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算命”这件事

八字算命,这是千百年来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直到科学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又经过中国式的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算命之风不仅没有灭绝,反而更加兴盛起来。那么算命到底能算出些什么东西?真的很神吗?真的能算准人事吗?真的能解灾去病吗?我今天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八字可预测的事项有: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特点,身体健康情况,父母兄弟等六亲的情况,自己的恋爱婚姻情况,学历、官运、财运、事业职业状况(即通常所说的富贵贫贱状况),有无灾难凶祸,以及人一生的基本发展运势、某些年份的具体吉凶、凶灾恶运的化解方法等。

接着我要回答大家的是两句话:八字算命,确实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人生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算命,绝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

可以打这么一个比喻:

比如,八字相同的两个人从大致相同的地方出发,都要到北京去,那么他们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命局和大运的信息大致相同,比如都是富命或富运)。

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你可以走你的路,我可以走我的路,所以行进的过程和方式就不同了,而到达北京的时间也许会有先后的差异(就是流年的信息和具体的事象出现差异,比如同样是富命或富运,但发财的流年时间、方式和程度可能不一样)。

那么再细下去,中间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时间,就会有更多的差异,而且在路上所经历的事情也会有更多的不同(就是流月、流日以及具体的事象和数据出现更大的差异,很难有绝对统一的规律)。

这就是算命准确率的大致情况,一句话,算命确实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绝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可是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去算命的人,尤其是那些对命理知识毫无了解的人,希望命师能百分之百算准自己的事情,甚至连芝麻蒜皮的小事也要算准。

而那些命师,为了迎合顾客的心理,就宣称自己是神算、大师,能铁口直断,算什么都准,“诸葛亮掐指一算,已知你身前身后事”,呵呵。去算命的人心想:我花了钱,我就要你算准,否则我就吃了亏,你就是骗子。

而命师心里盘算:我先钓你上钩再说,然后我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呵呵,大家看看,这双方不都是功利心在作怪吗?为了那么一点小小的卦金,双方都在动脑筋怎么让自己不吃亏,然后吹牛撒谎什么的都来了。还有些品行不端的命师,为了钱,对顾客故意恐吓勒索,这种情况就更恶劣了。

事实上,正因为算命这门技艺,没有百分之百地准,但又有很大的准确性,人们才敢去试试。否则,说你明年撞车,你就一定撞车,说你明年破财,你就一定破财,说你明年死,你就一定死,那么,这天下还有谁敢去算命?

所以,顾客要求命师百分之百把命算准,这种要求本来就是脱离现实的,而命师吹牛说大话,甚至恐吓敲诈顾客,这种行为则是不道德的。

这里,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既然算命有很大的准确性,那如果我的后运不好,甚至有凶灾,又该怎样改运,怎样破解?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去死吧?这就是所谓改命改运的问题。是啊,能算命而不能改命,算出喜事来是笑哈哈,算出凶事来岂不是泪涟涟了?这个问题啊,实在很纠结,也是命师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命是天造的,人如果想改命,那就是与天争。那么与天争合理吗,能争得赢吗?事实上,我们人类千万年来,一直在与天争,我们人类算是成功的,那说明与天争赢了,但我们人类也经常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更无法准确揣测、把握未来的命运,那就是争不过天了。

那么具体到个人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与天争,想办法自己把握命运,但成与不成,最后还得听天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但如果用周易命理的观点来看,问题远没这么简单,不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句话就能解决得了的。古人有所谓趋吉避凶的观点,认为周易命理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预测,更在于改运化灾。

这个观点到现在就更流行了,现在的人似乎比古人更想不开:如果算出我是凶命,却不能解灾,那我何必去算命,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于是,命师们为了迎合顾客的心理,又想出了种种改运化灾的办法,什么开光饰品、某个方位摆放物品、求神拜佛、扎纸人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但这些东西,如果都按命师说的去做了,就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但以我的观点,这些东西,如果是你力所能及的,愿意去做的,那么去试试也无妨,但切不可做伤风败德之事。但我认为,像一些正大光明的改运方法,如善意的求神拜佛、取名改名、请符画符、选择喜用五行的方位、季节、颜色、行业等等,还是值得去做。

看命其实就像找医生看病一样,小病或许可医,大病定然难治,你如果是穷人的命,那么不管你怎么改运,你也不可能变成个富翁,但是通过你的主观努力,你一年到底能挣两万,还是挣三万,这是没有定数的,这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但是要改,也只能在两万或三万之间的幅度改,而不可能让你从一个每年只能挣两万三万的穷命,变成每年能挣二十万或三十万的富命。其他任何事情都一样。

那么,算命到底还有何意义呢?难道就是为了让人担惊受怕吗?当然不,我认为,算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命运,理解命运,从而规避一些错误的决策或者陷阱,让自己更加理性而平和地面对生活和接受生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于顾客和命师双方来说,才是真正成功的。

有人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七灾八难的,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就算是鸿运当头的富人和贵人,也有许多人喜欢算命,为什么?其实就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命运还是有一种恐惧感和不确定感。富贵之人尚且如此,那么那些贫贱之人呢?更不用说了。

但我们又看到,有许多看似贫贱而平常的人,却活得潇洒自在,快快乐乐,这又说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害怕命运的,以苦为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我们的古贤哲也常说“乐天知命”,那么,如果要说谁是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把握命运的人,那只有这些“乐天知命”的人,才是真正能把握命运和征服命运的人!

所以我想,一个真正成功的命师,并不仅仅在于他有多么高深的预测本领(当然有一定水准的预测技术是一个命师成功的最基本条件),也不仅仅在于他真的能够帮人解灾化煞,更在于他能成为人们在命运认识上的心理咨询师和指导师!

所以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打破对周易命理的迷信,而打破了迷信,我们反而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易命理的精华(可惜现在有些人不懂,以为把周易命理搞得越神秘、越绝对,越能吸引人)。

从本质上来说,周易命理其实是玄学和模糊学,而不是什么科学或数学,周易命理是对人生命运和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它只撷取、总结了人生命运和客观事物的一些共性特征,但不能精确表现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特征,

也就是说,它只能体现抽象,却不能精确表现具象和具体。

其实,在古人那里,算命最初不叫算命,而叫谈命,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谈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命是用来谈的,不是用来算的!可惜今人不悟,把活理认成死理了。

一个真正成功的和有责任感的命师,既要给人正确预测将来的命运,并教给人改运的方法,又要传递给人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既要做高水平的预测师,更要做有责任的命运心理咨询师和指导师,让悲伤的人变得快乐,让颓废的人变得积极,让极端的人变得平和,这才是一个命师的真正责任。

被寄予厚望的中秋档电影“老大”《峰爆》上映三天斩获1.3亿左右票房,其中两天还只有晚上才上映。
按照这个趋势,等中秋假期结束时,《峰爆》票房应该能够轻松突破两亿,三亿也不是没可能。等到9月30日国庆档电影老大《长津湖》上映时,《峰爆》的最终票房也许会在三亿至四亿左右,但可能很难突破五亿。
这个成绩也算差强人意,毕竟在《峰爆》上映前各大电影媒体预测该片票房的区间就在2.2亿到4亿之间,显然,《峰爆》的票房表现是基本符合预测目标的。
值得一提的是,《峰爆》的口碑打分也出来了,截至本文发稿时只有6.7分,这可能未达到很多观众包括笔者在内的预期分数,笔者看过《峰爆》的IMAX场之后认为该片的口碑打分可以在三星和四星之间,也就是7.5分左右。
一边票房稳步上涨符合预期,另一边口碑不高不说,影评区吐槽还有一大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峰爆》可能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剧情—铺垫不够
从整体来说,《峰爆》的剧情是没问题的,故事基本架构分大小两条线,大线是隧道和县城的抢险,里面有反复转折。小线是父子带领四个普通乘客脱困,中间内含父子关系一条暗线。
当然,没有问题的剧情并不是说肯定就好,因为这些剧情的设置基本上没有超出观众的心理预期,也就是说故事没有强烈转折点同时也没有强烈的爆点,几乎每段剧情的结局都已经在大多数观众的预期之中,这故事自然就有些温吞水。
没有强烈转折点和强烈爆点的原因一方面应该出在该片编剧工作的求稳上,毕竟电影背后是中国铁建和老铁道兵这个主题。
另一方面其实是时长问题,《峰爆》的时长只有114分钟,连两个小时都不到,这就导致很多剧情的铺垫都非常简单造成情节突兀。
比如,洪翼舟(朱一龙饰)进入地下河寻找父亲,两头都是摸黑找,洪翼舟父亲(黄志忠饰)更是不知道儿子就在来救自己的路上,当洪翼舟冒着生命危险终于见到父亲时,本来应该是一个很有爆点的戏,却因为没有铺垫直接让洪翼舟突然出现然后一声“爸”揭开了谜底,观众酝酿好的情绪无处释放。
还有直升机无法将人员输送到小山上的洞口这件事,该片只让抢险人员试了一次就宣告放弃,准备炸掉修了十年的隧道。然后,洪翼舟主动请缨和父亲在暴雨中徒手攀岩那么长时间才达到洞口,还付出了生命代价,这段戏就显得铺垫不够。
难道真的就没有其他办法进入洞口了?多试几次行不行?垂直放下一个人行不行?总之,这段戏铺垫不够就会导致洪翼舟的暴雨徒手攀岩没有说服力,导致洪翼舟父亲的牺牲显得没有很大价值,不被吐槽就怪了。
如果《峰爆》能将电影时长扩充到《2012》那样的两个半小时,甚至达到三小时,把剧情的铺垫细节做到位,整体剧情就会更加合理更加跌宕起伏,爆点和泪点才会完美释放。
二、演员—平均实力派
如果说《峰爆》没有大咖,一些观众肯定不乐意,难道朱一龙、黄志忠、陈数、张国立等人的咖位小吗?
实事求是讲,《峰爆》的明星阵容里各位演员的演技都不错,都很有实力保障,就连观众可能不太熟悉的成泰燊也是有名的实力派演员,被很多人误认为也属于“小鲜肉”行列的朱一龙更是优质演技派。
问题是,《峰爆》缺少能独立扛票房扛口碑的大咖,举个也许不太恰当的例子,《亮剑》的一些配角和龙套都烂到家了,但仅靠李幼斌一个人就能把整部剧带起来。
这就是《峰爆》的问题,演员实力太平均,缺乏在电影票房和口碑上对观众有强大说服力的大咖。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张译,可惜他露脸太少,最多也就算个大龙套。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那是以前。《峰爆》拍的是高铁,高速列车不是光靠车头,据说有些车厢也有动力输出,也就是平均发力,这倒符合该片选演员的思路,平均实力派。
三、台词—有人拖后腿
《峰爆》里有些演员的演技和台词是没问题甚至是优秀的,比如朱一龙、焦俊艳和黄志忠都很不错,但也有一些演员的台词是有问题的,一定意义上拖了后腿。
比如陈数,她饰演的丁总在大部分时间里确实有大项目经理的派头,但有些台词尤其是大声讲话的台词处理得并不好,有些抻着演喊台词之感,其实这个角色还不如换个男演员,比如让张译来演,那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比如张国立,他饰演的是国家高层干部,可以随时调动卫星那种,但不论是气场还是台词,他都处理得不太合适,有网友调侃说张国立把高级干部活活演出了居委会大爷的感觉。
其实,这个角色交给张国立身边的章申来演似乎更合适,章申那可是“武贝勒”出身,擅长饰演各种大集团大公司的大老板,形象高端大气,台词铿锵有力,他站在张国立身边,怎么看怎么像他微服私访一样。
一个人台词有问题观众可以忍,可如果好几个人台词和人设都有瑕疵,那电影的观感就会直线下降。
四、特效—并非主因
很多《峰爆》的差评都把特效不好放在了第一位,其实这并不准确。
一方面,《峰爆》前半段的特效相当牛好不好,尤其是地陷和火车出轨那段,完全不输《2012》加利福尼亚地震那场戏,甚至《峰爆》将特效和实景结合处理得可能更到位一些。
《峰爆》特效的问题主要出在影片末尾,一座山爆破,一座山整体滑坡,然后撞在一起。这么大的场面,电影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震撼感来,这也就缺乏县城16万人危在旦夕又死里逃生的紧张气氛,观众也就不会被强烈感动到。
另一方面,如果《峰爆》的剧情铺垫做全了,演员选合适了,台词处理好了的话,特效差一些并不会影响多大的口碑,典型如杨洁版《西游记》,那是啥水平的特效啊,比续集差远了,但口碑就比续集好得多,这可不光有怀旧情结起作用。
所以,电影,还是应该首先讲好故事,把大钱先花在编剧上,然后是导演、演员和服化道,最后才是特效,不能搞反了,编剧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人物。
说在最后,虽然笔者对《峰爆》吐槽了很多,但还是觉得《峰爆》值得一看也值得推荐,因为笔者和很多观众的吐槽只是针对电影艺术角度,而《峰爆》里还有让人无法不为之感动的两代铁道兵,还有他们的传承、敬业、责任和牺牲。
记得九十年代曾看过一部电影叫《路神》,里面有一位修路工人负伤住院时冲着众人喊了一句:修路的,都是神。
路神,这是笔者看完《峰爆》之后首先想到的一个词。

【谁是资本市场最大受益者?谁说的不是资本家,而是普通人?】

今天读到朋友推荐的一篇文章《你错了,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不是资本家,而是普通人》,作者似乎还是大名鼎鼎的学者,可其观点真不能苟同。资本市场显然越来越重要,可就好比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先富起来的人,而是普通人,这真难以让人理解。不知道作者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按说不应该是真糊涂!

一、文章的基本观点概述

文章先举了好几个例子:电灯、电视、汽车、微信,用以说明:“有些新成品一开始只有富人消费,被认为是奢侈品,但随着成本的下降,很快就变成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该现象推出的结论是:富人不过是为普通人支付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而已。所以说,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老百姓,不是特权阶层。至少从消费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平等了。

消费者为什么能买得起企业家生产的产品?作者自问自答:企业家创造普通人挣工资的机会。作者立马补充道:当然不意味着工人是企业家养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养活自己。

文章最后说,提高工薪阶层收入的最好办法是让企业家活动更自由,市场竞争更激烈,而不是相反!消灭了企业家,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回到赤贫状态。

作者说,他是从发生学的角度说的。这篇文章简化后就两句话:普通人消费的产品是富人提供的,普通人消费产品的能力也是富人提供的。

作者用“自己养活自己”巧妙地规避了普通人应该感恩富人的话题。但任何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是想告诉普通人:你应该感谢富人。

二、几点质疑

从现象学的角度而不是发生学的角度看,作者的看法不无道理。普通人有这种看法的也不少,只不过说得没那么学术。问题在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故和作者探讨探讨。

1、概念是否需要理清?

请作者先把概念理清一下再说。

这篇文章不长,作者用了资本家、企业家、富人、特权阶层四个概念与普通人相对。是不是意味着资本家=企业家=富人=特权阶层?这就趣了。演员中许多成了富人,他们是资本家、企业家、特权阶层?仔细分辨,资本家和企业家都未必相等。在金融资本时代,投资人握有资本但他可以不办企业,把只是把这些钱投资给办企业的人,目的是通过股份或其它方式让自己的钱生出钱来,至于办企业的人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他并不关心,只关心是否会赚钱。当然企业家可以变成投资人,那是另一回事。特权阶层这个概念出现在此文里就更不靠谱了,这里就不再细辩了,以避免文章过于冗长。所以,建议和普通人相对的概念就用企业家好了。且对“普通人”这个概念也请作者界定一下,不然也会产生误会:既然作者说市场经济使人人平等,这个普通人是咋回事呢?这是一个平等的称呼吗?

2、什么叫“你错了”?

作者只是对社会上有个别人“仇富”这个现象发议论呢?还是暗对最近国家对金融资本市场的整顿发议论呢?若是前者,你就明文。而且要讲明白“仇富”具体指什么?是指那些不知道感恩富人的人吗?若是后者,或有误会。国家整顿金融秩序,当然要触及到具体的金融企业,目的是让其合法经营,共同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而不是限制它,更不是消灭它。况且,金融资本做大有左右政治、绑架平民之危险,打击资本垄断绑架政府坑害百姓的企图,许多国家也有此举,有啥不妥吗?怎么会有“如果消灭了企业家”之假设呢?如果这两者都不是,那么作者这话是对谁说呢?有谁想消灭企业家?

3、富人为普通人支付研发费用?

富人投资目的就是为普通人支付研发费用,那“富人”不等于“圣人”了吗?我不否认有富人这样做,但不具有普遍意义吧?作者是想引导富人这么做吗?那赔了钱算谁的?算作者的吗?富人投资的钱又是哪来的呢?这么一直追问下去,作者说得清楚吗?另外,国家投资呢?那可是纳税人的钱啊!纳税人都是富人吗?逻辑上不通啊!如果再结合一下马克思《资本论》的论述,作者这论断是不是过于草率了呢?

4、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那作者说得“富人”因投资赚得盘满钵满,可以买得起豪华游轮、私人飞机,普通人不过消费一辆小汽车、一部手机,谁受益最大?作者还追一句而“不是特权阶层”,特权阶层不花钱都可以消费高档产品的,还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吗?可以说普通人是受益者,也有普通人被市场经济的垄断或其它不规范行为所害的事件,作者不关心吗?作者只看到市场经济好的一面而无视它不好的一面,你注意到如果市场经济不健康,普通人是最大的弱者的事实吗?

5、是市场经济使人人平等吗?

人人平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主要指法律地位上和人格上的平等,然后是机会上的总体平等。比尔盖茨和普通市民杰克到同一商店买同一件商品,比尔盖茨和杰克都是消费者,他们就平等了吗。比尔盖茨可以在市场经济中翻江倒海,杰克只能买一件商品,他们平等吗?一个角色就可以定义平等,岂不笑话?

三、再和作者说几句

本来还有个质疑,既然被作者规避了就不提了。我是以为这篇文章读了和平时街谈巷议的某些观点没多大区别。但以文章形式发表在网上,尤其是当下会引发误读国家的整顿金融秩序的行动,希望谨慎。

另外,文章对概念的表述要明白无误,不引起歧义,必要时哪怕啰嗦一点也要做个说明。

我理解作者是要提醒和纠正社会上的一些偏激的看法或怕国家整顿金融秩序过火。你提醒提醒是好的,但不能用一种偏激代替另一种偏激。

市场经济中的自由也不是绝对的,它的恶性的一面必须监管、整顿,防止它不仅垄断市场,还左右国家政局,祸害百姓生存。如美国军工复合体,你不会希望中国有这样的企业吧?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确实,我们肉眼可见的时间、空间,之于这宇宙洪荒,非常狭窄,怎么想,都只能想到四个字——“不可思议”。人到一定年纪,一定要明白中道的智慧,唯有中道而行,才能不偏不
  • 热点方面还是牛哥之前反复强调的风能、虚拟电厂、储能、智能机器、智能电网,接下来我一 一再分析一下,风电我之前提过,三四季度迎来抢装期,机构预期全年陆风装机或达
  • #大天秤和小水瓶の日常#成天在家休息 觉得没意思上班又觉得周末过得太快我咋觉得我是个矛盾的共同体[摊手]明天又周一了[摊手]饲养员今天做饭发挥有失水准于是乎就没
  • 我们无缘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但从历史文物中,今人可以一瞥古人的生活意趣。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1月23日【转发赠书】#新书推送# 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
  • 两相迭加,可以测算一下,光伏还有多少倍的增长空间呢?#女生走出精神内耗后有多爽#每个人在自我控制中都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
  • 今晚最戳中我的歌是毛毛写的,深深唱的无问,我真不知道,他们是否看进过我的梦。今天还有一首让我特别感动的歌,就是米希亚那首从后来改编的向着未来,这是一首在我还小的
  • 感恩2021年10月份遇见爱玛滑元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感恩一直以来的陪伴刚刚看完ending真的爆哭,很不舍,因为他们多了份高考前进的动力(高三的精神支持和快乐源
  • 我吃了很多瓜,我努力想要知道另一个你是什么样的,在别人的口中,在无数聊天记录中,乃至在视频里,与我认识的你大相径庭,也许是墙倒众人推,又或许你确实如此,我真的想
  • 我堂哥说你招工上面也没有说要上24小时,你这样不是骗人吗? 他算了一下平均下来才100多块钱一天,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然后他就去找老板理论啊,老板跟他说:没错啊
  • 4.电池方面,搭载容量为38.54kWh的三元锂电池,工况续航401km。1.作为一台纯电小型SUV,车身整体小巧飘逸,车长4070mm,轴距2420mm。
  • 突然好怀念大阳阳开心笑的时候,爱你们,希望你们快快好起来!突然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歌不是随便来的,越是带孩子,我越是感到我妈妈的不易,越是心疼她!
  • 首先最期待的就是白敬亭和田曦薇的新剧《新川日常》了,据说是讲美食的,男女主颜值演技都在线,还是先婚后爱,看了预告还有吉吉国王,那确实是喜剧无疑了,快播出来吧!近
  • #文轩[超话]#刘文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宋轩说的是什么两百块钱,一直在追问轩,从这就可以看出刘文并不是在意那两百块钱,后来宋轩直接说出了刘文让宋轩陪他睡觉的事
  • 海报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小站很开心,但海报都是站子里妹子的辛苦成果,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李光贤# #转盘少年李光贤##李光贤0723生日快乐# 为了迎接光贤
  • #姜云升[超话]#《舞台上》让我想起来“过去走廊上罚站的少年也会成为大人物”要相信你选的路!十一年你做到了!台前幕后,里子面子,艰辛只有你自己清楚,自白书里你唱
  • 当外界提供足够的氧气,血管就“懒”得生长。当外界提供足够的氧气,血管就“懒”得生长。
  • 一、主动报备主动检测专家建议,公众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请近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涉疫地区所在地市旅居史,和阳性病例行动轨迹有交集者,特别是14天内有内
  • 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男人不断逃离家庭责任,女人被家庭责任逼的越来越强大。 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男人不断逃离家庭责任,女人被家庭责任逼的越来越强大。
  • 我不否认,但是我想说,你现在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爱你就如同我爱自己的生活一样。也会因为有人骂你而生气难过,你总是说你不在意,可是我真的特别特别特别介意,
  • 遇见你之前,我被困在一个不会快乐也不会动的躯壳里;遇见你之后,我在不会动的躯壳里找到了快乐。[蛋糕][蛋糕][蛋糕]今年是陪你过的第7个生日[心],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