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略谈今人对“道”的几种解读!#道教知识#

太上老子著的《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却因其提出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命题,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高峰,同时也是道教徒信仰的核心经典和教理源泉所在。

数千年来,不仅历代高道大德留下了大量的注释作品,儒生释子、帝王将相、隐士文人,也纷纷加入解读《道德经》的队伍,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果。

直至现代,许多哲人思想家依然试图揭开其道论的意蕴,进而汲取其智慧来应对今日人类世界的各种问题。在此有意简介几种当代学者思想家对“道”的解释,其中得失互现处有助于好道之士对经典的理解。

近几十年来,唯物主义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因而许多人从唯物唯心来看待《道德经》的道论。如著名思想史家侯外庐就认为《道德经》一书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更倾向唯心主义。

他认为“道在老子书中是义理性的,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因为《道德经》否定了神的至上性,又提出“万物之自然”,“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等观念,是对有神论的一种打击。

而《道德经》所说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等说法,也“表现出有关物质存在和发展的道理”。

侯氏将《道德经》的道论分为三类:

一是“道”字用于和万物并在一起形容的时候。如“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二是用于和万物的性质相反对的时候,如“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三是用于物质生成之先而和物质背向而行的时候,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他认为在这三种用法中,只有最后一种是老子道论的主旨。

而“这样看来,道不但在万物之先,而且象帝之先,不但是万物之宗,而且和万物背向而反动,这显然是上帝的别名,也即所谓神秘的力在最初的一击。”

也就是说,老子的“道”并不是“物质”的意思,同时也不是从自然世界、物质存在本身出发去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因此更多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神秘论,只是“在其自然哲学中,容纳了唯物主义的因素。”

而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则比较强调道的唯物色彩。他认为道“有物有象”,有客观实在性,但其无形无状超越感性,又具有精神性。道论否定了上帝和天命,“从老子反对信仰上帝来看,可以说老子的道论具有唯物主义的意义。”

另外,道是无意志的,是运动的并含有一定的次序,这也表达了存在、运动与规律的相互关系。因而老子道论有很深的唯物色彩,不过张氏也认为,老子道论追求脱离感性的神秘体验,认为历史不断倒退,这是唯心主义的。

当代知名内丹学研究者胡孚琛则抱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道论含有丰富的自然科学思想。胡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段话包含了“全息原理”、“生化原理”和“中和原理”。

意味着“宇宙间万事万物据其‘全息原理’皆开端于一;而且万物都是阴阳互补的统一体,遵循阴极生阳、阳极反阴的‘太极原理’。道以其‘生化原理’化生万物;万物以‘中和原理’皆具备道的特征。”

胡孚琛认为“道生一”的“一”即先天一气,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先天状态,是“最初的宇宙蛋,是种子,是原型,是基因,是宇宙万物万物的全息的模本。”因而道包含了信息、能量、物质三大宇宙存在形式。

而这三者正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物的基本构成要素。所以,“三生万物是宇宙大爆炸的起始点,宇宙由此从先天突变为后天,现实世界的万物由信息、能量、物质因缘和合而生。”

也就是说,胡氏认为《道德经》的道论完全是一个具有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概念。

这显然是过度拔高和夸张了《道德经》的内涵,将原本属于哲学、思想领域的经典侵入了要求实证的自然科学领域,而其理论假设也难以论证,缺乏说服力。

相对而言,当代道家思想研究大家陈鼓应先生的解读似显得更贴切。陈先生认为,《道德经》的道论最重要的是从天道的角度推明人道,即“道作为万物的本根意涵对于老庄而言,不只是具有生成之根源义,更意味着道是人事价值的根源。

亦即人间的一切制度、君王的行事作为,皆以道作为价值的依据”。也就是说,《道德经》讨论道,并不仅仅是为了指生成万物的根源,更重要的是要求将道作为人类世界的价值准则,来指导人类的生存。

如道的创生性正表现为无为,也就意味着道不有意识的主宰、干预人类的生活世界,就能使得人类能够顺其自性的生活,使得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能够充分发扬、完满自己的本性。

这也就是“玄德”,而《道德经》正要求统治者效法这种“玄德”,以保障百姓能够实现其生命的本然。而如何实现这种生命的本然呢?

当然不是如世俗所理解的那种“顺其自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要求人取法于道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虚明玄通。这需要生命的不断自我提升和转化。

《道德经》中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的方法论。《南华经》则进一步提出了“心斋”、“坐忘”的修养方法,以期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自得之境。

道家所谈论的“道”并非缥缈玄远不切人世,反而是对人间深切的忧虑和关怀。

综合来说,以唯物唯心来划线,显然是一种预先设定的带有批判眼光的立场,其分析不免带有门户之见。这也提醒我们不能以庸俗的所谓唯物、规律来理解“道”。

以现代科学的观念来解释“道”,不免夸张太过,流于玄想而不切实际,自说自话,无从取证。而从人文、人生、人性的角度出发,将其视为一种价值关怀、生存进路、智慧观照、修养法门,显然更贴近作为思想巨著、宗教经典的《道德经》。

作者:行苇 腾讯道学 https://t.cn/RLueDN9

从《老子》到《道德经》
汉代对《老子》的改造
汉代曾对先秦典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其中,对《老子》一书的改造就很典型。《老子》因为既有一些传世的“古本”,又有新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材料相当丰富。#国学实录# 从各种本子的比较看,文字的不同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止一次地变来变去。其篇章、结构的变化也很明显,可以断言的是,传世本《老子》的基本面貌,是在汉代定型的,《老子》书名变成《道德经》,也应该是在汉代。

《老子》文本究竟多少字,许多本子都不相同,有5000多的,也有4999的,除去“也”、“之”、“其”、“夫”等字有无之外,也有整句增减不同的,还有一些佚文,因而很难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数字。文句的不同,以帛书本和传世本相比较,二者差异的文句达140多句(参见尹振环《帛书老子释析》)。其中的确有一字之差导致文义迥异的情况,很难说哪些是《老子》本义,哪些经过了后人的篡改。这些不同可以比较出来,而不同的原因却很值得研究。从帛书本到传世本的比较看,文句的变化应该主要在汉代,因为汉代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王弼的《老子注》基本一致(当然这两个本子本身在流传过程中也多少有些变化)。汉代人对《老子》文句的改造,有无意的,也有有意而为的。当时的传诵和抄写并非那么“规范”,多或者少个把“也”、“之”等虚词、助词本属平常,#读书# 错误或者增减一两个字也在所难免,而有意改字或者增删的情况则涉及到更改人的思想意图,甚至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有一定关系,这在《河上注》与《想尔注》中有不少事例(许多研究均有指出,此不列举)。

再说篇章结构,帛书本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传世本的顺序刚好颠倒。西汉末年《老子指归论》的顺序与帛书相同,而东汉(至少是中后期)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传世本相同,说明这个变化是在汉代完成的,其主要篇幅结构是在汉代定型的。至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新出土的郭店竹简本的篇章,无论怎样理解,都不但不会影响这个结论,相反却更能证明汉代定型之说。

《老子》书名《道德经》,也是从汉代开始逐渐形成的。《老子》在汉代以前已经成书,帛书本、竹简本《老子》的出土便是证明,汉初人称之为《老子》,所以《史记》、《汉书》中普遍用的是“读《老子》”、“问《老子》”、“好《老子》”、“通《老子》”等说法。从《汉书·艺文志》著录《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刘向说老子》四部书的情况来看,已有《老子》传人尊之为经典。#传统文化# 至于《太平御览》卷191引扬雄《蜀王本纪》所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一句,其可靠性有多大且不说,在时间上也已是西汉末年的事情了。到了东汉时期,分别有《道经》、《德经》之说,《想尔注》中已有记载,所以颜师古注《汉书》时广泛使用了“《老子道经》之言”及其注文。从东汉到魏晋,随着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老子道德经》之书名也就形成了,这一变化无疑是汉代人所为。

汉代人对《老子》的创造性诠释

对《老子》的诠释,现在能见到的最明显最早的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他是用讲道理、引述事实的方法来进行诠释和解说《老子》的,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思想。这种根据《老子》中某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在汉代得到广泛运用,《淮南子》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据统计,81章《老子》有70章的文字被其明确引用过(参考蒙文通《老子徵文》),而其中的《道应训》,完全是另一篇《解老》、《喻老》,全篇56段文字有53段的结语都是引用《老子》的文句,实际上也应该是一种形式的《老子》注。当然和儒家注解《五经》一样,经、传分开和章句形式的《老子》注都有,其诠释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大的创造性,可以择其要者举证一二。

先看对“道论”的发挥。“道”是《老子》一书根本性的内容,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确实是一种宇宙生成的思想。而究竟什么是“道”,它如何创造天地万物?《老子》虽有几句高度概括的文字,却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所以人们就可以、也需要“多为之辞,博为之说”。《淮南子》首篇《原道训》就试图给道作一番描述性的说明,同时指出其性质、作用及其对人世的意义等(文字较长,可参见该文)。严遵讲《老子》之“指归”,也作了较具体的解说。例如讲道如何生万物:“故诸有形之徒皆属于物类。物有所宗,类有所祖。天地,物之大者,人次之矣。夫天人之生也,形因于气,气因于和,和因于神明,神明因于道德,道德因于自然:万物以存。”把虚无之道如何生出实有之物,作了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略为具体的表述,加入了“神明”、“太和”、“气”这样一些概念,并且在各个地方反复加以说明。《河上注》解释《老子》“冲气以为和”一句时说:“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这些都成为后人理解“道化万物”的依据。在汉代人的注释中,对道的虚无、清静、自然等基本特性,进行了很多阐述,并且都紧密联系社会、政治、人生,其中既有理论性的阐释,如《老子指归》中对“道化万物”之反复论述,又有具体的解说,如《河上注》之处处提醒。

再看汉代人的《老子注》,虽然都是围绕“道论”展开的,但也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例如关于对仁义礼乐的态度、关于“无为”的理解等等,人们对《老子》本义的发挥,也是有所不同的。《老子》中是否反对“仁义”,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从《老子》本文较难看出其反对仁义,而通行本的“绝仁弃义”,在竹简本中恰恰没有,因此,这个问题众说纷纭,长期未能取得定论。

汉代人作注,依据的本子不同,往往会引出不同的理解和发挥。例如,通行本57章有一句“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河上公本、帛书本以及竹简本,均为“法物滋彰”,严遵就按照“罚峻刑严”的“法令”来发挥,而河上公则解释说:“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则农事废,饥寒并至,故盗贼多有也。”再如,“无以为”和“无不为”的不同,“有静”与“不争”的区别等等(参考《帛书老子释析》),这些问题既关系到文本,也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而汉以后的人大多是按汉代人的定本和解释来进行阐释和发挥的。

汉代人“注老”和“解老”的意义

第一,汉代人“注老”、“解老”形成了“汉《老子》”,后世所见到的主要是“汉《老子》”,和其他先秦典籍一样,传世本是经过汉代人整理和改造的。其改造的痕迹比其他典籍更为清晰,除了有先秦的《韩非子》、《文子》以及其他黄老著作可作比较之外,新出土的帛书和竹简《老子》以及其他道家文献也是有力的实证。

第二,汉代人“注老”、“解老”,既有传统思想作为依据,又受到时代思潮发展的影响。当时的道家传统思想主要有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可以称为“黄老之学”的系统;一个是以《庄子》为代表的庄学系统。汉注《老子》中保留了这两种思想的痕迹,甚至有时明显表现出双方的某些矛盾,例如对待“仁义”的态度就是如此。个中情况十分明显是受到当时的时代思潮的影响。汉初实行黄老政治,汉初《老子》实际上就是“黄老”的同义语;东汉普遍注重养生,《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就得到大力的敷陈;道教产生之后,五千文成为其主要经典,《想尔注》便应运而生,在汉代人一般“道论”的基础上,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老子成了“道”的化身。

第三,汉代人所注《老子》及其阐释,直接影响了后世各种思想理论的发展。此后的各种发挥,都是在汉代人阐释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魏晋玄学倡导虚无,王弼之注《老子》是其突出表现,他倡导“以无为本”,正是得到汉代人论述的启发和影响。正如宋儒晁说之所说:“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从中也可看出,汉代人对《老子》的阐释,的确有较大的创造性,从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熊铁基)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知乎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语音文字视频

突然就想通了
上半年总在试图想要一个结果,可是一段爱情的结果只能是领证结婚么?只能是在前呼后拥中走入那个精心搭建的“爱”的礼堂么?只能靠生儿育女来证明相爱么?
好像这些都是俗世中的惯常流程,相识结婚生育退休,一辈子就这样过了。你不结婚不生娃就好像不完整似的。
因为跌入这样的闭环里,我会不断质疑我们是否相爱,是否能共度余生类似的种种问题让我会更放大相处时的细节,哪一点没做好,就会怀疑、生气、吵架,这样的模式幸福么?好像不咋地。
本来工作就没办法脱离世俗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和伴侣的亲密关系,就想用最舒服最不管别人看法的方式来选择和延续,我不想要斥资给别人搞一些模式化的仪式感,也不想让结果生娃成为恋爱进程里的必选项,真要仪式感,那我希望是在山川下,大海边,草原上,沙漠里……任何一个,任何一处,我向往的风景里,让山川湖海日月星辰作为见证者,也不失为一种最优选项。
人生不长,我只想从心、了愿,不要被现实的条条框框困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B站回应UP主死亡事件:将“墨茶Official”账号列为“纪念账号”】B站在官方微博回应UP主“墨茶Official”死亡事件,表示1月21日从用户那里听说
  • 然后我就一个人把宝贝搂在怀里,感觉宝贝很瘦、很小、很轻,旁边的老师好像也消失了。#本兮[超话]# 主人她会画画我喜欢在阳光下看她她有着很美的长发眼睛一眨一眨有一
  • 阿们✝️❤️#我们爱 因神先爱我们#主日平安“锡安的民哪,你们要快乐,为耶和华你们的 神欢喜,因他赐给你们合宜的秋雨,为你们降下甘霖,就是秋雨、春雨,和先前一样
  • (这已经是第三次在班上发现这样的小孩,如果得不到,那我就不要了。常识地理,信手拈来,50块619积分的收获[衰]藏着的神仙剧,看完再来打总结[doge]#女性怎
  • 每天忙到想要崩溃分裂我TM就想坐这大哭初入职场,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做的好 但是真的已经尽力了,晚上老爱梦到工作好像在梦里精神都是在处于紧张状态今天坐这突然意识到
  • 没那么没有底线!。
  • 这次出的是soft ai,也就是基础的一价全包房型出的还是大家比较喜欢的2种房型2 nights Beach Villa + 2 nights Deluxe W
  • #惠州[超话]#传统生意:没有人教,没有人帮摸着石头过河,风险自己承担[笑cry]社交电商新安利:不挑人,不看身高,颜值,有没有文凭[微笑]有人教,有人帮,有人
  • 2.司凤和苏矜北的新剧在近三个月内快要安排上线了,他今年是公司力捧的小生,苏矜北又刚刚签到某瑞和公司正热乎着呢,而且两个人用的是同一个宣发团队,之后炒作真的不要
  • 在图三,我们发现,唱无羁的小王的手肘居然也有弧度!!
  • 接下来的话,依然是我们的121。事到如今仍然相信着飞羽真的伦太郎,这是何等璀璨的恋情啊,如小人鱼一般献身的爱——(请你适可而止至少在这种地方给我保持公平公正)
  • 是作为救世主和基泽等神格的本源的伟大的存在,也是构成随着时代改变姿态的意识体的能量根源。与基泽对立,消灭了基泽的现在,救世主完成了使命,回归至更伟大的神格「库雷
  • 过个春节,给过去一年的所有不开心来个总结年一过开始新的一年生活,但是在我们出借人的眼里这年感觉到无比心酸,辛辛苦苦半辈子的积蓄就这样被#p2p网贷# 向上金服,
  • #木木杰冰激凌小铺[超话]#[打call]#左林杰0130生日快乐# [坏笑]#左林杰 sky全能ace门面# [打call]#爱豆锦鲤月# 创ELLEidol
  • 2021年1月22日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2021年1月22日0—24时,河北省新增15例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其中石家庄市报告11例(1例为无
  • #北仑两会# 【宁波市北仑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021年1月22日宁波市北仑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
  • · 香港第三波疫情没有缓和迹象,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6日公布,过去一日新增128例确诊,包括103例本地感染个案,以及25例输入个案。在各行政区中,目前共有18
  • 我见到过很多临命终时心念乱了,不能往生的人非常之痛苦啊!!
  • #壁纸[超话]##高清壁纸##壁纸[超话]# 朋友圈文案の「短句」 8.人分两类:是你和不是你;每天分两种:见你和想见你。电影散场,诺大的影院里男孩哭的撕心
  • 我见到过很多临命终时心念乱了,不能往生的人非常之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