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绝世名句,宛转悠长,回味无穷

1.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苏轼《放鹤亭记》

2.天地为愁,草木凄悲。——李华《吊古战场文》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4.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袁宏道《虎丘记》
7.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8.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9.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1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13.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李孝光《大龙湫记》

14.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曹植《洛神赋》

1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16.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17.明月浮空,石光如练。——袁宏道《虎丘记》

18.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20.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欧阳修《丰乐亭记》

21.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2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3.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2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26.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27.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沈复《童趣》

28.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苏轼《后赤壁赋》

29.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

30.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江淹《别赋》
31.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2.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孔稚珪《北山移文》

3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34.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欧阳修《秋声赋》

3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6.秋冬雪月,千里一色。——苏轼《放鹤亭记》

3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39.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4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41.如一幅绢,分映青林,直注山下。——盛弘之《荆州记》

42.喜怒哀乐,动人必深。——欧阳修《送杨寘序》

43.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

4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5.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

46.时夜将半,四顾寂寥。——苏轼《后赤壁赋》

47.地阔天长,不知归路。——李华《吊古战场文》

4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49.寒雁一影,飘零天末。——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50.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中秋佳节写团圆# #我想看看你的月亮#

元宵,迎紫姑,除了紫姑还有箕姑、帚姑、竹姑、苇姑、针姑、七姑等。《春渚纪闻》的记载紫姑写得一手好字“端丽如颜书”。

●请紫姑(坑三姑娘)由来
紫姑,《显异录》云:紫姑,莱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寿阳李景纳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阴杀之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为厕神。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迎祀,以占众事。俗呼为三姑,又云坑三姑娘。(《嘉定县志》)

●请紫姑
政和二年,襄邑民因上元请紫姑神,为戏。既书纸间,其字径丈。或问之曰:汝更能书否。即书曰:请连黏襄表二百幅,当为作一福字。或曰:纸易耳。安得许大笔也。曰:请用麻皮十觔缚作,令径二尺许,墨桨以大器贮,备濡染也。诸好事因集纸笔,就一富人麦场铺展,聚观。神至,书云:请一人系笔于项,其人不觉身之腾踔,往来场间。须臾字成,端丽如颜书。复取小笔书于纸角云:持往宣德门,卖钱五百贯。既而县以妖捕大府取就,鞫治讫,无他状。即具奏知。有旨就后苑再书验之。上皇为幸苑中临视,乃书一庆字与前书福字大小相称,字体亦同。上皇大奇之,因令于襄邑择地建祠,岁祀之。(《春渚纪闻》)

元宵男请五祖教拳棒,女请紫姑卜休咎。(《庆云县志》)

●迎紫姑
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宋·苏轼《少年游》)

●箕姑、帚姑、竹姑、苇姑、针姑
望日上元……又有邀厕姑问吉凶焉。又有笤帚姑、箕姑、针姑、苇姑者皆女巫。因走病而诳诞其俗也。或用膏油贮之面盏,十二蒸于釜,依月而验。有积水者主多雨。微湿及干者雨多,少如之。(《永平府志》)

正月十五日……又造面茧,今俗所制正如蚕茧状,蒸之,饀内占水旱、卜流年休咎。岁时记谓即厚皮馒头大谬。俗谓:正月百草具灵,故于灯时备诸祠卜之戏。然多婢子为之,故于箕帚竹苇之类皆能响卜。箕姑以筲箕插着,蒙以巾帕请之,至则两手托其胁,能写字能击人,或但舂举以应卜者所叩。帚姑以敝帚系裙以卜,至则能起卧以占事。竹姑以小竹剖为两,二人各一着,对抬两端相向如舁舆状,爇楮祷之神至则双篾中合相戛为兆。惟人所占,以数多寡为验。或能鼓其中,谓之开花也。苇姑亦同。针姑以针对穿一线请之,神至则针尾相合为兆,以卜巧拙占吉凶。旧说魏文帝美人薛妃针黹入神,能暗室剪裁,故后世女子祀之以卜巧。(《嘉定县志》)

●七姑(戚姑)
群女以笊篱偷门神糊,于上画成人面,以柳枝为身,以衣覆之相和以请之,神来即能拜,而扶之则重。或云:唐俗,元宵请戚姑之神。盖汉之戚夫人死于厕,故凡请者诣厕请之。今俗称七姑,音近是也。(《嘉定县志》)

●帚卜
帚卜拖裙验,箕诗落笔惊。(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箕卜
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兴阑忽辞去,谁能执其袪。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宋·陆游《箕卜》)

●诗咏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唐·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汉家遗事今宵见,楚郭明灯几处张。深夜行歌声绝后,紫姑神下月苍苍。(唐·熊孺登《正月十五日》)

怅望归期,应是紫姑频卜。(唐·胡浩然《万年欢·上元》)

淑气回春雪渐融,星河天上一宵通。芙蕖万点交秋月,鼓角三更度晓风。烛影晕迷光绰约,帘环声彻佩玲珑。不妨鸟篆留仙迹,凤辇殷勤出紫宫。(宋·张玉娘《灯夕迎紫姑神》)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宋·朱敦儒《好事近》)

玉梅转,闹蛾耍。且茧占先探,芋郎戏巧,又卜紫姑灯下。(宋·李昴英《瑞鹤仙·甲辰灯夕》)

紫姑箕转异香焚,邻女相期卜素心。几度含羞娇不语,指环笼袖拜深深。(明·邝思诰《元夜曲 其四》)

算六街寂静,火蛾罢闹,紫姑停赛。(清·陈维崧《琐窗寒·乙卯元夕柬云臣竹逸竹虚》)

占响卜、紫姑谁证。(清·厉鹗《东风第一枝 ·癸卯元夕雪晴》)

天涯信,灯花蟢子,频向紫姑占。(清·陈维崧《满庭芳·中元节途次蒙阴追悼亡女》)

眉妩暗垂罗袖,紫姑迎夜。上元时多少旧曲,留与踏歌人耍。(清·李符《女冠子·灯市,用蒋竹山韵》)

年年有个上元来,灯月难逢雪色皑。遮莫紫姑还卜岁,恩膏早是麦根培。(清·弘历《上元灯词》)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漫旅》评选的东南亚最佳城市前10榜单,清迈排名第6,苏梅岛和皮皮岛分别位列东南亚10大岛屿第2位和第9位✌️✌️✌️ 曼谷获得了《漫旅》这样的评价: “如果你
  • #海外仓[超话]# 近日,一位卖家在跨境电商论坛上表示,自己一晚上被扫了16个账号,全是清退。现麻烦绊爱超话内所有粉丝帮忙监督,虽然此人已被移除超话粉丝,但依
  • 与其到那时后悔,不如今天多做一点,至少回首的时候苦乐参半,眼泪与笑脸并存。与其到那时后悔,不如今天多做一点,至少回首的时候苦乐参半,眼泪与笑脸并存。
  • [爱你][爱你] 可是又不想花钱买 [允悲] 今天就在Fb看到图二 那个人说可以要求staff要几号的minion [笑cry] 我就看日期 刚好发现 我要的这
  • 一路走来的艰辛,对于一个90后姑娘,累是不言而喻的,但姑娘却选择了不离不弃,苦在农村,真是让人感动。一路走来的艰辛,对于一个90后姑娘,累是不言而喻的,但姑娘却
  • 【daidai new arrival】梅雨が明けたらピクニックへ出掛けよう☀️大好きなギンガムチェックのお洋服を並べましたオンラインショップでも在庫がある商品
  • 让我认识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撒哈拉,期间没有放过每一个字。看来文学重要的从来不是文学本身三毛活的够真,撒哈拉的故事,属于潇洒快乐,活在生活里,乐在尘世外吧。
  • 【China solicita nombre para Observatorio Solar Avanzado Espacial | 一起为这颗“中国星”命名
  • 本次冷链快速干线卡班装载着泰国生产的椰皇,目前已有部分意向客户预定,将极大丰富武汉市民的“果盘子”。目前,武汉市场只有少量椰皇,大多产自海南,相对而言此次装载的
  • 现在别说大龄剩男了,就是离了婚带着俩孩子的,都不愿意和你有进一步接触了。别人都认为这么大的人了,还没嫁出去,多少肯定有些问题”看着爸妈的泪水,我为之前一直以来的
  • 而且这玩意咯吱窝那里的侧缝没有缝合,是通体开叉的穿的时候直接套头,再利用腰带固定有些粉丝拿南北朝时期的两裆两侧也没有来缝合来洗地,可是中国的两裆和日本的两裆区别
  • 于是乎,将方向移到逃避的经常性上,我的观点便是逃避是一件好事,理由如下:①人性利己说,人所在做的事情肯定是为了自己好,而逃避正是可以看做一种身体的防御机制发挥的
  • 당중앙의 별동대, 값높은 그 부름을 심장에 새기고 경애하는 김정은동지께서는 다음과 같이 말씀하시였다. 《인민군군인들은 인민의 군대로서의 본분
  • 编 辑:市委政法委新媒体办公室审 核:甲玛【#文化IP解读# || 早阳镇:商周遗珠 东湖早阳】文化IP 是通过直观、简洁、鲜活地展示区域历史底蕴、人文风采、地
  • 该荔枝代销商李女士介绍,这种品种的荔枝因产量少品质好,在2002年曾拍卖出天价55.5万元一颗,被誉为“世界上最贵的荔枝”一斤有16到18颗,从一斤80元到18
  • 今年以来,博山区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一、二季度共发布426个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文明实践·温暖同行”“欢乐五聚”“五为”志愿服务系列
  • 原来假睫毛这么容易卸今天早上公司楼下就有得做核酸在公司也能实现雪糕自由很喜欢裹着毛毯吃着雪糕的感觉今天说自愿捐款 然后有人说微信没钱 给了我现金看到这个捐款金额
  • 阳性感染者13:龚某7月10日09:00-09:40,周氏诊所(东湖区滨江学校对面);10:00-10:20,西湖区红光楼菜市场;13:00-13:20,河畔小
  • 但是我要提醒一下设计和生产的厂家,怎样始终保持玻璃的明亮,可是一个难做的功课。路途中不干净了,到站台了可以冲冲,然后列车人员用拖把抹一下、然后再冲一下就行,不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