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髯翁与昆明大观楼长联】(之三)
——长联的气势、意境、社会意义

诗歌诗歌,诗者歌也,歌者乐也,乐者声、韵、律与人共情谐鸣。
楹联是居所、殿堂、楼台亭阁的门面,主人的心声、名片。
好诗词、楹联主要由它的气势、意境、社会意义判定;对仗、韵律是楹联的基本要求;语词生动华丽、表达准确能增强楹联思想性与艺术性。
昆明大观楼长联综合、突出地表现了以上要素。

“气势”,即成诗时爆发(或抒发)出来、不可阻档的人的自然感情与所表达的内容的契合。
大观楼长联乐感很强,气势非凡。开章就是钱塘潮水之势,由远及近的奔腾动景,接着一个回头浪: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由近渐远,舒展成祥和喜气的海阔天空,生机勃勃的气象,蜿岩势不可档的回旋大调乐章。
接下来对滇池周边的环顾。看:东镶神骏,西翥灵仪...一个“看”字!既承上啟下,又是心理和节奏的转换。用这样抑扬顿挫、畅快淋漓、律吕分明、韵律相切的四句式,唱活了物象,也赋与这些景物圣灵般的意象。
而后句式节奏变化,语词经典、华丽生动、炫烂多彩,情感更为自由地叙事——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葦地...最后情真意切,舒坦地平铺直叙——莫辜负:四围香稻,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万倾晴纱。一泄千里地坦荡慷慨。
博大的胸怀,佛腾的热情,海洋的澎湃。
由于对联结构、格律、对仗严谨,不但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与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是“正时”,对眼前实景与历史的沉重回忆:春光明媚——金戈铁马;万里晴纱.——一枕请霜,通篇是正对。层次分明,丝丝如扣。上联最后“莫辜负:四围香稻,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万倾晴纱”与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浑然天成的语音、气韵、内容、织就了严密的结构,使上下联成了有机整体。
这全然是一首恢宏、完整无瑕的四乐章A大调交响乐。

大观楼长联的“意境”何在?本人可以把问题说得集中明确些。
“意境”是人对客观事物以外相关思考与联想,是视觉外延思维,是对有限空间以外关联的“无限性”的感悟,笼统地称为——抽象。
而思维、感悟、抽象这些概念的实际内容又由个人的实践体验及亇人文学艺术的修养决定,或受亇人情绪影响而带极端性。
当你感觉和领悟到作者成诗时的情感(气势)与音韵语词的可容性、不具专属与定向性,就同时感受到诗词中所蕴酿的“意境”了。
这里就以崔颢“高唱入云”的《黄鹤楼》为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反,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真是:气随风飘,势若游魂;似民歌反复重叠,如童谣朗朗上口。
一亇选美择妻四、五人,亇个都被他抛弃,他想干什么?除了看到他那信手拈来的文字游戏外,他还干了些什么?
文若人,诗言志。心空,人空,境也空。无言而莫明地惆怅。斗鸡走狗,无所事事的事。
唐代是中国古体诗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代的科举以写诗择第,秀才高士们除了饮酒写诗外,还能用什么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真到“说尽心中无限事”的境地,而以“空”代替内心的“无限性”吧。
李白和崔颢都是盛唐时期同代人,李白虽无文凴(崔颢进士),长安混过三年,游走长江中下游及江淮,比崔颢多活15年。当看到崔颢的诗时,以他贯用的夸张、慷慨: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情此境,同出于“心空”的一种精神状态。李白中招,被套、被麻了。
最终40出头的崔颢遁世入林,並非“空灵”审美的神仙禅意,是心理障碍,损身折命,寿短46而终。
没必要过高去评价《黄鹤楼》诗歌的地位。
孙髯与崔颢对社会与生活的态度不同,诗中表现的情绪和意境各异。
大观楼长联豪气十足,语词瑰丽;胸怀宽阔,怀抱古今,巨笔如椽,拨马挥军,抒情叙事,长虹九天。
这些气质性的品格,是潜在的精神能量,也就是常人所说的"志气",它能使人振奋,精神焕发,激发人向上。亦是意境。
郭沫若《登大观楼题诗》便是佐证:
果然一大观,
山水唤凴栏。
睡佛云中逸,
滇池海样宽。
我亦披襟久,
雄心溢两间。
这是长联给人积极的精神体验,它意蕴着一种无穷的、人的积极进取的动能。
孙髯与崔颢社会阅历不同。出身将门后,从小受陕西关中中原人文熏陶,成年后置年参与社会;好学博学,著作丰,修撰过昆明县誌,考查过金沙江及滇池五河流域,並提出治理方略。或受排斥和文人贬抑,生活环境空间特异。上世红80年代有一部关于孙髯的电视剧,描写了这一情况。 ——待续

附:大现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婉蜒,南翔稿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繺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倾晴纱,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地酒凌虚,叹滚滾英雄谁在?.....

净空老法师:【经文】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他顶礼拜下去,头抬起来时,阿弥陀佛就现在他面前,现的是广大身,在虚空中。色相端正庄严,佛身是金色的,所以形容『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感应多快!为什麽有这样感应?我们一定要明了道理。佛在大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万法唯心」,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清净就现清净法界,自性不净就现浊恶法界。所以,应当牢牢记住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原理。心想佛的时候,心已经成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阿难跟与会大众,这个时候他们一念相应,念念相应,这个境界就现前。我们今天虽然念,念得不相应。为什麽不相应?我们念念中有是非人我,念念中有贪瞋痴慢,念念中还有分别执著,怎麽能相应!不相应所现的境界,还是浊恶的境界。  在五浊恶世中,我们认为浊恶不好,谁负责任?自己要负责任。我们一生的际遇不好,也要自己负责任,决定不能怨天尤人。除自性之外,虚空世界,国土众生俱不可得。怨天尤人只是增长并加重自己罪业而已,除此之外,什麽也得不到。这就是经上常讲的「可怜愍者」。佛眼观看,那些人非常可怜,不觉悟,不知道回头。回头就是真正忏悔。罪从心起,还从心忏,这样礼佛、拜佛就有感应。  【经文】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前面说阿弥陀佛的身相高出一切诸世界上,阿难同时看到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他这一念,本来只想见阿弥陀佛,但是极乐世界现出来,十方一切诸佛世界也都现前。现前才有比较,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在一切诸佛刹土里,第一庄严。阿弥陀佛身相跟十方一切诸佛比较,也是第一庄严。不仅如此,十方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阿难也见到、听到,证明本经与小本《阿弥陀经》里讲的,十方佛赞叹阿弥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因此,我们念佛人蒙一切诸佛如来护念,得一切诸佛如来加持。无论是什麽人,乃至於恶道众生能发心称念阿弥陀佛,都得诸佛平等的加持。虽得佛加持,实在是因为自己业障抗拒佛力,佛加持时,自己感受不到,没得到受用。不是佛不加持,是自己罪业障碍佛加持的力量。罪障消除,加持的力量,自己就会感受到。  业障消除一分,就有一分感受;消除十分,就有十分的感受。不必问别人,自己亲身能感受到。佛的光明、佛的愿力、佛的威神在加持你,在帮助你。所以,人最要紧的是真正有一个意念,要消自己的罪业。一般人虽然说要消业障,但不是真心,嘴皮上说说而已,罪业天天继续不断在造,没有真正做消除的工作。真正觉悟的人,念念希求消除罪障。真消除业障,佛力则加持你,使你的业障消除得快,消除得多,增加你的能力。佛力加持,能帮助你开智慧,帮助你得到许多善巧方便。佛法的利益,佛法的好处,得到的人才知道,得不到的人不晓得。得不到的人,是他的业障抗拒,佛也没有办法。「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的业力太大,佛讲众生的业力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所以,业障一定要消除,才是真正觉悟,真正聪明的人。诸佛『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跟本师赞叹阿弥陀佛,无二无别。世尊在这一会里跟我们讲《无量寿经》,就是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讲《无量寿经》,十方诸佛都在他们自己的道场讲《无量寿经》。『无碍』是诸佛都讲,彼此没有障碍。『无断』是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就奇怪,这些皆是事实。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如来讲《无量寿经》,从无中断。佛有没有讲别的经?佛同时讲一切经。讲一切经有没有中断?也没有中断。这就奇妙,不可思议。从前的人对此境界很难理解,现代我们收听无线电广播,从这个比喻上体会。全世界有多少频道,二十四小时打开,它有没有中断过?每一个频道都没有中断。佛不思议的神力,能同时宣讲无量无边法门,如无线电每一频道一样,永无中断。  智者大师是隋末唐初的人,他读《法华经》,读到《药王品》时入定,在定中出现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在那里听了一会。出定之后告诉大家,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华经》,到现在还没散场。佛灭度已经一千多年,这就是「无碍无断」的证明。一切诸佛所讲无量无边经典皆不相妨碍,就好像无线电广播频道皆在空中,彼此不相妨碍,从无间断一样。你想听什麽经,没有听不到的,都是诸佛亲口说的。阿难此时,悟入这个境界。这样的境界通常在世间来讲,要得到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现前就有此能力,可以在定中享受见一切诸佛菩萨,听他们讲经说法。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会上,普贤菩萨教我们用普贤行愿,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心地清净到极处,真诚到极处,平等到极处,慈悲到极处。这样的心,修一切行都是「普贤行」,所以他入此境界。这是清凉大师讲的「四无碍法界」。这一段经文叙说阿难才礼拜就得感应,就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见到十方诸佛与他们的刹土。【经文】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於彼土。  我们若问阿难现在在那里?他在极乐世界。他是在无量寿会上见到极乐世界,发心发愿求生净土,所以阿难尊者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阿难跟我们的缘分非常深!如果不是他把经典集结传到后世,我们那里晓得有这些事。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的时候,当然,观音、势至一定来。阿难来不来?一定来,阿难也会随西方三圣一同来接引我们,这也使我们信心增长。阿难在此现身说法,一切诸佛刹土他都看到,他说『彼佛净刹,得未曾有』。弥陀净土跟其他诸佛刹土比较,西方世界殊胜,他愿生极乐世界。  【经文】世尊告言。  阿难发愿纯正,佛看到欢喜;不但佛欢喜,一切诸佛都欢喜。因为他的选择纯正,一点都没有错。世尊告诉他:  【经文】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  因为阿难发愿往生,希望见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世尊就告诉他,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里没有说那一土、那一品,就是圆满包括,从实报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皆包括在里面),都已经亲近阿弥陀佛,每天接受极乐世界的教导。《无量寿经》就是极乐世界的概论。诸大菩萨,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老学长、同参道友,在此经虽没详说,但《观无量寿佛经》讲得详细。三经合起来看,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大致都能理解。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我们看看这些状况,也会点头,自己求生是有可能。  我们今天难在那里?善友很少,恶友很多。恶友天天教你增长贪瞋痴,这样的人太多;教你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太少。这是人事环境不好,社会物质环境也不好。物质环境天天在诱惑你,几个人能不受诱惑,在此花花世界不动心、不迷,太难了。西方极乐世界则不论人事、物质环境都好,它是平等世界,在那里真正「植众德本」。此「德本」是指无上菩提。没有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我们讲植众德本,就是「执持名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德本就是指「无上菩提」。  【经文】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世尊在此教阿难发愿求生净土的方法,也就是教导我们大众。「欲生」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菩提心」。动一个真正的意念,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此一念就是无上菩提心」。『应当一心归依瞻仰』,就是一向专念。「归」是回头。我们从这个世界一切境缘中回头。回头就是放下。从前这个心都往外跑,往外攀缘五欲六尘,攀缘名闻利养。佛教我们回头,回归,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也不贪恋,回转心意。「依」是专依阿弥陀佛,依靠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瞻仰」即是「仰慕」。没有别的愿望,希望见佛,只是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一念心之外,什麽都没有。

梦参老和尚讲楞严经第十五讲摘抄:

客尘

……所以一切众生不能够成就普提及阿罗汉,有客尘烦恼所干扰、所耽误。让一切众生不能够成佛,乃至于成个阿罗都不可能。为什么呢?都是客尘烦恼所误。客尘是形容的客尘就是烦恼。烦恼就是我们本来的心性所产生的障碍,这个不是心性原有的,既然叫客尘就是外头来的。因为迷理,迷了我们自己本性的理体(就是清净的本体)所产生的,这个不是心性固有的,这是由迷理而引起的,所以像作客一样。客尘是形容词,拿它作为比方。所以我们外头所染的尘相它不是我们心性本有的,不是这个家里头的人,就像作客一样。因为尘土是不净的,尘里头含着很多不净之物,就像你迷理了而起的这些事,但是这个不是本有的,像作客一样。因为烦恼它能把我们本来的心性给迷掉,就像我们一切物质被灰尘染污了一样。就是我们原来的心性里所本具有的佛性,它是洁净的、没有尘垢的,但是产生我执、产生法执,就像那微细的微尘缠绕的意思。佛曾经在最初说法的时候,在《阿含经》上给众生讲,为什么一切众生不能够成道,乃至于成个阿罗汉都不可能,更谈不到成佛了。为什么?就是为有烦恼所伤害了、所延误了,所以不能成佛。究竞成佛,证得菩提,那是究竞果位,你证得阿罗汉是小乘果位,三界的众生,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能超出三界成阿罗汉,阿罗汉就断了生死,断了见惑跟烦恼惑。为什么?为着客尘染污。客尘是烦恼,就是我们遇到什么就执着什么、一执着就起烦恼。
如果你一切解脱了,什么都不执着了,你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我们一天不晓得起好多的知见,就象是遇到什么执著似的、遇過到什么执著什么,形容得不到解脱。客是形容词,来了作客,来了走了,走了来了,这就叫客。尘就是染污,就是烦恼。客是形容词,你如果能够把烦恼断了,就把尘断了,这句话是形容词。

佛就对最初五比丘说法的时候,对他们说,对五比丘说,你们当初的时候,怎么样成的圣果?什么因缘,因什么因缘使你们开悟了?开悟就是明白了,明白了就是把烦恼给断了这就叫圣果。佛的意思是说,在鹿野苑中,度五比丘的时候,让他们说他们当初怎么样开悟的、怎么样明白的?但是这个是小乘法,不是现在我们要说的,我们要说的是大乘的。就是小乘法成到阿罗汉也不容易了,能够断烦恼、证菩提那更不容易了,但是这只是初步,可我们现在就连初步这个断烦恼、证菩提都很不容易做到。在人天来说,成了阿罗汉果,那就是成圣人了;乃至初果的小乘阿罗汉,《阿含经》上说都叫是圣人了。大乘不行,大乘把阿罗汉还称为是凡夫,但那是内凡,咱们这些众生都是外凡。但是出世的圣人悟到菩提,乃至再潜修证得佛果,名为究竞圣人。

佛在这个地方为了启示阿难他们明白开悟,佛就把懦陈如五比丘招出问他们说,你们当初是怎么样悟道的,怎么样证得阿罗汉果的,你们现在大众中表白一下吧!佛叫五比丘来说。佛叫五比丘说,五比丘就发言说了。

【时橋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这讲客尘的意思。佛叫僑陈那说说他们最初修道成怫訥时候怎么样成的,说说他们成道的过程,成阿罗汉的过程懦陈那就向佛表白说。我是怎么样得开悟的,怎么样证得阿罗汉果的。僑陈如自陈得悟,自已向大众表示说我是怎么样开悟的……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做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形容作客的意思。客人你走到半路上,或者走到外边,或者在这个旅店里头(客栈),或者吃顿饭,或者晚上在这住宿。要是光吃饭,打个尖,吃完饭就走了;要是住宿,住宿一晚上,第二天也走了,不是在这长住的。所以这叫客栈,不是主人。主人他是长住这里的,不会住到别处去了【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我这样想,“如是思惟”。不住的就叫客人,住者就是主人。开店的当然是主人了,不住的是来往过路的人。这叫客尘,尘是形容迷的意思,客形容我们在三界,这三界不是我们的家,别把它当成家住。这是客义。僑陈如又打个比喻【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

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

他说这客尘时,又加了一种形容,这些我们都知道它是表法的。尘就是烦恼,是形容烦恼的,形容我们所在的这个世间,它不是我们的家,把它当成作客的,如何才能回到我们的家呢,这是形容的意思。如果大晴天,天气很好,从门缝或者窗户缝空隙之中,那你看看这个空尘,灰尘相很多。你在外边看不见,特别门缝你看到光明那一线,里头布满了灰尘。只解释一个尘字,形容的是什么?形容我们这个思想在那种不动的情况下。思想不动的情况就是安静的,但是它没有不动的时候,就是不安静的;不安静的就像那个灰尘中的微尘一样,没有日光时你见不到,必须得有日光,日光还得那空隙的照了,必须天气很晴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尘相。从细缝当中见到那个尘相,要是没有日光,尘相就见不到了这也是形容词。假使你见到你的思想当中,所存在的妄想,我们一般把它说成是思性的惑,就叫见思二惑,一个见惑

个思惑。因为有这阳光,阳光就是说你少分相应,跟道少分相应,就像那个光入缝隙之间一样的,从那个门缝穿过时你就看见了,看见微尘了。没有日光,那个尘相你是见不到的。像咱们都是看不见的,你在门缝里看,看那个灰尘满了极微细的细相。假使这个形容是说你得有智慧,要是没有智慧,佛所教导的学佛所说的法,假这个来见你的烦恼、见你的惑,这都是形容词。因为那个灰尘它是不停的动,它不是静态的,它是动态。灰尘在什么地方动?在空里头动,没有空,也就没有灰尘,灰尘在虚空当中动。空是寂然不动的,微尘是动的。你自己的性体是不动的,是你的思想妄想微尘惑染,它是动的。没有智慧的人他不了达这个尘相,就是六尘境界相,就是形容你没有见道的智慧,你看不见思惑,你必须得断了见惑之后,才能看见思惑。就形容着诸有尘相,那个尘(灰尘)的摇动是它的现相,而它依止的虚空是寂然不动的。这些个都是先假比方,后明于法。说性的,就是你的心性本来是不动的。

【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我们的思想,假使说思惟的力量能够定得下来,澄静了澄寂了,不动了,那叫空;摇动的就叫尘。不摇动的是个空义,摇动的就是尘义。佛这样问懦陈如,他就向佛这样说什么叫客尘、什么叫烦恼、什么叫心性,说动者为烦恼,不动者为心性,尽假比喻来显示。

佛言:如是

佛说:你说得对。印可他所说的话。这里头这一段就是个用客,一个用尘,一个用空,一个用谁在动谁在静来形容着客、尘、主、空。主不动,客动。空清净的,没有微尘。尘不是清净的,

,不是静态。就是你掌握了客、尘

主、空四种含义

这里头形容着你一切能见的见是不动的,见性是不动的,动的不是性,是能缘的心跟外边所缘所有境界相,它们摇动不停的。这个是什么?形容我们看见一切事物,我们的思想就不停的分别,分别就是执著了,好的就要取,坏的就要舍,取舍、贪爱都产生了,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客尘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两种分别,一个是别,个是通。实义上烦恼有两种,一种是烦恼障,还有另一种是所知障。我们上来所讲的烦恼惑是因为见境的,对外边境界而生起你的尘,使你随这个境界生的感念、生的感触,但是你正常的性没有动。我们随我们的见去分别,我们的见性没有动,客尘却在动。就是说能见的见性是不动的,见性见客尘,见性是不动的,客尘当然是不停的动。客人你到旅店,住一晚上就走了,主人是不动的。拿这个主客来形容我们的思想,客就是动义,不动就是你的心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两个人吵架的时候谁也不让谁,方一诺本以为自己提了生孩子所遭受的“隐痛”可以让肖路多多少少体谅她一些,好歹跟她认个错说自己没有这意思,可是肖路没有,肖路还说她嘴巴
  • (via.楚天都市报) #华中最大最专业电竞场馆开建#【光谷国际新文化电竞中心开建 建成后将是华中最大最专业电竞场馆】日前,由武汉文投集团投资建设的武汉光谷国际
  • 再一次感慨—喜欢你真的很好啊王一博 @UNIQ-王一博心中有了满分的例子,以后看谁都会差点意思。!
  • 自诉3月前患带状疱疹,经抗病毒、抗炎等治疗后胁肋部疱疹消退,此后右下肢呈闪电样灼痛,入夜时痛如刀割,右腿皮肤有蚁行感,衣服触之则痛,情绪烦躁,寝食不安,行走困难
  • ”“眼中,心上,全是你。可冯玥却是一个讲义气的,面对妈妈给她塞来的大白兔奶糖,虽然她很想吃,但却不吃独食,拒绝了周蓉的奶糖!
  • #老马新观察[超话]#【4月18日起#上海市民就医可预约巡游出租车#】#上海就医保障巡游出租汽车18日起可预约# 据“上海交通”微信公众号消息,为缓解当前市民普
  • #四柱八字命理# ️ #木马果老星宗杂谈##七政四余# 今天看盘的客人在盘上遇到的星星都很好,喜星发用,忌星有制,只是可惜忌星逆行还贴着身主入了命宫和中天,联动
  • ”48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Priest《镇魂》58碰到一点压力就把
  • 在家还能用热敷来睡前助|眠,脖子躺上按一按,身体得到了放松,睡眠也好了。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加剧,前段时间就看中并入手了一个按摩枕,是妙界的。
  • We rock the worldwe rock the world我绝不退让出发一起冲向前吧肆意狂想有我的主张跟世界过招拿出我最骄傲的倔强你的我的他的❤️目光
  • 正是在这种状态下,电力设施迁改不断刷新“雄安速度”:安大线涉及电网19.66公里,用时175天;荣乌高速涉及电网11.9公里,仅用时150天;京雄高速涉及电网2
  • 可能会相遇的也有可能没机会相遇了就是希望自己以后意难平的时候记住为了去西藏你也做过很多很多努力 打工赚钱攒出行费用 认真查看和规划旅游攻略构思要带的物品药品去了
  • 订正:▫️修辞手法: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如文章中多次使用“了”字结尾,反复的强调了黄瓜生长速度之快,给人印象深刻。答题:▫️手法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写
  • EHS自有多年的开店经验以及学员开店的成功案例:针对性咖啡老板计划的课程中你能学会:咖啡的专业知识:咖啡的品鉴、萃取、拉花;稳定的品控制作与创新。利用简单可重复
  • 调整心态,我现在对疫情真的是无所畏惧了,我都经历过儿子感染了,并且一个人在家照顾他最终他治愈。在家虽然无聊不能下楼,换个角度想想,这也是难得的可以天天躺平的长假
  • 定制三方面料,整个背包都用了这种面料包裹,拉链处也是做了防水设计,拉上后严丝合缝,出门风雨无阻。全敞开合,拿取东西很方便,可折叠包体,可以完美放在行李箱里而不占
  • 我在97年入市时,当初最基本的想法是哪个公司好我就买那个公司,可是那时盛行炒作垃圾股,这个想法只是在脑海里暂时存在一段时间就忘了,也怪自己那时还年轻即使买了也拿
  • 我不会仗着这份爱在你这里作威作福了,我会做一个更值得你爱的人,那…就从你很期待的撒娇开始吧[二哈]今天弟弟给我说感觉他同学都无忧无虑的,就他有好多好多的心事,那
  • 这位同学是我舍友 她拿错后在第一时间就打电话并还给那位同学了 不知道为什么还被发上来 我们看着她打电话还外卖的 请不要误会~ 被拿错的同学也第一时间和店家说不用
  • 回来之后就安排上了整牙,2年过去了,我也蜕变了,感恩~#深圳牙缝大矫正##牙齿稀疏##时代天使牙套矫正#整理了一些常问的深圳口腔医生:慈恩齿科陈江山、同步齿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