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 2020年4月15日

有大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心态,就能救度众生。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也知道别人的想法,这就叫“大智慧”。

菩萨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学什么法,不管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是意识在起作用。你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去做,你去做了;你认为“我要学佛,我能用学佛来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这个意识在你心中,那你就好好去做。万法唯识,所以不要被一些物质的东西所迷惑。很多人一生,这个东西好了,就把那个东西扔了;那个东西好了,过一段时间把这个东西扔了。这就是人“心猿意马”,人的心就像猿(猿就是猴子)。你看猿猴都是攀援型的,它就攀,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总是拿了这个、扔了那个,拿了那个、扔了这个。所以菩萨叫我们不要被人间的物质所迷惑,不要被环境所转。环境变了,你也转了,大家都这样,你也这样,那你就是完全被环境所控制。

一个人不管对什么事情,要懂得“菩萨触物斯照”,就是菩萨接触所有的事物,马上可以照见他的五蕴皆空,马上就能理解这件事情。“声闻怕境昧心”,也就是说声闻乘比较小根智的人,他不知道心法两空。实际上心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法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所以心法两空。

师父跟你们讲得再仔细点。心,想想看,到今天为止你从小想了多少事情,你想过的多少事情都是白想的,都是空想的,都是妄想的。我们小时候想了很多事情,“大起来我要成为……”——想过多少,全是空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物质,“我能够得到这个奖状就好了,我得到那个奖状就好了”,全部都是空的。所以心境——心和环境,实际上永远是对立的。因为你心中想着什么,环境不一定是顺着你的,所以心境对立。你想干什么,它不顺着你;你想做什么,它不能理解你。即使跟一个人接触,你想说服他,他就是不理解你。

对外环境,我们怎样克制自己因为心境对立之后所产生的恐惧、忧患、喜乐?我们对不理解的人会产生一种忿怒,有时候还会产生一种愚昧的心。因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一个做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找到怎样救度众生的要点,因为我们的心和环境成了对立面。

所以真正的空就是心法两空、心境两空,什么事情都要真的放下。佛法告诉我们“悟者日用无生,迷人现前隔佛”,意思就是开悟的人,他每天智慧,“日用无生”就是他每一天用智慧来生活,不会生出烦恼;没有智慧的人,天天烦恼缠扰着他。“迷人现前隔佛”什么意思?迷惑之人在菩萨面前也看不见菩萨,就是在佛法面前也不知道这是佛法,就像隔开佛一样。很多人明明找到了这么好的法门,找到了这么好的佛法,但是却不好好修,他就远离了佛法。

了知万法皆空,一切都是佛性的变现,当你知道这些,你的心却无罣碍,你的心才能破除心中的迷误和存物,这样,你的心中就会慢慢地无四相。能够远离四相,你就远离了障碍和罣碍,才能见到真佛——你心中本性当中的佛,才能慢慢地在修行中显现出来,才能用你人间的心修成和佛一样的境界,那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心佛合一”。

今天跟大家稍微讲得深一点,因为佛法要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佛法来解开心中的烦恼,你就开始进入般若智慧中。如果学了半天的佛,还是天天迷惑颠倒,想不开、道不明地忧伤,就是远离了般若智慧。

佛法中有禅定,要入禅定而心不散乱。禅定是什么?把思维集中在某一点上。你们看师父,我吃饭,我就很开心;我做一件事情,我就很开心,当时其他事情我都可以忘记。而我们现在的人修心,念经的时候想到要吃饭、睡觉;睡觉的时候,想我今天还没念经呢,总是散乱的心。一个真正解脱的修行者,他要明白,要觉醒——觉悟和醒过来。菩萨将我们人在人间的很多想法看作“睡觉”——没有觉悟,没有醒过来。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师父像一个闹钟,每天让你们早早地起来,叫你们好好地念经,在唤醒你们心中的佛性;希望你们变得越来越慈悲,越来越能够为别人想,不要整天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解脱不了,想着都是自己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增加禅定的能力。

怎样能够禅定呢?要专注精神方面的统一而不散乱,靠的是一种禅定心。这种禅定心在禅宗里怎么来的?首先要去除妄念,也就是要集中心中的力量。“我今天要开始念经了,我要开始禅定了,我要把所有其他的杂念全部忘掉,去除杂念,然后集中我的心力。”因为心中有力量,当你发出愿力,发出一种心力的时候,心识会转换成一种力量(心识就是心里的意识)。举个简单例子,你家里出事了,你心想“我今天求菩萨保佑,我用全部的心力来求菩萨,菩萨一定会保佑的”,你求的时候心力集中,意念非常集中,你心里的意识认为“佛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家里的人”,这时你的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你才能解脱世间的烦恼,你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圣果。很多人坐禅,说“我禅修,禅定”,没有力量,没有能力,坐在那里只能打瞌睡,“入定”了——入的那叫“昏沉大定”。一坐下来就要睡觉,很多人一念经就睡着了。当然有人问:“师父,我一念经就睡着了,好不好?”我说:“总比脑子杂念横飞好。”但是如果你能集中精力好好地念经,你的力量、心力就不会涣散。如果你心力集中,能够完全解脱世间的烦恼,就会引发内心的大能和智慧。一个人如果心力集中,坐在那里求一件事情,他的能量无限,那种智慧和巨大的能量体——正能量,全部都会出来。用现代话讲就是“专注力”。你们想想看,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够成功?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专注力,就不能成功。所以去除妄念靠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己的觉醒能力。佛教界说,如果能够去除妄念,能够有去除妄念的能力,而且能觉醒了,你就是佛教界讲的“定觉支”。人要定得下来才能有觉悟,禅定,禅坐得下来,才会有定力,才能有智慧。

作为一个学佛人,想要求自己能够做一个解脱的人,要学会觉醒,要增长内心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力。因为我们每天内心对着外缘都会受到刺激,今天感情受伤了,今天语言受伤了,今天别人的一个行为让内心受到了刺激,而让我们痛苦不堪、苦恼,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散乱和心识的丢失,因为妄念四起了。“他这么恨我,怎么办呢?我要反扑,我要对他进行正面的交锋还是在背后怎么搞他?”你的心就会散乱,就会引起苦恼,而且在思维中想去报复,想去做某一件事情,只要在你意识中成为一个焦点,你很快地就会心智丧失,因为害怕。

所以要懂得菩萨讲的“诸行无常”,我们做什么事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四大皆空。今天想了半天,做不到,那这事情是白想,你去想它干吗?想了之后只会在你八识田中增加烦恼和障碍。今天去做了,接下来会有报应,然后你又害怕,害怕之后最后还是没有。为什么?你被别人报了,冤冤相报,到最后结束了,还是以别人报应给你或者你报应给别人为解脱——这个解脱那是虚妄的。那是一种暂时的快乐,好像“我战胜他了”,实际上是一种人间的烦恼,当时的环境让你能够得到一种暂时的心里的舒缓。

世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上的,你所用的一切手法,在物质现象中,佛法就把它称为“色法”;如果在精神现象上,你恨别人、跟别人作争斗,其实这就是“心法”——都是留不住的,你的意念会留不住,你和别人的争斗也会逝去,别人对你好、对你不好都会失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是不永恒、不常住,因为所有的色法和心法都是性体本空的,都是空的。你心里想的是空的,物质上去做的,最后得到的也是空的,所以叫“四大皆空”。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你要懂得这些道理,不要再去执持世界上很多你本来就得不到的,而且是虚妄的东西。即使别人伤害你了,你去报复他,只会反弹给自己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让自己在红尘中、在烦恼滚烫的油煎中,再一次再一次地伤害你的心。要懂得虚妄不实的物质,就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采取任何的追忆、难舍、瞋恨、忌妒、放不下。菩萨让我们解脱,对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提早去担忧,给自己带来很多苦恼,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和忧愁?

学佛学到后来,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本性中第九意识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这件事情还能改善,我们就尽力去把它改善。对改善不了和已经发生的事物,要学会勇敢地用禅定去面对它,定住自己,“已经发生了,已经这样了,我不想再去纠缠,我不想再为这件事情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烦恼”。现代人“惟人自召”,别人骂你一句,回到家里想不通,他骂你的一句话,你回家可以拿这句话来想一百次,来伤害自己一百次,这就是愚痴。

菩萨叫我们要懂得坦然接受一些现实,对人间的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喜怒哀乐,没有激动,不要对任何事情产生激动的行为和思维,面对外缘给你任何的刺激都要如如不动,这样你就会不添加自己的烦恼。你一定要记住,因为这一切都会过去,烦恼会过去,法喜也会过去,任何人去纠结人间的欢喜、烦恼,他只会解脱无望,平添自己在人间更多的苦痛。

所以我们要面对外缘(外面的刺激),自己好好地用禅定,不起苦恼,慢慢地,而不是快速地反应。对任何一件事情,不要人家骂你一句,你马上骂回他;人家对你好,马上回报他;人家对你怎么样,马上就怎样——不要啊,你要如如不动,因为这些事情很快都会过去。你只要想好了应该一步、两步怎么做,你就产生了智慧,这在佛法界就称为“行舍觉支”。

>>>

 

        


   









#华严经# :觉林大菩萨仰承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遍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 的境界。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人的心好像画师一样,想画画的时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纸上画什么,如何来配合青黄赤白黑诸彩色,这是依他起性,依一张白纸和种种彩色,绘出依他起性的画。虚妄取异相,这是遍计执性。怎样画,画些什么,其实画什么都是虚妄不实的。大种无差别,这是圆成实性,根本没有什么分别。

这位画师想画山水或画人物,或画花卉或画飞禽走兽昆虫鱼虾等的异相,可是这张白纸没有什么分别,而是所用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所以画出的画也不一样。

这种大种譬如真如,众生的形形色色、颠颠倒倒,没有离开常住真心。也就是没有离开如来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在这里有真空妙有。众生就是颠倒相,不应做而做,应做而不做;不应取而取,应取而不取;不应说而说,应说而不说。

好像天降冰雹,粒粒是明体,愚痴的人认为是珍珠,见它玲珑可爱,乃捡起很多粒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这是不应取而取的过失。后来这个愚痴人遇到真的珍珠,他又想:这是冰雹,会融化成水,不可取之。这是应取而不取的道理。众生就是这样的颠倒,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起惑造业受报,轮转不已。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在纸上本来是没有彩色,或者用多一种彩色或者用少一种彩色,所画出来的画就有彩色了,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

在真如自性中本来什么也没有是空白的,可是依真生出妄来。本来在“真”里没有“妄”,所谓真不起妄,所以才说色中无大种,这个妄不能生真。越画这个彩色越不同,把本来的白纸遮盖住了。

好像从真如生出无明,无明生出烦恼,贪瞋痴都现出来了。画这画虽然说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可是这个色也没有离开这个大种。也就是说离开这个大种,也就是说离开真也没有妄。若是离开大种离开真如自性,一切的一切烦恼无明都没有了。

这是我们真心现出一种妄想,可是妄想中不会现出真心,妄想也没有离开真心。

这好像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样的道理。兹举出譬如来说明“真如”的道理,所以才说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不是离开真如自性而有烦恼及妄想。

妄想是依真起妄,可是妄不现真,因为有了妄,真也不现。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在心中本来没有什么彩画,了不可得,虽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画,可是在彩画中也找不出心来。心画还不能离开,如果离开心,就画不出画;离开画,也没有画画的心。所以不能离开心,另外有个彩画,画彩画是用心来画的,虽然用心画的,但是在画上并没有心。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画画的心,常无所住,画了无量无边那样多的画,想不起来究竟画了多少画。在大种中示现一切彩色,每张画与每张画互不相知,互不相识。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好像善于画画的画师,当他在画画的时候只知道一个轮廓,究竟画什么也不详知,不过随缘应画而已,由心想画而画。一切诸法性也像画画的心一样。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人的“心”,好像工画师能画出一切世间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能画出来。色受想行识五蕴,也都从心所生,如同画画,先生出五蕴的色法,以后种种法都生出来,所以说,无法而不造。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这个生灭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这是妄心,由妄心而起惑、造业、受报。本来什么烦恼都没有,因为一念之妄,以妄逐妄,互相追逐,离真越逐越远。若能回来,就能反迷归觉,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家乡。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首偈颂是说众生的心是重重无尽的,佛才说重重无尽的法。好像心和佛是这样,好像佛和众生也是这样。应该知道佛和自己的生灭心,体性都是无穷无尽的。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假设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这样,能普遍造出一切世间的境界。若能在俗谛中找到真谛,在妄上找到真,返本还原,这个人就能见到佛,而明了佛的真实体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来藏性。这个心,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间,所以才说,心不住于身。身是有形相,心是无形相,遍一切处。

也就是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的道理,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说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一样的意思。人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又可以说:冰不住于水,水不住于冰,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变成冰,由冰能变成水。所以说真中有妄,妄不现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会现出真心。所以才说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种种佛事。这是事理无碍圆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假设有人想要明了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应该观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实观,唯心识观。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来的。

——宣化上人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

大慧宗杲禅师开示观心

大慧宗杲禅师在答李郎中说:“欲妙喜因书指示径要处,只这求指示径要底一念,早是刺头入胶盆了也,不可更向雪上加霜。虽然有问不可无答,请左右,都将平昔或自看经教话头、或因人举觉指示得滋味欢喜处,一时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会如三岁孩儿相似,有性识而未行,却向未起求径要底一念子前头看,看来看去,觉得转没巴鼻,方寸转不宁怗时,不得放缓,这里是坐断千圣顶额处。往往学道人,多向这里打退了。左右若信得及,只向未起求径要指示一念前看,看来看去,忽然睡梦觉,不是差事,此是妙喜(大手:妙喜即大慧宗杲)平昔做底得力工夫。”

黄龙禅师开示观心

诸上座,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尔诸人要参禅么,须是放下着。放下个甚么?放下个四大五蕴,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向自己脚跟下,推穷看,是甚么道理?推来推去,忽然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便能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岂不畅快平生。莫只管册子上念言念语,讨禅讨道。禅道不在册子上。纵饶念得一大藏教,诸子百家,也只是闲言语,临死之时,总用不着。

月溪禅师开示观心

大乘用功破无始无明,用六根随便那一根,但我们南瞻部洲的人 (即是这个地球) ,以眼、耳、意根为利,考察古人用功,用眼、意为多数。如用眼根,眼就不向外看,向内看到清清净净的,向见闻觉知里面来看,看来看去看到山穷水尽,达到黑黑暗暗、一无所有的无明窠臼境界,就是图表上写的“无始无明”;临济祖师说的“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这时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因缘时至雳的一声,无始无明窠臼就会打破,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彻天彻地的看见本来面目佛性了。

古人云:佛性从内求。千万无从外求。或者我们没有时间来内照,眼由他看,耳由他听,意由他想,但是于其中要执持一个念头下疑情:我们的佛性究竟在甚么地方?被无始无明遮障,向无始无明还本来佛性。不论何时何地、闲着、忙着,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宝珠必定要将他获着一样。如是观照,机缘一到,雳的一声也可以见佛性。如能照此修行,豁然贯通见本来佛性,到此时本来佛性是法身,见闻觉知智是报身,六根行是应身,名为一体三身。

古人云:见性后就算是到家了以后就不用功修。

虚云老和尚开示观心

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

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起,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是观;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

老参的难易如何?所谓老参,是指亲见过善知识,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在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宝所。能静不能动,不能得真实受用,甚至触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厌宛然,粗细妄想依然牢固。

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参上座,知道这个困难,立即提起本参话头,抖擞精神,于百尺竿头再迈进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你自己默念几声阿弥陀佛,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不是从我肉身起的。

若是从我身或口起,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得大安乐。

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画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万维钢老师的话说,如果要赢得顾客的好评,有一个有效的原则,那就是“多数可遗忘,偶尔特漂亮”。4.没有不行的行业,只有不行的能力5.钱能解决很多问题:小李子在电影
  • #文星伊[超话]# #文星伊奶味小仓# [新闻相关/官推更新] 220817 射门的她们[#玟星][先公开] FC TOP GIRL VS FC 巨蟒 第三次宿
  • [求关注][求关注][求关注] 奇迈学院团委学生会文艺部于10月09日晚在文虎楼302教室进行了第一次大合唱训练,[憧憬]辅导员黄政冰老师到场鼓励小伙伴们,小伙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指路hui,勿带/hui,不吞必 hui】幸福不是外在的虚无,而是内在的需求。对眼前生活给予足够的敬重,日子便过得心安。
  • #日子#周天早上7.40起床在苏州走了一天,晚上11.30睡觉没睡饱,周一晚上又是11.30睡觉下午开了个巨冗长的会开到头疼,然后晚上去健身臀推15kg加轻量推
  • 文案/不开心小句子[伤心]1. 什么都会结束,就是烦恼没完没了2. 人一旦有了期待,心情就会忽明忽暗3. 很抗拒突如其来的热情和莫名其妙的冷淡.4. 我出生在这
  • [哇]这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他一男的充分肯定了无畏的颜值,我同样也充分肯定他的观点[春游家族][春游家族]我那朋友还知道无畏的一些名场面,我好酸,我比他晚认识无畏
  • 望来路,百年河工始终秉承“兴工报国”的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新一
  •   所以,如果你发现本来自己很虔诚,却忽然不想念经,甚至对佛菩萨产生了怀疑,你要知道,这是魔鬼让你的业障现前,是你的心魔追随魔鬼的加持,要夺走你生命的征兆,要让
  • 但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更多的东西,你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想象成一家很大的邮递公司,如果你跟这家邮递公司说:“请给我寄一些好东西来”你
  • 【恋爱中最忌讳去的六个地方——第一弹】一、荒无人烟的孤岛随着现在生活工作的繁忙,很多人都愿意去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旅游度假,尤其是恋爱中的情侣们,想找一个安静的环
  • 当然,白子画本人就是规则的化身,但我想她选他,更多是是因为知道自己恨他是安全的,就像小朋友会在更疼自己的人面前撒泼。近期读了两遍的书当时买它主要是因为作者是苏醒
  • 以前跟你聊天,说起一些事,然后感叹人生无常,惊喜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嘱咐珍惜在一的时光。但是该来的还是来了,我们最终没有逃过冷淡期。也不后悔遇见你,只是偶尔会
  • ”冰公主看了看她和颜爵,看起来与普通人并无两样,点了点头:“嗯”虽然是冰公主想来人类世界,但似乎兴致不是很高,颜爵见状也不恼,笑道:“阿冰想先去哪儿?不知不觉,
  • 《禅定道与无道》 《禅定之人是否已入八正道》?一正见、二正语、三正业、四正命、五正思惟、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修行八正道具足者,悉地解脱八邪法尘道。入圣性相
  • 改造常常出现“面子”与“里子”、“硬件”与“软件”、“多数”与“少数”统筹不足等问题,不少老旧小区改造得好看,却很难做到好住,结果往往是“政府干、居民看,改造完
  • [悲伤]缙云山火灾保卫战今晚决战零距离:天灾人祸未揭晓,多支部队赶到了,上级下达死命令,人体火墙早搭好,全网呼叫深浅浅,重庆需要尿一尿,……重庆:这座英雄的
  • 尹皓钰是如此的听话,以至于宋丹丹向他要东西,他马上就去拿。结果腿还没踏出去,就听到宋丹丹说:“我还需要香油。
  • 六十日柱看配偶: 1、甲子 甲木坐子水,水能生木,甲木一生享用。甲木好学见识广,小气多疑心。配偶内向善家务真情奉献。 2、乙丑 乙木坐丑土,丑土是湿土可
  • 刷酸后怂得我一周没化妆,粉底都没用,确实效果好,闭口少了好多,也有理由晚起。趁着天还没凉试试夏季感的celvoke夏季,多用膏ex16确实很寂寞,在我下眼睑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