这样的速度和质量是如何实现的?

时间回到一年前,2020年5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浙江疾控、科兴控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联合在《科学》杂志发表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并在杂志官网公布,分析来自中国、意大利、瑞士、英国、西班牙五个国家的11个毒株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免疫效果,一时间震惊中外。

“猪都不好运进城的时期,11个毒株怎么‘运进城’?”科兴控股董事长尹卫东半开玩笑地说,疫情初期社会运行按下“暂停键”,企业研发也遇到了难题。但令他欣慰的是,政府得知企业难处后,第一时间协调联防联控小组,从浙江杭州到北京,毒株运输一路“绿灯”。

“在科研成绩面前,各参与主体不会互相吃醋,而是齐心吃饺子。”作为北京市联防联控小组科技组组长,许强见证了疫苗研发全过程。

2020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确定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发布。而后,在京各科研力量快速行动,军事医学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生物、科兴中维……所有科研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计成本、日夜鏖战。

“在这场战役里,一个科学家能够攻关一个点,千万个科学家就能攻关千万个点。”许强说。

在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场代号为“克冠行动”的疫苗研发计划快速启动,并联推进以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为主的疫苗研制工作。

疫苗研发经费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在科兴中维疫苗研制最艰难的起步阶段,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应急机制,雪中送炭,一周内完成应急科研立项和经费下达,为企业开展疫苗研发提供了第一笔财政资助资金。

有了非典疫苗、甲型流感疫苗等临床研发的经验,尹卫东深知,对于新冠疫苗来讲,产业化与科研同等重要。为协助企业提前筹备生产保障,大兴区政府第一时间协调出7万平方米基地厂房,专门用于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并“特事特办”短时间内办理了各项开工手续。

回顾大兴基地建设历程,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经理宋世明表示,疫情期间科兴找不到施工队,政府暂停自己项目建设,让出施工队;疫情期间办不了手续,政府直接上门办公,2天办结迁址和营业执照变更,25天完成前期工程施工手续审批,100天建成疫苗生产基地……

“这是北京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说,北京举全市之力,各部门精准调度,全链条精心为疫苗研制“突击队”提供服务。

质量就是生命,疫苗尤其如此。2020年3月份,刚分装出第一批新冠疫苗,高强便主动接种第一针。当天,同批疫苗接种实验用恒河猴体内。4月份,研发费用吃紧,尹卫东拍着高强肩膀说,将公司账面现金全部投往研发。5月份,公司在海外多地开展Ⅲ期临床审批,面对国际临床试验的巨大风险,企业能承受吗?尹卫东向记者说:“完全能承受!”

“在国家面前,我们都是‘园丁’,如果我们‘倒下了’,会有更多人冲上去。”这就是北京疫苗研发工作者的群像,大是大非面前,责任永远先行于利益。

疫情袭来,北京市出台了加强新冠肺炎科技攻关的10条措施,组织动员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分批部署应急项目,布局了模式动物、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等一批关键技术平台,全力以赴为“阻击”疫情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撑。

各参与主体的齐心协力,让北京疫苗接种跑出“加速度”:1月1日起,北京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截至2021年7月29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667.18万剂次,累计接种1890.97万人,其中1787.2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全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接种率为96.49%,全程接种率91.78%。

最难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

抗击疫情离不开各部门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科技与科研工作的“硬核”支撑。在这场抗疫攻关战的另一条战线上,有这样一些科技企业、这样一群科学工作者依靠科技与智慧,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和产品开发等研究,争分夺秒、负重前行。

“人工智能节约出的时间,或许是生命的绿灯。”疫情期间患者人数剧增,影像科医生依靠传统方法肉眼读片不仅耗时,还很难保证病情筛查的准确性。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创新企业数坤科技紧贴临床需求,自主研发了一款能够以秒级完成精准定量分析的新冠肺炎AI+CT系统,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及疗效评估,有效节省了一线救援医生超负荷工作时间,也为患者抢夺了更宝贵的诊疗时间。

“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争分夺秒。”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对重点人群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检测试剂成为抗击疫情急需的应急物资之一。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组公布后,仅用约一周时间便研发出了检测试剂盒,最终获批上市。该试剂盒仅需90分钟左右便可出结果,可用于疑似病例的诊断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发挥一技之长,站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岗。”体温筛查是防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为应对春节后的返程复工潮,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测温和视频监控技术结合,仅用8天时间便研发出“双光源疫情检测设备”;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历经300多个小时攻坚开发出采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技术方案的AI测温系统……“我们希望竭尽所能用技术改变这场原本只靠血肉之躯的人防之战。”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付英波表示,智能测温系统实现了大人流非接触式精准测温,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体温异常者,筑牢了北京抗疫的安全防线。

5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正式通过紧急使用认证,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这是世卫组织批准的首个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认证,也是第一个获得世卫组织批准的非西方国家的新冠疫苗,堪称“国货之光”。

“国货之光”的背后,有这样一支“六人小队”,专门从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疫苗研发。他们昼夜不停,大年初一拿出灭活疫苗研制方案,大年初二做课题汇报,随后前往实验室做研发,一待就是两个月。“一件事、一群人、一直干”是这支队伍的最佳写照,回顾疫苗研发的全过程,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小队”队长王辉这样说。

为保证疫苗研制的安全性,“六人小队”需在负压环境程度更强的P3实验室里做研发。负压环境下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的损耗很大,“从实验室出来就像脚踩一团棉花,因为缺氧脑子反应也慢了。”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六室副主任梁宏阳说。穿脱防护服要花不少时间,大家就尽量少吃少喝;为了不耽误实验进度,犯了痛风就吃大量止疼药……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梁宏阳也好几次哽咽。

“我们是国民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在用自己的努力筑就一道道预防疾病的安全防线。”一场疫情攻坚战让梁宏阳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体会。

“最难的事、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是抗疫精神最好的诠释。在疫情至暗中,他们坚毅又明亮。

新型举国体制为科技战“疫”加足马力

科技战疫不是一个“线段工程”,它的经验、启示将成为方方面面的宝贵财富。抗疫需要科技的力量赋能,而科技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制度,打破传统思维,活用科技,要从科技要支持,通过科技促进改革,探索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

打科技抗疫攻坚战,不仅要吹响“冲锋号”,还要把急需的攻关项目张出榜,“揭榜挂帅”,调动优质资源组成科研攻关“特种部队”,为抗疫加足创新马力。

在近两年北京市举办的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中,科技抗疫“赛道”成为亮点,包括病毒检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定向服务疫情防控,调动了全社会科研力量的积极参与。

能够有效降低漏检率的新型冠状病毒精准核酸检测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机器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快速分类与鉴别诊断的生物传感技术……英雄不论出处,最具活力的“民间队”创新主体也加入了抗疫“整体战”,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抗疫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储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所面临技术问题的解决。

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已立项支持10批42项抗疫攻关项目,并加快推进创新产品投入一线应用。

强化成果转化和基础科研同等重要,扁担两头“责任重”。北京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积极推动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研究的中和抗体药物后期转化落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与百济神州公司共同推进药物的国际临床研究及规模化生产。

诊断试剂的研发,特别是产品研发后期“注册检验、临床试验与注册申报”三个环节,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为此,北京成立诊断试剂专班,迅速摸清研发掣肘环节,组织“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科技攻关技术平台”,将各主体串联,提高各方联动性和主动性,助推卓诚惠生的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有效缩短了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动物模型是认识疾病的第一关,也是攻克疾病的试金石。没有这个工具,疫情的科技攻关成果就只能埋没于实验室,无法应用于临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扛起这份重担,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240余天,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新冠病毒动物模型。动物模型的应用,揭示了病毒入侵受体、肺炎病理学以及免疫保护的规律,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这是对大家心理、意志、体力以及专业技能极大的考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刘江宁说,动物模型早成功一天,疫苗和药物就早成功一天。

一场疫情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强认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北京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思考。比如,发挥大数据、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作用;形成整体有效的科研攻关组织体系,让各主体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不打乱仗;强化基础科研实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等。

“新型举国体制不应该是应急性的,疫情一过就放弃了,而是需要持续推进,不断完善。”许强表示,要凝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力,进一步深化产政学研,集中协调配置资源。

针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接下来,北京将持续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培育布局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究,建立应对新冠病毒变异的快速分析评价技术体系,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更多技术储备。

大战“硝烟”仍在,北京仍在展现作为首都的城市精神与城市担当,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新华网)

【今日茶书推荐】——《西双版纳州茶志》

编修按照州委、州政府对全州修志工作的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物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西双版纳茶叶事业从有史料依据可考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深入民间和各部门收集图片,对所收集的文字资料进行分类初编,对收集到的图片进行筛选初编,经过编辑人员的辛勤笔耕,一部体例完备,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史志终于付梓。编者在广泛收集资料、走访调查、查阅档案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复核实情况,分析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历史原貌进行如实编写。并邀请专家对志书的撰写进行指导和修改,以保证志书质量。
在志书编撰中,编者力图从框架设计、资料搜集、条目撰写及行文规范等方面,奋力实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使志书达到较高标准。由于涉及年代久远,编纂内容庞大,难免存在部分将被缺失或编撰人员的蔬漏之处,祈请读者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本志叙述及记录了西双版纳州各县茶业生长的地理环境及制茶工艺及历史以及留传于西双版纳的茶文化活动,同种记录了江内六大茶山及江外六大茶山的历史及现状。为读者深入了解西双版纳茶资源及贸易提供有益参考。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区位
一 位置
二 面积
三 沿革
第二节 地形地貌
第三节 气候
一 气温
二 光照
三 雨量
四 其他气候要素
第四节 土壤
一 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
二 古茶树、古茶园土壤类型及分布
第五节 植被
一 原生植被
二 次生植被
第六节 河流
一 澜沧江
二 补远江
三 南腊河
四 南阿河
五 流沙河
六 南果河
七 南览河
第二章 茶区
第一节 勐腊茶区
一 概况
二 茶树资源
三 茶业
第二节 勐海茶区
一 概况
二 茶树资源
三 茶业
第三节 景洪茶区
一 概况
二 茶树资源
三 茶业
第三章 茶树品种资源
第一节 国家审认定品种
一 勐海大叶茶
二 云抗10号
三 云14抗号
第二节 授权(申请)保护品种
一 云茶1号
二 紫娟
三 云茶普蕊
四 云茶香1号
五 云茶奇蕊
六 去茶银剑
第三节 省级审(认)定品种
一 长叶白毫
二 云抗系列
三 云选9号
四 73-8号
五 73-11
六 76-38号
七 佛香系列
八 云茶春韵
九 云茶春毫
第四节 云南州(市)级认定品种
一 73-6号
二 雪芽100号
三 中叶1号
第五节 新选品系
一 云抗系列
二 云选系列
三 大柳
四 大双黄
五 革质杨柳
六 早生黑叶
七 云茶6-5
八 73系列
九 76系列
第四章 古茶资源
第一节 古茶树
一 古茶树资源分布
二 代表性古茶树
第二节 江内茶山
一 倚邦茶山
二 易武茶山
三 攸乐茶山
四 莽枝茶山
五 革登茶山
六 蛮砖茶山
第三节 江外茶山
一 南糯山茶山
二 勐宋茶山
三 布朗茶山
四 巴达茶山
五 小勐宋茶山
六 南峤茶山
第四节 古茶园
一 班章古茶园
二 贺开古茶园
三 老曼峨古茶园
四 保塘古茶园
五 易武古茶园
六 倚邦古茶园
七 革登古茶园
八 基诺古茶园
九 基诺山亚诺古茶园
第五章 茶叶种植
第一节 植茶
一 植茶历史
二 茶树栽培
第二节 茶树植保
一 茶树病虫害
二 病虫害防治
第三节 茶园改造
一 老茶园更新改造
二 中低产茶园改造
三 生态茶园改造
第四节 种植规模及产量
第五节 农垦茶叶生产
一 茶园发展
二 品种
三 产量
第六章 茶叶加工
第一节 元宝茶
一 元宝茶加工
二 茶庄
第二节 初制茶
一 鲜叶采摘
二 晒青茶
三 烘青茶
四 红碎茶
第三节 精制茶
一 绿茶
二 工夫红茶
三 普洱茶
四 紧压茶
第四节 各特产品
一 普洱茶
二 红茶
三 绿茶
四 竹筒香茶
第五节 茶企
一 发展
二 茶企选介
第七章 茶叶经济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一 茶叶收购
二 茶叶内销
第二节 茶叶边贸
一 茶叶边销
二 边境小额贸易
第三节 茶叶外贸
一 茶马贸易
二 茶叶出口
第四节 茶叶产业经济
第八章 茶文化
第一节 茶马古道
一 六大茶山通向内地的茶马古道
二 易武至老挝茶马古道
三 易乌茶马道
四 易思、易乌茶马古道
第二节 茶山遗物
一 碑刻
二 碑匾
第三节 茶文
一 诗词
二 楹联
三 民歌
四 著作史料
五 报纸杂志
第四节 茶俗
一 傣族茶俗
二 哈尼族茶俗
三 布朗族茶俗
四 拉枯族茶俗
五 基诺族茶俗
六 彝族茶俗
七 瑶族茶俗
八 汉族茶俗
第五节 茶事活动
一 茶祖会
二 勐海茶王节
三 易武斗茶大赛
四 勐宋斗茶大赛
五 “浇喇辣琼•春之节”文化节
第六节 茶文化交流与宣传
一 学术交流
二 茶博览交易会
三 宣传活动
第七节 茶文化建设
一 易武茶马古镇
二 倚邦古镇
三 佛海古镇
四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
五 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馆
第九章 茶叶科技
第一节 省茶科所
第二节 茶树资源调查与资源保存圃的建立
一 茶树资源调查
二 种质资源保存圃的建立
第三节 茶树栽培研究
一 茶树良种选育
二 茶树栽培技术研究
三 茶树植保
第四节 茶叶加工科技
一 制茶工艺
二 茶叶加工技术研究
三 茶叶深加工 技术研究
第五节 科技推广
一 科技示范推广
二 科技交流合作
三 “八百双倍”工程
第六节 科研成果及著述
第七节 培训
一 茶农技术培训
二 职业技能培训
第十章 茶叶管理
第一节 行政机构
一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二 普洱府攸乐同知
三 普洱府思芧厅
四 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办公室
五 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办公室
第二节 社会团体
一 茶叶协会
二 茶叶学会
三 茶文化研究学会
四 勐海县茶叶商会
第三节 产业扶持
一 生产扶持
二 政策支持
第四节 产业管理
一 贡茶
二 生态茶认证
三 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四 执法检查
第五节 古茶资源保护
一 保护范围及对象
二 保护措施
三 古茶树资源建档
人物
一 人物传略
二 人物简介
三 个人荣誉录
附录
一 地方性法规
二 重要文件
三 文献辑录
四 单位荣誉录
五 其他
编纂始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8号的时候听妈妈说大宝已经四五天没吃饭了,它想吃,但嘴上应该是生了疮吃不下,正值初冬季节,我猜它最终死的很惨,不是饿死就是被冻死的。我曾经质问过她,虽然你不知道
  • 大多数人的爱情里面,两个人最开始都是因为新鲜感走到一起,最后也是因为所谓的新鲜感而分开。#超红治愈现场# #情感# #恋爱#赛季小结[交税]国庆后因为一些事就没
  • 秦时,樱花还只是皇宫内苑才有的花种,但在胤都却种满了全城。每年三月,各处樱花开得烂漫,幽香艳丽,花繁枝茂,满缀桃粉,映在红墙黑瓦之间,如女子含羞的脸颊,朵朵红晕
  • 【#济宁# 旧貌新颜,曲阜多措并举推动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今年以来,曲阜市住建局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有效化解物业领域矛盾纠纷,积极
  • (来源:紫牛新闻 编辑:韩梅 审核:文峰 发布:韩梅)珍珠金合欢 #11月你好# #北京生活图记# #热爱生活无需理由# #手机随拍# 金合欢是一种在澳洲土生土
  • 看完各种花絮,我成功的把我的眼泪逼回去了,被正片刀到的姐妹,来康康吧,很治愈哈哈哈哈哈哈。 看完各种花絮,我成功的把我的眼泪逼回去了,被正片刀到的姐妹,来
  • 大家记住,绿豆不要超过三分钟,这个是经验,就像我用橘红丸治疗慢性咽炎一样,只有大蜜丸有效,冲剂、水丸没有效果,我试过很多次的。一天之计在于晨,所以早餐营养要全面
  • 有史实,有故事,有文物,有图画,犹如一套“古人生活百科全书”让我们全方位了解古人生活的衣食住娱,也学着将日子过的优雅如诗。喝一盏清茶,我们会寻找宋式雅瓷相配;羡
  • 回首逝去的昨天,候鸟盘恒,山脉无应,惆怅了年华,悠悠了情愁,赋词轻盈咏叹,月光下把一阕清词化成一缕轻烟,任晚风拖进时光的隧道,然后对着夏夜的月光拨动琴弦,奏出生
  • 1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 生活的转机,其实就藏在你每一个想要变更好的念头里。如果你没有核心竞争力还天天想着发财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如果你没有价值没有人会
  • EQ纯原“头盔我只选石头岛,全副武装上岛做岛民”王嘉尔同款stone ISLAND冷帽“正确底衬贴布绣-82%羊毛含量”这个冬天温暖你的天灵盖冬天没有什么福利给
  • 】航班计划航司:东方航空机型:空客A320计划班期:每周一三五去~航班号:MU539宁波-香港2小时20分钟14:30-16:50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
  • 12 今儿做的抗原 阴性 我和我爸隔离在家 每次社区或者小区的人来跟我们说话都离得远远儿的34我爸这几天换着花样给我做饭吃 说他的目标是让我这几天胖两斤 3的可
  • 来到日本后和“网友”们有了更加真切的交流,感谢会里的组织,希望以后也有这种团建的机会~」「大家自发组织了本次活动,虽然入学好多年,很多小伙伴都是第一次见到,吹着
  • 要不说市一院是三甲呢,护士是真的漂亮,技术也老练,我谢过一群老人,转身时已经抽完了,萱萱依旧没哭,赢得了许多大人们的大拇指!七点赶到医院排号抽血,七点半发现排的
  • [舔屏][舔屏][舔屏]有人对我之前一直觉得宝格丽的东西比卡地亚的好看,这款钉子项链出来以后,印象直接飙升[求饶][求饶]满钻款,男女佩戴都非常合适,它属于中性
  • 25.我的喜怒哀乐都自由了! 26.能让人难过的,多半不是什么大事。 14.我与成长,至死方休。
  • 翻看微博的时候偶然看到“分手时经常会说的话”手一抖点了进去 一共六条 中了两条 我很想笑 笑我自己傻 每一段青涩不成熟的恋爱背后都有一串串泪珠和无限灰黑色的
  • 小林哥日志:第1791篇大多数的商业慢慢回归正轨,堂食也是陆陆续续地放开,物流还因为个别的原因非常的拥堵,零星的小区依然处于封控中,至少基本面临沂来讲是越来越好
  • 사랑하는 블링크!! 벌써 시간이 지나고 지나 6주년이라는 시간이 왔어요 처음 데뷔할 때 응원 와주신 팬분들을 보면서 아직 데뷔도 안 했는데 어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