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智慧河长治长河】
重庆之声8月24日讯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是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的美好畅想。

重庆市水利局紧扣“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三条主线,围绕河长制工作“六大任务”,按照“近期信息化、远期智能化”思路,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智能AI分析、水质污染溯源等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打造以物联网感知和智能化平台为一体的“智慧系统”,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全力推动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为全市1.75万余名河长管河治河提供大数据、立体式、全方位决策参考,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精细化、智能化支撑。

科技赋能,智能化、便捷化服务河长

河长制是一种全新的、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河湖治理方式。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

在此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定期调度,在深入推进“河长制”的基础上,坚持“互联网+”科技赋能,大力推进“智慧河长”建设。通过将智慧河长项目纳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与试验项目,建好用好“智慧河长”,从而达到智能化、便捷服务河长,确保河长制能够实现河长治。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水利局扎实推进“智慧河长”项目建设工作,成立了“智慧河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专班推进“智慧河长”建设。

据介绍,“智慧河长”是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先建平台、后建前端”“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进行建设,围绕大数据和智能化两个关键词,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河长制的管护理念由线下的制度管理转为线上的开放管理,消除河长治理的盲区,打破传统管护的壁垒,助力河长智能决策。

其中,大力建设大数据协同共享平台,为河长治水提供强化大数据支撑。

通过建立“内部整合、外部共享”机制,将“智慧水利”融入到“智慧河长”系统中,并共享生态环境、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乡建设等部门涉河数据,打破“数据壁垒”,更加完整地、系统地、综合性地反映河流特征和发展规律。

2018年,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并在2018年中国国际智博会上作为重庆市水利信息化的典型智慧水利创新方案及成果展示推广。截至目前,我市各区县、乡镇、村社共1.75万余名河长已全部使用“重庆市河长制”APP巡河履职。

“巡河有专门的APP了,作为一名河长,以后工作真是越来越方便了。”我市各地的河长们纷纷感叹道。

“重庆智慧河长是集电脑端、重庆市河长制手机APP端、掌图端以及重庆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平台‘四位一体’的信息化系统。”重庆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河长制APP”的推广应用,极大方便了各级河长对各自管辖的河库数据、河长档案、河管员巡河信息的掌握。

各级河长只需打开手机客户端登录系统,就能掌握辖区内的各级巡河护河工作,同步查阅河库管护问题的处理和办结情况,并对问题进行督办、催办,实现“智慧”监管。

例如,为方便基层河长巡河,河长只需用手机点开巡河APP,点击“一键巡河”,系统将会自动匹配并获取巡河地图、河段等基础信息,辅助河长快速巡河,为基层河长既减负又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手机信号弱或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一键巡河”的功能依旧可以使用,系统将自动转换成“离线巡河”模式,巡河数据自动保存上传云端,高效辅助河长巡河。所有巡河发现问题均将进入问题处置受理中心,实现问题处置、交办、办结等全过程闭环管理。

有了高科技“武器”的加持,河长们变得更加“耳聪目明”。

“软”“硬”兼施,开通河流“千里眼”“顺风耳”

大河小溪的水质监测数据、排污口、河长等信息通过大数据清晰呈现,交界断面、污染源、河长等信息一目了然;各级河长只需点点手机就能“一键巡河”,反馈、处理各种涉河事件,“一键会商”可以及时跟相关河长视频会商处置水污染应急事件;河流上布设的AI视频监控,可24小时全天候监管采砂行为。

智能化的应用,无处不在——

通过深度融合遥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感知体系,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为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开通“千里眼”“顺风耳”。

例如,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流布设水质流量监测仪器、AI视频监控、采砂监管装置、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通过图像识别、行为分析,与前端初筛、后端精筛相结合,第一时间主动预警游泳、垂钓、水面漂浮物等行为,为长江十年禁捕开通“千里眼”。采砂监管装置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管采砂行为,发现疑似问题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发出预警、通知执法部门,将极大破解河流采砂管理的取证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

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对辖区内河流湖泊进行巡河,哪个河段有问题、有哪些问题,相应数据都能实时传输到监控平台上,实现河库水域岸线的动态管控。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接下来,市水利局将进一步提升河库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河长”建设,努力实现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智能管护河流,力争为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能治河,为流域系统治理提供智能方案

沿着梁滩河步道,一路踏过石桥,途经梁滩河湿地,感受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河道两岸花红草绿、白鹭在河面嬉戏、彩色塑胶步道沿河道蜿蜒而下……

谁能想到,这曾是我市一条主城区流域面积最大、污染类型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次级河流。

梁滩河是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次级支流,经九龙坡、沙坪坝、北碚3个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水体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

针对这一情况,我市不断加大河流管理保护治理力度,结合“智慧河长”系统,在梁滩河流域建立“源—网—站—厂—河”水污染预警溯源监测网络体系,对70公里河段、10个排水口、10家重点排污企业和2个污水处理厂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管控。

目前,梁滩河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Ⅴ类,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梁滩河仅是我市智能治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智慧河长”建设,按照“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总体部署,围绕“一河一长”监管、“一河一策”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决策会商等河长制工作,坚持科技赋能智能治水,助力河流水清岸绿建设。

值得一提的,如若遇到水污染事件需要各方进行紧急会商时,“智慧河长”还能支持在线紧急会商。点击“一键会商”,可直接视频连线相关河长、河长办及部门,根据系统自动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与模型推演,实现对应急事件的全面感知与智能预测,可为辅助各级河长会商研判、应急指挥、综合调度提供决策支撑。

截至目前,“智慧河长”智能治水已卓见成效。2020年,我市已全面消除长江支流劣Ⅴ类水质断面,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全市42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

一河碧水穿城过,两岸秀色锁清波,一幅水清岸绿的美好画卷跃然纸上。

永川让河长制充满智慧

永川区整合水务、环保、农业、海事、港航等多部门的监测管理平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摄像头捕捉、5G网络等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实时掌握全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综合数据,形成了“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立体化监管模式,实现了江河、水库的实施可视化监控,让河长制充满“智慧”。

目前,永川区“智慧河长”系统采用的智能感知、共享交换等技术,建立起自动化数据采集网络,整合、集成了90座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及监控数据,453家工业企业污染普查数据,6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监测数据,91个水文相关测站在线监测数据,6个河道视频监控,5个河道流量监测数据,137个手工监测断面监测数据等动态数据,围绕全面监管、全业务上线、全要素数据入库的原则,基本构建起永川区河长制数据资源中心,形成“数据—服务—应用—数据”的闭环模式及良性循环,实现了临江河等流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源、河长巡河轨迹等在线监测掌控。

接下来,永川区将继续深化“智慧河长”建设,做好大数据智能化信息管理,更加完整地、系统地、综合性地反映河流特征和发展规律,为河库管理保护提供大数据支撑。

石柱河长制开启智慧新模式

石柱率先在全市建成石柱县智慧河长监管平台,将大数据智能化引入河长制日常工作中,基本达到河长制工作“管理有效、监督有力、决策有据”的目标,同时开启了“大数据+河长制”的河库管理新模式。

目前,石柱已建设了16个自动水质监测站(2个九参数标准站、14个常规五参数),在重点河流、重点区域、重要水库等区域内布设了40个视频监控点位,能有效对辖区内29条县级河流、38个水库进行实时可视化监控,大幅提升巡河效率和范围,实现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

数据显示,石柱县辖区内国控断面(湖海场)水质达到Ⅱ类,河流97个水质监测断面,2020年达标断面达95个,河流水质得到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稳步向好。

彭水推动河长制有名有实有能

2020年以来,彭水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实现乌江水质综合达到Ⅱ类,郁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所有县级河流均保持在Ⅲ类以上水质,其中诸佛江、长溪河、中井河、木棕河、九曲河、普子河、棣棠河、后灶河等次级河流水质均达Ⅱ类以上,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水环境达标率均达100%。阿依河获评重庆最美河流称号。

如此佳绩的秘诀是——彭水深入落实河长制,以“123456”全面推进“智慧河长”建设。

“1”即“一张网”——河长通信网连接河长制工作的“神经系统”;“2”即“两大体系”——保障体系、安全体系;“3”即“三大平台”——基础支撑平台、河长制数据中心平台、业务应用支撑平台;“4”即“四类用户”——各级河长、河长办、河长制责任单位和社会公众;“5”即“五个终端”——PC端、移动端、大屏端、平板端、微信端;“6”即“六大应用”——支撑河长制六大任务的专题业务应用。

据介绍,接下来,彭水将围绕“管住水、护好岸”的总体要求,做深做实“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全力创建市级示范河流,擦亮河流碧绿底色,确保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永存。

重庆之声记者康桥

#湖北健康早报#【#武汉公交您放心坐#】连日来的持续高温加上疫情防控,双重考验之下,武汉公交人闻令而动,战高温、抗疫情、保运营,一群又一群的公交人忙碌在出行转运和社区志愿服务一线。烈日下、站点旁、车门前、小区里……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湿透的衣服、通红的脸庞、豆大的汗珠见证了他们的忠诚与无私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公交力量。

每趟起坐60次科学暖心防护只为一车人健康
戴口罩、测体温、亮“健康码”绿码乘车,自8月3日起,武汉市公共交通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后,武汉公交705路1569号车司机朱虹每趟营运要完成不少于60次的起坐探身看“绿码”、测量体温、爱心提醒等动作。虽然连日来重复起坐加探身服务让她腰部有点吃不消,但一看到胸前的党徽,今年40岁、有着11年党龄的她还是坚持着。
来回近两个小时的运营过程中,虽然车里开着空调,但朱虹左侧身体还是会受到烈日的炙烤,外加几十次的起身,车到终点站时,朱虹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当她拿起身旁的一瓶矿泉水,却也只是喝了小口,朱虹对记者解释道:“不敢多喝,怕等会儿身上出的汗还要多,空调风一吹,感冒了不得了。”
细心防疫、悉心照顾乘客的司机朱虹只是公交人的一个缩影。为提升疫情防控期间的运营服务,武汉公交对所有参与运营的公交车,坚持“一趟一消毒”的消杀工作,特别是对车厢的内壁板、内顶棚、地板、踏步、座椅、拉杆、扶手等部位,确保消杀无遗漏、无盲点,做到“不消毒,不出车”。公交集团分布在全市各地的 100 余处公交场站,每天也都按规定进行两次全面的消毒。
每位公交司机则必须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在 37.3℃以下、无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后方可上岗,全程佩戴口罩运营。同时公交集团还安排了检查人员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司乘人员戴口罩、测温、亮码等情况加强巡视检查。

车内车外狠下功夫 效率、安全两手抓保障运营
8月7日10时41分,24路公交司机谢飞驾车到达位于阳新路的终点站,这趟单边,花了52分钟。4天前,同样的行程,他跑了一个半小时,“市民乘车‘亮码’越来越自律。”
自武汉公交采取防控举措实施“亮码”乘车时,很多市民因显示绿码耽误了不少行车时间。特别是一些老年乘客,操作起来很吃力。4日起,为了让乘客能快速“亮码”,24路公交司机专门制定了“亮码”示意牌,清晰明了给出手机“亮码”步骤,司机起身为乘客量体温的同时,展示示意牌,协助乘客“亮码”。
记者跟车发现,在沿线站点,不少市民在候车时就提前将绿码备好,车门一开,他们“亮码”刷卡一气呵成,十分快速有序。
乘车更高效,行车也要更安全。在汉口火车站公交枢纽站,一辆703路公交刚一进站,今年47岁、有着17年党龄的站长张军便拎着一壶勾兑好的84消毒液上车,协助司机对车厢地板、座椅扶手、栏杆设施等进行仔细消毒,细致擦拭。空调关闭的车厢,升温迅速,忙活到一半,张军就已满头大汗,后背汗湿。
几分钟后,下一趟703路公交准点进站,张军叮嘱司机一句:“路上慢点开、服务时耐心点”后,又拎着喷壶迎了上去。线长李方炜介绍,703路公交每天运营100个车次,为做好公交“趟趟消杀、次次通风”,张军每天都会重复车上、车下来回跑上百次。“工作服每天是湿了干,干了又湿好几遍。”

守护一城平安 从医护到社区公交支起服务细网
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协助医护核酸检测、转运防暑物资……公交人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再次支起服务细网,面向全市各方面铺开。
炎夏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炙烤着江城,同样考验着每一位医务人员,全副武装的他们如何避免中暑?8月10日上午,记者在位于东湖高新区高新二路豹溪路市政工程工地核酸检测点看到降温妙招:一辆公交车未熄火空调大开,冷气源源不断地从前后车门送出,为坐在车门前进行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进行降温,一位年轻的护士感慨:“防护服不透气,坐在空调公交车里凉快多了!”
为方便市民、医护进行核酸检测,武汉公交四公司已出动空调车16台,运转29台次,覆盖接送点达22个点位,为汉阳区6个街道2个工业园提供便捷服务2万人次,为流动核酸检测点采样医护人员“送清凉”。
在社区里,公交人也全力当好社区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居民的快递员、服务员、进小区人车信息的记录员,守得一方水土平安。
南湖华锦花园有三栋居民楼处于封闭管理状态,100多户居民居家隔离,武汉公交电车公司20名下沉党员分成早中晚三班24小时轮流值守,配合社区做好每个单元的核酸检测、消杀、服务等工作。在江北社区下沉的公交一公司志愿服务队黄汉庭、梁海斌、杨凯等人,则主动当起了“扫楼小分队”,上门接送独居、病残等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检测,力保全员核酸检测无一人遗漏。
8月4日至18日,公交集团20家二级单位34个党支部派出党员2120人次,分批次驻守,倾力服务29个社区99个小区居民,积极为社区送去防暑防疫物资,协助做好防疫宣传、核酸检测等工作,为居民们筑起了一道安心“防疫墙”。

摆渡车开进江夏片区 全面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织牢防疫屏障,自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启动以来,武汉公交集团相关领导不间断地实地检查各个线路的疫情防控工作,并着力解决江夏区居民出行难题,全力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实。
8月8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9字头公交车暂停营运,多位网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紧邻江夏的洪山区文化大道片区出行不便。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和武汉公交集团迅速回应,11日,临时公交摆渡车就开进了该片区。新开的两条临时公交摆渡线,从早6时30分运营至晚20时,早晚高峰发车间隔15分钟,平峰发车间隔30分钟,成功缓解了市民出行难。
除了密切关注市民需求外,公交集团还十分关心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严格落实防疫措施。
在新湾三路705路起点站,公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达曹详细了解512、705等线路落实“戴口罩、测体温、亮绿码”乘车、车辆趟趟消杀等疫情防控不放松的情况,检查了线路调度室、休息室、配餐室等环境卫生;在汉口火车站的79、736、411、703等线路起点站,何达曹还以乘客身份上车,体验了司机体温监测、亮码乘车、戴好口罩等疫情防控期间的公交服务。
在探访中,每位一线员工们都收到了一份精心准备的防暑降温物资,408路驾驶员王建春高兴地说道:“感谢集团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关爱。我们会更好地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公交服务,回报市民、回报社会、回报公司的关爱。”
连日来,武汉公交集团领导班子分赴20个分公司、党员下沉联点小区、40个公交场站,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慰问公交一线员工,送上防暑降温物资,全力保障市民安全、健康出行。(楚天都市报)

#湖北健康早报#【#武汉公交您放心坐#】连日来的持续高温加上疫情防控,双重考验之下,武汉公交人闻令而动,战高温、抗疫情、保运营,一群又一群的公交人忙碌在出行转运和社区志愿服务一线。烈日下、站点旁、车门前、小区里……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湿透的衣服、通红的脸庞、豆大的汗珠见证了他们的忠诚与无私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公交力量。

每趟起坐60次科学暖心防护只为一车人健康
戴口罩、测体温、亮“健康码”绿码乘车,自8月3日起,武汉市公共交通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后,武汉公交705路1569号车司机朱虹每趟营运要完成不少于60次的起坐探身看“绿码”、测量体温、爱心提醒等动作。虽然连日来重复起坐加探身服务让她腰部有点吃不消,但一看到胸前的党徽,今年40岁、有着11年党龄的她还是坚持着。
来回近两个小时的运营过程中,虽然车里开着空调,但朱虹左侧身体还是会受到烈日的炙烤,外加几十次的起身,车到终点站时,朱虹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当她拿起身旁的一瓶矿泉水,却也只是喝了小口,朱虹对记者解释道:“不敢多喝,怕等会儿身上出的汗还要多,空调风一吹,感冒了不得了。”
细心防疫、悉心照顾乘客的司机朱虹只是公交人的一个缩影。为提升疫情防控期间的运营服务,武汉公交对所有参与运营的公交车,坚持“一趟一消毒”的消杀工作,特别是对车厢的内壁板、内顶棚、地板、踏步、座椅、拉杆、扶手等部位,确保消杀无遗漏、无盲点,做到“不消毒,不出车”。公交集团分布在全市各地的 100 余处公交场站,每天也都按规定进行两次全面的消毒。
每位公交司机则必须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在 37.3℃以下、无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后方可上岗,全程佩戴口罩运营。同时公交集团还安排了检查人员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司乘人员戴口罩、测温、亮码等情况加强巡视检查。

车内车外狠下功夫 效率、安全两手抓保障运营
8月7日10时41分,24路公交司机谢飞驾车到达位于阳新路的终点站,这趟单边,花了52分钟。4天前,同样的行程,他跑了一个半小时,“市民乘车‘亮码’越来越自律。”
自武汉公交采取防控举措实施“亮码”乘车时,很多市民因显示绿码耽误了不少行车时间。特别是一些老年乘客,操作起来很吃力。4日起,为了让乘客能快速“亮码”,24路公交司机专门制定了“亮码”示意牌,清晰明了给出手机“亮码”步骤,司机起身为乘客量体温的同时,展示示意牌,协助乘客“亮码”。
记者跟车发现,在沿线站点,不少市民在候车时就提前将绿码备好,车门一开,他们“亮码”刷卡一气呵成,十分快速有序。
乘车更高效,行车也要更安全。在汉口火车站公交枢纽站,一辆703路公交刚一进站,今年47岁、有着17年党龄的站长张军便拎着一壶勾兑好的84消毒液上车,协助司机对车厢地板、座椅扶手、栏杆设施等进行仔细消毒,细致擦拭。空调关闭的车厢,升温迅速,忙活到一半,张军就已满头大汗,后背汗湿。
几分钟后,下一趟703路公交准点进站,张军叮嘱司机一句:“路上慢点开、服务时耐心点”后,又拎着喷壶迎了上去。线长李方炜介绍,703路公交每天运营100个车次,为做好公交“趟趟消杀、次次通风”,张军每天都会重复车上、车下来回跑上百次。“工作服每天是湿了干,干了又湿好几遍。”

守护一城平安 从医护到社区公交支起服务细网
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协助医护核酸检测、转运防暑物资……公交人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再次支起服务细网,面向全市各方面铺开。
炎夏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炙烤着江城,同样考验着每一位医务人员,全副武装的他们如何避免中暑?8月10日上午,记者在位于东湖高新区高新二路豹溪路市政工程工地核酸检测点看到降温妙招:一辆公交车未熄火空调大开,冷气源源不断地从前后车门送出,为坐在车门前进行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进行降温,一位年轻的护士感慨:“防护服不透气,坐在空调公交车里凉快多了!”
为方便市民、医护进行核酸检测,武汉公交四公司已出动空调车16台,运转29台次,覆盖接送点达22个点位,为汉阳区6个街道2个工业园提供便捷服务2万人次,为流动核酸检测点采样医护人员“送清凉”。
在社区里,公交人也全力当好社区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居民的快递员、服务员、进小区人车信息的记录员,守得一方水土平安。
南湖华锦花园有三栋居民楼处于封闭管理状态,100多户居民居家隔离,武汉公交电车公司20名下沉党员分成早中晚三班24小时轮流值守,配合社区做好每个单元的核酸检测、消杀、服务等工作。在江北社区下沉的公交一公司志愿服务队黄汉庭、梁海斌、杨凯等人,则主动当起了“扫楼小分队”,上门接送独居、病残等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检测,力保全员核酸检测无一人遗漏。
8月4日至18日,公交集团20家二级单位34个党支部派出党员2120人次,分批次驻守,倾力服务29个社区99个小区居民,积极为社区送去防暑防疫物资,协助做好防疫宣传、核酸检测等工作,为居民们筑起了一道安心“防疫墙”。

摆渡车开进江夏片区 全面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织牢防疫屏障,自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启动以来,武汉公交集团相关领导不间断地实地检查各个线路的疫情防控工作,并着力解决江夏区居民出行难题,全力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实。
8月8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9字头公交车暂停营运,多位网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紧邻江夏的洪山区文化大道片区出行不便。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和武汉公交集团迅速回应,11日,临时公交摆渡车就开进了该片区。新开的两条临时公交摆渡线,从早6时30分运营至晚20时,早晚高峰发车间隔15分钟,平峰发车间隔30分钟,成功缓解了市民出行难。
除了密切关注市民需求外,公交集团还十分关心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严格落实防疫措施。
在新湾三路705路起点站,公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达曹详细了解512、705等线路落实“戴口罩、测体温、亮绿码”乘车、车辆趟趟消杀等疫情防控不放松的情况,检查了线路调度室、休息室、配餐室等环境卫生;在汉口火车站的79、736、411、703等线路起点站,何达曹还以乘客身份上车,体验了司机体温监测、亮码乘车、戴好口罩等疫情防控期间的公交服务。
在探访中,每位一线员工们都收到了一份精心准备的防暑降温物资,408路驾驶员王建春高兴地说道:“感谢集团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关爱。我们会更好地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公交服务,回报市民、回报社会、回报公司的关爱。”
连日来,武汉公交集团领导班子分赴20个分公司、党员下沉联点小区、40个公交场站,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慰问公交一线员工,送上防暑降温物资,全力保障市民安全、健康出行。(楚天都市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火箭4人20加克掘金,哈登32加14喜迎职业生涯又一里程碑
  • 贾跃亭朋友圈发声:准备好接受市场和用户检验
  •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节前查获70余瓶假冒“飞天茅台”酒
  • 陈坤调侃倪妮迟到 两人关系亲密果然另有乾坤
  • 日本发生核泄漏 现场检测到核污染
  • 香港星光大道重开
  • 官宣| 2019年央视春晚主持人阵容公布
  • 马思纯周冬雨庆生,俩人感情好到什么地步?
  • 年终奖不到1万元 4成受访者年终奖不及预期
  • 拾图 | 本周不容错过的十个瞬间
  • 曼谷雾霾停课两天
  • 美股高开苹果大涨 美联储决议现重大转变!黄金价格大涨10美元突破1320!
  • 腊月二十八贴对联 快回家贴春联
  • 年终奖不到1万元? 你的年终奖发了多少钱?网友:我们只有年终没有奖
  • 缅甸用人民币结算: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用人民币来结算?
  • 死刑!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一审宣判!
  • 熊孩子点炮炸开路面 把烟花塞井盖里
  • 养猪第一股巨亏 养猪企业买不起饲料,把猪饿死的背后真相
  • 刘强东新年公开信;咪蒙永久关停微博,公众号停更2个月;华为折叠屏邀请函;WebStorm 2018.3.4 发布
  • 巴萨6-1塞维利亚,谁注意到网站给梅西的评分?球迷:真球王!