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新释

对于真妄偈中的“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可以说:迷于真,故无明生。然并非真如先在,无明后起:就同真如无始一样,无明也是无始的。又,无明既然是迷于真如而起的一种幻想,则无体即空,真如以外并无别体。对于“从真有妄生,此妄安可止”的问,可答言:无明并非从真如而生,乃迷于真如而生,因此悟了真如,无明自止。真如是所迷,无明是能迷,肯迷与所迷并不全同,故真如不可除,而无明可除。“无始即无末,有终应有始。无始而有终”,以无明为无始,则不可不无终。对于此问,可答言:说无明为无始,乃从来未曾悟得,故言无始。既失无明乃无体,即空,则无明完全终尽,惟一真如存在。欲知关于真妄偈的史实及其解答如何,可参看“佛祖统记”第十一卷、“圆觉经略疏钞”第七卷、“宗镜录”第五卷、“十不二门详解”下末,“林问录”卷上等。
  【真妄别体之难】真如乃无始的存在。无明与真如同,也是无始的存在。然真如之外有无明存在,真妄完全别体,起信论应是真妄二元论──此种非难,乃常向真如缘起论发放的强弩。但其实决不如此。先就真如门看,“论文”中说明真如门,说“心真如者,是一法界的大总相,乃法门之体”。“义记”中说:“真如门是染净的通相,故通相之外别无染净”。或说非染非净或说非真非妄,或说不守自性,说无住,说无相,说约体绝相,说万法通和。然则真如乃染净未分惟一绝对的本体,非真,非妄,超绝真妄同异论,岂有容纳真妄别体真妄二元论的余地?此乃明显之理。其次,就生灭门看来,真如与无明,有非一非异的关系。在非一的方面,以真如为觉,以无明为不觉。觉与不觉,明与不明,真实与伪妄,互相差别,宛如别体二元。但如此真妄差别,不过是说明上的假定。故就非异方面说,无明虽为无始的存在,但常依真如而存在,决非自立自存之物。如果无明也同真如一样自立自存,则变成别体二元论。但在起信论中,是极度主张无明依真如而存在的。故就生灭门而言,也不是二元论,其理自明。后面,就无明的性质看来,“义记”中提出无体即空及有用成事二义。此二义也颇可说明无明的性质了。即无明是无体即空,乃无理之物。详言之,从真理之上说来,无明元来是虚空之法,并非另有实体。妄法无体,乃真如缘起上不可动摇的真实义。然从我等迷者看来,乃有用成事,乃有情之物。详言之,从迷情上说,迷界差别的现象森然存在,山川草木禽兽虫鱼展开在吾人眼前。在这迷情上开发万有,称为有用成事。因此无明虽然元来是无体即空,但在我辈迷界之人看来,是有用成事。妄认无明仿佛有一种作用。故世尊对金刚藏菩萨提示真妄关系论,乃是枝末。所以必须令人脱却生死轮回的迷心。可知世尊的解答,实乃彻底的明言。如此主张妄法无体,故就性质而言,也显然不是二元论。说明真妄的关系,可用水譬喻真如,用风譬喻无明。真如的水被无明的风所动,卷起千波万浪。水与风完全是别体。真如与无明也完全是别体也。
  【真前妄后之难】倘是因真如而有无明,则发生疑虑,以为真如在前、无明在后。此即所谓真前妄后之难。今欲说明此事,应如何方可知呢?知道无明无始的存在与真妄同时的存在,此疑问即可冰释。即真妄皆无始,因而视之为同时存在。便发生真如在前、无明在后的疑问了。所谓无明无始的存在,乃真如缘起论中的根本主义。“论文”中说:“名为一切众生,而不称为觉,原是由于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曰无始的无明”。又说:“此心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又说:“因如来藏无前际,故无明之相亦无始”。这些话充分表白了无明无始之义。论者说缘起,说生起,是时间的说明。故回到过去数千万年的太古原始时代而根究起来,则认为真如在前、无明后来生起的一种谬见,乃由于未能明确彻底了解佛教缘起论的立场而来。盖佛教缘起论,不用世间所谓进化论的笔法。缘起论的说明,虽是时间的,也常不离实相论的空间的说明。缘起即实相,竖即横,捕捉宇宙的实相,给与缘起的时间的说明,无论过去现在,真妄都常是无始之物。“义记”中说破此理:“闻依真而有妄,便谓真先妄后。故发生无明有始之见。犹如从外道(数论)的冥初发生觉等”。在数论学派中,说由于用神我谛而起动自性冥谛,成为大,成为我执,展开觉乐等诸现象。故可说神我与自性二者在前、觉乐等在后。这显然是反对佛教缘起论中的真妄无前后的定论的。故欲领会缘起论的意义,只要知道“论文”中“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只是人们似觉宛如无明后生,表明了妄法无体无根据而已。其次,所谓真妄同时的存在,乃确实地表明真如缘起论以实相为根据,足以冰释真前妄后的误解了。若要毫无遗憾地说明此真妄同时存在之理,则非讨究真如和无明和黎耶的关系不可。盖此三法的关系,既已说明生灭因缘之义,举示了梗概。真如是本体,是不起的。并不能说述依真如而起的原因。故“义记”中说明真如,谓“非自性动,但随他动”。可说充分地说破了真如为宇宙之本体之理。反之,无明和黎耶,乃现象,是说起动之点。关于无明,“论文”中说“依觉故迷”(即由真如起无明)。又说“由于阿黎耶识,故有无明”。(依黎耶起无明)。又,关于阿黎耶识,“论文”中说“依阿黎耶识,故有无明”。(即依黎耶而起无明)。“义记”中则谓“依不觉,故生三种相”(即依无明而起黎耶)。由此观之,真如是本体,故在无论何种场合都不起。无明与黎耶,乃说起动之点。可见此无明与黎耶二者,实有互为同时的因果关系。更简短明了地说明此关系的,即“义记”中所谓“依似(黎耶)起迷(无明);依迷(无明)起似(黎耶)。此义一时,只是说时有前后耳”。可知在此二义的情况之下,无明与黎耶互为因果,真如则常为缘,三法同时存在。这一燕与法相宗中的玉法展转同时之说多少有相似之处,故比较的了解真妄同畔存在之理,能脱却真前妄后的谬见。倘主张无明依真如而存在,则可说真如也依无明而存在;若不能如此说,则真前妄后之疑无由排斥。此种论难,可谓不曾充分会得以上所说的真如为本体门、无明为现象起动门之理的近视者流的妄评。

德重鬼神钦

古人修行,道德高上,感动天龙鬼神,自然拥护,因为道德是世上最尊贵的。所以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鬼神和人,各有各的法界,各有所尊,何以诸天鬼神会尊敬人法界呢?本来灵明妙性,不分彼此,同归一体的,因为无明不觉,昧了真源,则有四圣六凡十法界之分。
如果要从迷到悟,返本还原,则各法界的觉悟程度,亦各不相同,人法界中,有觉有不觉,知见有邪有正,诸天鬼神皆然。人法界在六凡中,超过其他五法界,因为六欲天耽爱女色,忘记修行;四禅天单耽禅味,忘其明悟真心之路;四空天则落偏空,忘正知见。
修罗耽嗔,地狱、鬼、畜,苦不堪言,皆无正念,哪能修行。人道苦乐不等,但比他界则易觉悟,能明心见性,超凡入圣。诸天鬼神虽有神通,都尊重有道德的人,其神通福报大小不同,皆慕正道。
元珪禅师在中岳庞坞住茅庵,曾为岳神授戒,如《景德传灯录》所载:一日有异人者,峨冠拎褶而至,从者极多,轻步舒徐,称谒大师。师睹其形貌,奇伟非常,乃谕之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

彼曰:“师宁识我那?”
师曰:“我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那?”
彼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我哉?”
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及汝乎?苟能坏空及坏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
神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于余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以正戒,令我度也。”
师曰:“汝既乞戒,即得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
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
师即张座、秉炉、正几,曰:“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应曰能;不能,即曰否。”
神曰:“谨受教。”
师曰:“汝能不淫乎?”
曰:“亦娶也。”
师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盗乎?”
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
师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杀乎?”
曰:“实司其柄,焉曰不杀?”
师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妄乎?”
曰:“我正直,焉能有妄乎?”
师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遭酒败乎?”
曰:“能。”
师曰:“如上是谓佛戒也。”
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物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昏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惛妄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无汝孰为戒哉?”
神曰:“我神通亚佛。”
师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肃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
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师曰:“汝能夺地祗融五岳而结四海乎?”
曰:“不能。”
师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谓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且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
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师所授戒,我当奉行。今愿报慈德,效我所能。”
师曰:“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决然更有何欲?”
神曰:“师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小神功,使已发心、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自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师曰:“无为是,无为是。”
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那?愿随意垂晦。”
师不得已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
神曰:“已闻命矣,然昏夜间,必有喧动,愿师无骇。”
即作礼辞去,师门送而且观之,见仪卫透迤,如王者之状,岚霭烟霞,纷纶间错,幢幡环佩,凌空隐没焉。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栋宇摇荡,宿鸟声喧。
师谓众曰:“无怖,无怖,神与我契矣。”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师谓其徒曰:“吾殁后无令外知,若为口实,人将妖我。”
观此,岳神虽有神通,还不及有道德的人,这就是德重鬼神钦。没有道德的人,要被鬼神管辖,受其祸害。要有道德,就要明心见性,自然就会感动鬼神了。
古来禅师大德,惊天动地,白鹿衔花,青猿献果,天魔外道,诸仙鬼神,都来归依。如真祖师归依观音,财神归依普贤,洞宾仙师归依黄龙,王灵官归依地藏,文昌归依释迦牟尼佛等等。
所以宋朝仁宗皇帝的《赞僧赋》说:“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白鹿衔花,青猿献果。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岭山川,蒲团暖坐;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饶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生存为人天之师,末后定归于圣果矣。偈曰:空王佛弟子,如来亲眷属。身穿百衲衣,口吃千钟粟。夜坐无畏床,朝睹弥陀佛。朕若得如此,千足与万足。”
这篇赞文,我们要拿它来比照一下,看那一点与我们相应,那一点我们还做不到。如果每句话都与我相符,就能受鬼神尊重,假如“波涛浪起”,而不能“振锡杖以腾空”,无明一起,就闹到天翻地覆,那就惭愧极了。“十大魔军”在般般不如意,种种不现成处能降伏他,则五岳鬼神,天龙八部,都尊敬!

求那跋陀罗十二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法焉。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友,即投簪落彩,专精志学,及受具足,博通三藏。为人慈和恭恪,事师尽礼,顷之,辞小乘师,进学大乘。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即得大品、华严,师嘉而叹曰:“汝于大乘有重缘矣。”于是读诵讲宣,莫能酬抗,进受菩萨戒法。乃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若归信三宝,则长相见。”其父感其言至,遂弃邪从正。
跋陀前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既有缘东方,乃随舶泛海。中途风止,淡水复竭,举舶忧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一舶蒙济,其诚感如此。元嘉十二年至广州,刺史车朗表闻,宋太祖遣信迎接。既至京都,敕名僧慧严、慧观于新亭郊劳,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虽因译交言,而欣若倾盖。初住祇洹寺,俄而,太祖延请,深加崇敬。琅瑘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丞相南谯王义宣,并师事焉。顷之,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东安寺出法鼓经,后于丹阳郡译出胜鬘、楞伽经,徒众七百余人,宝云传译,慧观执笔,往复咨析,妙得本旨。后谯王镇荆州,请与俱行,安止辛寺,更创房殿。即于辛寺出无忧王、过去现在因果及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掘魔罗、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现在佛名经三卷、第一义五相略、八吉祥等诸经,并前所出凡百余卷,常令弟子法勇传译度语。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怀愧叹,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耶?”跋陀具以事对,答曰:“无所多忧。”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语令回转,曰:“得无痛耶?”答曰:“不痛。”豁然便觉,心神悦怿。旦起,道义皆备领宋言,于是就讲。
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答云:“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元凶构逆。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跋陀颜容忧惨,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跋陀谏争恳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冀,贫道不容扈从。”谯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梁山之败,大舰转迫,去岸悬远,判无全济,唯一心称观世音,手捉卭竹杖,投身江中,水齐至膝,以杖刺水,水流深驶,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恍忽之间,觉行十余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欲偿童子,顾觅不见,举身毛竖,方知神力焉。时王玄谟督军梁山,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善加料理,驿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都。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曰:“既染衅戾,分当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谁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预戎事,然张畅、宋灵秀等,并见驱逼。贫道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帝曰:“无所惧也。”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
初跋陀在荆十载,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及军败检简,无片言及军事者。世祖明其纯谨,益加礼遇。后因闲谈,聊戏问曰:“念承相不?”答曰:“受供十年,何可忘德?今从陛下乞愿,愿为丞相三年烧香。”帝凄然惨容,义而许焉。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为开三间房。后于东府燕会,王公毕集,敕见跋陀,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世祖遥望,顾谓尚书谢庄曰:“摩诃衍聪明机解,但老期已至,朕试问之,其必悟人意也。”跋陀上阶,因迎谓之曰:“摩诃衍不负远来之意,但唯有一在。”即应声答曰:“贫道远归帝京,垂三十载,天子恩遇,衔愧罔极,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帝嘉其机辩,敕近御而坐,举朝属目。
后于秣陵界凤皇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视之无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愿曰:“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若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住,各随所安。”既而道俗十余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寺众遂安。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
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冀必隆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敕见慰劳,施相续。
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竟,辙分食飞鸟,乃集手取食。至太宗之世,礼供弥隆。到秦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悆,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之,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太宗深加痛惜,慰赙甚厚,公卿会葬,荣哀备焉。
时又有沙门宝意,梵言阿那摩低,本姓康,康居人,世居天竺。以宋孝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恒于寺中树下坐禅,又晓经律,时人亦号三藏。常转侧数百贝子,立知凶吉,善能神咒,以香涂掌,亦见人往事。宋世祖施其一铜唾壶,高二尺许,常在床前,忽有人窃之。意以席一领,空卷之,咒上数通,经于三夕,唾壶还在席中,莫测其然。于是四远道俗,咸敬而异焉。齐文惠、文宣及梁太祖,并敬以师礼焉。永明末年,终于所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男子30万元轿车停小区,竟被物业当废品卖了!竟是因为……
  • 12岁男孩弑母无悔意,什么家庭培养出这样的恶魔?
  • 山东艺考疑泄题!高考会不会出现泄题?
  • 本尊回应了?杨幂否认离婚传闻自曝真相 大幂幂:我不挽回也不后悔
  • 在英失联女生找到:约会网友!交通部督促ofo:钱不到位,免谈!
  • 蔡健雅新歌被疑抄袭后发文回应:我不敢,不认同,也不需要!
  • 成龙新专辑《我还是成龙》 献歌父母“爱情老了”
  • 伊莲娜曝C罗劈腿 交往期间曾出轨十多个女人
  • 保罗腿筋又受伤!火箭不得已瞄上了罗斯!
  • 巴萨冬窗首签敲定 弃蓝军铁卫 200万欧租借哥伦比亚国脚半年
  • 死11人伤20人 赣州“2.20” 重大交通事故案一审宣判
  • 男子北京地铁丢失人造耳蜗 盼好心人拾到归还!
  • 孟晚舟日记曝光……
  • 湖南贫困县学生倒牛奶续:涉事企业被指盗用“学奶标识”
  • C罗承认偷漏税
  • 像王嘉尔这种在机场帮粉丝捡鞋的暖心爱豆, 一看就跟外面高冷严肃耍帅的偶像不一样!
  • 警方介入!福建一记者采访被打后续:疑似涉事人员被传唤至派出所!
  • 史上最多,明日290万人迎考研。
  • 苏醒回应人气低 明年热搜见 王栎鑫已反超蔡徐坤
  • 苏醒被雪藏内幕 靠开酒吧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