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对自己说:
这三场面试只是一场一场一场历练
其实既然不奢求名校对我来说在哪里都一样
但是要好好准备啊
每个理论能说出口
每个方法都知道
自我介绍中英准备好
不变应万变
就看有没有这个运气和眼缘了
所以放松 调整好语气 明白吗 要加油
针对性的准备
一定要自己把脑子里的东西说出来
一场面试而已
最多15分钟 只是和一堆不认识的老师交流
迟早要面对
反正曲师就挺好 我就真的觉得曲师很好
真的真的真的很好
不胆小 好好准备
文崽的妈咪要加油!

很难被错过的餐厅。没有做过攻略,路过就进去了。运气比较好,没有预订还等到位置。
满墙挂着的小装饰多与大海有关,船、鱼、是一家以海鲜为主的餐厅。 肉饼的味道也不错,里面混着鱼肉,放上不同盐感受着风味差异。 好像墙上还挂着插画家到访过留下的涂鸦和签名。 #我的美食日记# https://t.cn/A6MLqukS

【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剧综汇精彩##剧综评论人#《恰似故人归》大结局,不禁有些失落,陪伴我每天跑步骑车,今天就结束了,基本都是欢喜大团圆,被虐了42集,最后一集给了一把糖~我很喜欢
  • 每年的这个时候,您最喜欢加泰罗尼亚的哪个角落?但是由于它们拥有丰富的徒步路径,这里也是徒步旅行的绝佳区域。
  • #NEW | 2022 Spring Collection# 一件可爱的连衣裙陪你走过春夏秋冬-博主:armine_ha 身穿#PetiteStudioNYC#
  • 不过这个“肖战老婆” 可不是随意打赏,她的1100万打赏基本都用在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主播身上。说得已经很明白了,这个“肖战老婆”是个90后,去过很多国家,参与过很
  • - 今天说的话有那么一点点哲理[并不简单]- 这两天开始有一点点想通了,要多记录多和朋友分享交流[抱一抱]我爱朋友[兔子]- 我今天独自![微风]- 想试一试o
  • ᵕ̈ ℕ.. ᵕ̈...~4.有网啦 有网啦 继续 刘老板 我刚去酒庄 那里有些酒只能品 不给买 因一个桶只能酿500瓶 庄主想要更多人可以品 ◡̈⃝
  • 心仪的对象: 喜欢慢一点的关系,相互了解,注重仪式感,有上进心,孝顺,带点幽默感吧,身高,至少在170以上吧,有稳定的工作,最好是不抽烟喝酒的[憨笑],希望可
  • 想在短暂的人生体验过得自在过得潇洒些却时常伴着五味杂陈酸甜苦辣,也许这就是命!你们的人生究竟充满了多少敌意,该是活的如何悲哀到让人同情。
  • ”杨公子从小到大都是听人劝做人事,听老同学刘金庆说的这么有理,当时就很高兴地说这样最好,我也好久没见到毛福州同学了,那就先去买布料吧。”接着杨公子三个人来到毛福
  • 瑞典建筑事务所 Spridd 参加了“木盒子住宅”项目并提出了一个可以解决当前建筑业许多挑战的创意。瑞典建筑事务所 Spridd 参加了“木盒子住宅”项目并提出
  • 7、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赵丽颖 #365天安利赵丽颖#:无风格的短句杂系文案原图在主页置顶都变好吧 生活还有我们说什么 和谁说你忘了 不代表我
  • 除了每周和班主任一对一网聊,昨天收到体育老师要求周四网聊说下新的活动,就是按照路线散步,一边散步一边回答问题[笑cry]还要把偶遇同学的名字写下来,昨天想摸下路
  • 当天上午,盛世启辰总经理郑国林宣布绍兴思辰税务开业,并与杭州代理记账协会会长洪静共同揭牌。2020年9月2日,绍兴思辰税务盛大开业,杭州代理记账协会会长洪静、宁
  • 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才是“人生皆苦”的真谛。所以,你会时常觉得气愤、悲伤、焦虑、苦闷……这个时候,不一样的选择,就会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 2.根据要出游的时间长短,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2.根据要出游的时间长短,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 #低浓度阿托品##上海新增本土确诊1401例无症状19657例#一线城市疫苗率提不上去的一个奇妙难点,是很多人在等辉瑞的mRNA疫苗,不仅自己一针不打,还让家中
  • ”❤️不喜勿入!很难相信最近三天又把非典型少年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刷完了…半小时一集确实很容易看下去主要是第四季里Cazzie戏份真的挺少的,看不够啊[泪]结果回
  • 这诱饵自然是做了炮灰,被猎的也赔上性命,甚至猎物在挣扎时旁边的小动物也可能遭到池鱼之殃,就只有渔翁是吃满吃饱。黑人社团代表米切尔·劳森(Michael Laws
  • 换句话说,这种角色本身就是偏向成熟,就好比主旋律大爆剧《扫黑风暴》里的张艺兴,平时是可可爱爱的“小绵羊”在剧中直接大背头走起,诠释出有勇有谋的一面,直接带观众入
  • [来]预约参观办公室:13760439903(微信同号)创富港深圳前海香缤大厦众创空间大厦位于前海自贸区,5号线延长线铁路公园上盖,甲级写字楼,周边配套齐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