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临终另有它愿,必障往生(案例)——程晋林居士

这个先去世的老居士状况非常好。我们一到地方,当地的居士和家人都热情接待,介绍情况:“程团长,你来了。这个老居士非常好,刚一断气,躺的床上面的白墙上就出现彩色的西方三圣像。阿弥陀佛放红光,白光,一直在屋里面放光。”我们还没进屋子,这老居士头顶就在冒烟,修行的非常好。

一了解才知道,老居士闻到佛法四年,之前双目失明15年,由于双目失明无法听经看经,她就知道阿弥陀佛,其他什么教理都不懂。她对阿弥陀佛的信心非常坚定,因为四年前不仅双目失明,她全身出现了其他症状,心肌炎、肺气肿、肾衰死,风湿性关节炎,肝脏也出现问题。整个五脏六腑全部坏完,医生都摇头说:“这个人的病没法看了,浑身都是病,治这个地方别的地方出问题,无从下手。只有死路一条,还是拉回家吧。”

她的儿媳妇是当地念佛堂一个非常著名的居士,她就劝婆婆,“妈呀,您就念佛好了,阿弥陀佛能救你的命。”老太太一点也不懂佛法,听完以后欢喜的不得了,就念阿弥陀佛。天天念佛,结果全身的病都给念好了。她就像老法师给我们介绍的锅炉匠一样,念累了就睡觉,醒了接着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四年期间,一个人念坏了15个念佛机。早上起床,在床上念,念佛机开着,吃完早饭接着念,念整整一上午。下午,拿一个小板凳到外面去弘法利生。把周围左邻右舍的老太太们都召集过来,跟大家说“念阿弥陀佛好处很大,你们看我身上所有的病都给念好了,大家和我一块念佛吧。”老太太们,没事就陪着她在马路旁边,听着念佛机,念整整一下午。天黑回家,吃完饭一直坐在床上念,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睡觉,早上醒了接着念,四年从不间断。

最终,这个老太太不仅身上的病全好了,身无病苦,还预知时至。她把儿子媳妇叫到面前,“我要走了,我走以后你们都不准哭。念了这几年佛,我真的得到受用。我走以后,你们要找人来给我助念送往生。”老人家身无病苦,意不贪恋,这是活着往生的瑞相。

交代后事的时候,唯一有一件事放不下。因为之前她的丈夫去世的时候,儿媳妇组织人给他助念,走的很困难,送了几天几夜。按照我们助念的规矩,人不往生不穿衣服。尸体柔软的时候,大家穿衣服都会欢喜的很,也是为了度大家。如果尸体僵硬也不好穿,大家看了都不欢喜。所以两天两夜都没有穿衣服。老太太交代:“我走了,你们要请人给我助念,但是不要象你爸爸那样,那么长时间都不穿衣服,我走了,抓紧时间给我穿衣服。”就这一个要求,别的都没提。

可是我们到现场以后必须按照佛制来做,虽然出现了很多瑞相,可以判定这个老太太是活着往生。但我们不求功德绝对不敢造业,造业不得了的,万一碰她的身体影响往生,我们背不起这个罪过。所以和家属、所有的人商量以后,我们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在24小时之后探视。后来,鉴于老太太往生的瑞相特别好,根据佛经介绍、祖师大德的开示,20小时以后探视是保险的,所以又临时决定提前4个小时探视。结果20小时一探视,很麻烦,人没走。发热点在胸部,显示在人道。尸体也软,手脚腿都能动,并不代表往生。人道天道身体都会软。往生的瑞相要体软如棉,她没有达到,而且发热点在胸部。

老人家修行这么好,人刚断气,西方三圣就来了,阿弥陀佛放光,头顶还冒烟,非常好的瑞相。而且预知时至,按照祖师大德的开示按照佛经来说,应该是能往生的。为什么没有往生?我们马上组织开会讨论:“老人家是不是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们家究竟有什么状况?”把他们的家属都叫来,通过家属的反应,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他们家9个儿子,两个女儿,11个孩子,一大家子将近60口人。五儿子家里面资产最少6000万-8000万,最穷的孩子家里面小轿车都有一两个,儿女个个都很有本事。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对儿女绝对没有贪爱。在这么一个四世同堂几十口的大家庭里面,她对儿女绝对没有贪爱。按照邻居和儿子的讲话,这个老人做人“没心没肺”,对世间的一切都不重视。

一次,她家一个孙子被汽车撞了。在一般家庭,爷爷奶奶听了孙子被汽车撞了,还不赶快往医院跑,至少会急着到处打听“孙子怎么样了?伤的重不重呀?”心马上被外面的境界给牵跑了。这个老太太虽然不懂佛理,但就说了一句“这个孩子业障这么重呀?”然后继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佛,没有再问过第二句。儿子媳妇还很生气,怎么孙子被撞了做奶奶的问都不问。这是大修行人。哪个儿子发财了,你赚100万1000万1个亿都不问。儿子孙子,家里面不管谁出什么事情,不管大事小事,她从来不问,心里毫无挂碍。通过家人的介绍,我们更坚定信念这个老人家肯定是活着往生。可为什么现在还呆在人道,头顶也没有发热,尸体柔软的也不够呢?

这是阿弥陀佛和这个菩萨一起给现场所有的居士做一个表演,能走不走。表演什么?因为她临终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走的时候,不要象你爸爸,赶快给我穿衣服。”我们20小时没给她穿衣服,没有了她的愿,使得她对身上的这个衣服执着。有一点点执着都不能往生。这实际上不是她执着,是阿弥陀佛让她给大家表演。我们听了以后受教育,对这个世间的东西你还敢贪爱吗?有一点贪爱就不能往生,对其它东西的贪爱,我们更走不掉了。衣服不换就走不掉。老太太没心没肺不贪爱,就是看得破放得下。真正看得破放得下,这个人就是在表演。

当我们搞清楚有一点点的执着都不能往生时,也就明白了这不是她个人的问题,是佛菩萨加持表演给我们看,让在场所有的居士受到教育。明白以后,我们就谢佛恩,使我们明白了佛法,通过这次助念我们所有居士回去后都要放下,不能执着。同时我们也向老居士忏悔:“虽然您老人家临终有交代,我们助念团还是按照自己的规矩去做,为的就是将来所有的助念都有个规矩所遵循。不能因为说您念佛功夫高就改变助念探视时间,这样的话很容易把助念工作搞乱。现在20小时我们探视清楚以后,决定马上换衣服。”也真是佛菩萨表演,衣服全部换好后,浑身非常柔软,头顶一直向外冒热气。(大家鼓掌)衣服换好,就往生了。这次助念的时间非常短,也就20个小时,实际上不用助念。这是助念中见到最舒胜的一例。我们没有把她归为活着往生,是因为第一次20小时探视,还在人道没有往生。她是用她的身体给我们表演,完全是看的破放得下。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绝对不能执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是我们的真如本性,不是这个身体。不论穿什么衣服还是光着身子躺在那里,都没有关系,这是个假体。真正的真如本性不需要穿衣服。对假体的贪爱还是一种贪爱,放不下就不能往生。这是佛菩萨给我们讲法,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佛菩萨看我们真的搞明白了、弄懂了、学会了,这个老居士就跟着阿弥陀佛走了,表演很成功。(此时有个居士手机响,引起其他居士关注。程晋林老师开示:你们不要生烦恼,不要随着外面的境界转,不要说手机响,外面打雷也不要动,认真听你的。这就是大家修行容易犯的毛病,手机一响头就转过去了,有人还说“要关手机”,心被外景牵着走,为什么不能让景随着我们心转,你不管他就没什么事了。这就是锻炼你们的清净心,如果心清净,不要说响手机,响什么都听不见。)

——《助念心得报告》

30多年前,济南灵岩寺的两尊泥塑罗汉忽然裂开了,此事已极不寻常,可更不寻常的事接蹱而至,几位修缮的师傅砸泥塑的腹部,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惊讶之余也充满了疑惑,到底古人为何要这样做?

灵岩寺始建东晋,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处于泰山北麓灵岩峪,是泰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海内第一古刹的说法,有人会不服古寺如此众多,为何灵岩寺能获得如此殊荣?

缘由据说有两种,一说,唐代它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且还是榜首。历经宋元明清,它经久不衰,高峰期多达50多种殿宇,数百名僧人。

另外一种说法,灵岩寺的千佛殿内,至今保存有四十尊宋代泥塑罗汉像,这些堪称国宝级的文物,被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高度赞叹它的艺术价值,题字为“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活灵活现”。

不过这四十尊罗汉有很多谜题,让人们非常好奇,根据研究发现四十尊罗汉,里面有二十七尊为宋代雕塑,剩下的十三尊为明代补充,可是千佛殿确实一座明代建筑,明代的建筑物怎么会出现宋代彩塑?

根据位于千佛殿西侧般舟殿遗址,研究人员推测,宋代的罗汉住进了明代的房子,估计是原来的般舟毁于山洪,时间估计是在明代,所以保存下来的二十七尊罗汉就搬到了千佛殿内,明朝工匠再补塑了十三尊罗汉像。

至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有待以后考据了,只是一个合理的推测。不过灵岩寺更神奇的,就是这四十尊彩塑,据说如果夜里一个人待在大殿中间,会发现四周的罗汉们好像都活了一样,眼睛都盯着你,让人震撼不已。

罗汉像另外一个神奇之处,就是“真”。

怎么个真法,千佛殿的罗汉像环列于殿内四周,下有坛座高78CM,每尊罗汉像都有脚座高约33CM,坛座到罗汉头顶高约1。55M,比例跟真人基本一模一样。甚至一些学者,依次参考宋朝人长什么样子。

他们的特别之处,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和我们所见的其他佛像造像完全不同,雕刻极为细致,把人物的表情,刻画得丝丝入扣。表情和动作结合,表达了不同的罗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内心世界,让人感觉雕塑不是死板的,而是“活”的感觉,这就可谓达到了形神俱佳的至高境界了,

而且近看塑像,会发现罗汉的手、颈部都经过了细致的雕刻,连一些脉络都能清晰可见。它们给人感觉很生活化,例如:一尊罗汉坐像,脸部长圆,额顶高凸,沉思中代表着睿智聪慧。只见他好像有些事想不透,所以眉头微蹙,凝目注视右手。左手托一衣物,右手持针,手指的姿态和眼神的关系处理得微妙协调。

这尊罗汉像的袈裟宽大疏松,褶皱自然平滑而不凌乱。线条转弯处刚柔结合,虚实对比,通过服装纹样,可以感受到人体的肌肉,服装的细节非常精致。

这样一来让配合人物的宛如真人神奇,就显得动作自然微妙,灵岩寺的罗汉彩塑利用眼神、嘴角,眉心等部位的精巧塑造,定格神态,将造像的内心活动呈现于表情和动作之间,使其仿佛真人一般。体现宋代彩塑所达到的高度写实能力。

而且它不是一尊,是群体,所以能看到众罗汉如一幅场景图,彼此能够呼应,而且手势联动,似乎相互讨论和解答。

可为何这里的罗汉像打破了常规呢?

根据记载塑像作者是北宋人盖忠。他为何敢如此大胆的创作,主要是在佛像范畴内,罗汉像的创作是最自由的,特别是宋代理学昌隆,禅宗兴盛,时人都喜欢冷静、超脱、沉稳、内省。

加上宋代经济发达,诞生了适合大众需求的平民化审美。罗汉像也是如此,以写实风格为主,使他们更如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罗汉、这种写实的倾向,将禅学和理学进一步结合。罗汉像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时代的写实风格。

说罗汉像写实,有多么写实呢?

在30年前,重修罗汉像的时候,发现一尊罗汉像,古代的工匠还制作和人一样有五脏六腑,都是用丝绸细致的制作而成,而且腹腔的结构和人位置完全一样。

这也是至今为止全球在雕塑中,制作出和人一模一样的腹腔,比西方的雕塑艺术更为真实和细致,

古人是怎么制作出如此精巧细腻的泥彩塑,还能历经1500年不损毁?

原来盖忠在罗汉像内部,和别处不同,他制作了两种骨架,分为铁制和木制两种。制作好骨架后,再用粗泥塑形,等干透后,用粘软的细泥,塑出细节。

细泥干,还没结束,必须用榆皮绒、麻筋。细沙、胶泥等合成物,在制作出皮肤上更细致部分,最后再仔细地调整。

并且两尊开裂的罗汉像,里面放的东西不同,一尊罗汉像放有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宋铜币和墨书题记等文物。

但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和对罗汉像的尊重,其它罗汉像里面有什么秘密,至今仍旧是个谜?并且至今也无法说清楚,为何罗汉像内放置丝绸制作的腹腔,用意是为何?起什么作用?更重要的是宋朝工匠怎么对腹腔了解一清二楚?这时都是谜

不过,从这里看出古代工匠,似乎比现代人更相信人生在世要活得真实,而且知道善行,善念,善心,才是护佑人一生幸福的法宝。看看现在的一些人和事,不禁感叹!(来源:静心匠道)#历史##历史冷知识##历史小喇叭[超话]#

#药王孙真人《福寿论》#:遵道守分,方能福集寿臻!
近来读《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被里面的深意所吸引,不禁产生了下笔的想法。
今天想写的主旨是“遵道守分,福集寿臻”,然后结合孙真人的《福寿论》进行写作。我们首先要谈到“遵道守分”。遵什么道,怎么遵道?而“守分”,又是守什么分,如何守分?

天道与本分
“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这是《玄纲论》里对道的一个大的概述。再往小些往人性上说,道者何也?
《中庸》上说:“天之命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天之命谓性”,是指人的天性。“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的原则去进行修治。

《黄帝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生成之后,人又是天地的一个小化身。太空中一点不昧的虚灵,即天性。此性长清常静,无情无意,无思无为,但它应变事物无有休停。此性应之于人,即为人心。

人心因为有情有意,想思有虑,时时在动,故谓:“人心,机也”。而天道,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所以要想得到人类社会的太平,人身自我身命的安宁,必须返本归根,依循常清常静、无思无为、无情无意的天道。这就是遵循本分。

一. 仁与俭:天道所常,人之本分
清代悟元子刘一明祖师则补充解释说:“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如果没有做到守道,或者超过了限度,就是非分。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里的提到了富贵者与贫贱者的非分:“富贵者,以轾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佞盗取,为非分也。”之后又举了例子:官爵之非分者,车马之非分者,妻妾之非分者,童仆之非分者,而这四种非分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之非分。

道与儒不同,这里的“仁”不是儒家的“仁”的含义,不是指仁义,而是指廉谨。廉,即棱角分明、是非分明;谨,即谨慎。这里的“不仁”,就是指是非不分,恣情纵欲。

后面的屋宇之非分者,粟帛之非分者,衣食之非分者,饮食之非分者,这四种总结起来就是不俭之非分。不俭,简单来说就是不节俭。

《道德经》有言: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由此可见节俭的重要性,做不到的话,自然也是非分。
不仁不俭,如此种种,皆与造善之积不符。积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皆记之,神而追之则矣。尚不能逃其往负之灾。

道教是讲承负的,《文昌帝君阴骘文》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因此孙真人说:“如此者,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若是真有以此为富的,也不过是为富不仁,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二.元载:不遵道,不守分,福寿全无
我印象中最不“遵道守分”的人,当属唐代宗李豫时期的宰相元载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巨贪之一。抄他家时,起赃无数。就冲他家中藏有赃物胡椒八百石,钟乳五百两,就略可知其奢糜腐败的程度。

这也最为让人记忆深刻。胡椒日常用量极少,一餐饭,数粒即足。然而,从其家抄没的差不多有现今的六十多吨重。这就得需要上百峰骆驼,才能从印度洋的海滨,运到唐首都长安,现今航空距离也得有三千多公里,何况是当时的驼队?何等辛苦不易!

元载遂兼任度支使时,志得意满,自恃除恶之功,非议前贤。他认为满朝文武,无人比得上自己。后来,元载为独揽大权,上奏皇帝,要求吏部、兵部对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不得检验考核,并于公府门前杖杀了弹劾他的大臣。从此人们再也不敢公开非议元载,就算走在路上,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周幽王时期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唐朝完美的重现了。当时,元载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信赠送厚礼。元载任相时,宣州有一老者向他求官。元载只给了他一封书信便打发走。

老者走到幽州,拆信观看,见上面只有元载的署名,别无他话,非常生气,但只得持信去求见当地节度使。节度使见了元载所书,将老者迎到馆舍,加以款待,又赠送他绢帛千匹。元载得势之威势,可见一斑。
唐代宗对元载所为非常清楚,但考虑到元载任相多年,想让他善始善终,因而单独召见,加以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元载却不思改过。

嚯!皇帝亲自来劝还不听,古往今来也是没谁了,利令智昏莫过于是。

后来代宗下诏赐死元载,妻及子并赐死,并且挖开元载父祖坟墓,劈棺弃尸。这可就不只是“死有余责,秧其子孙”了,连死去的宗祖都要一起受辱。史书称:“及死,行路无嗟惜者”。他得势时是如此的倒行逆施,人们对他的死无人叹息也就不足为怪了。

《资治通鉴》上说元载临死前,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要求,元载知道逃不过一死,于是他央求:“愿得快死!”刽子手说:“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于是脱下脏袜子塞其口而杀之。

《新唐书》称元载“嗜学,工属文”。《旧唐书》称他“性惠敏,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元载出身寒微,应当知晓百姓之苦,然而当他做了宰相,却大兴土木,全然不顾庶民之生死。

他好读书,尤擅道书,考虑到他的时代,很还可能是读过孙真人的福寿论的,可他干的全是非分之事,更别说遵道守分了。此等不仁之富,也就促成他最后成了真正的为富不“人”。

三. 福与寿: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接下来,“福集寿臻”要怎么做到呢?这其实也就是孙真人的这篇福寿论里探讨的主旨“福”与“寿”。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福?什么是寿?为什么说福满了寿就会到来呢?

古人认为,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对福与祸的一种辩证认识。《礼记》则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

许慎《说文》里提到:“福,佑也”。有着赐福,保佑之意。
纵观古今,人们对“福”字的认知各有侧重点。孙真人福寿论的第二段开头就说道:“福者,造善之积;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福或者有祸,全因自己善或不善的作为。

《太上感应篇》里也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认为祸、福虽然难以预测,但是会因为人自己的行为而转化、改变。

《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此,一般人都会认为长寿便是有福。五福从来先说寿,其次云何?直至三公未足多。

然何为寿?《说文》里提到:“寿,久也”。在古代寿的含义代表着祈福平安,延年兴旺长久之意。“寿”字寄托着人们的期盼、祝福和向往。如何能被称为久?那自然是长生才能久视。

韩非子也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而孙真人却说:“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

由此可见,仅仅多寿还不能被称为有福,只是因贫穷而不罚寿罢了。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曾在他诗作的《贫歌》中说道:“寿居福之首,贫为士之常。造物赋我贫,乃以寿见偿。”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则在他的《病中感秋》一诗中说道:“寿外康宁方是福,不然徒寿不须休。”这些都说明了“福”里囊括了“寿”,但与“福”相比较起来,“寿”却不能代表“福”。这就像是数学里的集合,福为母集,而寿只是子集。

五福齐备,百福骈臻,才能以寿为福,从而福集寿臻。如果只是长寿,贫穷而又困苦,或者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这种长寿反而使人痛苦,自然也称不上享福,甚至可能还是一种受罪。

乡下把结婚和有些老人的去世,谓之为红白喜事。之所以把有的老人的去世称作喜事,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得到了长寿,却常年瘫在床上,动弹不得,生不如死。因此,福寿双全,才应该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孙真人在福寿论里,倡导大众所追寻的根本目标。

《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福寿论中也将人也分成了圣人、贤人、达人、信人等等,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缺点,进而虚心改过,取长补短。

恰如《福寿论》最后所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如此这般,自然证得福寿双全。那么福集寿臻,福寿骈集,又哪里是什么难事呢?
作者:逍遥顽仙 腾讯道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或许不相惜断章取义的细节,但我相信对他们的真心与祝福。如果因我的臆想落空而去揣测咒骂他们,因为我的鸡血被浇而去责难苛求他们,因为我的理想投射与他们的人生轨迹有
  • 合同的磋商、审查、订立和履行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结合普讯公司的业务实际情况,本次讲座以“企业合同风险防范”为主题。此次法律专题培训讲座也为普讯
  • 安元:我没有!一起出演FA的,就是角色不同。
  • 而当今的学者,都责难这二人之书言辞污浊不洁净,语言过于浅俗。则知时人出言,史官入记,虽有讨论润色,终不失其梗概者也。
  • 今年换了大的废弃花盆,结籽更多了。[加油]#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你#p1为了学做旋风蛋包饭的旋风蛋连着四天每天吃三个煎蛋还是没成功倒也不是因为非得学会或者煎蛋有多
  • 3月12号告诉大家即将发力的南极光300940昨天强势20个点的涨停板了,今天继续大幅飙升,短期的超级大肉36%,这就是老李对市场节奏的把握实力!这个颜色够红不
  • 6.98元1支,买5支就送简约笔袋一个(数量有限送完即止)✍书写顺滑流畅,不积墨不飞白不断墨 ✍07mm书写粗细适合练字使用,搭配大容量笔芯更耐用✍特殊啫喱墨水
  • 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被认可的,是值得的,是美的,是阳光可爱的,是认真勇敢的,我很感谢这人一直这样鼓励我包容我,让我变得更自信。[哈哈]那个时候呢还是瘦瘦
  • 世间有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日常生活要有起码的条件。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
  • 1、 为你花钱的额度,感情里谈钱不是庸俗,你要从他为你花钱的额度中,看他是脚踏实地的想和你过日子,还是只想和你玩一场爱情游戏 2、 吵架后的态度 ,一个真心在
  • 现代女性很清楚没有职业收入就谈不上男女平等,因此她们希望自己的丈夫或男友像对待他们的职业成功那样认真看待她们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不断地为
  • 【喜剧电影《哈丘爱美丽》将在#成都# 取景拍摄】由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著名演员王祖蓝、郑斌彪、桑晓琳担当出品人的喜剧电影《哈丘爱美丽》今天在成都
  • 蒙先生很是窃喜,继续刷了几单又照常拿到了佣金,可随后刷了几单,对方客服却一直以任务失败为理由,让蒙先生向APP完成充值任务,才能得到本金及佣金,从而继续接单。而
  • #长春相亲[超话]#【媒人牵线】❤我承诺以结婚为目的真诚交友我的编号:c79961✪姓名:  L2✪性别:男3✪出生日期:89年2月4✪民族:汉5✪毕业院校:吉
  • (三)夏献征楷书崇柳兼欧,清新爽利、劲健有力!夏献征书法为寸楷,崇柳(唐柳公权)而兼欧(唐欧阳询)笔画规整妥帖、一丝不苟,清新爽利、劲健有力,结体紧凑又不失疏朗
  • 南湖区分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经过7年时间持续组织发动,目前已经组建总人数超过1.3万人的红船义警队伍,广大热心公益和平安建设事
  • !今天的感动是陌生人给的凌晨两点多自己跑到黑森林去打卡 竟然偶遇了两个超可爱的也不睡觉自己跑来玩的小姐妹哈哈哈!
  • 很多很好看的小衣服都可以用精致来形容,但我的崽,就因为是我的崽吧,我不太希望他看着特端庄,像个拧巴又懂事儿的小大人儿似的,感觉没个人味儿,一打眼儿就好像童年生活
  • 今年的海燕毕业生又有福利啦武汉自如5-7月特别成立“海燕福利社”入群即可享✔️每周福利✔️名企岗位✔️推广奖励✔️毕业交流✔️入群抽奖……第一期福利社携手@哈啰
  • 把人推出来后,医生告诉家属说:人死在手术台上了。她的婶子得了病,到医院里做手术,她就跟着婶子一块到医院去,并把她送进了手术室,她在手术室的外边门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