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乐水,孔子眼中的水】在《道德经》中,老子高度赞美水,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又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还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在老子看来,水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处下守弱,故能几道为王,以柔克刚,简直就是道的化身。#每天读国学#

那么,曾经向老子问道的孔子,又是怎样看待水的呢?孔子说“知者乐水”,《孟子·离娄下》也记载有人曾对孟子说:“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似乎孔子也很喜欢水,曾经赞美过水。今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孔子眼中的水吧。

“知者乐水”乐的是什么?

说起孔子对于水的看法,相信大家都会想起“知者乐水”这句话。《论语·雍也》中记载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阐述了他对仁者、智者的独到体悟。对于乐水乐山之别,朱熹注释说:“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所说不无道理。

孔子固然是以仁者自期的,但生前似乎不敢以仁者自许。孔子曾经对学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不过,倘若有人称许孔子为智者,或许他不会拒绝。《中庸》中记载孔子说:“好学近乎知。”而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似乎是充满自信的,他曾经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又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那么如此好学的孔子,自认为近乎“知者”,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那么孔子这位“知者”为何“乐水”呢?

这在《论语》中似乎不易找到答案。前面提到《孟子·离娄下》中有人对孟子说孔子曾极力赞美水,并问孔子为何这样赞美水,孟子回答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之学,就像有源之水,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而不能像夏天的暴雨,声势巨大,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君子认为是耻辱之事。这是孟子对孔子“乐水”的解释。

而在《荀子》之中,我们看到一段更为直接地解释孔子“乐水”的材料。《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大意是说,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见到大水要观赏一番,孔子说:“水遍生万物而无所作为,像德。水总是流向卑下之处,曲曲折折也必定遵循这个道理,像义。水浩浩荡荡而永不停息,像道。如果决口让水流走,水立即奔泻而出,如响应声,涌向百仞深渊也毫不惧怕,就像勇敢。注入量器,水面总是很平,像法度。水装满器皿就会溢出,不必用概去刮,像公正无私。水柔弱而能渗入细微之地,像是明察秋毫。什么东西放进水中一洗,出来就干干净净,好像善于教化。就算经历百转千回,也必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坚定。所以君子见了大水一定要观赏一番。”孔子在水中发现了如此之多的美德,怎么能不“乐水”呢?

有趣的是,与《荀子·宥坐》的记载类似,《说苑·杂言》中也有一段孔子论水的记载。发问的也是子贡,孔子的回答则略有不同。孔子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贞;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与《荀子·宥坐》的记载相比,水的德性特征更为明显,增加了“仁”“智”“贞”,而去掉了偏于道家色彩的“道”,整体更具儒家色彩,显示了西汉“独尊儒术”之后的思想印迹。

我们不禁想,《孟子》书中那人所提到 “仲尼亟称于水”,或许正是指《荀子·宥坐》所记载的这段孔子赞美水的话。而孔子之所以“乐水”,乐的正是水的德性之美。

“子在川上”感悟的是什么?

不过,孔子面对水,并不仅仅是理智地思考水的德性之美,而且曾发出过深沉的人生感喟。《论语·子罕》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尽管朱熹注释说:“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认为这里是一种哲理的领悟与表达,但正如编纂《论语集释》的程树德所说,“宋儒解经,每有过深之弊”,这里朱熹的注释就未免求之过深了。

宋儒之前,人们对这段感慨的理解没有什么歧义,认为就是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如皇侃《论语义疏》中说:“孔子在川水之上,见川流迅迈,未尝停止,故叹人年往去,亦复如此。向我非今我,故云‘逝者如斯夫’也。……日月不居,有如流水,故云‘不舍昼夜’也。”皇侃又引孙绰说:“川流不舍,年逝不停,时已晏矣,而道犹不兴,所以忧叹也。”认为这是孔子感慨时光飞逝,眼看自己年老,而“道犹不兴,所以忧叹”。孙绰的解读是不无道理的,孔子晚年确多有衰老之叹。如《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感慨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又如《论语·子罕》中孔子也感慨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在这里,孔子更像是一位面对流水的抒情诗人,站在人生乃至历史的长河边发出浩叹。而这似乎也成为后世中国诗人的一个心结,我们在六朝时谢朓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盛唐时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北宋时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名句之中,仍然可以听到这种感慨的回响。

如果将老子与孔子对水的观察对照起来看,我们发现,老子对于水的领悟是“以物观物”式的,领悟的是哲理;孔子对于水的领悟则是“以我观物”式的,既有道德的寄托,也有人生的感慨。当然,这只是老子与孔子思维异同的一端,要想更深入地老子、孔子乃至道家、儒家的思想异同,就需要更深入地研读《道德经》《论语》等经典,温故而知新。

【#珠海航展拉开大幕##海陆空天国之重器密集展示#】#2021珠海航展#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今天(9月28日)拉开大幕。本届航展是中国航空航天以及各种防务装备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的一次集中大展示。主要亮点有哪些呢?小编搜罗了以下三个主题,以便各位看官细品。
(一)大量海空兵器惊艳亮相

在航展的室外展区,多架解放军空军的先进战机静静伫立。这其中有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的歼-16D、无侦-7和无侦-8真机等,也有轰-6K、空警-500、运-20等熟悉的机型。

歼-16D除去翼尖吊舱,在翼下与进气道下多挂载了四个吊舱,机腹下则多挂载了两枚导弹。现场讲解牌显示,歼-16D飞机将提高空军电子进攻能力,支撑空军体系作战能力提升。作为以歼-16飞机为平台自主研制的新型电子战飞机,歼-16D具备“侦、攻、防一体”综合作战能力,可有效对抗预警探测、指挥通信、拦截打击等要素构成的先进防空体系。高高矗立的多型雷达也吸引了众多目光。

室内展区方面,在航空工业展厅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一个直径20米的大型旋转展台,上面摆放着“20”家族主要成员的模型:歼-20、运-20、直-20以及攻击-11无人机。其中,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的攻击-11还打开了机腹的两个弹舱,每个弹舱中容纳着数枚精确制导炸弹。
无侦-7和无侦-8在室内展区同样占据了显眼位置,表明这两款无人机在本届航展中的重要性。据航空工业微信公众号26日介绍,无侦-7无人侦察机技术先进,还创造了某个方面的世界第一,有待在航展开幕时揭晓答案;无侦-8则可对敌防护严密的战略、战役目标实施有效突防,利用配装的侦察任务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目标图像,为各级作战部队提供侦察和打击效果评估情报。

一架FC-31隐形战机的模型就摆放在展厅的一个入口旁。据现场介绍,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同时研制两款四代战机的国家之一,FC-31作为其中一员,体现了国家的实力,同样也是“20”家族的重要成果。PL-10E空空导弹、PL-15E空空导弹、LS-6 250KG制导滑翔炸弹等国产机载武器一同亮相航展现场,陈列在FC-31战机模型旁。据了解,以射程为傲的PL-15E也是首次现身珠海航展。

彩虹无人机系列的新成员,以大型、高空、高速为特点的彩虹-6无人机首次亮相航展。多款不同单位研制的无人机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八一飞行表演队与红鹰飞行表演队26日都在航展现场进行了飞行训练,准备在航展开幕后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至于万众瞩目的歼-20飞行表演,据《环球时报》记者现场了解,比起25日在珠海上空的训练,在航展开幕当天的28日,歼-20将带来更加震撼的表现。

海军装备方面,在现役的航母辽宁舰、国产驱护舰、常规潜艇与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缩比模型之外,以中国船舶集团展出的JARI-USV多用途无人作战艇为代表的一批无人舰艇引发关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展台展示的HT-1E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也吸引了不少探馆人员驻足观看。根据展示,这款垂直发射系统的发射单元不仅能发射HHQ-9E远程舰空导弹,还可以以“一坑四弹”的方式发射FM-3000N舰空导弹。

在中国一重展台,一门威武的舰炮十分醒目。据现场材料介绍,这是一款舰面型单管76毫米舰炮,可用于装备200吨级以上各类舰艇,如轻型护卫舰、巡逻舰和执法船等,能够有效打击中小型船只、岸上设置、来袭直升机等多种目标。
(二)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雄心

在本届航展上,不仅亮出了过去几年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优异成绩,也向公众描绘了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航天科技的超大型展厅内,密集展示着当下以及未来中国航天的许多“国之重器”,其中既有长五、长七运载火箭,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火星探测器,中国北斗这样的中国骄傲,也有重型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等一大批中国惊喜。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在展厅内,10型运载火箭模型齐上阵,占据着展厅C位。其中备受关注的重型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在本届航展上昭示了未来的使命。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且综合性能指标将达到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水平的一型火箭,重型运载火箭在未来将执行载人登月探测以及一系列深空探测等任务,该型火箭芯级箭体直径9.5米,捆绑4个5米直径助推器,可以构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35吨的系列化型谱。该型火箭在2010年开展论证,2015年正式提出了具体方案,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深化论证,预计将于2028年前后实现首飞。

而另一款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火箭,也勾画出中国载人航天未来的探索路径。据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火箭长约90米,起飞重量约2000吨,可以将25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或将7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还可以与多种模块组合使用,形成系列化型谱。火箭按照载人飞行的最高安全标准设计,未来可用于载人月球探测。值得注意的是,该型火箭采用多台发动机并联的布局,未来还将具备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的能力。

而为未来载人登月时代任务需求而研发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也在本届航展上对外公开展出。在展厅中,经过3000摄氏度以上高温“历练”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格外醒目。这款载人飞船通过模块化设计,从而兼容载人月球探测和近地空间站任务,该款飞船的试验船于2020年5月5日由长五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以超过每秒9公里的速度返回再入,创造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再入的热流条件。并于2020年5月8日顺利返回预定着陆场,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作为我国目前已发射推进剂加注量最多、返回再入规模最大的航天器,新一代载人飞船展示出高安全、高可靠的特点。

在本届航展上,航天科技还向公众展示了中国即将迈入“探日时代”的决心。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太阳双超卫星也在出征前与公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这款即将发射的卫星,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它将在全球首度实现空间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探测。而通过对这条谱线的数据分析,便可获得太阳爆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对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提供关键数据,这款卫星的诞生将显著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除此以外,面向商业航天市场的 “捷龙”系列固体运载火箭,通信、导航、高分及遥感卫星以及M20A/B地地导弹武器系统,LY-7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WS-600L火箭炮系统等约170余项航天科技的军民成果,将通过实物、模型、沙盘、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与公众见面,通过展品与实景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既彰显出中国航天的“硬实力”,也展现出航天高科技帮助破解行业“卡脖子”技术瓶颈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陆战装备有三大看点

在2021年珠海航展的8号馆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带来了数百个型号的各类陆战装备。
总的来看,相比2018年,本届珠海航展的陆战装备突出了几个关键字。

首先就是“改”,很多之前展出过的陆战装备,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升级,总体作战性能都有所提升,甚至是质的飞跃。比如,此次展出的SR5模块化火箭炮就在车窗、空调散热器等部位加装了格栅装甲,增强了防护能力,并且新增了“飞龙”60A巡飞弹这一新弹种。巡飞弹作为目前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新一代智能化弹药,已经在战场上显示了其强大的打击威力。

第二个字是“精”。此次两大军工集团展出了大量精确制导弹药,包括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巡飞弹、制导火箭弹以及不同口径、制导原理的制导炮弹等。其中,最具特点的当属“蓝箭”5系列多平台模块化导弹。该系列导弹按照不同的制导方式分为电视制导型(A)、红外热成像型(B)以及激光半主动制导型(C)。这三个型号采用相同的弹体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使用要求换装不同的导引头。此外,“蓝箭”5系列导弹不仅可以挂载在无人机、直升机上作为空地导弹,也能够装备在“猛士”等高机动装甲战车上作为车载反坦克导弹,实现多军兵种多平台的通用化。

第三个字是“灵”,也是本届珠海航展陆战装备最大的亮点,即无人作战车辆“百花齐放”。其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打的型号为VU-T10和VU-T2履带式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前者属于中型无人战车,承载能力好,火力强大,火控系统先进,装备了1门30毫米自动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2枚“红箭”12反坦克导弹,可以说具备了与国外主流步兵战车正面对抗的实力。VU-T2则属于轻型无人战车,装备1挺14.5毫米机枪以及2枚轻型反坦克导弹,在火力上稍逊于VU-T10。但VU-T2轻型无人战车外形尺寸更小、隐蔽性更强、部署也更灵活,是进行伏击战和游击战的最强“尖兵”。

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相比,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山猫”系列全地形车为基础改装的无人战车采用人员驾驶与作战遥控相结合的模式。这一系列无人战车保留了车体前部的双人驾驶座位,可以由作战人员驾驶车辆从出发地到达预定作战区域。之后,驾驶员负责观察和警戒,操作手以无线的方式远程遥控战车进入预设阵地,发现敌方目标后即可开火射击。这样既可以保证作战人员的安全,也能够达成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
图文来源:环球时报、新华社、澎拜新闻

#按图索骥#
内力起源于运动,这是客观真理。
一篇好的文字满幅,是读者钻研以后,不断反馈,犹如渴望作者进一步磋商方得终始,反馈,就是内力的生动譬喻。
客观环境千变万化,瞬息之间,可能天崩地裂,敏感的小伙伴得到了真知以后,自然不会小题大作。
下面,带个行走着的人们关于地球内力的的作用的些些文字——

【共享文字】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有两种: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 ,具体体现为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地震。

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或大地构造运动,是指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位的一种运动。例如,海侵、海退、隆起和拗陷,等等。根据地壳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壳物质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即沿着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进行运动,叫水平运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水平方向作用力引起的,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挤压力和引张力,产生褶皱和断裂构造。所以,有人将水平运动称造山运动。
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缓慢的升降运动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通常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相邻地区拗陷,引起地势起伏或海陆变迁,故有人将垂直运动称造陆运动。
水平和垂直运动虽有区别,但实际在时空上常有联系。

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可能表现为岩浆活动。
地球内部热能累积到一定程度,变为灼热的岩浆产生巨大压力,它冲破地壳薄弱常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物包括气体、熔岩、火山灰等,通过火山口喷出,其中大部分火山物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火山锥。如中国长白山顶部天池即为火山口积水而成,周围16座山峰都是火山岩堆积而成。大洋底部同样有火山喷发,有的火山物质堆积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如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

地壳自然快速颤动叫地震,它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地下发生地震处称震源,它在地面下的深度即震源深度。
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一点叫震中。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称地震波。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一致,称纵波,在地壳内波速约5-6公里/秒;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称横波,在地壳内的波速约3-4公里/秒。由于地震波波形不同,波速不等,地震时纵波速最快,故人们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而后横波到达,人们才感到左右摇晃。
地震强度以震级和烈度来表示。
震级是地震能量等级和释放能量的大小。
烈度是地震在一定地点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破坏程度的度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台站地震图上记录的最大振幅的地动位移与相应周期,参考有关数据,按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级与释放的震波能量密切相关,震级每增大一级,能量约增33倍。震级无上限。迄今记录到最大震级是1960年5月在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它掀起的巨大海啸,推起10米余的波墙,震感波及到万余公里的日本海岸。多数地震人们无感受,称微震;人们可直接感受到的,称有感地震,约3级;5-7级地震,对地表和地物会有不同程度破坏,称强震或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为大地震,破坏性很大。同一次地震,各地破坏程度不一。一般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离震中远,地震渐减弱,烈度减小。在震级相同下,震源越浅,破坏性越大;震源越深,破坏减小。国际上通用的地震烈度分为12级,人无感的为1度,一切建筑物被毁为12级。强震是一种严重自然灾害。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7.8级大震,死亡24万多人。

地震的诱发因素有多种,由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而引起的叫构造地震,最常见,波及范围广,并可造成巨大破坏;由火山喷发而引起的叫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和强度均不大;岩洞崩塌引起陷落地震;人们钻探、修水库等也可诱发地震,称人为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深源地震,深300-700公里;中源地震,深70-300公里,浅源地震,深<70公里;其破坏性大。

地震可能造成巨大灾难,故要做好地震预报工作实践证明,震前是有异常现象的,如地球磁场、重力场异常,地应力、地倾斜变化,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化学成分突变,某些动、植物及天气异常等。人们综合各方面的预兆,提前发出即将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强度的地震预报和临震预报,但地震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或发生震中迁移,所以准确预报并不容易。

褶皱和断层是地壳内力作用引起地壳运动的重要证据,它使地壳变形成岭、谷和盆地。
沉积岩层原始状态呈水平层状。经地壳运动,原始岩层受挤压,产生波状弯曲,称为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式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是指褶皱中心岩层向上隆起,两侧岩层向外倾斜;向斜是指褶皱中心向下凹陷,两侧岩层向中心倾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也可能出现背斜是谷,向斜成山的地形。这是因背斜中心部分岩层向上变曲产生张力,导止岩层破裂,易受风化和剥蚀,被蚀成谷,称次成谷;向斜部分受挤,凹地接受风化崩落物堆积,基岩受保护,最后反而残留成山,称次成山。有的背斜一侧可能岩层软硬相间,软岩易受蚀成谷地,硬岩抗蚀力强,突起成岭。所以背斜和向斜应根据岩层倾向和向新老接触关系来判别。

岩层受力产生破裂称为节理,破裂所在的面称为节理面。
地壳运动沿节理面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种类很多,最基本的是正断层和逆断层。
断层可能组合出现,两侧断裂上升,中间陷落成为陷落谷地。

研究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对建设有重要意义。例如,地下水常在断层带出露;电站、桥梁、水坝不宜设在有断层的部位,因断层带岩石破碎,地基不稳。

根据地壳物质的结构、构造、形态及各大陆物质的对比人们发现地壳是不断地发生运动,有时缓慢,有时剧烈。地球的各个部分运动的速度和规模时空上也有差别。地壳为什么会发生运动呢?科学家们根据已获得的资料,对地壳的运动提出以下几种推理:

1.大陆漂移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存在的许多相似性,包括两岸海岸线形状的吻合。地层和古生物的一致,认为构成地壳大陆硅铝质物质较轻,它像航船一样漂浮在地壳基层,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移动。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这一假说得到大量而有力的科学资料所证实。这些资料认为在地壳发展历史延续到古生代的二叠纪时,地球上只有一个联合古陆,大西洋和印度洋均不存在,非洲东岸与南极大陆相连。此后,由于联合古大陆分离向各方漂移,才逐渐步入今日全球海陆分布的势态。

大陆为什么会发生漂移?以后产生的海底扩张说回答了这个问题。

2.海底扩张
六十年代初,科学家们根据大洋地质、地貌、地球物理和海底测量资料,认为大洋地壳在地幔软流圈对流的驱动下,每年以几厘米速度移动,由于岩浆通过洋中脊上升,到达顶部冷却、固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而后,继续上升的岩浆把已经形成的大洋地壳推向两侧,从而使海底得到不断扩张。扩张着的大洋地壳移动到岛弧一海沟带,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为地幔所吸收同化。正是由于海底不断扩张,比较轻的硅铝层大陆也就可以在比较重的硅镁层上移动。

3.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说的进一步引伸,三者彼此联系,形成全球大地构造体系。板块说认为漂浮于软流圈之上的地球岩石圈并非铁板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例如海岭、岛弧、水平大断裂)所分割,形成不连续的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共划分六大基本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完全是水域外,其余板块包括大陆和领近的海洋。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两个相邻板块交接带,正是地壳活动带,火山、地震活动强烈频繁。两个板块相碰撞,岩层受到挤压形成山岭,同时有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喜马拉雅山正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受到亚欧板块抵抗而隆起的,今日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接带,称为地缝合线;印度洋板块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两个板块相叠加,从而造成青藏高原巨厚地壳。太平洋板块从东南方向由岛弧外海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受到亚欧板块抵抗,从而造成我国东南部一系列北东走向山岭,同时产生大面积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

更多,请浏览:
https://t.cn/A6MbjD9F

【图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巴萨6-1塞维利亚,谁注意到网站给梅西的评分?球迷:真球王!
  • 5省将有暴雪
  • 日本发生核泄漏
  • 纽约油价30日上涨是什么情况?油价上涨带来哪些影响
  • 全明星替补阵容名单公布,没有韦德罗斯东契奇!
  • 咪蒙凉了!微博永久关停,微信公众号停更
  • 苹果2019财报第一季度:新iPhone定价过高导致销售下滑
  • 西安现巨大变脸兵马俑!这次吓得网友纷纷喊怕!
  • “寒门状元之死”刷爆朋友圈,今天聊聊理想和信仰
  • 滴滴裁员内部回应了,是正常还是无奈?
  • 贾跃亭朋友圈发声,原来是说这个
  • 巴萨6-1塞维利亚:现神奇逆转,看点在梅西最后一球
  • 洗浴中心锅炉爆炸,嫌疑人被捕
  • 好闺蜜 马思纯周冬雨庆生
  • 日本发生核泄漏 现场人员受到核污染了吗?
  • 新闻早报 l 日本发生核泄漏,纽约油价30日上涨,滴滴裁员内部回应
  • 苹果撤销fb证书原因:Facebook违反苹果政策 收集用户数据
  • 熊黛林遭菲佣算计 感叹套路太深差点就中了她的计
  • 苹果考虑重新定价
  • 实习生在日身亡 真相仍未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