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双十镇# 【聚焦枣庄市“双十镇”建设现场推进会】
9月26日下午第二站 薛城区陶庄镇
在陶庄镇,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年产60万立方米绿色环保建材产业一体化项目、年产100万千升青啤(枣庄)工厂项目。
年产60万立方米绿色环保建材产业一体化项目是薛城区规划建设的“一区五园”之一—城市矿产循环经济示范园的龙头项目,由区属国企晟玺实业集团投资建设,占地147亩。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6亿元,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目前厂房基础全部完成,屋面板及墙面板基本完成安装,正在安装设备,计划年底前建成投产;一期建成后将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产蒸汽加压砖60万立方米,预计年营业收入3亿元、利税1.2亿元。
项目特点:一是产品节能环保。项目生产的蒸汽加压砖与传统黏土砖相比,具有质轻、高强、防火、抗渗、无害、保温、隔热、施工便捷等优点,符合国家对建筑材料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要求,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二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采用石英尾矿尾砂、城市固废、粉煤灰等作为硅质原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循环利用,既变废为宝,又减少环境污染,顺应了节能环保及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三是带动效应强。以该项目为龙头,立足绿色生态、再生利用,园区将积极探索城市固废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培育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发展贵金属、塑料、有色金属回收产业,打造城市矿产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形成全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年产100万千升青啤(枣庄)工厂项目是薛城区规划建设的“一区五园”之一——青啤(枣庄)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龙头项目,由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380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8.5亿元,产能60万千升,去年10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厂区基础施工已完成95%,包装车间钢架立柱完成100%,设备招标已完成90%,计划年底前建成投产。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3亿元。
项目特点:一是智能化程度高。100万千升青啤(枣庄)工厂项目,是目前青啤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新建项目,生产、包装、物流全部自动化,实现由“普通酿造”向“智能酿造”转变。二是聚集能力强。作为园区龙头企业已吸引弘祥运输等多家企业入驻,物流园、易拉罐、包装纸箱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已经落地,预计3年内可形成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三是带动文旅融合作用大。依托青啤枣庄工厂,建设集青啤历史展示、系列产品展示、生产流程参观于一体的啤酒博物馆及参观连廊,展现工业文化独特魅力。
陶庄镇是造车鼻祖奚仲故里、车祖文化发祥地,辖区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6个社区。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第三批改革发展试点镇等多项荣誉称号。自被评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以来,陶庄镇紧盯示范镇建设任务目标,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的意识,一切工作朝前赶、全力以赴往前推,理清“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围绕建设产城融合新型化城镇一个核心;依托青啤(枣庄)智能制造产业园、城市矿产循环经济示范园两个载体;打造西部三湾里·薛河古韵、中部千山头·蟠龙画卷、东部老矿区·小窑春风三大片区;立足强经济、美环境、善治理、富群众四条路径),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取得了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更加宜居、生活更加富裕的显著成效。1-8月,全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96.23万元,同比增长31.95%;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4.88亿元,同比增长52.9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2.3%提升到目前的9.5%。
一、强工业、聚集群,产业更加兴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加速强工业、兴产业。一是产业集群日益壮大。以两大园区为依托,积极培育50亿级啤酒产业集群和100亿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目前,青啤(枣庄)智能制造产业园已集聚啤酒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额32.3亿元,城市矿产循环经济示范园已集聚新型建材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额21.17亿元,啤酒和新型建材两大产业集群日益壮大。二是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建立科级干部帮包项目责任制,18个在建重点税源项目均由相关科级干部帮包,将“快”字作为推动项目建设工作的总基调,集中精力靠上服务,助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其中,总投资15亿元年产100万KL(一期60万KL)啤酒生产线等9个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三是招商引资精准高效。将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工业强镇、产业兴镇”的重要抓手,成立专业招商队伍,搭建产业招商平台,实施精准招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今年以来,新招引过亿元项目16个、总投资75.8亿元。
二、优环境、换新颜,生态更加宜居。以山水林田大会战、镇域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一是山水林田大会战成效显著。千山、叮当山引水上山工程已完成,绿化荒山1200余亩,累计栽植苗木16万株,修复破损山体1处,千山头·蟠龙画卷风景初步显现。三湾里·薛河古韵由晟润集团委托山东水发设计院已完成河道景观初步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优化调整,项目科研编制已完成,目前正对十字河、蟠龙河进行河道清淤疏浚。二是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实施镇驻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镇驻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累计新修硬化道路15公里,立面改造3.5万㎡,新增游园节点10处,镇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三是美丽乡村底色更加靓丽。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今年升级打造省级美丽乡村1个、市级3个、区级7个,目前已全部开始施工,年底将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三、拓渠道、增收入,生活更加富裕。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聚焦聚力打赢“破十攀百”攻坚战,奋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规模更大、结构更优、农民更富。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度建设的1.2万亩高标准农田已通过市级第三方验收,今年计划建设的0.8万亩标准农田已完成招标,正在加紧推进。二是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因村制宜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8家,创新性成立劳务合作社6家,目前正在探索建立多村联合的合作联社,打造“奚仲劳务合作联社”品牌。三是积极建设电商产业园。依托陶庄镇小微企业孵化园,积极筹建新农民电商产业园,充分整合全镇电商资源,组建产业园运营公司,引入社会资本改造现有闲置楼宇,打造全功能电商创业平台。目前已引进山东燕谷食品有限公司、枣庄鑫雷商贸有限公司等5家电商企业入驻,预计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四是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村。立足各村产业发展优势,已培育种养型特色村5个、加工型特色村7个、文旅型特色村8个、商贸型特色村8个。各村集体收入均有较大提高,截至8月底,已有21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4个、100万元以上的2个),全镇村均收入27.89万元。年底30个村集体收入将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并力争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80%以上,50万元以上村达到5个以上,100万元以上村3个以上。
陶庄曾经因工业而兴,未来也必将因工业而强。下一步,该镇将以此次现场观摩会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示范镇建设目标,乘势而上、快字当头,奋力攻坚工业强镇、产业兴镇,以优异成绩交出示范镇建设合格答卷。

#辽沈时氪# 【铁岭多措并举加速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9月15日,一个由各地在沈商会会长及企业家代表组成的沈阳民企考察团来到铁岭,探寻合作契机。作为铁岭加速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专班调度推进的45个合作事项和重点项目之一,此次对接活动实现了引导交流合作、培育同城效应的良好预期。(辽宁日报)

#美丽乡村 幸福盘锦# 【喜迎党代会 • 聚焦这五年 | “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幸福盘锦之基】#美好辽宁欢迎您#

厚植为民情怀,保障改善民生。

人民的最紧要需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一体化大民生格局,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以大发展促进民生、大统筹普惠民生、大投入保障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以发展助推就业,让人民共同富裕,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盘锦发展快,就业机会多,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张慧丽,入职盘锦一家化工企业,月薪达到4600元,办理六险一金。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市委积极推行就业优先战略,紧紧抓住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居民收入增长计划,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及援助工作。

“退役后正赶上市里组织企业到镇里来送岗位,我一下子就看中了辽宁汇福这家企业,岗位和薪资待遇都比较满意!”家住盘山县羊圈子镇的退役军人杨利军,得益于我市产业大发展带来的就业机遇,他和村里的几位小伙子体验了盘锦“岗位多,待遇好,就业不愁”的优越感。而这稳稳的就业环境,恰是盘锦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通过上项目、增岗位、促就业,让越来越多的盘锦人家门口创业就业,有了岗位,增加了收入。

2019年,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吸纳就业500余人,产业发展直接带动了就业。

五年来,全市通过引进一批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加就业机会;同时,用激励政策助推创业、带动就业。五年间,新增城镇就业13.1万人,主要考核指标保持全省第一。

抓住机遇,实干兴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省级创业型社区为契机,落实国家政策,推出一系列支持举措,促进就业与稳定就业双管齐下。

用好国家政策,扎实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五年间,我市投入数亿元用于援企稳岗,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就达2.03亿元,惠及2344名创业者。

优先支持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对于困难家庭子女就业,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兜底安置。家住双台子区双盛街道上梢子村的低保家庭子女小邵,大专毕业后一时没有适合的工作,在申请公益性岗位后,被安置在区劳动就业局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来源,减轻了压力,让生活更有品质。五年来,全市公益岗位安置就业人员达5760人次。

大力助推兴村富民产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引导农民创业就业,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支持、技术服务、品牌推介,有效提高农民总体收入水平。

腰包鼓了,家庭更富了,小康生活更有品质。

统计显示,十三五末,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消费水平等,均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一位。

以统筹推进一体化,让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民生均衡公平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以系统的思维和理念,把握改革发展全局,完善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政策,进一步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民生改善上来,让更多的群体从中受益。

“我女儿现在进了公办幼儿园,不仅省了一大笔费用,还能公平享受好的教育资源,打心里高兴!”家住兴隆台区的刘女士说,公办幼儿园多了,更多的家庭得到了教育公平的这份福利,这是家长们期盼的大好实事。

市委围绕解决群众对教育普惠的需求、对教育优质的期盼,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盘锦特色,推动了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制。我市着力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把公办幼儿园建设纳入重要民生实事,市财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积极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实现了街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组建义务教育集团18个,集团学校48个。中小学全部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班级,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

落实全市中小学推行课后服务制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8%。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残疾学生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盘锦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全市12所中小学被评为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凸显。组建了盘锦市高中教育集团和辽河油田高中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全市8所公办高中均被评为省级示范或特色高中(实验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市委站在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在全省率先实施医保城乡一体化、服务便利化等一系列创新改革。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成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合并,新政策的实施,规范了待遇支付范围和标准,群众为此叫好点赞;医疗救助对象,实行只缴纳个人负担部分费用,即可实现入院治疗;全省首家实现医疗救助“一单式”直接结算;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让群众的医保办理更顺利、高效率;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让全市40000“两病”患者从中受益。

“现在城市农村没啥差别,医保等政策一个标准,待遇也提高了,就医报销也更方便!”太平镇太平社区居民张玉明老人说,有了家庭医生,上门来看病,告诉吃啥药,一般的小毛病不用出社区,看大病也不用去外地了,实实在在享受了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市委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升服务能力,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以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新格局为目标,全面夯实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五年间,建立完善了市、县、镇、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每个镇街都有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36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选聘村医490名;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50家。基本形成城区居民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可到达的就医圈。依托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心电、检验、影像、彩超“四个远程会诊中心”,实现镇卫生院与市中心医院24小时联网会诊,累计远程会诊近4万人次。

在市委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扎实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乙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完成了市康宁医院开诊运营、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及卫生监督中心分立设置。

有序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实现食源性疾病监测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

积极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三批带量集中采购药品,112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5%,单品最高降幅97%。联合锦州、葫芦岛推进市际间医用耗材联合议价,平均降幅18.7%,单类耗材平均降幅36.4%。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平均价格由1.3万元下降至700元,平均降幅93%。

城乡一体化,医保更实惠,医疗不再难。

到“十三五”末,我市卫生工作考核指标、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位于全省前列。健康盘锦建设成效明显,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双台子区跻身全国健康促进区(县)行列。盘山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市15个镇评为国家级卫生镇。

以精准保障分类救助,让一个都不掉队,兜牢民生安全底线

围绕全面小康总目标,市委把民生保障放在优先地位,科学谋划,优化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指导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具有盘锦特色的保障救助体系。把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落到实处,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困难群众小康路上不掉队,所需有保障,生活更幸福。

“我们在镇养老院生活,环境好、服务好、文化生活丰富,吃喝不愁,健康养老有保障,这样的晚年生活真是享福了……”在坝墙子镇养老院,特困老人董华江和几十位老人一样,每天在敬老院里愉快的生活,他们是我市各类养老机构中幸福老人的生活写照。

“全域布局、整体覆盖、点面结合、错位发展。”在市委决策下,我市养老保障以乡镇街道为核心,辐射到村、社区,完善了养老设施建设,并实现了功能提升。

五年间,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531个,其中社区老年服务中心24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84个,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底,各类养老机构达54家,床位10670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2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35.1张,全省领先。

盘锦作为国家第二批、省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全面完善养老基础设施、改善功能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实施养老规范化、智能化、产业化,呈现了养老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盘锦模式”。

“大娘开门,我来为您理发、打扫卫生了!”上午8点刚过,收到手机指令的家政服务员刘娜,动身来到兴隆台区绿园社区,为居家养老的王阿姨上门服务。这是我市推出的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平台的功劳,它可以满足居家养老人员的线上求助,包括助餐、助行、助医、助浴、助洁和日常护理,这样的“五助一护”上门为老服务的背后,是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购买服务,为的是让1100多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有保障。

重点群体,特别关爱。围绕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全方位救助,精准及时。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专项分类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慈善救助和社会捐助相衔接的保障救助体系,保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特殊困难再救助。

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低保救助,并逐年提高低保救助标准。建立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联动机制。2020年底,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城区514元/人月、县域421元/人月,统一提高至730元/人月,累计救助低保对象78万人次,发放低保金3.5亿元,救助标准一直保持全省领先。

保障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专项救助标准同步提高。对低保对象中6类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标准上浮比例80%-100%,全省率先;冬季取暖救助实现城乡全覆盖,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近1.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待遇。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

建立覆盖城乡、标准统一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特困人员生活供养救助标准提高至低保标准的1.5倍,达1095元/人月。护理费平均标准达456元/人月;散居和集中供养孤儿的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分别达到低保标准的2倍和3倍,孤儿保障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供给,城市棚户区改造列入国家棚改计划126291套,完成132046套。让困难家庭住上了廉租房、保障房。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实施农村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分散供长养特困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危房改造,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61户。完成了126个老旧住宅小区实施改造。圆满解决6.9万户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实现了双清零。

普惠制民生供给、全方位民生保障、高标准民生品质,把盘锦幸福民生之基夯得更实。一项项民生保障举措,一串串亮眼的民生数字,记录了盘锦民生保障事业的实干历程与辉煌篇章,彰显了使命担当、为民初心、爱民情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宋丹丹致歉辛芷蕾,她的回答让人意外
  • 陈翔自曝左耳失聪 痛哭诉说与毛晓彤分手细节内幕
  • 乐视员工获刑4年半 因内外勾结植入木马牟利
  • 武僧一龙被KO,中国功夫实战能力真不行么?
  • 沙特王子坠机遇难 反腐后又一震惊国际焦点 全部遇难
  • 安倍抢先特朗普发推特 晒两人吃美国牛肉汉堡照片
  • 微婚姻|亲子:上课玩手机被夹碎,事关各方需反思
  • 北斗三号成功发射
  • 男子网购60厘米袖珍摩托 部件齐全能正常驾驶
  • 李维嘉回应“筷子门”称单身 Gay传闻、暴瘦、感情被骗....他最近为何这么衰?
  • 刘涛帮客人求婚,陈翔终于哭了,与毛晓彤分手的真正原因
  • 陈翔崩溃大哭吐露心声,自曝左耳失聪,和毛晓彤分手是因为聚少离多?
  • 两回合 ,武僧一龙在昆明遭泰国拳手扫腿KO
  • 早安山东|美国教堂枪击案已造成27人死亡;暖气来啦!济南8号热调试
  • 网购充电器,居然收到半斤黄金!绍兴小伙想归还却被当成骗子
  • 搞事情啊!福州大妈怒搬单车堵马路....原来是因为....
  • 《亲爱的·客栈》刘涛帮客人求婚 陈翔回忆恋情痛哭
  • 女司机开200万玛莎拉蒂冲进水塘 只因做了这件事......
  • 明星布凡达跳楼自杀,10岁开始参演电影曾任多部连续剧主角
  • 【九点十分】侮辱国歌处3年徒刑;65万支不合格疫苗流入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