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20句精华,值得你看!

《金刚经》: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最精华的20句 
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南怀瑾: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1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1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1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1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1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1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1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南怀瑾: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1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1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1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2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何为佛性?(1)

何为佛性呢?我们用觉性来说清楚,一位修行人不认识觉性,不把觉性了解透彻,听法会忘记的,听了又记不住。我们听闻佛法为什么记不住?

因为他不理解!我们一问:“你懂吗?”“我懂了。”“你跟我讲讲?”“我还是记不住。”证明还是不懂,只有懂得运用觉性,明白以后会运用的人就是悟了、明白了,指的就是悟道了,其实是很容易悟道。只是我们不用心听,虽然听了,下课以后就东想西想,就没有把听课的时候,这些重要的部分做为忆念。

01

—我们这里讲一段历史,达摩是在公元500多年之时来到我们此土的,他对我们佛教的贡献比较大,达摩的时代其实是公元后的500多年,那佛陀的时代是公元前的600多年。公元前的600多年加上公元后的500多年,那是多少年?佛历都1100多年之久,才有达摩祖师的。

按传承达摩是排在第28代祖,佛陀的弟子排在第一代的是迦叶,第二代是阿难,第三代末田地,第四代商那和修,第五代是优波掘,其实叫优波掘多,印度话是带尾音的,就像我们说parami就是波罗蜜,印度话不这么说,paramita,它是带尾音的,“波罗蜜多”。“多”就是个尾音,不含任何意思的,就是到彼岸,最圆满的彼岸已就是佛陀,就是波罗蜜多,要应用什么?要应用般若。达摩祖师当时有一段话,是他的弟子与达摩的侄子——异见王的对话。

这一段话他说了觉性的,我们听听这一段话,听了以后还是觉得语言很好,缜密性应当是不错,可是应当不一定能听懂,反而我们的《阿含经》才把它说清楚的,它说的是觉性,也就是说的觉性。当时这个异见王问了很多的比丘,问很多佛教教中的四众弟子,都没有办法回答他的疑惑,他就开始毁坏寺庙,赶出家人还俗,正好遇到了婆罗提。婆罗提是达摩的弟子,就来阻止,因此有了这一段对话,因为婆罗提与异见王对话完以后,异见王就觉悟了,从此就护持佛法,证明婆罗提的功德很大,这段对话很重要,是专门说觉性的。

异见王问:“什么是佛?只要你今天把什么是佛告诉我,我听明白就继续护持,不然继续毁坏。”他是这样的一个思想,什么是佛?何者为佛?

婆罗提回答:“见性是佛!”就指的觉性,就是本自的觉性就是见性,见性是佛。

异见王接着问婆罗提:“你说见性是佛,你见性了吗?”

婆罗提回答:“我见佛性。”觉性跟佛性他已经合在一起了,我见佛性,就是我已经见到佛性了。

异见王接着问:“性在何处呀?在什么地方?”

婆罗提回答:“性在作用!”性是在起作用的,是时时在起作用的。

异见王就说:“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到底是什么作用,我怎么不见呢?

婆罗提就回答:“王若作用,异见王假如说你都能起作用,都会用,那你何必问我,无有不是,处处都是。”意思就是说你异见王你不懂得用,体亦难现,它的力量就难以显现。证明就是说骑马找马,你本来就骑在马上,还要找马,骑牛找牛,你本身就有宝,你还要找宝,宝就在你身上,还要找宝,只是你不认识而已。

异见王接着问:“若当用时,几处出现?”他好像明白一点点了,意思就是说打你一拳你是觉知的,这就是觉性,放点盐到口里面,你就感觉到是咸的嘛。

他好像是明白这个道理了,是明白这个觉性是在当下,只是他没有体会过,他没有去冷静地认知过,不用去找的意思。他就明白了一点点。

异见王接着问:“假若当下起作用的时候,几处出现,在几处呀?”

婆罗提回答:“若出现时,当有其八”,就是有八处,八个地方在出现。

“在胎为身”,在胎的时候,一开始这个觉性就没离开过,在胎就是胎生,住胎这一段,哪怕是出胎,一般凡夫之人是混沌的。难道就没感觉吗?还是有感觉的,只是从当时到现在,我们都忘记掉了,觉性是时时,是暖识寿,那怕住胎、出生、深度睡眠都是在的,它从来就没离开过的,不用找,所以在胎为身叫胎生。

“处事为人”,我们跟人在沟通、协调,见面都说这是某某人,这是处事之道,就名为一个人,处事为人,这时候你时时都是我感觉的,我觉的是这样的,我觉的你会这么说,叫处事为人。这个人是错的,这个人是对的,我们这样去分辨叫处事为人。这人很坏,这人很善良,这人很孝顺,我们处事为人,这么来分辨的。

“在眼曰见”,在眼,我们看到的时候,说看到、看到,我看到了。你感觉如何?我感觉到了,他是一个人,我感觉它是一座山,都有觉性的,觉性都没离开过的,在眼的时候,曰见。

“在耳曰闻”,我听到了。

“在鼻辨香”,在鼻根的时候辨香。

“在口谈论”……你离不开觉性的,你离不开感知的。

“在手执捉”,执,就是手抓住了,抓取什么事物,抓取什么资具的意思,在手去拿、去执,手执火炬,就是拿的意思。捉,把它捉住的意思,在手执捉。

“在足奔跑”,我的脚很累,我的脚跑的很疼,在足的时候你就会注意,伸脚、提足、踏足都是有感觉的,在足是奔跑或者是行走,或者是在运奔(运行奔走)。

“所谓遍现俱该沙界”。遍,就是我们有时想的很开,心胸很开朗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就指的都很欢喜,欢喜的时候心很开朗,他的心很宽大、很广大,他的包容心、布施都可以,一旦他恨一个人就不可以。遍,心就指他的这个觉性遍现的时候,就具足了遍法界的意思,心宽的时候,只要觉性你了知的时候,你知道、你明白的时候,就可以原谅别人、包容别人,遍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度众生是无量的,,就叫我们的觉性,遍现的时候“俱该沙界”。

“收摄是在一微尘”。收摄时候、专注的时候就好像能够专注到小小的一个小范围,一微尘、一点上,收摄是在一微尘之中。认识者,清楚地如实知之,这个识者就知道是佛性了,佛性是无处不在,觉性是时时都在,它是不用修的。 https://t.cn/R2WxlG9

【六度集经讲记04】沙门普施翻江倒海斗龙神,勇夺海王宝珠

普施做了沙门后,周游列国,教化群生,经过一个大国。国家里有一户豪姓之家,知书明理。见到普施仪表堂堂,光辉耀丽,性情淡泊,像天上的金子一样清净,有圣者的仪表,就想:他一定会做世间大雄。就对普施说:“我有件事想告诉你,愿满足圣人的心意。我有个女儿,愿给你扫地,服侍你。”普施回答:“很好!等我回来就迎娶你女儿。”

即进路之海边,附载度海,上岸入山。到无人处,遥睹银城,宫殿明好。时有毒蛇,绕城七匝,体大百围,见普施来,仰然举首。

这样普施就上路了。到了海边,乘着船度过大海,上了海岸,入了海上的洲山。到了无人的地方,远远见到一座银城,宫殿相当地光明、庄严。当时有一条毒蛇绕着城市七圈,蛇的身体非常庞大,一百个人手拉手都围不过来。见到普施过来,就仰起头来,看着他。

普施念曰:斯含毒类,必有害心,吾当兴无盖之慈,以消彼毒也。夫凶即火也,慈即水也,以水灭火,何尝不灭?即坐兴慈定,愿令众生,早离八难,心去恶念,逢佛见法,与沙门会,得闻无上正真明道,心开垢灭,如吾所见也。

普施心想:这是有毒的含生,一定有害心。我应当兴起无盖障的慈心,来消除它的毒焰。凶是火,慈是水,以水灭火,决定可以灭掉的。于是普施入了慈心定,并发愿:愿众生早日远离八难,除去恶念,逢佛见法,遇到沙门僧,能得闻无上真正的菩提之道。由此心开意解,遣除内心的垢染,就像我所见的真谛之道一样。

兴斯慈定,蛇毒即灭,垂首而眠,普施登其首入城。

这样普施兴起慈定,蛇毒当即退灭。这个时候蛇变得很温顺,低着头,睡下去了。普施就踏着它的头进了城市。

城中有天神,睹普施来,欣豫而曰:久服圣德,今来翔兹,成吾本心也,愿留一时九十日。普施然许。

再说普施进了城后,有位天神远远见到普施过来,心怀喜悦地说:“我久仰圣者之德,今天来到此地,正好成全了我的心愿。愿留在这里九十日的时间,许我供养。”普施答应了。

天王即以政事委付近臣,身自供馔,朝夕肃怀,禀受诸佛非常、苦、空、非身之高行,济众之明法。

天王就以政事委托给近臣,亲自做饮食来供养普施,朝夕恭敬虔诚,禀受诸佛无常、苦、空、无我的出世法道、救济众生的觉悟之法。

时日养毕,普施进路,天王以明月真珠一枚送之,曰:以珠自随,明四十里,志愿发去,众宝满足。若后得佛,愿为弟子,亲侍圣侧。普施曰可,即复前行。

九十日的供养很快过去,普施要上路了。天王以明月珍珠一枚,送给普施,说:“这枚珠子是如意珠,随在身上能够照亮四十里范围,而且心里有所求,它都会满足,能够出现各种珍宝。将来您要做佛,愿我成为您的弟子,亲侍在您的旁边。”普施说:“可以。”随即继续上路。

睹黄金城,严饰踰银。又有毒蛇,围城十四匝,巨体倍前,举首数丈。普施复思弘慈之定,蛇毒即消,垂首而眠,登之入城。

再说普施继续前行,又见远方有一座黄金城市,比银城还要庄严美丽。又有一条巨大的毒蛇,围绕城池十四圈,身体比上面那条蛇还要庞大,举起数丈高的头看着普施。

普施想:这是一个更毒的家伙。又想:以大慈定能够息灭蛇毒。在普施入定加持之下,蛇毒果然消灭,巨蛇变得非常温顺,当下就睡着。普施直接踩着它的头进了城市。

中有天人,睹普施欢喜曰:久服灵耀,翔兹甚善,愿留二时百八十日,吾愿尽养,惟留威神。即然许之,留为说法无上明行。

再说普施登蛇首入城后,城里有个天人,看到了普施,非常欢喜地说:“久仰光明圣者,竟然来到此地。愿留两时一百八十日,我愿尽心供养您,唯愿具威神的大人留住此地。”普施当即答应,就留下来给这位天王宣说无上菩提之道的法行。

讫即辞退,天人复以神珠一枚送之,明耀八十里,志之所愿,众宝满其里数。若子得道,愿为弟子,神足无上。受其神珠,即复进路。

再说,一百八十天的供养终于过去了,天王以一枚神珠作为奉送的礼物。这枚珠子特别奇异,光明能照耀八十里,随着心中的所求而流现众宝,所流出的众宝能铺满八十里的区域。天王有愿说:“如果您得道,愿成为您神足第一的弟子。”普施接受了他的神珠,即便上路。

睹瑠璃城,光耀踰前。又有毒蛇,巨躯甚大,绕城二十一匝,仰首瞋目,当彼城门。复坐深思普慈之定,誓济众生,毒歇垂首,登之而入。

接着普施继续上路,只见远方有一座瑠璃城,十分地光明、庄严,超过了前面的城市。又见到一条毒蛇,极其庞大的身躯,绕着城市二十一圈。仰着头,瞪着凶凶的眼睛,挡在城门口,没办法进去。普施坐下来深思:这个毒家伙又要用慈心定来降伏。并且发誓要以此救济一切众生。当普施入在慈心定里加持的时候,蛇自然被感化,它的毒歇下来了以后,很温顺地垂着眼睛,这回再也不凶凶地看了,乖乖地躺在那里让普施进去。普施踩着蛇头就进了城市。

城中天人,喜辞犹前:请留三时,愿供所志。期竟辞退,又送神珠一枚,明耀百六十里。珠之所在,众宝寻从,满其明内,在志所欲,无求不获。子若得无上正真觉道者,吾愿为弟子,有最明之智。曰:必获尔愿。

在这城里有个天王,他也远远地见到了普施,还是一样地欢喜,然后像前一样致辞:“愿您留在这里三时供养,满足我的所愿。”普施同样地留下来了,给他宣说诸佛经法。

一晃三时漫长的时间过去了,普施就告辞离去。天王依依不舍,又奉送普施一枚如意明珠。这个珠子好神奇,光明能照到一百六十里的范围,凡是珠子所在,都能应人心祈求,很快就流现众宝,在光明照耀的范围里充满了宝贝,随人的愿望所求,无不获得。而且天王这样说:“假使您得到了无上的正真菩提之道的话,我愿成为您的弟子,智慧第一,能够明了地照见一切所知法的体性。”普施说:“你的愿望一定会满足。”

普施得珠,曰:斯足以济众生之困乏。返其旧居。

普施得了三颗宝珠说:“这足以救济众生的困乏了。”于是起程准备返乡。

海诸龙神佥会议曰:吾等巨海,惟斯三珠,为吾荣华。道士悉得,吾等何荣?宁都亡诸宝,不失斯珠。

海中的龙神们集会说:“我们大海只有这三颗宝珠,是我们的荣耀。现在全被道士得到,我们有何荣耀?宁可丧失所有的财宝,也不能失掉这三颗宝珠。”

海神化为凡人,当普施前立,曰:吾闻仁者获世上宝,可得观乎?即以示之。神搏其首,即取其珠。

海神化成凡人,站在普施面前说:“听说仁者得到了世上罕见的宝物,能给我看看吗?”普施随即就展示给他看。没想到海神突然之间用手打普施的头,抢走了宝珠。

普施惟曰:吾历险阻,经跨巨海,乃获斯宝,欲以拯济众生困乏,反为斯神所见夺乎?

普施心想:我经历险阻,跨越大海,才获得这宝珠,想以此拯济群生的困乏,难道就这样反而要被这些海神夺走吗?

曰:尔还吾珠,不者吾竭尔海。海神答曰:尔言何虚。斯之巨海,深广难测,孰能尽之?天日可殒,巨风可却,海之难竭,犹空难毁也。

普施说:“你还我的宝珠,不然我就竭尽你的大海。”海神回答:“你说的话何等虚假!大海深广难测,哪里能舀尽?太阳可以陨落,大风可以退却,海之难以竭尽,就像虚空难以毁伤一样。”

普施曰:昔吾定光佛前,愿得道力,反覆众海,指擢须弥,震摇天地,又移诸剎,佛从吾志,与吾愿。吾今得之,今尔鬼物丝发之邪力,焉能遏吾正真之势乎?

普施以大无畏的精神这样说到:“从前我在定光佛前愿意得无上道力,能翻江倒海,拔出须弥,震动天地,又能移诸刹土于他方,佛印许我的志愿,给予我授记。我现在已经成满大愿,你这些鬼东西丝毫的邪力焉能遏制我正真无上菩提的大愿?”

即说经曰:吾自无数劫来,饮母乳湩,啼哭之泪,身死血流,海所不受。恩爱难绝,生死难止,吾尚欲绝恩爱之本,止生死之神,今世抒之不尽,世世抒之。即止住,并两足,瓢抒海水,投铁围外。

然后普施宣说经法:“我从无始劫以来,喝的母乳、啼哭的泪水、身体死伤流下的鲜血,多到连大海都无法容受。像这样恩爱难以断绝,生死难以息止,我尚且发大愿要绝断恩爱之本、止息生死之流,对于你的大海我今生不能够舀尽,来世还要继续舀,生生世世相续不断,一直到舀干为止,终不放弃。”当时普施就站在那里,并好两脚,拿瓢舀海水,投到铁围山外。

有天名遍净,遥闻之,深自惟曰:昔吾于定光佛前,闻斯人获其志愿,必为世尊,度吾众生。天即时下,助其抒水,十分去八。

有一个叫做遍净的天人,从远处听到普施宣说经法,自己深自思惟:从前我在定光佛前曾听闻此人定会成满大愿,成为世尊,度我等众生,原来就是这位菩萨。天人当即下来,帮助他舀水,那么大的大海洋已经舀掉十分之八的水,很快就要见到海底了。

海神悔怖曰:斯何人哉?而有无极之灵乎?斯水尽矣,吾居坏也。即出众宝,空其诸藏,以与普施。

海神这时后悔恐怖地说:“这是什么人呀?有无限的能力、神灵,竟然把海水都快舀尽了。我们的居所就是大海,如果海水被舀干,我们就没有住处了。”面临这样的生存危机,他们就赶紧拿出海中的众宝,空掉了库藏,来奉献给普施。

普施不受,曰:惟欲得吾珠耳。诸神即还其珠,普施返其水,旋其本土。

普施不接受,说:“这些我不要,我只想要我的宝珠。”诸神就归还了宝珠。普施也把舀出来的海水还给了他们,之后就很快回到了故乡。

寻路布施,所过之国,国无贫民。处处诸王,无不改操,以五戒十善,为国之政,开狱大赦,润逮众生。遂至得佛。

再说普施得了如意珠之后,沿路布施,令所经过的每一个国土都没有贫民。也就是他做了一个最大的扶贫工作,使得人人都富足安逸。处处诸王都改变了操守,以五戒十善作为国家的善政,而且大赦囚犯,利益群生。普施由于这样的菩萨行,而得以成佛。

佛告诸沙门:普施者,是我身。时父者,即白净王是。母者,即吾母舍妙是。时道士女者,今俱夷是。时银城中天者,现今阿难是。金城中天者,目犍连是。瑠璃城中天者,舍利弗是。菩萨累劫,勤行四恩,誓愿求佛,拯济众生。

佛告诉诸沙门:普施是我的前身;那时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当时的道士女,是现在的耶输陀罗;当时银城中的天王,是现今的阿难;金城中的天王,是目犍连;瑠璃城中的天王,是舍利弗。菩萨累劫勤行慈悲喜舍,誓愿求佛,拯济众生。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持布施行的壮举如此。https://t.cn/A6IEGZ0p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绘本更多的是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和对视觉的冲击,我想让每一本都可以发挥它更大的作用。#绘本超人大挑战##绘本时光计划##绘本推荐##绘本分享##绘本[超话]##
  • 1️⃣今年很流行的套袖上衣2️⃣辣妹出街3️⃣贴假睫毛啦4️⃣看到好看的餐具都走不动路5️⃣来吃米喜鱼啦 左上角那个豆腐很好吃6️⃣水泥色的水果捞哈哈哈7️⃣前
  • 对我们个人而言,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只需要吃透“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民可近,不可下”民众虽然卑微却不可轻视,水
  • “就是好奇,想着来北京了得打卡一下特色美食,但豆汁儿这个味道真接受不了。让我们一起怀抱梦想在新的起点扬帆启航吧~[你好]#开学季#【十个游客九个喝不完 #老北京
  • 蹭车成功[打call]感谢大哥[苦涩]all in all,虽然还是社恐,参加了一个没有很熟的人的event,但一切的social程度都恰到好处,氛围也超棒,吃
  •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真的破产了,我们的手机信号会变得如何?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三大运营商为什么永远不会破产。
  • 我呢今天加了一天班虽然累,还是没有你辛苦[抱一抱],刚刚在看你的奔跑吧黄河篇之兰州,回忆了一下你我的缘分初始。#白鹿[超话]# #逐月主演##白鹿宁安如梦# @
  • 他作为NBA历史上宣传最狠的新秀进入了这个联盟,因为受到了社交媒体和过去几年中他所接受的曝光的影响,他的宣传甚至比勒布朗-詹姆斯还要夸张。但在将他视为NBA的救
  • 水饭店村“靓丽小菊”转换成“博望梨小菊”后,不但每天销售黄金梨400多单,而且粉丝量迅速增长。(李善喜 逯光明)家中止咳小妙方 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快快收藏起
  • #音乐剧如果# repo一篇无关质量,全是情绪的repo,太爱了为了郭亢老婆来二刷,还是哭到崩,我是怎么做到每次看如果都双be的啊(不知道这轮是不是改了只有be
  • 解决方案 填充鼻基底,使鼻唇角的角度尽量呈现比较理想的90°,就可以弱化嘴凸的问题。要注意的是,这个部位不仅面积小、皮肤特别薄,而且都处在表情区,对脂肪填充的
  • 因为犬主理应了解阿拉斯加犬具有攻击人的一面,却没有采取应有的防范措施(最基本要求是拴狗链、给狗戴嘴套)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人都有犯神经的时候,狗一旦受到惊吓刺激
  • 就连对爱情的追求也与水脱不了干系,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们祖先的那点浪漫情怀总是显得柔情似水。村中的水边民宿,颇有“溯游从之,宛在水
  •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本届智博会更加强化市场导向,为市内“链主”企业“延链扩链”提供服务,共签约B2B项目13个,正式合同额311.2亿元,
  • 培训会上,马晓熹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新闻工作经验,以《我的“中国芯”》为例,详细介绍了新闻线索挖掘、新闻选题、新闻价值提升、加工编辑全过程。来自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代
  • 为什么快递送小礼物中奖容易让人上当受骗现在快递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家客服送来的福利作为‘小礼物’以赠送日常生活用品为由,容易让人丧失警惕性,也不
  • 以下为核心干货:梅赛德斯-奔驰CLA级概念车全球首发作为梅赛德斯-奔驰全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的前瞻性力作,接近量产状态的CLA级概念车,提前揭秘了MMA平
  • ”“当时的我还不知道,多年后我不仅会爱上这个女孩,还会和她组成家庭,相伴一生。焦虑难过,或是悲伤痛苦,这些都没关系,因为没有什么会永恒,痛苦终将消退,快乐终将到
  • 为了求官,他攻的是“时尚之学”也就是明清科举制度用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等;为了保官,他不惜出卖了自己的恩人之女甄英莲;在贾府被査抄时,因为怕别人说他回护,还狠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