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中,让对方越来越爱你、两个人“越来越甜”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调整自己对于关系的预期,减少对对方、对关系的不合理预期。

许多学者和心理咨询师都曾指出,在亲密关系中,人们普遍会持有一些不合理预期。来看看以下有哪条“戳中”了你:

期待伴侣总是“懂”你,知道你的感受,知道你在想什么
期待伴侣总是将你放在第一位,在你这里花最多的时间
期待伴侣可以安排一切,把你“宠成个孩子”
期待伴侣弥合你在其他关系中受过的伤
期待伴侣总是包容你,即使你说了气话、做了冲动的事,ta也能理解那不是你的本意,并很快原谅你
期待借由对方完成自我实现(比如,你自己未能做到某一成就,于是期待伴侣可以“替”自己实现它)
期待不论在哪个阶段,关系总是和过去一样(比如,以前我们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以后也应该一直如此)
期待关系中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问题不解决,就意味着关系无法继续
期待你们眼里只有彼此,不会再被其他人吸引
期待如果ta是“命中注定”,我们的关系不需要努力维护也能顺遂
期待真爱可以克服一切
期待永恒的承诺
(Carmichael, 2019;Wolff, 2018;Finkel, 2017; Bates-Duford, 2016)

这些不合理的期待其实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它们通常是绝对化的,会用“总是”、“一直”、“只有”描述关系;

它们也是非黑即白的;其潜台词是:关系应该毫无瑕疵,否则就需要推翻重来;

这些期待也体现了期待关系一直以一方为中心、将对方功能化的倾向(Thompson, 2015)。Ta们看似留有生命中很重要的位置给伴侣,其实只是希望有个人来满足自己的期待,无论这个人是谁。

为什么说不合理的期待会破坏你们的关系,把对方越推越远?

不合理的期待会牺牲伴侣在关系中的幸福感(Poanzr, 2018)。
当你提出ta做不到的期望时,对方会感到你并不是真的爱ta,只是利用ta将你心中那个完美伴侣的形象变成现实。Ta也会隐约感到自己对你来说没那么重要,因为你一直有一个“完美伴侣”作为备选,只要ta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就会抛弃ta,去找那个能满足你期待的人。

这会令ta在关系中如履薄冰,承受持续的情绪压力(Wolff, 2018)。因为ta不敢相信自己是被你接纳的,因而很难体会到足够稳定的爱和幸福。

2. 不合理的期待也会给抱有期待的你造成负面影响。

你可能会不断地感到沮丧、失望(Bates-Duford, 2016),怀疑自己为什么总是在亲密关系中受伤(Poanzr, 2018)。

而更麻烦的是,当不合理的预期过多时,你会评价伴侣,并给自己不投入关系的理由——因为ta还不够好,不值得我投入;等ta“达标”了,关系才能继续向前(Ferguson, 2018)。

但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平等地看待彼此,不合理的预期却在诱使你抽身出来,将自己放在高对方一等的位置,把改善的任务完全丢给对方。

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都持有这些不合理期待?

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误将“完美关系”当成现实。

很多人都会参照影视作品和社交媒体上“完美爱情”的样子来建立“好关系”、“好伴侣”的标准(Bates-Duford, 2016)。

但事实上,那些完美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恰恰是因为它们与真实的关系有距离。它们是一个个爱情中的“高光时刻”拼凑的假象。而真实关系中的鸡毛蒜皮、反复磨合,则因为“不够梦幻”,而不被展示(Wolff, 2017)。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在关系中的依恋状态是僵化的(inflexible attachment)(Golden, 2018)。

这种状态来源于个体心理的僵化(psychological inflexibility),是指我们过于依赖自己的知识或过往经验认识事物,因而离自己真实的体验越来越远,然后,我们又逐渐被高度概括化、概念化的认知模式所限制的过程(Hayers et al., 2006)。

心理僵化会令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我们的伴侣、关系是我们“认为应该”的样子,而拒绝接纳它们如其所是(Schenck, 2017)。

比如,假设你心中有一个预期:如果伴侣爱你,就会包办你们生活中的大小事,就会事事以你为先。而在真实的相处当中,你发现伴侣做不到。

你感到失望,但拒绝思考你的期待是否符合伴侣的性格特征,也不去观察ta是否有别的爱你的表现,反而不断给伴侣施压,或干脆选择离开ta。

因为你始终认为爱你的伴侣“应该”做到这些,达不到这些标准,对方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多,对你来说也没有意义。这种僵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尚未认识到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世界并非以我们为中心,我们的有些要求就是无法被满足的。

但亲密关系的真相是,没有人有义务满足我们全部的期待。唯有接纳这个现实,不再执着于那些期待,我们才有更多精力感受眼前,不至于错失已有的美好。

在亲密关系中,怎样期待才合理?

北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Donald Baucom的研究发现:不合理的期待会破坏关系,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关系中抱有低期待甚至不期待;当期待合理时,人们通常能在亲密关系中“求仁得仁”。

那么,哪些期待是合理的呢?

心理学教授John Gottman在对婚姻和亲密关系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后发现,对关系和伴侣的合理期待可以有以下这些:

期待和伴侣相处得像朋友,友好、尊重,足够亲密又有各自的空间;
期待有令人满意的性生活;
期待彼此相互信任,愿意做出承诺并忠诚履行;
不期待完全没有冲突,或解决全部冲突,但应该期待有建设性地协商、处置冲突;
你们也许有不同的理想,但能互相理解、彼此支持;
你们也可能给彼此带来伤害,但你们更能有效地修复;
你们对生活意义有共同的认识,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
你们对于“家是什么”、“爱如何表达”、“如何抚养孩子”协商一致。
(Gottman,2018)

Gottman提出,期待这些会让我们拥有“够好(good enough)”的关系,让两个人的爱意长久存在。

而比合理地期待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在关系中不断重新校准(recalibrate)不合理的期待(Finkel, 2017)。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1. 带着好奇心认识你的不合理期待

你可以将你在关系中的期待写下来,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观察而不是评价这些期待(Tartakovsky,2018)。

你可能会发现“原来我还有过这样的期待啊”、“这个期待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你还可以进一步去好奇期待的效果,比如问一问自己:“这些期待曾帮我获得过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吗?”、“这些期待有没有给我造成过苦恼?”

2. 给你的期待留出弹性空间,根据实际情况校准

“弹性空间”的意思是,允许你的期待不能百分之百被实现。

举例来说,当你期待伴侣永远将你放在第一位时,允许ta有时不能第一时间回应你,并在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时去观察,而不是指责。你可以询问ta:“你当时没有回应我,是因为什么?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吗?”

这会帮助你逐渐看到,你的期待中哪些部分可以实现,哪些部分不可实现,并逐渐将原本不合理的期待调整为合理的期待。

3. 用关怀补齐心理落差

你可以向伴侣诉说你的感受,寻求ta的关心。比如:“你不能将我放在第一位时,我挺难过的。”这会改变你们的相处模式:你不再是要求者,而是提出你的需求,给对方机会选择如何回应——在关系中的自主感会让对方更愿意做出努力(Tartakovsky,2018)。

这同样意味着自我关怀。你不需要因为不合理的期待而自责,而是承认自己的伤心、难过,去处理这些感受,给自己时间慢慢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接受一个有关亲密关系的重要事实: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创造美好、平和、有未来的关系(Bates-Duford,2016)。

希望看到这里的人,都能长长久久地相处,在关系里越来越爱~

9月读书计划get——《风声》
其实不太爱谍战这一类别的东西,不管是电视、电影还是小说
但这本书算是一气呵成读下来的,开始可能不太吸引人,后面恨不能一口气读到结尾,反转反转再反转,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口中叙述出来就是不一样的故事,尤其在看到后面之前是根据真实史实改变的之后更让人肃然起敬,哪怕到最后作者也在替顾老保留最后的密码,那些为革命献身的先辈们究竟抱有怎样的大无畏精神,是我我肯定做不到的,所以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大概还是骨子里流淌的热血吧

“伪装”的正义!公诉人做假口供法官枉法裁判谁能管?
——一则“查无此据”的伪证词把被告人送进了监狱

8月26日,震惊全国的“北大弑母案”宣判。历时5年时间,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谢宇判处死刑。
9月9日,国人密切关注的“劳荣枝”案迎来一审判决,被告人劳荣枝因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死刑。
在这些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中,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得到维护,可谓众望所归。但是,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这几年来,“聂树斌案”、“赵作海案”、“呼格案”等大批冤假错案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其中暴露出来的部分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法律工作者知法犯法、徇私舞弊等的恶劣行径,更是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也成为法治社会的一颗毒瘤。
那么,假如你或者你最亲近的人身陷一起冤案,甚至被法庭公诉人伪造口供,蒙冤入狱,你会怎么办呢?此时此刻,一起真实的公诉人伪造口供致人入狱冤案正在等待着正义的到来。
一、六年牢狱生涯,当事人始终“不服气”
事情要从2012年的一场经济纠纷说起。那时候,当事人陈某在河南许昌做生意,名下经营着一家公司(许昌市伟瑞钢材贸易有限公司)。经营期间,与宁德人吴某产生经济纠纷,虽经多方调解却未见成效。后来,吴某一纸诉状将陈某送上法庭。其实,从经济纠纷转为诉讼案件,这并不奇怪。在事不可解的情况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这恰恰是值得鼓励的做法。就连被告人陈某也认为,法律是公平可信的,一定能圆满解决双方的纠纷。
然而,当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之后,最终的判决结果却让陈某始料未及。根据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2013)蕉刑初字第307号判决书,陈某最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后一直被关押在宁德监狱。
对于这样的判决结果,陈某及其家人亲友万万不能接受。但是,有公诉人提供的证据资料,他虽然竭力否认,多次提出异议,法庭却并未采纳。整整六年的服刑期里,陈某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他常跟狱友和狱警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被冤枉的”。可具体怎么被冤枉,他自己也说不清。慢慢地,陈某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刑满出狱之后,一定要查清事实真相,给自己伸冤!”
二、刑满释放不回家,他要“自证清白”
六年的时光不短,对陈某来说尤其显得漫长。然而,2018年8月8日刑满释放之后,陈某做得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和家人亲友团聚,也不是畅快地享受自由,而是跑去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要求阅卷调档。他提请阅卷的理由也很明确,就是怀疑有人伪造口供。然而,他的申请并为获得批准。从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到宁德中院,再到福建省高院,他多次提请阅卷调档却始终未能如愿。
直到2021年6月份,事情终于迎来转机。经过差不多三年时间的奔波争取,在6月7-9日,陈某终于合法取得阅卷权,调阅了当年的档案。经过核对,证实了当时案件公诉人存在伪造、隐匿、毁灭证据以及隐瞒、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
●以下是一审判决书关键内容节选:
一审判决书第6页第7段写有被告人供述称:为了监管只给王某pos刷卡机的操作员u盾和假的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自己留了授权员u盾及真的公章、法人代表私章)。
●以下是公诉人当庭出示的资料节选:
(一审第一次审理笔录第68页被告人供述(33-49页公安口供笔录)称:为了监管只给王某pos刷卡机的操作员u盾和假的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自己留了授权员u盾及真的公章、法人代表私章)。
审判长指着案卷问:被告你在公安供述称:为了监管只给王某pos刷卡机的操作员u盾和假的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自己留了授权员u盾及真的公章、法人代表私章。有没有?被告回答:没有。
第二次审判长又问了一遍:为了监管只给王某pos刷卡机的操作员u盾和假的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自己留了授权员u盾及真的公章、法人代表私章有没有?被告低头没有回答。——法庭审理笔录第一次第70页。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法庭审理笔录第一次第70页所记载的第二次审判长问话后“被告低头没有回答”这部分内容,陈某并不认同。他在对法庭审理笔录进行签字的时候就提出异议,并对相关内容手写更正为“没有”。这个明显违背当庭审理事实真相的环节,也是让陈某质疑司法公正,怀疑法庭徇私舞弊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在本案中,公诉人和审判长都认定陈某曾经在公安口供中宣称:为了监管只给王某pos刷卡机的操作员u盾和假的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自己留了授权员u盾及真的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这也是盗窃罪罪名成立的证据链关键的环节。然而陈某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明确记得,自己在审判长两次提问的时候都是回答“没有”。为了确认当初的说法,陈某还找到了案卷中多次提到的33-49页部分内容,但其中却从未发现过“为了监管只给王某pos刷卡机的操作员u盾和假的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自己留了授权员u盾及真的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这段文字。
三、公然伪造并隐匿销毁“口供”,这是谁的神通?
在庭审中,公诉人和审判长手中的资料,都将关键证据指向公安系统提供的一份口供。但这份口供在陈某服刑期满之后再去查证的时候,却已经消失不见。那么,这份口供到底有没有真实出现过,它又是怎样消失的呢?陈某或许也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但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庭审卷宗、口供档案、公安笔录,这都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能接触到的。陈某作为当事人,仅仅是要获得阅卷调档的许可就耗费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他的阅卷调档过程还要受到层层严密监控。外部人员想要做这件事,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案件的经办人,公诉人、审判员、审判长,或者相关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才有资格、有机会进行这项操作。
综上,我们可以梳理出关于本案的诸多疑点:
1.陈某在庭审及在押服刑期间多次对相关情节提出异议,并要求进行“求证误传”,却都遭到无视。
2.陈某在服刑期满后,通过正规合理途径申请进行阅卷调档,却遭遇层层阻挠拖延,用了将近三年时间才获得批准。
3.审判长在庭审中第二次向陈某求证的:是否有“为了监管只给王某pos刷卡机的操作员u盾和假的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自己留了授权员u盾及真的公章、法人代表私章。”陈某的答案“没有”被篡改为“低头没有回答”。
4.案件审理判决中的关键证据:公安口供笔录33-49页“为了监管只给王某pos刷卡机的操作员u盾和假的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自己留了授权员u盾及真的公章、法人代表私章。”这段文字,现在在公安系统口供笔录中已经找不到了。
这让人们不得不怀疑:在案件审理、口供记录等过程中,存在公职人员徇私舞弊、伪造口供的情况。
陈某入狱服刑六年,不仅个人身心备受摧残,合法权益、公民财产、个人名誉遭受巨大损失,也给其家人朋友带来巨大的伤痛。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执法办案人员的徇私舞弊、有失公正。
法律可以是治国理政的利器,也可能会成为某些人营私舞弊的工具。难以想象,如果有人知法懂法,拥有足够的权力和便利,又刻意去犯法的话,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该如何去保障?谁又能肯定,陈某的遭遇不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人情有冷暖,法律无远近。维护法律公平与正义,需要社会大众齐心合力。借此机会,我们真诚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为当事人陈某出谋划策,助力维权,让徇私舞弊、知法犯法者接受法律的制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日本人奇奇怪怪的投票之 名侦探柯南中让你印象深刻的犯人】「迷(名)·犯人」BEST 100ひとみ|【1巻】ジェットコースター殺人事件谷晶子|【1巻】社長令嬢誘
  • 1⃣️2⃣️3⃣️和宝贝4⃣️5⃣️6⃣️姐姐用无人机拍的外婆家好piu亮7⃣️好喜欢这个落日肉眼看很惊艳8⃣️看的时候刀死我了我正打算酝酿一下悲伤的情绪然后姐
  • 今天,四川发布微访谈邀请到了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唐密,聚焦“省级百强中心镇”如何培育创建,为大家解读“省级百强中心镇”创建工作。#四川发布微访谈#【“省级
  • 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万物在春风的吹抚下醒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了。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
  • 他透露,这是其从业以来“最煎熬”的一次拍摄经历:两个半月完成筹备、78 天完成拍摄,天气冷到全身贴满 10 个暖包,更是为一个坦克的镜头守了一个月的日落,片场的
  • 卷+关我们就送你足足450克的Priester's Pecan碧根果仁一袋(生果仁或盐烤味随机哦)让你尽情发挥。烘焙爱好者召集令(内有浮力)作为烘焙爱好者的你怎
  • #我的国庆小记##藏书羊肉# 今日午餐限定[憧憬][憧憬][憧憬][憧憬]特意来到藏书镇上,看了某点评网上的第一名#和顺羊肉# 看上去小小的门头,穿过厨房,又是
  • 知道谢自己,却不自恋。九月心情日记回看九月的心情大多是纠结、慌乱、焦虑…对未知的恐惧感、自我否定和怀疑占据了大多不知自己的路为何会越走越难看无法符合要求的秋招郁
  • @摩登兄弟刘宇宁 ♡ℒฺℴฺνℯฺ♡520往后余生 唯爱摩登一生所爱 与宁同在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lyn✨宁哥✨棚主第一次看《我们的歌》为了刘宇宁而来[
  • 这样对比来看的话,同样是预计2021年年底建设,4号线2026年年底建成通车,5号线2027年6月开通运营,4号线将比5号线早半年开通~就在近期,9月15日,徐
  • 喜欢不一定非要谈恋爱 现在互相拥有还太过幼稚等自己真正能撑起一片天的时候 能对喜欢的人负责 而不是在空间里留言 在签名上暧昧 天天聊的没完 再相爱的两个人也都有
  • 沁园春·情若连环【北宋】苏轼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美景感怀,日日难言谁表。
  • 来自NoWorld_思绪イデア哔哩哔哩动态: 晚上好!今日の配信、皆さんとゲーム出来てすごく楽しかったです! 段取りが悪くて皆さんに心配をかけてしまってごめんな
  • 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 所谓“封闭的”和“开放的”的衡量标准是,该结构与外部环境是否持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交换的水平决定了该结构的开放程度。比如,结构内部的运动、碰撞以及结构的
  • 我小时候真的很喜欢画画,而且还上过县里面很优秀的美术老师的培训班,然后也参加过一些小比赛,也不知道怎么现在长大了就像长废了一样[怒](话说其实这种也算是一种赚钱
  • 关于它真的是是瓶子吸引,瓶子非常让人神秘的感觉,味道其实不是特别意外(可能玫瑰味道的香水挺多,就免疫了)仙女颂粉色真是少女的代表色,小仙女专属。冬之春是我最最最
  • 应该看到,有一些地方消费券的发放工作遭到群众“吐槽”——有人称“根本抢不到”“系统罢工了,反复让登录”;也有人认为部分消费券优惠过少显得“鸡肋”“没有任何消费欲
  • #中国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果然IT企业都是吃青春饭的,甚至比干体育的对年龄的要求还要严苛,中年人在IT企业真的没有容身之地。4、35岁的人心智大多成熟,上有
  • 我也不会写论文,因为是本科免毕来的,导师说很可惜,把我划归了小菜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