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人贩子“梅姨”画像在朋友圈热传 公安机关:暂无证据印证此人是否存在】11月18日上午,一条名为“人贩子梅姨最新彩色画像”的信息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
上午11点整,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像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广东省公安厅未邀请专家对梅姨二次画像,广东警方仍在积极开展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
此外,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还在该篇微博中强调:ccser不是公安机关官方权威平台,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贵州辟谣#

【2019/9/9】截止至本周的年榜单
单曲方面:
肥秋系霸占前十中的七个席位 KP两单均进入年榜前十
男Solo第一米津玄师凭借再度热卖十万位列第三十
女Solo前五十查无此人

专辑方面:
岚5X20精选热卖199W 下周破200W预定
KP首专54W稳居第二
男Solo第一激光源新专辑43W位列第四
女Solo第一爱缪首专15W位列十五
皇室战争邦摇Rock痛亲王28W暂列第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Wilbur sat bolt upright. "You're kidding," he said."No, I'm not,
  • 12.30#武汉cgf动漫游戏节# 场照摄影在官方棚子捏出境:本人妆造:本人后期:本人看一次哭一次的是紫罗兰永恒花园薇尔莉特是我出过的最优雅,最喜欢的角色,穿着
  • 水星一直给我一种叽叽呱呱、不停叨叨的形象,水星把这种特质给了双子,所以,双子在我心目中也是这种样子。我很喜欢这个镜头,二人在海边,苏阳温柔拨去小雅一直用来挡住残
  •   今年,“潮白河·渔生态小镇”项目启动建设,又让小辛码头村看到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多年来,宝坻区下大力气修复潮白新河,种植水生植物,在两岸造林绿化,净化水质,启
  • 老款Taycan经常被大V吐槽,空调老坏,主要是当年找不到800V的热泵,被迫用400V平台,兼容性太差。Turbo S使用Sport Chrono套装中的pu
  • 温州文成油浸式变压器回收商家 二手废旧设备高价收购 一站服务:15000530238平阳县变压器高价回收 现场拆除收购二手油浸式变压器 免费评估:1500053
  • 怕不是全光明教都知道昂对萨来说是特别的,他以大家都认识的语气把里昂的名字写进防御工事报告书里,怕不是已经唠叨很久了www图二回忆一下初遇克劳萨之前里昂看到的精神
  • #股票##期货##财经##美出圈##日常#许多人认为#沈月#的外表并不出众,但我却认为她很美丽。最后说一句:“降糖神药”黄连素,不是传奇是传说;理想或许很丰满,
  • 干点活可显着你了是吧可他从不抱怨指责,干啥就一门心思的干,实在烦了就放着先不做,看着这样的小安,我真是爱意绵绵,心中满满的感激之情今天他从起来就开始打扫卫生,整
  • 比如傅斯年图书馆有且只有一种清抄本《要录》在一些文章里称其为傅斯年图书馆本,当然没问题。另有一篇2011年贾文龙、刘冬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版本比对初探》文章
  • 1️⃣及时摆出态度:首先不要怕自己会不会把饭圈风气带到b站这个“净土”根本不存在净土,【队友粉全部都是有备而来】在你给考虑队友嬷一丝脸面、犹豫的那一秒中里,队友
  •  中视传媒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公司自身旅游业务和广告业务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公司投资了朴华惠新和朴盈国视两家企业,其中朴盈国视投资
  • 十二个小时飞了一万多公里,从冬日的马德里到了盛夏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八点十分飞机落地,却因为南美人的磨叽劲儿直到得下午一点才进了酒店房间,原本怨气冲天直想着扭头就
  • https://mp.weixin.qq.com/s?chksm=e8da6a75dfade363e843f0be0fd023da8fc5b82903320c9
  • 从1996年的加州首店,到大阪、香港,再到北京,全球30多家阿甘虾餐厅Bubba Gump,带着电影中承载的爱与美味,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完全沉浸在阿甘的世
  • #光遇陪玩[超话]# ꒰১✞໒꒱ ʚ碎欲上新ɞ ⫘⫘⫘⫘⫘⫘⫘⫘⫘⫘ ☽上新时间:2024.02.07 ☽上新类型:冠名 ☽单约价格:10 ☽买断价格
  • 关于做事:行于天地间,若往前怕三步,往后怕五步,那什么事都别盘算了关于格局:每逢大事须有定气,事多而食少,不是长寿之相关于自立:这天下没有谁是谁的靠山,凡事最好
  • 置办年货除久和大学生回假的文案:1 .૮₍ᵔ⤙ᵔ ₎ა 年货采购计划2. //装了年味3. 新年三件套•☑4. ✔︎春节倒计時⌛️5. . ·来福啦6. 充
  • 看完我想说:其实挺能理解的,不管男人女人都想有一个自己的私人空间,无可厚非,有个地方让自己放空应该是件很美妙的事情,就是非常佩服这么一件大事能潜水这么久,厉害呀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