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要坚守到最后】虽然未能从军,作为军人的后代,卢抗抗心里一直藏着一种无法磨灭的“军人情结”。战“疫”打响后,在“请战书”上庄重地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种“情结”被点燃了……
  闻令而动,“我要上!”
  “转运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是卢抗抗请战执行的任务。65岁的卢科事后才知道,“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作为父亲,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卢科了解儿子的脾气,拦不住,他也不想拦,“家国有难,热血男儿理应挺身而出。”
  “我要上!”
  2月2日上午10时,接到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胡军的电话时,卢抗抗几乎是脱口而出。当时,他正和同事们例行道路巡查。疫情警报拉响后,从1月27日大年初三起,他们已“连轴转”了整一周。
  其实,胡军起初只是试探着询问:“河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有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你能承担吗?说实话,虽然做了科学严格的防护和消杀,但还是有危险的……”
  “我请战!我要上!”卢抗抗没有半分犹豫。见胡军没有当场“拍板”,情急之下,他又给自己加了三个“非我莫属”的理由:一,我是年轻党员干部;二,我身体素质好;三,我开车技术熟练。
  “就让我来吧!保证完成任务!”直到胡军挂断电话很久,卢抗抗坦言,因为太过激动,依然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心跳。
  “隔离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身为党员干部,我有责任顶上去……”为了向组织表达自己承接任务的坚定决心,一回到单位,卢抗抗就迫不及待地写了一份“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知道,这回终于轮到他了──“为国为民”扛起使命,他会像爷爷和父亲两辈军人一样去战斗。
  “未从军旅,以此报国!”
  勇于担当,“我能行!”
  卢抗抗执行第一次“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是在2月6日下午,天阴冷,津城刚刚下过一场雪。
  根据指令,他驾车先来到津塘路上的一个隔离点。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全副武装后,卢抗抗出发了。
  从隔离点到密切接触者的住所,开车仅需一刻钟。卢抗抗突然有些紧张了,“他会不会是潜在感染者?”“这么近的距离会不会传染?”“未知”总是让人莫名担心。
  担心归担心,车还是准时抵达。此时,属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已在指定地点等候。不久,密切接触者在两名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这是一位50多岁的男子,出门前,医务人员已为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杀和防护。”男子独自上车,坐在后排座,与卢抗抗的驾驶座隔着一道透明的安全防护板。
  通过后视镜,卢抗抗看了对方一眼,“他比我还紧张,直挺挺地僵坐着。”本想着安慰几句,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一路上二人都沉默着。为了不加重紧张情绪,卢抗抗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开稳些,再稳些。
  隔离点的院区内有残雪。男子下车时,卢抗抗善意提醒:“地上有雪,您慢点走!”对方轻点了下头,回了句:“谢谢师傅!”
  “第一次任务圆满完成!”卢抗抗长出了一口气,紧张感一扫而空,心里既踏实又满足。
  车辆消杀,向指挥部复命,原地在车里等待下一个指令。其间,卢抗抗用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特别纪念这个“第一次”。
  接到第二个转运任务指令是晚上6点多,这次目的地是红星路,密切接触者是一位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因为有了上一次执行任务的经历,卢抗抗不那么紧张了。
  “他问去哪儿?我说隔离点!”路不算太远,任务完成,向指挥部复命时才刚过晚上7点。指挥部告知,当天不再有任务,卢抗抗下车脱掉防护装备,消杀后进入休息室待命。
  持续应战,“顶得住!”
  接下来,是一段忙碌的日子。
  几乎每天都有转运任务。有时转运工作要持续进行五六个小时,晚上十点以后“收工”成了常态。指令不停,防护装备就要一直穿着。为了不上厕所,卢抗抗最高纪录是10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
  2月11日,是最忙碌的一天。仅卢抗抗一个人就承接了10次转运任务。从下午两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
  “第95例、101例病例确诊后,需要隔离一批密切接触者,涉及住得比较近的邻居,有70多岁的老人,还有四五岁的孩子。”在转运这些密切接触者的过程中,一对70岁左右的老夫妇引起了他的注意。
  “因为过于担心,老两口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为缓解老人的紧张,一路上,卢抗抗努力让老人宽心,“大爷大娘,别担心,嘛事没有,就是换个地儿歇着。过些日子,我一准给您二老送回去!”
  谁都知道这是宽慰人心的话,但疫情之下,贴心话总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让咱去哪儿咱去哪儿,为自己好,也为大家好,咱可不给国家添麻烦……”下车时,老两口的情绪明显缓和了很多。
  老人得哄,孩子更得哄。虽然自己没有小孩,但卢抗抗总能把上车时怯生生的孩子,哄得下车时开开心心的。“有时话本身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就是发自内心地想给他们一些宽慰。”
  “党旗下的誓言,用行动证明”──这是卢抗抗写在朋友圈的一句话。
  自参加转运任务以来,卢抗抗出车64次,行驶800多公里,向7个隔离点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
  坚守,还在继续!
  疫情还在,“我不撤!”
  3月1日,是个好天气。湛蓝的天,飘浮着朵朵白云。当天,卢抗抗没有转运任务,在隔离点待命。
  这天还是卢抗抗34岁的生日,不过,他谁都没告诉。父母和他通了一个视频电话,值守社区的妻子也给他发来微信,祝他生日快乐。自战“疫”打响后,这对结婚刚一年多的小夫妻各自坚守抗“疫”一线,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这是个特别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礼物,甚至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是一辈子不会忘记。”很多人也用“逆行者”称呼卢抗抗,但他觉得与舍生忘死的“白衣战士”相比,自己只是尽了本分。
  疫情期间,为了有效隔离和防护,河东区共设置了14个隔离点,选派了包括卢抗抗在内的14人负责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工作。
  转运指令随时可能下达,需要24小时待命。反应快、转运隔离及时是必需的,转运过程中更是不能有一丝纰漏。一天下来,只要指令不停,大家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考虑到抗抗坚守的时间较长,上级领导本打算找人替换下他,让他好好休整一下,但被他拒绝了。”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直属一大队大队长高强与卢抗抗同事多年,深知他的“考量”,“我们单位人手少,一上一下两人,抗抗是怕自己撤下来后,还要隔离一段时间,无法回归正常工作,势必造成单位整体人员力量的减少。”
  “疫情还在,我不撤!”卢抗抗下定决心,要坚守到最后一刻。
  记者手记
  有人说过,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哪怕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坚守。
  卢抗抗爱笑,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他暖暖的笑容。“温和平易”是卢抗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汩汩而出的还有他骨子里的坚韧。
  “高高低低的肩膀在撑着城,我只是其中之一。”卢抗抗说,在执行转运任务的过程中,他其实是被很多人温暖着的。这温暖来自医护人员,来自身边的战友,来自隔离者,也来自街边义务为他补车胎、说什么也不肯收钱的修车师傅,“我不知道您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我知道是为抗‘疫’服务的,我也要出一份力!”修车师傅的话真挚而淳朴。
  没有指令,在隔离点待命的日子,卢抗抗喜欢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天空一无所有,为何能给我安慰。”卢抗抗感慨,胜利的日子不远了,因为待命的时间长了,执行任务的次数少了,解除隔离的人多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希望。
  春天来了,万物萌动,经历过“疫魔”的磨炼,新的生活也正在生根发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生长出来。
  “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是这样的。
https://t.cn/A6z0MpI6

#这里是江西#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西龙岗村的分红大会】 00:40 / 08:21
  央广网上饶1月16日消息(记者范存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西龙岗村地处大山深处,2015年8月,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的扶贫工作队进驻西龙岗村,投入上千万元各类项目资金,用于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帮扶。
  快过年了,西龙岗村的村民们高兴地拿到了村里派发的红包。《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今天(16日)推出《西龙岗村的分红大会》。

西龙岗村坐落在大山坳深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范存宝 摄)
  从湖村乡到西龙岗村四、五十分钟的车程,乡干部曾细细数过,这一段山路中途要拐过148道弯。
  刚到西龙岗村村部,远远就听见一楼会议室传出的讨论声。驻村第一书记廖晓锋说,第二天村里就要开产业扶贫分红大会,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正在核对数据、制作表格。“每一户、每个人要发的钱都贴到黑板上,发放明细贴一份,另一份拿来签。”廖晓锋说。
  午饭后,第一书记廖晓锋准备走访贫困户李金杨。他家住在村部对面的山头,走路得花上半个小时。
  今年40岁的李金杨因病致贫,2014年、2016年,老婆和父亲相继患病去世,家中欠下四十多万元的外债。李金杨人勤快,养羊、种马家柚、山茶树、小香薯,一样没落下。不仅还清了大部分外债,还在2019年底住进了新房,成了村里小香薯产业的种植能手。廖晓锋想跟他商量的就是第二天在大会上发言的事。
  “前两天我们算了一下账,你卖给合作社的7000多斤小香薯,总共应该得到21000多块钱的销售收入。我们明天召开大会,发放销售收入,你作为代表一定要参加,在会上跟其他人介绍一下你的种植经验。”听完廖书记的来意,李金杨搓着双手,红了脸。“这个我还不太会说呢。”李金杨说。廖晓锋宽慰他:“没事的,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说,讲一讲你种小香薯的经验。”
  西龙岗村地理位置特殊,处在大山坳深处,且坐落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广信区最为偏远的村子之一。全村545户村民中就有109户是贫困户,8成以上的劳动力靠外出打工生活。过去的一年可不一般,西龙岗村仅小香薯就收获8万多斤,收入接近60万元。
  “明天要召开贫困户大会,我们今天晚上开会讨论一下,看看准备工作做好了没有。”晚上7点,村部一楼会议室的灯又亮堂了起来,第一书记廖晓锋召集大伙,仔细核对明天扶贫产业分红大会的每项准备工作。
  “我逐一来说,第一,账算清楚了吗?明天要发的钱应该是25万多吧?这是我们的发放明细。第二,钱准备好了吗……”
  夜色在大伙的讨论声中渐渐深去。伴着清亮的鸡叫声,西龙岗村迎来了崭新又特殊的一天。

分红大会现场发红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范存宝 摄)
  “这里先摆六个,记一下,我们再搬一张桌子来。”村部的小广场上,村干部们早已里里外外地忙开了,搬凳子、擦桌子、挂横幅,格外热闹。
  “今天我们一共向村民发放将近26万元,包括三个方面的收入,第一个是合作社入股资金的分红;第二个是村民、贫困群众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第三个是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收购小香薯的钱。”廖晓锋说。
  临近9点,村民陆续赶到,一看黑板上张贴了分红明细表,纷纷挤上前仔细寻找自己的名字。
  “根据这个花名册,一个一个点名,点到了谁的名字,谁就来领钱。”
  “李金杨,21217块2毛。李金杨,来领钱。”

贫困户李金杨靠实力领到了自己的“大红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范存宝 摄)
  在廖晓锋书记的再三邀请下,满脸通红的李金杨才慢悠悠地走上台。他说:“我也说不了什么话,种红薯就按专家的要求去种,插的时候平着插,如果跟种树一样竖着插,效果肯定很差,深度要刚好,30公分。”
  看着村民们一个个走上台领钱时高兴的样子,廖晓锋心里最感欣慰。说起一年前刚来村里时那段日子,廖晓锋最忘不了的是不被信任的焦虑。他说:“通过多方调研,最后选择发展小香薯产业。一开始说实话,群众也不太信任。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红薯只能卖5毛到6毛钱一斤,不相信能卖7块到8块钱一斤。有些人还说:你们交通厅的人来扶贫,修路建桥还可以,搞农业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心里也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把小香薯这个产业做好。”
  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扦插、除草、灌水,考验也接踵而来。先是遇到大旱,没水可怎么行?那就买抽水机。水的问题刚解决,老鼠和野猪又来捣乱。廖晓锋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乐,那段时间,他们大晚上头顶着星星这边敲着锣、打起鼓,那边噼里啪啦放着鞭炮,一通忙活,这才打赢了“小香薯保卫战”。他说:“老鼠和野猪也来跟我们人抢食。老鼠比较可恶,地里的红薯都被老鼠吃掉了,这里吃了一个洞,又换别的地方吃,我们也想尽了办法,最后采用装老鼠笼、放老鼠药的方式处理。第一次发现野猪的时候,我们感到非常震惊,整个两亩多的地被野猪拱得一塌糊涂,损失真是大。我们对付野猪的办法有限,记得有一次,我和村书记晚上一两点钟还在地里放爆竹,因为野猪怕爆竹的硝烟味。”
  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庄稼汉等来了好收成。廖晓锋说:“2019年7月,第一季小香薯收获,很多群众品尝之后,都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红薯。销售情况更是超出我们预期,很多市里的人开车过来挖小香薯、买小香薯。”
  临近中午,热热闹闹的西龙岗村产业分红和总结动员大会结束了,127位村民领到了大红包。
  望着村民们攥着红包离开的背影,廖晓锋已经开始盘算新的种植计划了。2020年他们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小香薯产量超过20万斤,如果顺利,明年这个时候,村民们收到的红包就更丰厚了。
  “要在党员干部和贫困户先进代表中培养典型,这样等我们工作队撤走以后,他们仍然能带领群众去发展壮大这个产业,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廖晓锋说。
  在离开西龙岗的路上,记者遇到了正在翻地的贫困户李忠义,他对记者说,趁着天气好来翻地,这样来年种植的小香薯才能长得更好。https://t.cn/A6vJBpjJ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西龙岗村的分红大会https://t.cn/A6vJBpjJ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西龙岗村地处大山深处,2015年8月,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的扶贫工作队进驻西龙岗村,投入上千万元各类项目资金,用于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帮扶。
  快过年了,西龙岗村的村民们高兴地拿到了村里派发的红包。《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今天(16日)推出《西龙岗村的分红大会》。

西龙岗村坐落在大山坳深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范存宝 摄)
  从湖村乡到西龙岗村四、五十分钟的车程,乡干部曾细细数过,这一段山路中途要拐过148道弯。
  刚到西龙岗村村部,远远就听见一楼会议室传出的讨论声。驻村第一书记廖晓锋说,第二天村里就要开产业扶贫分红大会,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正在核对数据、制作表格。“每一户、每个人要发的钱都贴到黑板上,发放明细贴一份,另一份拿来签。”廖晓锋说。
  午饭后,第一书记廖晓锋准备走访贫困户李金杨。他家住在村部对面的山头,走路得花上半个小时。
  今年40岁的李金杨因病致贫,2014年、2016年,老婆和父亲相继患病去世,家中欠下四十多万元的外债。李金杨人勤快,养羊、种马家柚、山茶树、小香薯,一样没落下。不仅还清了大部分外债,还在2019年底住进了新房,成了村里小香薯产业的种植能手。廖晓锋想跟他商量的就是第二天在大会上发言的事。
  “前两天我们算了一下账,你卖给合作社的7000多斤小香薯,总共应该得到21000多块钱的销售收入。我们明天召开大会,发放销售收入,你作为代表一定要参加,在会上跟其他人介绍一下你的种植经验。”听完廖书记的来意,李金杨搓着双手,红了脸。“这个我还不太会说呢。”李金杨说。廖晓锋宽慰他:“没事的,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说,讲一讲你种小香薯的经验。”
  西龙岗村地理位置特殊,处在大山坳深处,且坐落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广信区最为偏远的村子之一。全村545户村民中就有109户是贫困户,8成以上的劳动力靠外出打工生活。过去的一年可不一般,西龙岗村仅小香薯就收获8万多斤,收入接近60万元。
  “明天要召开贫困户大会,我们今天晚上开会讨论一下,看看准备工作做好了没有。”晚上7点,村部一楼会议室的灯又亮堂了起来,第一书记廖晓锋召集大伙,仔细核对明天扶贫产业分红大会的每项准备工作。
  “我逐一来说,第一,账算清楚了吗?明天要发的钱应该是25万多吧?这是我们的发放明细。第二,钱准备好了吗……”
  夜色在大伙的讨论声中渐渐深去。伴着清亮的鸡叫声,西龙岗村迎来了崭新又特殊的一天。

分红大会现场发红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范存宝 摄)
  “这里先摆六个,记一下,我们再搬一张桌子来。”村部的小广场上,村干部们早已里里外外地忙开了,搬凳子、擦桌子、挂横幅,格外热闹。
  “今天我们一共向村民发放将近26万元,包括三个方面的收入,第一个是合作社入股资金的分红;第二个是村民、贫困群众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第三个是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收购小香薯的钱。”廖晓锋说。
  临近9点,村民陆续赶到,一看黑板上张贴了分红明细表,纷纷挤上前仔细寻找自己的名字。
  “根据这个花名册,一个一个点名,点到了谁的名字,谁就来领钱。”
  “李金杨,21217块2毛。李金杨,来领钱。”

贫困户李金杨靠实力领到了自己的“大红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范存宝 摄)
  在廖晓锋书记的再三邀请下,满脸通红的李金杨才慢悠悠地走上台。他说:“我也说不了什么话,种红薯就按专家的要求去种,插的时候平着插,如果跟种树一样竖着插,效果肯定很差,深度要刚好,30公分。”
  看着村民们一个个走上台领钱时高兴的样子,廖晓锋心里最感欣慰。说起一年前刚来村里时那段日子,廖晓锋最忘不了的是不被信任的焦虑。他说:“通过多方调研,最后选择发展小香薯产业。一开始说实话,群众也不太信任。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红薯只能卖5毛到6毛钱一斤,不相信能卖7块到8块钱一斤。有些人还说:你们交通厅的人来扶贫,修路建桥还可以,搞农业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心里也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把小香薯这个产业做好。”
  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扦插、除草、灌水,考验也接踵而来。先是遇到大旱,没水可怎么行?那就买抽水机。水的问题刚解决,老鼠和野猪又来捣乱。廖晓锋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乐,那段时间,他们大晚上头顶着星星这边敲着锣、打起鼓,那边噼里啪啦放着鞭炮,一通忙活,这才打赢了“小香薯保卫战”。他说:“老鼠和野猪也来跟我们人抢食。老鼠比较可恶,地里的红薯都被老鼠吃掉了,这里吃了一个洞,又换别的地方吃,我们也想尽了办法,最后采用装老鼠笼、放老鼠药的方式处理。第一次发现野猪的时候,我们感到非常震惊,整个两亩多的地被野猪拱得一塌糊涂,损失真是大。我们对付野猪的办法有限,记得有一次,我和村书记晚上一两点钟还在地里放爆竹,因为野猪怕爆竹的硝烟味。”
  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庄稼汉等来了好收成。廖晓锋说:“2019年7月,第一季小香薯收获,很多群众品尝之后,都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红薯。销售情况更是超出我们预期,很多市里的人开车过来挖小香薯、买小香薯。”
  临近中午,热热闹闹的西龙岗村产业分红和总结动员大会结束了,127位村民领到了大红包。
  望着村民们攥着红包离开的背影,廖晓锋已经开始盘算新的种植计划了。2020年他们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小香薯产量超过20万斤,如果顺利,明年这个时候,村民们收到的红包就更丰厚了。
  “要在党员干部和贫困户先进代表中培养典型,这样等我们工作队撤走以后,他们仍然能带领群众去发展壮大这个产业,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廖晓锋说。
  在离开西龙岗的路上,记者遇到了正在翻地的贫困户李忠义,他对记者说,趁着天气好来翻地,这样来年种植的小香薯才能长得更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怎么说呢……兔莓菩萨摊……(留下白嫖到不安的眼泪)尤老师的签绘布展的时候就拿到了给偷懒人士一点作画震撼,太精致了!每次把无料摆开都非常的……震撼,真的无敌,感觉
  • #甘肃路网实时路况# 截止12月12日9时,我省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敦煌部分路段沙尘,其余路段天气晴或多云。#甘肃路网实时路况# 截止12月12日7时30
  • 不同细胞的计数变化,结合CRP和SAA,再加上孩子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其它检查结果,我们才能初步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最后,再次说明和强调,血常规报告单上
  • 沃柑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而VC具有美白、滋养肌肤的功效,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沃柑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而VC
  • nm自己改的身体怎么还给整得又要改才能用,烦死了,没事改啥皮肤,而且如果没记错现在游戏里的皮肤也是分层的吧,我真服了Rou's daily plog/: - 俗
  • #监制刘德华在片场的三个狠#*团gou*[兔子]【泰国皇家足贴,祛湿排毒效果贼棒,养生达人必备】[兔子][心]【皇家足贴22两件包U】→跟团方法:戳link,
  • 攒了好久的照片存在草稿箱一直没来得及发出去图1新Lolita小裙子 嘎嘎喜欢但是不好意思出门图2现在都是穿戴甲 竖中指的hello Kitty美死了图5不喝椰
  • @任嘉伦Allen#桃花姬食品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任嘉伦无忧渡##任嘉伦烈焰之武庚纪##任嘉伦# #任嘉伦流水迢迢#✨ 任嘉伦暮色心约祁连山|任嘉伦无忧渡久宣
  • 每个人的最初的自我,都是依赖别人来带给自己快乐的自己,把自己做成一个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自得其乐的自己,就能彻底重新塑造自己#我的2023火星之旅#
  • #任嘉伦[超话]#✨✨✨ ✨✨✨ 任嘉伦真的好神奇!你以为他只是大唐荣耀李俶横空出世,结果锦衣之下陆绎继续横扫你以为他锦衣之下陆绎就是巅峰,结果周生如故,一生
  • 。。
  • 我现在想出来工作结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想让我爸爸看见我幸福,并且我自己赚钱给他享受,之前听这首歌我经常会哭,因为我真的很害怕…….昨天人生第一场演唱会,也是第
  • 他在释放、不设防的展现自己的情绪与灵魂,复杂烦乱的娱乐圈,10年过去他依旧是你爱的那个少年。我只觉得,3年前,王一博的眼神让我给出“此子将来必是顶尖电影咖”的评
  • 美妆产品成为女性首选,成交一路飙升,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等品牌纷纷破亿,距天猫双十一开售1小时,25个美妆品牌破亿,9款商品实现销售额破亿。万代官方旗舰店30
  • 玄门祖宗身子弱,狂是真的狂楚寒星霍沉渊(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楚寒星阅读[色][亲亲]hM8LAKfl ❗书名:《玄门祖宗身子弱,狂是真的狂》 ❗主角:楚寒星霍沉
  • 坚决不吃腌制品,例如咸鱼,咸肉,咸鸡,咸鸭,咸鹅,腌菜等,炒菜一定要少放盐。13,坚果类,适当尝一点,但不能多。
  • 其实,富有并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只要保持自己的上进,不懈的努力,成功指日可待,终有一日会富有。一个人变得富有之前,一定是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咬紧
  • ”萨顿称,拉什福德目前看起来有些呆板,可能需要离开老特拉福德,寻找新的开始。因为它是由AI全自动完成,写一篇原创爆文大约5分钟左右,不需要经验,小白也能做,省时
  • 近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2022至2023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名单(国家优质工程)沈阳市快速路PPP项目入选,这是辽宁省此次唯一的市政项目鲁班奖。项目建
  • 后面就看过张韶涵的公主小妹,还是很漂亮,再早些的偶像剧我是真没看过,最近刷视频老是可以看到有人评论她小瓶盖,我就很好奇去搜了下,原来是她演过的一部偶像剧,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