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算命”这件事

八字算命,这是千百年来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直到科学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又经过中国式的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算命之风不仅没有灭绝,反而更加兴盛起来。那么算命到底能算出些什么东西?真的很神吗?真的能算准人事吗?真的能解灾去病吗?我今天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八字可预测的事项有: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特点,身体健康情况,父母兄弟等六亲的情况,自己的恋爱婚姻情况,学历、官运、财运、事业职业状况(即通常所说的富贵贫贱状况),有无灾难凶祸,以及人一生的基本发展运势、某些年份的具体吉凶、凶灾恶运的化解方法等。

接着我要回答大家的是两句话:八字算命,确实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人生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算命,绝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

可以打这么一个比喻:

比如,八字相同的两个人从大致相同的地方出发,都要到北京去,那么他们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命局和大运的信息大致相同,比如都是富命或富运)。

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你可以走你的路,我可以走我的路,所以行进的过程和方式就不同了,而到达北京的时间也许会有先后的差异(就是流年的信息和具体的事象出现差异,比如同样是富命或富运,但发财的流年时间、方式和程度可能不一样)。

那么再细下去,中间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时间,就会有更多的差异,而且在路上所经历的事情也会有更多的不同(就是流月、流日以及具体的事象和数据出现更大的差异,很难有绝对统一的规律)。

这就是算命准确率的大致情况,一句话,算命确实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绝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可是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去算命的人,尤其是那些对命理知识毫无了解的人,希望命师能百分之百算准自己的事情,甚至连芝麻蒜皮的小事也要算准。

而那些命师,为了迎合顾客的心理,就宣称自己是神算、大师,能铁口直断,算什么都准,“诸葛亮掐指一算,已知你身前身后事”,呵呵。去算命的人心想:我花了钱,我就要你算准,否则我就吃了亏,你就是骗子。

而命师心里盘算:我先钓你上钩再说,然后我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呵呵,大家看看,这双方不都是功利心在作怪吗?为了那么一点小小的卦金,双方都在动脑筋怎么让自己不吃亏,然后吹牛撒谎什么的都来了。还有些品行不端的命师,为了钱,对顾客故意恐吓勒索,这种情况就更恶劣了。

事实上,正因为算命这门技艺,没有百分之百地准,但又有很大的准确性,人们才敢去试试。否则,说你明年撞车,你就一定撞车,说你明年破财,你就一定破财,说你明年死,你就一定死,那么,这天下还有谁敢去算命?

所以,顾客要求命师百分之百把命算准,这种要求本来就是脱离现实的,而命师吹牛说大话,甚至恐吓敲诈顾客,这种行为则是不道德的。

这里,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既然算命有很大的准确性,那如果我的后运不好,甚至有凶灾,又该怎样改运,怎样破解?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去死吧?这就是所谓改命改运的问题。是啊,能算命而不能改命,算出喜事来是笑哈哈,算出凶事来岂不是泪涟涟了?这个问题啊,实在很纠结,也是命师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命是天造的,人如果想改命,那就是与天争。那么与天争合理吗,能争得赢吗?事实上,我们人类千万年来,一直在与天争,我们人类算是成功的,那说明与天争赢了,但我们人类也经常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更无法准确揣测、把握未来的命运,那就是争不过天了。

那么具体到个人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与天争,想办法自己把握命运,但成与不成,最后还得听天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但如果用周易命理的观点来看,问题远没这么简单,不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句话就能解决得了的。古人有所谓趋吉避凶的观点,认为周易命理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预测,更在于改运化灾。

这个观点到现在就更流行了,现在的人似乎比古人更想不开:如果算出我是凶命,却不能解灾,那我何必去算命,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于是,命师们为了迎合顾客的心理,又想出了种种改运化灾的办法,什么开光饰品、某个方位摆放物品、求神拜佛、扎纸人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但这些东西,如果都按命师说的去做了,就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但以我的观点,这些东西,如果是你力所能及的,愿意去做的,那么去试试也无妨,但切不可做伤风败德之事。但我认为,像一些正大光明的改运方法,如善意的求神拜佛、取名改名、请符画符、选择喜用五行的方位、季节、颜色、行业等等,还是值得去做。

看命其实就像找医生看病一样,小病或许可医,大病定然难治,你如果是穷人的命,那么不管你怎么改运,你也不可能变成个富翁,但是通过你的主观努力,你一年到底能挣两万,还是挣三万,这是没有定数的,这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但是要改,也只能在两万或三万之间的幅度改,而不可能让你从一个每年只能挣两万三万的穷命,变成每年能挣二十万或三十万的富命。其他任何事情都一样。

那么,算命到底还有何意义呢?难道就是为了让人担惊受怕吗?当然不,我认为,算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命运,理解命运,从而规避一些错误的决策或者陷阱,让自己更加理性而平和地面对生活和接受生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于顾客和命师双方来说,才是真正成功的。

有人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七灾八难的,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就算是鸿运当头的富人和贵人,也有许多人喜欢算命,为什么?其实就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命运还是有一种恐惧感和不确定感。富贵之人尚且如此,那么那些贫贱之人呢?更不用说了。

但我们又看到,有许多看似贫贱而平常的人,却活得潇洒自在,快快乐乐,这又说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害怕命运的,以苦为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我们的古贤哲也常说“乐天知命”,那么,如果要说谁是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把握命运的人,那只有这些“乐天知命”的人,才是真正能把握命运和征服命运的人!

所以我想,一个真正成功的命师,并不仅仅在于他有多么高深的预测本领(当然有一定水准的预测技术是一个命师成功的最基本条件),也不仅仅在于他真的能够帮人解灾化煞,更在于他能成为人们在命运认识上的心理咨询师和指导师!

所以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打破对周易命理的迷信,而打破了迷信,我们反而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易命理的精华(可惜现在有些人不懂,以为把周易命理搞得越神秘、越绝对,越能吸引人)。

从本质上来说,周易命理其实是玄学和模糊学,而不是什么科学或数学,周易命理是对人生命运和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它只撷取、总结了人生命运和客观事物的一些共性特征,但不能精确表现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特征,

也就是说,它只能体现抽象,却不能精确表现具象和具体。

其实,在古人那里,算命最初不叫算命,而叫谈命,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谈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命是用来谈的,不是用来算的!可惜今人不悟,把活理认成死理了。

一个真正成功的和有责任感的命师,既要给人正确预测将来的命运,并教给人改运的方法,又要传递给人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既要做高水平的预测师,更要做有责任的命运心理咨询师和指导师,让悲伤的人变得快乐,让颓废的人变得积极,让极端的人变得平和,这才是一个命师的真正责任。

项王军壁垓下

汉四年(前203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刘邦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了。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随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有一百多人罢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戴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给你这个恩惠吧!”于是,自刎而死。
——记于2021.09.20.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https://t.cn/RI7nYAL

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也是最了不起的。换句话说: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看起来是笨笨的,事实上也是最笨的,笨到了极点,真是绝顶聪明。这是哲学上一个基本的问题。

我们知道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在于它的最平凡处,最平凡的学问也是最高深的。禅宗六祖告诉大家“佛法在世间”。道家修道教你内修,不要外求,所谓“丹田有宝休寻道”,而儒家所教的,是在平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应该如何如何,都是很平凡的道理。了解了这些,大家便可以晓得什么是“易简之善配至德了”。

这些大家都要注意,人生不要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就是要永远记住,自己未发达时怎么样,不管到了什么地位,还是一样,那就对了。所以最平凡的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高深的。摆出一副最伟大的样子,就是最糟糕的、最愚笨的。

《论语别裁》《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

《金刚经》里说,在舍卫国首都的大城,佛挨门挨户的化缘。化好了以后,“还至本处”,没有说在路上就吃起来了,不像我们买一根香蕉,一边走就咬了一口,很没有威仪的。佛把饭碗端回自己的讲堂,“还至本处”,在规定的地方吃饭,“饭食讫”,饭吃完了。“收衣钵”,再把衣服及碗都收起来。然后有一个动作,“洗足已”,还打水洗脚。所以我说这一本经是最平实的经典,佛同普通印度人一样,光脚走路,踩了泥巴还要洗脚,非常平凡,也非常平淡,老老实实的就是一个人。

“敷座而坐”。洗完了脚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铺一铺,抖一抖,弄得整整齐齐,也没有叫学生服侍他,更没有叫个佣人来打扫打扫,都是自己做。生活是那么严谨,那么平淡,而且那么有次序。由这一段看来,《金刚经》会使人觉得学佛要设法做到佛的样子才好,不像其他经典那样,把佛塑造得高不可攀,只能想像、膜拜。

看了《金刚经》,佛原来同我们一样的平常,虽是太子出家,但是他过的生活同平民一样。当时印度的阶级森严,他却指定一个最低贫民出身的弟子优波离尊者,执法管纪律,任何人犯了法都一样处理。所以在现实的生活里,在最平凡中,建立了一个非凡神圣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

在我们平常的观念里,总认为佛走起路来一定是离地三寸,脚踩莲花,腾空而去。这本经记载的佛,却同我们一样,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化缘,照样光着脚走路,脚底心照样踩到泥巴。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就是那么平常。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时候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真正仙佛的境界,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所以真正的人道完成,也就是出世、圣人之道的完成。希望青年同学千万记住《金刚经》开头佛的这个榜样,这个精神。

根据《金刚经》的道理,你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真看见一个佛站在前面,劝你赶快去检查眼睛,一定有毛病了。也有些人或者听到什么声音,或者心里有一个特殊的灵感,一般人就去玩这个灵感了。你千万注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上菩提是非常平实的;古德告诉我们,道在平常日用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认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达最平凡处,你才会体会到最高的。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在最平凡之中,就有不平凡了。所以我们学佛学道,千万要丢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观念。能到达人生最平凡之处,你可以学佛了,也知道佛了。换句话说,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佛不可以得,人世间一切相也不着了。随时不著相,就可以见到如来,见到自己自性的法身。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图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他自己说,我所讲的理论平凡得很,非常容易懂,也容易做到;可是事实上,天下没有人知道,看了也不懂,也做不到。这几句话等于是先知的预言。

这在哲学的理论上,使我们得到一个概念,就是天下的事物最平凡最平淡的,就是最高深的。真正的智慧是非常的平实,因为古今中外的人类都有一个通病,都把平凡看成简单,都以一种好奇的心理自己欺骗自己,认为平凡之中必有了不起的高深东西,以致越走越钻到牛角尖里去了。

我们千万要记住,什么是伟大?什么是高深?最平凡的就是最伟大,最平实的就是最高深,而人生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无论多么高的宗教哲学,任何一种思想,最高处就是平淡。所以,我们只要在平淡方面留意,就可以知道最高的真理。老子不过是用一种不同的方法讲出来,所表达的形态较为不同罢了。他只说我的话很容易懂得,也很容易做到,可是天下人反而不知道,也做不到。这不但代表了老子自己的学术思想,也是给古今中外的高明思想做了一个总结论。

******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人们在求学的阶段,要有学问有知识,其实那是半吊子;真正有学问时,中国有句话,“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真到了深的时候,意气就平了,也就是俗话说的“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响叮当”。从佛学来说,大阿罗汉或者菩萨没有成道以前,都是“有学位”。成了佛叫做“无学位”。这个“无学位”不是戴方帽子的学位,是已经达到不需要再学的位阶了,已经到顶,最高最高了。但是最高处也是最平凡处,最平凡处也是最高处。

所以,真正的学问好像是“不学”——没有学问,大智若愚。“复众人之所过”,恢复到比一般人还平凡。平凡太过分了,笨得太过分了,就算聪明也聪明得太过分了,都不对。有些朋友相反,就是又不笨又不聪明得太过分。真正有道之士,便“复众人之所过”,不做得过分,也就是最平凡。真正的学问是了解了这个道理,修养修道是修到这个境界。

我们处世的道理,就是向这个路上走,尽量地不说话,为人处世,要把自己的聪明磨掉。尤其是青年人,聪明不要外露,再把思想上的纷杂去掉,最后和光同尘。那么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尘”,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他说这就叫“元同”。“元同”的道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就是“最平凡”。做人要想做到最平凡,也是不容易的,谁都不容易做到。假使一个人真做到了平凡,就是真正的成功,也是最高明的。

《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

学道而没有道的味道,觉得自己非常平凡,即使成了佛也很平实,你看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也跟大家一起去化缘吃饭,吃完饭,收衣钵,自己还去洗碗,把衣服折叠好,然后洗洗脚,敷座而坐,把座位上的灰尘擦一擦,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行经,多平实。千万记住,平实就是道,平实就是佛法,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气,怪里怪气的,弄得与平常人不一样,那就不平实,那就有点入魔了。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了。

《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一直都觉得我是一个命特别好的人从小家庭和睦爸爸妈妈也基本不吵架亲戚朋友邻居也都和我们家处的很好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一直都还算可以我就按部就班的去上学长大工作恋爱
  • 前几天有个小盆友问考社会学部要不要数学成绩呀?现在来告诉志望社会学部的同学们关学学院大学的出愿资格变更条件⚠️关学学院大学 社会学部 留学生考试今年前期出愿开始
  • #张仲语[超话]##张仲语✨ 未来可期##张仲语☀️初夏盛阳 世无成双# #张仲语 初阳惊鸿熠熠生辉# #张仲语意气昂扬 逐梦未来#晨时不言不语的你,眼睛中宛若
  • 这一天县里的检查组要来考察乡村环境整治和扶贫工作情况,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要陪同、要汇报、要争取上级领导的政策支持……11月2日,王菊华领着村里的产业大户和村干
  • 渠县十四次党代会将轻纺服饰确定为首位产业,并成功纳入达州市“3+3+N”现代产业集群培育打造。高速景色十年来,渠县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坚持生态、业态、文态、
  • ——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 中华的巨龙已经舞动,东方的太阳正在升腾,在祖国70岁生日之际,怀感恩之心,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来
  • #同行九年•钜惠兄弟# 热血集结,“置”同道合 即日起至2022年11月30日 #哈弗H9# 置换购车20000元等你来拿 | 中西战区 南阳乐顺达哈弗
  • 详情戳→节食是很多人身材管理的第一步,因为与其他身材管理方法相比,这是少有的不用付出体力运动就能达到目的的方法之一。然而节食带来的除了不健康的体重变化,更重要的
  • 记者亲历:源源不断的充电宝被投放到租借设备10月31日下午2点多,记者带着自己两岁的孩子入园,“所玩的项目都要求游客戴好口罩,否则不能进入等候区域,其中旋转的蜂
  • 那些看不见的人躲在屏幕后,肆无忌惮地玩梗,给师生带来严重伤害,更是在践踏教育和法律。那些看不见的人躲在屏幕后,肆无忌惮地玩梗,给师生带来严重伤害,更是在践踏教育
  • #王源[超话]##王源游响停云22岁# 风飘来了你的二十二岁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 每年都会这么感慨时间之快 每年都舍不得你长大 阿源 我想按住时光的快键 让时间永
  • 我知道我说这一遍两遍不能把平台上所有ky言论都消除掉但是我想只要把这件事重视起来大家劝说看见的每一个ky言论这种情况是会有好转的【请尊重他】年初四,宜出游[憧憬
  • 你要相信,心若向阳,无惧悲伤,与你有缘的人,哪怕是隔着千山万水,他也会披荆斩棘,踏浪而来。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一种美丽的缘份,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
  • [费解]最后请不要再让我家带孩子了,怕了怕了这事我们不约[拜拜]#SuperJunior[超话]# 对了,转发加评论我抽个评论或转发和眼缘的,或者平台抽奖,咱啥
  • 你知道思念 一个人的滋味吗,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 你知道思念 一个人的滋味吗,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
  • 历史的沉重与黑暗超出普通人的认知,轻描淡写的一笔可能就是古人波澜壮阔的一生。看了历史就明白太阳底下根本没有新鲜事,万事万物都在一遍又一遍的重蹈覆辙,人之渺小如沧
  • 短纤维是长度在几毫米至几十毫米的纤维,如棉、毛、麻等天然纤维。1、性质不同:长丝是连续的纤维,如蚕丝及化纤制丝时喷出的连续丝束。
  • —— 康德21、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毛姆27、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 就算你是圣人,也只能随着时去做自己的调整,叫做顺时应命。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 小黄的plog|04也不知道是满洲里本来就冷 还是下过雨之后才冷早晨冻得我满地乱跑为了赶上第一批看国门 一大清早就去排队在冷风中哆哆嗦嗦总算成为了第一个到达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