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新解》卷一(1)七处征心,真心在哪?(续三)
8.心不在内
【原文】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解释】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佛陀告诉阿难:“就如你所说,身在讲堂中,门窗开着,可以看到远处的园林。可是也有众生在这个讲堂中,却看不见如来,只是见到堂外的东西。”如来这里直指人心了!这个大讲堂就好像是我们的身体,可是我们却看不见真如自性本心,这才是真正的如来!所谓的门窗,就好像是眼睛、耳朵等。找不到自性本心,找不到如来,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啊!宋代理学名家杨时曾经说过:鸡犬犹知寻,自弃良可伤。鸡狗都知道找寻回家的路,更何况是人呢?人都不懂得找内心真正家园,不懂得真正的如来,真是太可悲了!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赶紧回答道:“世尊,如果在这个讲堂中,却看不见如来,却能看到远处的树林和泉水,真的是无有是处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如来在讲堂中这么大,除非是有眼无珠了呢!
阿难,汝亦如是。佛陀又说道:“阿难,你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啊!”实际上不仅仅是阿难如此,在场的如果没有能够明心见性,不能顿悟得道,都是不能见到如来的。六祖曾经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本心,这才是真正的如来。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佛陀又说道:“你的心灵,可以明了一切。如果你明了一切的心灵,却是在身体里面,这时你先应该了知身体内部啊!”既然在讲堂中,先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假如说心在身体里面,那心就应该先看到身体内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了。
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佛陀又说道:“有没有这样的众生,先看到身体里面,然后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既然心在内,应该先看到心肝脾胃这些五脏六腑的东西了。即使看不到心肝脾胃,也应该看到指甲爪子如何增长,头发如何一点点生长,筋如何动,脉搏如何摇动的,这些确实应该明了啊,如何心却对这些一点都不知呢?也看不见呢?”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佛陀又说道:“心必然不知晓里面的东西的,看不见心肝脾胃,为什么却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所以应当知晓,你所说的能够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住在身体里面,这样的说法无有是处,一点道理都没有啊!”佛陀反驳了阿难所说心在身体内。
9.心是在外
【原文】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解释】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阿难听了就叩首对佛说:“我听闻如来这样的法音,这样的说法,我就悟知,我心确实不在内,应该在身体之外。”阿难被如来这么一说,赶紧就说心在外了。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阿难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灯光在室内点着,灯必然先照亮室内,在从室的门,照出去庭外了。一切众生,不见身体里面的心肝脾胃,只是见到身外的东西。就好像是灯光一样,假如灯在室外点着,只能照亮庭院外面,不能照到室内了。”阿难想心在外,心如同灯一样,照到外面,所以看到外面的东西,看不到里面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了。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阿难又说道:“我讲的这个道理必然是对的,这是很明显的了,已经没有什么困惑了。我所讲的这个道理,同佛所说的了义道理,究竟道理是一致的吧,佛你也会认同我的看法吧,总不会错了吧?”看来阿难还是蛮自信的呢,眼巴巴地希望得到佛陀的肯定。
10.心不在外
【原文】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解释】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佛陀告诉阿难:“在这里的大比丘们,所有的菩萨弟子们,刚才都跟从我去都城里面,一家一家次第地去乞食,回来给孤独园精舍这里。我已经停止吃了,已经吃饱了。你看比丘们,一个人吃的时候,别的人不吃,别的人能不能饱呢?”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阿难最能理解了,师兄师弟们都各个吃饱了,自己还在挨饿呢。阿难回答道:“不会饱啊,世尊。为什么呢,各位大和尚,虽然是阿罗汉,已经修行很高了,但是身体性命还是不同的。怎么能一人吃饱,就能让大家都饱呢。”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佛陀告诉阿难:“果真像你所说,你的觉了一切,知道一切,可以见到一切的这个心,如果真的在身体外面,身心是互不相干的,是分开的。则心所知的,身体是不能觉察的;感觉在身体那里,心是不知道的。”心如果在外,身心是分开独立的个体;如同大和尚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一样,各自冷暖自知罢了。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佛陀又说道:“我现在给你看看我的手,你眼睛看见的时候,心有没有分别呢?不会在想,这个手又细又嫩又滑,非常美好呢?”既然心在外,身体觉知,心也不知道;心看到,身体也不能觉知,两者是各不相干的。可是事实不是如此,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眼睛看到,心也跟着有了分别,两者是关联的,所以心必定不在外了。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阿难回答道:“是的,世尊。眼睛看到,心也会有分别的。”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佛陀告诉阿难:“如果眼睛看到,心也知晓,两者是相关的,为什么说心在外呢?所以应当知晓,你所说的,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住在身体之外,这样的说法是无有是处的,一点道理都没有。”

11.潜伏根里
【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解释】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阿难对佛说道:“世尊,正如佛所说,因为看不见里面,所以心不在内,如果心在内,必然会看到里面的心肝脾胃;因为身心互相不知晓,互不相干,可是眼睛看到,心却知道,身心是不相分离的,所以心也不在外。我现在琢磨着,知晓心只能在一个地方了。”
佛言:处今何在。佛陀就问:“那你说说,心应当在哪里呢?”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阿难回答道:“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既然不能够知晓身体里面的心肝脾胃,而能够见到外面的东西。我思考了一下,应该潜伏在眼根里面。”阿难真会想,心潜伏在眼根里,也不在身体内,当然看不到心肝脾胃了;眼睛一看到如来的手,心马上就知晓,这说明心和眼睛是在一起的,所以阿难这么说,似乎很有道理啊。
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阿难又说道:“就好像有人,用那种光亮透明的琉璃碗,盖住双眼。虽然有东西盖住双眼,但是却因为是透明的,而不会有什么障碍。心虽然潜伏在眼根当中,因为心如同琉璃碗那么通透,就不会遮住眼睛了。因为心潜伏在眼根当中,眼根一看到你的手,看到任何东西,心随即马上就可以分别了。”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阿难又说道:“然而,我那个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为什么看不见身体内的心肝脾胃呢,这是因为潜伏在眼根那里罢了。因为在眼根那里,不在内,自然看不到心肝脾胃啦。虽然潜伏在眼根那里,看外面却分明明了,没有任何障碍,心是透明的不会遮住眼根。这么说心潜伏在眼根那里是对的了。”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佛告诉阿难:“假如像你这么说,心潜伏在眼根内,就好像是用琉璃碗来盖住自己的双眼一样。这个人用琉璃盖住双眼,可以看到远处的山河,那么我问你,可以看到琉璃吗?”就好像是我们戴眼镜,可以看到远处山河,总可以看到这个眼镜吧。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阿难回答道:“是的,世尊,这个人用琉璃盖住眼睛,确实也可以看到琉璃。”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佛告诉阿难:“假如你的心像琉璃那样,与眼根重合在一起。眼睛可以看到远处山河,心马上就分别山河;为何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呢?”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佛陀又说道:“如果能够看见自己的眼睛,眼睛就好像是外境一样,如同山河一样的外在东西了。如果是外在的东西,心与眼睛是分离的,眼睛看见,就不能随即分别了。如果看不见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说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潜伏在眼根里面,如同琉璃碗那样盖住双眼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你所说的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潜伏在眼根里,就好像是琉璃碗盖住自己的双眼那样,这样合成叠加在一起,这样的说法是无有是处的,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
1. 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故事情节。
举例
(统编八上)《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 常见类型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其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举例:(统编八上)《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抒情散文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
举例:(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 线索
时间线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地点线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活动地点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人物线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以回忆“我”的母亲在“我”童年时对“我”的教育为线索。
事件发展变化线(明线)
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统编七上)《散步》围绕一家人散步这件事,按开始散步、产生分歧、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安排行文。
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以赏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全文由赏花(喜悦)到忆花(伤感)再到悟花(感悟),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实物线
以某一件具体(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统编七上)《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表现了四季的雨的不同形象和特征,描写四季的雨景和给人的感受。

4. 记叙人称
人 称
作 用
教材举例
第一人称
“我”“我们”
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
②叙述亲切自然;
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统编八上)朱自清的《背影》,(统编八下)鲁迅的《社戏》等,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第二人称
“你”“你们”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统编九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第二人称“你”对话,亲切自然,情感真挚。
第三人称“他”“他们”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统编九上)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统编九下)鲁迅的《孔乙己》。

5. 叙述顺序
插叙
定义: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叙述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不在一条线上,至少有2个故事)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题;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举例:(统编九上)《故乡》一文,写作者回到故乡见到的闰土,已经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由此而回忆起他与少年闰土在一起的欢乐场景是插叙。
倒叙
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1个故事)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
顺叙
定义: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举例:(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发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

6. 常见的修辞手法
手 法
作用及答题规范
比喻
[统编七上P5]
辨析:甲(本体)如、像、似的、若、犹、好像、仿佛(喻词)乙(喻体)。
作用:①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作用)。
拟人
[统编七上P9]

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排比
[统编七下P40]
辨析: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
作用: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长于抒情,更有气魄;③叙写透彻,条分缕析。
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力(强烈)地写出(表达)了……的特点(感情)。
夸张
[统编八上P40]
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作用: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答题规范: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
对偶
作用: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②形式优美,音韵和谐;③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形式优美,(突出)表现了……的感情。
反复
辨析: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
作用: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人对……印象深刻,(突出)强调了……的心情。
反问/设问
辨析: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设问是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作用:反问:①态度鲜明;②加强语气,抒情强烈。设问: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②启发思考。
答题规范: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7. 表达方式
记叙
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中考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尤其是把插叙、倒叙作为考查重点)
描写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详见“8.常见的描写方法”)
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抒情
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议论
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看法。

8. 常见的描写方法
分类依据
方法类别
特 点
作用/答题规范
根据描写内容
人物
描写
动作描写
又称行动描写,是指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人物自身的行动。
作用:①反映人物心理;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③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规范: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
神态描写
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详细地刻画。
外貌(肖像)描写
描述人的身材、容貌、衣着、打扮以及仪态等。
心理描写
对处在一定环境下的人物心理活动(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的描写。
语言描写
对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
环境
描写
自然环境
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写。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环境,营造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④衬托人物形象;⑤为……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⑥揭示作品主题。
社会
环境
指对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的描写。
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根据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
写出(或表现)人物特点(如:性格、心理、情感等),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
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
②使主题更加含蓄、深刻。

9. 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作用/答题规范
教材举例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作对比。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统编九下)《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呼之欲出。然而之后的多“变”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衬托
(正衬/反衬)

突出一方的特征。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作用: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统编八上)《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伏笔
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比较隐蔽,是“隐性”的,即埋下伏笔。
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情节衔接严丝合缝。
(统编七上)《猫》中,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和死亡;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预示它被路人拐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
照应

……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统编八上)《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一次比一次抒发得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父亲背影形象的感人。
抑扬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开始写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等行为的讨厌,而后面她为“我”买来《山海经》,作者心生敬意。这样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象征
(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征,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带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统编七上)《春》中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致,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情令[超话]##陈情令开播一周年##陈情令不说再见#
时至此时,我终于将这份礼物全部完成,由于我的失误,昨天在做最后一次修改时将文件弄丢,且无法找回。原本计划的卡点发布也只能取消。所有内容也是我在今天一天内无间断重新完成。或有瑕疵,请多包涵。[爱你]
十首人物诗,送给阿令和爱阿令的所有人。
笔墨尚简,热爱和深情无论多少句缕也写不完。热爱,恒久不休,我们来日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不可复制的夏天,一个盛情炙热的夏天,一个如约而至的夏天,一个来日方长的夏天!
以诗文庆令生 贺阿令一周年快乐!
(一)
《陈情始》
陈情不陈何寄语
情缕成丝启声催
未问前路寻觅处
绝始翻覆闻君归
来路莫问崎岖行
日高渐起醉酒情
方解俯拾赤诚兴
长日可表诉陈情
(二)
《羡归予平生》
少时不知逍遥梦, 恣意鸿烟菡萏间
半生随便如莫逆,半生陈情觉经年
挽剑挣弓潋滟色,垂袖拂摆现酒坛
玄武朝暮不知岁,弦动恍现忆中仙

云水火光连舟纵,前尘往复不堪言
丹心决赠为偏顾,乱葬三月化孤怨
百凤山间衣袂舞,双目覆锦纵歌前
永夜身陨崖前别,人间戏言十六年

舍身追溯魂灵现,故人重逢莫家檐
他人口中前辈语,犹待此间还少年
为心无愧赤子义,清白自有人间还
墨衣赤带惊鸿影,此篇献予无羡言
【浮生辞梦一朝见,从此不敢与君远】
(三)
《惊弦寻旧影》
云深雾霭仙中隐,轻云蔽月问道音
此间含光抵皓月,卷云初见搅君心
藏书予花戏言乱,引绪有别思前尘
与尔共启天子笑,未闻他日晓悉人

蓬莱祸乱惊鸿起,忘机引阵响战音
昔友三月惊相见,始觉不似从前人
避尘剑花游龙过,清音曲动已难陈
不夜惊惧恐若梦,崖前断魂死君心

三载寒潭千思信,十三问灵空余音
夜半入梦恍觉起,忘机起弦弦却沉
大梵闻曲仿初见,一眼情深若千年
有悔可堪余生续,笔简愧为忘机言
【深情敢赋岁月久,只闻君心不闻世】
(四)
《忘羡成诗》
红尘世百代,山水迢茫茫
君子相皎洁,前路未相忘
墨衣血色染,卷云为之扬
飒飒风华存,过往皆序章
悠悠笛音啭,铮铮弦声长
避尘流光挽,陈情掩晦扬
藏书忘羡戏,瀚墨抒己量
寒潭同系锦,仁义共悲惘
玄武生无畏,意气声名扬
唇齿轻吟乐,重逢作星芒
断崖断生念,问灵问羡往
杯酒盏天明,有悔祭生亡
山河枕江月,人间雪几场
寻羡十三载,白头共枕凉
云深起静室,忘羡余生长
【一场心动,我知它没有末章】
(五)
《长风予晚吟》
云梦莲落舟中戏,回首愿为梦中忆
年前不知为何物,今以澄心难渡己
半生倥偬半生梦,半生痛惜半生离
高台之上风独拥,世间回首再无其

三毒紫电伴身侧,何时再寻剑弓比
昔日旧友现朝岁,方知丹心相赠矣
岂敢再唤故人名,云梦再无双杰影
一曲声起一曲落,长风孤灯送晚吟
【半生孤独,其实我不曾怪过你】
(六)
《相念相忘》
卑躬车马前,相交杯盏间
晚风雨来急,时雨人心转
洞箫且明智,怎知陷人言
声声结义情,不抵世俗染
有憾于今世,高台梯栈满
闻着长叹息,痛者心存怨
万般不由己,往事如云烟
世间清与浊,把酒寄经年
【世间善恶,以一人之心断之】
(七)
《金玉相逢》
春风知别苦,人间枉清谈
相逢不知意,云深起情牵
祸乱使别离,深情为伊现
世事感无常,因果皆嘘叹
情满时意浓,念起时颜展
岁华引风起,百凤山成缘
须知叹惋情,不舍犹离前
今岁数前生,来世当作伴
【人间有情胜却无数】
(八)
《琼林不染尘》
立世不染尘,招浊于此身
红衣挽劲弓,长啸震余音
世传鬼将军,无人记琼林
纵有恶名扬,仍怀赤子心
【稚子之心怀赤诚】
(九)
《是非》
孤幼惯孤苦,断指恨余生
怀恨向恶行,降灾祸三更
予糖抚执念,霜华剑偏行
双目甘予赠,眼盲难识清
是非恩怨过,怀憾断此生
空饮因果叹,双剑寻清风
残魂灵囊寄,归期待重逢
【这世上的恩多怨多,从来说不清】
(十)
《此间少年意》
卷云唤思追,抚琴端方语
肆意呼景仪,意气两相许
金芷饰如兰,傲骨刹片羽
殊途引知己,长日相徐徐
【少年如朗月,清风待可追】

〖叹文艳笔简,感戏语无终,他们的故事,我永远写不完〗

自创娱乐 请勿二改二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田豫临危不惧,登上城墙,对着城下的王门大肆嘲讽:“公孙将军待你不薄,你却弃之而去,我原本还以为你有什么苦衷。 所以,24岁的田豫才会不合时宜地向刘备请辞,并为
  • #刘冠佑Neil[超话]# #刘冠佑数据小分队计划# 7月11日[奥特曼] 每日10分钟数据计划打卡✅ 后援会活动 1️⃣超话签到 ✔️ 2️⃣明星势
  • 而我的状态反而特别好,连气喘都没有了,还爬到观光台上去拍风景,在最高出处拼尽全力的大喊了三声,听着山谷的阵阵回音,仿佛把这一年所有的积郁都喊出来了!     刚
  • ”[音乐]善意与童真都值得被铭记,一点一滴皆应尽数收藏,希望济南RW侠、厦门VG与爱心朋友们携孩子们的真挚祝福,勇敢奔赴往后每一个闪着光的日子。#KPL[超话]
  • 拖着大包小包来到娘家,爸妈高兴地为我们杀鸡宰鸭,我心里想还是娘家好,除了带儿子和小侄子玩,其他什么事都不用做,还可以睡懒觉,真舒服。看得出来,妈妈也被我搞得有些
  • 照雪漫读·《西游记》第二回之悟空学归故里 首战混世魔王 《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按下云头,直至花果山,找路而走,忽听得鹤唳猿啼,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
  • 2、专业高档写字楼形象,所有房间均能注册公司。 如果用不上办公室 您可采用虚拟办公室 包含【注册地址 红本租赁凭证 白本租赁合同 代接电话 代收信件这块 创富港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飘》32、“你看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
  • 只要你願意留下來,我保證,我馬上轉移視線,例如反攻TVB港姐,讓你們家可以齊齊整整。只要你愿意留下来,我保证,我马上转移视线,例如反攻TVB港姐,让你们家可以齐
  •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因为我讲的那句有点恥ずかしい..言いづらくて..虽然影响理解但还是不说出来了x]然后说第二半段已经被staff推了但是easy没有松手的
  • happy Saturday哈哈哈哈哈快乐的一天从麦当劳早餐开始恭喜王昭同学考研成功 打工人还可以继续享受海底捞折扣[酷]把海底捞网红隐藏菜单打卡个遍,虽然最后
  • 水平相当高哇!建议鹅或桃给十倍的价钱挖过来,每个人都跟公式照长的不一样,真的是每个人……日系选秀走的路线不太一样,自我介绍都是略显中二的画风,但是莫名的感觉诚意
  • 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沈越曦心有不忍,背着自己
  • ”>> ,确实需要自己找到那个‘一’阿良说的‘求精深而弃驳杂’>> “背后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第六章 陆地剑仙>>
  • 借着暮色,或热闹或幽静,吃着自己亲手煮的食物,是否美味并不重要,此时此刻,自得其乐,心安定了,眼中才有星辰。男孩子们包里的野餐简单实在,就着山顶壮阔的风景,超市
  • 现在她再次请师父帮她阵法➕布阵,加深感情甜蜜,让他们感情更好,助她顺利过婚姻上的劫,她的事情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因为有些人的婚姻情况实属特殊,适当的隐忍也许会获得
  • 差别不大,但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光守山海关是不够的,因为一旦山海关被攻破,京城将毫无防卫,唾手可得,虽说山海关沿线很坚固,但毕竟是砖墙,不是高压电网,如果努尔哈
  • 首先,词是拿来唱的,是先有曲子再有词,词分五音,分五声,分六律,分清浊轻重,其音律要求比诗严格多了,而苏词“不协音律”为了“发泄”别样的情感,而乱改词儿,不对是
  • 她醒后我就在床上边逗她玩,边用搞怪声调诵读《池上》她也很享受这种搞怪跟读,不一会,提示每小句的第一个字,后面的能背出来了。下车后豆豆说累了走不动要抱抱,我说妈妈
  • 如格局的排定,古人对格局的确定一般是根据四柱月支藏干与日干的关系决定的,并把地支中的藏干都冠以十神加以注明,再如道家以天地人为三元,三元的概念给我们一个启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