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是一条河,它的状态取决于它的深度。深水沉静,浅水喧哗。心量太小,小石头也能激起心情的浪花。心量大了,才能容得下暗藏的礁石。心若计较,再少的利益也有争处。心若放开,再大的好处也有让的余地。坏心情,是争出来的。好心情,是让出来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想开,看淡,自然微笑。 ​​​​

心情是一条河,它的状态取决于它的深度。深水沉静,浅水喧哗。心量太小,小石头也能激起心情的浪花。心量大了,才能容得下暗藏的礁石。心若计较,再少的利益也有争处。心若放开,再大的好处也有让的余地。坏心情,是争出来的。好心情,是让出来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想开,看淡,自然微笑。 ​​​​

沈海燕教授:
论一心包容宇宙万法

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个体精神上的成就。

在佛教的语境里,个体的成就是通过对心的认识和观心的实践而取得的。

本文探讨了天台智顗旨在宗教救赎解脱的有关心的理论,

并指出,个体若明了心的特性,

即能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对于真理的证悟,端在于个体破除因循守旧的僵化教条模式,

以使其审视世界的观念和思想获得全新的视角。

一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始于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而个体灵性修持的成就则是其对建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保证。

个人要取得心灵上的成长,

关键在于观心,

这是因为只有当我们明了心的特性,

并具体进行观心的实践,

我们才能洞见实相真理,

以智慧克服无明烦恼,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有关心性方面,天台智顗

( 538 - 597 )的理论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 、 心的特性

在心性的问题上,智顗将心视为:

( 一 ) 、整个宇宙,因为心是诸法之本;

( 二 ) 、体、宗以及用。

( 一 ) 、心之所以是诸法的根本,

乃源自于心的作用能产生业,从业而产生苦。

同时,心也包含万法。

在智顗的体系里,十如是和十法界代表了宇宙万法。

在智顗看来,既然整个宇宙不出十法界,

而十法界即在一心中,

那么,心即是宇宙。

( 二 ) 、心也是体、宗以及用。

智顗将能产生业力的心分成三种,

谓之烦恼心,
苦果心
以及业心,

具有无明轮回的特性。

1 、“ 烦恼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三支:

无明、爱以及取。

2 、“ 苦果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七支:

识、名色、六入、触、受、生以及老死。

3 、“ 业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二支:

行和有。

当此三种属于无明烦恼之心与三种修成佛果之德

( 即法身、般若和解脱 )

相即认同的时候,

它们就成为了实相本体、成佛之宗要以及修行实践之用。

换言之,“ 苦果心 ”若与“ 法身德 ”相即,

便成为“ 心体 ”。

因为实相是不生不灭的,

而轮回之心与永恒法身不出实相的范围,

皆具有不生不灭的特性,故两者相即。

“ 烦恼心 ”若与“ 般若德 ”相即,

便成为“ 心宗 ”。

这是因为,行者由观心觉察恶事而得般若智慧,觉悟真理。

初观心是成佛之因,

观成觉悟是成佛之果,

智顗将成佛因果视为佛教宗要,故心为宗。

“ 业心 ”若与“ 解脱德 ”相即,

便成为“ 心用 ”。

显然,心是主宰个体沉浮的关键,

或于轮回道中,

或获得解脱,

皆有赖于心的作用。

故此,智顗认为,心的作用至为重要,心能地狱,心能天堂。

心能凡夫,心能贤圣。

所以心即是用。

他说,当我们有分别心时

( 联系佛教语境,即是十二因缘 ),

即有六道轮回

(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和天 )。

这是因为分别心是人有无明烦恼的结果,

因此而产生十二因缘之涉三世而轮回六道的次第缘起,

令人沉沦其中,不能自拔。

然而,众生一旦与无明远离,

便不再有分别心,于是便能证得四种圣人

( 声闻、缘觉、菩萨和佛 )

的解脱果位。

二 、 观 心

在观心的问题上,智顗强调观心的重要性,谓,通过观心,

可以达到组成“ 妙 ”的三个方面,

即“ 体广 ”、
“ 位高 ”、
“ 用长 ”。

这三个方面是放在作为根本教义的成佛因果的语境里界定的,

代表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作为佛教本体的这一根本教义则可以总摄一切教法和义理,

因为它包含了整个修行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指涉的是遍虚空、尽法界的以成佛为宗旨的实相真理。

智顗称这一根本教义为“ 体广 ”,

因为它在时间纬度上不只是指向迹门中的近期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释迦牟尼,

更纵深指向本门中的久远之前早已成佛的释迦牟尼。

这一教义之用所以为长,

乃在于此“ 用 ”具体指迹门中佛陀施设的种种救度众生的活动,

而此迹门则源于久远之本门。

在这里,智顗就观心的内容提出了三种心,

是为己心,
众生心
以及佛心。

( 一 ) 、“ 体广 ”指实相真理的特性,

故从己心是否同时具足其它二心而言的,

因心体具有包容万象的特性。

故己心若不具众生心和佛心,便是体狭;

若具足,一己之心量广大,便是体广。

( 二 ) 、“ 位高 ”指契入实相真理的智慧,

故其标准由是否与最高之佛心相等来决定。

若己心与佛心不相等,心性卑劣,便是位下。

若与佛心相等,具足菩提心,志向远大,便是位高。

( 三 ) 、“ 用长 ”则从空、假、中一体的三谛三观视角来看。

若观己心、众生心和佛心,

不即空、即假、即中,便是用短。

若是即空、即假、即中,便是用长。

在智顗的实相理论里,空、假、中三谛是用来界定实相的三个方面的。

换言之,一心必须能观事物同时具有空、假、中三个面相:

诸法因缘合和而生,无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故是空;

事物虽虚幻不实,却暂时存在,故空也是假有;

事物即是空幻,亦是假有,即空即假,不落两边,这便是中道。

在智顗看来,无论是己心、众生心和佛心,皆不出诸法的范畴,

故三心一体,同时具足空、假、中三谛。

就智顗的观点而言,观心的重要性在于,

观心是契入实相的最直接的方法,

因其不但与包容万象之心相关,也与三谛密切关联。

此两种联系证明,观心是借以契入实相真理的最殊胜的方法。

从智顗的心为诸法之本的理论中,

我们可以看到,智顗是从肯定的视角来把握真理的。

而他的相即理论更从超越的高度提出了契入真理的方法。

而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肯定,

乃超越所有的区别对待,

打破人们局限于语言概念的认知模式,

进而洞察到万物终极一体的本质。

改变传统的世界观是使人们对真理达到充分体认的关键。

智顗的相即理论旨在训练人们的心灵,改造人们的思想,

使人们的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力,

以防止人们的思想易形成僵化、狭隘、生硬和教条的倾向。

具体的来说,传统佛教的世界观是将人生视为苦,

而智顗则将无明三道

( 烦恼道、业道和苦道 )

与成佛三德

( 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 )

相即,以契入终极的本体,超越二元对立。

也就是说,

烦恼道即般若德,

苦道即法身德,

业道即解脱德。

此类概念的相即是对现象世界全体的了悟,

是超越事物之二元对立的境界。

一方面,苦道和法身对于证悟的行者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实相之境界是离言冥会的,是涵摄一切的。

所谓苦道或法身,

乃是无明众生加诸于实相上的片面的概念。

既然世间万象皆是实相的显现,

那么,
苦道即法身,
法身即苦道。

另一方面,苦道和法身之所以有区别,

只因为众生所处的认知状态不同。

一念明,苦道即是法身;

一念迷,法身就变成了苦道。

三道与三德的认同可简单地归结为超越这两组概念范畴的束缚,

而达到对实相真理的认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把烦恼道与暗的含义联系起来,

也就没有与之相对的菩提智是明的概念;

若不把业道定义为缚,

也就没有与之相对的解脱是自在的概念;

若不把苦道界定为生死,

也就没有法身是乐的概念。

如此,三道的概念就不再具有消极的含义了,

而人们也无需用“ 三德 ”来破除与其对立的“ 三道 ”之消极面了。

当人们摆脱了概念的束缚后,

“ 烦恼道 ”即“ 般若德 ”,

无需用般若破烦恼;

“ 业道 ”即“ 解脱德 ”,

无需挣脱业道才能得自在;

“ 苦道 ”即“ 法身德 ”,

无需了却生死而得成佛之常乐。

三 、 结论

智顗有关心性和观心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借以领悟真理的认知上和宗教救赎上的进路,

使行者由此能取得
心灵上的成长,
思想上的改造,
精神上的解脱。

个人的修行成就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借由了悟一心无所不包、无分无别的实相特性,

我们就能以开放的心态来包容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皆为实相的显现。

通过观心的实践,

主体便能增长智慧,
了悟宇宙真相,
从烦恼困惑中解脱出来。

面对生死轮回,经由将生死之苦与涅槃之乐相即认同,

人们便不会再感到彷徨无助,

而汲汲于所谓的脱离世间的离苦得乐,轮回解脱了。

此种对人生的洞察能使我们获得与传统佛教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使我们能积极地拥抱人生,

使我们的心灵宁静安详和平,

使我们的精神不离世俗而得到升华。

如此,我们便不会轻易被激烈竞争的环境影响而紧张焦虑不安,

也不会过分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并能化被动地受外部环境左右为主动地去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去创造祥和安宁的气氛。

若每个人都拥有宁静的心灵,影响所至,

整个社会便自然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则人间净土的实现亦指日可待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昨天到现在前品牌呆梨‬咨询没停过品牌不作为 呆梨流离‮所失‬落荒而逃 再看‮这到‬么多同行来‮询咨‬我 并没有‮开很‬心 只‮很是‬心痛 她们‮我把‬的路又
  • 我也没计时,反正很容易就对了[送花花]Ps.图示的耳朵布片缝好后有点儿长了,可以适当弄得短一点,我买的紫色布比熊猫团的紫色帽子颜色略重,想动手可以试试别的店~#
  • 患难见真情,我是河南安阳市龙泉镇东平村的,我们村里今天组织了战胜疫情爱心捐款,看到那么多为了村里着想的人在捐款,我也是个打工族,我也捐了100块钱[太开心],看
  • 身弱杀强者的格局性格易极端:身弱杀强就是说八字日干力量衰弱,而七杀的力量强旺。若八字制化恰当,则煞气可做威权而用,更可发挥才能;祸来难料,日主强,命途也多怪异。
  • 我一直认为抑郁症真的不是矫情,它是一种病,然而几乎大部分人可能包括你的亲人不能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抑郁症患者都是靠自己来对抗这个恶魔,可能一部分人很幸运走了出来
  •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
  • (编辑:徐雪 审核:朱寄陈 发布:蔡霞)【 南河竹溪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即将竣工,开州又添一个旅游打卡地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治理一条河,成为一道景、提升一座
  • #王一博眼神戏#含光君是我认识的啵啵的第一个角色,看剧的时候就被他的眼神戏所吸引。[打call][打call][打call]#王一博[超话]# 他是我见过最有
  • 人这辈子~守好自己的心,走好脚下的路,该糊涂时,别较真,该坚强时别颓废。用脚走的道路,用心走的心路,《心》才是一切的根本。
  • 讲故事 很多年前,其实我不怎么喜欢你,因为那时候你很喜欢我[偷笑]感觉好像同性恋,后来你留了长发,然后又特别仗义够义气,然后就成为了好朋友,虽然你有时狠毒,(不
  • ——《登科后》唐丨孟郊 14美在,伤感叠叠,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栾家濑》唐丨王维06美在,化情入景,离情自此无所不在
  • 人体精气神,人类物质的肉身活动,受气驱使,气受意识主宰,身不由己,是因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即是神,神志即是精神,精为物质的肉体,神为形而上的能量,主宰物质的意识
  • 你我道不相同,今夜以后,不必再见」『此局没有下完,经我之手,没有平局』姚元琢,薛修卓同出身世家,且同窗同门,却成了如今这般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这世间救一人的
  • 凡夫愚痴人闻不到正法,遇不见真知识,不知圣人之法,也不能驾驭圣人之法,不知世间真实之法,不能正确的思惟,于是便有这样的念头出现:我是有过去世的,我没有过去世,我
  • 身边的所有人,不‮性分‬别、不分年‮都龄‬是刚需‮所,‬以这‮机商‬这项目,你看得‮吧懂‬!你挣得了那种钱,而我挣得了这种钱,所以,不应该是你的资源能奏效,而我
  • 每一个繁花似锦,都是经历了暗涛汹涌;你没必要去努力改变一个人,正如你无法改变明日天气,你所要做的,只是持心自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善良之举,需要人人拥有;善良之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无心为诚,无我为善;无欲为德,无为为道。
  • #今日贴纸打卡# 人生就是这样,走走停停会遇到许多人,朋友是不分先后顺序的,看的是最后谁先留下来,而爱情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出场顺序都很重要,我不知道谁能和我一起走
  • 晚安我寂静的夜✨ #每日一贴,必不可少# #170615EXO咆哮一世# 我很喜欢今天配图的两个活宝,这是私心,没办法,贤少是一个很宠弟弟的哥哥,自从鹿少离队
  • 就是给阿姨们都放假,我和老公自己带娃和做饭❤️经过上次周六日两天沉浸式带娃,我们其实对做父母这件事更有信心了[可爱],也更了解自己的宝贝。静谧美好的周五夜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