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馆 大师堂 的第 14篇文章

文 丨 国馆


近代中国大师,没有谁比他更符合“怪”字。但提到他,人们只喜欢谈论他对小脚的嗜好,他娶日本人为妾,他的辫子和怪异的性格,却忽视了他真正厉害、精彩的地方。

他是“怪杰”辜鸿铭,他一以贯之的“怪”,背后是有骨气的坚持,坚持到近乎顽固。出生在南洋槟榔屿的他,被林语堂评价为“带着蛮子骨气”,任世间指点唾骂,他自岿然不动。

听完他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世间再无辜鸿铭。

——国馆君按

全文约7600字,阅读大约需要 15分钟。品读民国第一怪咖大师。

 




别人不剪辫他先剪,别人剪了辫他却留,怪哉!

 

辜鸿铭出生在南洋槟榔屿,也就是现在的马来西亚槟城。

 

家乡虽在南洋,但辜家仍然是个传统的中式家庭,辜鸿铭少年就离家出国,早在国外就剪了辫子、穿上西服。

 

结果回到家乡,辜氏族人一看,这还得了!当即召开宗族大会,要治他剪辫易服、变成“洋鬼子”的罪。

 

族中长辈呵斥他:“你这是离经叛道、有辱家风!赶紧留起你的辫子!”

 

辜鸿铭却直直地站着,扬起头,一脸不服:“现在南洋的中国人,还有多少留着辫子?我怎么就有辱家风了?在国外,那些洋人都笑我留着猪尾巴!”

 

辜鸿铭坚持不留辫,族人也拿他没办法。再加上他还在英国的殖民机构里找了份不错的差事,族人也就由他去了。


(少年时期的辜鸿铭)


辜鸿铭在外国留学时,经常因为中国人的身份受尽嘲笑,傲气的他想:中国人可比你们番鬼高贵得多!可他却从来没接受过正统的中式教育,更不知道纯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直到在新加坡,辜鸿铭拜访了当时著名的语言学家,精通中西文字的马建忠。两人一见如故,一聊就是三天三夜。

 

马建忠的儒生君子之风,他一口典雅的中文谈吐和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向辜鸿铭展示了一个中国读书人的典范。

 

马建忠临走前,郑重地对辜鸿铭说道:“辜君欲成为一名真中国人,便不能在偏居南洋一隅,而要到中国去。中国需要辜君这样的人才!”

 

一席话听得辜鸿铭热血澎湃。他当即向族人表示,他要留起辫子了!

 

还没等大家高兴完,他又宣布了另外一个决定:辞掉薪酬丰厚的工作,到中国去闯荡!



(青年时期的辜鸿铭)

 

辜鸿铭不顾阻拦,毅然登船前往并不遥远的祖国。

 

这就是辜鸿铭骨子里的硬气,我自己要剪辫,谁也别想让我留;我自己要留辫,谁也别想让我剪!

 

这条辫子一留就留了一辈子。到了民国建立,全国人民都剪掉了辫子,辜鸿铭依然留着。

 

对他来说,这是他坚持中国人身份的象征。他曾经在国外因为这条辫子,因为中国人的身份被人嘲笑过,这种刻苦铭心的经历会让他记住一辈子。

 

辫子也在这个过程中被神圣化了。正如他自己所说:“辫子象征着我是中国的最后一个代表。”

 

怪吗?当然不怪,他表面上留的是辫子,心底里存的是中国。

 

(辜鸿铭书法)




人人都说要西化,精通西学的他却为中国文化辩护,怪哉!

 

在举国崇拜西方、倡导西化的年代,辜鸿铭有许多在当时极为罕见的怪谈。

 

比如他说,欧洲之所以有战争,是因为英国人的“流氓崇拜”和德国人的“武力崇拜”;

 

他说,民主是不合理的制度,还调侃民主的英文单词不应该是democracy,而应该是demon-crazy(魔鬼-疯狂);

 

他说不仅西方文化不如中国文化,甚至西方人也不如中国人——他在名著《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美国人博大、淳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淳朴,但不博大,德国人深沉、博大,却不淳朴。只有中国人,博大、淳朴、深沉,还非常灵敏

 

这些话听起来像是一个无知的顽固分子所说,可偏偏说出这些话的那个人,精通英文、法文、德文,还有极少有人能懂的古希腊文、拉丁文,在爱丁堡大学拿了文学硕士,在柏林大学拿了哲学博士,讲起西学,他在当时的中国绝对首屈一指。

 

 

有一次他和一群外国人一起吃饭,有个人问他:“您推崇孔子,可请问孔子的思想对当下有什么用呢?”

 

辜鸿铭笑道:“我们吃饭前客客气气地互相揖让,不就是孔子之道吗?如果不用孔子之道,那我们岂不是要争斗一番,甚至头破血流之后才能入座?”

 

一番话引得满座喝彩。



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来到中国,辜鸿铭跟随张之洞见到了这位率领日本学习西方的名人。

 

伊藤博文讽刺地问辜鸿铭:“阁下精通西学,难道不知道孔子早就在中国和世界过时了吗?”

 

辜鸿铭不卑不亢,缓缓答道:“孔子之道,犹如三三得九,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如今也不会变。不过,鄙人倒是听说当今的数学已经改良了,如果中国借了日本的钱,就是三三得七,等到中国还钱,又变成三三得十一了!”

 

这种对日本欺诈的暗讽,让伊藤博文为之语塞。

 

辜鸿铭还曾写过一本评点西方汉学家的书,运用自己精深的中学、西学知识,把汉学家们逐一批评,认为西方人研究中国根本研究不好。


除了讽刺西方人,辜鸿铭还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盲目学习西方的人。

 

他很喜欢讲一个小故事,说有位外交官的随员跟着上司一起出国,在火车上,这位随员拿着一份英文报纸看得聚精会神。

 

有人问他在看什么文章看得这么入神,那名随员回答道:“我不懂英文。”

 

“不懂英文那为什么不看翻译?”

 

“那些翻译家的文字我也看不懂,反正横竖都是看不懂,还不如直接看原文。”

 

辜鸿铭老在各种场合讲这个段子,嘲讽翻译西方作品的人。而精通外语的他并不翻译西方的作品,反而把中国经典《论语》和《中庸》翻译成外语,推向世界。

 


辜鸿铭在中国被视为怪人,在西方却被视为神人。

 

那个时代的西方人习惯认为中国是不文明、未开化的民族,没有融入西方“文明世界”。

 

可现在却出来这么一位学者,用着典雅纯正的西方文字,打了西方人一个大耳光:你们大错特错!中国人的文明实际上比西方更为发达!

 

凭着他学贯中西的功力,写出来的书自然让人叹为观止。林语堂说:“对于西方人,他的作品像是充满硬毛的豪猪。但他有深度及卓识。”如此,当然要被奉为神人了。

 

辜鸿铭逆西化的潮流而行,确实怪异,可是却不是为了怪异而标新立异。

 

这是深具远见卓识的又极具分量的辩护。他看到了一味学习西方背后,中国文化面临的危机,因此他大声疾呼。

 

正如一位学者评价他:“我想,如果说这位怪人还有些贡献,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在举世都奔向力和利的时候,他肯站在旁边喊:危险!危险!”

 

可在灾难降临之前,成为一位先知预示未来,别人只会认为他又怪又疯。

 

怪吗?当然不怪,这是先知辜鸿铭的不幸。


(辜鸿铭画像)


 


逼洋人给他点烟,送英国文豪妓女诗,怪哉!

 

辜鸿铭生活的晚清民初,外国人在中国威风得很,许多人见到这些“文明人”都要礼让三分甚至敬而远之。

 

唯独辜鸿铭不敬畏,不但不敬畏,还以欺负他们为乐。

 

有一次辜鸿铭在真光电影院看电影,刚好前排坐着个光头的苏格兰人。

 

辜鸿铭掏出一根一尺多长的大烟斗,填上烟草,手指轻轻敲了敲前排苏格兰人的光头,用英语说了一句:“请帮我点着它。”

 

苏格兰人很不愉快,但一听他纯正的英文口音,回头一看辜鸿铭的威严神态,觉得这人不好惹,只好掏出火柴,战战兢兢地给辜鸿铭点烟。

 

有一次辜鸿铭在德国坐火车,随手拿起一张德文报纸,故意把报纸倒过来,想捉弄一下旁人。

 

果然,有两个人在旁边窃窃私语:“瞧这个傻子!不懂德语还偏要装样子!”

 

“不懂德语”的辜鸿铭当即用纯正地道的德语回击道:“贵国的文字太简单了,倒着读是为了提高难度。”

 

 

英国的大文豪毛姆,在1920年曾游历中国,因为听人介绍说“可以不看紫禁城,必须见到辜鸿铭”,因此特意安排了去重庆的行程,为的就是见一见这位神秘的哲学家。

 

换做别人,能和这样一位文豪有所接触,肯定求之不得,想想,如果能被他写进自己的书里,那也是件流芳百世的美事。

 

可辜鸿铭却让毛姆人还没见到,先碰一鼻子灰。

 

原来,毛姆寄住在当地的一户人家,这家主人写了一封信给辜鸿铭,邀请他来见面。结果几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回音。

 

毛姆只好自己亲笔写了一封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用上了能找到的最谦卑的话语”,问辜鸿铭是否允许自己上门拜访,才终于得到允许。

 

见到面,辜鸿铭的第一句话是:“您能来见我,我真是三生有幸。贵国人总是认为中国人只有两种,要么是苦力,要么是买办。随便召唤我们,我们也要随叫随到。

 

一句话把大文豪呛得满脸通红。

 

两人聊了几个小时,话别之际,辜鸿铭问:“我应该送你些纪念品,可是一时间手头没有适合的。”

 

毛姆说:“您是否介意送我一幅您的书法作品?”

 

辜鸿铭哈哈大笑,展纸挥毫,写了两首诗。毛姆不懂中文,可辜鸿铭却不肯告诉他是什么意思。

 

回国之后,毛姆找人翻译,结果发现是两首写给妓女的露骨情诗。辜鸿铭的“怪”,毛姆算是领教到了。


 

凡此种种,都出自一颗爱搞恶作剧却情感真挚的心。被洋人欺负过嘲笑过,他只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更何况,他凭借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来证明中国人能够具有高超的智慧和优越的地位。

 

怪吗?当然不怪,这是从他高深智慧中流露出的幽默感,令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恋爱自由成了时髦,他却娶妾还痴迷小脚,怪哉!

 

辜鸿铭对“三寸金莲”的迷恋是出了名的。

 

他娶的正室淑姑,就是一名缠小脚的妇人。辜鸿铭对妻子的双脚迷恋极深,据说当他写文章没有灵感的时候,就会呼唤淑姑到书房,解开层层裹脚布,将她的双脚捧在胸前,细细嗅闻,自然文思泉涌,文章也一挥而就。

 

辜鸿铭称此为“嗅佛手”,还十分得意,经常宣扬。

 

他将女人小脚的气味比为“臭豆腐味”,虽然闻起来臭,但是酷爱之人则相当过瘾。

 

辜鸿铭还有一条“小脚七字诀”,要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七个条件,才能称为一双真正的“金莲”。

 

 

在恋爱婚姻自由的年代,辜鸿铭却还是一夫多妻制的忠实拥趸。

 

他还有自己的一套怪论可以自圆其说:“从计生学的角度来说,人每生100个男孩就要同时生105个女孩,阴盛阳衰的现实很难改变,既如此,不实行一夫多妻,要那些多出来的女孩怎么办呢?”

 

有人曾经问他:您倡导一夫多妻,那一妻多夫可不可行?

 

辜鸿铭随手拿起喝茶的茶杯,问道:“夫好比茶壶,妻妾好比茶杯。从来只有一把茶壶配几个茶杯,阁下见过一个茶杯配几把茶壶的吗?

 

有一次,一名德国贵妇人刁难辜鸿铭:“一夫多妻是落后野蛮的习俗,欧洲早就已经摒弃了。”

 

辜鸿铭反唇相讥:“中国男人如果觉得婚姻生活不能满足,就会再娶,而不是出去鬼混。德国男人则不然,他们会到外面找情妇,勾引有夫之妇。如果说中国的娶妾是野蛮,那么贵国的通奸习俗呢?

 

一番话说得贵妇哑口无言。


(民国杂志里的辜鸿铭)


辜鸿铭不但口头提倡娶妾,还身体力行,娶了名日本女子吉田贞子当小妾。

 

他称淑姑为“兴奋剂”,离开淑姑就没有了写文章的灵感文思;又称贞子为“镇静剂”,晚上不和贞子同床共枕就睡不着觉。

 

有一次他因为惹恼了贞子,贞子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肯让辜鸿铭进门。失去了“镇静剂”,辜鸿铭三天睡不着觉,茶饭不思。

 

好话说尽,贞子依然不消气。辜鸿铭想了一个主意,找了一根钓竿,偷偷来到贞子窗外,捅破窗户纸,把钓竿伸了进去,居然开始钓贞子最喜爱的一缸金鱼!

 

见到此情此景,贞子也是哭笑不得,只好开门让辜鸿铭进来。

 

辜鸿铭得意地说:“我钓的不是金鱼,而是娘子!”

 

辜鸿铭的言论放到现在来看,还是不得不承认:变态!

 

这位接受了西方最好教育的海归博士,又是中国文化的坚定拥护者,种种怪异矛盾最终让他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维护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变态嗜好,也算是事出有因。

 

许多恋足癖不敢启齿,他反倒坦坦荡荡,不虚伪地迎合自己不赞成的审美标准,也不逾越不该跨的道德底线。

 

他的妻子小脚或否,都是他的家事。你可以说辜鸿铭变态,却不能指责他肮脏,因为他只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中用自己的标准。

 

比起那些追求时髦和自由,却抛弃发妻、私生活糜烂的年轻人,老变态辜鸿铭反倒显得更坦诚、更专一。

 

怪吗?也不怪,他只是看不惯虚伪小清新,干脆承认重口味。


(辜鸿铭(右)和他的小妾吉田贞子)

 



赞成帝制,却和袁世凯过不去,怪哉!

 

1907年,袁世凯和张之洞一起入军机处,袁世凯对人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只讲办事。”

 

有人把这话转告给辜鸿铭,辜鸿铭一声冷笑:“哼,那要看办的是什么事,如老妈子倒马桶,当然不用讲学问。我不知道天下除了倒马桶之外,还有什么事不用讲学问。”

 

作为中国文化的辩护者,辜鸿铭自然赞成帝制,可他却偏偏和想当皇帝的袁世凯过不去。

 

早在清朝灭亡前,辜鸿铭就很看不起那时候权倾朝野的袁世凯。


(袁世凯)

 

曾有一名外国人跟辜鸿铭说,有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看到食物价格便宜,就放开肚皮猛吃,吃得大腹便便,这种人是贱种。

 

辜鸿铭回答说:那我看,我们的袁世凯大人也是个贱种,甲午之前,他本是乡里的一个一文不名的无赖,后来发了横财,也放开肚皮猛吃,就成了现在大腹便便的样子。

 

1916年,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辜鸿铭大怒,消息放出的那天,他在北大上课,整整一节课没有讲其他,都在痛骂袁世凯。

 

北大的同学都在流传一个说法:千万不要在辜鸿铭面前提及袁世凯,不然他会立刻开骂,上课就骂到下课,在吃饭就骂到宴席散去。

 

不仅私底下骂,辜鸿铭还用英文写文章刊登在国际报刊上,使袁世凯的国际形象受损严重。袁世凯曾经派人花钱收买,辜鸿铭那时候正穷困,却毫不犹豫地拒绝。

 

对他来说,穷死饿死也要守住气节,决不能和袁世凯这种小人同流合污!

 

袁世凯去世时,政府发布命令,全国哀悼,三天之内不许进行任何娱乐活动。

 

但当天辜鸿铭就在自己家中大宴宾客,通宵饮酒狂欢,庆祝袁氏之死。


(袁世凯)


在袁世凯大权在握时,敢骂袁世凯的人很少,辜鸿铭是其中一个;

 

敢骂袁世凯的人中,大部分反对帝制、赞成共和,赞成帝制的极为罕见,辜鸿铭恐怕是唯一的一个。

 

不亦怪乎?

 

辜鸿铭曾经公开说,中国只剩下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另一个是他自己。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蔡先生还在清朝的时候就考中科举点了翰林,人家没去,干革命去了,这么多年过去依然是个革命党。而我辜某,当过清朝的官,以前坚持保皇,这么多年以来也没有变过。你看这天下还有其他人做得到么?

 

他敬畏的是坚持、坦率、不虚伪,因此即使蔡元培政治立场和他相反,也能因为不虚伪而得到他的敬重。

 

他自己保皇也要保得坦坦荡荡,言行一致,一辈子固守于此。

 

怪吗?不怪,这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节,任你嬉笑怒骂,管他暗箭明枪。


(辜鸿铭-电影剧照)




混官场没混成老油条,反倒成骂人高手,怪哉!

 

辜鸿铭在张之洞府中担任幕僚多年,却没有因此变得圆滑世故。他有着自己的傲气,不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傲气,而是带点坏劲的、顽皮的傲气,就像他捉弄洋人一样。

 

他卖选票的故事就特别具有这种风格。

 

民国初年,由于议会制度的缺陷,当国会议员经常能收到贿赂,因此是个肥差,也有许多人挤破脑袋想当上议员。

 

议员是民众投票选举,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选,而要有大学以上文凭。辜鸿铭自然有。


 (辜鸿铭著作)


于是有一名政客来找辜鸿铭,想贿赂他投票。

 

辜鸿铭开口说道:“四百元一张票。”

 

那人皱了皱眉:“辜先生,外面行情可都是两百一张呢。”

 

“废什么话!我辜某人的票能和外面的票一样么!”

 

那人一想,辜鸿铭毕竟有点声望,能影响别人,四百就四百吧,于是给了票子,还千叮咛万嘱咐:“辜先生,投票日可千万别忘了到场投票啊!”

 

拿到钱,辜鸿铭上了趟妓院,全部花掉了。到了投票日,他也没去投票。

 

那名政客岂肯善罢甘休,找上门来,大骂辜鸿铭没有信义。

 

辜鸿铭抄起一根棍子,指着政客骂道:“你瞎了眼睛,敢拿钱来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从此不要再上我家门!”

 

那政客一看辜鸿铭动了真格,也只好灰溜溜离去。

 

这种典型的辜氏傲气,令人忍俊不禁又不得不拍案叫绝。


  (1924年泰戈尔访北京时与辜鸿铭(右二)、徐志摩(左二)等人合影)

 

晚年的辜鸿铭穷困潦倒,曾经想去找东北的军阀张作霖谋一份差事。

 

结果到了府上,递上名帖,张作霖一副将军派头,坐在太师椅上问辜鸿铭:

 

“你能做什么事?”

 

听到这种口吻,辜鸿铭怒从心生,心想:这叫什么话!于是拂袖而去。

 

之后,他逢人便说:“他张作霖是什么东西,一个马匪而已!他根本不懂政治为何物!”

 

除了辜氏傲气,还有辜氏骂人。有人称他为“第一骂人高手”。他骂人的特点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管谁惹恼了他,他当场就能开骂。

 

有一年慈禧大寿,张之洞在湖北的官府里举行宴会,提议大家做寿联,遥祝太后万寿。辜鸿铭看不惯这种谄媚的场子,轮到他做祝寿诗时,他竟然站起来就念道:“太后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一下子镇住全场。张之洞赶紧出来打圆场,才把这件事糊弄过去。

 

辜鸿铭有一次赴饭局,席中坐着两位法国人。刚好那段时间,巴黎大学给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颁发了一个文学荣誉博士,这下辜鸿铭可要拿这个开涮了。

 

饭吃了一半,辜鸿铭突然大声说:“诸位先生请不要见怪,我要说你们法国人真有点不害羞,怎么把一个荣誉博士送给了徐世昌这样的人!某先生,您还在报纸上登出一幅他的照片,拍了他的书桌上满满的一摞书,题为‘徐大总统著书之图’,啧啧啧!”

 

两名法国人涨红了脸,一言不发。

 

辜鸿铭接着说道:“我老辜向来佩服贵国——La belle France(美丽的法兰西)!现在可真羞煞人了!你们要是送我老辜一个博士学位还说得过去,竟然送给了徐世昌!啧啧啧!”

 

一位法国客人实在忍不住了:“辜先生,徐总统为中法文化交流也是有贡献的……”

 

辜鸿铭一声冷笑,打断了他的话:“先生,往年我老辜得意之时,您来看我,我说一句话,您就要掏出铅笔和本子记下来的,现在我倒了霉,您倒是连门都不上了!”

 

搞得大家只好把他们分开到不同的餐桌,以免矛盾升级。

 

辜鸿铭确实喜欢骂徐世昌,徐世昌曾经建立了一个“四存学会”,要振兴传统文化。

 

结果名字被辜鸿铭拿来开涮:“徐大总统的‘四存学会’名字起得好啊,‘四存’就是‘存四’,刚好可以对‘忘八(蛋)’。”

 

在一次有许多官员参加的集会上,有位外国记者采访辜鸿铭:“您认为当下中国混乱的政局应该如何收拾?”

 

辜鸿铭说:“很简单,把在座这些大人们都拉出去枪毙即可。”

 

辜鸿铭在官场混迹多年,本应该成为老油条。官场老油条一般说话不动声色、谨小慎微,生怕祸从口出。

 

可他辜鸿铭却反倒喜欢痛快骂人、毫无顾忌,生怕骂得不够刺耳,对方听了不够难受似的。真是太可怪了!

 

辜鸿铭骂人,都不是一般的骂人话。背后往往有着极深的内涵,却在怒骂时寄托其中。

 

他看世界的丑恶看得太多了,却从来不肯低下头去妥协,以至于强硬的姿态被人说成怪异;而他的劝世良言又有谁愿意听?只好化作骂人话。

 

怪吗?当然不怪,这是对中国最隐晦曲折的关怀,以刚强不屈到顽固的外表显现出来。


(电影剧照)

 

在北大教书时,面对学生们对他头上辫子的质疑,辜鸿铭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辜氏风格名言:

 

“我的辫子站在头上,诸君的辫子却长在心中;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君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这句看似俏皮的话,实际上揭穿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那些自以为先进的、学习西方的人,根本不懂得何为西方、何为中国,却总是邯郸学步,学不好西方,还把中国给丢了。

 

被中国传统束缚,和被西方的所谓“先进”束缚,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直到今天也依然有些崇洋媚外的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我们也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一步步地丢掉了中国传统的一些宝贵的东西,剪掉了中国的辫子,却留起了西方的辫子。

 

可我们却再也没有一位辜鸿铭,用怪异而刺耳的骂人话警告我们: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怪杰辜鸿铭和他的怪,也早已化为历史的一道光,和同时代的光芒相比,他更加尖锐刺眼,照亮了古老的东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活动时间:4月14日-4月20日 参与等级:15级 12.神秘宝藏 农友们消费钻石有概率获得【宝藏钥匙】使用【宝箱钥匙】可以开启神秘宝藏哦~ 特别
  • 股市的投资,真的一招就足够了,你看业绩和成长,就坚持低估买入,高估卖出,中间的波动都是浮云;你看技术,就坚持技术判断,不要让基本面因素干扰;你看资金流,那就跟踪
  • 早在2020年11月,郑州银行即制定并扎实推进了“千帆计划”即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提升,三年出规模”的发展路径,力争3年内对1000家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给予金
  • 公司级✅Nike Kobe 9 Team Showtime 紫金王朝专业实战篮球鞋:630847-500Nike Kobe 9于2014年发售, 鞋身回归了
  • #情感# 明明知道你已经不爱我了 明明知道你已经属于别人了 明明知道你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我呵护对我包容让我撒娇一切都会顺着我了 可我还是犯了贱的忍不住去悄悄关注
  • 岂见娇莺双翅展!江边信游意阑珊,自在轻舟他恋晚。岂见娇莺双翅展!江边信游意阑珊,自在轻舟他恋晚。
  • #地处庐江、枞阳、桐城三县市交界,“鸡鸣三县”的岱鳌山就像一幅山水画,悬挂在天地间,悬挂在你的视野里。在梅花村梅花中心村,杨秀颀实地查看村容村貌和建设进展,并对
  • 2022钟表与奇迹日内瓦高级钟表展上,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推出六款腕上新作,Lady Arpels Heures Florale
  • 天秤座天秤座是不会敷衍爱情的,只是天秤座的人在爱情上不知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总是担心选择错了人,未来的感情何去何从,也许你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就是好的,不管你选
  • 天宝十载,李白在漫游的旅途中与好友岑勋和元丹丘相会,在豪饮之间将自己这多年来被贬的心情宣泄的淋漓尽致,此时的李白,人生进入到了巅峰状态,一首《将进酒》也就呼之欲
  • 为什么呢,因为青年在那天大风天里,听见了美妙的歌声,回去后旅店老板告诉他,“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美人鱼呢。可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不是吗?故事的最后,不该出现在这片
  • 我不知道以后等我做父母的时候我会不会也变成唯成绩说话的人,但至少现在我希望等我成为妈妈时有勇气对抗外界的眼光,让我的孩子享受这个世界的乐趣。#每日一善[超话]#
  • 至今来思亦如梦里,做个江南烟雨里的女子,每天穿莲戏水,在竹林中挖笋,于篱笆里拣蛋,檐下听雨,灯下缝衣,悠然过日子,淡泊以应世,这才是不负韶华,自然生活。 北国之
  • ˢᵘᵈᵈᵉⁿˡʸᵍʳⁱᵉᵛᵃⁿᶜᵉ, ᵉᵛᵉⁿ ʷⁱᵗʰᵃˢᵗⁱᶠᶠˢᵐⁱˡᵉ.突如其来的委屈,连笑都带着僵硬。 ᴰᵒⁿ'ᵗᶠᵒʳᵍᵉᵗᵗʰᵉˢʰⁱⁿⁱⁿᵍᵖˡ
  • 失去挚爱,倘若空闲下来,那脑子会不自主的回想起与她的点点滴滴,悲痛感将一阵阵袭来,谁又能抵抗得住。失去挚爱,倘若空闲下来,那脑子会不自主的回想起与她的点点滴滴,
  • 当你有想要的家具,在设计时,就应该提出来,这样设计师会按你要求尽量满足布局,如果实在达不到,会和你沟通,进行取舍。昨天看到的标语调适自己 拥抱幸福生活说的太对了
  • #314#纵然船在漏水,船长也要装下这一路的难民他们浑身湿透,却能在船舱唱好听的歌谣粮食不够了,黎明之前,他们到不了彼岸矛盾会追加,幸好大雨倾盆,水是够了船长从
  • 我没死,我只是佛性,我是王一博粉丝摩托姐姐。整个园区非常惨淡,人少到连爱莉都一直问我:“妈妈,怎么都没看到小朋友。
  • 【温州知名餐饮巨头朱少光估值三千万的房产明天拍卖】从阿里拍卖网获悉,温州知名餐饮巨头朱少光的两套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花园第二层房屋”和“鹿城区南浦住宅区夏华6
  • #天津#欢迎来来看我的我的微博主页看看我的精选照片吧 2021的自己我已经改过自新,那个幼稚天真小孩子的我已经长大了,以前很胆小害怕希望从现在做起不在是胆小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