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带出一家红色律所的“秘籍”】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20多年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助推万州区法治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这一切都离不开该所党总支书记张兴安的影响。他的入党初心是什么,又如何去影响律所建设?近日,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前往该所,解码张兴安的带队“秘籍”。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近日,为迎接建党100周年, 在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颂歌献给党”主题活动上,律所党总支书记张兴安带领28名党员律师在鲜红的党旗面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信仰:近半个世纪的执着追求

张兴安办公桌上的一张泛黄的纸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份手写的“入党申请书”清楚地记录着张兴安的签名和1973年10月的时间。

这份入党申请书是张兴安前不久清理资料时翻出的,到现在有近半个世纪了,但一直被他珍藏着。当年只有18岁的他,加入了修建铁路的民工队伍,有幸成为三线建设的建设者。

“共产党员上!”在三线建设中,铁道兵连队指导员一声呼喊,带头跳进基坑用脚搅拌……这感人肺腑的一幕成为他心中永恒的画面。

张兴安告诉记者,铁道兵部队的领导和战士们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官兵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近2年时间,是一场精神洗礼!在他们的帮助引导下,他迅速成长并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并荣立三等功。

在战友们的感染下,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交出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迈出了人生执着追求的第一步。之后虽历经曲折,他的愿望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

践行:党建引领律所发展

“我感恩党对我的培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做法治建设的宣传员与践行者……”作为渝万律所的主要负责人张兴安感慨地告诉记者,“从渝万所问世的第一天起,我就定下要以党建立新风,让律所坚持党的领导,保持红色不变质。”

渝万所于1997年建立,同步建立党组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党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律所发展不断提升。把党组织建到分所和内设部门,在重庆城口、湖北利川分所成立党支部,在律所经营班子、党总支班子、群团班子配备上实行“交叉任职”,党总支书记由律所负责人担任,党总支委员从律所管委会班子成员中产生,群团组织负责人均由党总支班子成员兼任,实现了党群建设与业务经营“一肩挑”。

在党组织引领下,渝万所两次被表彰为“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这在全国律师行业是罕见的,这更是重庆律师行业的光荣。

张兴安作为律所党总支书记,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律所业务发展同频共振,以政治建设为核心,扮演好“三中角色”,不断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确保律所沿着正确方向的健康发展。

注重党员律师的执业规范化建设,率先在万州区建立起律师诚信执业档案,专门记录律师取得的荣誉、成绩和受到的处罚、投诉等信息。

律所成立24年来,没有出现一起违反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行为,累计向国家纳税2000余万元,多次被授予“诚信纳税先进单位”称号。

使命:让百姓感受法律的温度

“律师要学会充当心灵理疗师的角色,要懂得心理疏导。很多案件,当事人不是跟司法机关过不去,而是跟自己的内心与经历过不去。你讲明白了,压在他心头的疙瘩就化解了。”张兴安经常告诫青年律师们。

“将水平和能力发挥到极限,把证据和法律收集至穷尽,以热情和真诚让客户感动。”他以此为座右铭,努力将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项法律服务中。

作为全市律师行业优秀代表、万州区政府法律顾问,张兴安从业以来办理案件上千件,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上亿元。同时,带领全所律师深入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参谋助手,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担当:“枫桥小分队”定期送服务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里的一句话,在法治语境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作为一名党员律师,要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争取让群众不打官司。”张兴安说。

作为人大代表,张兴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时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兴安带领全所律师积极投入抗疫战斗,第一时间发动渝万所党总支向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为政府部门制定抗疫的规范性文件提供法律咨询230次,为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服务和协助化解纠纷难题43件,被授予“重庆市律师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个人”称号。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组织律师参与“大学生圆梦活动”,设立“贫困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常年开展“送法下乡”和“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累计为社会捐款200余万元,张兴安被表彰为“万州区爱心企业家”。

成立以10名党员律师为骨干的“枫桥小分队”,定期到企事业单位、村居社区面对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近年来,开展院坝宣传37场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开展法治讲座15场,收集反映社情民意45条,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各种意见建议10条,有效助推法治政府建设。2020年,“枫桥小分队”荣获第三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集体特别奖。

代言:点亮心中的“法治之光”

今年3月,在张兴安的建言献策下,万州区城市管理局牵头推进西山公园文化景观提升项目,以公园景观提升文化内涵,凸显万州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抗争、拼搏向上的精神。在规划布局中,西山公园以时代背景、以历史人物为主要线索,以“古、近、今”一脉相承时空结构划分,展现万州城市标识。并以库里申科墓、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展示了百万川军出征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抗战人物英雄事迹。

2002年初,张兴安被推荐为第二届重庆市人大代表。

“每年大会结束后,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讲好两会故事,传递两会声音,张兴安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宣讲“两会”精神的热烈场景、温馨画面,是鼓舞和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与源泉。

在市、区两级代表履职期间,他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市人代会或其他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场合,提出各类建议百余件。

今年,在万州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区人大代表张兴安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开创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局面的建议》等3份建议,直面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张兴安告诉记者,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就是一个个调研的过程,就是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在参加立法座谈会、调研会和执法监督等活动中,他总是事先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和调研准备,屡屡提出真知灼见。张兴安履职的业绩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也得到业内认可。

“100年来,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的进程中,虽历经了艰难困苦,却依然初心不改,勇毅前行。我有幸自己两次受到重庆市委表彰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没有辜负党的培养教育,更以自己是一名有近半个世纪执着追求的共产党员而自豪。”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张兴安发出这样的肺腑之言。 (记者 罗翠)

【一个党员带出一家红色律所的“秘籍”】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20多年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助推万州区法治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这一切都离不开该所党总支书记张兴安的影响。他的入党初心是什么,又如何去影响律所建设?近日,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前往该所,解码张兴安的带队“秘籍”。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近日,为迎接建党100周年, 在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颂歌献给党”主题活动上,律所党总支书记张兴安带领28名党员律师在鲜红的党旗面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信仰:近半个世纪的执着追求

张兴安办公桌上的一张泛黄的纸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份手写的“入党申请书”清楚地记录着张兴安的签名和1973年10月的时间。

这份入党申请书是张兴安前不久清理资料时翻出的,到现在有近半个世纪了,但一直被他珍藏着。当年只有18岁的他,加入了修建铁路的民工队伍,有幸成为三线建设的建设者。

“共产党员上!”在三线建设中,铁道兵连队指导员一声呼喊,带头跳进基坑用脚搅拌……这感人肺腑的一幕成为他心中永恒的画面。

张兴安告诉记者,铁道兵部队的领导和战士们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官兵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近2年时间,是一场精神洗礼!在他们的帮助引导下,他迅速成长并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并荣立三等功。

在战友们的感染下,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交出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迈出了人生执着追求的第一步。之后虽历经曲折,他的愿望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

践行:党建引领律所发展

“我感恩党对我的培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做法治建设的宣传员与践行者……”作为渝万律所的主要负责人张兴安感慨地告诉记者,“从渝万所问世的第一天起,我就定下要以党建立新风,让律所坚持党的领导,保持红色不变质。”

渝万所于1997年建立,同步建立党组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党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律所发展不断提升。把党组织建到分所和内设部门,在重庆城口、湖北利川分所成立党支部,在律所经营班子、党总支班子、群团班子配备上实行“交叉任职”,党总支书记由律所负责人担任,党总支委员从律所管委会班子成员中产生,群团组织负责人均由党总支班子成员兼任,实现了党群建设与业务经营“一肩挑”。

在党组织引领下,渝万所两次被表彰为“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这在全国律师行业是罕见的,这更是重庆律师行业的光荣。

张兴安作为律所党总支书记,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律所业务发展同频共振,以政治建设为核心,扮演好“三中角色”,不断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确保律所沿着正确方向的健康发展。

注重党员律师的执业规范化建设,率先在万州区建立起律师诚信执业档案,专门记录律师取得的荣誉、成绩和受到的处罚、投诉等信息。

律所成立24年来,没有出现一起违反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行为,累计向国家纳税2000余万元,多次被授予“诚信纳税先进单位”称号。

使命:让百姓感受法律的温度

“律师要学会充当心灵理疗师的角色,要懂得心理疏导。很多案件,当事人不是跟司法机关过不去,而是跟自己的内心与经历过不去。你讲明白了,压在他心头的疙瘩就化解了。”张兴安经常告诫青年律师们。

“将水平和能力发挥到极限,把证据和法律收集至穷尽,以热情和真诚让客户感动。”他以此为座右铭,努力将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项法律服务中。

作为全市律师行业优秀代表、万州区政府法律顾问,张兴安从业以来办理案件上千件,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上亿元。同时,带领全所律师深入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参谋助手,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担当:“枫桥小分队”定期送服务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里的一句话,在法治语境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作为一名党员律师,要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争取让群众不打官司。”张兴安说。

作为人大代表,张兴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时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兴安带领全所律师积极投入抗疫战斗,第一时间发动渝万所党总支向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为政府部门制定抗疫的规范性文件提供法律咨询230次,为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服务和协助化解纠纷难题43件,被授予“重庆市律师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个人”称号。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组织律师参与“大学生圆梦活动”,设立“贫困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常年开展“送法下乡”和“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累计为社会捐款200余万元,张兴安被表彰为“万州区爱心企业家”。

成立以10名党员律师为骨干的“枫桥小分队”,定期到企事业单位、村居社区面对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近年来,开展院坝宣传37场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开展法治讲座15场,收集反映社情民意45条,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各种意见建议10条,有效助推法治政府建设。2020年,“枫桥小分队”荣获第三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集体特别奖。

代言:点亮心中的“法治之光”

今年3月,在张兴安的建言献策下,万州区城市管理局牵头推进西山公园文化景观提升项目,以公园景观提升文化内涵,凸显万州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抗争、拼搏向上的精神。在规划布局中,西山公园以时代背景、以历史人物为主要线索,以“古、近、今”一脉相承时空结构划分,展现万州城市标识。并以库里申科墓、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展示了百万川军出征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抗战人物英雄事迹。

2002年初,张兴安被推荐为第二届重庆市人大代表。

“每年大会结束后,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讲好两会故事,传递两会声音,张兴安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宣讲“两会”精神的热烈场景、温馨画面,是鼓舞和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与源泉。

在市、区两级代表履职期间,他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市人代会或其他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场合,提出各类建议百余件。

今年,在万州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区人大代表张兴安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开创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局面的建议》等3份建议,直面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张兴安告诉记者,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就是一个个调研的过程,就是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在参加立法座谈会、调研会和执法监督等活动中,他总是事先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和调研准备,屡屡提出真知灼见。张兴安履职的业绩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也得到业内认可。

“100年来,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的进程中,虽历经了艰难困苦,却依然初心不改,勇毅前行。我有幸自己两次受到重庆市委表彰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没有辜负党的培养教育,更以自己是一名有近半个世纪执着追求的共产党员而自豪。”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张兴安发出这样的肺腑之言。 (记者 罗 翠)

#口述史实##忆甘孜机场#我出生于1932年,中国农历壬申猴年,那一年同时也是满洲元年,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破关外,对我同胞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犯下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1947年,我在山东老家入伍参加革命,当时预选入伍的人数不足,但那时入伍不论年龄,只看身高,我算是一个凑数的小兵,所以我是同届兵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入伍后,我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南战役……

从军后,除了离开家时候的一腔赤诚,受到了党和部队的教育,初步接触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喊着“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抱着这个自己当时一知半解的信念选择了这条无怨无悔的道路,1949年,我在江西茶陵县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时光荏苒,江山红遍,如今站在人生暮年的我最想讲的还是50年代初在甘孜县的那一段时光。

西南解放后,我在西南军政大学五大队一中队三区队上学,在学业即将结束之际,接到上级通知,我与同班张敬修、关明成、郭永旺等十几个同学一同前赴甘孜县修建军用机场,以满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需要和运输需求。

到达甘孜县是1951年春天,一辆大道奇卡车上坐了35个战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挤成了沙丁鱼罐头,可那时候没有挤与不挤的概念,总觉得坐汽车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哪怕是筛糠一样的颠簸不堪。同车的战友,大多数是第一次进藏,初上高原,由于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有些战友呼吸不畅,伴有轻微高原反应。

来甘孜的使命是修机场。但修机场却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最先面临的困难便是住的问题。最初,连队决定搭建帐篷,每十二个战士住一顶,每顶帐篷高不过一米五,不到十平方米,里面除了住人还要堆放物资和工具,长期住在里面也不是办法。于是领导安排我们在修建机场之余到附近山上伐取木材修建简易房屋,因为是傍着缓坡而建的山洞,所以我们将其戏称为“地窖”。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伐木的过程,因为当时要到几十里外寻找适用的木材,几乎已经走到了甘孜县和新龙县的交界处,虽然取材路途遥远,但好在年轻力壮,又迫于住宿需要,还是坚持把“地窖”建成。经过大半个月的努力,终于把营区收拾出了个模样,战士们也逐渐适应了高原的环境。修建机场的第一个困难总算是克服了。

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那时修建机场没有机械设备,几乎完全是靠人力。用十字镐挖土,用牛皮筐搬运这些泥土来平整跑道,手脚磨破、出血,当然不在话下,但大家对当时的艰辛一点都不在乎,都认为越是艰苦越是流汗流血,越能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我不太同意用我们这些老骨头的经历来衡量现在的年轻人,毕竟那时社会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我相信,如果现在的年轻人身处在我们当年那种环境下,一定也能像我们当年那样以苦为乐。

修建过程中最困难的是轧路,当时轧路用的石滚子有三吨的、有五吨的、有十吨的,完全靠人力驱动,一般大的石滚子要百人左右才能拉动,配以口号,干劲冲天。彼时我年轻活泼,在工程建设时负责为连队工友喊号子:“修机场嘛!嗨哟!加油干嘛!嗨哟”,“同志们呐呀呼嗨,加油干呐呀呼嗨。”这些口号都是随见随得,张口就来的,主要是鼓劲和整齐步伐的作用,只要符合简单的韵律,一切事物都可以喊成口号。现在回想起来,这也算当时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时候的一种消遣。

在营区的日子,工程日复一日,文娱生活匮乏,为了活跃营区气氛,战士们以石为笔,以山为纸,在缓坡上写满了如“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等大字标语。也有一些工友找来野花种在“地窖”或者营区里,用现在时兴的话说,他们就是我们那个红色年代的文艺青年。尽管当时的文娱活动极少,条件也差。但是总有苦中作乐的方法,哪怕是三五个臭烘烘的年轻人在雅砻江边挖个坑,待得温泉上泛,洗个热水澡,也算一种及其舒适的消遣娱乐,现在回想起来简直不亦乐乎!

在我们部队开始修建机场之前,有飞机为解放西藏的先遣部队52师投送物资。当地藏民以为天上的菩萨降临,天降大米。在后来的工程建设中,招募了很多当地人,他们一直怀着崇敬、圣洁的态度,帮助解放军修建机场,在整个修建的过程中也是很令我感动的。一个地区的发展,总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帮助,如今的藏区,欣欣向荣,繁荣发展,就是藏族同胞的辛勤努力与国家的大力支持结出的胜利果实。

修筑机场整个工程持续了七个月,于1951年11月20日胜利建成。可供军用飞机起落的3200米长的跑道落成。张小康著的《雪域长歌》中记载:“1951年11月22日,载入史册的一天。万里晴空的高原上,传来了轰鸣声,数万名指战员和藏族民工站在机场跑道附近,引颈而望。当康藏高原上第一架飞机从大山那边飞来时,全场沸腾了!飞机平稳落在跑道上,滑行到停机坪。官兵群众欢呼雀跃,欣喜异常。在一片欢呼声中,一位藏族老人双膝跪地,双手合十,感谢天菩萨给他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机场的修筑,虽然在我八十多年的日子里只占了短短的七个月,但那种肩负使命,艰苦奋斗,苦中作乐的人生体验却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竣工之后,部队开拔西藏,我们继续红色的使命。今天回顾这件小事,也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我这辈子再回不了当年修筑机场的现场了,希望年轻一辈能知道这一桩小故事,足矣。荆禄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糖我是这么磕的#杨幂心疼丁程鑫过于懂事#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谁都希望身边有一个懂事的人,但在星姐这里@时代少年团-丁程鑫 宝贝你可以不那么懂事,我们其实更希望
  • 11、我不会接近别人男朋友,因为我需要安全感,那个女孩子肯定也是。4.三观正,我们可以做朋友,而五官正,你可以做我男朋友。
  • S450搭载V6发动机,最大功率270千瓦(367马力),配9速自动变速箱,路况和电池电量允许情况下可空档滑行。S450搭载V6发动机,最大功率270千瓦(36
  • 今天驱车去罗布泊村寨,路上走走停停看风景,两位百岁罗布泊老人手工雕刻的小木舟,承载着祖先在罗布泊湖上泛舟捕鱼的记忆……红柳烤鱼味道鲜嫩,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墙上挂
  • 1988年,澳大利亚为纪念欧洲人在澳洲登陆定居二百周年举办了布里斯班世博会,并以“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作为这次世博会的主题,目前那次世博会的遗址已成为了当地美丽
  • 愿肖战和平行时空的顾魏一样能不忘初心,顺顺利利,依旧是那个阳光温柔礼貌的男孩#肖战顾魏# xz#肖战余生请多指教#我喜欢肖战的笑容!
  • 极[摊手]速[摊手]赛[摊手]车5月23日凌晨,王心凌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应此事,她称,“如果这几天让大家想起美好的回忆,那真的是一件更好的事。#体育产业新鲜事#
  • #YESOULTALK# #野小兽# 【原来插画师也能坚持运动呀】"V米吸管"才刚制定好计划,遇到云南雨季她立下的运动FLAG又倒了。话说,
  • 一直以具备“会做饭给自己吃”的技能是独立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的理念鞭策鼓励自己,但是每次走进钱大妈和超市生鲜区,我都“迷失”每次在厨房,我都“束手无策”。一直以具
  • 方延心里十分明白,只要这句所谓的疯话,被一传十,十传百,转到那个潜伏在保密局里的柳叶青同志耳朵里,高波和他的中央社会部获悉这个暗示,必然会做出分析判断,去和曾惠
  • 泡芙,妈妈真的很想你,很想很想这只是一个梦,醒来还会看见你躺在枕头上,用你圆溜溜的眼睛看着我,抑或是白眼我,我都想看,我好想你挠床想上床的样子,真的好想好想……
  • )光恋卡在25级了,肝了几天只能歇歇去看书了。李和没好气的把苏明推开,说道,“别靠我这么近,太热了。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纷繁复杂的当下,童年时远望多次,无限憧憬的山的那头,海的那边,路的尽处,那些曾经带来无比欢乐与无尽想象的景物,在他的风景画中随处可见。
  • ★关于《龙树与玄奘对阿难悟道的讹传》的简略说明: 四阿含经相对零散,要想理清头绪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简单地说,阿难是在拘尸那竭城,佛涅槃地,僧众
  • 。好吃极了4、第一口的快乐5、填了填肚子•͈ᴗ•͈6、ʚི་ྀɞ我的美食日记7、狂炫三碗饭8、/WithU9、好吃到停不下来10、干饭要紧11、一口一口吃掉忧愁
  • 五年前是有针对性的出发,五年后呈现出学校真实变化、教师真实发展、学生真实成长……6月2日,成都市熊猫路小学举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现场会,来自市
  • 虽然是真的不认识你,我在榜上没见过你,当时也没骂你吧,在原帖都删了的情况下,还跑我朋友下面来评论证明自己真的也是大可不必,玩个游戏被你玩出优越感了,你那么牛是能
  • 成都成都·水煮的三国,巴蜀大将 本地妹子介绍说原来火锅也有分重庆口味与成都本地口味,一开始就爆辣上头的多半就是重庆口味的,以小龙坎为代表。 图1 2是第一天的
  • 因为经常带老人去做核酸,停车场的门卫大爷好像已经认识我了,今天居然还看到我左小腿有静脉曲张的样子在提醒我,是大爷关心人还是身边人太不关心我了,想想应该是我长时间
  • 云都要热化了的一天但是超级神奇(‼️只有超级超级超级无聊的人才能点开‼️····比如在朋友家刚刚安利完一半的次人我辛辛苦苦字字珠玑言之凿凿教认了半天还是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