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董仲舒学说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和黄老刑名思想,形成了一个儒学的新体系,在儒学演变历史上是一次大的变化。关于董仲舒如何吸取诸家思想,需要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孟子说"孔子之徒,无道桓(huán,姓。)、文之事者",绝对排斥霸道。董仲舒则说:"《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得之则以霸。故曾子、子石盛美齐侯安诸侯,尊天子。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春秋繁露,俞序》)认为王道固然体现了仁,霸道也体现了仁。教化固然重要,法制也不能不用。为了推行他的兼采王道和霸道的政治思想,他又利用阴阳五行说进行论证,从而建立起"天人感应"的神学体系。

在天人关系上,他以荀子提出的自然界的功能"不见其形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同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企图解决如何"知天"的问题。但他未能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而是恢复了宗教神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并歪曲利用当时一些自然科学成果,提出更加系统的宗教神学世界观——"天人感应"思想。

董仲舒"天人感应"说认为,天主宰人类社会,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人的行为(主要指帝王的行为、措施和宗教仪式)能够使天改变原来的安排。

这种"天人感应"思想,历史上早已出现,却从来没有像董仲舒这样作过系统的论证恢复宗教化的神灵之天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主旨。他继商周以来传统的天命论说:"天者,百神之君也"(《春秋繁露•郊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受命之君,天命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又说:"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高其位,所以为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见其光,所以为明。故位尊而施仁,藏神而见光者,天之行也。"(《春秋繁露•离合根》)这是利用一般人所见到的自然之天的形象,把自然之天神秘化,使之具有尊贵、仁爱、神奇的性质,用神灵之天来代替自然之天。他又说:"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董仲舒承认"仁"是最高道德原则,但又认为"仁"是天的意志,甚至说"仁"就等于天。这样就把道德原则说成是来源于神灵的"天"。

使阴阳五行伦理化,这是"天人感应"里说的重要内容。《春秋繁露》的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卷的20多篇文章反复讨论阴阳五行,所包含的观点约有五端:①阴阳五行从属于天,体现着天的意志。②阴阳消息形成四时。③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比相生而间相胜"(《春秋繁露•五行相生》)。④把木、火、金、水、土与东南西北中五方和春夏秋冬四季以及四时相配。⑤赋予阴阳五行以伦理性质。这些观念在先秦的阴阳五行学说中都已出现,尤其是在《吕氏春秋》的"十二纪"中已作过系统的论述。董仲舒吸取这些观念,着重在阴阳五行的伦理化方面作出说明:

木受水,而火受木,土受火,金受土,水受金也。诸授之者,

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是故木已生而火养之,金已

死而水藏之。火乐木而养以阳,水克金而丧以阴,土之事天竭其

忠。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自然界的五种物质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被歪曲附会成为父子、君臣关系,养生送死的孝道和竭力事君的忠道被强加于五行,也就是说,他把当时伦理的主要内容强加于自然界。董仲舒还进一步把仁、义、礼、智、信强加于五行。

在《五行相生》篇,司徒、司寇五种官职取法于五行把五官与五行相比附,说司农、司马、司营、司寇取法于五行:司农尚仁,取法于木;司马尚智,取法于火;司营尚信,取法于土;司徒尚义,取法于金;司寇尚礼,取法于水。五官效法五行行事,便能和谐相顺。在《五行相胜》篇又说,五官中某一官职违背所效法的那一行的伦理要求,便要发生相克相逆的现象等。阴阳本是两种自然现象,而董仲舒却提出"阳尊阴卑""阳贵阴贱"(《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的说法,把人间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强加于阴阳, 而且进一步发挥说:

”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气宽而明气急,阳气爱而阴气思,阳气生而阴气杀。”《算,王通三》

这样,阴阳两种气不仅具有寒暖的性质,而且具有予夺、仁戾、宽急、爱恶、生杀等意志和道德。显然,在这里阴阳也与五行一样被伦理化了。

为了论证神灵之天主宰人类社会,君主必须依照天意行事,董仲舒还提出"人副天数"的原理,认为人是天的副本或缩影,人的形体和精神都来源于天,与天相类似。在精神方面,董仲舒同样将天与人的关系作了许多荒唐的比附。他说天有四季之气,而四季之气表现了天的喜怒哀乐。春气喜,夏气乐,秋气严,冬气哀。人得春气因而博爱容众,得夏气因而盛养乐生,得秋气而能立严成功,得冬气因而哀死悲恸。

“天人感应"说本来是古老的传统思想,在《诗》、《书》、《左传》、《国语》所反映的商周思想中,这类材料很多。在春秋战国诸子争鸣时期,这种思想遭到很大冲击。在汉代封建统治强化和阴阳五行思想流行的背景下,董仲舒又恢复并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使之成为统治思想。

对先秦诸子学说而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一股巨大的回流。它给封建皇权加上了一层天意的神圣色彩,后来又与谶(chèn)纬迷信合流,其消极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也包含着一定的积极成就。哲学思想方面,"天人感应"说在承认天的主宰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强调"人受命于天,固超然于群生……是其得天之灵,贵于物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汉书•董仲舒传》)。

这里发出的不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哀叹,而是强调人的奋发有为。在政治思想方面,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监督政事、裁制君权的意义。他企图用天意来约束皇权,以天意监督政事。
作者:儒行道心

《我思故有在》

——关于对真实与宇宙的一些思考
1.提一个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确定论结论:
“我思故有在”。
抛开自我的真实性不论。因为,自我的真实性也是概率的。0.99的可能是真实的,0.01的可能亦不真实。自我也可能虚幻。
但,我在思考。就算我本身不真实,但,必有一种真实,支撑这种自我的虚幻,让我感到我在思考。
这自我背后隐藏了:“有”,“真实”。
不过,我,直至人类,可否确定这个有,绝对地精确表述出来,将真理精确表述出来。

这种可能性应该是0。
绝对地精确表述为1,各种可能的近似表述为∞。
那么,表述出来的可能是1/∞=0
如:你拿你手中的一个几何点去重合空间中的某个几何点。重合的可能为0。
不是不存在真实。只是我们不能绝对确定:表述出真实。
只能用一个覆盖全宇宙的判断:“我思故有在”把那个几何点,覆盖重合上了。
用牺牲对真理的精准的描述,用含糊去换取正确。任何试图对真理的精准描述,至多是个近似。

2.宇宙有多大,有边界吗?
我们先来考察可见宇宙某个宇宙时刻的可见范围内的状况:其中任何两空间点都是等同地位的,不存在特异点,所以,每个空间点都从自身处等强度地向外膨胀出空间,形成新的时空几何点,而新的时空几何点再以自身为源点继续如上膨胀,结果空间随时间指数级地膨胀开来,表达表现出来就是哈勃公式V=H*D。
那么,如果我们逆时间流向去想象,可见宇宙的线度是不断缩小的,膨胀出的空间点,收缩回原有的空间点,不断如此,最终,本可见宇宙退缩为一个几何点。如果定义此时刻为宇宙时的零点,那么,现在,我们大约处于何宇宙时刻呢?据此定义及研究大约是138亿年(这只是目前科学界的说法)。当然,这只是本可见宇宙退缩为一点。如果假设,初始宇宙有一定线度,那么,大爆炸创生宇宙后,会是怎样的一个发展变化情形呢?
如果说本可见宇宙的起源接近是一个几何点。那么,其大爆炸,膨胀138亿年后,就有930亿光年直径的可见宇宙大小。如果,假设宇宙的起源点线度有1厘米,这1厘米的长度上有无穷个几何点,每个几何点都可膨胀出一个930亿光年的世界(因为这些点没有相异性),那么,这些世界有重叠吗?应该不会。因为起初的dL膨胀→930亿光年,那么dL+dl膨胀→大于930亿光年。dI可以是dL的高阶无穷小,不论dL多小,dI可以取值是dL^2,dL^3……,膨胀后都不在930亿光年的范围内。
那么,在1厘米内的相异各点(N个点)都各自胀出个930亿光年的又不重叠的世界。那么总世界线度就是N*930亿光年。这N可以趋向无穷大。难怪有宇宙是无穷大的思想。所以,如果以地球为中心,走到所谓可见宇宙的边界(用想象力去行走,速度可>>光速,达到∞),外面将还有另一个可能一样的世界(因为,起初这些之外的点都是一样的,无相异性)。如果,走不出去。那么宇宙的起源就是一个几何点,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可见宇宙的中心就是以地球中心的几何点为球心,930亿光年为直径的球体。那么,您会支持哪个观点呢?
三维的走不出的边界可能是存在的。但,它也应该是存在于可见宇宙之外极远极远处;也许三维的走不出的边界并不存在,三维空间弯曲而闭合,就如球面弯曲而闭合。目前,对三维空间的形状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文亦见附图)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34章

文 / 乐樵山人
——————————————————————————

【1】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紫菩提老师禅律《参》一诗中,有句云:“拈花微笑心传印”。前几天,山人以此为题,写了一则随笔。柳堂先生读罢之后,评曰:“由此拈花一笑公案,联想到六祖慧能大师的《菩提偈》公案。神秀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慧能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大约即是渐悟、顿悟之别吧。其实,这本来是参悟的法门,只是两者路径不同而已。但是,俗人却往往分出境界之高下。顿悟入道,恐限天才;凡夫俗子若欲入道,走渐悟之途,比较可靠一些。”

对于柳堂先生此评,山人乃谓其曰:顿悟成佛,是禅宗的核心教义。在禅宗史上,世人之所以共推六祖慧能,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而非早期的其他祖师,就是因其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所谓“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反映的正是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顿悟禅”,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渐悟禅”之差异。而南宗的“顿悟”禅,真正体现了禅的精髓,是以谈禅宗,必及“顿悟”。然而,到底什么才是顿悟,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回答的问题。

六祖慧能大师,俗家姓卢,因此古人的一些诗词里,又称其为“卢能”。比如宋徽宗有诗曰:

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里身。
会得菩提本无树,何须辛苦问卢能?

《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慧能曰:“慧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从五祖弘忍与慧能的对答中,就可以看出,慧能之悟性极高。他虽不识字,但却是上根、利根之人。是以慧能大师得法之后,曾有言曰:“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可见他度众生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门你进不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六祖慧能得以传承衣法、一鸣惊人的《菩提偈》,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典故中,可以知道六祖与神秀大师争衣法之传,最后是慧能获得了五祖的传承。《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曰: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枷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述,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

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此后,迨至明代吴承恩写《西游记》之时,书中须菩提祖师,半夜三更传法给孙悟空的一段文字,便是将五祖传法给六祖慧能的这个故事,照搬了过去。

因此,“南顿北渐”的顿悟之法,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适合,以其对于根器的要求,太高了。是故六祖慧能有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无论是南顿还是北渐,其实都是一种法,修的也是同一个佛,但是每个人的资质大不相同,开悟的速度亦是有快有慢,所以才有了佛法的渐、顿之分。

【2】禅净双修

《法华经》把佛之知见的证得,分成两方面的四阶,称为“开、示、悟、入”。开与示,是由佛陀担任的、对众生做的,将众生本有的佛性之宝藏打开来,指示给众生,称为开示;悟与入,则是由众生自己来做的,众生明白了自性本来可以成佛,这就是悟。悟后如法修持,才能进入佛的知见之门。

若以阶位来衡量,悟佛知见,是在未登初地的凡位菩萨;入佛知见,是在登了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因为唯有初地以上,才能一分一分地断无明,一分一分地证觉性。初地以前,都是准备工夫。可见,顿悟是悟的理体法性或佛性,顿悟并不就等于成佛;渐修是修的事相功德,唯有积于渐修,才能真的成佛。

虽说“理以顿悟,事以渐修”,然而世上之人,不估量自己的根性,就动辄笑其他修行法门为“着相”,境界太低,而自己却又做不到。正如慧能大师所言:“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比如百丈怀海禅师,虽然建立了丛林制度,但是其亦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万修万人去。”又如净土宗六祖、禅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师永明禅师,亦有云: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这位永明寿禅师,史上可谓是鼎鼎大名。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师。他禅净双修,更身兼两宗祖师,既被尊奉为净土宗六祖,同时又是禅宗的法眼宗三祖。世人都公认他是古佛再来之人,并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感应篇汇编》里,记载了一则关于他的放生故事。其文曰:

唐末五代延寿禅师者,丹阳人。初为余姚县吏,亏欠库钱几十万。有司鞫之,止是买物放生用过,不意亏耗如许也。罪当死,临刑颜色不变,言曰:“我放活万万生命,今虽死,径往西方矣,岂不乐哉!”钱王闻而怜之,释其罪,为僧。梦观音以甘露灌口,慧性日开,著《万善同归集》六卷。住永明寺。九十八岁,合掌坐化,起塔寺侧。有僧每日绕塔礼拜,人问故,答曰:“我,抚州僧也。因病至冥,见殿角有画像一轴,阎王自来顶礼。余问主吏,答曰:“此寿禅师也。凡死者皆经此处,唯禅师径往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王故敬礼耳。”可见往生之时,若径生西方,为阴府所重如此。

这则故事,亦另有版本,说的是唐末五代的永明大师,讳名延寿,平常喜欢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在未出家之前,于吴越王钱文穆镇宁杭州时,当余杭县的库吏。有一年,适逢灾荒,由于灾情急迫,他便先动用了库钱来救济灾民,因而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救济灾民。因此命执行刑罚的人,在临刑之际,注意观察其言词面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殊无忧戚之色,反而神色怡然自在,毫无惊惧,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用,全都用来救济灾民。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永明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据说大师圆寂之后,江西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被摄入冥间,看见阎王大殿左边,供有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便问主吏。主吏答曰:“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延寿大师。永明大师在世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得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之德行,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永明寿禅师,虽然出身于五宗之一的法眼宗,但却不限于一门一派,他提倡禅净双修,并提出了在后世脍炙人口的禅净《四料简》。此《四料简》,道尽了禅、净两种法门的奥妙和利益: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立地成佛,但是对于根器的要求很高;而净土宗,则是利钝兼收,不过效果会慢一些。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先往生极乐,开悟之后,再乘愿回到红尘,随缘化度众生。因此,很多不是上根、利根之人,还是以老实念佛为好。

——————————————————————————
【乐樵注】参与评论师友:@柳堂666 [作揖][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跟旁氏都比不了!我真的无力吐槽这款名叫AKF的洗面奶,之前一直用的芙丽芳丝,后来无意在某书看各大美妆博主极力推荐这款洗面奶又恰好我的洗面奶见底就买了一只回来,几
  • ’我始终记得小小的你那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我在想,或许那时的你无法理解,以后我会努力尝试让你理解,直至今日,我方才明白,并非是你无法理解,而是我忽略了围棋以外更多
  • 而举世之人,同陷于无因无果,无有来生后世之邪见深坑。中阴之死生,乃即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
  • 事实上,拍摄刑侦剧入圈的余淳,在内心深处一直有对刑侦题材剧的天然执念,而刑侦剧“强情节”“悬疑感”“冲突性”的特性,更是吸引着他想要在此领域有所深耕,《刑警之海
  • 我们投资不是来判断市场高估低估的,我们是来和一个企业一起经历,一起成长的!”是的,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 #收获快乐小虞# ❤️ [一个迟来的2021追星购物repo。] (内含部分2020产物) 及昨天刚刚拿到手的大量set 关于❤️ ①坡渡人间 from:烊家
  • 《论六家要旨》 | 《史记》如何点评诸子百家 原文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
  • 经济基础决定一个人视野,听他们说话水平,典型的底层村民和北漂!#北京孩子有多贫##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在北京#昌平东沙各庄这些人非常猖狂,几个蜗居村里的无业游民,年
  • 往事不究,未来可期[太阳]镡卓锋:专注民营口腔管理培训,为客户创造价值#摘星时刻# 我最喜爱的抖森,不论是穿古典气息的马甲,还是英伦风十足的西装,都难以抵挡抖森
  • 向大家诚挚推荐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人生百味各自悲欢 百年手艺的传承 细水长流的爱情 鸡毛蒜皮的人间日常“一百年很长吗 如果说人生真有让我们变勇敢的力量 无非
  • 《不能说的秘密》在韩国上映的时候,韩国人都不相信他还是个歌手[doge]#王一博# 半夜不睡觉,和闺蜜聊起了我的追星史,从长达二十年的周杰伦死忠粉,到只看张若昀
  • 实际上猎人考试篇奇犽觉得小杰和他年龄相符,觉得他有趣罢了,没有太多的感情。图三,这里可以看出奇犽跟三人组的关系还没那么好,只是动画原创罢了。
  • 所以说,生活的道场也需要境界,也需要修行,更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在无知中解脱出来,达到超凡脱俗,来迎合和改变你的生活,去做好你生活中的一切和人生的一切,才有最
  • 为人民服务,多么熟悉的叮嘱,从师父开示集系列、白骨圣法系列、催眠法系列、无不贯穿着为众生服务的菩提心,仅催眠法中就反复强调有了四无量心菩提心你这个修行就够了,师
  • [太阳][抱抱]不畏惧未知,不辜负幸运不变的初心,纯粹的热爱时间一定会给你答案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让我们一起变成更好的人吧肖战好帅 我喜欢肖战 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 关于灯泡换灯的同时我把家里其他房间的灯泡也跟着换了,买了雷士的节能灯,餐厅灯送的灯泡感觉质量不好亮度不够,所以买了7瓦的尖泡,尖泡的造型很好看,像个小蜡烛,适合
  • 4、孤独alone而不是寂寞lonely,围炉夜话是人类经典的传统,孤独的时候需要这样的交流。 今晚胡晴舫的讲座:1、社会的进步是所有人向前走一步而不是部分人拉
  • 但是任何时候,去小吃街我只吃油泼面——就像高中我只吃一元的面条小灶——那都是我吃得起最好吃的食物了。#2020年度总结# 2020年对于我来说这一年真的是不平凡
  • 我学会了如果你必须要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愛过,深埋着你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决绝地离开,永远不要回头,永远不要
  • 欧亚综合体城市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都源于商家备货比较早且货量比较充足,因此我市市民无需担心春节期间自家的“菜篮子”“米袋子”和“肉盘子”。 走访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