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区块链的冬天?

文/孟永辉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用区块链去改变世界的心,但是,这颗心总是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对区块链的信仰,投身到了发币或者ICO的怀抱里。
曾经,对于这些现象,我不是特别理解。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当所有的理想都破灭了之后,生存或许才是第一位的。
纵然如此,我也不认为应该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寄托在炒币和发ICO的身上,探索区块链的应用,才是保证我们可以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况且,现在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已然成为潮流和趋势,我们不断见到新的场景里开始出现区块链的身影。所谓的数字货币,早已经不再是区块链的终极归宿。
即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区块链的发展依然没有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甚至还处在最寒冷的冬季里。
究其原因,区块链的落寞根本在于技术上的止步不前以及落地的形单影只。
1、技术上的止步不前
即使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都无法说区块链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很多时候,我们依然还活在中本聪的创世区块链的技术之下。
须知,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既然是一种技术都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进化,如果它的发展止步不前,就算是再领先的技术都有落伍的那一天。而现在区块链遭遇的,正是技术上的止步不前。
同技术的止步不前相反的是,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区块链玩家都在声称他们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概念,甚至颠覆创新,并且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技术研发。
从区块链技术的停滞状态,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投入以及所谓的创新也不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缝缝补补,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颠覆和创新。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区块链玩家,说起区块链技术,他们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自信。他们说,他们的算力提升了很多;他们说,他们的加密技术到达了某种高度;他们说,他们的区块实现了多少多少。
面对这些自信的面孔,我的心中总是会生出几丝疑惑,既然你对区块链技术有了如此多的改造和创新,为什么始终都没有跳出中本聪的条条框框,为什么都没有摆脱比特币的影响呢?
归根到底,还是技术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所以为的区块链技术如何如何,仅仅只是他们所以为的,而不是整个行业所认可的。
如果有关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仅仅只是停留在玩家们本身,并没有被整个行业所接受,那么,所谓的创新或许仅仅只是一场自嗨的游戏而已。
因此,当我们无法找到区块链发展的突破口时,或许不应该仅仅只是靠发币或者ICO来走捷径,而是需要真正回归技术,从技术的角度着手来寻找破局的方式和方法。
真正取得一些让整个区块链行业都认可的技术创新,真正让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自己本身,而是可以影响到整个区块链行业,或许才是保证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可以持续的关键所在。
这其实就是一种新型的共识机制。
试想一下,当我们的技术创新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那么,我们现在所遭遇到的区块链市场的寒冬或许将会不复存在。或许,这就是报团取暖的真正含义吧。
总结下来,作为区块链的信仰者,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迷恋和信任中本聪为我们设置好 技术陷阱和思维陷阱,而是要跳出中本聪的陷阱,站在整个区块链行业的角度来看待技术创新。

作为区块链的开拓者,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自嗨,认为我们投入了资金,做了技术研发,提升了区块链技术的某些部分,我们的技术就是万能的。跳出这种自嗨的模式,真正以一种更大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技术创新,或许,才是保证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才能有所突破的关键所在。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依然在被创世区块链和自嗨所影响,那么,所谓的区块链始终都是无法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的;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对原有的区块链技术进行优化和整理,那么,所谓的区块链依然是没有摆脱传统的牵绊的。

真正以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来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创新,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自嗨,盲目投入,或许才是保证区块链行业可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2、落地上的形单影只

我始终都认为,区块链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停留目光所及的几个场景当中,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的。

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所看到的区块链的应用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有限的几个场景当中,并且这些场景还不是一些“基础性”的场景,人们应用的机会并不多。

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食品溯源,我们经常提到的版权保护,我们经常提到的法律公正。区块链技术在这些场景当中的应用虽然让我们见识了区块链技术的魔力,但是,这些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不得不说是非常冷门的,真正用得到的用户并不多。

当然,除了这些区块链的应用和落地的场景比较冷门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区块链玩家将区块链落地和应用的场景聚集在了某些“偏门”领域。

在很多情况下,之所以会被应用到这些领域,并不是说他们真正要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什么行业痛点和难题,而是仅仅只是把区块链技术当成了一种包装和营销的方式。

这个时候,所谓的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并不是为了解决什么行业痛点和难题,而仅仅只是为了用区块链来做营销和推广。

可见,当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局限在有限的几个冷门领域,或者是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为了营销和推广的时候。所谓的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或许本身就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并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闭环。

同样地,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和模式发展下去,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同样是无法达到比特币的高度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区块链玩家始终都无法跳出发币或者ICO的怪圈的根本原因。

因为虽然发币或者ICO被国家明令禁止,但是,相对于仅仅只是一些尚未形成商业闭环的应用来讲,这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落地和应用至少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欲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区块链落地和应用上的怪圈,真正从新的角度来探索区块链落地和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除了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到更多更加普惠、更加普适的场景当中之外,我们还要保证区块链在落地和应用的过程当中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而是要寻找到能够形成商业闭环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当我们在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时,摆脱了单一、孤立的问题,真正建立起来了区块链的应用生态;当我们在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时,摆脱了营销、包装的问题,真正建立起来了区块链的商业闭环,所谓的区块链应用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当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告别了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是以区块链的技术研发和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为主导的阶段。相对于早期发币和ICO的乱象,这个阶段的区块链发展相对理性和客观了许多,但是,我认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依然没有真正走向正规。

根本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上的止步不前,区块链落地上的形单影只。

当区块链的技术仅仅只是停留在创世区块链上的修修补补,当区块链的技术依然仅仅只是一场自嗨的游戏,当区块链的技术仅仅只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所谓的技术或许早已失去了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内涵和意义。

当区块链的落地仅仅只是单一的、孤立的场景,当区块链的应用仅仅只是为了营销和推广,所谓的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闭环。

在比特币价格不断在高位徘徊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的焦点再度回归到了数字货币身上,甚至还有人认为所谓的数字货币之外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一个伪命题。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又投身到了发币或者ICO的怀抱。

其实,他们并未真正搞清楚,真正导致他们无法突破发展瓶颈的问题并非仅仅只是因为如此,而是因为他们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发展和蜕变上始终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他们在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始终都无法形成生态。

当这些现象主导区块链行业的时候,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跳出原有的发展怪圈的。

反之,区块链的发展才能穿越冬天,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收起

是什么造就了区块链的冬天?

文/孟永辉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用区块链去改变世界的心,但是,这颗心总是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对区块链的信仰,投身到了发币或者ICO的怀抱里。
曾经,对于这些现象,我不是特别理解。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当所有的理想都破灭了之后,生存或许才是第一位的。
纵然如此,我也不认为应该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寄托在炒币和发ICO的身上,探索区块链的应用,才是保证我们可以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况且,现在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已然成为潮流和趋势,我们不断见到新的场景里开始出现区块链的身影。所谓的数字货币,早已经不再是区块链的终极归宿。
即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区块链的发展依然没有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甚至还处在最寒冷的冬季里。
究其原因,区块链的落寞根本在于技术上的止步不前以及落地的形单影只。
1、技术上的止步不前
即使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都无法说区块链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很多时候,我们依然还活在中本聪的创世区块链的技术之下。
须知,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既然是一种技术都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进化,如果它的发展止步不前,就算是再领先的技术都有落伍的那一天。而现在区块链遭遇的,正是技术上的止步不前。
同技术的止步不前相反的是,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区块链玩家都在声称他们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概念,甚至颠覆创新,并且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技术研发。
从区块链技术的停滞状态,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投入以及所谓的创新也不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缝缝补补,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颠覆和创新。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区块链玩家,说起区块链技术,他们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自信。他们说,他们的算力提升了很多;他们说,他们的加密技术到达了某种高度;他们说,他们的区块实现了多少多少。
面对这些自信的面孔,我的心中总是会生出几丝疑惑,既然你对区块链技术有了如此多的改造和创新,为什么始终都没有跳出中本聪的条条框框,为什么都没有摆脱比特币的影响呢?
归根到底,还是技术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所以为的区块链技术如何如何,仅仅只是他们所以为的,而不是整个行业所认可的。
如果有关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仅仅只是停留在玩家们本身,并没有被整个行业所接受,那么,所谓的创新或许仅仅只是一场自嗨的游戏而已。
因此,当我们无法找到区块链发展的突破口时,或许不应该仅仅只是靠发币或者ICO来走捷径,而是需要真正回归技术,从技术的角度着手来寻找破局的方式和方法。
真正取得一些让整个区块链行业都认可的技术创新,真正让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自己本身,而是可以影响到整个区块链行业,或许才是保证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可以持续的关键所在。
这其实就是一种新型的共识机制。
试想一下,当我们的技术创新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那么,我们现在所遭遇到的区块链市场的寒冬或许将会不复存在。或许,这就是报团取暖的真正含义吧。
总结下来,作为区块链的信仰者,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迷恋和信任中本聪为我们设置好 技术陷阱和思维陷阱,而是要跳出中本聪的陷阱,站在整个区块链行业的角度来看待技术创新。

作为区块链的开拓者,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自嗨,认为我们投入了资金,做了技术研发,提升了区块链技术的某些部分,我们的技术就是万能的。跳出这种自嗨的模式,真正以一种更大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技术创新,或许,才是保证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才能有所突破的关键所在。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依然在被创世区块链和自嗨所影响,那么,所谓的区块链始终都是无法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的;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对原有的区块链技术进行优化和整理,那么,所谓的区块链依然是没有摆脱传统的牵绊的。

真正以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来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创新,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自嗨,盲目投入,或许才是保证区块链行业可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2、落地上的形单影只

我始终都认为,区块链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停留目光所及的几个场景当中,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的。

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所看到的区块链的应用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有限的几个场景当中,并且这些场景还不是一些“基础性”的场景,人们应用的机会并不多。

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食品溯源,我们经常提到的版权保护,我们经常提到的法律公正。区块链技术在这些场景当中的应用虽然让我们见识了区块链技术的魔力,但是,这些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不得不说是非常冷门的,真正用得到的用户并不多。

当然,除了这些区块链的应用和落地的场景比较冷门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区块链玩家将区块链落地和应用的场景聚集在了某些“偏门”领域。

在很多情况下,之所以会被应用到这些领域,并不是说他们真正要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什么行业痛点和难题,而是仅仅只是把区块链技术当成了一种包装和营销的方式。

这个时候,所谓的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并不是为了解决什么行业痛点和难题,而仅仅只是为了用区块链来做营销和推广。

可见,当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局限在有限的几个冷门领域,或者是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为了营销和推广的时候。所谓的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或许本身就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并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闭环。

同样地,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和模式发展下去,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同样是无法达到比特币的高度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区块链玩家始终都无法跳出发币或者ICO的怪圈的根本原因。

因为虽然发币或者ICO被国家明令禁止,但是,相对于仅仅只是一些尚未形成商业闭环的应用来讲,这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落地和应用至少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欲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区块链落地和应用上的怪圈,真正从新的角度来探索区块链落地和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除了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到更多更加普惠、更加普适的场景当中之外,我们还要保证区块链在落地和应用的过程当中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而是要寻找到能够形成商业闭环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当我们在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时,摆脱了单一、孤立的问题,真正建立起来了区块链的应用生态;当我们在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时,摆脱了营销、包装的问题,真正建立起来了区块链的商业闭环,所谓的区块链应用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当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告别了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是以区块链的技术研发和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为主导的阶段。相对于早期发币和ICO的乱象,这个阶段的区块链发展相对理性和客观了许多,但是,我认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依然没有真正走向正规。

根本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上的止步不前,区块链落地上的形单影只。

当区块链的技术仅仅只是停留在创世区块链上的修修补补,当区块链的技术依然仅仅只是一场自嗨的游戏,当区块链的技术仅仅只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所谓的技术或许早已失去了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内涵和意义。

当区块链的落地仅仅只是单一的、孤立的场景,当区块链的应用仅仅只是为了营销和推广,所谓的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闭环。

在比特币价格不断在高位徘徊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的焦点再度回归到了数字货币身上,甚至还有人认为所谓的数字货币之外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一个伪命题。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又投身到了发币或者ICO的怀抱。

其实,他们并未真正搞清楚,真正导致他们无法突破发展瓶颈的问题并非仅仅只是因为如此,而是因为他们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发展和蜕变上始终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他们在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始终都无法形成生态。

当这些现象主导区块链行业的时候,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跳出原有的发展怪圈的。

反之,区块链的发展才能穿越冬天,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每日一道# 【真正的善,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

重阳祖师立教之时,强调门人都要阅读三部经典,分别是道家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和释家的《心经》。后人多以此为推论,认定全真教倡导三教圆融,是博采众家之长的一个教派。然而,“三教圆融”只不过是表面上的一种推论。

回看道教的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各个时期均有不同道派出现,它们彼此之间的修道理论也有相冲突之处。道教的后学者却同时尊奉不同道派的祖师,于是便出现了多种修道理论并存、多位神仙高真共奉的信仰现实。

道教所具有的包容性,其实是超越教派本身的,凡是可以利济于群生的修行方式都可以被道教吸收。在道的高度上看,世上本没有门派的分别,一切有心都只不过是人们自己产生的是非。

所谓道之教化,在人间则莫过于一个“善”字。此“善”,即是使人们可以过上更好生活的善,又是提升每一个个体道德文明水准的善,更是激发人们不断精进的自我善性。

自古以来道教都在倡导劝善,目的便是使人们可以通过点滴的善心和善行改进生存状态。所以重阳祖师倡导门人读三家经典时,看重的也必定是三部经典在劝诫人心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所谓“圆融”,融的是每一份利济群生的方式、方法,合的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爱与关怀。只有先做到了我为人人,才能实现爱的共享,由此才可以体会到“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的妙处。

在劝善与行善的过程中,无需计较儒释道哪一家观点更具有劝导的价值,凡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益的思想,都是值得被吸收、被接纳、被传播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挑剔,而是去继承并发扬。

当全社会都能够把祖师经典中记载的种种善行当做日常生活准则时,劝善书中的提到的善才会真正地被人们认可。但,善究竟是什么呢?或者问,什么样的行为才可以被定义为善呢?

《太上感应篇》中说:“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经中不但规定了“善”的数量,甚至连“善”的行为也已经标注出来。

读完整部《感应篇》,就会发现太上道祖告诫于我们的善行,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真正的善,并非专指救苦扶伤、放生赦罪等功德,那些凡是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心念和行为,其实都是善。

我们能够在最普通的生活中做好最普通的事情,不因为一己私欲而伤害他人、他物,也不会放纵自己心魔而受到身心意三障的困扰,做好自己的修行而不累及于万物,这便是“善”的根本。

发善心,不存在心念的大小;做善行,不存在功行的多寡。翻开不同的劝善经典往往会发现,祖师们着重强调的是一点善心。若心念起于善,再微小的行为也已经被赋予了更崇高的意义。若能够时时以“善”的概念来要求自己的日常,如此生活即为修行。

道教修行,追求的不是世间荣华富贵的成功,也不是求得来生果报和善因缘,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清静身心,以一颗明白心来过好现世的生活。道祖言,修行要“明白四达”。

道教虽然强调度人,却也秉持着“宁劝十人还俗,不度一人出家”的理念。因为世间的真善美,是存在于我们最普通平常生活中的,并非是对红尘的远离。能够从尘中悟出非尘,才是修行的大境界。


道生万物,万物从诞生的那一刻便被赋予了不同的秉性,修行的目的是去发现并认知到自我本然。在面对世间纷纭的时候,只有能够保持着一心一念的人,才最趋近于大道本真。


善,一方面强调对他人的主动施予,另一方面则更加强调对自己心性的修缮。修行是善,是安分守己,是不做出僭越之事,更不放纵感官上的欲求。《感应篇》中提到的种种善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种种戒持。只有戒除掉种种不善之事,回到混元天性,这便可得大善。


正如天道之无亲,却又不乏“常与善人”之有意。道教以道为教,即要告诉人们从最普通的生活去完成一生为人的使命,又要叮嘱每一个修行客且莫贪恋红尘光影。

一切本虚无,从有中求有、无中求无都是执念一场。虽然“人生百岁如在梦中游”,但作为一个梦中人,好好地去经营这一场人生过往,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修行。当落脚点再次回归于“善”,便会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是善,我们举手之劳的行动就有可能改变他人一生的轨迹。


劝善,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不论何时都要保持对生命美好的珍爱。行善,不是为了求得诸神护佑,而是为了能够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获得心安。


只因心中本无事,恶孽焉能成波澜?

作者:武当玄拙
来源:北京白云观 公众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们常常不能从家庭中及时地获得关注和爱,所以,就可能会喜欢上学校里年龄偏大的同学,或者喜欢上一些社会小青年,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关注和心理上的安慰,以暂时消除
  • 本期的音乐八爪娱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本周五的音乐八爪娱! ​​​ ​​​✨聆听音乐,品味生活。本期的音乐八爪娱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本周五的音乐八爪娱! ​​​ ​​
  • 据报道,由于长期供不应求,安踏集团一名高管在8月的公开活动上宣布,未来始祖鸟在经营策略上会全面对标爱马仕,“购买经典款需要配货”。【#如何看待配货机制#】#周刊
  • 我觉得,奶奶是不会虐 待自己的孙子的,女子不要只看到片面信息就否认了奶奶的一切付出。 女子说,孩子是她住了4天ICU才生下来的,是她的宝贝,婆婆为什么要责
  • 道生一二三,三生万物,因此,得道的智慧,其用途也是无限的,这样一种用途无限的智慧,再对比六神通,诸如天耳通,不过就是听得远,除此之外,便更无用处。二、六种神通的
  • 这珠宝课(真的会上不下去 老师只管自己念ppt 班里人逃了一大半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现象 我和晓某人 书、雨伞扔的我真是要笑死了 这么会有两个人这么像下午一点半被叫
  • 春黑夜繁星点缀空,春风拂面地华容入夜鸟飞归巢去,却闻知了啼枝头清风掩面佳人笑,云空浮沉雀惊鸟,试问无城归何去,笑看天下浮却云。彩霞夕从何处来,一瞬变幻繁星闪半霞
  • 因为李女士购买的毛呸房,并为装修入住,责任应该在开发商或是物业,虽然李女士是该房屋产权人,也不应该承担相应法律赔偿责任。房子是开发商交的,业主未动分毫,漏水也是
  • 《无观心道》之思想,郎王全面开启无观心道,大事因缘,共襄盛举,惟有缘人,印心而矣!《无观心道》之思想,郎王全面开启无观心道,大事因缘,共襄盛举,惟有缘人,印心而
  • 阿根廷的天,带着独特的蓝郁和暖黄,见证了两个异乡人的爱情,我敢说这段爱情之所以动人,跟那份被宠溺的可爱分不开,在《阿飞正传》里也一样,张国荣扮演的旭仔,也是被人
  • 养老机构、民政精神卫生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要落实好探视人员总量控制、探视时间管理、探视路线管理等举措,并安排专人负责预约工作、入院信息核查及检测工作,不得因探视而
  • 当然,我最笃定的是今年的小院里不会生长出金子,即使我脑子被童话毒害至深,也不会痴心妄想到这般田地。按照这个标准,小院里真有不少这样的“美女”——小院的这些蜂儿不
  • 命理分析:壬寅年1月到12月每月走向在这牛年诸多不顺,希望在进入新的一年有所转变,在单位工作好几年,干得不开心,也不喜欢,不知如何改变这个状态,能否有机会调到更
  • 因为我明白,像我这样的人如果今天不努力走,不用力拼搏明天就得用跑的了❗️见了太多糟糕的事情反倒觉得一切都会好的!这就是我们班每天都要争取占封面的孩子,哎呀,收到
  • 凡升学考试、升职考试、应聘考试前都可向帝君祈求,礼拜帝君能保佑人考运亨通,官秩高迁,智慧聪明,文思敏捷。凡求科甲及第,谋求功名,想要学业有成、功名高贵、工作
  • 为了让广大市民呼吸更清新宜人的空气,享受更多的“蓝天获得感”大连市委、市政府咬定“天常蓝”目标,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针对影响大连环境空
  • [来][男孩儿][舔屏]能量好的人很少讨厌一个人,但能量再好的人也会被人讨厌,因为有那么那么多能量差的人,他们无比“喜欢”向世界投射他们的讨厌。他们的心理:“我
  • 巧茜妮国品向你发送秋冬防晒提醒啦~四季防护,随肌肤择 秋冬必备巧茜妮国品防晒乳,质地像牛奶一样丝滑,流动性和肤感超棒,成模快清爽不油腻!#肌肤修复支持计划##w
  • 在问答的时候要多进行自我陈述,不要让对方听起来像拷问,顺便扩展更多的话题如果一个话题实在是聊不下去了,可以分享下新鲜事:我今天早上在路上看见卖老式爆米花的,已经
  •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如果你来追我,”小兔子说,“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