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城市呼吸,聚焦低碳生活
宝马高乐:让低碳行为常态化,如呼吸般自然而然

从衣食住行入手,倡导⼈们自发地履行低碳义务
联合推出城市低碳72策,分享各行各业降碳实践
BMW卓越城市讲堂迎来第三年,聚焦可持续与城市发展

在9月22日“绿色出行日”当天,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澎湃新闻、宝马中国联合主办的2021“BMW卓越城市讲堂”开启。活动以“城市呼吸”为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与城市间的关联。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政界人士、行业代表及青年学生等共约100人受邀参加了现场活动。

2021“BMW卓越城市讲堂”开场由主办方对“城市呼吸”这一主题进行解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宝马致力于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可持续产品,且不牺牲品牌体验或者产品性能。”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将“可持续”作为“默认”的常态,就像“呼吸”一样,至关重要又极为自然。

高乐指出,平衡商业成功与脱碳挑战的关系,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合作与创新。宝马集团设定了清晰、科学、可衡量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并扩展到全价值链,协同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碳减排。在前不久的慕尼黑车展(IAA 2021)上,宝马开创性地引入循环设计理念,从车辆设计之初就考虑回收过程,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城市讲堂主题演讲环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柴麒敏以数字为切入点解读碳达峰和碳中和,号召全民参与碳中和行动。他指出,诸多国际城市已成为减排新力量,包括宝马集团在内的多元实体在其中发挥了头雁作用。

其他演讲嘉宾分别从“衣”、“食”、“住”、“行”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分享前沿和务实的思考,以期人们能在城市中更自发地履行低碳义务。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表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将设计等创新资源注入社区,滋养可持续的互动。食物森林Forested创始人裘成认为,创造食物的循环经济,形成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对于减碳目标至关重要。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迪华指出,落实碳减排的关键是让人们愿意走出家门,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城市居住空间。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强调,中国城市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巨大的交通减碳压力,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回应和改变。

一年前的9月22日,中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宝马集团全力支持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并将可持续作为宝马在中国的核心战略目标。宝马致力于打造“最绿色的电动车”,从原材料、供应链、生产到回收利用,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环保。

在本月初的慕尼黑车展,宝马集团也再次“升级”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宝马集团车辆使用阶段的平均碳排放将减少至2019年的一半。再加上生产阶段减排80%和供应链端减排20%,到2030年,宝马集团全生命周期的单车平均碳排放将减少40%。届时,宝马集团预计将在全球完成约1000万辆宝马集团纯电动车的交付,纯电动车型有望占据宝马集团全球销量的一半。

集合各行业成功实践,为减碳建言献策

2021“BMW卓越城市讲堂”期间,主办方在线上发布了《城市低碳72策:实务者言》成果册,从实践者的角度分享创造低碳环境的具体做法以及如何实现突破。手册内容包括背景、最佳实践和建议等,涵盖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生态建筑、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于自然等相关领域,为决策者制定城市脱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例如,宝马携手供应商及合作伙伴,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积极探索产业链减排路径,支持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各个产业的绿色转型。宝马携同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在新能源技术使用、创新材料技术与制造、以及绿电交易等方面探索实践,共同助力可持续发展。

呼应循环设计理念,共倡绿色低碳生产生活

2021“BMW卓越城市讲堂”特别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何崴教授设计了以“城市呼吸”为主题的艺术装置,陈列在讲堂外。观众可以进入装置,触摸城市的光与色,随着行走或身体移动,感知城市和自然的声音。艺术家希望借助这个装置引发观众对城市-自然-科技-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呼吸”的含义。艺术家运用新思路、新材料、新设计为观众带来创新互动体验,这与宝马在本月初的慕尼黑车展上提出的循环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即“再思考、再精减、再利用、再回收”,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并践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今天城市里的“理所当然”,在过去都是“不可思议”的变革。2021“BMW卓越城市讲堂”旨在加深人们对可持续的理解,并鼓励越来越多的人立即采取实际行动,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贵阳清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保市民“菜篮子” 鼓村民“钱袋子”】9月17日早上,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充满凉意,但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大棚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丰收喽!”随着一声嘹亮的吆喝,村民将一筐筐刚从大棚里采摘的辣椒抬上小货车。经过分拣、配送,第二天一大早,这些辣椒便将出现在贵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上。

  从6月初开始,基地的1200亩螺丝椒、泡椒、彩椒、线椒等便进入丰收期。一串串绿油油、红灿灿的辣椒,不仅为村民带来丰收的喜悦,更带来红火的日子。

  清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是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中的一个。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的建设,不仅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更多动力。

  基地年产蔬菜8000吨

  驱车沿着沥青路进入骆家桥村,翻过一个不高的小坡,一个个银白色的蔬菜大棚便映入眼帘。拾级登上基地监测平台放眼望去,200多个蔬菜大棚鳞次栉比,非常壮观。

  这里是近年来贵阳围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目标,着力发展都市现代设施农业的一个代表。

  为破解农业长期处于“小散弱”的局面,贵阳选择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及品牌化推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农村资源进行整合,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升级,支持贵阳农投集团在全市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在探索发展都市现代设施农业的同时,解决贵阳蔬菜保供季节性缺口和供应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

  2019年4月1日,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开工仪式在骆家桥村举行,正式开启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之路。

  “大棚的棚型是‘圆拱形连栋大棚’,棚型高度5.8米,肩高4米,比传统连栋大棚高了1米,可以更好地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还配备了内遮阳、顶开窗、侧膜、滴灌系统、喷灌系统、智能化温控系统等。”贵阳清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负责人贺彦鸿说,基地采用边建设边生产方式,去年底全面建成427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和200亩露天种植基地,按照“优质茄果类+特色生态叶菜”周年栽培模式,年可生产优质生态蔬菜8000吨,实现蔬菜周年生产、持续供应。

  今年3月,收获完最后一批西兰花、羊肚菌等蔬菜之后,基地大棚和露天种植区域都种上了辣椒,其中螺丝椒490亩、泡椒227亩、线椒150亩、彩椒38亩。现在正值丰收期,红的、绿的、黄的各色辣椒挂满枝头。

  “红辣椒已经十成熟了,没坏就都摘了。”基地的种植师傅姜献伟在大棚里跟着村民一边采摘一边教他们如何辨别辣椒成熟度,采收成熟度最佳的辣椒。

  姜献伟去年3月被贵阳农投集团旗下扶贫公司从安徽聘请来到基地,吃住都在基地,手把手地教村民们打枝、管护、病虫害防治等种植管理技术。除了他,基地还有2名种植师傅、2名技术人员。

  “根据集团公司的指导意见和规程,种苗、采收、技术服务等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贺彦鸿说,基地实行分片区管理,每个种植师傅都有自己的负责区域,每个片区务工的村民也成立工作组,由组长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蔬菜产地优势,基地今年建成投用集分拣、冷藏、冷冻、尾菜处理等于一体的采后处理中心。当辣椒装满一车后,几分钟便能送到分拣中心,按照一级、二级、次级等三个标准进行分拣打包,然后再装车发送到贵阳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内外市场。

  “分拣中心每天有30多位村民进行分拣,一天能分拣打包20吨至30吨辣椒。”贺彦鸿说,基地按照订单农业发展,种植品种和规模都根据集团产销对接会的订单来安排,销路不用愁。

  建设高标准大棚、实行标准化管理、有专门技术指导和市场销路,基地生产秩序井然、周年不断。今年以来,已生产2730吨辣椒等蔬菜,全年辣椒预计采收4100吨。

  村民一年收入10多万

  “今天到八片区8-2大棚采收螺丝椒,大家把背篼带起。”9月17日早上6点过,作为基地务工组长的顾尚祝便把当天的工作安排发在微信组工作群里。她和组员们本来负责采摘露天种植的线椒,但因为下雨便来到大棚帮忙采摘螺丝椒。7点多钟,十几位村民便已到位开始在大棚里忙活起来。

  “当时村里要建蔬菜基地,我们家是举双手赞成的。”顾尚祝一边摘辣椒一边说,“基地建起来后,真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

  基地还没建好之前,和不少工友一样,顾尚祝一直在家务农,家里9亩多土地种的玉米、水稻仅够糊口,生活全靠丈夫在外给矿山跑货车支撑,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村里建基地时,她家把9亩多土地全部流转到基地,每亩地有700元租金,仅土地租金每年就有6000多元收入,而且每三年还递增100元/亩。

  “我在基地帮忙种菜、管理、采收,有了稳定的工作,一天工作8小时有100元的工资,加班费另算,一个月下来有3000多元收入。”顾尚祝说,她丈夫也舍远就近,专门给基地开货车,一个月能拿6000元工资,一家两口靠着家门口的蔬菜基地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蔬菜基地建在家门口,越来越多像顾尚祝一样的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摇身一变成为“农业工人”。

  “我们村处于红枫湖水源保护区,不能发展工业,以前村里除了400余亩苗木基地没有其他产业,村民收入主要靠种玉米、水稻这些传统农作物,产量一般、收入也低,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愿意种地,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的土地也撂荒了。”骆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政伦说,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既能保护好“水缸”,又能让土地生“金”,给村民带来增收,也给村子增添了活力。

  贵阳强化利益联结,通过“龙头企业+县级平台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组织方式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骆家桥基地流转了3200余亩土地,按照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采取“三钱分红”模式发展,即土地租金为“土地钱”,入股土地收益分红为“分红钱”,村民务工收入为“务工钱”。

  “我们村成立了骆家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撂荒地以村集体经济的名义入股到基地,每年村集体经济能有50万元土地分红收入,还组织派遣村民特别是流转土地和贫困的村民到基地务工,劳务派遣费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李政伦说,如今,全村有一半的村民在基地上班,以前在外地外省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

  村民荷包“鼓起来”只是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给骆家桥村带来的新变化之一,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以前的路又窄又烂,现在新修的路又宽又好。更重要的是,产业兴起来,经济发展了,村民收入有了保障,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主人翁意识更强了,干事更有积极性了。”李政伦说。

  科技助力种菜更“智慧”

  在清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有8个试验大棚,里面种着新引进的辣椒、番茄、黄瓜、丝瓜等几大类蔬菜、300多个品种。

  走进3-12号试验大棚,螺丝椒、泡椒等辣椒类蔬菜长势良好,基地技术人员陈芬正在对辣椒的果长、果径、肉厚、结果数等数据进行测量记录。

  “这个螺丝椒品种叫‘炫美’,今年5月25日开始结果,现在果长26cm、果肩宽36.2mm、肉厚2.5mm、小区结果数86个,品种表现还可以。”陈芬说,“蔬菜品种决定着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适合种什么蔬菜’是重要课题,以前没有技术积累,通过试验种植,可以筛选出符合贵州当地气候和栽培环境、产量高、口感好、抗虫害能力强的蔬菜品种。”

  作为贵州最早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的地区之一,骆家桥基地通过大棚试验种植筛选现代化品种,清镇市红枫湖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拔1200至14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在1091-1414毫米,为贵州贵阳大部分地区蔬菜品种筛选提供了相近的地理气候参考。从去年开始,在与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下,骆家桥基地就开始大棚试验种植,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

  “去年我们引种了茄子、丝瓜、苦瓜、黄瓜、南瓜、番茄、辣椒等几大类蔬菜一共700多个品种,通过筛选,我们淘汰了一些不合适的品种,今年继续对表现比较好、具有发展优势的辣椒、番茄、甘蓝等多个蔬菜品种进行试验种植。”陈芬说,“现在基地采收的螺丝椒、泡椒等品种,就是我们去年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博陇’、‘先红6号’。”

  在建设之初就以“打造生态友好型智慧农业样板”为目标的骆家桥高标准蔬菜基地,在着力为黔菜高质量发展提供良种支撑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农业与大数据的融合,让数据“说话”、技术“指导”,实现生产更精准、更智慧。

  “土壤温度24℃、湿度25%RH,空气温度30℃、空气湿度54%RH,二氧化氮浓度570.0ppm,光照强度1668.0Lux……”在基地指挥部,贺彦鸿点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APP,不用去到现场便全面掌握了基地3-3号大棚情况。

  这是贵阳市农投集团专门开发建设的集物联网管控平台、智能水肥管理平台、安防监控平台、统一登录认证平台等于一体的信息化大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大棚精细化的管理和远程设备控制,今年初开始在骆家桥基地的8个试验大棚试运行。

  “通过系统,可以更精准地监控棚内空气、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情况,指导我们开关顶窗、侧窗、遮阳网,及时调整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贺彦鸿说,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数字通信技术让蔬菜种植更加“智慧”。(编辑:九月)

会宁:小康生活,有劲头更有奔头

小康,记录着变化

小康,承载着初心

小康,彰显着担当

小康,共享着幸福

会宁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思路,顺应市场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特色种植、规模化养殖、乡村旅游、融合产业及劳务产业多元化集聚之势,全领域推动产业振兴,为幸福生活增添小康底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金秋时节,记者行走在会师大地的田野乡间,喜看农村新变化,近听老乡话小康。小康之路或许有千条万条,异曲同工的是因地制宜找准路径,踩实走稳每一步;小康生活或许有不同指标,老百姓挂在脸上发自心底的笑容,是最有力的检验和最亮丽的风景。

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家咀村专职化书记 杨步新:
截止目前,我们袁家咀村已实现了产业大棚全覆盖,牛羊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我们村两委将积极协调衔接,继续做大种养产业,带领全村农户在村有特色,户能增收的产业致富路上阔步向前。

九月的会宁涌动着勃勃生机,走在田间地头,不时传来的牛哞羊咩声,声声入耳,伴着圈舍里辛勤操劳的身影,秋风中不减温度的致富热情,让人为之振奋。2020年,村民王志学就收获了养牛的“第一桶金”,四头牛犊卖了60000元。

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家坪村村民 王志学:
从家庭来说,如果不搞养殖,单靠种植像今年的话也减产着呢,要种养相结合,我现在要动员子女继续把养殖搞下去,羊、猪都养,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村子里的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离开大山,外出务工,但土门岘镇顺民种养殖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李宗贤,毅然决然的搞起了肉牛养殖生意,现已成为全镇的养殖大户,100多头西门塔尔牛成了他的“宝贝”,从早到晚,牛圈里都是他忙碌的身影。

会宁县土门岘镇顺民种养殖农民合作社负责人 李宗贤:
现在的政策也好,养殖风险也小,虽然牛的成本价格较高,但是政府补贴保险,算下来收入还可以。养一头牛,买上保险,如果牛有什么意外保险公司会赔钱。养牛确实挺好的,真正的能致富,如果能带动全组养牛的话肯定好。

在会宁,适度规模养殖已不算新鲜事儿。走进老君坡镇河口村村民侯学功的家庭养殖场,一排整齐的牛棚赫然呈现在眼前。原来,前几年他利用精准扶贫贷款引进了五头肉牛,由于管理到位,喂养精细,很快就给他带来了收益,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大大提高了全家人的生活水平。尝到甜头后,侯学功更加坚定了养牛的信心,连年扩大投资,推动养牛事业“滚雪球式”发展。

会宁金瑞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 侯学功:
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好,用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养了几头牛,政府给我批了一块地皮,我盖了牛棚,大小共有23头,现在共产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的生活也过得好。

要过好小康生活,就必须做好“转型”这篇大文章。创新可以是用新路子改造传统产业,让老产业焕发新动能,在韩家集镇袁家咀村,就有这样的故事。袁家咀村村民李国栋今年也赶了一回潮流,一直只相信露天种植的他,年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承包了十四个大棚,这一试,就让他们家今年的收入翻了番,更增添了他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家咀村村民 李国栋:
今年大棚种植挺好的,总共种了十四个大棚,每一个棚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一共往外地发了三十四五吨西瓜,已经发起了,现在就要清棚、犁地。今年大棚里的收入还可以,今年如果种玉米的话,根本就达不到这样的收入,明年再扩大规模,多种一些。

“小康生活就是现在这样,挣钱多,愁事少,有盼头。”谈起小康,勤劳的会宁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会宁县土门岘镇土门岘村村民 王君:
家里有养羊的产业,产业持续发展,我认为这就是我的小康生活。

会宁县老君坡镇河口村村民 周铎:
现在生活都好得很,娃娃把楼房盖起来了,机械都有,我们家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了。

历史是连续的,脱贫梦、小康梦正是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养殖、种植示范户的典型带动作用、肉牛肉羊可观的经济效益、科技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培育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发展特色老区经济,走科学养殖的发展道路,改良牲畜品种,注重“品种优化”提质增效,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开启了他们养殖致富的新生活,也助推了乡村产业繁荣发展。

会宁县土门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天宇:
老百姓幸福感的提升,既要“颜值”也要“气质”,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下一步,我们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另一方面,我们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的精神,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全镇力量。

【评论】

百姓们对小康的期许种种
发自不同维度
立体朴素而又真实可感

百姓们的获得感是裁量小康建设的一把“金尺子”,老乡说是好,才是真的好。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五色”新会宁,我们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最迫切、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入手,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在前、干在先,补短板、强弱项,在共同富裕上提质出彩,就一定能够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会宁融媒记者 牛丽娜 梁晓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Σ( ° △ °|||)︴(您的小奶狗已黑化√)【提示】每个故事作者不同,旁白各有特♂色肤白貌美女主x白切黑小奶狗脑洞大开的轻松苏爽文,女主真人生赢家,目测有修
  • 我就是一个矫情的人,那就这样矫情地活着吧,毕竟,我也常常光芒四射,叫人靠近就觉得温暖和快乐,我也是个“有用”的人。因此,無論誰,強大自身才是最重要的的事情,我們
  • 现在每次羲承瘦一点点都要开始叫的很厉害,天天喊脸颊肉,我刷dy xhs wb都能刷到,还有去bot匿名投稿的,你们是来真的还是队友粉演的啊!✨✨说到这里本意
  • 1️⃣2️⃣打扫家‍↕️累到出汗 但干干净净很有成就感3️⃣4️⃣5️⃣6️⃣养花种草的日记7️⃣8️⃣9️⃣“狗改不了吃屎”这句话让我好难过 我把多多当自己的
  • !!
  • 在最后的最后,他要继续他领袖的职责,带领剩下的人留在小岛,聆听箴言,诵读典章,他说,他总要给漂泊的人们提供一个安定的灵魂收纳之所,总要有一个小岛不受政治争斗的波
  • 记得大学的时候一次和大悦悦聊到这个话题,她说:有的时候真的不大理解李大雪的这个执念,毫无实际意义;我说:可能大多数人都会不在意,但我只会觉得在特定的日子没有任何
  • 空姐都在做的抗老功课如何保持优雅的少女感?空中小姐都在做的抗衰老功课飞行3年,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上易水肿的体质,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显现疲态,因此平时我格外注重
  •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或又是男,则亦教其
  • ——木心《素履之往》22.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胡赛尼《追风筝的人》1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不会迷茫,你是自己的主人,要活的精彩,就别犹豫,给目标一个期限,让自己的时间支出的有理有据。9.托马斯.卡莱尔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
  • 冬天背也超仙?????♀?重点来了:视觉上体积只比方胖大一点点,背在身上超小巧可爱,容量却这么感人,手机、短夹、水瓶、伞,还有其他零碎小东西通通都可以超轻松装进
  • 2024.5.19又回到那一天…悄然流逝的只有时间,再次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回忆扑面而来~看,这是咱们仙那度的多功能体育馆,上次就是在这里排队送信,偶遇了筱若
  • #医生建议榴莲1天最多吃1瓣#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邓伟介绍,榴莲营养价值较高,但吃多了会带来消化不良、热量过多、升高血糖血脂、过敏反应、情绪波动等健康问题;高血压
  • 酥想说下我觉得的#减肥的三个不要是什么#:1. 不要吃你不想吃的东西2. 不要做你没兴趣的运动3. 不要把吃当成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首先,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直接
  •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宝宝能够继续健康快乐地成长,飞鹤奶粉也能一直陪伴着他,成就更多的里程碑。愿所有宝宝们在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中,都能获得最好的营养支持,拥有聪明
  •   圣旨一出,她便威胁要“撞墙自尽”来拒婚,口称:“我就算绞了头发去当姑子,常伴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也绝不嫁一个瘸子。有人快乐得说再也忘不掉这里了、因为他们而不得
  • #宋仲基一家三口逛公园#这是越南人写他全部的惡毒行为。朋友都远离你,你应该知道你做人不如狗了吧。
  • 看到双层笑出声,不过看到某社会人类学家写的“even if you call it a chip sandwich rather than a butty, i
  • ✡༲྄࿆༄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 #摩登兄弟[超话]# 起初,爱你是因为你的模样,后来,爱你是因为你的性格,再后来,爱你是因为你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