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民营、外资及国企等积极投资!北京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大动作】北京市关于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保持疏解一般制造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力,促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和产业链优化升级,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鼓励投资高精尖产业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民营、外资企业及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投资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做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北京智造”特色优势产业,抢先布局光电子、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领域未来前沿产业。(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二、建立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高精尖产业重大项目落地统筹协调机制,负责研究重大产业政策、审定重大项目方案、协调重大项目落地。由市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项目库,对全市高精尖产业项目实行集中管理,为日常跟踪调度和服务提供支撑。(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财政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市投资促进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三、建设产业投资大数据服务平台

整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及土地、用工、能耗、排放等数据,分区域、分行业建立要素资源投入产出评价体系,提高项目准入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引导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精准匹配。制作产业地图,发布各区(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产业布局、工业用地分布、厂房楼宇点位、项目准入标准等内容,促进项目与要素资源、政策措施精准匹配。(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税务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四、建立项目管家服务机制

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项目库中的项目纳入市、区两级“服务包”覆盖范围。对市级重大项目,建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的服务机制,指定服务管家,做好项目落地全流程跟踪服务。通过市、区统筹,依法依规做好相关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人员的落户、住房等保障。针对重大项目的人才引进,“一事一议”给予保障。(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市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五、实施项目落地“首谈制”

对总投资1亿元以上(含)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项目,探索实施“首谈制”。市级发现招商线索的项目,根据各区主导产业定位和资源禀赋确定项目优先落地区。各区发现招商线索的项目,经市产业主管部门认定项目首谈区后,由该区负责洽谈;洽谈超过3个月仍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由市产业主管部门统筹,另行择优选择落地区。各区在招商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本区产业定位或不具备承载条件的项目,应积极向市产业主管部门推送,经认定后视同该区项目谋划引进成果。(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六、试点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试点实施“政府定标准、强服务、严监管,企业做承诺、守信用、担主责”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等区域,对以出让方式供地的社会投资类仓库和厂房项目(包含生产线、生产设备投资等产业化内容),在项目核准和规划许可方面,试行基于“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告知承诺审批模式。(责任部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顺义区政府、昌平区政府、大兴区政府、怀柔区政府)

七、提升产业用地保障能力

系统性开展全市工业用地现状梳理,编制全市工业用地专项规划;树立工业用地底线思维,研究划定全市工业用地保护控制线;分级实施禁止调整、调整必补偿的措施。新增工业用地不得建设非制造业项目。各区具备出让条件的工业用地储备不应低于当年度工业用地供应计划。鼓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房山、顺义、昌平、大兴等平原新城实施产业用地标准化改革,推出一批完成区域综合评估、明确项目准入标准、市政配套完善的工业用地,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加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区级统筹和市级协调,支持重大项目落地。(责任部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八、支持腾退和低效空间再利用

鼓励利用工业腾退空间、老旧厂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或相关创新服务。鼓励市、区属国有企业积极收购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所产生负债可不计入对该国有企业的考核。由市产业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允许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区落地先进制造业企业总部和研发设计、小批量试产、调试组装、系统集成等非生产加工环节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九、支持项目承载空间建设和提升

高标准建设中日、中德等国际合作产业园,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平台等符合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项目。经授权的产业园区开发企业结合所在区主导产业建设的重要标准厂房项目,经市政府同意后,给予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支持承载重大项目的产业园区提升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十、加大市级重大项目支持力度

对于市级重大项目,由市产业主管部门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支持方案,明确资金支持规模、方式等,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优先采取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项目落地,并结合项目贡献情况对企业给予落地奖励。(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十一、加大普惠性产业资金支持力度

完善标准明确、达标即享的普惠性支持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达标奖励、保费补贴、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企业以疏解提质为目标,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升级、智能化绿色化诊断评估和数字化赋能,提高产业基础水平,建设制造业创新平台,推广“首台(套)、首试产、首流片、首批次”等创新产品应用。对在京纳统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按照不超过2%的利率标准给予贷款贴息,重大项目可全额贴息。各区应建立相应普惠性产业资金配套支持机制。(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十二、发挥各类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优化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运行机制,加大项目直投力度,统筹用好产业领域各类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鼓励针对特定产业园区定向设立产业子基金。对市级相关领域产业基金,特别是新设基金,明确投资先进制造业规模下限和支持落地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要求。鼓励各类产业基金提供先进制造业项目线索,对实现项目落地的,经市产业主管部门认定,可根据其贡献程度将部分投资计为该基金的在京投资。(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

十三、扩大优质金融信贷供给

依托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项目库建立市产业主管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融资服务对接平台,共享项目和企业信息,建立投贷联动服务机制。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金融机构与在库项目精准对接,设计专属融资服务产品,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探索将高精尖产业融资服务情况纳入对金融机构的考核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与市产业主管部门共享高精尖产业企业融资情况。(责任部门: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银保监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

十四、支持精准导入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

大力推进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创新政策落地,支持中外机构联合建立双向创新平台、项目服务平台、投资平台。发挥北京应用场景丰富、创新资源聚集的优势,通过全域场景创新,积极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应用场景项目落地。支持高精尖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京导入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对确有必要的配套项目,可综合考虑行业发展情况,“一事一议”给予准入支持。(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十五、对重大项目引进予以奖励

经过首谈认定且成功引进的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项目建设主体在京新增实缴资本不低于50亿元或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亿美元的,由所在区对提供项目引进全程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给予单个项目不低于1000万元的奖励。鼓励各区进一步制定完善本区项目引进的奖励政策。(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十六、建立项目落地考核激励机制

鼓励各区主动承担项目谋划和招商任务,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本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将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情况作为市级财政支持各区财源建设的重要依据。对年度工作成绩突出的区,优先考虑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并在专项资金、规划土地指标、能源指标等方面适当倾斜。各区要优化审查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加快项目落地;积极探索设立区域产业经理人,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有效发掘优质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引进落地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来源:首都之窗网站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是一项重大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为掌握全国森林资源分布、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和生态状况以及变化情况,部决定开展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以下简称“三调”)为唯一底版,开展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查清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推进构建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体系,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保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供数据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任务

  以全国森林资源为调查对象,利用“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在2020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更新全国森林资源分布图,优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统一技术标准,科学设置调查监测指标体系,统筹布设国家和省级样地,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样地调查和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试点,推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一体的森林资源年度调查监测体系。

  (一)底图更新。

  以“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确定的森林图斑为基础,以最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补充,提取森林变化图斑,更新2020年度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资源分布图,制作以县(区)为单元的森林资源分布图并分发各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对森林资源分布图进行实地核实后报送国家,经国家复核后形成2021年度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底图,全面、客观、准确反映全国森林范围、面积以及分布等情况。

  (二)样地布设。

  以抽样调查和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依托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抽样框架,在更新后的全国森林资源分布图范围内,按照调查精度要求,布设国家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样地。同时,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自然资源管理以及林长制督查考核要求等,在国家级样地布设的基础上,统筹布设省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样地。

  (三)国家和省级样地调查监测。

  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样地调查监测。调查监测对象为森林,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调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树种(组)、胸径、树高等林木因子,乔木林类型、起源、优势树种、郁闭度、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优势高、平均年龄、灌木覆盖度、毛竹株数等林分因子,以及森林健康等级、森林灾害等级等。

  (四)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试点。

  试点县(区、市)以森林资源调查底图为框架,以“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开展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对现状发生变化的森林地块,依据遥感影像、经营档案进行核实,并开展实地调查,并将变更结果报省级统一汇总,省级核实确认后报国家,国家核准后纳入数据库;对地类未发生变化的图斑,利用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建模,更新图斑属性数据。实地调查及建模更新主要内容包括林种、起源、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每公顷蓄积量、灌木平均高、草本平均高和毛竹株数等。

  (五)成果汇总统计。

  根据调查监测结果,各级分别组织开展数据统计。统计计算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长量等森林资源总量数据,以及按起源、林种、优势树种、龄组等因子的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等分类数据及其构成比例等。各级成果经逐级检查验收后纳入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由国家统一汇总,并纳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由部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编制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总体方案、技术标准;统筹协调各级行政和技术支撑力量,组建专家指导组,建立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实施全过程质量管控;组织开展数据汇总、统计分析、成果报告、发布应用等。

  (二)具体实施。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负责本次调查监测国家级任务的具体实施。主要负责制定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开展样地布设和国家级样地外业调查,汇总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数据并编制调查报告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组织各县(区、市)开展森林资源分布图现地核实和年度更新,检查核实后报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省级样地调查、质量检查、及省级数据统计汇总;组织试点县(区、市)开展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同时,组织各地(市、州)、县(区、市)和保护地、林区做好国家级外业调查工作衔接、配合,协调安排有经验的省级自然资源调查队伍参与国家级样地调查,开展业务合作,共同完成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技术单位,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认真组织,提供各级森林资源调查相关数据资料。

  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负责提供“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地理国情监测最新成果;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负责提供最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负责高分遥感地类解译识别。

  (三)进度安排。

  9月底前,完成技术方案编制、人员培训以及底图制作和样地布设等。

  11月底前,完成国家级、省级样地外业调查及质量检查,完成试点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

  2022年1月中旬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省级成果汇总,报送省级汇总结果及报告;报送试点县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试点成果。

  2022年2月中旬前,完成国家级成果汇总,形成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资源数据;编制成果报告,适时发布应用。

  四、相关要求

  2021年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完成后,开展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关键一年。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森林资源调查监测重大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工作定位,严格按照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要求,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力以赴做好2021年度各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与我部联系。  

  联系人及电话: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1年9月1日

来源:自然资源部政府网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是一项重大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为掌握全国森林资源分布、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和生态状况以及变化情况,部决定开展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以下简称“三调”)为唯一底版,开展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查清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推进构建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体系,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保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供数据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任务

  以全国森林资源为调查对象,利用“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在2020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更新全国森林资源分布图,优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统一技术标准,科学设置调查监测指标体系,统筹布设国家和省级样地,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样地调查和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试点,推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一体的森林资源年度调查监测体系。

  (一)底图更新。

  以“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确定的森林图斑为基础,以最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补充,提取森林变化图斑,更新2020年度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资源分布图,制作以县(区)为单元的森林资源分布图并分发各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对森林资源分布图进行实地核实后报送国家,经国家复核后形成2021年度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底图,全面、客观、准确反映全国森林范围、面积以及分布等情况。

  (二)样地布设。

  以抽样调查和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依托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抽样框架,在更新后的全国森林资源分布图范围内,按照调查精度要求,布设国家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样地。同时,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自然资源管理以及林长制督查考核要求等,在国家级样地布设的基础上,统筹布设省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样地。

  (三)国家和省级样地调查监测。

  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样地调查监测。调查监测对象为森林,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调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树种(组)、胸径、树高等林木因子,乔木林类型、起源、优势树种、郁闭度、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优势高、平均年龄、灌木覆盖度、毛竹株数等林分因子,以及森林健康等级、森林灾害等级等。

  (四)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试点。

  试点县(区、市)以森林资源调查底图为框架,以“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开展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对现状发生变化的森林地块,依据遥感影像、经营档案进行核实,并开展实地调查,并将变更结果报省级统一汇总,省级核实确认后报国家,国家核准后纳入数据库;对地类未发生变化的图斑,利用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建模,更新图斑属性数据。实地调查及建模更新主要内容包括林种、起源、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每公顷蓄积量、灌木平均高、草本平均高和毛竹株数等。

  (五)成果汇总统计。

  根据调查监测结果,各级分别组织开展数据统计。统计计算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长量等森林资源总量数据,以及按起源、林种、优势树种、龄组等因子的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等分类数据及其构成比例等。各级成果经逐级检查验收后纳入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由国家统一汇总,并纳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由部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编制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总体方案、技术标准;统筹协调各级行政和技术支撑力量,组建专家指导组,建立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实施全过程质量管控;组织开展数据汇总、统计分析、成果报告、发布应用等。

  (二)具体实施。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负责本次调查监测国家级任务的具体实施。主要负责制定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开展样地布设和国家级样地外业调查,汇总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数据并编制调查报告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组织各县(区、市)开展森林资源分布图现地核实和年度更新,检查核实后报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省级样地调查、质量检查、及省级数据统计汇总;组织试点县(区、市)开展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同时,组织各地(市、州)、县(区、市)和保护地、林区做好国家级外业调查工作衔接、配合,协调安排有经验的省级自然资源调查队伍参与国家级样地调查,开展业务合作,共同完成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技术单位,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认真组织,提供各级森林资源调查相关数据资料。

  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负责提供“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地理国情监测最新成果;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负责提供最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负责高分遥感地类解译识别。

  (三)进度安排。

  9月底前,完成技术方案编制、人员培训以及底图制作和样地布设等。

  11月底前,完成国家级、省级样地外业调查及质量检查,完成试点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

  2022年1月中旬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省级成果汇总,报送省级汇总结果及报告;报送试点县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试点成果。

  2022年2月中旬前,完成国家级成果汇总,形成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资源数据;编制成果报告,适时发布应用。

  四、相关要求

  2021年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完成后,开展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关键一年。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森林资源调查监测重大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工作定位,严格按照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要求,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力以赴做好2021年度各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与我部联系。  

  联系人及电话: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1年9月1日

来源:自然资源部政府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极限咏宁坠楼身亡/高危职业终究以悲剧结束
  • 空姐吃多份飞机餐引热议 航空公司已作出回应
  • 国家电网改制完成,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 一张漂亮“网红脸”,被台州老板砸了个坑!姑娘开出天价索赔:我这张脸已经花了几十万
  • 美团外卖中午突发故障:扣款后显示未付订单取消,网友都快饿死了!
  • 女孩酷似洋娃娃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女孩”
  • 【国足2-2韩国】韦世豪首秀首球,后面就看颜骏凌、里皮、于大宝了
  • 【关注】起底莎普爱思:多次行贿官员,一年狂销7.5亿一瓶成本仅1.4元
  • 空姐吃多份飞机餐 视频一出网友炸了锅!为何有人为她打抱不平!
  • 大心脏!英格拉姆三分绝杀76人!还是那句话:“湖人总冠军”!
  • 何洁离婚案开庭,她只说了3句话,素颜憔悴双眼哭肿
  • 极限咏宁坠楼身亡 曾拍着高空挑战赚钱为母治病
  • 莎普爱思曾多次行贿科技局官员 多人已领刑 | 外公见义勇为抓小偷 2岁幼孙被偷车贼碾死……正义网早播报 [2017.12.8]
  • 空姐吃多份飞机餐 网友:剩余餐食可以理解
  • 张卫健挤公车?并不稀奇啊!好莱坞明星经常坐地铁呢!
  • 陕台记者被关太平间侮辱,并遭多人殴打,只因调查采访“天价停尸费”!
  • 王老吉回应延寿 网友:赶紧喝口加多宝压压惊
  • 国家电网改制完成,全民所有制变更为公司制!
  • 赵薇力挺黄有龙:不爱我就不爱我了吧 谢谢你没爱错我
  • 2020年东京奥运会候选吉祥物公布,可以,这很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