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厉欢歌荡清波

有多少文明的光影,与河流相伴而生。在会宁,有一条河,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孕育、滋养着会师圣地的根脉,绵延不绝,不舍昼夜,——她,就是祖厉河,会宁的母亲河。

一.浩淼清波,滔滔不绝。
祖厉河—— 一条承载了会宁黄土地厚重文化的河,是见证历史的“守护河”,也是记录变迁的“成长河”。
在会师圣地广袤的土地上,她,曾经河道破烂、浊浪滚滚、满目苍痍。两岸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治理祖厉河,改善水环境,是沿河居民多年来的热切期盼。

二.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治理一条河、打造一条街、扮靓一座城,还会宁一条清流,还百姓一河碧波、再造圣地一片美景。
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应运而生。一系列论证、一体化推进,治理一条河、繁荣一座城,促进一方经济发展,成了全县上下应有共识和奋斗目标。
会宁县坚持把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作为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接点,作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头戏,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能级的大举措,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彩呈现。
找准发展方向,才能铆劲奔跑。
2012年6月,祖厉河河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开启了会宁县历史上规模宏大的祖厉河涅槃重生的序幕。
按照“一条主轴、两条主线”的建设思路,共分三期进行,总投资7.48亿元,治理河道14.85公里,修建护岸护堤29.7公里。
2016年12月,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期工程于2015年3月份开工建设,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会宁,再一次执笔书写圣地气势磅礴的不朽华章。

三.改革,如风;改变,如画。
于劲风中扬帆,于丹青中着彩。
祖厉之滨,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一步一美景。
祖厉河治理,汉唐街兴建,是会宁茁壮成长,华丽转身的一个鲜明注脚。
现在,以汉唐街为主体,滨河路为纵轴,路路通南北,桥桥通东西。
如今的祖厉河两岸,须臾沧海桑田,一眼繁花似锦。
水岸风光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盛景常在。
站在钟鼓楼瞭望,祖厉河波光粼粼,亲水平台草密花茂,滨河路车水马龙,汉唐街成熟活跃,一片繁华景象,一派气象万千……
在会宁人心中,祖厉河、汉唐街已然是众所公认的城市新风景、新核心,成为会宁发展的新轴心、新引擎。
青山不负绿水,血脉不负信仰。
治理“一条河”,打造“一条街”,繁荣的是“一座城”。
这里,用信念完成了城市的华丽蝶变;
这里,用坚韧铸就了城市的绿色希望;
这里,用情怀温润了城市的生态底色;
做足绣花功夫,用心精耕细作,这一切,都有会宁人热情建设家乡的影子,这一切都是会宁城市发展中的靓丽景色。

四.华丽转身,一河一街已成会宁“颜值”新担当。
春天,祖厉河是绿色的温床,汉唐街是花儿的海洋;
夏天,滨河路两旁柳树郁郁葱葱,散步、纳凉,这里绝对是个好去处;
秋天,看枫叶层层叠叠盖在人行走廊上,从中通过,犹在仙境;
冬天,雪花覆盖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上,与点缀其中的红色灯笼构成一副意境绝佳的中国画。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祖厉河、汉唐街都以她迷人的身姿,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水美花香,一河一街成会宁绝佳的“氧吧”;
春末夏初,迎来祖厉河、汉唐街的花季。
滨河路上绿树葱茏,百花鲜艳,绿树鲜花构筑的“天然氧吧”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画”出这样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沿河道布绿、街巷整治添绿、街头游园造绿、住宅小区增绿”四大绿化工程的实施,让市民能够“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享到绿荫”。
花丛中、街道边,可以看到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看他们就像在自家院子里栽种一样。
这里少一棵树赶紧补上,那里缺一朵花立刻栽上。
汉唐街上散步、闲聊的人骤然增多,嬉戏的小孩在花丛中随意奔走,漫长的人行步道,如茵的绿地是汉唐街、祖厉河绿色慢生活的开始。
这条绿色廊道串联商务区、生活区、休闲区、演艺区,为百姓提供了一种“新生活、新体验、新休闲”的运动场地。

五.文旅融合,一河一街承载游子心中的“诗”和“远方”。
城市之美,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骨气,梦想是一座城市的朝气,而一河一街正是会宁灵魂、骨气和梦想的承载者。

会宁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是会宁县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集市项目之一,代表城市形象与城市景观特色,是外地游客来会宁新的“打卡地”。
汉唐街分春风、春雨、夏种、夏暑、秋露、秋霜、冬雪、冬寒共8个部分,“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建筑风格,美好的二十四节气的寓意,处处见文化,满满是诗意。
沿着汉唐街,会宁五中、文昌中学、在水桥、钟鼓楼、第六幼儿园、民俗演艺广场……如同一串串珍珠,串古连今,文旅交融,将城市点缀得越来越大气、越来越文气、越来越灵气。

六.展馆云集,一河一街成会宁城市名片。
这里宁静闲适、优雅恬美,一步一景满城皆画,一行一业都有故事。
坐落于汉唐街九个特色产业馆和电子商务服务运营中心,既体现传统绿色农耕文化、特色品牌文化、产品营养食疗文化,又借助互联网展示地域特色农产品,体现了电商、产业、生态、文化、旅游、消费“六位一体”融合理念。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会宁苦荞的诸多好处;
在这里,你可以品味到最具会宁味道的杏仁露;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具有厚重文化的剪纸刺绣和绣雕皮影……
这里是会宁民俗文化的缩影;
这里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
这里,为您打开了一扇全面了解会宁的窗户。

七.商贸繁盛,一河一街成会宁经济“主轴线”。
汉唐文化休闲商业街,总投资6.7亿元,用地面积288亩,已建成商铺81栋,商铺总建筑面积14.66万平方米。
根据文化、产业、旅游发展需要,商业街业态布局分为文化休闲区、餐饮购物区、娱乐休闲区、特色旅游区四个区域。
越来越多的商家已将入驻汉唐街作为经营生意的首选之地。
通过招商引资,沿一河一街建设状元府邸等10个住宅小区,商业氛围日趋浓厚。
如今,会宁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会宁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与梦想同在,与时代同行,汉唐街已经成为会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八.强劲引领,一河一街构建了会宁发展“大格局”。
祖厉河治理和汉唐街兴建,是对会宁城市发展战略 “一河引领、两岸繁荣”的生动注解。
围绕汉唐街,建设了滨河东路等7条路、会北桥等7座跨河大桥,北湖湿地公园已建成,南湖湿地公园及“三池”正在规划建设。
一河一街,延伸了会宁红色旅游产业链,完善了城区旅游服务载体,推动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祖厉河西岸功能环境。
同时,一河一街的治理和兴建,激活了城市购买力、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健全了旅游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县城经济及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建设方兴未艾,美丽仍在延伸。
目前,正在实施的祖厉河三期治理工程,致力打造“最美河道”,引领会宁这座城,继续前行,向南北延伸,逐渐成为会宁绿色宜居的“生命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长廊!
(会宁融媒:姚鹏飞 魏永刚)

祖厉欢歌荡清波
母亲河
有多少文明的光影
与河流相伴而生
在会宁,有一条河
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孕育、滋养着会师圣地的根脉
绵延不绝,不舍昼夜——
她,就是祖厉河,会宁的母亲河

浩淼清波,滔滔不绝。
祖厉河—— 一条承载了会宁黄土地厚重文化的河,是见证历史的“守护河”,也是记录变迁的“成长河”。
在会师圣地广袤的土地上,她,曾经河道破烂、浊浪滚滚、满目苍痍。两岸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治理祖厉河,改善水环境,是沿河居民多年来的热切期盼。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治理一条河、打造一条街、扮靓一座城,还会宁一条清流,还百姓一河碧波、再造圣地一片美景。
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应运而生。一系列论证、一体化推进,治理一条河、繁荣一座城,促进一方经济发展,成了全县上下应有共识和奋斗目标。

会宁县坚持把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作为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接点,作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头戏,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能级的大举措,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彩呈现。
找准发展方向,才能铆劲奔跑。
2012年6月,祖厉河河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开启了会宁县历史上规模宏大的祖厉河涅槃重生的序幕。

按照“一条主轴、两条主线”的建设思路,共分三期进行,总投资7.48亿元,治理河道14.85公里,修建护岸护堤29.7公里。
2016年12月,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期工程于2015年3月份开工建设,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会宁,再一次执笔书写圣地气势磅礴的不朽华章。

会宁县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突出“理念先行、综合整治、注重生态、发展旅游”的新模式,以“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空间布局,打造出了处处见文化、满满是诗意的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
和风栉雨,步履坚定;春华秋实,砥砺前行。

甘肃建投作为国有500强企业,把发扬国企优势同深化地企合作有机结合,积极融入会宁发展建设,通过建住宅、修学堂、改河道、架桥梁、做市场,不断为会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建投”智慧。
在时代前行的车轮中,甘肃建投把担当奉献同会宁发展需求对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祖厉河生态长廊中谋篇布局、展示作为。
通过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康家河至张湾段河道治理及河滩生态恢复项目,甘肃建投用一个个白天黑夜的奋战,用一次次汗水浇灌的艰辛来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会师大地上深深刻下了“甘肃建投”的时代印迹。

改革,如风;改变,如画。
于劲风中扬帆,于丹青中着彩。
祖厉之滨,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一步一美景。
祖厉河治理,汉唐街兴建,是会宁茁壮成长,华丽转身的一个鲜明注脚。
现在,以汉唐街为主体,滨河路为纵轴,路路通南北,桥桥通东西。
如今的祖厉河两岸,须臾沧海桑田,一眼繁花似锦。
水岸风光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盛景常在。
站在钟鼓楼瞭望,祖厉河波光粼粼,亲水平台草密花茂,滨河路车水马龙,汉唐街成熟活跃,一片繁华景象,一派气象万千……

在会宁人心中,祖厉河、汉唐街已然是众所公认的城市新风景、新核心,成为会宁发展的新轴心、新引擎。
青山不负绿水,血脉不负信仰。
治理“一条河”,打造“一条街”,繁荣的是“一座城”。
这里,用信念完成了城市的华丽蝶变;
这里,用坚韧铸就了城市的绿色希望;
这里,用情怀温润了城市的生态底色;
做足绣花功夫,用心精耕细作,这一切,都有会宁人热情建设家乡的影子,这一切都是会宁城市发展中的靓丽景色。

华丽转身,一河一街已成会宁“颜值”新担当。
春天,祖厉河是绿色的温床,汉唐街是花儿的海洋;
夏天,滨河路两旁柳树郁郁葱葱,散步、纳凉,这里绝对是个好去处;
秋天,看枫叶层层叠叠盖在人行走廊上,从中通过,犹在仙境;
冬天,雪花覆盖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上,与点缀其中的红色灯笼构成一副意境绝佳的中国画。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祖厉河、汉唐街都以她迷人的身姿,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水美花香,一河一街成会宁绝佳的“氧吧”;
春末夏初,迎来祖厉河、汉唐街的花季。
滨河路上绿树葱茏,百花鲜艳,绿树鲜花构筑的“天然氧吧”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画”出这样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沿河道布绿、街巷整治添绿、街头游园造绿、住宅小区增绿”四大绿化工程的实施,让市民能够“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享到绿荫”。

花丛中、街道边,可以看到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看他们就像在自家院子里栽种一样。
这里少一棵树赶紧补上,那里缺一朵花立刻栽上。
汉唐街上散步、闲聊的人骤然增多,嬉戏的小孩在花丛中随意奔走,漫长的人行步道,如茵的绿地是汉唐街、祖厉河绿色慢生活的开始。
这条绿色廊道串联商务区、生活区、休闲区、演艺区,为百姓提供了一种“新生活、新体验、新休闲”的运动场地。

文旅融合,一河一街承载游子心中的“诗”和“远方”。
城市之美,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骨气,梦想是一座城市的朝气,而一河一街正是会宁灵魂、骨气和梦想的承载者。

会宁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是会宁县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集市项目之一,代表城市形象与城市景观特色,是外地游客来会宁新的“打卡地”。
汉唐街分春风、春雨、夏种、夏暑、秋露、秋霜、冬雪、冬寒共8个部分,“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建筑风格,美好的二十四节气的寓意,处处见文化,满满是诗意。
沿着汉唐街,会宁五中、文昌中学、在水桥、钟鼓楼、第六幼儿园、民俗演艺广场……如同一串串珍珠,串古连今,文旅交融,将城市点缀得越来越大气、越来越文气、越来越灵气。

展馆云集,一河一街成会宁城市名片。
这里宁静闲适、优雅恬美,一步一景满城皆画,一行一业都有故事。
坐落于汉唐街九个特色产业馆和电子商务服务运营中心,既体现传统绿色农耕文化、特色品牌文化、产品营养食疗文化,又借助互联网展示地域特色农产品,体现了电商、产业、生态、文化、旅游、消费“六位一体”融合理念。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会宁苦荞的诸多好处;
在这里,你可以品味到最具会宁味道的杏仁露;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具有厚重文化的剪纸刺绣和绣雕皮影……
这里是会宁民俗文化的缩影;
这里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
这里,为您打开了一扇全面了解会宁的窗户。

商贸繁盛,一河一街成会宁经济“主轴线”。
汉唐文化休闲商业街,总投资6.7亿元,用地面积288亩,已建成商铺81栋,商铺总建筑面积14.66万平方米。
根据文化、产业、旅游发展需要,商业街业态布局分为文化休闲区、餐饮购物区、娱乐休闲区、特色旅游区四个区域。
越来越多的商家已将入驻汉唐街作为经营生意的首选之地。
通过招商引资,沿一河一街建设状元府邸等10个住宅小区,商业氛围日趋浓厚。
如今,会宁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会宁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与梦想同在,与时代同行,汉唐街已经成为会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强劲引领,一河一街构建了会宁发展“大格局”。
祖厉河治理和汉唐街兴建,是对会宁城市发展战略 “一河引领、两岸繁荣”的生动注解。
围绕汉唐街,建设了滨河东路等7条路、会北桥等7座跨河大桥,北湖湿地公园已建成,南湖湿地公园及“三池”正在规划建设。
一河一街,延伸了会宁红色旅游产业链,完善了城区旅游服务载体,推动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祖厉河西岸功能环境。
同时,一河一街的治理和兴建,激活了城市购买力、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健全了旅游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县城经济及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建设方兴未艾,美丽仍在延伸。
目前,正在实施的祖厉河三期治理工程,致力打造“最美河道”,引领会宁这座城,继续前行,向南北延伸,逐渐成为会宁绿色宜居的“生命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长廊!

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走进咸阳谱写文旅融合的新篇章——咸阳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夏初时分,走进秦川腹地古都咸阳,记者看到礼泉遗址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小江南”面貌初显;咸阳湖畔百花盛开,碧波荡漾映长空;袁家村饱含乡土气息,迎接八方游客;云集生态园树林环绕,小径通幽,打造乡村田园式慢生活体验地……

咸阳,历史悠久的艺术之乡、文化浓厚的秀丽古城,正在伸展文化与旅游双翼,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掀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热潮。

增添城市魅力

打造文化休闲场所

蓝天、碧水、绿树、微风……市民游客行走在咸阳湖景区,心旷神怡。景区16.82公里长的亲水生态景观长廊,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生态景观。

“咸阳湖景区就像咸阳的‘马尔代夫’。以渭河生态治理为主的工程,也成了这里的亮眼景观,休闲栈道、运动广场、绿化景观等令人流连忘返。我已经向许多朋友推荐了这个景区,将来一定带他们来看看。”咸阳市民张恒基说。

2005年,咸阳在渭河边蓄水,打造了咸阳湖一期工程,演绎了一个北方之城的亲水故事。之后,改造项目遵循“以生态治理为主,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扩大水域面积,建设景观功能区”的建设原则,最大限度提升咸阳湖景观效益,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形成综合服务水平更高、规模更大的“虽为人作、宛似天成”城市景观,不仅优化了城市环境、增添了城市魅力,还惠及百万市民。

如今,咸阳湖景区串联起有着大汉雄风的细柳营公园、集文化运动休闲为一体的五环运动公园、有着生态科普湿地之称的滨河湿地公园、饱含城市记忆的渭滨公园、探索秦文化主题的统一广场、横跨渭河的古渡廊桥、玲珑精致的古渡公园、形成自然生态带的南苑公园……渭河左岸成为咸阳最亮丽的都市风景线。

咸阳湖管理处副主任孙卫昌介绍:“下一步,我们将主动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始终将咸阳湖景区放在‘都市会客厅’‘市民后花园’的定位上进行谋划,持续打造万亩水面、万亩绿地、万亩花海的渭河生态湿地长廊和城市中央水生态景观带,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依托特色文化

探索文旅产业发展

5月20日清晨,记者走进袁家村。青砖灰瓦沾满了旧时记忆,木门铜扣蕴藏了历史文化,一幅幅乡村田园风光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关中民俗文化,还可以在关中民居里喝一杯咖啡,在酒吧欣赏驻唱歌手演出,在民宿的床上仰望星空……

从只有一条小吃街,到开设民俗小店和游乐场,再到增加了酒吧街和高品质民宿,如今,袁家村让游客每次来都会有新体验。殊不知,此地曾是“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

从艰苦创业拔穷根,到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在发展改革、创新转型的路上砥砺前行。如今,袁家村正在通过“走出去”战略,整合全国优质农副产品,将袁家村品牌推向全国,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袁家村不仅开设了城市体验店,将优质农副产品送往全国千家万户,还输出了袁家村品牌和商业模式,先后打造了青海河湟印象·袁家村、河南同盟古镇·袁家村、山西忻州古城·袁家村、海南博鳌印象·袁家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旅游体验地,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打造具有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体验景区,助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袁家村党总支副书记师馨一说。

近年来,咸阳市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集聚优势,把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产品业态创新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以阳陵、茂陵、昭陵、乾陵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以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公社为代表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以马栏、爷台山、安吴堡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以郑国渠水利风景区、石门山森林公园、侍郎湖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以云集生态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旅游品牌。

咸阳,正在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文旅融合事业。

深挖文化内涵

留住最美城市印象

赏鲜花赏美景、触摸红色印记、体验全运赛事、了解历史文化、解读乡愁记忆、品尝特色美食、游历自然山水……最近,咸阳市举办的“今年花开逛咸阳”系列活动正在有序开展。活动自3月持续至6月,亮点特色突出,给市民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城市印象。

此次活动的举办,让市民游客全方位感受到咸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为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激发咸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供了帮助。“五一”假期,咸阳市共接待游客56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75亿元,热潮涌动,人财两旺。

近年来,咸阳多措并举,努力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全市充分利用文化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开发戏曲、社火、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在进行非遗文化保护的同时,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文艺作品讲好城市故事,是推出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市文艺工作者正不断从文化的土壤中吸收养分,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主题、获取灵感、汲取养分,相继推出了电影《信·守》《无翅飞翔》、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广播剧《柿子满坡儿红》、扶贫题材小戏《清明雨》《上任路上》《扶贫新歌》、歌曲《吾生》《飞跃起来》等一批底蕴深厚、滋养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让全国人民了解咸阳,享受文化盛宴。

以文化“软实力”打造发展“硬支撑”。下一步,咸阳市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力量,建立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长效机制。同时,咸阳市将推动优秀特色地域文化、传统乡土文化创新,进行有针对性的文艺创作,为加快建设新咸阳提供不竭动力。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官海之 审核签发:苏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富甲一方的景区,为何一震就穷,震完就要大家捐款?#西安海棠广播站##午安# 当你珍惜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当
  • “ 神话是”神句”的扩展,讲的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但句子之间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乃地道的“神逻辑”。而程耳导演的作品与众不同,看《边境风云》时眼前一亮,在电影普
  • 如果丫丁修改了建模[悲伤],我就再抽一位刀客塔冲168寻访组合包,已经充过的刀客塔可以转现评论都夸夸临光大美女[抓狂]谢谢了! #明日方舟[超话]# 啊啊啊啊啊
  • #九要和高卿尘一起玩#gqc#高卿尘说重庆话有那味了#我一点都不遗憾没有在最好的时光遇到你,因为遇到你之后最好的时光才开始。#宁艺卓[超话]# #阳光信用#
  • 发挥号召力,请假条可出校门,好家伙,按现在封校情况,只要出去不都会有危险嘛?ta是把我当朋友呢还是内心深处有我?
  • 五月份该复查了,正好处在疫情不平稳期,11号晚上看到通知,12号部分地区交通就暂停了,为了复查,当晚连夜住到医院附近,顺利完成了复查,到目前为止复查结果出了一部
  • 真到我害怕我磕到真的了[失望]—————[酸]陈情令采访,dd不假思索的说话动作,每次都让gg惊讶。我认识你的时间很短,起初是朋友聊起你我是不怎么在意的,后来聊
  •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器末端使用的金的厚度,特别是如果您要定期移除和重新连接电缆。您应该对您的 ISP 提供的理论上的最大互联网速度有所了解,并且您的路由器可能会将其
  • 更多信息请关注公众号“中企世博”和官方网站网页链接www.360clhe.com#2022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暨北京国际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博览会##展会[超话]##医
  • #阳光信用[超话]##森林驿站##熊猫守护者# 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成功都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是充满
  • 如果一起住的話可能會對那些亂丟東西的成員發牢騷,大概會讓他們覺得很煩(笑)。我想早點回家,在家無所事事的看TouTube(笑) Q.如果Snow Man一起生活
  • 】  这是这样修学的环境之下,是你六根所接触的,都是与你相应的佛法,这怎么会退转?这个胎生,第一个不清净,第二个有情执,母子有感情,那个情很难断,这很麻烦,那是
  • 福山: 那么各位,今天的话呢…(起主持人范儿了)……(复读机小柴日常安心[交税]安心的意思就是可以摆大烂[交税])这本里没什么东西,只有阿柴单人采访有夸福叔和北
  • ”张艺谋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知道自己是代表中国残疾人来表演的,所以非常有责任感。”谈到演出面临的挑战,张艺谋提到了平昌的天气,他说:“这两天不是风就是雪,因
  • 虽然陈亚男想要与朱单伟解除婚约,但是在“小作文”中表示还是愿意当朱单伟的姐姐,毕竟两个人曾经也相爱过,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和平解决。虽然陈亚男想要与朱单伟解除婚约,
  • 然而突然心底冒出了个声音,告诉我时间到了,该走了,我会跪在门口求饶,求他再给我次机会,让我可以摇尾乞怜地再爱一次。一命,懂人看事,勿扰勿念,二运,行在路上,算在
  • –有些小朋友体质弱,肺气不足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感冒咳嗽这种情况下要补益肺气但是脾土生肺金,人体的气血来源于脾要想肺气不虚,就需补益脾气因为脾的能力强大了吃进来的食
  • 熟悉大理的人都知道,在大理有家民宿酒店非常的火,它也从大理来到了重庆,依山而建,临崖而立,这便是不少人归隐山林的好去处,拾山房!而立禅和尚决定来到云南最偏远的地
  • 其实不知道为什么会认识白迟但是感觉是一件朴素的相识朴素的相处,很多事情过于日常,但在不知不觉又一点一点撕开涟漪很高兴你能来,不遗憾错过第一次,不意外没错过后来的
  • 即使过去了好久,仍然都记得在一起的第一天:我们牵手时的心动,我们拥抱我们接吻。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