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
以无所求心行无漏善

人生有种种问题。

人来到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就是一个问题成堆的地方。

我们每个个体生命投入到这个问题成堆的地方,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也就问题成堆。

所有的问题,是由每个个体生命无始以来所作所为积累的结果。

这种积累,佛教称之为业。

业有共业和别业。
  
从起心动念处入手
  
共业就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感受到的、

共同承受的、

共同受用的种种社会状态。

所谓别业,就是每个个体生命个别感受、

个别受用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

业从哪里来?

刚才讲到,这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从无始以来身、口、意三业活动的积累。

这些积累大致分为三类,所谓善、恶、无记。

也就是善的行为的积累,

恶的行为的积累,

非善非恶的不可界定其性质的行为的积累。

不可界定是善、是恶、是好、是坏的行为就叫无记性的行为。
  
人的活动或者说每一个众生的活动,分分秒秒、时时刻刻、年年月月,

所有三业活动的结果总结起来就是这三大类:

善业,
恶业,
无记业。

业的积累就形成了个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的存在,

也形成了全人类乃至十法界总体生命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 
  
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从我们心心念念的起心动念处入手,不能光在文字上兜圈子。

只有从心心念念的活动入手来体会业,才最亲切。

把这个问题体会透了、认识透了,再来说修行,

那就会亲切得多,

那就会主动得多、自觉得多。

业,特别是恶业,太可怕了。

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生命的种种困惑,无非是受业力的影响、业力的牵引。

在我们还没有觉悟以前,

我们是被动地受业的影响。

我们一旦觉悟了以后,就会主动地来承受业力的惩罚。 
  
当然,从人类来讲,业的积累应该是善业的部分占了主要成分才能获得人身。

如果我们此生此世不知珍惜,不能继续培植善根,继续做善事,从事善业的积累,那就很有可能使我们的生命退化。

退化到什么地方呢?

三恶道。

三恶道的众生是以恶业的积累为主要成分。
  
如果我们人类的众生此生此世以善业的积累为主,

而且能够主动地、自觉地不造恶业,多做善事,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升华。

生命升华的方向有世间,有出世间。

世间就是三善道:

天,
人,
阿修罗。

这是作世间善法而感得世间有漏的果报,

因为还没有出离三界,所以是有漏的。

如果我们以无所求的心作无漏善业,

我们的生命升华就会沿着四圣的方向迈进。

四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

四圣所作的善业都是以无所求的心为出发点。

无所求的心具体在教法上,就是要破除我的执著和法的执著,

所谓破二执,显二种无我。

有我就有所求,人我执、法我执破掉了就无所求。

无所求的心有广狭之不同,

所以就有声闻、缘觉、菩萨、佛的果位上的差别。
  
自利利他 自觉觉他 自度度他
  
具体说到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在当生、当世、当下这一念,

怎样来处理我们的心念,怎样观察三业活动的状况?

三业者,身、口、意,都是很具体的问题,

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都可以检查。

能观察就是有一种自我反省。

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实际地认识自己,

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

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

人生要解决的问题,在三大问题

( 生存问题、
生活问题、
生死问题 ) 当中,

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心念如何来确定我们生命努力的方向。

生命努力的方向选择得对了,是顺善法的,生命的发展就会沿着善业的轨道升华。

如果生命的取向是顺恶业的,生命就会退化。
  
佛教要解决的问题,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就是要解决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生命向什么方向发展。

儒家在讲自觉的时候是说如何安身立命;

在觉他的时候是讲如何处世待人。

虽然儒家讲的是世间法,但是也应该看到,世间善法是做人的起点和基础。

世间善法不修,做人没有基础,出世善法也就没有基础。

因为出世善法和世间善法在事相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观念上持一种什么心态。

以有漏的心和以无漏的心修同一件善事,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应盲目地排斥世间善法。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只是观念上的不同。

也就是说,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间善法的观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

以无所求的心、无漏的心、无漏的智慧去做,就是无漏善法。

所以安身立命、处世待人,这些善法,

我们佛弟子同样要把它做到位。

做不到位,我们所谓的善法将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没有实际的内容。
  
从自觉来讲就是要如何安身立命。

身安何处,命立何方呢?

安身于信仰,
安身于因果,
安身于道德,
安身于良心。

立命还是这四点,
信仰、
因果、
良心、
道德,

这就是我们佛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谓觉他、处世待人,以什么为原则呢?

处世要懂得感恩,待人要懂得包容,懂得分享,懂得结缘。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就是我们佛弟子处世待人的根本原则。

自觉觉他、
安身立命、
处世待人,
转来转去,

都离不开做人做事的 “ 二八方针 ”。

根据这 “ 二八方针 ” 做人做事,无所求,也就是在行无漏善法;

有所求,那就是在行有漏善法。

我们佛弟子的究竟要求,是要成就无漏善法,得到究竟涅槃。

别忘记一切高深的东西,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做。
  
—— 本文选自《真际禅话》;

来源:邢台大开元寺

#《周易》#:10句话,读后醍醐灌顶
01.越努力,越幸运
《周易》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思是说,白天勤勤恳恳做事,到了夜晚也不放松警惕,这样就没有灾难了。
如果世界上有福气和幸运,#国学实录# 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若要收获幸运,必先付出加倍的努力。
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留给时间。少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努力。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终有一天,幸福会跟你不期而遇。

02.坚定,走自己的路
《周易》孚卦说到:“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大意是,别人敲鼓自己也跟着敲鼓;别人哭泣,自己也跟着哭泣;别人唱歌,自己也跟着唱歌。

这样的人总是人云亦云、摇摆不定。真正厉害的人,是有定力的人。人生的路上,充满了太多的磨难、诱惑和选择,而有定力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有定力的人,意志坚定,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

俗世斑斓,名利诱惑无时不有、#读书[超话]# 无处不在,往往会蒙蔽一个人的双眼,迷乱一个人的心性。唯有保持定力,才能时刻拥有清醒的头脑,看清前方的道路,才能像一株青竹那般,“咬定青山不放松”。
宋代赵善璙有言:“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先乱,何以临事?”做人有定力,才能戒欲望、抗诱惑,才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才能选定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历艰险而不动摇,有所成而不自满。如此才能矢志不渝,走向成功的彼岸。

03.人要活在当下
《周易》中说:“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意思是说,做人当见到微小的趋势变化就要行动,不要等到一天过完。其实也就是说,人要活在当下,抓住能抓住的,不要去妄想那些你够不到的。
人们常说生活就是能过则过。这话简单直白,但细想之下又充满哲理。#读书# 生活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无异于一个“捣蛋鬼”,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儿,似乎没有一刻可以让人消停。生活也是一个高段位的“玩家”,总是挑起人的欲望,让你“一山望着一山高”,情绪在得失之间跌宕起伏,终归会陷入“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所以,《周易》告诉我们,生活原本没那么复杂,是我们把它过得太复杂。生活原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本就是一屋、一人、三餐、四季。生活原本就是,能过则过。

04.凡事不求盈满
《周易》讲:“坎不盈,中未大也。”
意思是,凡事不求盈满,只求中正平和。
这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贪多求快、好大喜功。把心态放平了,遭遇坎坷时就能有惊无险,顺利度过。
做事不求“盈”,#传统文化# 只求“平”,也暗含着儒家中庸的道理。《周易》讲:“亢龙有悔,穷之灾也。”意为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遭受灾难。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登高必跌重”。凡事不要走极端,不可极阳极阴,亦不可极刚极柔。龙战于野,正是因为阳极而过刚,最终才会伤及自身。万物阴阳合德,做事中正平顺,乃是避祸之门。

05.做人做事回归简易
《周易》大有卦说:“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就是说,六五,是一个正位,身处此位,与他人交往,当做到既立足诚信,又不失威望,这样才能诸事大吉。
人年少时,做事出于本心,勤勉踏实,欲望少,是非也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位置的上升,欲望随之增多,是非也跟着增多,人也就很容易忘却初心。有些人身处高位,或者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变得自高自大,飘飘然忘了来处、失了原则,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之时,则悔之晚矣。因此,人越是身处高位,越是一路亨通,越是要低调沉稳,正己正心,牢记初心,方得始终。

《周易》中所讲的道理,归根结底就是“大道至简”四个字。“至简”二字,就是简单平易的身心状态,简单轻松的心理状态。做人做事回归简易,往往事半功倍。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过是葆有初心,才能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能让我们的生命状态始终处于和谐喜悦,这便是最好的人生。

06.放平心态,克己从容
《周易》需卦说:“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这个卦象是说,当天上积满了云,该怎么办呢?且等着就行,雨该下的时候,自然会下下来,不如先吃喝玩乐放松一番。
一个“需”字,说尽了人生的豁达通透。人活一世,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结果已然注定,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不如等待。但等待不等于被动无奈,等待是放平心态,克己从容。

诸葛亮出山前,已是才华横溢,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但即便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并不急于入世,而是隐居深山,与朋友谈经论道。最终等来了刘备的“三顾茅庐”。现代人常常缺乏耐心,更缺乏临危不乱一份淡定从容。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平常心,冷静待之。但等待,绝非盲目浪费光阴,而是有所准备之后的胸有成竹。好比天上积满了云,才有下雨的可能,倘若无云,再怎么等也不会下下雨来。说到底,这份从容淡定、临危不乱的等待,还是属于实干家。所谓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从来都不是什么运气,而只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07.做人要懂得谦虚
《周易》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意思是说,做人要谦虚,懂得谦卑自守,凡事不要盲目自大,更不能骄奢淫逸、居功自傲。

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六爻皆吉的上上卦,因为从卦象上来看,艮下坤上,意即高大巍峨的山在下,宽广包容的地在上。这寓意着,一个人谦虚低调,纵然是百转千折,路遇险峰峻岭,身处顶峰之时,也会云开月明、一片晴空。

“满招损,谦受益”,为人过于自满,总有一天会招致损伤;谦虚低调,必然会有好处。最浅显的道理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现代人身处职场、社会,更要懂得低调做人。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强的人,也有强过他的人。谦虚低调的人,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因而也就避过了他人的锋芒,不与人争长短,却能默默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谦虚低调的人,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走出一片开阔的天地,走出一条长远的道路。

08.为人处世,能屈能伸
《周易》中说:“尺嫌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替,以存身也。”
意思是说,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
生存之道,在于能屈能伸。得意时退一步,自在从容;失意时退一步,海阔天空。《菜根谭》中说:“人情翻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人生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前路不通时退一步,未尝不是一种变通。

林语堂说:“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面对难以突破的困境,后退并不意味着怯懦。反而能够积蓄力量,助你开启新的拼搏。

五代时有位高僧,写过一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退一步,不是一无所有,而是重获新生。

09.与其死磕,不如拐弯
《周易》中说:“曲成万物而不遗。”
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迂回往复的。
路不一定直着走才省力,有时候拐个弯反而是在走捷径。成大事者要有远见,可以看重结果,不必拘泥于过程。此路不通,那就另寻他路;他路不通,不妨再拐个弯。有些路虽通达,走的人多了,障碍未见得就少;有些路虽曲折,耗时却不见得多。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死磕,不如拐弯。换一种思路,未尝不是一种解决的办法。常言道:直道可跑马,曲径能通幽。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一条道走到黑?你以为的山穷水尽,一转身便是柳暗花明。与其背着烦恼朝前走,不如放下包袱调个头。

10.常怀敬畏之心
《周易》中说:“君子以恐惧修省。”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因心存恐惧,而自觉地修德省过。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别人争相送鱼给他,但他坚决不受。他认为,收了别人的鱼,早晚会被革职查办,自己再不会有薪俸买鱼吃了。

一个人心中有敬畏,就不会做太出格的事。心中多了这份敬畏,我们就能更好的约束自己,善待别人。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幻想一夜暴富,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害人不浅。

很多人为了成功突破底线,不择手段。到头来,身败名裂一场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好几年,学坏几天,守住心中的原则,才能行有所止,反省改过。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知乎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语音文字视频

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⑤,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⑥。盖闻善摄生⑦者,陆行不遇兕虎⑧,入军不被甲兵⑨。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⑩。
[译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注释]
1、出生入死: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一说离开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
2、生之徒:徒,应释为类。生之徒即长寿之人。
3、十有三:十分之三。
4、死之徒:属于夭折的一类。
5、人之生,动之于死地:此句意为人本来可以长生的,却意外地走向死亡之路。
6、生生之厚:由于求生的欲望太强,营养过剩,因而奉养过厚了。
7、摄生者:摄生指养生之道,即保养自己。
8、兕:音si ,属于犀牛类的动物。
9、入军不被甲兵:战争中不被杀伤。
10、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范围。

王弼《道德经注》
出生入死,
出生地,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善摄生者,无以生为生,故无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兵。兽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无所容其锋刃,虎兕无所措其爪角,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渊为浅,而凿穴其中;鹰鹯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矰缴不能及,网罟不能到,可谓处於无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饵,乃入於无生之地,岂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离其本,不以欲渝其真,虽入军而不害,陆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则而贵,信矣。
 
苏辙《老子解》
出生入死,
性無生死,出則為生,入則為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用物取精以自滋養者,生之徒也。聲色臭味以自戕賊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於盡,則所謂動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豈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則《易》所謂寂然不動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無思無為之妙也。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有生則有死,故生之徒,則死之徒也。人之所賴於生者厚,則死之道常十九。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無,焉有死地哉?

河上公【名家注解】
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劳神惑,故死。言生死之类各有十三,谓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求生,动作反之十三死地也。问何故动之死地也?言人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违道忤天,妄行失纪。
摄,养也。自然远避,害不干也。不好战以杀人。养生之人,兕虎无由伤,兵刃无从加也。问兕虎兵甲何故不加害之?以其不犯上十三之死地也。言神明营护之,此物不敢害。
 
[引语]
这一章讲两种养生之道。一种是因营养过剩、娇奢淫佚,故而短命夭折;一种是因行动不慎而造成伤亡。老子认为,人活在世,应善于避害,则可以保全生命长寿。他注意到人为因素对生命的影响,要求人们不要靠着争夺来保养自己,而要以清静无为的态度远离死地。
 
[评析]
对于此章中“以其无死地”一句,庄子是这样解释的:“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隙,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这句话对老子的“以其无死地”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只要人能够依照天道行事,那么外患就不能侵入其身,他就不会走向死亡的领域。所以任继愈先生说:“老子看来,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他主张处处小心,不要进入危险范围,只有无所作为,才最安全,最足以保全性命。”(《老子新译》)老子生逢乱世,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生命安全随时随地受到威胁,因此他主张不要靠战争、抢夺来保护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法来营养自己,而是清静无为、恪守“道”的原则,他不妄为,不伤害别人。别人也找不到对他下手的机会,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们寿命短促的人为因素。老子以本章文字对人们进行劝说,希望人们能够做到少私寡欲,清静质朴、纯任自然。 https://t.cn/RJq0nK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鹤棣回国抵达广州# 所有白手起家的富一代都是应该富的,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他们都是豁出命来工作的,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超强,他们都是长期主义者,愿意为了梦想的实
  • 开始!我准备好肝了! 很久前的上次发到了奇妙会之前 现在开始整理奇妙会吧!!! 话说这次南海奇妙会我真的挺喜欢的 搞笑又温情 戳中了一位韭菜的心坎 虽然已经过去
  • 阿閦佛往生咒 功德如下:此咒又名「不動佛心咒」、「淨除一切業障陀羅尼咒」、「金剛部不動佛的明咒」 (1)入本咒功德,超度亡魂,乃其本願,最能轉定業生善道,每日
  • 这个世界不都是好人,但也不都是坏人,当你主动开口去寻求帮助的时候,说不定对方就一口爽快的答应了呢?别人答不答应帮你是他的事,你开不开口,那是你自己的事,我们只要
  • 它在尽力模仿正版和精准科普一下深圳精的高仿机械表,怎么能找到跟原版一样的高仿包,「这是全球统一的浪漫吧」市场鱼龙杂乱 , 一般在这个地方大多数牌子都可以找到。高
  •   08  小满:小满红(2024年5月20日)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小满,万物“小得盈满”。  09  芒种:知微绿(2024年6月5日)  
  • [doge][doge]全集也太好看了吧! 追剧日历​不管你昨晚经历了怎样的撕心裂肺 早上醒来这座城市依然车水马龙 人语喧嚣 没有人在意你失去了什么 没有人关心
  • 如果主力在不回调的情况下继续买高分红股,市场上抄作业和搭便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那么大家都不会卖出这些股票,主力资金想多拿便宜筹码的目的就很难实现。在一段感情里
  • 另外,没事多发点自拍,vlog啥的哈,因为都想你了[哈哈]@黄俊捷H【这张表非常好】1. 鸡蛋鸡蛋蛋白质含量在13%左右,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非常接近,含有的维
  • #时代少年团周边中转站[超话]#出卡,一专,台历团卡,应援棒卡,一专双人卡,日落天台双人卡,马嘉祺毛衣,穆祉丞童禹坤苏新皓左航迷宫pb卡,严浩翔张真源古风,20
  • 我是先去的喜洲古镇 而后才看的去有风的地方说来惭愧 没有事先做太多功课 到那里才知道木雕工坊便是主要取景地之一在里面转了转 手艺人技艺精湛 每件艺术品都让人赞叹
  • bob的手也太漂亮了吧,白皙纤长指尖翘翘,爱了爱了#原创音乐制作人张艺兴# @张艺兴 张艺兴 zyx lay LAY zix ljj zhangyixing M
  • #sky光遇黑市[超话]# no:6767事情经过上年7月份左右我打算回游光遇 前前后后在各大平台看号 她是在抖音联系我的(当时我在抖音有发过买号的一些作品和评
  • 2.7 今天我家小熊给我寄了好多零食 重点是好多家乡鸭鸭! 里面有一盒姜糖是我还没吃过的 放进嘴里先是一股单纯的糖味道 吃到后面外面的糖融化了我一咬出来一股姜
  • #汽场全开##mpv就应该很灵活#、#MPV挑战上海九层停车场#这个很好笑...记者问Fot谁在MLMU里最皮 Fot说其实是Pahn 虽然是个女孩但是超级皮
  • 作为文化产品设计师,每次看到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极致的作品都会非常激动,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下比亚迪#汉唐荣耀版#带给我的触动。还有将《滕王阁序》里的“潦水尽而寒
  • 复古风潮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环保时尚让我们意识到对地球的责任和担当;跨界合作让我们欣赏到不同领域的创意和碰撞;个性化表达让我们敢于展现独特的自我
  • 这一结果让患者免去了一次手术的痛苦,听到这个消息,患者很激动[偷乐],我也很开心[嘻嘻]。第一集下半部分,在临安城的一个饭馆,秀君,牛通,岳云再次遇到文龙,此时
  • 整个手术的过程其实还是挺快的,首先我先躺在那里,然后他把我的眼睛贴了个膜,然后打开应该是粘住睫毛的,接下来又放了一个撑开眼皮的那个工具,然后我的眼睛就已经被撑的
  • ] “此宗”就是中觀應成宗,不僅他不共唯識、不共聲聞二部,與解釋龍樹菩薩跟提婆(就是聖天菩薩)意趣的其他的中觀師,在此處指的就是中觀自續派等,像清辨論師等中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