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悲不喜,如实知见

1虽然佛教不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要因此觉得,佛教就是乐观的。事实上,悲观和乐观都是对人生的片面认识。佛教是帮助我们建立如实智,使认识符合世界真相——那就是中观。
(一)佛教不是悲观的
2为什么说佛教不是悲观的?
3首先,佛教虽然认为人生虚幻,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不否定现象的存在。佛教以缘起看世界,发现一切都是因缘因果的显现,是条件关系的假相,其中找不到独存、不变、能够主宰的实体。所以万物既不是恒常的,也不是断灭的。生命也是同样,就像河流,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如果不了解轮回,生命是没有长度的;如果不了解心性,生命是没有深度的。而佛法智慧既能帮助我们认识长度,也能开显深度,引导我们在缘起的当下通达空性,是如实而非悲观的认识。
4其次,佛教虽然认为生命充满迷惑,但也告诉我们,众生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所谓迷惑,是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茫然。因为找不到答案,就会活在自我感觉中,烦恼、造业、不能自拔。生命的出路在哪里?学佛后才知道,在迷惑烦恼的背后,生命还有觉醒的潜质。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发现:我找到了古仙人道,过去诸佛都是沿着这条道路成就的。其后,佛陀说法四十五年,施设无数法门,引领众生走向觉醒。所以佛教指出凡夫生命现状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悲观沉沦,而是要唤醒世人,看到希望所在。
5第三,佛教所说的菩提心和菩萨行,让生命充满意义,也在轮回中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在这条路上,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是成功的典范。很多哲学家之所以找不到出路,因为他们仅仅依靠理性,而理性是有局限的。佛教不仅重视理性和正见,重视止观禅修,还通过发心和利他来消除我执,增长慈悲,是悲和智的共同成就。我们在佛陀指引下走上这条道路,追随那些前行的成就者,还有理由悲观吗?
6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佛教,尤其是菩萨道精神,就会知道佛教绝不是悲观的。
(二)佛教也不是乐观的
7那为什么说,佛教也不是乐观的?因为生命的前景虽然光明,但现实不容我们乐观。
8首先,以迷惑和烦恼为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在诸多佛典中都有说明,如三苦、八苦乃至无量诸苦。大千世界不过是苦集之地,但世人由于无明,所见往往停留在表面,不曾触及背后的真相。我们以结婚成家为幸福,不知这是束缚的开始;以生儿育女为幸福,不知这是牵挂的开始;以事业有成为幸福,不知道这是压力的开始……面对人生的现实,我们无法乐观。
9其次,我们必须正视生命的无常。生命是脆弱的,死是一定的,什么时候死是不一定的。死了会去哪里?我们今世得到人身,有缘闻法。如果现在一口气不来,对来生有把握吗?如果现在不能做自己的主,一旦死亡来临,更没能力做主,只有随业流转。所以在修行成就前,我们无法乐观。
10第三,我们要看到三恶道的险境。无始以来,我们曾造下种种不善业,一旦业力成熟,就会落入恶道,长劫受苦。只要生命中还有烦恼惑业,我们将永远在六道流转。即使有幸做人,能否遇到善知识,能否听闻佛法,都是未知。所以,生命的去向不容我们乐观。
11第四,即便修行有成,生死自在,但作为大乘佛子,我们还承担着济世度人的使命。看到众生深陷苦海,我们于心不忍,发愿救度。但众生刚强难调,不是你有心就能帮助得了的。看到菩萨行的艰难,看到众生的冥顽不化,我们难以乐观。
12第五,我们还要正视末法时代的乱象。在今天,天灾人祸不计其数,我们居住的地球已被人类的贪欲破坏得满目疮苍痍,空气、水源、森林、草场、山体,包括南北两极,哪里都有污染,都在遭受破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破坏。在这五浊恶世,触目所及都是自掘坟墓式的险境。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无法乐观。
(三)中观的人生态度
13佛教修行重视中道,体现在人生态度上,就是不悲不喜的中观。因为悲观和乐观都建立在片面认识的基础上。悲观,易沉沦;乐观,易冒进。佛陀在无数开示中告诫我们:要如实地看自己,看世界。既看到生命存在的过患,生起离苦得乐之心,同时也看到生命具有自我拯救的能力,对修行抵达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14怎样建立中观的人生态度?首先要具备正见。这也是八正道之首,必须远离常见和断见,所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有了正见,生活上,既不放纵欲望,也不一味自苦;修行上,既要努力精进,也不过于紧绷,就像琴弦,不松不紧才能奏出妙乐。
15我们对法义的理解也是同样,不仅要看到字面传达的意思,更要看到文字隐藏的内涵。这样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而不是以偏概全,错解圣意。比如佛陀说“人生是苦”,并不是让我们回避或被动地接受痛苦,更不是让我们悲观厌世,而是在看到真相后,不被眼前虚假的安乐所迷惑,从而找到痛苦之源,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离苦得乐。只有正视生命现状,我们才能运用佛法智慧,积极改善生命,利益众生。

印光大师说戒杀放生吃素念佛更是大孝https://t.cn/AisgxhR3

《印光法师文钞》:“世间之孝,亲在则服劳奉养,亲没则只于生没之辰设食祭奠以尽人子之心。设或父母罪大堕于异类,谁能知所杀而食之生物中决非曾为我之父母乎?昧三世无尽之理而以数十年之孝责人,其所知见之浅小为可怜也!故佛教人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其慈悲救济也大矣!”

注:“世间所谓孝行,父母在世之时,子女都懂得要侍奉赡养父母;父母过世之后,就只知道在父母生日和忌日设食祭奠,以尽为人子女一点孝心。如果父母罪业深重,死后竟堕入畜生道,又有谁能知道,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杀的动物中一定没有前世曾是自己父母的存在!不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穷无尽的道理,而只为数十年小孝就责备出家人,这等浅陋知见实在太可怜了!因此,佛陀教诲世人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其大慈大悲救世济生之心念、功德确实很大!”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梨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㝹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由于它代表的友善象征实在太少,《启示录》的作者在幻象中见到未世的崭新天地时,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己经没有海’了。我忽然意识到为何这里的海岸并不让人只想起度假与享乐
  • 我这人自尊心很强,但是在她跟前,我没觉得自己卑微,也很欣慰她爱吃我给她寄的大沙河苹果[允悲]舒适随意,久处不累身边有几个知己足矣[心]今天继续跟同事跑店[允悲]
  • [微笑][微笑][微笑]我真的很生气图1他找漏勺,就在他面前桌子上,我都指桌子了,他看桌子看几次没看到漏勺…图2我预先跟他说了,水没过排骨一点点,不要太多,然后
  • 平时隔日就能送达的粮食断货了,每天出门散步的机会也被隔离而剥夺,小动物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影响。疫情之中,不只有人类的生活不像往日那么便利,宠物们的
  • 那不只是喂哺,是你给我的甜蜜怀抱,是你对我的浅笑低语。时隔多年,与你再一次在梦中相见,你可知道我的欣喜。
  • 而第三名职员是行李丢失、在芬兰停留下来的正子,看似严肃的她却非常向往“芬兰的空气吉他比赛”颇有些反差的魅力。“让生活得以继续的,正是永恒的不确定性”和SPB又一
  • 像夏天的蒲公英一样飞扬~因为隔离费太贵,直接打电话给政府协商+录音保留证据等等,目前来看有效果的~(有概率学生隔离减免)我就是个蹭局势和氛围组~有政府包机接送这
  • 老老狐狸看到我的这封邮件彻底怂了,回了一句,损失他全部承担。周二出错以后,老狐狸先发治人先甩锅给我,因为最近全是电话联系,我又没录音,狐狸直接不承认了。
  • #股票##财经##缠论股票投资# 2021.10.14 周四收评 全球股灾倒计时:4天! 明天就是“陷阱日”! 当前空仓计数:第8天! 日线底分型(弱),5
  • ”他的家人按照华佗所说的照做,病人立刻吐出了一条虫,病也就好了。”人们觉得很奇怪,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不同,华佗说:“倪寻的病因邪气外侵而起,李延的病兆是由体内
  • -这是一则不限时间的「长期招募帖」-只要你对葡萄酒感兴趣,只要你热情靠谱,就可以来参加我们的葡萄酒品鉴活动!3.这里有只猫狗,不喜欢猫狗的就算啦(有个哈士奇,你
  • 古巷多大户、多钟鸣鼎食之家,那一个个慵懒的门头上,说不准就有皇帝的御笔、御赐,在他处,这些可能早成文物,纳于名馆,藏之高阁了,在小巷,却是见多不怪,就这么缄默在
  • 首先外皮青团的口感不劲道,有点烂烂的感觉,其次是馅儿特别少,少到可怜,别人家都是满满的馅儿,他家是一丝丝。每次周考都考的“烂烂的” 地理真的…… 一言难尽总之就
  •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总结:做时间的朋友,与它一道积累,时间不相信运气,时间除了单向性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积累效应。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身上倾
  • #漳州新鲜事##母亲节#水灵珠,洗护6⃣️效合一 6⃣️倍浓缩 1⃣️不含任何添加剂,不含磷,荧光剂等 2⃣️所有衣服可以混着洗(外套,内衣,婴儿服)省去滴露,
  • ”张宗龄介绍说:“由于黑白连轴转,一些同志免疫力下降,也不幸患上流感,甚至还带给了家人,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始终奋战在与病毒斗争最前沿。一天下来,腿站麻了,嗓子喊哑
  • 突然想在以后开一家店卖什么没有想好咖啡,书,甜点或也可以是餐馆想要在门口放一个邮箱邮箱要是白色的缠着彩色的花藤在店内每张桌上要有笔纸每一个有缘驻足的人如果愿意就
  • 如果每天饮奶300毫升,能够补充321毫克的钙,对于钙需求量较高的人群显然是不够的,意味着还需要从其他食物中摄入500~900毫克的钙。③只有非常轻微乳糖不耐受
  • 汤显祖写《牡丹亭》有因情死、为情生;曹雪芹写《红楼梦》有情僧宝玉,情情黛玉;我却只愿修得逍遥道,清净守此身,不求长生法,只诉赤子心。感觉此三人应该没有桃园三结义
  • #上海##手机摄影##我的日常##热爱生活的千万个理由##我爱上海# #纪云禾含泪告别#塑造打磨出好的角色魅力就在于,此时此刻她就是故事里的人儿走到我眼前,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