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取宇宙先天大药,长生久视的秘密,就在这“玄关一窍”之中!

一、玄关之真义

在内丹道修炼中,玄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玄关一窍的显现,代表着修炼者摸着了造化之机,进入了大道之门。但历代神仙家对玄关的解释含糊隐晦,莫衷一是,种种异名,不一而足。

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非五脏六腑,非四肢百骸,亦非炁穴、印堂、百会、规中,拘泥于形体躯骸,而在体内求搜,将一无所得。然而离开人体自身而向外求取,亦无所获。唐代吕纯阳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张祖紫阳真人更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千四百字,玄牝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知一而万事毕者也。”

何谓玄关一窍?一言以蔽之,玄关窍者,玄妙之机关,秘密之门户也。《道德经》谓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也。是我与天地万物同根共蒂之处,天人合发之处。何谓玄关一窍,详而说之,即我摒弃妄念万缘,七情六欲,使我虚极静笃而神气相抱,浑然一体,神即气,气即神,神亦恬淡虚无而无思虑,气亦平和安然而归根。然后,待此神气相抱浑然合一成一气后,我此气机将与天地先天之机的频律一致,至而内感外应,遂感而通,天合人发。此合发之处即玄关一窍是也。准确言之,玄关一窍者,即修炼者达到与天地宇宙,万物万象合发共振时的一种高深功态后,而显示出的与天地万物同根共蒂的虚无之谷。修炼者寻着的与万物同根共蒂虚无混沌之处,即玄关一窍。此虚无混沌之处也是天地宇宙,万物万象旋转往来,生灭易换之斗柄和总持门。故修炼者只要能进入玄关一窍,便可寻着此虚无混沌之所,即可天人合发,内外相感而盗取天地宇宙之造化气数。前辈大德,已故道教协会老会长陈撄宁先生尝言,“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工夫般般应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中,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尽其量哉!”故历代丹道大师,先贤圣哲称玄关一窍乃太极至善之地,无极混沌之根,虚无造化之源,先天凝结之所,日月星宿往来旋转之斗柄,天地宇宙易换之总持门。

只要修炼者进入神气相抱的功态愈深,那么自身体内之先天祖炁则能更深层的发动,又因为先天祖炁与天地宇宙之气机乃同一无极混沌之所分(先天祖炁与天地宇宙之气机造化犹如一滴海水与整个大海之水的关系一样),故而修炼者则与天地宇宙合发共振时的功态也就愈深,与天地宇宙之机的频律也更吻合,接近。因为,进入玄关一窍的程度越深,也越能更快地,更大强度的盗取天地宇宙之气,最终粉粹虚空,与道合真。又因为神气相抱的功态有深浅之不同,故而与天地宇宙合发共振之层次亦有不同。故有玄关一窍现,玄关窍开,大开,遍开之说。“辟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就是对进入此功态不同层次阶段的形象概括。北七真之一的全阳子王处一在其《玄光集》中有诗一首云,“清静翰开壶内境,无为踏破洞中天。灵明混合诸天地,大道空无一法传。”也是对进入此功态的方法和过程的维妙维肖的描述。其微妙处,大堪仔细品玩推敲。行者果能明了此一句而词外见义,必可得其修炼的大机趣。

此一种高深功态在释家而言,则称之为“真空”。而天人合发,内外相感,使我之心身有所变化,充盈无限生机的那一时刻则称之为活子时。而一日之内,神气相溶而发动先天祖炁使之天人合发,内感外应之时亦不止一次,故采取此天地宇宙之真阳真药亦不止一次。因此,唐代崔希范在其《天元入药镜》中言:“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天地宇宙之气机从玄关一窍中而出,则称之为妙有。此先天造化、气机则称之为真种子,长生药、得道之真种子,长生不死之真药。有了这种子,就会形成发芽生根而结果的无限变化。老子称此“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因,是真种子,“无不为”是果,是无所不能的无尽造化。服了这真阳之药,即可脱去凡胎俗骨,实现脱胎换骨之功,跨入一个全新的生命层次。

由上而观之,“玄关一窍”实乃一虚无混沌之所,并无定处可寻,其中包含着无限之气数和造化,亦包含着无限之空间与时间。在人体自身而言,得玄关遍开后,人即与宇宙所有之时间和空间混为一体了。为什么这样说?众所周知,我们普通人有区别之心,辨识之心。因此,我们的思维、意识总是一断一断的,不能成绝对的连续状,每一念头,每一思维,意识即产生了有边界之空间和短暂之不确定时间。每一个念头、思维、意识就象开关、闸门一样时断时续、时开时关,时强时弱地控制着我们与天地宇宙交融混合的深度、与天地宇宙能量互换的力度,又因为我们人类不可能脱离于天地宇宙而独立存在,故好似产生了有边界之空间和不确定之短暂时间。每当另一念头一起,即湮灭了上一个念头,随之也湮灭了上一个狭窄的空间和不确定时间,而产生了另一个空间、时间。一瞬间内,即产生了生生死死之不断轮回。如是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能力以及生机、造化都局限在某一狭窄的范围之内,某一肤浅的层次之上,由此而形成了我们的繁衍生息,生老病死。亿万个念头,形成了亿万个有边界之空间和不确定之短暂时间,而时间空间愈多,则所形成的时间也愈短暂,空间也愈狭窄,离道、离真理也愈远。庄子在《南华经·齐物论》中更是分析得精辟透彻。《道德经》亦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每一时间和空间之综合体可称之为“玄关一窍”。而所谓的玄关一窍的显现、大开、遍开,就是所有的时间、空间逐渐融合,最终浑然为一,而成虚无混沌返补归真的过程。此时,对修炼者而言,不再有空间与时间之分,不再有空间之边界和时间之流逝断续,也即前文所说的包含无限之空间与时间。

二、死、活玄关窍说

玄关一窍又有死玄关窍,活玄关窍之说。(详见西派丹法开山鼻祖李西月所撰《道窍谈》)笔者就其分别试解一、二。以飨读者诸君。

什么叫活玄关呢?我虚极静笃之时,忽灵光一现处,就是活玄关,也是神气交融的虚无谷,更是我与天地宇宙同根共蒂之处,天人合发的合发点。古先哲称之为真橐龠,真鼎炉。因为修炼者在每次修炼中,由于入静程度之不同,而产生了与天地宇宙同步共振,内感外应之处的不同。因此神气相抱,天人合发点并不是固定和不变的。于是产生了所谓的活玄关窍。

故上上根器者,摒除妄念万缘,绝弃七情六欲,一念放下,转识成智。正如唐代高道王玄览所言:“莫令心不住,莫令住无心,于中无抑制,任之取自在,是则为正行。”使之万念归一。当修炼者达到物我两忘,空色不异,受想灭尽之最高静定时,则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相,无过去、现在、未来之分。也就是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分别。也即包含了无数的时间与空间。意识亦成为绝对的连续状(也即无意识),达无极混沌之境(也即无境界可说)。此时,我之气机与宇宙同步共振,内外相感,至而浑然为一,与道合真,浑身百节,亿万细胞,无一处不龙虎交战,无一处不水火既济,神气相抱,故而无处不是与天地宇宙合发之点。修炼者在此一瞬间即可成就大丹,炼就纯阳真身。一刹那即可实现“赤血换兮白血流,形骸化兮似银膏”的脱胎换骨之功。古人所谓“得丹原在刹那间”即是此意。也即张祖紫阳真人在《悟直篇》中所云:“日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这时修炼者可以说无一处不是玄关一窍,无一处玄关一窍不是大开。这就是在内丹修炼中所说的玄关一窍遍开的最高层次。修炼者这时的形体躯骸发生了天翻地覆之变化,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境界,完成了生命的再次塑造和完善。明代三丰真人对此经过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仙云‘这回大死今为活’又云‘一点而天下不平’到此地位,才是真正天地交泰,日月交宫,真阳之药到,顷刻周天火发,骨胎化作一堆肉泥,阳神脱体,撒手无碍。”“炼已持心明理见性之时,攒簇发火,不出乎一个时辰,立得一黍玄珠,现于曲江之上,刀圭入口,顷刻之间,一窍开百窍齐开,火发四肢,浑身筋骨血肉都化成炁,与外水银相似。”

以上所说,即活玄关一窍,是内丹修炼中最上乘之顿法所采用的玄关,非上上根器者不可实修实证。盖一般之人,下手之初,无法斩断妄念万缘,放下七情六欲。不能一念放下转识成智,而直造先天之先,进入虚极静笃之混沌之境,故又有“死玄关一窍”之说。

那么,什么叫死玄关呢?死玄关一窍通常指上丹田(性之蒂),下丹田(命之根),中丹田(规中一窍)。为什么把这三丹田叫死玄关一窍呢?因为通常修炼者守此三丹田较容易入静,因为人体神气相抱,水火既济,龙虎交泰通常在此三丹田。也就是说神气较容易相抱交溶于此三个丹田处。故与天地气机同步共振,能量交换也通常在此三丹田发生,因此把这三个丹田称之为“死玄关一窍”,学人明了此理后,在修炼中就不必拘泥于死守某一处了。人身内外,任何一处都可称之为死玄关一窍,当就其学人本身修炼时的敏感点,神气交融点不同而定。由此,可知所谓死玄关之说,涉及到下手问题,乃为我们普通修炼者所设之方便法门。

当然,就下手之法而言,实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青壮年,健康之身,应多读丹经以穷理而先性后命。若守窍,当认规中一窍为宜。中老年,虚弱之体,需纠偏补漏,当先命后性,如守窍,则以下丹田为好。

三、玄关窍现的层次及其内景

怎样使玄关窍显现、大开、遍开呢?其顺序过程又是怎样的呢?究其实,玄关窍开之顺序过程也就是修道全过程。众所周知,修道的过程层次可分:一,炼已筑基(使阳精初现);二、炼精化气;三、炼气化神;四、炼神返虚;五、炼虚合道这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不但是玄关窍开的过程,更是不同层次之阴阳气机在相应的玄关窍内显现、烹炼、交泰返本还真的过程。张祖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有西江月一首,尽披无遗,词曰:“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便看五行成准。本是水银一味,周流历遍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现在,笔者就其各阴阳气机出玄入牝、返本还真的过程综合玄关窍开的过程浅述如下,以飨读者诸君(以守下丹田一窍为下手之法为例)。

一、炼已筑基(阳精乍现):下手初,用性之蒂也即二目(性之外在表现,神之所聚乃二目。故《阳符经》云:“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又有全身内外皆是阴,唯有二目一点阳之说)返照命之根(也即下丹田)。《悟真篇》有云:“蟾光终日照西川。”又有古诗云:“谁人识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中央。”如此使神气相抱,浑然合一,自然神定气闲,而隐藏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先天之精自然显现(明代陈眉公在《宝颜堂秘芨》中有云:“精在先天时,藏于五脏六腑氤氲而未成形,后天之念动,则成后天之精。”)。如是后天呼吸之息通过人体自身之后天神气而自然与此先天之精氤氲相连,并不断滋补充盈此先天之精,修炼者到此地步,方感受到全身气血融和,酥软如醉,神情愉悦,四肢百骸充满着一股温和之生机。如是一呼一吸,全身毛窍一开一阖与之相应。待火候满足之时,修炼者在某次修炼中将进入虚极静笃,渺渺冥冥,恍恍惚惚,似醒还睡之际,忽然一醒,玄关窍现,一点灵光从中而出,一点真阳外药从中而生,似荧如星,似风中之火,摇曳不定,若雨中之灯似明将暗,此时真阳不多,玄关初露,微阳咋吐,性光初现,也可称之为小药产。在此阶段中,如不时时护持,则灵光渐灭,生机将俱无。何谓为护持?即刻刻保持恬淡虚无,神定气闲,无思无虑,无念无欲之心境。心无增减,随缘而就,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也即张三丰真人所言“常应常静常清静。

#修行必读# https://t.cn/z8AH4Mn

《楞严经新解》卷四(2)一门深入,随拔一根(续二)
8.谁作谁受
【原文】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解释】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佛又说道:“阿难。你现在想要通过见闻觉知,你所看见,所听见,所觉知的一切,离本心那么遥远的一些五官感觉,契入如来的常乐我净(自性常光明;乐非世俗之乐,而是西方极乐;我是无我;净是清净国土,清净心,无上菩提心)的境界。只是在六根门头捕风捉影罢了,如何从那么遥远的投影当中契入呢?”
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佛又说道:“(你不要光注意听多闻,听别人说这个说那个,甚至不要光执着于我所说的佛法,而是要去修静定真功夫,了脱生死。)你应当先要选择生死的根本,要了脱生死。依照不生不灭的圆满湛然寂静的本性而成。以湛然寂静的自性,照破虚妄生灭的相,回归于觉知一切的本元。如果能够内证见到光明觉知一切、不生不灭的自性,以此为因地发心;从明心见性开始起修,如此不会有任何疑惑了,然后就可以精进修行圆满成果地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正果了。”此直指人心就很快了,如果光在见闻觉知上捕风捉影,不识本心,这是很难的。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从此因地心而起修,就会快捷得多。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佛又说道:“比如要使得浑浊的水澄清下来,只要储存在安静的容器,不要一天摇晃不断,搅动不断就好了。使得水静不动,沙土自然就会沉下来了。清水就会显现在我们跟前了。此类似于我们的心,可以称之为初步降服客尘烦恼。”《道德经》中讲,孰能静之徐清。老子圣人所说也是此道理。诸葛亮说,宁静致远,也是此道理。
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佛又说道:“如果去掉泥沙,而只留下纯水,此称之为永远断除根本无明。”如果泥沙和水在一起,就是和合在一起。如果把泥沙去掉,就是已经修证了无上正等正觉了。如果泥沙和水在一起,搅动起来就又浑浊了,又退转了。
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佛又说道:“如果去掉了泥沙,去掉了物欲,光明之相极其精纯,一切都是此光明本心真心所显现,此不是客尘烦恼。烦恼即菩提,已经转了,时时刻刻,处处,都能够合于涅槃、清净圆满的德性。”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之前讲了第一义,第一个道理是说,要看因地心,如果一开始就能够见性,就能够开悟,因地和果地就相对来说一致了。如果在因地发心的时候,回家的路都看不清楚,不识本心,如此就容易搞错方向了。接下来讲第二个道理。佛又说道:“你等如果要发大菩提心,去修大乘菩萨乘,而非满足于小乘,生起大勇猛精进修行之心,下定决心捐弃有为相,不被所有相束缚住,不产生执着。应当详细审查反省,造成烦恼的根本所在。从无始以来所造的身口意业,到底是谁在造作业,而又是谁在受业报呢?”
9.自劫家宝
【原文】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解释】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佛又说道:“阿难。你要修证菩提心,如果不审查观察造成烦恼的根本,则不能知晓虚妄的根尘是何处颠倒,是如何颠倒的。在哪里颠倒尚且不知晓,如何降服其心,如何证取如来果位呢?”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佛又说道:“阿难。你且观察世间那些解开绳子结的人,如果连结打在哪里都看不见,都不知道,如何去解呢?”世人颠倒,如同倒悬之苦,就好像是用绳子打结吊起来一样,看到的一切都是颠倒的。正的是邪的,邪的是正的。如何解开绳结呢?只有找到绳结,才能解开放下来。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佛又说道:“我从来没有听闻虚空被你或者谁破坏了,撕裂了,打个结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虚空是无形无相的,没有打结,根本就不需要去解。”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佛又说道:“可是你现前的眼耳鼻舌身和识心,此六根可以说是家贼,引盗贼进屋的媒人、家贼,自己却找人打劫了自家的无上珍宝。”《庄子》中有个寓言故事,忽和悠两个帝王可怜中间的混沌帝王没有七窍,为了报答他,决定帮他打开七窍,可是打开之后却死去了。七窍是污染本心的城门;六根如同城门,盗贼进来必定经过城门,心为君主之官。所谓有漏就是有污染源,有盗贼漏进来。自家最珍贵的就是自性本心真心了,此是无上珍宝。第二个道理就是要指明谁作谁受,谁才是真正的主人,眼睛不是主人,嘴巴也不是主人,如果嘴巴是主人,就变成吃货了。庄子讲养生主,什么才是养生真正的主人呢?
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佛又说道:“因为六根漏进来污染,所以使得无始以来,众生的世界,生缠缚,把众生给捆住了,绳子打结了。(此如同蚕作茧自缚罢了,身体所行,嘴巴所说,心里所想,绵绵密密的业丝,不知不觉生缠缚。)于是使得众生在器世界不能超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就是有为相的器世界)。”
10.织妄相成
【原文】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解释】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佛又说道:“阿难。为何称之为众生世界呢?所谓世为万物迁流不息,万物在不断变化,所以有世,有时间的概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时间是人类认知的错觉,时间是虚妄。)古往今来称之为世。所谓界是方位。你现在应当知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为界,空间为界。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此为世。”
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佛又说道:“由此可以看出,方位有十个,迁流的数有三个(过去、现在和未来世)。”
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佛又说道:“一切众生各自有各自的世界,交织在一起。每个众生都有一个世界,在各自身体当中不断地迁流业力,不同世界之间互相交涉,互相影响,互相拉扯,互相支持。(比如你要努力修行超脱所有业力,不管是单位还是家庭必定有许多的交涉和牵扯,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试图拉回来。当然了,不必要一定要出家修行,在家居士也是没问题。正如阳明先生所说,在事上磨炼。生活工作都是我们修行的道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世界,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心中的月亮。你看见我,通过眼根进入污染我的心;我看见你通过眼根进入污染我的心。阿难和摩登伽女也是如此互相交涉,互相污染,层层叠叠。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佛又说道:“而此世界的界性虽然分为十个方位,定位可以明了。”但是具体还是以各自的世界为中心的。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来定位。
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佛又说道:“世间人眼睛只是看东南西北,这样来认路。上下就没有确定的方位了,中间无确定的方位。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数很容易明了,大家都是统一的,都是一致的。”在此如来破对于方位的相的执着。不以任何一个人为中心,如果非得以哪个为中心,就是我执了。当然也可以以任何一点,任何一个众生为中心。可以以地球为中心观察,可以以月亮为中心观察,可以以太阳为中心,都是可以的。战国惠施曾讲,我知晓世界的中心在哪里,在燕国的北边,在越国的南边。惠施也是这个道理,随便一点都可以作为世界的中央。夜郎国也可以自大。各自都有各自的正位,比如庄子所说,猴子的正位在树上;鱼的正位在水里;走兽的正位在森林里。
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佛又说道:“四个确定的方位东南西北,加上与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相互交涉,三四或者四三,相互交涉,辗转变成了十二了。”
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佛又说道:“如此再迁流变化,不断地层层叠叠,每个众生都有个世界,每个都有十二;十个众生就是一百二;一百个众生就是一千二百。总体概括起来,六根当中,每个众生又有六根,每个根都有一千二百功德了。”如果管住自己的眼睛,保住眼睛清净,多重要啊,很大的功德了,起码不会去污染别人。不要随便去放电!摩登伽女就是放电污染阿难了。

方以智,字密之,安徽桐城人。方以智早年著《物理小识》,这是一部科学知识资料类编,选录了从古以来至明代后期关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和传说,书中也包含关于哲学问题的议论。

《物理小识》中所宣扬的哲学观点基本上是气一元论。方以智的气一元论具有明显的特点,它是和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密切相结合的。方以智认为,世界统一于气,一切都是气。

他说:“世惟执形以为见,而气则微矣。然冬呵出气,其气如烟;人立日中,头上蒸歊,影腾在地。考钟伐鼓,窗棂之纸皆动,则气之为质。固可见也。充一切虚,贯一切实,更何疑焉?”气较形为细微,但也是人的感官所能感触到的,确然无疑是客观实在。

虚空中充满了气,具体的物质都是气所构成。又说:“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虚固是气,实形亦气所凝成者。”无论虚实,都是气。还说:“气行于天曰五运,产于地曰五材,七曜列星,其精在天,其散在地,故为山为川,为鳞羽毛介草木之物。”星辰山河以及动植物都是气所变成的。

方以智讨论了关于五行的问题,认为基本只有水火二行。五行属于二行,二行只是一气。在水火二行中,火又是最主要的,火是一切运动的根源。方以智虽然重视火的作用,但他认为火也是属于气的,所以他的哲学还是气一元论,不能说是火的一元论。

方以智气一元论的特色是他提出“气形光声为四几”的新学说。他说:“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于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又说:“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而未凝未发之气尚多,故概举气形光声为四几焉。”

“四几”是指四种变化状态。形是气所凝聚而成的,光声是气所发出的,都是气的表现状态。总而言之,都是气;分而言之,是四种状态。光声都是物理现象,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方以智把气形光声称为四几,即认为这是四种最基本的物理现象。

方以智也谈到心与物的关系。他认为,心也是一物,而能认识天地万物。一方面,心也属于物;另一方面,万物都是心的认识对象,心与物可以说有统一的关系。但方以智却由此得出了心物不二的结论。

他说:“即性命生死鬼神,只一大物理也。舍心无物,舍物无心,其冒耳。”又说:“日月星辰,天悬象数如此;官肢经络,天之表人身也如此。……无非物也,无非心也,犹二之乎?”

没有客观的物质世界,也就没有人的认识,“舍物无心”是正确的。客观事物是心的认识对象,但对象并不依靠认识而存在,方以智讲“舍心无物”,这是心学的观点。

方以智讲神,有时把变化动力的神与人的精神作用的神混为一谈。他说:“天以气为质,以神为神。地以质为质,以气为神。人兼万物而为万物之灵者神也。”天地之神指变化的内在动力,人的神指精神作用,方以智把二者混淆起来了。

此外,关于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方以智采用了依违两可的态度,他说:“孔子言知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状,而歧伯曰道无鬼神,独往独来,盖谓无人不自得,谓之不落祸福,鬼神无我如何,非曰无鬼神也。”

又说:“有以信致专者,即有以疑致畏者,即有以不信致勇者。……故曰有体物之鬼神,即有成能之鬼神,即有作怪之鬼神。权在自己,正己毕矣,彼如我何?圣人知之,故能转物。”可见,他不否认鬼神的存在,又企图对于鬼神的传闻作出一定的解释,而结论是不要怕鬼神。

在《物理小识》中,方以智还谈到空间与时间的问题,他提出了“宙轮于宇”的光辉命题。他说:“以推移之宙消贪心,以规矩之宇辨物则,而一万俱毕矣。去者已去,来者未来,今又逝也,贪执何为?……灼然宙轮于宇,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春夏秋冬之旋轮,即列于五方之旁罗盘,而析几类应,孰能逃哉?”

宙即古往今来的时间,宇即上下四方及中央的空间。宙轮于宇,即时间在空间中旋转流逝。未来转为现今,现今转为过去。空间中的万物都随着时间的轮转而流逝。宙即在宇中,宇即在宙中,空间与时间不是彼此独立的。方以智“宙轮于宇”的命题含有精辟的观点,但只是思想的火花,没有详细的发挥。

《物理小识》中的哲学思想是方以智早年的思想。明亡以后,方以智坚决抗清,削发为僧,在晚年时期,他受佛教的影响较深,于是在哲学基本观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在他的著作《东西均》中明显表现出来。《东西均》首先重复了“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命题,进而认为太极就是心,进一步,他更认为心是气的所以然。这样,他就离开了“离物无心”,而专讲“离心无物”了。

他在《东西均》中提出了“随”、“泯”、“统”三个观念,作为他的方法论的总纲。所谓“随”即顺从常识,承认一切事物的存在,也就承认对立之对立;所谓“泯”即消除一切区别,不承认一切事物的存在,也就不承认对立之为对立;所谓“统”即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把两者贯通起来。这三个观念来源于佛教华严宗的三谛(俗谛、真谛、中谛)学说。“随”承认“二”,“泯”只承认“一”,而“统”则肯定“一即二,二即一”。

——《中国哲学史》北大哲学教材系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且中间有高新这样一个成功的新核作为过渡,人口和产业能良性起步发展。❸而到现在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省份,同时存在两个国家级新区的现象。
  • 目前达产的世界最长叶片有107米。目前达产的世界最长叶片有107米!
  • -浪钉8级有感(一堆p话「工作一年,我策划了100个热搜」热搜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篇行业人员写的文章说得特别清楚,可以看看[吃瓜]其实每次看到“xxx又买热
  • 巳申之间本来是合的关系,同时巳也是申金的长生之地;但是巳中丙火和戊土,要克申中庚金和壬水;申中壬水要克巳中丙火。忌来破用,忌神是哪种十神,所居哪个宫位,说明哪种
  •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西和伊拉克政府进行了深入接触,并达成了数额相当可观的双边贸易协定:缺少硬通货但拥有大量石油资源的伊拉克通过直接向巴西出口石油,来获得这个国家的
  •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 9 月,阅读积分的应用——“阅读积分抵扣逾期滞还费”服务上线,这是构建读者阅读积分系统后,首个应用阅读积分为读者提供积分使用的服务项目,有利于提升读者阅读积极性
  • 》清晨我随口说了一个某某梗你孩子一般哈哈大笑脸上美丽的浅窝像新芽从樱桃树萌发阳光瞒着雨露离家出走偷偷跑到春天来了青苔民宿中银杏树的背面我房间里小书桌上的一杯黑色
  • 她还表示,谷嘉诚曾向她借款十万只为买热搜,还分别晒出了和谷嘉诚以及李现的聊天记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聊天记录中,谷嘉诚:我明天要去找李现玩,他就
  • 他们还没有百分之百准备好,他们有3名重要的球员(霍勒迪、米德尔顿、布克)因征战NBA总决赛而缺席了比赛。”#NBA# #湖人#差价游戏: 所有的操作都是围绕差
  • 显然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工资到底是啥概念?#刘浩存妈妈的舞蹈培训机构 下腰不当#看到红线标出来的话 我想说这完全就是在推卸责任,但凡学过舞蹈的人都知道,下腰是一项危
  • #音乐剧不能说的秘密# 2021-07-11晚场 上海保利大剧院剧情嘛看过电影都知道的,但音乐剧版本改成了大团圆结局,和全剧的基调统一,都是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甚
  • 一起快乐生活快乐追星!19年没有嗑过正泰了好像从来没有以嗑cp的少女视角看过正泰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氛围但我就是嗑不起来在一起就是没有梦境之感的温柔的风雨名字叫Te
  • 山水一程,何其有幸...... 在你喜欢的事情上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吧,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那么多那么多的事,你遇上了是命中注定的,结果与过程好像都
  • 一个集体如果拥有这样的美,那它一定是一个强大的集体。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微风]#阳光信用#你就会发现别人会回报你的善意,你的快乐也会在别人身上
  • 【22.9】拿下日本ucm胶原蛋白眼霜!小黑条真的看起来又上了一个档次!
  • 所以说,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往往活得会更好。 我们人这一生,包括孩子教育,也像杠杆一样。
  • 其中Aave V2和V1的总清算量1484万美元,占比57.86%。其中Aave V2和V1的总清算量1484万美元,占比57.86%。
  • 人生,需要的不是执着,而是回眸一笑的洒脱。在台媒爆料阮经天和宋祖儿分手之后,宋祖儿工作室先发声明否人了两人恋情,现在阮经天也透过经纪人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大家想像
  • བློ་ཁ་ཆོས་ལ་ཕྱོགས་པ་བླ་མའི་དྲིན། །心向于佛法乃上师恩ཆོས་ལ་དགའ་བ་སྐྱེས་པ་བླ་མའི་དྲིན། །于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