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生死就存在于生活中,把握当下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

佛教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死。简单地来说,生活问题如果不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话,主要靠物质来解决;而生死问题主要靠精神来解决。实际上佛教有时候是把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生死问题也包括了生活问题,生活问题也包括了生死问题。佛教是把两者放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点上来思考和处理的。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在分析的时候作两点来分析是可以的,但是解决的时候就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决,不能分成两次来解决,要一次性解决。解决生死问题就是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解决生死问题。为什么呢?我们众生或者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它既包括生活问题,也包括生死问题,因为生死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我们一般人在讨论生死问题的时候,总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认为我们从娘肚子里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生,到临终咽气的那一刻就是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生和死实际上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念当中,所谓念念生死。

没有生活当中每一念的生死,也就不可能有那种阶段性的生死,如果把生死仅仅看作是生的那一刻、死的那一刻,就没有因果的相续。因为生死是一个因果念念相续的过程,所以佛教在处理生活问题和生死问题时,把它们摆在一个点上作一个统一的思考、统一的处理。

这一个点在什么地方呢?这一个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也是历代祖师所说的当下一念。当下一念既有生活问题也有生死问题, 把当下这一念处理好了,生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了。

这样讲是不是有些玄呢?我们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实际上问题就是这么直接。我们每天晚课都要念的“蒙山施食”仪规,一开头有四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什么是法界性呢?这就包括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生死问题的本来、生活问题的本来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在哪个地方呢?一切唯心造。心有凡心、圣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区别何在?一念迷悟之别。一念迷就是生死心,一念悟就是圣贤心。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不要绕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从当下这一念来修。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够了生死于生活中;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生活可以说就是生死问题,修行也可以说就是生活问题。为什么呢?修行就是觉悟,生死是迷或者说生活是迷。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们面对自己的心灵也是千头万绪,种种的问题,把它概括起来,很简单, 就是一个生死问题、一个生活问题,或者说一个迷的问题、一个觉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和表现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一切条件的限制。任何东西可能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要说无条件存在的东西,恐怕就是烦恼。当然,烦恼也是有条件的,但在好多情况下,它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我说的这个条件,比如职位高低、钱财多少、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等等,烦恼可以不受这些东西的限制。

它唯一可以让步的地方,那就是在觉者面前,在觉者面前烦恼转化了。烦恼在觉者面前还有没有呢?还是有,觉者也要面对我们人类所面对的这些问题, 但是对觉者来说,他不把烦恼当作烦恼,他在烦恼当中把烦恼转化了,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在有些地方叫灭除烦恼、断烦恼。断也好,灭也好,实际上都是转化。他不以烦恼为烦恼,就是断了烦恼。

不以烦恼为烦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欺负你,你生气不生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有一位祖师,皇帝叫他到京城去,他不去,他说他有病。叫了一次他不去,第二次又来叫,又来催,他还是不去。到了第三次,皇帝派来的京官就对老和尚说:你老人家可要识抬举呀,皇帝三次召你都不去,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你人不去,就要把你的头拿去见皇帝。

他说那很好,于是说了四句话,我只记得后两句,“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杀头好像刀子割风,风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痒, 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那就是将烦恼转化了, 将生死转化了。生死就成了菩提了,生死就成了涅槃了。烦恼成为菩提了,彻底地觉醒了,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我们天天在诵《金刚经》,《金刚经》上面讲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他在那个时候没有嗔恨心,更没有烦恼,他彻底地了了生死。在什么地方了生死呢?就是在生活中了生死,将刀子来割他的头,那就是生活,他不起烦恼,不动念头,这个就是真空。

不是说修行的人就没有烦恼了,烦恼都躲开他了。可以说越修行的人烦恼越多,他躲避不了的,怎么会躲避得了呢?烦恼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不论任何情况,就是看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你处理得好,烦恼就是菩提;处理得不好,烦恼就成了生死了。

所以,烦恼随时会遇到,烦恼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念当中,我们每一念都有生死,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烦恼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修行也同样要如此,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而且还要不能有疲厌,不能有满足感。

这个很现实啊!我们不管是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是出家修行也好,在家修行也好,一定要把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同时来解决。要在生活中解决生死问题,在解决生死问题的同时来生活。这样才是我们修道者、求道者的生活。能如此,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有空过的时候。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观照自己,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生活在圆满、幸福、安祥之中。

实际上不是因为这样的推理才有这个问题存在,你当下去体会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一念一念的迁流,哪有生死啊?这个念念迁流是从我们有这一期生命、从你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如果把这个念念迁流往前延伸,那就可以延伸到过去生中,一直可以延伸到过去的无量劫中;而把它往后延伸、往未来延伸,也是一直可以延伸到未来的无量劫中,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

我们这一念心就叫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法身,法身是无始终、无内外的。我们人人具足此法身。虽然在迷失当中你不能确知,但是这一点灵明不昧的觉知觉照,永远没有离开你,永远是你最亲密的朋友,也可以说永远都是你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还没有觉知的时候,它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一念回光返照的时候,啊!原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以学佛的人要从根本上来学,要立足在根本。既得本,何愁末?本是体,末是用,得了体,自然就能起用。

人类的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存在,农民也存在,做大官的也存在,而且他的这个问题更突出,因为凡是做大官的人应该说都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所以,人们经常看到那些伟人面对茫茫苦海也会发出长叹。什么是茫茫的苦海?就是我们这一念的迷失,我们不要以为在我们心之外有个苦海,苦海就在我们方寸之间,把方寸之间的问题解决好了,那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回头是很快的,一步也不用走动,就到了彼岸。学佛要学到这样的地步了,那么对佛法可以说有些了解了,那就可以修行了。如果没有学到这个地步,认为从苦海到极乐世界有很远很远的路,要搭飞机轮船,可以说你永远到不了,你要知道回头是岸。

所以,再建议大家认真地读《六祖坛经》,读《金刚经》,读《普贤行愿品》。我们在家教徒时间宝贵,不可能读很多的经典,读这三本经,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修行要经常看经典,经常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能够经常得到善知识的启发,修行就可以少走弯路,就能够沿着一条捷径来修。不过,这虽然是个捷径,不离寸步就从苦海到达了极乐世界,但又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修行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比作革命的话,它是要革自己当下的命,不是等待很久,不是革别人的命,而是革自己的命。

你当下的烦恼怎么解决?一事当前你是怎么面对的?人家打了你一个嘴巴,你是跟人家没完没了, 还是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打我?如果你能反问自己,你就不会去想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会想到你自己有什么不对。

我们很多的事情往往总不知道要求自己,总是要求别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总是希望别人做得事事都满你的意,怎么可能呢?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有家庭生活的人,希望家庭所有的人都听你的话,家里人所想的一切问题,都跟你想的一样。我们出家人,没有家庭,住在寺院,住在佛学院,也希望常住的所有的事情都满我的意,老师教书满我的意,管事的人满我的意,一切的事情都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怎么可能呢?一百个人就有一百条心,满了你的意就不大可能满第二个人的意,张三这么想,李四那么想,王五又是一个想法,怎么办呢?大家总要取得一些妥协,取得一些谅解,能做到大体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了生死,这一法门就是我提倡的生活禅。修生活禅这一法,大家一听起来好像有些庸俗,但是你仔细思考一下,生活当中要有禅,要在禅悦当中生活, 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是最难最难的法门。但是,你如果真正实行起来,那是最有味道的、最活的法门,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用得上,都有力量。

今天我讲的就是我们人类面对的两大问题—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佛教的根本出发点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因为解决好了生活问题也就解决了生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好了生活问题。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就是时时觉照,念念觉照。因为生死在念念中,所以需要念念觉照,一念相应就最容易,一念相应就能念念相应,如果你一念不相应,你念念都不相应,那就成了最难的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体会,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

内容来源:净慧长老浅释“妙法莲华经”

#密室大逃脱# 绝密医院这一期真的太热血了!爱国主题永远是最牛的!
突然想到之前有人说的,现在我们带着上帝视角去看当年,革命是正确的,爱国是正确的,抛头颅洒热血也是正确的。可当时那些人他们不知道最终是不是会胜利,还是不犹豫地去做了,他们相信先进思想,甚至上了前线战场!他们比我们想象的勇敢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泪][泪]

姥姥姥爷
咱们国家一天天在强大,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但是我知道你们的记忆中最怀念和最难忘的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后公社生活的那段艰苦日子。
所以受到你们影响,总是想带着你们来看看那些革命前辈来过的地方。花石楼是曾经蒋介石、陈毅等人员下榻的地方,房子是欧式建筑但是走进去却有着浓郁的革命气息。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外面蓝蓝的大海,环境优美,温度适宜,的确是个适合疗养的地方。这个地方你们肯定很喜欢吧….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跟你们说,等我以后毕业挣钱了,我走到哪你俩就跟我到哪。可谁知岁月不等人…..
姥姥姥爷,你俩是不是也挺想我的,所以你们每天都会出现在我的梦里?现在一切都挺好的,放心吧!
还有几十年我们才能团聚,到了那会我也变老了,就怕到时你们不认识我了…. https://t.cn/z8AaC1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放不开,也可以放在两个甚至三个箱子里啊,为何不与寄件人沟通,擅自把食物扔到箱子里,导致大年初一收到污染凌乱的邮寄包裹。但退一万步讲,即便真
  • 因为… 我也笑了… 抱歉抱歉,但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一种嘲笑,而是,这样的对白,在今天的时代背景和价值观看来,如果你不能真正走入主人公在那样的家庭压迫下的压抑的心情
  • 享受不一样品质【送运费险】------------------------------(3)【商品】【聚划算】【向大大】夏季男女户外防晒冰袖买1送2领券后【14
  • #任嘉伦[超话]#[给你小心心]#任嘉伦[超话]#[给你小心心]#任嘉伦2024共赴嘉期# “ , ”玫瑰无原则 心动至上@任嘉伦Allen | 任嘉伦
  • 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被他为骨科的标题信进来,但是真正看到影片之后又发现他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青春色彩。#囚于永夜[超话]#这里也很好品,顾昀迟小时候在很多环境下弹过钢琴
  • 可是我喜欢上了将太郎开始变得更好了我也不会去和饭圈大战我现在属于一体机也梦女过虽然很少也嗑CP谁也嗑 我就喜欢酱被别人喜欢被别人宠着不喜欢他去纵容别人迁就别人希
  • 均衡导管下的声音是一个有着中性透亮音色把握,但实际上三频能量感都相当充足的声音,尤其低频会很有些“圈味”量虽然给得不过于大,但很有“肉感”下潜、回弹、凝实感都做
  • ️鞋子:Ozweego黑武士,这也是比较经典的一款了,上身内搭因为是黑色针织衫,脱掉外套的一刻仿佛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黑武士”一颦一笑皆是过去江南烟雨转头不回️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天堂出品人” 真的非常推荐大家去玩,但是,一定要找好店家去玩,因为这个本子有点考验dm的,如果没有责任心店家一般水平去开,不理解本子,说
  • 在特拉法玛多星球的时间由无数个点的片刻组成的线段,所有片刻,过去,现在,将来,总是一直存在着,也将永远存在下去。所以,这边书带给我的是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的勇气,
  • 嫁给天蝎座的人,可以享受到他们深情的爱和保护,他们会全心全意地对待婚姻。因此,嫁给天蝎座的人,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一起度过富贵的一生。
  • 3、大门对窗户 风水学上常说:“开门见窗,钱财必光”意思就是说若是家宅内部出现了门窗相对的格局,就会使得进入大门的财气和旺气,不能在家中停留回旋,就直接顺窗而出
  • 生活越忙碌越能感受到好队友的重要性各方面真是太给力了[泪]此处省略一万字我太懒了已经不再想细致记录每天就是从刚下班的各种难受哼哼唧唧到晚上俩人哈哈哈哈的入睡最近
  • 今天先给大家呈上火车票福利❤️都有啥,来收1⃣️88任我乘⏰活动时间:1.23-1.26 每天上午10:00秒杀活动地址:小红书同程机票的店礼物详情:仅需88
  • 1.明明能在500人微信群说明白的事情偏要在上万人的直播间说,还用了“带节奏”这样的词语。还有哦,看看原话“我不知道刚才和你们说的话你们有什么不服的或者语句有什
  • 周五来啦。。。 周一,昨天晚上胖娃打呼,我真的要疯了,我心想这两天弄娃儿他也很累,不好喊他起来,结果真的是睡不着,于是喊他转了个身。终于不响了,哈哈哈哈哈。早上
  • 在香港真的就是天天暴走十+跟着导航绕圈圈,以及3号那天喝了一杯奶茶之后居然忘记吃饭,一直到快进场的时候有点腿软才想起,赶快跑到码头买了一串鱼丸充饥,那天很幸运信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那天晚上,我都不知道我是哪里惹他不高兴了,他发了疯地折磨我,以至于他完事之后去清洗后回来,我还昏昏沉沉地躺在他的床上。哪里知道,最后竟然给别人当了通房丫头,我
  • 3、此修行者现世中 ,会得富贵,自在,人见尊重的威德力,常生欢喜,不被忧愁烦恼所束缚。3、此修行者现世中 ,会得富贵,自在,人见尊重的威德力,常生欢喜,不被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