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别再弄错了!
佛祖

如来
不是同一人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

或取因言 “ 弥勒佛 ”,
或取果言 “ 阿弥陀佛 ”,
或取性言 “ 毗卢遮那佛 ”,
取相言 “ 卢舍那佛 ”,
取行言 “ 释迦牟尼佛 ”,
取愿言阿閦佛、
药师佛,
佛佛各异。

然而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无有差别,诚所谓佛佛道同,

故有十种尊号,为诸佛的通号,

称为 “ 如来十号 ”

或 “ 十种通号 ”。

“ 十号 ” 的意义列举如下:

一 、如来:
指佛陀乘如实之道而来,即谓如来;

也可译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达佛果涅槃。

“ 如 ” 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动;

“ 来 ” 是指佛陀的应化身,此 “ 身 ” 为救度众生应化而来。

“ 如 ” 是静态的,
“ 来 ” 是动态的,

成佛以后本是动静不分、法应不二的,

如《金刚经》说:
“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因此,“ 如来 ” 是说佛陀在如如不动的法身中,

因悲悯救度众生,应化而来,故曰如来。

二 、应供:
佛陀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经过累劫的修行、度众,证断三惑,超越二死,积聚福德因缘,

达到 “ 三觉圆满,万德具足 ” 的究竟佛果,堪受人天供养,

故名 “ 应供 ”。

正如一个人把毕生岁月奉献给国家社会,一旦功成身退,理应受到国家的退休金安养天年一样。

三 、正遍知:
又作正等觉者,即佛陀能正觉一切法,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

佛陀能遍觉一切众,有别于二乘的自觉与菩萨的 “ 虽正知而不遍 ”。

由于佛陀的智慧能正遍了知一切法,故名 “ 正遍知 ”。

四 、明行足:
即三明、五行悉皆圆满具足。

三明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五行为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

证得三明则 “ 慧具足 ”,
修持五行为 “ 福具足 ”,

佛陀福慧双运,故号 “ 明行足 ”。

五 、善逝:
即妙往的意思。

佛陀乃证悟无上菩提的觉者,已经超越生死对待。

佛陀 “ 来 ” 为众生 “ 来 ”,

“ 去 ” 为众生 “ 去 ”;

佛陀妙出世间,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于涅槃妙境,不再退没于生死之海,故名 “ 善逝 ”。

六 、世间解:
佛陀具足彻悟宇宙真相的智慧,

包括认识诸法总相是空的 “ 一切智 ”、

认识诸法别相是缘生而有的 “ 道种智 ”,

以及认识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的 “ 一切种智 ”。

由于佛陀能彻底了知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实相,

故名 “ 世间解 ”。

七 、无上士:
佛陀的智慧、禅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圆满,福慧具足,于人中无有过者,

所以有谓:诸法中,涅槃无上;

诸果中,正觉无上;

一切众生中,佛陀至高无上,故号 “ 无上士 ”。

八 、调御丈夫:
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槃正道,

正如驯马师善于调御马性,故名 “ 调御丈夫 ”。

九 、天人师:
佛陀为人、天的导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

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

众生果能依教奉行,不舍道法,即能解脱烦恼,故号 “ 天人师 ”。

十 、佛:
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具备以上十种名号者,即名 “ 世尊 ”。

世尊,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人。

佛陀三觉圆满,万德具足,为世间、出世间一切凡圣所共尊,

因此世人用种种的异名来称扬佛陀的巍巍功德。

除了上述十号以外,

诸如:世雄、世英、世眼、法王、佛日、能仁、大导师、大圣人、大沙门、大医王、两足尊、人雄、师子等,

都是世人对佛陀的尊称。

从这些名号中,也可以进一步认识佛陀的崇高伟大。

佛弟子在称念佛名时,则应欣羡佛陀的断德,仰慕佛陀的智德,

乃至 “ 是心念佛,是心作佛 ”,

以报答佛陀的恩德,这才是我们称扬佛陀名号的积极意义。

内容来源:“ 南京栖霞古寺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李荣浩和陈奕迅这两位天王级的音乐人,将为观众们带来一次难以忘怀的音乐盛宴。无论是李荣浩的创作才华,还是陈奕迅的嗓音魅力,都将在这场演唱会中发挥到极致。
  • 所以突然觉得孤独的时候,生病的时候,第一个还是会想到她,只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某种程度上我也是妈宝女,而且有时候觉得她真的很厉害,什么都会,无所不能,
  • 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先是作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然后是国务卿,中间有段时间还是身兼两职——基辛格涉足一系列广泛的重大外交政策问题。更新详情如下:比赛引擎 2
  • ”负责人指着地图上“姹紫嫣红”的洞山介绍,在实景三维中叠加国土调查现状数据及“三区三线”能够更真实地掌握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空间的体量和变化趋势,实现国土空间和自
  • 入坑了8个月不到,算下来切过33位xox,排去朋友推荐的初见,基本都是因为被舞台(包括当天的高光演出)打动才会去切聊,没什么其他原因,就是想当面表达那种看到精彩
  • 抱胁动画开播5周年啦旧推汇总:最后一天倒计时的留言是樱日老师的色纸,很珍贵的色纸开播时间是2018年10月5日(周五)晚上24点(准确来说应该是6号吧)在TOK
  • 人家不给退[跪了](我说把我自己买的幼犬粮和羊奶粉!咸蛋黄的月亮手机有些难以拍清晰[奥特曼]厦门环东的半程马拉松竟然我抽中了[笑cry]是的 10w+的游戏等待
  • “你是被成毅的那个角色入坑的”1:禹司凤,纯情“初恋”白月光,做事情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情不情愿2:应渊,心悲悯,心怀苍生,因为三界在你才在。我萎靡不振的和旁边果
  •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6. 岁月的暖,漫过时间的河,抚过久闭的心扉,我在时光斑驳深处,聆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6. 岁月的暖,漫过时间的
  • 更巧的是,其与吾乡友的共同感受是,感恩时代和深圳,让一切有了可能。世界不过游戏一场,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由简单如过家家的人性而趋势的,勇于探索者胜。
  • ”[跪了]#都暻秀[超话]# 其实最近嘟嘟七辑回归 月亮拿奖 宣布开公司等等 每次看到物料我都会感慨一句今夕是何年,感觉十一年也很快啊,我从一个六年级是小孩子
  • 号码随机不可选,号卡归属地为随机发货#汉中发布##襄阳相亲##嘉峪关夜景#(官方申请入口:)(申请进度查询链接:)(答疑微信:ganenboy 激活后客服:1
  • #柏里挑怡[超话]# 【盲盒抽抽乐】在昨天盲盒基础上再新增一套轮滑盲盒周边以及帆布袋、手机壳,昨天盲盒周边:活动时间:11月26日 18:30-24:00活动地
  • 基于阿里巴巴集团计算平台在线集群的超强算力,“太章”率先成功模拟了81比特40层作为基准的谷歌随机量子电路。基于阿里巴巴集团计算平台在线集群的超强算力,“太章”
  • 号码随机不可选,号卡归属地为随机发货#保亭小学##定安地震##巴彦淖尔日租房#(官方申请入口:)(申请进度查询链接:)(答疑微信:ganenboy 激活后客服
  • 不要以众人思维去猜测仰望星空的人能写哲理的人都是常人是无法感知到祂行为背后寓意…他们言行举止跟常人一样但又不一样祂们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反复无常不一样的是祂们心住慈
  • ”️采访者:“哦,哇,所以可能有人在家玩,却不知道他们正在和萨拉赫对战?”️记者:“所以,你现在对国际象棋上瘾了。
  • 有老婆,再苦的生活也不觉得累了;有老婆,再大的险阻也无所畏;有老婆,再大的波折也不担忧,有老婆就是幸福,看不到老婆的每分每秒都是折磨! 2.作为男方父母,从小应
  •  26.少年时词不达意 长大后言不由衷    27.我对事物厌倦的太快  而你是我唯一的例外             28.如海风吹不散玫瑰,月色难逃皎皎.  
  • 13.被朋友约出去看电影,本来不想出门,因为朋友还是出门了,然后又没有说好,搞得挺不愉快的。11月ending!!!#11月的最后一天##照片定格记忆##记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