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身边事##沈阳生活##沈阳新鲜事##沈阳新闻##沈阳分享##沈阳事儿#​​#沈阳同城#
盛京皇城老胡同再现千年城市肌理
  秋日的午后,艳阳把盛京皇城里的红墙、灰瓦和青砖晒得热热的,影子也因此变得短短的。阳光洒落在窄窄的胡同里,形成斑驳的树影。偶有漫步的路人,伴着叩击石砖的脆音,仿佛在和这座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交谈。

  探寻一个城市的历史,最好的方法是走走街、串串巷。

  走在那些充满历史底蕴和故事的巷陌,如同穿越到了旧时,感受那年、那月的生活百态,更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北京的南锣鼓巷、南京的乌衣巷一样,沈河区盛京皇城内的老胡同是沈阳市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历经岁月变迁,至今仍展现着独特的韵味。

  这次,我们专程邀请到了沈阳市著名的文化学者、沈河区历史建筑遗址普查专家张超,陪我们到盛京皇城的胡同里走一走看一看,听听皇城里的胡同故事。

  沈阳六大片区深度游记(四)

  01 盛京皇城胡同的前世今生

  胡同,原本是“胡图格”的译音。

  作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公元前300年左右,大将军秦开在这里设立了候城,至今沈阳的建城史已有2300年。

  盛京皇城地处沈阳城区的中心地带。从战国时期起,这里就是中心区域,明末开始大规模建设,并逐步形成今日的格局,这里是沈阳的“建城之始、立都之根、文化之源”,是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支撑,至今保存着“城方廓圆,坛城形制,宥城融合,八门八关”的空间特色。

  而“胡同”一词是满语蒙语的合成译音,“胡图格”。翻译成汉语的意思为“井沿”“井边”。因为人类逐水而居,在有水源的地方开始聚众而居,进而形成了小街小巷这样的城市基础性网格。

  而盛京皇城胡同的繁衍则伴随着盛京古城的成长。史料记载,民国时沈阳市共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宽窄不一的胡同总计3000多条,其中沈河区就有1000多条。

  ▼

  1625年,老汗王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迁到了这里,先是建立了自己的居所罕王宫、大政殿和十王亭。紧接着,八旗首领以此为中心,陆续建造了各自的王府。然后,有了八大门,有了正阳街、朝阳街、沈阳路、盛京路这样的井字形街路,九宫格状的都城初具规模。不过,那时候皇城地区居住的多是八旗贵族,并没有多少胡同。

  胡同的盛况出现在清代中晚期、特别是民国时期。随着满汉文化的不断相融,盛京皇城地区开始有了汉族居民。然后,以故宫为中心,普通的市井人家选择了皇城里的小巷作为居住之所,这些小巷就是现在的胡同。

  这些胡同如同盛京古城一条隽永的血脉,静静地盘亘在城内,显示着古城鲜活的肌理。

  给胡同起名也是门学问。

  盛京皇城里的胡同看起来包罗万象:翰墨轩巷、头条胡同、官局子胡同、孙祖庙胡同、纸行胡同……光看名字,就知道这些胡同拥有着丰富的社会风俗、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令人难忘的历史故事。

  民国时期,皇城地区能够叫得上名字的胡同多达500多条。直至1957年,这里还有115条胡同。像比较知名的头条胡同、二条胡同等,也有只居住了十户八户人家、诸如耳朵眼儿这样的小胡同。

  提到这些老胡同的名字,虽说看着让人眼花缭乱,但细一分析,还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说来也是门学问。这其中既有江河湖海、山川日月、人物姓氏、市场商品、工厂作坊等,名目繁多。

  如以宫坛寺庙命名的,山东庙巷、万宝寺巷等;以行业命名的,铜行胡同、纸行胡同、甘石桥巷、勒石胡同、翰墨轩巷;以附近建筑命名的,红袍巷、孙祖庙胡同;以人物姓氏命名的,翰林胡同、贾记头条胡同;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官局子胡同;以数量词命名的,贾记头条胡同、贾记二条胡同、贾记三条胡同等。

  当时,翰墨轩巷是较有名气的乐器一条街,铜行胡同则是制作铜锡器皿手工艺人的天下……在这里,满汉文化相融;本地人和闯关东的外地人一起创业、奋斗;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们共同见证、诉说着各自的人生故事。

  02 三条特色老胡同的传说

  贾记头条胡同

  现在盛京皇城内的中央里文化旅游景区的位置就是“贾记头条胡同”。其实,它原来的名字叫“丁家胡同”。可后来为啥叫“贾记头条胡同”了呢?这里面有段故事。

  有一年年根儿底下,家家户户都张罗着过年,可丁家胡同的丁老汉却愁得不行,因为债主又来逼债了。丁老汉越想心越窄,他找根麻绳,心想干脆上吊死了算了。

  说时迟那时快,丁老汉刚把脖子伸进麻绳,就被一高个壮汉给救了。救丁老汉的人姓贾,人称贾大个儿,是个热心肠。

  丁老汉一看自己没死了,也就不寻短见了。他把自己的救命恩人贾大个儿领回家,想招待恩人吃顿饭。过年了,家家都得包饺子啊,可丁老汉家实在太穷了,只好拿出仅剩的苞米面儿,准备和面包饺子。

  因为没有桌子,丁老汉就在水缸盖子上剁起了馅。哪知没剁几下,水缸就塌了,水洒了一地。这还不算,水缸下面还压出了一个大洞。全家人七手八脚地想把水缸从洞里抬出来。可没想到,下面露出一个罐子。丁老汉把罐子打开一看,里面满满一罐金子!

  有了这罐金子,丁老汉一家渡过难关。而救他一命的贾大个儿随后在此地娶妻生子,两家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再后来,贾家生意越做越兴旺。久而久之,胡同的人几乎都姓贾了,人们就把原来的“丁家胡同”改名为“贾记头条胡同”。

  孙祖庙胡同

  皮行胡同里有个老冀头,人老实厚道,皮活手艺也没得说。所以老冀头的生意在皮行里数一数二,往往都是他家的皮货卖完了,别家的皮货才能卖出去。大家伙儿都琢磨:这老冀头生意这么好,有啥诀窍呢?

  话说皮行胡同还有个年轻小伙,排行老六,人称“六儿”。六儿通过观察发现:老冀头一到天黑就早早关门,从来也不逛大街闲串门。他琢磨:这老头儿在家里干什么呢?这里头一定有文章。

  有一天晚上,六儿出于好奇,翻上老冀头家的墙头。他悄悄往里一看,一下愣住了。原来,老冀头桌上供了一尊神像,正在那烧香叩头呢。六儿因为看得太投入了,一不小心从墙头栽了下来,跌到老冀头家院子里了。

  老冀头一看瞒不住了,就告诉了六儿事情的原委。原来,皮活行业的祖师爷是孙膑。2000多年前,他受膑刑后,为了给受伤的腿保暖,就发明了皮靴。因此,老冀头每天晚上都会在家中供奉孙膑祖师爷,愿祖师爷保佑他这个穷皮匠。

  六儿一听就明白了,原来老冀头皮匠活做得这么好,是孙膑祖师爷保佑的结果。要是咱们皮行胡同修一座孙祖庙,天天供奉着祖师爷,那咱们皮行的买卖也一定能越做越好。

  就这样,第二天早上,六儿就走东家串西家,把老冀头供奉孙膑祖师爷的事讲给大家听。最终,皮行胡同里的皮匠们凑足了钱,请人修起了孙祖庙。自从这座庙修起来以后,皮行的买卖就真的越来越兴隆了。

  因此,孙祖庙坐落的地方,就取名为“孙祖庙胡同”了。

  耳朵眼儿胡同

  说起“耳朵眼儿胡同”这个名字,还和民国时期的张作霖有关呢。

  作为昔日盛京八景之一的四平灯会远近闻名。“四平观走马,三日万巷空”,清顺治入关定都北京,作为陪都的沈阳与北京都会举办灯会。到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当年的四平街(现在的中街)成为盛京最兴旺发达的商业街,每年元宵节,四平街都会举办灯市,整条街彩灯遍张,争奇斗艳,观灯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话说有一年,张作霖也想去逛逛热闹的四平灯会。于是他脱下官服,换上便装,出门看灯去了。

  众所周知,张作霖身材又瘦又小。四平灯会实在太热闹、人实在太多了,看灯的人摩肩接踵,他也只能跟着人群走走停停。最终,张作霖被挤到了一个小胡同里。人多再加上越走越挤,张大帅顿时来了脾气,他跺着脚大叫:“奶奶的,把老子都挤到耳朵眼儿里啦!”于是这条小小的胡同就被命名为“耳朵眼儿胡同”。

  过去的中街叫“四平街”,这条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老街昔日流金淌银,承载着盛京城的历史与文脉。大家现在看到的中街文商旅融合发展,已经是第4次改造的结果了。近日,商务部将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沈阳中街等6条步行街,确认为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别看现在的中街宽敞整洁漂亮,在过去却有“隔街点火”这一说法。因为中街实在太窄了,马路这边的店铺老板想抽旱烟却没带火。于是,他把烟袋杆一伸,让对面店铺里的伙计帮忙把火给点上。俩人隔街烟袋杆一对,就把火点着了。而整条中街都那么窄,所以有“耳朵眼儿”那么点儿的胡同就不足为奇了。

  走在那些充满历史底蕴和故事的巷陌,如同穿越到了旧时,感受那年、那月的生活百态,更感叹时光的流逝。

  03 恢复古城肌理

  还原城市风骨

  据沈河区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的中街和中街胡同的改造利用,将围绕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为目标,深耕“文化+”理念,突出盛京文化、民国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符号和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逐渐恢复盛京皇城肌理,还原城市风骨,力求营造一个回味历史、展望未来的特色空间。

  今年,沈河正在着手编制《盛京老胡同》一书,全面展示500条盛京老胡同的民俗风貌。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到盛京皇城的游客们,已不仅仅流连于故宫、帅府和百年老街中街,他们更愿意逛逛这里的大小胡同,摸摸古老砖墙、看看遗址符号,探寻那些深藏在胡同、古建筑背后的故事。

#东北的产业结构该如何调整#
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如果要一步步写下来要很多字,不仅长,你们没耐心读,而且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一个具象的模板让人信服。
我和很多老乡说过”榜样”和“终点”的问题。一群人问过河是要坐船还是过桥,或者游泳。讨论了整整一个月,终于达成了共识,要游泳,结果一下水就被暗流冲走了,讨论了一个月白讨论了。所以为什么不能一个人坐船,一些人过桥,一些人游泳呢,总是有人会在彼岸的终点等待。这是一个“榜样”的问题,大家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缺乏一个“榜样”,所有人都在等答案确定了再投入进去,就好像最后一刻看别人点了什么菜他再跟着点一样。要是一桌子人推来推去都等着别人出来挑头再点菜,那到打烊也吃不上。
做探路者有风险有难度,他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和前期的投入。同时还要担忧更大的问题:他万一走错了路,给这个集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他万一起到了坏的榜样作用,给集体带入了沟里。所以探路者的工作不容易,风险大,责任重,难度高。但是新社会,新文化,新生活是建立在组织和物质上的。你有一个公司,你能施加一个公司的影响,你有一个品牌,你能施加一个品牌的影响。
同时,你也会建立一个维系在某种经济,文化,技术上的集体认同,得到相应的组织力量,把拳头真正的攥起来。“因为我们的利益共通,所以我们是一家人”,“因为我们的未来建立在我们共同的集体上,所以我们要一起奋斗”。
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足够多“客观存在”的“物质和组织”。光靠嘴说是不行的,讨论东北文化还是其它,发一大堆历史文献PDF搞一大堆群里的论证,不如有一个切实存在的艺术形象或文化品牌。讨论东北经济和科技高地的争夺,最好的办法是你有一个全国闻名的产品,或者科技顶尖的技术,并转化为更多的人和物的力量。
我们不可能花十年把理论先做圆了,再生产物质产品和进行影响输出,万一理论转化实践中错了,不就成了讨论了一个月游泳是正确的理论,结果一下水就被洪水卷跑的人了。
这就是“榜样”的问题,现在缺乏的不仅是足够多的探路者,也包括还没跟上来的人缺乏一个具象的“榜样”,告诉他们,我们要的新社会是什么,雪国的未来是什么。
有人会问,那要是榜样走错了呢?所谓实践检验真理。如果这个榜样“游泳过河”失败了,那就显而易见的证明了“游泳”理论对于振兴东北的失败。如果成功了,已经到达了我们的彼岸了,那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这就是“终点”的概念。
我们所有人的路线不同,但终点总是一样的。不管是走哪条路,不管是对路线本身的分歧怎么样,最后在终点总能相见。区别只是不同的路线得到的结果会影响终点的具体形态,但本质没有不同。关于榜样和终点的问题,我现在不愿意给一些心急火燎的人说什么具体操作细节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没有一个成型的,成体系的,有持续影响的,存在于现实世界里看得见摸得到的一个“榜样”。没有这种榜样,你说再多别人也理解不清晰,也充满怀疑。而缺乏榜样这个模板,最终的终点也会显得遥远。
所以我的建议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有的参与者要和探路者一样去做事,无论是壮大自己个人的实力,还是扩张东北的文化科技经济实力与影响,总要先有一个“成果”出来。否则你的理论再逻辑自洽,成不了现实也没用。他的理论你看不上,但他成功了你也没办法。
最后说一下对东北振兴问题上,其它方面的看法。
1,消减东北本土意识不可能,只能各种弱化,各种下绊子,各种压制,但不可能消灭。
这是客观事实。
2,文化创新的时候不要陷入“国粹”陷阱。振兴东北文化,不能变成国粹思想陷阱。有些东北人不认可关里的传统文化,但到了自己身上,思想也是一样的。
干国粹复兴,结果自己的年轻人都不喜欢,搞了这么多年,传统戏曲手艺别说干过美日韩,就连新兴的短视频自媒体都干不过。有多少传统戏院和专业吃补贴,拿政府预留的“保留份额”。
东北文化作品也是一种商业产品,想要复兴,不能执着于都没几个人听懂的古代语言和萨满传说。“萨满”这种元素可以是吸引人,制造陌生感和异域感的话题,但叙事手法必须现代。
这本质上是现代商业,是一种商品。美国迪士尼搞了一大堆各国公主,但叙事方式全是美国式的,艺术表现也不是从古书里复原各个国家的“所谓古文原本”,而是美国式的表现。最后扩张的想象力是美国的,而不是那些国家的。相反,美国用这个过程成了艺术的中心。想振兴东北文化,不能违背商业原则。
3,内部经济体系的维系,这是光荣的城市历史所给予的经验。经济本身需要有自己的用户圈,所以两个商品产地不同,一个外地一个东北,在并不是非要用外地产品的时候完全可以买东北的产品。比如一些日用品,下楼买商店的东西至少也可以支援一个老乡的买卖,只要没什么质量区别,那就没必要在网上买千里之外邮过来的。
4,干理工之类的学生学者,可以建立东北科技联合会之类的自发组织。我在我的一篇文章里说过“墙外开花”的理论,要让资源和技术动起来,哪怕不是在黑土地上,但是这些技术可以随着你们的交流,以及后续企业的建立给黑土地带来技术高地的附带好处。对于工商业也是一样,两家企业都在东北,结果可能是1+1等于2,
但是一家东北,一家外地,形成流动性,借助不同地区的特色优势可以让优势流回东北,结果可能就是1+1等于10。海外东北人群体如果要投入振兴事业,那么就要互助,要为家乡吹来新鲜的风,在不同的地方壮大自己。就像俄国人东进,日本人西进,中国人北上一样,要形成不同文化和技术的流动碰撞,才能有活力。
5,对于审美有自己的的思考比如对于审美中优美的定义,很多东北人已经丧失了文化的自主性,无意识的认为“江南水乡”就是比“北方民居”优美。
再接下来,就是认为“北方人不会做生意”。但这种东西都是抽象的,且是文化话语权丧失的特征。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审美,一个东西美不美,怎么才美,我们得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和大染缸不同,大染缸文化是“我认为这是美的,所以你们所有人必须和我一样,也必须认为这是美的”。
而我们是“你认为那个美你就去那边美去,我们认为这个美,所以我们在我们的家里就认为这个美”。这是审美争夺,是标准的争夺。没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文化振兴就起不来。商业市场规则并不冲突这一点,不是说迎合了对方的标准才有市场,而是现有的市场和力量才推广开的标准。能不能建立东北人主导的市场规则,这个就看我们大家的了。
6,对于坚持振兴东北的人来说,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分清“里外拐”。大染缸的文化观,价值观喜欢先证明你和他有关系,再证明你的卧室也是他的卧室,他对你的床也有发言权。
他一个外人对东北的理解就是看了看短视频,旅游了一圈,从身边同事观察,乃至于在东北上了几年学甚至都没走明白学校所在的区有多大。这样的一个人跑到网上评价我们要怎么样,甚至说东北怎么样对大家(他自己)最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这么评价他们的家乡,他们会怎么办?所以对此我们应该有冷静的判断和对待。但也不应该唯血统论,有些东北人是“痛恨并离开家乡”的,那么有些外地人也可以是“喜欢并热爱东北”的。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同盟要分清楚。
而东北要有影响力,必须对外有类似于文化思潮的类似于“抽象化意识形态”的扩散。也就是说,当东北重回王座的时候,不止东北会得到积极的改变,东北以外也会因为这个过程得到积极的生活上的,文化上的,思想和社会上的改变。东北重新复兴的过程中要成为一个旗帜,不止是雪国的旗帜,也是所有爱好“更自由,更富裕,更平等的,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统一又多元的新生活”的旗帜。所以东北的振兴目标,这个终点绝不会是简单的经济指标数字上的上升下降,也不会是单纯的几座新摩天大楼的建立,而应该是充满了阳光和欢笑的新世界。

骂了杨振宁这么多年,今年怎么骂声变小了?

昨天,大包的朋友圈被两条消息刷屏了。

一条是杨振宁先生在百岁生日上的演讲,隔空回应邓稼先当年“共同途”的期盼。

另一条就是杨先生在演讲中提到的邓稼先1971年那封回信。

这倒有些让人意外,笔者印象里大众对杨先生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黄昏恋,还有“贡献有多大”“当年为什么不回国”“现在回来是不是养老”这样的质疑。但像今年这样,舆论不同以往,祝福和追捧远远大于抹黑,仅仅是因为恰逢杨先生百岁生日吗?

同一天,还有一条关于科学家的新闻让人动容。

今天,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不少学生来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献花悼念。学生们说会接力完成袁老禾下乘凉梦:“在稻香满穗时来看您,您一定很欣慰”;“今天我也乖乖把饭吃完了,袁爷爷,您看到了吗?”……

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这些“国士”,如今越来越受到尊敬,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敬仰他们的学问。

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不少学生来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献花悼念。

这些年,因为建言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公众了解到的杨振宁对物理学的未来是比较悲观的,由于年龄的关系,他更不可能有什么新的学术贡献。他并没有展现那种“相信人类的智力是无限的,而自然现象的深度是有限”的大无畏勇气,反而显得更“老成谋国”,会指出人和社会的局限性。

但他在祖国的公众形象却越来越好,究其原因,就像杨先生所说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先生说,他和联大同学们,成长在中华民族史上似无止尽的一个长夜中。十几年前,他给自己的书起名《曙光集》,是因为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他当时85岁了,认为自己看不到天大亮了。没想到此后10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他又给新书取名为《晨曦集》。

大科学家的晚年,百岁演讲,念念不忘的是新中国的巨变,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原子弹,是老朋友邓稼先。

与杨振宁一同成了热搜词的,还有爱因斯坦。他们曾经是同事,杨振宁的科学贡献也可以与爱因斯坦比肩。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在他的《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这样讲述爱因斯坦:

“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亡,他要求看他的方程式和未完成的谢绝当以色列总统的声明。他拿起方程式,对守在床前的儿子抱怨道:‘要是我多懂点数学就好了。’”

在这个悲壮的叙述中,大科学家的晚年,念兹在兹的是方程式,是数学,而自己的民族同胞、世俗政治,则似乎是没有兴趣的。

在曾经的主流叙事中,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应该追求的是纯粹的知识,人类心智的荣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肯定不包括杨振宁所期待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曙光。

爱因斯坦的晚年,英雄迟暮,孤独坚持统一场论,这位科学巨匠也在他的长夜中追寻着他的曙光。这样的赤子形象,被“主流价值”所高度崇尚,被长期塑造为科学家的典范。

对科学家来说,后一种境界是更高的,更纯粹的,更普适的,这是一种被长期灌输给公众的印象。其源头,往往被追溯到西方文化和古希腊思想之根中。阿基米德对罗马士兵说“别打扰我的圆圈”,成了科学家最著名的遗言。

但即便接受古希腊是科学的源头,古希腊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柏拉图讲过一个故事:泰勒斯仰望上苍、研究天穹时掉进了井里,一个色雷斯女仆嘲笑他,当他把所有的热情都用于对天空之物的探究时,摆在眼前和脚下的东西就已经对他隐藏了。柏拉图对此附加了一句话:同样的讥笑,也适用于所有那些进入到哲学中的人。

数学的世界,纯粹的理念世界,被柏拉图肯定为真实的,这也是古希腊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和科学思想。但且不说柏拉图自己的现实政治参与,他即便在上课的时候,也没有把数学这样的纯粹知识,和人世间的伦理福祉割裂开来。

那些来听柏拉图讲课的人,没有听到他们期望的对幸福的指导,听到的却是数学,关于数、几何、天文学的讨论,而最终竟然是这样一个命题:“善是一”。

善是一,一也是善。杨振宁向邓稼先问起的美国核物理学家寒春,不也是在西方文化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吗?作为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她前往延安,投身中国革命,不就是对“善是一”最好的证明吗?

“回顾我所走过的路,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原来的那种幸福观是多么狭隘啊。”

寒春这样的自述,让人又想起邓稼先写给杨振宁信中所引用的毛主席的教诲,“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邓稼先引用主席的话与杨振宁共勉,这正是信结尾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本意吧。科学事业的目标,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无论是西方文化说的那个逻各斯,还是中国文化说的那个道,都不是追求一个彼岸的世界,都不可能高高在天上,脱离人们脚下的大地。

杨振宁晚年说,他人生有一个巨大的遗憾,那就是他的父亲杨武之到临终的时候都没有原谅他放弃中国国籍。杨武之要杨振宁学物理而不是数学,因为数学没有诺贝尔奖,他给孙子取名为“光诺”,都可以看出,他对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会是多么兴奋和骄傲。但在国籍的问题上,父亲杨武之一辈子的愿望,至死不渝。直到94岁高龄,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的时候,杨振宁终于可以告慰父亲了,这就是中国人讲的道。

至于爱因斯坦,他事实上绝不符合那种被塑造的科学家形象。你只要翻翻《爱因斯坦文集》中文版第三卷的目录,就知道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人物。在答复如何评论“一个真正纯粹的科学家不应当关心政治问题”时,爱因斯坦明确地说:“我认为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尽其所能来表明他的政治观点。如果有才智的和有能力的公民忽视这种责任,那么健康的民主政治就不可能成功。”

紧接着,他还回答了另一个问题:“物理学和数学的进步,同社会的进步之间有什么关系”,他的回答是:“首先,它们有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其次,像一切高尚的文化成就一样,它们可用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武器,以防止人们屈从于一种使人意志消沉的物欲主义的危险,而这种物欲主义又转过来会导致无节制的利己主义的统治。”

假如战胜物欲主义,来到延安的寒春读到过这篇采访,她一定会同意这个说法。

邓稼先当年能毅然回国、杨振宁能在50年后还记得老友的期盼、袁隆平能一辈子坚守田间地头、钟南山能逆行……这些人,他们当初的选择不被理解,但对于他们来说,心中的“道”并不因外界的误解、谩骂而磨灭。这也正是他们真正伟大之处,国士无双,高山仰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Stussy联名保温杯 之前的星爸爸断货了,给姐妹们又找来这个,一样也就90多个,简约耐看,办公 运动 健身 车载 旅游都可以,hin潮hin有feel
  • 从哥哥3岁开始我们带着旅行,走过几个国家,后来发现旅行对他最大的帮助是提高了审美,他已经慢慢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也喜欢用镜头去记录他看到的风景。餐厅内马戏元素随处
  • 而关于如今我国整体的教师质量和我国的教育事业,其实也是有一些问题可以探讨的。因为中国式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对于教师资源还是要有一定保护的。
  • 这就是古今中外羡慕的爱情吧,这也是小说、话本、戏剧、影视所诉说的爱情吧。 他们的童年没有课业、升学的压力,没有父母的催促,他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
  • 掌纹是会变的,当下的掌纹就是你当下的状态。因为,他的事业线断断续续,本来给他的建议是学一技之长,但他没有,浑浑噩噩,学艺不精,自然最终不成功。
  • 每天也被气的半死,班里总有几个嘴说不停,作业不写的学生但有一说一,今儿白天,他们齐刷刷祝我节日快乐的时候,除了尴尬的不知所措,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感动[泪]现在也越
  • ˢᵉᶜʳᵉᵗˡʸ ᵐᵃᵏᵉ ᵃ ʷⁱˢʰ, ˢᵉᶜʳᵉᵗˡʸ ʷᵒʳᵏ ʰᵃʳᵈ.偷偷许下愿望,暗自努力。 And so he went back over t
  • 倪瓒自身的个性、独特的家庭背景与文化背景,加之其一生传奇般的遭际,造就了他简淡空灵的画风。倪瓒自身的个性、独特的家庭背景与文化背景,加之其一生传奇般的遭际,造就
  •   据该校党委书记、校长明道树介绍,目前像雷洪宇、徐美姝这样双双在一中工作的教师夫妻还有很多,本地和异地、本地和本地、异地和异地结缘的都有,他们都带着一颗浓烈的
  • 现在的职场绝不是养懒人的地方,你要比别人生存的好,就唯有当主角,让别人去做龙套。  11、你是上司的人,上司却不一定是你的人,这层意思一定要明白  当一个上司对
  • 开料越大越无法掌控摔纹分布的均匀程度哦,记住了么-雾蒙蒙-一日三餐(教师节学校改善伙食[偷乐])-校长送的花花~每人一束[NO]-云遮住了山,就有了深浅不一的山
  • [衰]虽然演了很多的戏,也是合作过一些大牌的演员,但是潘洁一直不温不火,观众记住的也只是她所演的角色,并没有记住她的名字。[傻眼]虽然演了很多的戏,也是合作过一
  • 。现在终于养猫了俺妈还是很害怕不敢摸顶多拿脚逗猫[挖鼻]那天老妈在沙发午睡突然觉得脚热乎乎的睁开眼一看我家猫也在她旁边呼呼呢有个黏人的猫俺妈说,下辈子托生做个猫
  • 为切实维护好辖区社会治安环境,净化社会风气,2021年9月6日凌晨0时许,青龙派出所在对出租房屋开展清理工作时,在出租房屋内将正进行卖淫嫖娼活动的两人当场查获并
  • 在这里,我们谈论文学,观看影像,我们低声朗读,倾听歌唱;在这里,我们偶尔也可以蜕下坚硬的壳儿,将柔软暴露无遗;无数渺小的思考与火花从此悄然升起,海浪始终喧嚣在脑
  • 还有就是,这次我不作妖,我保证是he(否则看自己的推荐标语“来吃糖”好心虚有朋友希望可以介绍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哲学书籍,那当然非《苏菲的世界》莫属了。#顺水的书架
  • !作者!
  • 还有啊,以前每隔一两个月,他们就让我送些鱼虾到庄子去,从那以后他们就不让我送了,也不让附近的船家靠近,奇奇怪怪的。几人登上船,见撑船的是个白须老汉,面容祥和,就
  • 穿上张先生跑马拉松的衣服带着装备 早六点半到九点半爬山这是第一次陪他“越野跑”全程累的不想说话 下坡陡的也摔了两次一路上他都在鼓励我 保护我下山的出口就是惠山公
  • 培训的破碎下午的一杯热咖啡☕ 去看篮球赛 带了一个没有眼镜 的空盒子/无语/猪脑子吧心心念念的书回来了给萱萱公众号写的高考祝福/时间也太快了吧汪悦说想我/然后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