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梨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㝹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 2020年4月15日

有大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心态,就能救度众生。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也知道别人的想法,这就叫“大智慧”。

菩萨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学什么法,不管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是意识在起作用。你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去做,你去做了;你认为“我要学佛,我能用学佛来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这个意识在你心中,那你就好好去做。万法唯识,所以不要被一些物质的东西所迷惑。很多人一生,这个东西好了,就把那个东西扔了;那个东西好了,过一段时间把这个东西扔了。这就是人“心猿意马”,人的心就像猿(猿就是猴子)。你看猿猴都是攀援型的,它就攀,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总是拿了这个、扔了那个,拿了那个、扔了这个。所以菩萨叫我们不要被人间的物质所迷惑,不要被环境所转。环境变了,你也转了,大家都这样,你也这样,那你就是完全被环境所控制。

一个人不管对什么事情,要懂得“菩萨触物斯照”,就是菩萨接触所有的事物,马上可以照见他的五蕴皆空,马上就能理解这件事情。“声闻怕境昧心”,也就是说声闻乘比较小根智的人,他不知道心法两空。实际上心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法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所以心法两空。

师父跟你们讲得再仔细点。心,想想看,到今天为止你从小想了多少事情,你想过的多少事情都是白想的,都是空想的,都是妄想的。我们小时候想了很多事情,“大起来我要成为……”——想过多少,全是空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物质,“我能够得到这个奖状就好了,我得到那个奖状就好了”,全部都是空的。所以心境——心和环境,实际上永远是对立的。因为你心中想着什么,环境不一定是顺着你的,所以心境对立。你想干什么,它不顺着你;你想做什么,它不能理解你。即使跟一个人接触,你想说服他,他就是不理解你。

对外环境,我们怎样克制自己因为心境对立之后所产生的恐惧、忧患、喜乐?我们对不理解的人会产生一种忿怒,有时候还会产生一种愚昧的心。因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一个做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找到怎样救度众生的要点,因为我们的心和环境成了对立面。

所以真正的空就是心法两空、心境两空,什么事情都要真的放下。佛法告诉我们“悟者日用无生,迷人现前隔佛”,意思就是开悟的人,他每天智慧,“日用无生”就是他每一天用智慧来生活,不会生出烦恼;没有智慧的人,天天烦恼缠扰着他。“迷人现前隔佛”什么意思?迷惑之人在菩萨面前也看不见菩萨,就是在佛法面前也不知道这是佛法,就像隔开佛一样。很多人明明找到了这么好的法门,找到了这么好的佛法,但是却不好好修,他就远离了佛法。

了知万法皆空,一切都是佛性的变现,当你知道这些,你的心却无罣碍,你的心才能破除心中的迷误和存物,这样,你的心中就会慢慢地无四相。能够远离四相,你就远离了障碍和罣碍,才能见到真佛——你心中本性当中的佛,才能慢慢地在修行中显现出来,才能用你人间的心修成和佛一样的境界,那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心佛合一”。

今天跟大家稍微讲得深一点,因为佛法要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佛法来解开心中的烦恼,你就开始进入般若智慧中。如果学了半天的佛,还是天天迷惑颠倒,想不开、道不明地忧伤,就是远离了般若智慧。

佛法中有禅定,要入禅定而心不散乱。禅定是什么?把思维集中在某一点上。你们看师父,我吃饭,我就很开心;我做一件事情,我就很开心,当时其他事情我都可以忘记。而我们现在的人修心,念经的时候想到要吃饭、睡觉;睡觉的时候,想我今天还没念经呢,总是散乱的心。一个真正解脱的修行者,他要明白,要觉醒——觉悟和醒过来。菩萨将我们人在人间的很多想法看作“睡觉”——没有觉悟,没有醒过来。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师父像一个闹钟,每天让你们早早地起来,叫你们好好地念经,在唤醒你们心中的佛性;希望你们变得越来越慈悲,越来越能够为别人想,不要整天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解脱不了,想着都是自己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增加禅定的能力。

怎样能够禅定呢?要专注精神方面的统一而不散乱,靠的是一种禅定心。这种禅定心在禅宗里怎么来的?首先要去除妄念,也就是要集中心中的力量。“我今天要开始念经了,我要开始禅定了,我要把所有其他的杂念全部忘掉,去除杂念,然后集中我的心力。”因为心中有力量,当你发出愿力,发出一种心力的时候,心识会转换成一种力量(心识就是心里的意识)。举个简单例子,你家里出事了,你心想“我今天求菩萨保佑,我用全部的心力来求菩萨,菩萨一定会保佑的”,你求的时候心力集中,意念非常集中,你心里的意识认为“佛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家里的人”,这时你的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你才能解脱世间的烦恼,你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圣果。很多人坐禅,说“我禅修,禅定”,没有力量,没有能力,坐在那里只能打瞌睡,“入定”了——入的那叫“昏沉大定”。一坐下来就要睡觉,很多人一念经就睡着了。当然有人问:“师父,我一念经就睡着了,好不好?”我说:“总比脑子杂念横飞好。”但是如果你能集中精力好好地念经,你的力量、心力就不会涣散。如果你心力集中,能够完全解脱世间的烦恼,就会引发内心的大能和智慧。一个人如果心力集中,坐在那里求一件事情,他的能量无限,那种智慧和巨大的能量体——正能量,全部都会出来。用现代话讲就是“专注力”。你们想想看,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够成功?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专注力,就不能成功。所以去除妄念靠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己的觉醒能力。佛教界说,如果能够去除妄念,能够有去除妄念的能力,而且能觉醒了,你就是佛教界讲的“定觉支”。人要定得下来才能有觉悟,禅定,禅坐得下来,才会有定力,才能有智慧。

作为一个学佛人,想要求自己能够做一个解脱的人,要学会觉醒,要增长内心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力。因为我们每天内心对着外缘都会受到刺激,今天感情受伤了,今天语言受伤了,今天别人的一个行为让内心受到了刺激,而让我们痛苦不堪、苦恼,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散乱和心识的丢失,因为妄念四起了。“他这么恨我,怎么办呢?我要反扑,我要对他进行正面的交锋还是在背后怎么搞他?”你的心就会散乱,就会引起苦恼,而且在思维中想去报复,想去做某一件事情,只要在你意识中成为一个焦点,你很快地就会心智丧失,因为害怕。

所以要懂得菩萨讲的“诸行无常”,我们做什么事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四大皆空。今天想了半天,做不到,那这事情是白想,你去想它干吗?想了之后只会在你八识田中增加烦恼和障碍。今天去做了,接下来会有报应,然后你又害怕,害怕之后最后还是没有。为什么?你被别人报了,冤冤相报,到最后结束了,还是以别人报应给你或者你报应给别人为解脱——这个解脱那是虚妄的。那是一种暂时的快乐,好像“我战胜他了”,实际上是一种人间的烦恼,当时的环境让你能够得到一种暂时的心里的舒缓。

世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上的,你所用的一切手法,在物质现象中,佛法就把它称为“色法”;如果在精神现象上,你恨别人、跟别人作争斗,其实这就是“心法”——都是留不住的,你的意念会留不住,你和别人的争斗也会逝去,别人对你好、对你不好都会失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是不永恒、不常住,因为所有的色法和心法都是性体本空的,都是空的。你心里想的是空的,物质上去做的,最后得到的也是空的,所以叫“四大皆空”。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你要懂得这些道理,不要再去执持世界上很多你本来就得不到的,而且是虚妄的东西。即使别人伤害你了,你去报复他,只会反弹给自己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让自己在红尘中、在烦恼滚烫的油煎中,再一次再一次地伤害你的心。要懂得虚妄不实的物质,就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采取任何的追忆、难舍、瞋恨、忌妒、放不下。菩萨让我们解脱,对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提早去担忧,给自己带来很多苦恼,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和忧愁?

学佛学到后来,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本性中第九意识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这件事情还能改善,我们就尽力去把它改善。对改善不了和已经发生的事物,要学会勇敢地用禅定去面对它,定住自己,“已经发生了,已经这样了,我不想再去纠缠,我不想再为这件事情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烦恼”。现代人“惟人自召”,别人骂你一句,回到家里想不通,他骂你的一句话,你回家可以拿这句话来想一百次,来伤害自己一百次,这就是愚痴。

菩萨叫我们要懂得坦然接受一些现实,对人间的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喜怒哀乐,没有激动,不要对任何事情产生激动的行为和思维,面对外缘给你任何的刺激都要如如不动,这样你就会不添加自己的烦恼。你一定要记住,因为这一切都会过去,烦恼会过去,法喜也会过去,任何人去纠结人间的欢喜、烦恼,他只会解脱无望,平添自己在人间更多的苦痛。

所以我们要面对外缘(外面的刺激),自己好好地用禅定,不起苦恼,慢慢地,而不是快速地反应。对任何一件事情,不要人家骂你一句,你马上骂回他;人家对你好,马上回报他;人家对你怎么样,马上就怎样——不要啊,你要如如不动,因为这些事情很快都会过去。你只要想好了应该一步、两步怎么做,你就产生了智慧,这在佛法界就称为“行舍觉支”。

>>>

 

        


   









#创作力计划# 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也。少以聦敏見稱,與信都劉焯閉戶讀書,十年不出。炫眸子精明,視日不眩,強記默識,莫與為儔。左畫方,右畫圓,口誦,目數,耳聽,五事同舉,無有遺失。
周武帝平齊,瀛州刺史宇文亢引為戶曹從事。後刺史李繪署禮曹從事,以吏幹知名。歲餘,奉敕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俄直門下省,以待顧問。又與諸術者修天文律曆,兼於內史省考定群言,內史令博陵李德林甚禮之。炫雖徧直三省,竟不得官,為縣司責其賦役。茲自陳於內史,內史送詣史部,吏部尚書韋世康問其所能。炫自為狀曰:「周禮、禮記、毛詩、尚書、公羊、左傳、孝經、論語孔、鄭、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雖義有精粗,並堪講授。周易、儀禮、穀梁,用功差少。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誦於心。天文律曆,窮覈微妙。至於公私文翰,未嘗假手。」吏部竟不詳試,然在朝知名之士十餘人,保明炫所陳不謬,於是除殿內將軍。
時牛弘奏請購求天下遺逸之書,炫遂偽造書百餘卷,題為連山易、魯史記等,錄上送官,取賞而去。後有人訟之,經赦免死,坐除名,歸于家,以教授為務。太子勇聞而召之,旣至京師,敕令事蜀王秀,遷延不往。蜀王大怒,枷送益州。旣而配為帳內,每使執杖為門衛。俄而釋之,典校書史。炫因擬屈原卜居,為筮塗以自寄。
及蜀王廢,與諸儒修定五禮,授旅騎尉。吏部尚書牛弘建議,以為禮諸侯絕傍期,大夫降一等。今之上柱國,雖不同古諸侯,比大夫可也。官在第二品,宜降傍親一等。議者多以為然。炫駁之曰:「古之仕者,宗一人而已,庶子不得進。由是先王重適,其宗子有分祿之義。族人與宗子雖疏遠,猶服縗三月,良由受其恩也。今之仕者,位以才升,不限適庶,與古旣異,何降之有。今之貴者,多忽近親,若或降之,民德之疏,自此始矣。」遂寢其事。
開皇二十年,廢國子四門及州縣學,唯置太學博士二人,學生七十二人。炫上表言學校不宜廢,情理甚切,高祖不納。開皇之末,國家殷盛,朝野皆以遼東為意。炫以為遼東不可伐,作撫夷論以諷焉,當時莫有悟者。及大業之季,三征不克,炫言方驗。
隋煬帝即位,牛弘引炫修律令。高祖之世,以刀筆吏類多小人,年久長姦,勢使然也。又以風俗陵遲,婦人無節。於是立格,州縣佐史,三年而代之,九品妻無得再醮。炫著論以為不可,弘竟從之。諸郡置學官,及流外給廩,皆發自於炫。弘嘗從容問炫曰:「案周禮士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於前,判官減則不濟,其故何也?」炫對曰:「古人委任責成,歲終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慮覆治,鍛鍊若其不密,萬里追證百年舊案,故諺云『老吏抱案死』。古今不同,若此之相懸也,事繁政弊,職此之由。」弘又問:「魏、齊之時,令史從容而已,今則不遑寧舍,其事何由?」炫對曰:「齊氏立州不過數十,三府行臺,遞相統領,文書行下,不過十條。今州三百,其繁一也。往者州唯置綱紀,郡置守丞,縣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迹,皆屬考功,其繁二也。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從容,其可得乎?」弘甚善其言而不能用。納言楊達舉炫博學有文章,射策高第,除太學博士。歲餘,以品卑去任,還至長平,奉敕追詣行在所。或言其無行,帝遂罷之,歸于河間。
于時群盜蜂起,穀食踊貴,經籍道息,教授不行。炫與妻子相去百里,聲問斷絕,鬱鬱不得志,乃自為贊曰:
通人司馬相如、揚子雲、馬季長、鄭康成等,皆自叙風徽,傳芳來葉。余豈敢仰均先達,貽笑從昆。徒以日迫桑榆,大命將近,故友飄零,門徒雨散,溘死朝露,埋魂朔野,親故莫照其心,後人不見其迹,殆及餘喘,薄言胸臆,貽及行邁,傳示州里,使夫將來俊哲知余鄙志耳。
余從綰髮以來,迄於白首,嬰孩為慈親所恕,棰楚未嘗加,從學為明師所矜,榎楚弗之及。暨乎敦叙邦族,交結等夷,重物輕身,先人後己。昔在幼弱,樂參長者,爰及耆艾,數接後生。學則服而不厭,誨則勞而不倦,幽情寡適,心事方違。內省生平,顧循終始,其大幸有四,其深恨有一。性本愚蔽,家業貧窶,為父兄所饒,廁縉紳之末,遂得博覽典誥,窺涉今古,小善著於丘園,虛名聞於邦國,其幸一也。隱顯人間,沈浮世俗,數忝徒勞之職,久執城旦之書,名不挂於白簡,事不染於丹筆,立身立行,慚恧實多,啟手啟足,庶幾可免,其幸二也。以此庸虛,屢動神眷,以此卑賤,每升天府,齊鑣驥騄,比翼鵷鴻,整緗素於鳳池,記言動於麟閣,參謁宰輔,造請群公,厚禮殊恩,增榮改價,其幸三也。晝漏方盡,大耋已嗟,退反初服,歸骸故里,玩文史以怡神,閱魚鳥以散慮,觀省野物,登臨園沼,緩步代車,無罪為貴,其幸四也。仰休明之盛世,慨道教之陵遲,蹈先儒之逸軌,傷群言之蕪穢,馳騖墳典,釐改僻謬,修撰始畢,圖事適成,天違人願,途不我與。世路未夷,學校盡廢,道不備於當時,業不傳於身後。銜恨泉壤,實在茲乎?其深恨一也。
時在郡城,糧餉斷絕,其門人多隨盜賊,哀炫窮乏,詣郡城下索炫,郡官乃出炫與之。炫為賊所將,過城下堡。未幾,賊為官軍所破,炫飢餓無所依,復投縣城。長吏意炫與賊相知,恐為後變,遂閉門不納。是時夜冰寒,因此凍餒而死,時年六十八。其後門人謚曰宣德先生。
炫性躁競,頗俳諧,多自矜伐,好輕侮當世,為執政所醜,由是官塗不遂。著論語述議十卷,春秋攻昧十卷,五經正名十二卷,孝經述議五卷,春秋述議四十卷,尚書述議二十卷,毛詩述議四十卷,注詩序一卷,筭術一卷,並行於世。
#千古回眸[超话]##历史那些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后也要友好相处哦♡(西明日香:他们也为我的生日送来了祝福 )太强了…!我们是12月5日登记的大货,去掉工厂放假的日子,大概得4月下旬才能交货[跪了][揣手]
  • 》[暖暖的]1、我们不是在斗气吗 你怎么跟别人好了2、真正的放下 是不再窥探对方的生活3、讲过去像是在卖惨 讲未来像是在白日做梦 讲现在又是当局者迷 迟迟无语
  • 十二星座里最容易出轨的三个星座,快来看看里面有没有你的第一名:双子座要说十二星座中最容易出轨的星座,那么多情善变的双子座绝对当仁不让,双子座的人兴趣广泛,喜好新
  • 来,跟我念,‘主人大人,景子给您准备了爱心蛋包饭~’”“…………本大爷在这还不是被你逼的(╯‵□′)╯︵┻━┻”源自/突发奇想给大爷穿了女仆装,帮他剃腿毛的时候
  • 11朱顶红已全部结果,12风毛菊即将开花,17在外面冻着的薰衣草有了花葶,18前年种的丹参顶上有了花序的雏形。13-16楸树好看但难找,终于在从怀柔回来的路上看
  • // 0 4 0 4 // 一些回忆杀... 因为疫情连出校都如同临时出逃放风的时候 真的很想念现场见的大家 想念去年四月 想念前年十二月 快快好起来认识的妻子
  • Politico采访的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该媒体,审查是 "广泛的",旨在确定该交易是否会使亚马逊在联网设备和零售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的优势。这些都
  • 不過客觀一點去看,星期六8點半時段一直都是播放《流行經典50年》而且《流行經典50年》也足足播映了4年之久,而收視來源都是一班年長觀眾,再睇《聲夢傳奇》雖說同樣
  • 有缘的在心里,无缘的随风去。有缘的在心里,无缘的随风去。
  • 倡导外省来(返)宁人员,抵宁后12小时内进行一次落地核酸检测,3天内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尽量居家,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或参加聚集性活动。在此提
  • 放‮本大‬身并不复杂:+人,+号,+设备,+钱,+班...新‮总手‬在寻找绝招,高‮只手‬是把一‮小件‬事做好,然‮放后‬大N倍。做一个‮目项‬赚到钱了,是从0
  • 情绪又跌入低谷,这是有爱人来的第八个中秋节,比起前面和爱人一起过或者爱人回去过的那七个中秋节,我觉得我和爱人在今天都过得不好,我们的心情可能略多略少都有些凄苦。
  • 书籍存档诡秘博物图鉴by绝世猫痞出版社:魅丽又集齐了一套喜欢的书的签名本,撒花~,喜欢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一个叫郑菲的角色,即使在正文中已去世,但是从主角的记忆中
  • 我愿意去相信我自己的身体,相信自己的心,愿意在场,愿意去体验,愿意去经历,愿意把自己变得更加丰盈,然后专注,然后放松,允许万事万物穿过自己,穿过我内心那些不断毁
  • 在这里,他们遇见了慵懒的士兵、严肃的包税人、挑剔的伯爵千金、胆小的少女、害怕鱿鱼的中队长……这些无意间来到居酒屋的客人,都被这里的美食所折服,忘记了生活中烦恼,
  • #转运# #情感# #异地恋超过3年你接受吗##王源[超话]##chopard萧邦品牌大使王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环球人物专栏王源说# ​​​环球人
  • 一次是对未来迷茫,一次是看了你写的高考信,一次是看了你的小视频(BV1Z24y1o7F1)。不过我有想好好前进,因为你和晟风期,我有了重新好好读书的念头。
  • 这是我在海瑞和榕榕身上捕捉到的不经意的爱,最近跟“八年”比较有缘,感谢你们又让我们见证了一场任岁月蹉跎,也决不止步于繁星之间的美好[爱心]#包头婚礼##三月鸟
  • 比方说当他和粒粒福一起站在无数闪光灯面前,对方笑着对他搓搓手指说道“哥v我50,等等下班请你吃Crazy Thurs/day。”他看着粒粒福,哪怕在记者面前,哪
  • 虽然那首歌唱的是girl your like peaches,但在实际的妆造和概念上他才是那个柔嫩多汁的,代表着欲望的桃子……说俗一点,纯欲风老婆狠狠拿捏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