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生态向好产业精 库布其沙漠实现绿富同兴
#鄂尔多斯本地资讯权威发布#
曾经,漫漫黄沙,阻隔了阳光和希望。

如今,悠悠绿草,带来了发展与小康。

作为我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曾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从茫茫沙海到连片绿洲,从了无生气的沙漠戈壁变为今天充满活力的经济引擎,多年以来,库布其沙漠腹地的百姓斗沙、治沙,让这片过去的不毛之地变为现今的生态样板,一个又一个治沙方案从这里推广到世界各地,百姓也因此走上了绿富同兴的发展新路。

从漫漫黄沙到高产良田
金秋九月,正值丰收的季节。初次见到陈玉莲,她刚在菜地采完蔓菁,穿过一人多高的玉米地回到家。

陈玉莲的家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五股地村,这里虽地处库布其沙漠边缘,却拥有附近出了名的良田沃壤。“40年前这里全都是明晃晃的沙,连片的沙丘有一房多高,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里的庄稼根本种不活。”陈玉莲说,“过去这地里种的西瓜,用小勺一勺就能挖半个,从不敢想能在这地里种出什么菜来。”

不治沙就没有出路,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治沙!

从1986年起,五股地村的百姓在当地政府指导下开始了治沙的探索。“我们先打井,再栽树;先锁住沙地,再尝试种庄稼和作物,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陈玉莲回忆说,从打井到把树栽活,人们用了5年时间;从栽树到种粮,还是5年;从种粮到种菜,又是5年的光景;从种菜到高产,大伙儿依旧用了5年。4个5年,让贫瘠的五股地村彻底改变了模样。沙漠治理,让过去那些明晃晃的黄沙变成了今天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高产农田。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建立起多方位、多渠道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广大农牧民通过植树造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等渠道,融入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链条,百姓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

“早在2006年,我们村的人均年收入就突破了2万元,家家户户盖了新房,村里的沙地西瓜更是出了名的甜,就跟我们现在的日子一样。”陈玉莲幸福地说。

向黄沙要来富足生活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庄稼牧场沙里埋。”这曾是牧民宝音德力格尔全家的生活写照。

宝音德力格尔的家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一个地处库布其沙漠的小村。20年前,他家的房前屋后全都是沙,出门只能骑骆驼和马。

“在沙漠里讨生活实在是太难了。”今年49岁的宝音德力格尔说,当年全家只有30只羊和5头牛,骆驼和马是全家人的交通工具,全家一年到头的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打倒年轻的宝音德力格尔。从2000年起,他和家人开始在家的周围种植沙柳和杨树,用了大约7年时间绿化了近3000亩沙地。“绿色渐渐多了,我也开始探索种植经济作物。”宝音德力格尔说,从2012年起,他开始种植甘草,既能作为药材销售,甘草叶还能当作牛羊的饲料,全家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从过去的黄沙漫天,到如今的绿草如茵,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库布其沙漠的治理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度由2002年的16.2%增加到现在的53%,生态资源逐步恢复,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过去家里养的牛羊根本喂不饱,现在我既治理了沙漠,又让家里的牛羊有了稳定的饲料来源,如今家里养了270只羊和90多头牛,日子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好。”宝音德力格尔说。

沙漠光伏“哞”声扬
秋天的库布其,午后的阳光照在金色沙丘上。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的一片光伏板旁,马天景和往常一样,查看着试验田里的牧草幼苗。

作为绿能碳汇(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马天景和他的团队一直关注着这些幼苗的长势。“这些牧草都是今年夏天刚刚试验种植的,目的是检验不同品种的越冬能力,为明年推广种植积累经验。”马天景说,未来这些牧草都将供应给光伏基地东侧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场。

2018年12月,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期50万千瓦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二期50万千瓦项目也在今年6月建成并网发电,成为库布其沙漠重要的光伏产业发展基地。在二期项目建成的同时,200头纯种安格斯母牛也在光伏基地“安了家”。

“这是我们在光伏基地打造的循环经济项目。”中畜科技有限公司肉牛标准化养殖场负责人石龙说,养殖场肉牛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光伏基地板间种植作物的肥料,改善沙地土质的同时还能促进作物生长,而这些作物又能作为饲料供应养殖场,循环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沙漠生态改善。

“通过发展特色的‘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我们把库布其沙漠生态空间综合利用,目前光伏基地有效治沙面积已达到6万亩。”达拉特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能源产业发展室主任高健说,把过去的沙害变成如今的清洁能源,库布其沙漠在发展清洁能源经济的同时也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他们的工作,告诉你要不要带伞、需不需添衣、城市该不该暂时“停摆”未雨绸缪】半夜睡不着,预报员经常会找把椅子坐在阳台上,仰头望着天,等雨来。

他们的工作,既能告诉你明天要不要带伞、需不需添衣,有时也决定水库要不要炸坝泄洪、村庄需不需全员撤离、城市该不该暂时“停摆”未雨绸缪。

凌晨4点,中央气象台预报大厅。

此时北京的天空依旧暗沉,离破晓还有一段时间。

电脑前,孙军正在查看雷达回波图,画着降水量预报图,来回对比分析各种天气资料。

作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他需要指导早间天气公报,审核签发暴雨预警。

电话不停地响,不断有同事拿材料向他询问……

而这仅仅是一天工作的开始。接下来,孙军要准备每天8点“雷打不动”的全国天气会商,与重点地区的预报员会商天气趋势,并审核各种预报产品,向决策服务部门提供预报材料,应对媒体记者采访……同时,他还要时刻关注并调阅各类天气图,组织天气会商,与同事一起分析和判断天气形势。

“每一次天气过程下来,都感觉像打了一场仗。”孙军说。

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因为天气变化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从不停歇。

偏不得,错不得

2019年8月10日凌晨两点,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一带沿海登陆。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预报员向纯怡是当天大夜班的预报员。“那晚整个中央气象台大楼灯火通明,大家紧盯着屏幕,几乎整晚没有休息。”她回忆说。

通宵达旦,对所有预报员来说是家常便饭。虽然可以白班、小夜、大夜三班倒,但他们一直“闻天而动”,随时到岗。尤其在4~9月汛期、7~9月台风活跃时期、重大事件或活动的气象保障期,以及较高灾害性天气预警级别情况下,他们几乎连轴转。预报大厅里的氛围更是紧张凝重。

向纯怡几乎全程参与了“利奇马”的预报工作。她说,那几天承受的压力如泰山压顶般令人窒息。

“我们的每一句预报结论、每一次预报调整都可能影响防灾减灾部署。偏不得、错不得。”

与其他预报不同,台风预报还有一项特殊任务——与国际接轨。“我们需要在每天的8个预报时次,定时向国际发报。”

向纯怡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观测平台上,预报员需要紧盯地面观测数据、雷达数据和卫星云图资料的实时更新。在仔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当值预报员需要每3个小时滚动做一次台风路径、强度预报,并在整时整点对外发报,不得有任何拖沓滞后。

“我的心情就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一样。因为向国际发布台风预报,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官方预报水平。”向纯怡说。

没有完美的预报

预报总会存在偏差,偏差小则表示预报做得好。尤其是强天气过程,预报难度非常大,极容易出现偏差。

2005年的台风“麦莎”就因预报失误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当时,预报“麦莎”将给北京带来“十年来最大暴雨”,使全城上下枕戈待旦,但最后发现是虚惊一场,甚至成为网上的笑料。

缺乏台风预报经验是预报不准的原因之一。“预报经验极其重要。否则在极端天气事件面前,未经‘世故’的预报员很容易‘心中无数’。”孙军说。

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的预报也出现过比较明显的偏差。作为当时的值班首席,孙军觉得没有做出较准确的降水量级预报,心里十分沉重。

“当时我们报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约为150毫米,但实况监测显示,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400毫米。”谈及当时的预报偏差,孙军直言,那时的他们还“不太敢报”。

历史上,北京几乎没有出现过这么强的极端降雨,超过100毫米的降雨都很少。可想而知,预报员缺乏这类强降雨的预报经验。此外,预报员尚未完全掌握极端暴雨复杂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不过,在孙军看来,在当时的预报技术水平下,他们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

“毕竟预报经验和水平都有限,我们在预报时非常慎重。即使看到有强暴雨的可能,也不敢贸然做判断,不会轻易报这么大的降雨量。”孙军说,有了多次极端降水预报经验,对于今年北京的几场暴雨预报,他们做到了“心中有数”。

即使“心中有数”,每当遇到较大天气过程时,当值的预报员仍旧吃不好、睡不好。“报了一场大雨,我们预报员其实是希望它能下来的。没下来,我们心里很焦虑。”

半夜睡不着,预报员经常会找把椅子坐在阳台上,仰头望着天,等雨来。

报得准太难了,这让预报员又焦虑又纠结。

2017年7月,吉林永吉县出现极端强降水过程,暴雨引发洪水。紧张的时刻出现了,水库眼看就要满了,需要作出紧急判断,是否进行炸坝分洪。如果炸坝,要提前部署水库下游防御措施及人员疏散转移。

“当时,我们估计如果未来的24小时降雨量超过40毫米,就得炸坝。”面前的路非常清晰,只需要判断降雨量会不会超过40毫米,而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拍板。

“事情变得简单又困难。”这是孙军遇到最难的预报之一,事关重大,他反复分析着各种资料图,“结论必须尽量做到准确”。

经过中央气象台、吉林省气象台、吉林市气象台所有预报员的不断会商,最后,他们作出降雨量不会超过40毫米的预报判断,这也避免了炸坝带来的影响。

今非昔比,“方程”亦难解

“预报明天有大暴雨,到底几点下?”

“水库那边雨会有多大?”

“果园这里会下冰雹吗?”

……

大到国家工程的生产建设,小到百姓的工作生活,人们对天气预警预报水平的提高寄予更多期待。不管是台风预报,还是极端降水预报,预报员身上都扛着压力。这种压力从他们步入这个岗位起就开始了。

“就目前预报技术而言,很难满足需求。”孙军向《中国科学报》坦言,跟过去相比,现在的预报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天气预报怎么做?就是搜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未来天气的‘方程式’。”

1989年,孙军参加工作时,全国的气象观测站也就有2000个左右,能获得的观测资料非常有限。就拿卫星资料来说,预报员也仅依靠日本和美国的气象卫星云图分析天气系统,能看的只不过是几张打印的云图照片。数值预报资料更加有限,可参考的数值预报模式很少,而且基本不提供降水预报。

“没有足够的数据资料,我们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军的话语中透出了些许无奈。

现在,我国已拥有世界上在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达6万多个,数量、密度位居世界首位,气象资料的密集程度非常可观。但这些都无法保证天气预报完全准确。利用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结合预报员自身的主观经验,这是当前预报员开展预报业务的主要手段。

“天气预报不是纯确定性的工程技术,不能做到精准预报,预报员需要依靠自身经验修正数值预报的结果,这里存在很强的个体主观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肖天贵表示。

天气预报员需有“科味”

“要鼓励培养科研型天气预报人才!”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日前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特别提出的建议。

在李泽椿看来,“预报员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人,如果他们在面对一手数据时,能针对现实问题即时研究、即时判断,那将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

当前,气象预报体系以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为核心。肖天贵表示,数值模式不可替代,但其也呈现出难以克服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更加需要气象预报员注重研究性思维。

“尤其在面对一些极端天气的新特征、新形势、新要素时,对预报人员的准确判断和及时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数值模式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陈耀登说。只有对特殊个例进行研究总结,深入理解其中原理机制,才能寻找相应的预报着眼点,不断改进模式预报系统,进而提高预报能力。

从实践中获得的研究成果往往是数值模式无法反映的,却为预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比如,孙军等人通过对北京2012年“7·21”特大暴雨的实况诊断和极端性成因分析,提出了通过气象要素的异常表现来诊断和预报极端降雨的方法,并给出了华北暖区暴雨发生发展条件和极端强降水预报思路,为预报员建立极端强降水预报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值模式作出了订正。

“两张皮”掣肘 改革进行时

专家们坦承,在预报领域,科研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还十分严重。

以数值天气预报为例,相关研究显示,中国论文产出量排名全球第5。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数值天气预报领域的主力军,但论文的影响力普遍偏低,且与国际上主要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中心相比,中国的全球预报能力和技术尚有差距。

事实上,我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不乏具有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但多数研究尚未得到应用。谈及原因,陈耀登认为,这和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论文”的科研评价机制有直接关系。在李泽椿看来,更重要的是缺乏应用平台,导致这些成果停留在论文层面,未能引领并驱动业务发展。

此外,肖天贵介绍,高校气象专业教师多为从学校到学校,博士毕业便就职教师岗位。没有业务实践经历,便很难把握研究的应用性。

另一方面,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主任张恒德指出,虽然现在大多数预报员都在业务和科研两手抓,但实际上预报员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的动力和能力仍然不足。预报员面临着繁重的预报服务例行任务,预报难度大,他们自觉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预报员岗位特别辛苦,相对不易出成果,职称晋升压力大,很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选择其它相对轻松且易出成果的岗位。”陈耀登表示,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1年,中国气象局成立了首批国家级专家型预报员创新团队,围绕台风、暴雨、强对流3个专业领域分别组建了3支专家团队。

2019年,中国气象局提出“研究型业务”发展思路,计划逐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以业务需求牵引科学技术进步。

同时,气象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集体的技术累积研究,而不是个人能力。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有关国家级专家型预报员创新团队的相关研究内容正在改革计划中,将增加气候变化等研究方向。除了解决以上预报难题,团队还将加强预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根据模式偏差和数据产品的实际应用,开发新算法,做出新型预报产品。#天气预报# https://t.cn/A6MVTGR4

2021年9月25日越秀地产&万豪国际集团签约仪式通稿
标题1:重磅官宣!华中首家丽思卡尔顿酒店正式入驻越秀·国际金融汇
标题2:越启原心,秀未来——越秀·国际金融汇&丽思卡尔顿酒店携手官宣!
标题3:华中首店,原心赋能!越秀·国际金融汇&丽思卡尔顿酒店签约仪式圆满成功!
唯有伟大的故事,方能缔造一个传奇!100年的历史、不计其数的嘉奖,
万豪旗下、享誉全球的顶级奢豪酒店——丽思卡尔顿,以世界超五星级酒店的严苛标准,缔造着酒店行业标杆的传奇!“为客户创造不可磨灭的璀璨回忆”、“使宾客得到真诚关怀和舒适款待”,以此作为品牌定位及使命的丽思卡尔顿酒店,终于来了!
2021年9月25日于武汉会议中心,越秀地产与江汉区政府携手签署《打造国际消费城市中心区域协议》,在未来发展中,通过政企合力,为城市开创一个更耀眼的原心。

武汉市、江汉区以及市区商务局、文旅局领导,越秀地产副总经理、华中区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国雄、越秀地产首席产品官洪国兵、越秀商投副总裁越秀住房租赁公司董事长陈晓东、华中区域公司领导班子等相关人员出席了签约仪式。

越见美好华中,秀创江城未来
伴随绚烂的光影和动感的节奏,舞者用惟妙惟肖的舞姿演绎出繁华都市中的时空变幻、建筑美学里的包罗万象….正式展开签约仪式的序幕。

越秀地产华中区域副总经理王帅先生在致辞中向现场嘉宾介绍了越秀集团及越秀地产的发展历程、战略:“武汉是越秀地产布局华中的重要堡垒和支点,自项目开始累计已经实现营收85.64亿、贡献税收13.85亿,作为城市原心的越秀·国际金融汇未来将打造成为华中区域核心金融企业总部、高成长性独角兽企业及高端金融服务型机构的集聚高地,预计创造营收30亿+、贡献税收10亿+。”

越秀地产华中区域副总经理王帅先生现场致辞

众所周知,不管在哪个城市,只要有丽思卡尔顿酒店,一定是国家政要和社会名流下榻的首选,而每一座丽思卡尔顿酒店带来的不仅是对城市能级的提升,更是人居消费方式、消费水准的焕新升级;它进驻每一座城市,必是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信心十足,将越秀·国际金融汇作为华中地区首个择址地,是对越秀·国际金融汇作为城市原心,聚焦世界优质人群、资源、配套的全方位考量和高度认可。华中首家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入驻意义非凡,相信武汉这座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将重新被定义!
(配图:帅总致辞)

万豪顶奢酒店品牌,至臻首店耀现华中
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区酒店业务发展副总裁谢涛先生则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丽思卡尔顿的品牌传奇和服务理念:“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们忠诚服务,给顾客最真心的关怀与最舒适的享受,是丽思卡尔顿的终极使命。丽思卡尔顿目前已进驻中国的北上广深、三亚、成都等14个城市和地区,现已开业16家酒店(包含香港1家,澳门1家),而武汉丽思卡尔顿酒店是华中首店,位于汉口最核心的黄金版图——越秀·国际金融汇T5超高层塔楼46-59层,拥有205间奢华客房,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东湖绿道”与“楚文化”,计划于2024年开业,将打造成为华中奢华国际品牌酒店标杆!

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区酒店业务发展副总裁谢涛先生现场致辞

强强合力赋能,擎动城市脉搏
现场通过光影与艺术的融合,为来宾交织出越秀对于城市原心未来生活的创想与探寻。在深厚的城市人文底蕴之上,赋能城市原心;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驱动力之上,擎动城市脉搏。

作为越秀地产下属重要商业版块,越秀商投副总裁、越秀住房租赁公司董事长陈晓东先生则向大家介绍了商业“3+1+N”的产品线体系,1指包含产业地产的升级业态,N指包含文商旅、TOD商业综合体的创新业态,并表达了美好的愿景:“希望越秀·国际金融汇与丽思卡尔顿酒店合力为这座城市赋能,一起越见美好华中,秀创江城未来!”

越秀商投副总裁、越秀住房租赁公司董事长陈晓东先生现场致辞
签约仪式圆满落成,城市原心新程盛启
在现场来宾的见证下,武汉市江汉区政府党组成员、武汉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王瑞先生和越秀地产华中区域副总经理王帅先生上台,共同签署《打造国际消费城市中心区域协议》。相信在政府的带领下,我们必将于江城黄金版图上,成就更耀眼的原心。
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区酒店业务发展、副总裁谢涛先生和越秀地产华中区域总经理助理徐扬先生一同登台,在所有领导及媒体的见证下,共同举行签约仪式,开启一个城市原心的全新发展篇章。

越秀·国际金融汇&丽思卡尔顿酒店正式签约
活动结束后,越秀地产华中区域商业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杨先知先生与到场嘉宾交流,并接受长江日报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财经采访时表示,越秀地产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签约华中首个丽思卡尔顿酒店。越秀·国际金融汇作为百万方寰球业态综合体,也是越秀首个全业态商业综合体,定位百年商务心·解放大道封面钜作。未来,越秀地产将在武汉市的发展规划指引下,紧抓在城市更新、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运营。推动江汉区高端商务服务业集聚、经济创新发展,助力武汉市建设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

越秀地产华中区域商业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杨先知先生媒体专访

自2010年以来,越秀地产从珠江到长江,深耕华中区域十载,引入了先进的城市运营理念和优质的产品、服务,相继在武汉、襄阳、长沙、郑州、郴州打造了近 20 多个优质项目。素有“百舸争流,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是中国中部的经济、金融、商业、科技和文化中心,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越秀地产进入华中的首个城市。在武汉,伴随世界级城市的发展路径,越秀足迹遍布两江三镇重点板块,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尽心打造了越秀财富中心、越秀国际金融汇、越秀星汇云锦等多个标杆项目,在市场上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

坐落于武汉汉口核心版块的越秀国际金融汇,是越秀首个全业态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其中住宅约30.3万㎡、T5超甲级写字楼约10.5万㎡,五星级奢豪酒店约3.8万㎡,T1/T4高端公寓约8.3万㎡,T2/T3甲级写字楼约8.3万㎡,国金天地购物中心约7.1万㎡,国金天地街区约4.3万㎡,车位约3717个。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出自全球杰出的“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诺曼·福斯特是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其经典代表作包括伦敦金融街、首都T3航站楼、深圳万象天地,苹果总部等。越秀·国际金融汇目前在售建面约280㎡实景五房大平层,单价约33440元/㎡起;建面约110㎡起双钥匙空间全玻璃幕墙公寓,单价约19058元/㎡起;协和旁精武路建面约71-205㎡临街产权铺,单价约40973元/㎡起,汇聚城市顶级资源,擎领城市未来想象。
越秀·国际金融汇作为城市原心,未来势必成为武汉全新的城市地标!

越秀简介
越秀集团于1985年在香港成立,是中国跨国公司15强企业,目前已形成以房地产、金融、交通基建、食品为核心的“4+X”现代产业体系,拥有越秀地产、越秀房托基金、越秀服务、越秀金控、创兴银行和越秀交通基建等六家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6月底,集团总资产近8300亿元。
越秀地产成立于1983年,1992年于香港上市,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中国第一代商品房的缔造者,拥有全球首只投资于中国内地物业的香港上市房产基金——越秀房托,控有目前唯一一家提供大湾区地铁物业服务的全国百强物服企业——越秀服务。公司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以华中、华东、北方、西南四大区域为重要支撑的“1+4”全国化战略布局,已进驻境内外近30个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截至2021年6月,公司总资产超2900亿元,总土地储备超2800万平方米,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中国地产50强、品牌价值30强。越秀地产坚守“成就美好生活”品牌使命,践行“商住并举”发展战略,发挥“开发+运营+金融”高端商业模式独特竞争优势,开发大型住宅项目200多个,服务超100万业主,拥有包括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40多个大型商业物业,并积极布局养老、长租、城市更新、产业地产等新兴业务。越秀地产旗下商业整体运营672万方,总资产1055亿元,在管项目45个,独有“开发+运营+金融”商业模式,位居中国商办运营商TOP20第4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
  • 英国究竟想干啥?梅姨要求推迟脱欧日期三个月
  • 什么情况?杨幂胜诉后发声 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五一放假四天,高速免费!但别高兴太早…
  • 首节27分,末节连得13分收割比赛,球迷不退场,全体起立致敬哈登
  • 倪萍董卿同框 央视两代当家女主持人此番跨界充满童趣
  • 全国中小学百强榜来了!广西有这些学校入选!
  • 湖人不敌篮网,无缘季后赛
  • 全联盟年薪前十的球员,只有他和詹姆斯无缘季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